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课题的评价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美术院校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构成
美术院校教师科研成果量化评价体系就是将学院各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换算为等量分值,以教师各项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为认定标准进行综合衡量、考评教师科研状况的一种管理办法。评价体系由统计表格、分值说明、参考目录三部分组成。统计表格和分值说明依次对应,分别包括10项内容。教师先按表格要求填写当年成果内容,在表格分值空格处根据分值说明填写分值,最后合计当年获得的科研成果总分值。其中5和7项的分值计算配有参考目录。将5项学术论文分成三级:A级核心论文,B级重点论文,C级一般论文。将7项展览等级分成四级:A级为国际大型展览、国家级展览;B、C级为国外专业性展览、全国美术家协会各专业美术委员会举办的单项展览;D级为各省市美协组织的美术作品展、联展、邀请展。根据级别分别将历年的展览名录逐条列出,教师可以清楚地查找到自己参展应给予的分值。管理方式以整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年底根据上一年的经验,将评价体系进行修改,兼顾公平与合理。同时设有必须及格分值,助教8分、讲师10分、副教授与教授15分,如未完成,5年累计为一个奖惩周期。
夜上海论坛 二、美术院校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核心问题
评价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分值量化的科学性。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视觉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饰设计、公共美术、多媒体艺术、动画、摄影、油画、版画、雕塑、国画、史论等所有专业产生出的成果千差万别,作为一个学院的科研管理与统计部门,如何将所有教师科研成果的工作量进行比较,一直是本项研究的重点。美术学与设计学两大学科差别较为明显,这种因专业不同而出现的局部不均衡现象非常明显。分值量化在本专业内能有效地评估教师科研工作成果,但在跨专业评估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三、美术院校教师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难点
科研成果质量的认定是评价体系的难点,学术浮躁现象已为整个学界所关注。学术不端行为与当前科研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效应、轻长期积累的取向有关。一些出版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让所谓的核心论文、学术著作掺杂了太多的水分;一些展览的邀请与评奖方案由于各种人际关系、社会地位、作品炒作而真假难辨;一些设计被采用变成了赚钱的生意而失去了对艺术价值的追求。当代美术的市场化和资本化导致美术语言逐渐缺乏原创性和生命力;有些美术家创作急功近利;美术批评失语;美术史写作状况混乱,缺乏学理性标准。当然客观原因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无法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资金及技术支持,而且一般科研课题的要求完成周期是2至3年,有悖于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这些因素同样为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增添了难度。但主观原因更应引起重视,从事科学研究,甘于寂寞的心态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考评体系的构建而言,在数量与质量认定中仍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以下是评价夜上海论坛体系的分值说明,供教师参考。
1.出版教材
教学用书或出版教材应为当年新编(5万字以上)20—30分。
2.教学成果奖
精品课、教材、其他教改项目获国家级成果奖40—50分,获省部级30分,获校级15—20分。
3.科研项目
为当年正式结题项目。承担国家级项目40—50分,市级20—30分,院级15分。
4.学术著作
夜上海论坛 学术专著(8万字以上)40—50分,学术论著(6万字以上)25—35分,译著(5万字以上)10—20分,编著(5万字以上)10—15分,个人论文集、个人作品专集10—20分。
5.学术论文
核心刊物(被A&HCI收录)15分,重要刊物6分,一般论文4分。
6. 作品发表
发表于正式出版社的大型画册一次2—4分,一般画册刊物一次1—2分。
夜上海论坛 7.作品参展(设计参赛)
国际大型展览、国家级展览25分,国外专业性展览、全国美术家协会各专业艺术委员会、专业学会举办的单项展览或赛事4—6分,各省市美协组织的美术作品展、联展、邀请展2分。
8.设计(创作)作品被采用
与教学或学术研究有关的设计(创作)作品被国家大型活动或场馆采用15—20分,被省市级大型活动采用5—10分,被一般场地或活动采用2—5分。
9.个人展览
在国家级美术馆展出为30分,地区性或专业院校为15—20分。
10.个人作品收藏
夜上海论坛 国家级博物馆、美术家协会收藏10分,省市级美术馆5分,院级收藏3分。
美术学科的开放自由与科研管理的系统性是科研评价体系的双生面,教师科研成果考评体系并非仅仅是监督机制、考评手段、激励措施,其核心目的应是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提供更大的研究空间及更多种可能性。但现实状况是,很多教师在这种体系下会有紧迫感,仅仅为了考评分数而努力,忽视了科研本身。这种现象看到了评价体系的应用价值,但在数量达到要求的同时,如何真正提升内在质量,还需要教师及管理者共同努力。
(注:本文为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资助项目和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2130)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孙海垠,纵深.从文化公德自律理论阈阐释艺术管理及其孵化教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
夜上海论坛 评价具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有的教师善于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有的教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有的评价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更有效的学习。
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引下,我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我深深地意识到每位学生的成长都都离不开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可是纵观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评价。这些问题使评价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和作用。下面我试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结合他人的教学案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有效评价的真切感悟。
夜上海论坛 二、思路:大势所趋,随波逐流?
