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音乐夜上海论坛教育 素质培养 素质教育
夜上海论坛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呢?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夜上海论坛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唤起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加入到学习音乐的行列。经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认得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科学无法代替的作用。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演奏时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锻炼,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同时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音乐视野,获得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浓厚审美情趣。当然,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长期、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坚持,血药持之以恒的不断积淀。大学生应该明白自然和谐、社会良好秩序和社会正义,要抛弃自己那些比较龌龊的、阴暗的、低级趣味的想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谐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养成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人生价值和最有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一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通过音乐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起到较强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随着节奏做健康游戏、练习唱歌、学习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都非常有益。
夜上海论坛 更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今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那些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重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夜上海论坛 五、借助教材,让学生感受美
【关键词】学科素养 高中音乐 课程评价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79-03
夜上海论坛 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全面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一直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们研究的课题。但在高考制度尚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课程目标很难从传统的双重目标(升学和就业预备)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新课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就很难实施。因此,建立以学科素养为背景的音乐教学评价,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一、 确立学科素养内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构建学科素养的理论依据
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教育部倡导的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举措:“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
面对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评价体系中的改革脉搏。笔者依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地把音乐学科基本素养确定为:“热爱民族文化、促进个性发展、拓展文化视野、培养良好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持续潜能”。
2.构建音乐教学评价的目标与理念
①重视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打破考试或考察评价学生学业的单一方式,认真制定评价量规的指标、内容,把握好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学评价指标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夜上海论坛 ③加强日常教学评价的改革,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对课程和教学过程应有的检测、反馈、调节作用,推动音乐课程的实施与改革。
④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认识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保障音乐学科教学的规范实施,构建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评价体系。
二、完善音乐评价体系,发挥学科多维育人功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课程改革深化阶段要解答的问题。我校在2013年音乐鉴赏教学评价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开展了基于音乐学科素养的教学评价构建研究,旨在以评促教,调节教学环节,纠正考什么教什么、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质量,改变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教育现象,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
1.制定合理的评分规则,保证评价的信度
信度是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之一,好的信度应该有对评价主体、评价维度以及评分规则的合理制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的评价指标和具体的评判标准,以不同的权重对评价的各项指标、描述语、多主体等要素进行等级评估,可以有效保障评价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挥学生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用。
2.制定多维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效度
夜上海论坛 效度是另一个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评价内容多元化是当前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给学生一个机会。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纳德把人的智能分为音乐、身体运动、数学逻辑、语言、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七种[2]。因此,单一的评价方式,即从单一的评价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如何把握学生音乐素养的评价,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提高,我们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指标,以增加评价效度的平稳性和准确性。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及课上表现;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选修模块学习的表现;③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实践情况;④期末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此外,课程改革提倡的过程性评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便于教师的课堂监控和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采取小组学习的评价方式,每组指定一名具有一定素养、认真负责、爱好音乐的学生任组长,以评价量规为技术手段,对学生上课的表现(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2-3次课堂抽查)进行多维度的观察、评判,以保障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每次上完课后,组长要把本组的情况汇报给文娱委员,汇总后反馈给老师,以便反思课堂教学,及时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
夜上海论坛 量规1:学生音乐素养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对学生音乐学科素养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现高中音乐学科结业时的质量水平。
夜上海论坛 三、制定学校评价量规,保障音乐教学规范实施
