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大众心理研究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众心理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众心理研究

第1篇

>> 大众传播场视阈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探究大众传播的受众心理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大众传播与受众心理探析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浅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播的受众逆反心理探析 品牌受众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新闻报道与受众的逆反心理 植入式广告中受众的逆反心理分析 论大众传播的受众价值观 大众传播语境下女性受众的阅读体验 大众传播领域中的蹴鞠精神 大众传播领域的隐私伦理分析 政府应急管理中网络舆论受众逆反心理预警机制研究夜上海论坛 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 植入式广告受众逆反心理的表现及成因 浅谈新闻细节描写对受众逆反心理的解构 大众传播的偏向 传媒态度与网络受众逆反心理 从受众逆反心理看“美女新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夜上海论坛 [2]心理学名词[M].科学出版社,2007:58.

[3]简明心理学辞典[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263.

夜上海论坛 [4]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新华出版社,1999:300.

[5]张宏权,王方钊.浅谈大众传播受众的逆反心理[J].新闻知识,2011,(2).

夜上海论坛 [6]程鹏.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浅析[J].新闻爱好者,2010,(2).

[7]董秀成.论大众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J].当代传播,2007,(4).

第2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心理;就业压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地位、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国家大力的倡导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完成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重大改变。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神速”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问题。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夜上海论坛 一、陕师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在对师大1000名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的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之后,发现师大学生就业心理表现如下:

1、急于就业且就业期望值高

夜上海论坛 根据调查结果,49.73%的同学表示应先就业再择业,39.24%的同学表示要先择业再就业。由此看出:大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而待业以及考研都只是在不能找到合适工作时的选择。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什么问题”时,居首位的是“就业期望值太高”,占到56.22%。

2、看重工作发展前景、工资及待遇

调查结果显示,43.03%的同学会选择行政事业单位,31.46%的同学则会选择国企,5.73%的同学选择民营企业。由此可见:学生的就业趋向是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看重的是它们较好的福利待遇和较强的稳定性。

3、就业过程中焦虑心理突出

调查发现,师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占到45.0%。被调查的学生中68.22%的认为面对就业情形有一定压力,17.08%的人认为面对就业会感觉迷茫或不知所措,仅有11.24%的人会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自信。调查显示,有超过调查人数一半的同学表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造成自身就业压力增大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他们就业过程中焦虑心理的原因之一。

夜上海论坛 4、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心理

相对于非师范的同学,免费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有着自己的特点。

(1)在职业的选择上,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目标比非师范的同学更加的明确,在择业的过程中盲目心理相对较小;

夜上海论坛 (2)在就业地域的选择方面,免费师范生从哪里来回哪去,跨省有条件的原则下大多数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样就业过程中的焦虑心理也会有所缓解;

夜上海论坛 (3)在薪酬的考虑上,由于职业的确定,免费师范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学校各方面环境的好坏,对于薪酬待遇不做太多的考虑,就业期望值明显小于非师范的同学。

夜上海论坛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

1、外部因素

(1)就业形势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一次性就业难度不断加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许多用人单位提高学历录用标准,增加毕业生求职的难度,无形中给毕业生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高校师资不健全,课程设置和机构不合理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招生的规模扩大了,师资、教学设备就日趋紧张了,全日制高校师生的比例逐渐扩大,专任教师的缺失严重。加上在扩招之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压力也在增强。就业心理指导缺乏系统性、实效性。

夜上海论坛 2、内部因素

(1)认知能力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盲目自信或保守怯懦。 其二,对就业形势分析的欠缺。不能准确把握机遇。

夜上海论坛 (2)自我调适能力不同。从调查结果来看,就业心理与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有些毕业生性格外向,遇到问题能及时发泄,得到调整;而另一些则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调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期望值高”、“焦虑”等心态的出现是很正常的,当人们想去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出现这样的心理。然而当这些“期望值”和“焦虑”的程度达到一个值的时候,就显得不合适了。这些心理若是等不到及时的调节就会带来长久的负面情绪从而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对策

1、自我调适为主

(1)树立正确就业观,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社会需要出发,把社会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主观需要。所谓大学生就业难,是难在找一份理想的同时也跟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大学生要想顺利实现就业,需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当前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多在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小单位。要处理好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生存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

(2)调整自我,保持心绪平衡。遇到工作难找,受挫折的情况,需要大学生接受客观现实,保持心绪平衡,及时调整因就业受挫而引发的心理失衡问题,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一方面要冷静对待。要认识到就业形势严峻的普遍性,增强自信,用心理暗示法进行自我调节,尤其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特长;另一方面要适度宣泄。找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倾诉,宣泄不良情绪,放松自己的心情。

夜上海论坛 (3)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应该加强自身的教师教育修养。坚定从教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决心。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就业心理。

夜上海论坛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是要依靠大学生自身调节,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所能做的也就是引导了。

2、高校调适为辅

夜上海论坛 (1)将就业指导、就业心理纳入必修课,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就业指导作为年级的必修课程,重点做好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规划。

(2)拓宽心理咨询和指导的渠道。 一方面,通过电话、网络心理咨询;另一方面,与学校的校报等其它报刊合作开辟就业心理健康专栏。可以介绍毕业生心理咨询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也可以邀请辅导员或心理研究人员针对学生当前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说明和排解等。

(3)给予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以必要的支持。学校应该从政策上和师资上对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提供必须的方便,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确保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有序、有效地开展。