形势所迫,焦头烂额
夜上海论坛 作为一名教龄7年的年轻教师,我已经能够较好的利用课堂评价来控制课堂,以达到教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回想起几年前的我,课堂上使劲浑身解数也无法很好的控制课堂,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畏惧进入课堂,畏惧班级里的那群“皮大王”,以至于班级成绩很不理想。这在我职初生涯上留下了深深地印记,真是刻骨铭心,还记得当时我在课堂上用的最多的评价语言是“你怎么还不做好”“不要说话了”“不许转过去”“你,站到后面去”......听着都是指令话语,可是并没有达到稳定课堂记录的效果,好了不到半分钟,一些孩子又跳了起来。曾经我还很天真的想,只要把别人用的好的评价用语搬到我的课堂,肯定会有效。于是,我每次出去听课,都把课堂上教师的评价用语记录下来,回来后,我再照搬到课堂上,可是每次我说出来都不如人家那样自然,别扭的很,而且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围绕着:哎呦,要快点了,不然一节课来不及上了,所以对于班级中那些及时需要我制止的违反课堂规矩的行为,我并没有去关注。曾经为了我的课堂,学校还专门请专家每周两次为我指导,每次在听专家分析时,我认为是好方法课堂调控用到我的课堂还是不起效,原因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那时的我,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可是整个学校大环境都在倡导有效课堂,我的课堂当然成了关注的焦点,这种滋味真的不好受。改变吧,可是改怎么改变呢?
夜上海论坛 三、方法:放慢节奏,用心悟
做优秀班主任搭班的福利
夜上海论坛 又逢新学期,这次我搭班的主任,是学校里出了名的“优秀班主任”,心里暗自窃喜的同时,又多了份压力,如果我还是以前那样,如此鲜明的对比......