1.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夜上海论坛 《P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评价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音乐教育的大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但不可否认尚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制约或干扰着音乐教学的正常化。比如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某些学校还存在没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开设不足、不全,甚至被任意叫停等状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减弱了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因此,建立学校音乐教学评价制度,是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和完善课程教学制度建设,推动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2.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保障学校音乐教学的必要措施
学校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载体,构建音乐学科素养离不开学校的大环境,良好、规范的音乐教学是构建学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前提,只有学校音乐教学正常化、规范化,才能够保障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实施教学评价探索,构建全面的学科素养评价体系,才能促进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完善,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
夜上海论坛 量规2:学校音乐教学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全面评估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保障音乐课的正常开设、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规范发展与稳步提升。
改革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虽然在学科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体现,但由于认识、理解的不到位或偏颇等原因,在教育实践中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014年4月,教育部《意见》的颁布,预示我国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提出加强五个统筹、聚焦课程整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制度建设等要求的同时,特别提出关注教学评价研究、探讨评价策略,形成多元的、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提出了长期要求。
高中课程改革已过去了十年,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培养,怎样体现、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在研究、探索阶段,它的应用和效果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验证。处在一线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深化课程改革贡献新的智慧。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夜上海论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夜上海论坛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方逃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夜上海论坛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夜上海论坛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夜上海论坛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夜上海论坛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夜上海论坛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大势所趋,要促进中学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将音乐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中。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夜上海论坛 一、扎实学生的基本功
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既需要“站在高处”尽可能地“向远处看”,为学生规划未来,也需要“站在当下”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奠定知识基础,掌握基本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问题时拥有行动能力,才能在学习活动中结合个人的学习体验、生活体验完成自主探究活动,参与创新实践。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展中职音乐教学实践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音符、音程、和声、节奏节拍、音乐鉴赏、音乐创作等基础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只有拥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才能完成创新活动,才能将爱好转变为现实的能力[2]。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有强烈的参与创新及展现个人价值的愿望。拥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利于他们将这种愿望转变为参与自主活动、合作交流的动力。而在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后,中职学生还会具备学习的自信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上文已经说过,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价值如何得到展现,关注了学生如何拥有核心素养。在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建议,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养成,借助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得积极向上;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与艺术家之间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碰撞,进而释放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知识的美,促使学生生成健康的心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学生正青春,他们喜欢音乐知识,想要进行积极地创作。这种教育优势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因此,在开展中职音乐教学实践时,笔者会引导学生欣赏多种特色的音乐素材,给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心中的美,生成创作的需求和欲望。学生可以借助绘画、书写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职学生是一群花季少年,他们的内在养成需求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在帮助学生塑造思想、塑造情感、塑造内心世界。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全面地成长[3]。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音乐学科并不被作为考试科目来设置,于是很多学生就把音乐学科作为副科来看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对音乐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更严重的是,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音乐学科打入了“冷宫”。在很多学校,音乐课的开课率远远达不到国家的标准,其它学科占用音乐学科时间的现象比比皆是,音乐学科被边缘化、不受重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我国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甚至整个音乐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在种种不利的现状面前,初中音乐教师面对新形势,面对新课改对音乐学科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呢?
