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范文

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机电一体化前景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夜上海论坛 各种产品和装置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完成了机电一体化,从而达到了自身的整体优化,也有利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并缩短了新产品生产开发的准备周期,使其由科技成果快速向商品转化,从而深刻变革了传统产业。又由于新产品研发的需要以及发展高精密设备的需要,所以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其系统必然会向着智能化、系统化、高性能、微型化、轻量化的方向迈进,并最终为国家带来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机电一体化的特点分析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的技术学科,它是由机械、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互相结合渗透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而机电一体化产品则是运用最新的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以机械产品为基础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在工程领域对各类技术实践应用后,再加以借鉴与整合就创造出了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所以说它是在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和信息处理、伺服驱动、电力电子等技术以及系统的总体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高新技术。如下特点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具有的:具有可以自动监视、诊断、报警、保护的功能;具有自动处理和控制信息的功能,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确保机械的操作者按照设计要求精确地完成预先设定好的程序,以使其不会依靠主观思想来行动,从而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和完美的产品合格率,而机械控制的灵敏度和检测的精确度及范围也获得了提高;采用复合技术、复合功能,这脱离了原来传统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的局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功能水平及自动化的程度;利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技术,减少了操作的按钮和手柄的数目,使操作变得更为简单方便;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场合,其具有可以自动控制、自动补偿、调节、自动校验、保护及智能化等功能,从而能够迅速的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具体的安装调试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实际参数的变化等来相应的改变控制程序以使其适应变化的工作方式。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夜上海论坛 经过多年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操控精度、功能以及构造等方面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比如,在构造方面,应用总线和CPU的体系结构,实现结构的模块化、构造紧凑型和总线式。在功能方面,采取开放性的设计,并采用WOP技术,实现数控机床智能化,加上大容量储存器、单片机组成的控制机以及单板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数控机床技术的精度,为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CIMS是指计算机制造和集成系统,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CIMS中的应用,实现全局动态的综合化和最优化,突破传统部门间的界限,保证控制信息流和物流的畅通,将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经营决策及经营管理等有机结合,提升企业的集成度,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从而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要素配置中的作用。FMS是指柔性制造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由料盘、计算机、数控机床、自动搬运小车、机器人以及自动化仓库等部分构成,根据装配的实际需求,能随机按量生产任何工件,该系统主要适用于批量小、品种多、需要频繁更改的零散构件的生产。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FMS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业机器人按照规定重复某一动作,对对象变更及作业环境的应变力比较差;第二阶段,工业机器人拥有较为先进的传感元件,能处理和获取对象的一般信息以及作业环境相关情况,反馈信息,并控制动作方式,该阶段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具备低水平的职能,实现了实用化。第三阶段,工业机器人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能获得感知。并能运行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和判断,特别是具备较强的行动独立性和环境适应性。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前景及趋势

夜上海论坛 第一,高性能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效率、速度、可靠度以及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高效率、高速度、高可靠度、高精度、高性能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第二,微型化。微型化主要是指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朝着微型领域或微型机器方向发展,源于人们对先进技术微型化的追求。微型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信息、医疗以及军事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具体表现是产品耗能低、体积小、运动灵活,能完成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第三,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人工智能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智能化包括悼鼗床智能化和机器人智能化。智能化是针对机器行为而言,以控制理论为指导,吸收各种新方法、新思维,模拟人类智能,提高推理判断、逻辑思维及自我决策的能力,提高了控制目标。目前,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很难具备与人同样的智能,但可以利用高效率、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级智能或人类部分智能。第四,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为网络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网络的普及,涌现出各种远程控制技术和监视技术,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实际是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另外,由于局域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家用电器逐渐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利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集成用电器系统,人们不出门就能享受各种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因此,网络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结语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就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认清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其的推广、应用和研发力度,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夜上海论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

夜上海论坛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着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软件技术

夜上海论坛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夜上海论坛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WOP技术和智能化。系统能提供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控制等智能机制。

夜上海论坛 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加强了CNC系统的控制功能。

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统中去。

夜上海论坛 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夜上海论坛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IM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夜上海论坛 (三)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四)工业机器人

夜上海论坛 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能,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机电一体化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智能化

夜上海论坛 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模拟人类智能,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从而取代制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二)系统化

夜上海论坛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特征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实现远程及多系统通信联网需要的局部网络正逐渐被采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国外称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一般不超过1cm3,并正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间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故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国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四)模块化

夜上海论坛 模块化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订一系列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同时也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五)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有重大影响,使其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面向网络的方式也不同。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六)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使人们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也使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绿色产品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时能回收利用。绿色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夜上海论坛 2、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夜上海论坛 3、王中杰,余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综述[J].基础自动化,2006(6).

