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范文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发展现状 思考分析

夜上海论坛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的关键因素,农民问题是三农的关键,农民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极大的作用,而农村体育的开展能够极大促进农民的身心健康,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体育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1.季节性。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一个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忙时从事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农闲时节则组织一些全民锻炼、体育竞赛等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2.灵活性。当今农业现代化的推广,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农村体育的内容也丰富了许多,既有个人组织的也有群体组织的,既有传统的民族项目,又有现代的新兴体育项目,既有五六十岁老年人参加的活动项目又有一二十岁青年人喜欢的项目,从而为参与者提供多种选择。

3.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农业人口分布广,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影响决定了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南方农村的赛龙舟,北方农村的扭秧歌、蹬高跷,西北游牧民族的赛马、摔跤,各种项目趣味十足,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风情。

夜上海论坛 二、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不同地方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总体来说东南沿海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明显强于西北地区。但是与城市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显著的,存在的问题大致如下:

1.体育经费投入很少,体育设施严重不足

经费投入的多少一般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财政收入多少直接关系着体育事业的投入。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是很难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开展体育运动的。我国现有60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其中占国土面积的16.5%和人口的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61%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报告》场地设施的这一分布结果导致“乡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

2.农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观念落后,体育意识存在偏差

当前,农村仍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地区,这除了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外,缺乏体育锻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相当一部分农民,包括一部分干部都认为体力劳动就是体育锻炼。“没病就是健康”,缺乏对健康的认识。

夜上海论坛 表1 城镇居民和乡村农民对体育健身重要性的看法比较

夜上海论坛 非常有必要有必要关系不大没必要

城镇(%)5035105

乡村(%)5155030

3.缺乏必要的社会健身指导,宣传力度不够

夜上海论坛 目前的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匮乏,且都在大城市或大学任职,甚至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体育老师。体育与健康的宣传严重滞后。多数农民受教育缺乏的影响,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加上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基础薄弱,没有健身指导,也没有关于群众体育的宣传及组织的缺乏,对体育的认识太少,认为体育就是“跑得快”、“跳得高”,与自己无关,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是不知道。

三、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

夜上海论坛 1.统筹城乡发展,建立科学发展观

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关乎社会发展的大业,所以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应当引起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从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农体育发展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把体育事业纳入每年的经济计划,成立有干部分管的体育领导小组,每年拨出专款有计划的在农村逐步建设一些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积极引导一些当地的乡镇企业在体育设施上进行投资,在农村现有体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利用好农村学校设施和场地对推动农村体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2.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夜上海论坛 据调查,体育锻炼率随着文化程度增长而增加,城市居民锻炼率明显高于农村,农村地区的教育程度已经跟不上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提高农村教育迫在眉睫,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强调今年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中央财政今年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合计达到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其中三农教育为预算重点。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力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三农教育方面的支出,这一切都为农村体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指导

夜上海论坛 可通过分期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动员体育院校学生到农村进行义务教育等途径,利用广播、电视、会议、广告、标语口号等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群众体育,促进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体育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举办以乡镇为单位的具有农民特色的运动会,及农民喜欢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等,深层次挖掘影响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原因,转变观念,培养农民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结语

夜上海论坛 农村体育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农村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增进农民的身心健康,抓住2008奥运会这一契机,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全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国家体委.国家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夜上海论坛 [2]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学,1992.

[3]王君.关于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

夜上海论坛 [4]田雨普.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J].体育科学,2005,(4).

第2篇

一、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行新课程的今天,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仍令人堪忧。

夜上海论坛 大部分学生不爱运动,爱运动的学生没有时间运动,更别谈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做细致的分析,仅供读者参考。

1.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缺少经费投入,对农村学校体育重视不够。

这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村级小学,甚至连个像样的乒乓球台、篮球场地都找不到,不少学校受到场地限制连必要的操场跑道都没有。体育器材、设施条件是开展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而正是这些基本的体育设施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但在现在实行的“一费制”,一些学校连正常开支都成问题,何谈对体育教育的经费投入呢?正如温饱问题还没解决,谈何发展呢?

2.学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严重不足。

夜上海论坛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每天最少要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在“减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每天只有在老师还没到校的那段时间,在班干部的监督下“自由”活动,甚至有些连下课时间都是在老师的“关心”下继续学习,锻炼时间可能不超过5分钟。这也是造成55%的小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午放学应是学生活动最多的时间,为何操场上看不见学生呢?学生不喜欢?不是,是学校要求学生放学后马上离校。组织集体课外体育活动就更少了,根本达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要求。

3.学校、社会对体育教师重视不够

夜上海论坛 在优秀、先进教师的名单里,根本看不见体育教师的名字,是体育教师缺乏上进心?没有努力工作?答案是——非也。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是勤勤恳恳工作的,最主要是人们对体育老师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其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体力”教师,所以导致许多体育教师转教文化课,造成专职体育教师流失和丧失信心。

夜上海论坛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一代人身心健康的大事,是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 转贴于

面对农村学校体育以上的各种问题,要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落实体育经费,做好体育经费预算