3、社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在就业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给予一些必要的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基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而导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政府应严格执法力度,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良好环境的建设,统一当今存在的各种性质的招聘会,提高就业的效率。用人单位要建立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因为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为用人单位服务的,而这不单纯是高校本身的事,所以用人单位也应成为大学生培养的主体,更多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帮助其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

夜上海论坛 四、结语

现今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凸显并不是由某一个原因引起的,它是随着个人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只是其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撇开其他因素不谈,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加剧,我们应该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作基础,要有高度完善的高等教育自身体系作保证,更要形成尊重个人,敢于张扬个性,个体平等发展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大众化;心理特点;高校青年学生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政治多极化以及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思想文化领域日益频繁的国家交流,并由此引发了意识形态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困惑也越来越大。由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大众化的要求。

青年学生是接受和传播当代中国的主体,也是思想领域内最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的群体。因此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群体自觉运用的思想武器来抵制西方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思想文化渗透。同时,也为其他领域大众化传播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从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出发,探索不同学生群体接受传播的方法和途径,力争找到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自觉接受和传播的目标。

夜上海论坛 一、高校不同青年学生群体接受心理特点

夜上海论坛 在高校推动当代大众化教育首先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问题。坚定大学生的信仰、应对新媒体技术及思想健康成长的需要,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多样性心理特点的具体方法。从学生群体态度改变的心理过程入手,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推进大众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的改变是从服从到同化最终达到内化的心理过程。而当代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的心理迷茫,并不是他们心理没有信仰,而是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什么,或者说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让学生完全信服的阶段。因而有些理工类的学生因为驾驭不了理论性过强的知识而不感兴趣,文史类学生因为知识的枯燥重复等而产生对理论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来探索大众化传播的具体内容、途径和方法。

(一)服从阶段学生群体接受当代大众化心理机制研究

服从阶段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免受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集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而当代大学生接受理论教育很大一部分群体都处于这一阶段,甚至有些学生是带着逆反心理以表面服从的方式进入课堂的。针对这类学生进行教育,是老师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难题,也是宣传必须进行的第一步,只有找出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消除这种心理才能使学生从服从阶段向同化和内化阶段转移形成自觉地行为,理论宣传才能更具有效性。

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认为教育属于大而空又形式化的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不能解决自己生活学习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所以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上课只是为了应对老师,免受惩罚,目的只是期末成绩和学分,因此不少学生课堂上看课外书,不认真听课,是对集体规范的表面顺从,并认为这只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行为。

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青年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容易受到社会传媒,文化多元化思想甚至是异端的消极思想的影响,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书本知识、传统价值观念,而是注重自身的需要和追求,所以教师的课堂知识灌输对学生的影响与传统教育相比在减弱,而不再具有绝对意义,反而引起他们对这种传统说教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我们的大众化教育确实存在一些弊端,教育内容从深度到广度都没能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难以在心理上与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

解决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改变单调的理论说教,提高理论课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把课堂教学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及高尚的社会道德相联系,同学生的情感、需求相联系,走到学生的心里,变自觉的学习为自发的接受行为。在教学方法上,要利用一切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和生活的实例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学习,进入心理上的同化阶段。

夜上海论坛 (二)同化阶段学生群体接受当代大众化心理机制研究

夜上海论坛 同化阶段是指个体自觉自愿的接受别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和他人或团体的态度相接近的过程。不再是被迫屈从,也不再是消极模仿,而是自觉的接受。

大部分青年学生对待周围环境和接受理论教育都处于这一阶段,属于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心理特征,而且很多处于服从阶段的群体会通过周围的影响潜移默化的走向这一阶段。所以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传播重点是澄清学生思想困惑,坚定思想信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我们也注意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淡薄、心理素质不佳等问题。另外,青年一代是西方势力对我国的“函化”、“分化”的重点对象。在高校推动大众化教育,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帮助他们认清国情,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夜上海论坛 另外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接受理论的对象,也是实践和传播的主体。用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让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才能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并传播这些理论,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

(三)内化阶段学生群体接受当代大众化心理机制研究

内化阶段就是把情感认同的态度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内心真正接受了新观点、新情感,彻底形成了新态度。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学生除了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要更进一步延伸他们宣传的能力,使其成为大众化的又一宣传途径和主体。

夜上海论坛 从理论本身来看,重视青年学生群体是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大众化是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青年学生群体的思维敏锐,具有富于创造新文化、新思想的巨大潜质,并且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开拓新的领域。这些时代特征决定了他们必然成为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成为大众化的主力军。

各种实践活动是正是从服从阶段到同化阶段再到内化阶段心理转化的中介和桥梁。理论只有转化为广大学生的内在社会心理,如需求、愿望、动机、情绪、信念等,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与认同,并成为学生分析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同样,理论只有通过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才能不断推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实现学生知行的高度统一是高校推动当代中国大众化的目的。“知”是内化,是指学生认同、吸纳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固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指导社会实践。“行”是外化,是指学生将内在的理论素养外化为自主自觉的行为实践的过程。只有将内化的理论素养外化为具体的社会实践行为时,社会主体才能真正达到知行统一。换句话说,只有知和行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促进当代中国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在不同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基础上传播的目标研究

将大众化传播与青年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相联系就是要在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深入推进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同时,让青年学生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者,从而赢得青年、赢得未来。培养一批坚定的青年追求者、发现一批青年信仰者、引导一批青年的实践者。

夜上海论坛 首先要实现大众化的普及、理解。普及是大众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大众化的第一步,没有知识的普及,学生对理论就缺少基本的了解,大众化更无从谈起。所以,首要任务是使他们掌握理论、才能更好的理解并逐渐的接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