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小学生文学范文

小学生文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文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生文学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小康、和谐、生态,实现科教兴藏战略的目标,关键在教育,而发展教育,就必须首先发展民族教育,实现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学科,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优势。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关乎学生文学夜上海论坛素养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和启发性的阶段。作为我国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 语文对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首先了解一下何谓人文素养。文学素养,又称文学艺术素养,是指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即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现状、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可见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语文这个大基础。

1.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夜上海论坛 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文学素养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正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近年来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起, 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 增强其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股强大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 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2.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最基础的一门教育,它在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上起着无法比拟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语文教育培养人文素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语文校园实践, 提高人文素养。

2.1.1早间诗文诵读活动。利用每天早晨的十分钟开设古诗文诵读活动, 请有较好朗读技巧的同学来领读, 每周再做一次简单的朗诵汇报。这样的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增强学生的欣赏水平, 使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体的优秀作品。

夜上海论坛 2.1.2开展语文活动比赛。比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够调动学生不断自学、不停探索的精神。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书画比赛、作文大赛、故事讲演大赛、课本剧表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比赛中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2.1.3开展人文科学讲座。祖国的名山大川、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利用讲座的形式请一些领导、老师或者是学生家长来讲一讲自己游览过的地方, 说一说自己对某一部作品的理解, 这都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好办法, 也能使学生直接地感受到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夜上海论坛 2.2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加强人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与文学素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然而,学生的人文素养直接受教师的教学形式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设计正确高效的教学模式。

2.2.1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语文课本里的风景、人文思想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临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必然能产生“豁入耳目”的美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染。

夜上海论坛 2.2.2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老师最切忌的是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一条路上。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强行把学生多样的文学感受纳入到一个单一的轨道,使学生的生命热情和智慧受到压抑,造成学生对语文教学普遍不满的现状。从而不认真学语文,也就无法培养人文素养。

2.3语文文化建设, 提升人文素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是在实践中去培养, 人文素养的高低最终是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学生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是校园环境。增强小学校园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精神是增强小学校园文化底蕴的有效方法。在提炼校园文化精神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沉浸在高雅的校园文化中学习语文,有助于提高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第2篇

一要以点带面,由浅入深。阅读的前提是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诗歌类的课文多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散文类的课文多采用朗读法和默读法,在朗读中享受语言的优美。说明文,可采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主要了解事物的性质、特点等。迁移到课外经典作品的阅读,对小说可以选用精读法、跳读法;对诗歌、散文则要注重朗读,畅谈心理感受;对知识性文章则要采用记笔记谈感受的方式。

二要以小见大,重在领悟。文学作品能表现很多东西。有些不适合明说,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通过诗词却能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离不开古诗的教学。另外文学作品中包含的能引起听者强烈共鸣的情感因素,也是纯教育性语言望尘莫及的。我们引用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句子,就能起到不让学生自暴自弃的教育效果。

二、扩大范围,丰富课外阅读

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确定的量化任务,仅仅进行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再好的语文教学也需要课外的充实与完善。因此,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一是课外阅读要广泛丰富。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博览群书,能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目前,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很多,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草房子》,以及其他中国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文学名著等,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有效引导学生阅读。

二是课外阅读要注重联想。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还可结合课内。学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学了《争吵》,指导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了《吹泡泡》,指导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橘灯》等。这样,学生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大量汲取中外文化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积淀文学素养。

夜上海论坛 三是课外阅读要活动随行。对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注重细节和引导。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彰显文学的活力。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交流性的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比赛性的读书知识赛、辩论赛;评比性的课外阅读小明星、阅读小能手评比等。另外,还要积极创造阅读氛围,在班里可组织图书角,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三、注重积累,加强课堂训练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文学经典阅读的价值和作用