要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根据需要和学生比例进行统一购置,从中减少挪用或不对体育投入经费的机会。学校也要根据每学期的体育活动需要做好预算,对每个活动进行适当投入。这样也能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夜上海论坛 学校应该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开足体育课时,任何班级不得以任何理由停上体育课。体育课教学必须严格按照体育教学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结合当地实际,严格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备课、上好体育课,并吸取先进教学经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推行终身体育、快乐体育计划

夜上海论坛 学校要抓好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班级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实施。学校必须建立“两操”制度,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提高学生做操的质量。各班学生做操情况应列入文明班、先进班的评比范围。学校要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每天在课后根据实际,可安排一定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

夜上海论坛 (1)要通过制定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的投入,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组织形式多样的基本功比赛和教学研讨会,组织课题组和实地参观学习等,采取各种途径,让教师接受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以适应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和需求。要让教师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备有一桶水。”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群众体育 发展现状 解决对策

在我国人口数量日趋增多、城市规模逐渐加大的基础上,城市群众体育建设力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加大,但农村体育设施和规划水平等方面仍然落后。当前形势下,牡丹江市农村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很高,但群众体育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农村地区体育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在国民健康水平中有很重要的影响,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基础所在。为此,本文对牡丹江市宁安、东京城、海林、横道河子、穆棱、林口等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影响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因素,为牡丹江市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1.政府对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投入不足

要想不断推动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进程,就需要加大对农村群众体育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当前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但相关数据资料表明,当前体育行政部门对农村群众体育的投入资金不足总支出的百分之四,投入资金相当有限,难以满足体育人口持续增长的现状。

2.公共体育设施不完备

夜上海论坛 当前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场所仅有较少几处的活动广场和少有的几个体育场馆,对社会群众的开放时间非常短暂。尽管成立了一些健身中心等场所,但收费很高,只适合少数健身群体。一些学校设置有体育操场,但通常只在放学后的时间段开放,致使体育运动群体都聚集到了高校,造成人满为患的情况。因此,当前制约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体育运动场所的紧缺。

3.缺乏群众体育的指导与管理

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指导人员及其缺乏,和本市的体育运动需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群众体育指导人员大部分都是从事体育训练及体育爱好人员,尽管部分高校配备了体育运动指导训练人员,但指导员自身的指导能力和素质有待加强,数量上也需要不断增加。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组织大部分都是自发的小型组织,管理比较松散,大多是约定俗成的管理形式。并且群众体育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基础运动设施的维修及更新费用,当部分体育器材出现故障时无法尽快维修,因此多处于闲置状态。

4.群众普遍缺乏体育健身的有关知识

夜上海论坛 很多群众体育人员没有相应的运动健身知识,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方式,遇到一些技术性问题时很难解决。还有部分群众没有科学安排运动健身时间,往往处于随机状态。没有预防运动致损的先见,在做一些大幅度动作时很容易发生肌肉拉伤等事故,反而给健身群体的人身带来负面影响。

夜上海论坛 二、加强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策略

1.加强农村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牡丹江市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村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公共事业的投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健身和运动人员数量显著增加。可以将体彩公益金里面的资金投入到群众体育设施建设中,相关体育行政单位及部门还应该确立一些具体政策,促进体育场馆对群众的广泛开放,加快全民健身发展进程。

夜上海论坛 2.加强对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管理

不断增强各个农村群众体育协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将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场所与企事业单位相关联。转变社区体育直接受市区政府管辖的状态,让群众体育真正实现生活化和群众化。多发掘一些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使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更丰富多彩。所有的单项协会都应该设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现统筹协调运作,多渠道建立宣传平台,实现网络信息共享,不断推进单项协会工作的开展。

夜上海论坛 3.不断开展群众体育赛事

夜上海论坛 要大力开展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活动赛事,吸引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加入体育运动中,这是当前发展群众体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牡丹江市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体育比赛,如广场舞、龙舟、长跑比赛、篮球比赛和自行车比赛等传统比赛项目。应该不断加入新的运动比赛项目,如乒乓球、健美操、太极柔力球等项目,注重迎合群众的体育爱好和需求,多开展社区比赛等小型体育活动,吸引更多周边地区农村乡镇的群众积极参加,亲身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和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对体育活动的热情。

4.加强对农村群众传播体育知识

当前人们对群众体育的相关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也比较单一,针对这种情况,社区要发挥引导作用,开展不同形式的群众体育知识讲座,可以成立一些培训班等,通过社区宣传让人们掌握更多的体育健身知识。要转变传统运动观念,不断向科学文明的运动方式发展,增强人们的运动锻炼成效。可以结合社区的宣传栏,在其中展示一些健康正确的体育运动方式的内容,对人们进行理论的引导。让群众结合网络媒体和电视节目等,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健康的运动方式,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

三、结语

夜上海论坛 我国人民群众体育发展方向逐渐趋于健康文明、高质量的体育运动形势,而群众体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果市区群众将精力投入体育活动当中,将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当前牡丹江市在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渐重视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努力使该市的群众体育向现代化和健康化转变,积极倡导社会各界都加入农村群众体育建设中。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张小林.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与创新[D].湖南农业大学,2010.

夜上海论坛 [2]李永刚.磐安县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夜上海论坛 [3]董新光.关于体育发展重点转向群众体育的讨论[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

夜上海论坛 [4]刘梅英,田雨普,周丽萍.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