夜上海论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阶段开展的音乐教学工作要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音乐的意境。当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目的地选取作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一旦学生的欣赏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生就能够真正地听懂音乐。对于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学生才能在心理上与之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另外,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尝试着把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融入到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学习知识,这样既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夜上海论坛 二、挖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没有情感的音乐根本就称不上是真正的音乐,充其量只是音符的集合。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挖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作为突破口,力图让学生的情感和音乐中的情感发生化学作用,产生共鸣,以便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情感这个突破口呢?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选准动情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够准确进入突破口;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感情去带动学生的感情。倘若教师自己在讲课的时候都平平淡淡、毫无激情,又怎么要求学生会产生激情呢?最后,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任何音乐都具有一定的画面感,或者说是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教师如果能够根据音乐氛围创设一定的情境,就会更有利于学生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夜上海论坛 三、音乐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完善
在很多学校,由于音乐学科不受重视,很多音乐学科的教师素质普遍偏低,甚至很多教师根本不是专业的音乐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的,这样教师的素质就很难得到保证,从而使得教师素质成为制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教师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教师怎样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呢?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放低姿态,把自己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之上,民主友好地对待学生,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智慧,发挥创造性,这样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其次,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音乐教师属于专业人员,因此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是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以便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音乐教师多创造一些进修的机会,让教师走出校门,吸收更多的知识和养分,以便为音乐教学工作带来新鲜的空气。最后,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是为人师表者,要想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就要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从而以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
夜上海论坛 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是在音乐素养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够从事的工作。然而,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进行一些音乐创作。这是因为音乐创作活动是学生把音乐知识转变为音乐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创作音乐,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会,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把创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学生整个音乐学习活动及音乐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五、把多媒体工具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俗称“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 Super high 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此后,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
夜上海论坛 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与一般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别。一般学科多采用班级式的集体教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差,师生互动性小,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改进了这些不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自主地学习,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音乐教育一般都是采取个别化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生个体的学习发展为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学生原本就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动行为者,教师起教学设计和学习辅导作用。以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着重在一般学科上,而音乐教育会受到忽略。很多音乐教师也认为信息化整合与自己关系不大,信息化教育无非就是教学时用一下录音及音响设备而已。
夜上海论坛 对音乐教育的信息化认识上的误区在于:一是思想认识上的狭窄,只看到自己所教的舞蹈、声乐等专项课程,没有看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二是对现代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不清楚音乐教育的信息化有哪些内容,会对音乐教育今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三是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特别是音乐教育更为滞后,影响了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因此,音乐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必须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一是音乐教育环境的信息化;二是音乐教师本身的信息化。
一、音乐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归纳起来有:
(一)教学过程的智能化。
(二)信息显示的多样化。
(三)信息处理的数字化。
夜上海论坛 (四)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五)信息存储的光盘化。
(六)交互界面图形化。
从宏观的角度看,音乐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与一般学科基本是一样的,但具体的建设中又有其特殊性。
二、音乐教师本身的信息化
(一)信息化时代为教师教书育人赋予了新的含义
夜上海论坛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一方面为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为教学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带来了挑战。信息社会将改变学生学习模式的性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及时清除心理障碍,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二)作为现代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信息素养的教育注重知识的创新,而知识的更新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得以实现的。因此,把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有序的知识,是教育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信息素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与信息意识(意识层面)的关系问题。
夜上海论坛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构成,是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基础。尽管多数音乐教育的教师计算机能力基础较差,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迫使每一位教师对此不得回避和退让。教师必要的信息能力包括:基本的信息能力有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力,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等;进一步的要求包括有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对于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学科中去,让信息技术从学生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创建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体现了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对于深化音乐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生命教育;人文素养;学校教育