于是,后来我去听了她的语文随堂课,哇!太惊奇了,学生们怎么如此认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哪里有开小差说话啊?听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她关注了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动向,及时表扬,只有表扬,没有一句批评。比如哪个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她会说:“你回答问题声音真响亮”,随即送上一颗粘纸;但如果有哪位学生回答问题,轻声细语,她不会批评她,她会摸着学生的头,说道:“如果你的声音能再响亮些就更好了”也送上一颗粘纸。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她不仅关注学生说得如何,还关注全班每位学生听得怎么样?会时不时的送上一句“从你的眼睛,我看出你听得非常认真”也送上一颗粘纸。惊奇的效果是,其他孩子都做得很端正了,都睁大了双眼,唯恐错过老师的一句话。好奇的我课后问了这位班主任:“他们好乖哦,是不是第一天上课就这样啊?”“哪有,班级里有几个男生很皮的......”接下去就听到她说“谁谁会怎样,谁谁上课要一直提醒的,谁和谁不能坐在一起的......”这一节课给我的感触太大了,原来我的课堂评价都是负面的,学生都喜欢被表扬,如此直白的批评他们一点儿都不喜欢。还记得有一次全教会上,随机采访了她:“沈老师,你一般是什么时候训练学生行规的?”“几乎每节课前都要花时间”我心想,她已经把班级规矩做得这么好了,还每节课前都花时间啊!那我呢?我开始了自己更深的思考……
四、过程:从批评到表扬
舍得,才有收获
后来我悟到一点:要舍得花时间,才会有成效。以前我生怕课堂上训练了行规,课的进度就无法按时完成了,所以得过且过,即使有好方法也觉得懒得用,可是当我听了这位优秀班主任的课后,我被她整齐的课堂吸引了,我也想拥有这样的课堂。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大变身。
上课后,第一句话不是说今天我们要学什么,而是先表扬谁谁坐的端正,并送上奖励粘纸。会有一部分学生模仿得到粘纸的学生坐端正,我随即一一点名表扬“谁谁谁都坐端正了,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等到班级次序井然了我再开始上课。可是孩子们小,还是坐不住啊?我采用刚才的方法再次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就不过上课前了。尤其是班级里的两个皮大王,又露出了“本性”我的火气蹭的一下冒起来,大声斥喝他,他是坐好了,可是我其他学生又有不安分的苗头了,我很生气,大声说到“全班都做好”刚说好,我就后悔了,怎么又回到以前了,那前面做的功课不都白费了吗?这节课我,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一定要舍得时间,多表扬,多激励。大声斥力是无用的,学生不会喜欢你的。
待再次上课,我再三叮嘱自己,不能批评,多表扬。当有学生开小差时,我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肯定是说不出的,这时我并不为难他,而是说:“你还没想好对吗?请你坐下再想一想,谁来帮助他”听到我这样说,那个孩子不好意思的坐下了,下面他如果再开小差,我用眼神看着他,他似乎能明白我的用意,于是也坐好了。就这样我渐渐的控制住了课堂。接下去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
夜上海论坛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多种方法,在参照发达国家常用的科技评估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重点项目完成质量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客观评价。
【关键词】 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 指标体系
.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the means of Delphi method,AHP method,and so on were applied.Considering the native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based on the main index of evaluation of subject generally us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study builds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mmarized key subjects in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aim is bringing out a kind of scientific and larg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the key subjects.
【Key words】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key subject index system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项目资助的数量和强度也将随之增加。如何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科学的项目完成质量评价方法,但是迄今为止,国外对科研项目的定量评价研究尚未见报道,我国对科研项目完成质量的评估研究还较为零散,缺少一个公认的、系统权威的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多种方法,在参照发达国家常用的主要项目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重点项目完成质量做出较为科学的、全面的客观评价[1]。 实证结果表明,本评价指标体系在结题质量评价中具有客观可靠、简单明了、科学性强、可行性大等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夜上海论坛 1.1 材料来源 本研究材料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八五”、“九五”资助的重点项目,共评估已结题项目68个。
1.2 拟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是对已结题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根据评价的性质和目的,围绕构成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课题的各级要素,结合我国生命科学科研课题的规律和特点,构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初步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
图1 指标体系初步框架的构建
夜上海论坛 1.3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采用Delphi 法[2]对上述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专家咨询。按照专家的专业分布、单位分布确定专家(见表1),选邀40名军内外专家、教授,共组织两轮专家咨询,经过两轮咨询,专家们的意见趋于一致。根据专家们的咨询结果,对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2。
表1 专家的人数、单位分部
图2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定
1.4 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指标体系特点,选用两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只有2个指标构成的一组指标,其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Delphi法;对3个或3个以上指标构成的一组指标,其指标权重的分配采用AHP法[3]。通过采取以上方法,各指标的权重就确定了。至此,一个完整的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就基本建立,见图3。
图3 确定指标权重
