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特点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以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活动为起点,调整教学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形成了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起点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没有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否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实践中,语文教师确实是把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中转变为与学生拥有平等席位的对话者,他们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夜上海论坛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了传统意义上把语文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六年来,对于课堂教学所倡导的起点也就是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进步,在教与学中体验到快乐。

二、感受生活,关爱心灵成长是课堂教学的绚丽细节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予了抹杀,甚至忽略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真正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需要,从而使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实践

夜上海论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实践发表个人看法。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1)教学目标整合性。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和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行为起点,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这一节课的成败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如今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以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不像从前每个目标是孤立存在的,之间没有相互关联。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组合、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组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组合。不难发现,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兼顾每个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深意,同时记住作者心目中美好等的形象。

(2)教学内容开放性。美国教育家说过:“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开放性的胸怀。如今的时代不比从前,即便是小学生,铺天盖地的信息已经让他们目不暇接,所以,在讲授语文课的时候,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以语文课为信息之源向外延伸,尽可能多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展开立体式教学,以此来强化学习,但是中心必须是课文本身,最后才能把课文吃透,让学生得到知识。

(3)教学方式互动性。教学方式互动,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从前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见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从前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而不喧闹,争辩而又温馨,师生间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沟通和补充,教师没有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彼此间交流着情感、体验和观念,最后达成共识,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4)教学过程活动性。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参与进课程中来,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仅仅是一味、死板地讲课,就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进课文中来,融会贯通,就能够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知识。

夜上海论坛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方法

(1)注重积累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也从多年的小学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

(3)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4)注重加强横向思维训练。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夜上海论坛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戴培军.采取多种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3(11)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特点

夜上海论坛 一、新课程知识的实践性

夜上海论坛 它与以前的课程不同,它注重于学生通过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后获取知识的。如在每一组讲读课文中课后面的练习题;它不易也不难;这种安排着重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再来体会文章的重点句子,不但让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又让学生把重点部分背下来,对课文的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样又进一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习作方面要求的内容都注重学生和生活,以及学生身边的生活,只要每个学生善于积极思考,认真观察身边的事与物就有写不完的内容。加之,善于思考该组例文的语言表达方法及其利用课文精练的语言进行叙述,就能写出极好的作文。当然学生写好作文不单是学生个人的因素,也包含着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不断启发的功效。

夜上海论坛 学生写好作文也是学好该组课文知识的总体概括,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组的四至五篇课文的学习就是学生要学的理论知识。后面的练习作文就是学生的实践过程的结晶。新课程,语文如此,数学课程、思品与社会课程、综合与实践课程科学课程以及其它课程都有注重实践性的这一特点。所以说新课都有知识性和实践性。

夜上海论坛 二、新课程知识的实践性

无论是从年级与年级、册与册、组与组、课与课之间的新课程都有知识的衔接性。它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学生学习的知识是由不会到会;认识问题是由简单至复杂;学习课本知识是由认识声、韵、调到音节的组合,在会拼读音节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汉语的方块字。然后是由识字到认识、理解句、段、篇的读写和运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眼界,随着不同年级阶段的儿童年龄特点,教材都具备着各阶段的知识衔接,同时也有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思维方式。

夜上海论坛 三、新课程知识的广泛性

夜上海论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功底,而且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更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因为它的知识特别广泛。关联到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古今中外的科研成果和古典历史文化以及现代的科学信息技术等广泛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创导者,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作为一名创导和传播者就必须正确无误地贯彻知识,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广泛的知识贯彻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里,让他们都能获得知识,培养他们适应于21世纪的新型人才。

由其是我们广大农村最基层的小学教师要求更高,因为我们都是“万金油”,加之教师少科目多。其一,教学科目多,一个教师上了语文,又上数学;上了思品又上科学;上了综合又上美术,上了音乐又上体育;上了英语又上信息,常常都在繁忙之中。其二,教学节数多,一天上午三节,下午三节共六节课都在上课,没有一节休息。其三,批改作业量多。批改语文,又改数学;批改英语又批改美术,从未闲着。

其四,学生人数多,我们每个教师顶一个班,班班学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那么,以上的这种背景我们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教师怎样应付下来,可想而知一日24小时只得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其余时间都在忙于工作之中,有时候连睡眠时间也被占用。

四、新课程知识的灵活性

夜上海论坛 新教材的知识具有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发展儿童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科学地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也要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因为新课程并不单纯指书本或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儿童的经验及儿童所在的生活环境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我们要正确地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编排特点,掌握新材料的编排意图,时代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论与概念及课本的设计思路。如在语文材料上的“回顾、拓展”内容的交流平台编排得很好,从“小林与小东”的对话中,就可以知道在本组所学课文内容要领、性质和特点。还有“日积月累”部分就灵活地学习古往今来,国内国外的名人名句、诗歌、对联、谚语等丰富了学生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把学生的目光移到校园外,广泛地关注社会生活,积累社会经验,丰富儿童学生的知识领域。

五、新课程知识的适应性

新课程知识的适应性很广。它能适应不同能力和智力的儿童学生的学习,也适应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学习。你说它浅,它有浅显易懂的儿童诗,童话故事和古诗等,学生读了一遍就能一目了然。你说它深,它编有中国古典名著《史记》、《资治通鉴》《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的节选片段的课文,这些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各自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学了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学以致用;如学到了《小兵张嘎》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形象动作时,小胖墩的那种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小嘎子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鹤立似地对起阵来的那些动作感染了许多男学生,一下课就到操场上模仿起摔跤的动作来,一个个摔得仰面朝天没完没了。忘记上课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