生命,万物之灵聚,宇宙间的奇迹,它是上苍馈赠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礼物。当它来到我们的校园,教育就是我们馈赠给它最好的礼物。《生命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中对学校教育的阐述是:学校教育是对生命的教育,旨在帮助孩子认识、珍惜、敬畏、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涵养人文素养、提升生命质量,让生命活出滋味,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自古以来,音乐与生命教育有着深厚渊源。“述圣言,礼乐备”儒家先贤孔子早在3000年前就提出生命教育的两大核心是“礼”和“乐”。古人云:三籁之音,能启心智,涤灵魂,昂斗志,获新生。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小泽征尔听《二泉映月》双膝跪地,这一切都体现了音乐与生命的和谐共振。
2011版小学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音乐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由此可见,音乐学科是滋养、丰富学生生命内涵的学科,在实施生命教育、提高人文素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本着对生命的敬畏和虔诚,把生命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堂,让学生在音乐这块沃土上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感悟生活、珍爱生命。近几年,笔者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对于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了如下几点浅悟:
夜上海论坛 一、挖掘教材资源,渗透生命教育
夜上海论坛 音乐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审美为核心。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音韵美、辞藻语言美、音乐旋律美、作者人格美的作品比比皆是,落实生命教育的的渗透点和融合点也是灵活多样。如根据歌词内容直接引导的有:一年级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引导小朋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体验快乐;二年级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让孩子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一片孝心,让孩子学会感恩,尊敬老人,报答长辈,敬畏生命;《劳动最光荣》则让小朋友明白劳动是最美的,人的生命能创造价值等道理。……又如利用音乐旋律引导学生的有:二年级歌曲《动物说话》,不仅曲调欢快、活泼,还加入动物的叫声,让孩子们立刻有了热爱动物的情趣。五年级歌曲《美丽的草原》,舒缓、柔美的旋律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大自然的一望无际,从而爱上大自然,爱上了生命……
夜上海论坛 有的作品对生命教育的切入点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我们吃透教材,深挖教材。如四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的伟大精神,但那个炮火连天的时代毕竟离十来岁的孩子较久远,学生体会不深刻。因此,课上我以这首歌的词作者为切入点,讲述了他艰难险阻创作国歌的曲折事例,激励学生以为榜样,学习他热爱祖国,不拍挫折,奋勇前进的精神。这样教育对学生生命的影响是深远的。
夜上海论坛 无论教材隐性还是显性,我们都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教材资源,并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命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还要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挖掘教材生命元素的同时,还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关注儿童生活本身,让音乐与儿童生活“无痕衔接”,这样的生命教育才是利于儿童成长的。
如: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为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在学生会唱这首歌后,我抛出发散思维的问题:想一想,勤劳人除了在厨房忙碌之外,还会在哪里忙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编。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有说在客厅里的,有说在菜地里的,有说在教室里的?我再鼓励孩子当一回小小音乐家,把歌词填进去。学生兴趣盎然。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了学生生命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遴选欣赏内容,立足生命教育
夜上海论坛 欣赏课是音乐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好的音乐能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到生命的美,在欣赏曲目的选择上,我总是“别有用心”,立足于生命教育:聆听班得瑞钢琴曲,感受自然的溪水潺潺,鸟啁虫鸣,体验生命的静谧温润;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蓬勃豪迈的生命力,体验人生的激昂澎湃;观看《千手观音》,体验残缺生命的顽强律动……从音乐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审美体验,晓知了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命。
夜上海论坛 四、结合实时活动,落实生命教育
在节日、校庆日、班队日、生日等特殊的日子里,和学生一起唱“听者侧耳,唱着动容”的歌曲,能渲染情感,触动心灵,增强生命教育效果。
夜上海论坛 母亲节前夕,教孩子唱《感恩的心》,让孩子把这首歌送给自己的母亲,并告诉孩子,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感谢那些有恩与我们的人,感谢身边的一切一切。每周一次的合唱练,教孩子们唱《远方的孩子》、《生死不离》等歌曲,让孩子们通过观看“5.12”大地震视频,领悟歌曲的意境,感受爱的力量,感悟生命的宝贵。在一首首深情的歌声中,孩子们纷纷动容,明白自己健康成长,珍惜生命就是对爱自己的人的最好报答。
五、打造校本课程,升华生命教育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有“学中教,教中研,研中悟”的时代精神。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结合音乐学科特点,整合地方课程,打造本学科的生命教育特色微课程,以及关于生命教育的教师小课题研究。如,在我教学的个别班级中,我尝试每一月安排1课时生命教育课程,以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寻找珍爱生命的理由。在教学中,我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让学生自己收集歌曲的相关背景以及词作者、曲作者的介绍,在课堂中讨论、交流,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进而有激情地学唱歌曲。虽然一月只有一节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课,但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在践行生命教育的同时,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夜上海论坛 “学校教育,生命为本!”当我们的教育关注着学生心灵的滋养时,学生的生命体验就会变得丰盈,成为一章立体诗篇。这是教育的本真,更是教育的真谛。就让我们用丰满生命的知识做教育,用欣赏生命的眼光看教育,用成就生命的境界爱教育。让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国培 小学音乐 课程 教学
夜上海论坛 “国培计划”的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此项目是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提出并实施,意在通过短期集中模式培训形成跨省域的学习共同体,以此培养区域专业学科带头人,有效发挥“种子”作用,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中,针对小学音乐学科的培训共包含“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和“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三个项目,其整体培训目标都是为帮助不同地区地域的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而制定。然而,不同项目的参训群体具有城乡差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知识储备和教学需求等方面,在培训的具体内容上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本文主要以“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参训教师自身情况和需求出发,探讨培训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的措施方法。
一、全面解析“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内容