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小学阶段是学生构建健全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学经典阅读能够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与智者对话,与伟人交流,在学生的阅读中渗透乐观豁达、不畏艰难、顽强进取等优秀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书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钱理群说:“要阅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都凝聚其中。”通过阅读四大名著,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通过阅读《老人与海》,学生可以学习老渔夫面对困难坚韧不屈的意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心齐、泰山移”等经典文学谚语更是蕴含深刻人生哲理,这些对于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健全人格大有裨益。有利于树立正确阅读观,丰富精神世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是一种碎片化、娱乐化的“快餐”模式,而在这种日渐浮躁的社会群体阅读状态中,小学生的阅读观也极易走偏,形成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等错误阅读习惯。文学经典阅读过程恰好是一个沉静与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是一种“慢阅读”。这种“慢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学经典进行精神互动,使书中的文字活起来,从而深刻理解书中的精神内涵,充实自我,还能够使书中的文化价值得到延展与增值,使学生在沉静中形成自我思考能力,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而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客观读书规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读书效率,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加强文学理解,促进文化传承。文学理解不仅表现在对文本的字、词、形、意等基础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上,更表现在对文本所要表达传授的深层次含义的体会与感悟中。加强文学理解能力的修养,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理解和感受到的东西用心和笔墨记录下来。通过文学经典阅读,强化教师在学生阅读中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每个环节中品味经典,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锻炼学生对自己文学理解能力的价值判断,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另外,阅读经典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法,阅读代表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典范性文本,有利于学生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小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现实困境

多元文化阅读方式,冲击文学经典阅读。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网络传播大大改变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人们的阅读方式由纸质阅读转变为数字阅读,深刻阅读变为浅显阅读,严肃阅读变为娱乐阅读,越来越多元的阅读方式的出现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经典文学阅读,消解了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相较于经典文学的沉静与思考式阅读,人们更乐于通过网络、电视、自媒体等以新兴的阅读方式来进行浅显阅读、快速阅读。以这种简单的阅读方式来理解经典,会使得人们丢失了原有经典文学阅读中思考与领悟体会的过程,加之“读图时代”“短视频时代”带来的更直观快捷的阅读体验,传统书本文字阅读特有的韵味和兴致被抹杀,经典在网络时代面前显得更加苍白无力。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阅读环境。泛娱乐时代解构传统价值观念,消解经典文学价值。经典文学凝聚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成果和现实价值,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代表了这一时代的主流价值。通过阅读经典文学,能够体会到其所包含的文明传承和价值演变。然而“娱乐至死”时代,各种文化过度追求娱乐,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其内容浅薄空洞、粗鄙搞怪,毫无价值可言。而大众对这种文化的过度追求,带来的是精英知识阶层的集体失语,冲击的是受众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淡化的是严肃阅读带来的深度价值思考,进一步消解的是经典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明。经典在娱乐化过程中解构了其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文明价值和人文价值,因此也就失去了其作为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应试教育下,文学经典阅读功利化。素质教育虽然一直被国家提倡,但是由于历史因素以及大环境影响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问题,应试教育依旧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又影响了小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应试教育下,分数和考试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教育更强调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和主动性。这种模式下,家长只买能够切实提高孩子成绩的教辅书,老师只教考试范围内会出考题的经典阅读篇目,而真正的人文素养教育却未能落实,经典被搁置一旁无人问津。功利化阅读的背后是学生对传统文化背景了解的不深入、对经典文学价值内涵的不理解,这种急功近利的阅读目的最终阻碍了文学经典阅读的发展。

在文学经典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策略

家校联动营造良好经典阅读氛围。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习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需要学校、家庭积极联动,从而营造全面良好的经典阅读氛围。学校要通过加大文学经典阅读的宣传力度,来使学生对经典文学产生出时代敬畏感,树立经典文学的深刻人文内涵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可通过设立经典文学书目专栏、开办文学经典讲座、成立文学经典阅读社团等活动来调动小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沉心静气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家长对孩子有着言传身教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有效安排孩子的文学经典阅读时间,帮助孩子理解作品中的深刻人文内涵,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小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刻板印象。提起经典文学,多数小学生对其的印象是生涩难懂、内容冗长、人物关系复杂,从而渐渐失去对其的阅读兴趣。这要求学校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努力寻求切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方式,具体可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作品主人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沉浸式交互体验等,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学经典阅读的技术支持和丰富资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晦涩难懂的文学作品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从而改变学生对其的刻板印象。脱离应试教育桎梏,拓展经典阅读范畴。应试教育下,学生只能阅读与考试有关的文学作品,这些功利化的阅读使小学生对经典文学内涵的理解浅显狭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与感悟,同时也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开设文学经典阅读课程,在学生应学的经典文学作品之外,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来拓宽小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范畴,明确文学经典阅读目标,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从而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在文学经典阅读中让学生回归经典,感受时代的变迁与传统文化价值的积淀,促进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