第3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夜上海论坛 当前,科学技术对于机械工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推动力和源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该领域的重要技术在全球各国都得到了重视。在我国,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在机械工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即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该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机械工业的产品功能以及结构等,同时也给其生产方式和管理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变化。

夜上海论坛 1 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

夜上海论坛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方面。其中,硬件的组成包括:机械设备、传感器、驱动单元以及信息处理单元等。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进行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备技术。对于机械设备本身,应该致力于改善其性能,减轻其质量,改进其结构,充分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只有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自身重量,才能使驱动系统实现小型化,机械设备的响应速度也会得到改善,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2)传感技术。目前,对于传感器而言,其技术关键在于可靠性的提高,灵敏度的改善以及精确度的提高等。要想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需要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对此,光纤电缆传感器开始出现。(3)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是密不可分的,有效提高信息化处理的可靠性,即: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分时处理的可靠性以及输入输出的可靠性等,可以提高相应的处理速度,有效解决抗干扰问题。(4)驱动技术。驱动结构普遍采用的是电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响应速度问题以及效率问题。对此,一些电机中开始装入编码器,相应的伺服驱动单元也开始出现。(5)接口技术。为了实现与计算机的顺利通信,数据传递过程中的格式标准化和规格化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统一标准规格的接口便于信息的传递,维修起来也十分方便,另外,还能够简化设计过程。当前,低成本、高速度的串行接口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它能够有效解决光耦器的小型化和标准化问题。(6)软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中,不仅要关注硬件发展,软件也应该同步发展。为了降低研制软件的成本,将生产维修的效率提高到新的水平,需要不断推行标准化的软件。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前景

夜上海论坛 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前景进行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工智能方面。智能化技术的重要应用体现在: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和机器人的智能化上。在新的世纪,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化的产品无法具备同人一样的智能,其智能是相对的;它也没有必要实现同人一样的智能。(2)部件的标准化方面。在机器的生产过程中,机电一体化的产品规格无法实现严格的把控,分析其原因,是因为该类产品具有较为复杂的构成,对产品各类接口研制以及开发由于厂家众多而变得十分困难,这些接口包括:环境接口、动力接口、电气接口以及机械接口等。在开发新产品时,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标准单元的产生,如:要想研制一种动力单元,需要将其与电机和智能调速相结合。但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这些标准很难被制定出来,只能由相关企业进行组建。标准化以及系列化的电气产品对于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所带来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3)计算机家电集成系统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很多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各类消息发展了很大变化。通过网络的连接,全球经济联系得更加紧密,全球性的企业竞争也随之而来。如果能够研制出机电一体化的新产品,能够实现功能和质量上的突破,它必然会在全球范围内畅销。各类远程控制以及监视也因为有了网络而得到普及和发展,其中的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就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家电产品因为有了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也实现了网络化,通过网络连接,家电产品可以形成一个集成家电系统。(4)超精密技术的使用方面。微电子机械主要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几何尺寸在一厘米范围内的产品,随着时代的进步,它还会向着微米和纳米的方向发展。小体积、低功耗和运动灵活是这种产品的主要特点,因此,它在信息、军事以及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的瓶颈在于微型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5)绿色产品方面。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护自然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绿色产品自然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所谓机电一体化绿色产品是指在进行产品的设计、制造以及使用时按照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健康的要求进行,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提高资源利用率。

3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趋势

针对机电一体化产品,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体现在:(1)数控机床。当前,我国的数控机床数量在世界上是处于第一位的,但就国内的数控机床比例而言,只占全部机床的5%,并且大部分是普通机床。为了适应加工技术的发展需求,应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高速化。高速加工技术的普及使得机床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提高,如:车床主轴转速得到了提高,铣床以及加工中心主轴的转速得到了提高等等。高精度化。对于数控机床而言,其精度已经定位到由原来的0.01-0.02mm上升到0.008ram左右;对于亚微米级机床而言,其精度定位在0.0005ram左右;对于纳米级的机床而言,其精度定位在0.005-0.01Hil。新结构化。复合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控机床的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如出现了:五轴五面体复合加工机床、五轴五面动加工各类异形零件。(2)自动机以及自动生产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各类自动机械设备、自动生产线等的广泛应用。这些设备大量使用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如:PLC、变频调速器、各类智能控制系统等。

4 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总之,机电一体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出现涉及到很多学科,是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本文重点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当然,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技术远远不止本文中提及的几项,将更多的技术融入其中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安红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

夜上海论坛 [2]刘莎,周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