夜上海论坛 培训课程是整个培训项目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更是建立承办培训单位良好口碑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其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特别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以此进一步规范“国培计划”的项目管理,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课程标准》以学科发展为前提,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三方面对培训单位提出指导性实施意见和要求。此外,《课程标准》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内容,进一步确定课程设置的指导方向、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1.课程目标定位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参训群体基本来自国内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地市级以上单位,通过教育部层面从当地学校选取具有一定业务水平和突出业绩的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针对这部分教师开展的培训活动需要注重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前沿性和科学性,以此区别于其他两个培训项目。同时,该培训项目还将形成跨省域的学习共同体,让来自不同省市的优秀骨干教师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因此,若要为了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和学习氛围,培训目标一定要定位准确、具体和客观,这既是在充分考虑培训需求基础上所要达到的前期成果,又是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课程的有力依据。
首先,树立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师道德观。《标准》里明确提出“提高音乐学科教学中践行师德的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设定了“模范教师师德报告”、“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等专题。培训过程中需要加强学员对教师职业的深入理解,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落实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理念。培训过程中可开设“国学与教育”等相关专题讲座,对于整个培训将起到引领作用。
其次,完善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含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前沿知识与教学科研知识四方面。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需要加强音乐常识的理解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可开设“中西音史知识”、“当代音乐感知”等相关专题讲座;在专业技能知识方面,可针对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专业技能进行专题培训,如合唱、课堂器乐等;在专业前沿知识方面,应该灌输科学、新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学员了解学科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这将对教学带来莫大启示;在教学科研知识方面,强调“教研相长”、“科研兴教”的理念,引导学员将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
夜上海论坛 第三,培养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习惯。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就建立在“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反复实践中重组知识结构,才能得出对教学有帮助的心得经验和方式方法。设立此目标可从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开始,以论坛交流的形式针对某个典型的教学问题进行专题性讨论,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教学亮点及失误进行讲解,让学员形成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等习惯,以此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最后,帮助小学音乐学科教师找准专业发展方向。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注重个性发展”五个基本理念。在此背景下,从职业意识观念、自身业务水平、教育教学反思三方面寻求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通过此目标的设立,帮助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使小学音乐学科建设逐渐走向强势领域。
“国培计划”并非单纯在于培训教师,而是参训者经历培训之后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开拓自己的专业视野,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课程目标定位需要紧扣《标准》,这对培训成效和教师培训后的辐射作用具有很大影响。
2.课程模块与维度分析
课程设置必须在课程模块与维度的框架下安排教学内容,其中,实践性课程占整个培训的60%以上,此外,还可参照《标准》自主设置教学专题。整个培训课程体系主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展开,在明确课程目标之后,需要对课程模块与维度做出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为课程设置提供指导性意见,并使培训课程具备涵盖面广、结构性优、针对性强的特点。
(1)优化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及教育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炼并表达出来,其宗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标准》中“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与“学生发展知识”教学模块正是为优化小学音乐学科教师的教育思想所设定,参训教师均具有一线工作经验,根据他们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已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及教育理念。三类模块意在对参训教师现有教育思想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使得小学音乐专业与学科得到长足发展。
(2)强化教学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基本教学技能、整体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情趣三方面。具体说来,基本教学技能应该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即声乐、钢琴、合唱排练、指挥等,舞台表演能力――即歌唱表演、乐器演奏表演等,教学创造能力――即歌曲创作、器乐编配等,现代化设备应用能力――即电脑音乐制作、网络搜索等;整体音乐素养需要通过紧跟前沿教育理念、丰富教学语言、均衡专业发展等方面得以提升,这与基本教学技能掌握的扎实程度有一定关系;音乐审美情趣分别指音乐审美情操和音乐审美趣味,教师的音乐审美经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取向。
(3)提升研修水平
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均衡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针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推进综合改革等具体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成效。《标准》中的“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三大课程模块便是基于这方面考虑而设定,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之后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引导。
夜上海论坛 通过以上解析,能够清晰认识到课程模块是为课程目标设定,二者是整个培训计划的关键要素,其设定既要考虑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又要关注教师自身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保证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针对小学音乐教师需求的课程构思
“国培计划”作为引领性、示范性的国家级大规模培训项目,特别重视培训课程的建设与完善,为了构架高效率、高质量、高规格的培训课程,使参训教师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在培训前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需求调查。从各地市选的学员大部分是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具有课堂教学经验,并在演唱、演奏、创作等专业技能方面具备一定基础。自2011年版《音乐课标准》实施以来,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遭遇到教学方法陈旧、综合教学能力较弱等因素导致的教学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提升科研水平以及掌握实际培训能力。总之,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需要注重培训主题鲜明、课程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践。