夜上海论坛 1.5 终末指标的分值确定 各终末指标分值的确定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合理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有不同的赋分方法,如:“1”分制、“5”分制、“10”分制和“100”分制等。本指标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指标的层次参差不齐,有的指标只有一个层次,如:“论文”、“专利”、“效益”;有的指标有两个层次,如一级指标“专著”、“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下设二级指标;有的指标有三个层次,如一级指标“成果奖”下设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三级指标。根据以上特点,为使评价结果客观可靠、公正合理,在终末指标赋分时做了以下考虑:(1)“论文”的赋分与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挂钩,即:把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和作为“论文”指标的分值;(2)“论文”以外的一、二级终末指标赋10分;(3)三级终末指标赋100分;并将上述赋分的几点考虑制成专家咨询表,向专家进行咨询。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意见达成一致,专家对上述的终末指标赋分的几点考虑表示赞同。
转贴于
专家的权威性对咨询结果的可靠性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某一问题进行咨询时,应考虑专家对该问题的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程度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问题做出判断的依据,用Ci表示;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权威程度为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用Ca表示,即:Ca=(Ci+Cs)/2 。Ca越大,专家意见越有价值,结果越可靠。
夜上海论坛 本研究在向专家咨询的同时,要求专家依据项目做出自我评价,见表2、表3,按等级分值及公式计算专家权威系数,结果见表4。
表2 专家对各类指标的熟悉程度
夜上海论坛 表3 判断依据对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
表4 专家权威系数的频数分布
由表4可见,80%以上专家的权威系数均集中在0.80分以上,说明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高,能有效地保证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指标体系的应用与验证
根据已确立的指标体系,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八五”、“九五”资助的部分重点项目进行评估。本次共评估68个项目,分别算出每个项目的综合得分,见图4。
夜上海论坛 图4 68个重点项目综合得分
根据被评项目综合得分的分布情况,将综合评分划分为4个等级:>8分为优,8~5分为良,5~2分为中,
表5 两种方法对68个项目的评价结果比较
两种方法评估为优的符合率为81.2%,良的符合率为55.56%,总符合率为67.6%,结果表明,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评价结果与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评议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整个课题的设计是严密的,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建立的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具有较好的评价功能,因此评价项目的完成质量能得到较为客观可靠的结果。当然,本研究只是对项目结题的定量评估做了初步探索,更深入细致的工作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
3 讨论与建议
3.1 评价指标体系思路的创新 (1)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2)对结题项目完成质量进行完全定量性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评价的不足;(3)如对本评价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和权重进行修改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课题的中期评价的结题验收。
3.2 指标体系、权重及终末指标分值设置的特色 (1)对3个或3个以上指标构成的一组指标权重的设置采用层次分析法;(2)对只含2个指标构成的一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3)终末指标的分值设定采用专家咨询法,这样使量化结果更为准确、合理、可靠。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1)导向功能:本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立的指标皆为科技产出的主要指标,引导人们评价基金项目的完成质量,主要是评价项目的科研产出情况。从本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和赋分来看,充分体现了基础研究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科技人员积极外投学术论文;(2)督促、激励与自律功能:应用本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中期评审,可以在课题进展过程中期,对课题的各项指标予以评定,以肯定现有成绩,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进展较差的单位和个人尽快调整计划、采取措施、改进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对水平较差的课题停止经费资助,滚动并加入一批水平较高的项目,提高科研课题整体水平。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在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的选择以及权重的确定上,注重体现评价主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反映评价主题的要求。对数据、资料及统计结果用正态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本研究为保证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制定与本指标体系相匹配的课题情况调查表,组织专家进行认真咨询,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取得课题相关资料和数据,因此认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及研究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3.5 评价结果的分析 (1)本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与通常采用的专家验收结果相比,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在指标体系评价的68个项目中,分析各指标的得分情况以及对综合评分的贡献率,不少项目的论文、成果奖、专利等指标得分及对综合评分的贡献率均不高,说明项目在结题时产出的高等级成果少。
4 建议
(1)建议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价,以便客观评价项目完成质量;(2)建议成立专门项目评价机构,以确保评价的规范和公平、公正、合理;(3)建议加强课题结题后的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赵履芳.人事管理学概要.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