夜上海论坛 1.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国培计划”小学音乐学科的各项培训项目都有时间限制,属于集中培训、短期培训,因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活动并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是设置课程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培训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培训主题,突出培训重点,做到高效培训。全面考察小学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针对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与重点加以突破,按照学员需求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设置丰富的教学内容,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的培训时间通常在十天左右,培训内容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明确重点解决问题,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扩展教学内容。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较弱的情况,这将制约教师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可拟定以“提升钢琴即兴演奏能力”为主题的培训,以此帮助学员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此外,也可同时关照多个重点解决问题,如“‘创、演、研’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培训,主要强调创作、表演与研究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总而言之,培训主题与重点教学内容需要建立在学员的需求之上,做到“有的放矢”。
2.结构合理、按需施教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中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课程结构是指培训课程模块的构成及其内部配比关系;中观课程结构是指课程模块之下的课程专题及其内部配比关系;微观课程结构则是指每门课程专题内部的配比关系。培训课程需要对这三个层面进行合理设计,微观层面属于开设课程专家对自己课程把握程度的范畴,因此要重点考虑宏观课程结构与中观课程结构。宏观层面,三大课程维度分别所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根据培训单位的侧重点不同,每个维度的比例应该有所不同,如单一主题培训可在某一个维度上增加课程比重,综合能力培训则需要合理均分每个维度的课程数量;中观层面,三大维度下共包含13个课程模块,培训单位根据学员需求可能选择单一主题培训或综合能力培训,无论哪种培训模式都要加强课程专题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在培训前做好培训内容的分配与协调工作,避免出现课程内容相互脱节、重复以及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等情况。
3.理论引领、强化实践
教育理论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反思,从中抽象概括出构成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要素及其规律,以指导和规范学科教育和发展的系统性的陈述。“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以理论引领的方式让学员开拓专业视野,为学员指明专业发展方向,将科学、前沿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使之成为一项学员与专家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夜上海论坛 以上是设置培训课程中需要关注的三个核心问题,做到理念与专业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员需求出发,帮助小学音乐学科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培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培训的成果,因此,探索出科学、合理、规范的“国培计划”课程模块c内容,能够有效解决学员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一套适合小学音乐学科发展的培训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员在“自主、探究、创新”的培训过程中,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保障小学音乐学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王姣姣.教师培训课程研究的新视角――以11份“国培计划”课程方案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4).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曾说过举国无人能谱新曲,实社会之羞也,表达了对当时中国音乐创作的无奈。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离不开教育的先行与先进。就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状况来说。近几年来高校的音乐师资培养和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实际有脱节倾向。
一、目前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音乐知识和技能,轻能力和素质等课程价值观问题;重西方音乐,轻传统音乐,音乐课程西方化严重;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忽视音乐教学的特点;缺乏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跟不上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实践弱化,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折射出高校师资培养与基础教育对接出现真空与衔接不良。从音乐学科基础教育来看音乐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有以下一些不足:
夜上海论坛 1、师范特点弱化
夜上海论坛 师范特点弱化是多学科师资培养共性上的弱化。很多高校挂着师范的牌子,走的却是综合性大学的路。师范高校的办学宗旨弱化,自然导致培养目标模糊、专业导向偏离、人才培养错位等。比如音乐师范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中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理论。教师理想弱化,师范高校学生没有把教育事业作为理想选择的是普遍现象,没有了为人师的理想自然也就不注意为人师的修行与准备,所以往往找不到,其他工作才想起教师这个行业来试试。显然教师这个职业成为了无归宿的被动选择,师范生对教育行业的忠诚度不足,更谈不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目前绝大多数的音乐师范院校对教育的理想追求的氛围少,追求纯音乐专业技术论现象多。
夜上海论坛 2、课程设置的学院化
夜上海论坛 普通高师音乐课程设置趋从于音乐学院专业课设置,导致大学生没有从基础教育教学的角度去思考和学习,而更多关注了所学音乐专业技术的点,忽视将来所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面。虽然音乐技能是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但从现状来看音乐教育严重偏向追求专业化技能,忽视学科的基础应用技能。比如很多高等师范音乐院校毕业生能演唱高难度的歌剧唱段却无法把中小学儿童歌曲唱得生动有趣,这显然失去了音乐学科的教育特点。很多音乐师范高校课程倾向单项技能专业化、拔尖化课程,而对教育教学法的指导却相当匮乏,从而直接导致师范毕业生很难适应就业后的教育教学环境。师范音乐院校首先是音乐教育专业,当音乐教育专业面向基础教育时就自然转化为音乐学科,而基础教育的学科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问题。而非过早局限在专业领域里。在近几年的音乐教师招聘中看到很多的应聘者都有高超的钢琴独奏水平,却弹不了简单的中小学音乐课本中歌曲的即兴伴奏,这种适应不了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情况屡见不鲜。笔者并不反对师范高校对高精尖的追求,但同时要考虑师范高校毕业生将来所面对的对象是什么?如果不懂将来要做什么,就不懂现在要学什么。面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功利化地追求高精尖的技术,忽略实用性和创新性,是目前较多高校出现的不切合实际的典型培养模式,也是学习不接地气的表现。
3、教育实践形式化
众多音乐师范类院校对待学生就业前的岗前教育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或缺乏有效指导。缺乏教育实习经验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要面对基础教育的繁杂教育教学环境定会水土不服。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已经从师范院校扩展到非师范院校。很多有着教育理想的非师范生加入教师队伍。虽说是师资队伍的一种扩充与包容,但非师范毕业生更是没有教育实践的必修课程,没有国家规定的岗前教育实践,因此非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更无从考量。那么,需要完善师资培养的规划和制度,形成有效的教师选拔制度,打造更强的教师队伍。比如师范音乐院校的学生要加强全员采风和全员参与一线教育教学见习实践以及社会综合实践。在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以及课程结构中,理论课程(课时)比例占到总教学计划课时的70-80%。对教育实践、教学实用课题研究、模拟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开展严重不足。特别是有着关键实战作用的教学实践只有4-6周,有的师范院校更少,甚至走形式。相比美国的15周、法国的27周要少得多。缺乏实践的学习,基础教育工作岗位适应期将更长,甚至不适应。
二、新时代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多元培养
面对基础教育来说,什么的音乐教育人才才能适应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音乐普及课、高师音乐院校的师资培养、在岗音乐师资的继续教育三者间如何有效衔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内涵发展来说,质和量是基本的两个维度,农村的音乐师资还处在量不足的状态,而城市却是遭遇质的提升的瓶颈。国家在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师资的均衡发展问题凸显,其中音乐师资质和量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逐步投入,质和量的协调发展及有效培养问题是当下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1、理想的培养与理念的塑造
音乐教师是文化的使者,是心灵的导师,音乐对孩子来说有直接的影响,而且是润物细无声的。音乐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理想的塑造。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要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夜上海论坛 宋代诗人范开的诗句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意为教育理念是教育先行思想。没有一种理念绝对正确,绝对不变的。但在社会的多元发展中应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还遵循一种固化的模式,造成高校的音乐人才毕业后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岗位,某种意义上只能说音乐技能上达到一定的层次,是技能上的毕业,而教育教学理念却有可能是空白或是严重不足的。积极研究新时代课标以及教育动态研究是应届毕业生的短板,只有加强教育实践理念学习,才能有效指导音乐教育工作者有效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夜上海论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融入音乐教育。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也是教育教学中学生所追求的价值方向。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的中小学艺术展演的主题阳光下我们成长所体现就是追求真、善、美。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特点与规律,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基础教育音乐学科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注重音乐学科特点的情况下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音乐教育教学作为一种基本要求。
3、音乐教师实用音乐技能培养
夜上海论坛 (1)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当代的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美好心灵的导师?审美能力是对音乐教师提出的基本学科要求。音乐教师应具备很强的音乐审美能力即音乐鉴赏与分析能力,才能有效在教育教学中起作用。比如有教师指挥合唱作品《葡萄园夜曲》,学生唱得非常响亮、大声、粗浅,表达破坏了音乐的形象与意境。音乐的美荡然无存,说明对音乐审美把握不够。审美能力的问题将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所以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启发美、表现美的能力,养成多听、多感悟的习惯,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博采众长、综合提升。学生才能在真、善、美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优化课程结构。音乐教师应具备音乐实践力,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视唱、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创作力等基础教育实用能力等。抓基础、抓实践、重实用、深研究。把音乐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有效结合,技术服务于教学,理论研究指导教学。在高校的课程结构设置中,将一、二年级进行分类教学,夯实基础,开设声乐基础课、钢琴基础课;三、四年级重点提高能力,针对音乐教师岗位的需要开设钢琴教学法(特别是实用性强的即兴伴奏法)、声乐教学法、舞蹈教学法等,全方位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现有音乐师资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中重点训练教育教学中的短板,弥补高师课程结构中的不足,并着重结合音乐学科特点调整继续教育课程结构。比如教师进修学校的继续教育课程可进行培训课程化、序列化、主体化。突破早期的零散、随意、固化的教研模式,寻求音乐师资继续教育的新亮点。
夜上海论坛 (3)扎实音乐实践活动。不论是高校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还是基础教育中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活动力体现音乐教师的组织能力与学科活动的有效力,是综合能力的表现。比如高校中应加强实践指导,定期进行节目创编的实践训练,定期编排节目参与社区活动的社会实践,形成学分与实践相挂钩的考核机制,形成实践反馈机制,防止音乐活动实践形式化。在现有基础教育音乐师资中要进行活动实践课程的有效指导,教师进修学校等相关的教研管理部门对学科的活动指导从目前来看还是不够的,靠教师的自身摸索容易用经验主义替代科学的活动设计与管理,造成实践活动效果低下。比如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等多渠道评价指导实践,与名师结对子、牵手名校共教研、活动沙龙交流等。
4、非音乐技能因素的提升
(1)综合素养因素。宋代诗人陆游的一句功夫在诗外形象说明教师不仅应具备专业素养,还要学习非专业领域的学习与提升。音乐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艺术,非音乐素养的学习能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能更有效开展音乐教育工作,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达芬奇的成就说明综合素养的惊人潜力等。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都直接与音乐课堂息息相关。甚至最基本的教师的板书、普通话、仪容仪表、学识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合唱《大江东去》如果不能理解苏轼词中的文学价值与语言的意境,即使插上音乐的翅膀也难以飞翔。音乐不是简单的音符堆积,是文化的载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容易造成断章取义、南辕北辙。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音乐学 本科专业 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西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音乐学专业方向培养的拓展性研究”(编号:2014JG -2670030635)。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6-02
夜上海论坛 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是培养音乐教师和社会音乐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平台。但是近年来,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师资水平以及就业率都呈下滑的趋势,且改行率非常高,这说明现行的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等具体方面与社会需要和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我国普通高校现行音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并针对现实问题着力加以改革创新已成为一件极为紧迫而富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一、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文化、社会音乐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扩招改革与专业岗位需求,社会需要与毕业生素质问题发生双重变化,大多数院校音乐院系原来的音乐学本科专业办学定位以及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都与当下现实的社会音乐生活有一定的错位现象,从而出现了毕业生师资水平以及就业率下滑,改行率高的现象。
夜上海论坛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一直以来是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并由此模式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总体来说是没有完全脱离表演专业培养的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的学科类课程中音乐技能类课程过多,音乐学理论类课程和音乐课堂教学法课程严重不足。音乐学专业既是技能专业也是理论学科,在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时候,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演唱、演奏、节目编排等的专业技能,也必须培养学生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还应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音乐活动组织、策划、音乐活动宣传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理当做到技能、理论和实践的并重。而当下大多高校的音乐院系对于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培养基本靠近音乐表演专业,重技能、轻理论、缺实践。造成当今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专业口径狭窄、专业基础薄弱、科研理论水平低、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综合素质等等现象。
夜上海论坛 教育教学实践类课程单一,甚至脱离实践。学生缺乏必要和足够的课堂教学课、舞台实践、节目编排、音乐活动组织等实践课程,即便一些学校安排了此类课程,也是非常少的课时,或者有的学校就直接放在了实习期,时间为4~8周不等,多数为6周,内容是中学音乐课或是其他社会音乐文化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必然很难适应、驾驭和组织好实际的课堂教学,当然也很难做好社会其它音乐文化工作,所以,就出现了大批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专业领域不能得到拓展,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现象。
夜上海论坛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但总体框架并未发生大的改变。以分科设置为主流的学科课程体系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理念和体系的改革
夜上海论坛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
夜上海论坛 从整体上讲,符合时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核心,是增强富有时代意义的质量意识和素质教育意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市场需要的基础上,依据市场的需要培养社会各领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紧密的人才供需关系的高校培养模式。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建立因材施教、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类高等学校应该不断调整办学思想,明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依据社会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培养已不仅仅是培养音乐教师的单一目的,同时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广泛的音乐文化工作者的任务,以适应当今市场对多类音乐人才的需求。改变以往单一专门人才培养向复合性音乐人才培养发展。
(二)课程设置改革
夜上海论坛 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改革应在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体现“面向未来、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教育发展思想。体现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多元化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必须适应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对专业全面性的要求、对适应多岗位就业的要求,设置创新性、开拓性、研究性的音乐专业课程。对于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不要求专一而精,而需要全面发展。
(三)创新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维
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包含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等属性。所以,在课程设置结构环节,既要体现课程独立又彼此协调共融的属性,又要体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分类、教学模式设计等环节突出对发散思维的训练,体现出以引导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程结构机制的构建。
夜上海论坛 教学过程要遵循以激发创新意识为中心,引导创新思维为核心,鼓励创新实践为途径,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涵盖了理解力、创造力、领导力、创新力、沟通力等,是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是音乐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同时,作为人文教育之一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综合发展作为总目标。在音乐教育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
夜上海论坛 高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应优化实用性强的主干课,扩大选修课程范围,以此在扎实学生的主干理论和技能课学习基础上,突出学习的个性发展。在课程内容方面,强化教育学类课程,拓宽基础课程,调整音乐学科专业课程。依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通过合并、新设、优化课程设置结构,增加选修课与自修课的比重,这样会极大的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拓宽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活动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音乐学专业学生合理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夜上海论坛 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培养单纯独唱或独奏型人才,而是具有一定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演奏能力的社会音乐工作者,即需要综合音乐学知识与从事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工作者。传统音乐学专业教学沿袭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技能课多以琴房一对一小课教学为主,着重训练了学生的独唱独奏的技能及水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专一门而精,但却很难适应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多元需要。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求,高校对于音乐学本科专业应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
理论课应遵循训练学生多听、多看、多说、多写、多想、多问的原则,采用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讲为学生问,形成学术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
技能课一对一教学,转变为一对一、小组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讨论,形成师生互动教学为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较强的分辨能力。
夜上海论坛 教学方式方法要从专业性教学向普及性教学转变。强调专业性的精英化教学转变为应用型的普及化教学。集体教学比例和实践教学比例要高出个别教学比例;知识传授与应用能力行为要同时进行,以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为主体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以舞台实践、社会实践和与团体合作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四、实践教学改革
夜上海论坛 传统的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舞台实践,所以,长期以来,在实践教学中都只是关注学生的舞台演唱或演奏水平,而忽略了学生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舞台协作能力、音乐活动的策划能力、音乐创作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而目前的社会音乐生活多元化的发展,恰恰需要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这些能力。所以,为了使学生符合社会音乐生活的需要,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范围需要扩大,并且需要将各种艺术实践纳入学生学分体系或考评体系,促使和保证学生切实的学习和实践行动,获得相应的艺术实践能力。当然,这就需要学校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实践机会,并形成长期和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改革关键要改变传统的舞台实践观,确立人文视域中的音乐艺术实践观,即把与音乐有关的一切组织策划活动都纳入实践教学的体系,摈弃以往的把舞台表演作为唯一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更多、更广泛的音乐活动领域得到实践锻炼。
今后,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大体可以涵盖:舞台表演、舞台策划组织、音乐观摩、音乐活动宣传、音乐比赛、音乐活动分析等等。把以上这些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
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发展要符合社会音乐生活发展的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探索,构建科学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刘大巍,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夜上海论坛 一、意大利为培养普通学校音乐教师而设置的课程内容及分析
目前,意大利全国正在贯彻实施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是2007年由意大利教育部门统一制定的课程体系,是为更有效地提高与加强意大利音乐教师的素质而设置的。该课程体系出台后,教育部要求所有预备和已经成为意大利公立学校教师的人必须在音乐学院修完音乐专业本科课程以后,再进修两年这种教师教育课程,获得相当于中国教育硕士的文凭,否则便无法取得或保留公立学校的教师资格。并且,学业成绩与选修课程都记录在案,供用人单位参考。
意大利为培养普通学校音乐教师而设置的教师教育课程分为普通领域的基础课程、音乐领域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四大块。其中,专业课程学分最多,有40学分;其次为音乐领域的基础课程,学分为35学分;选修课程和普通领域的基础课程均为12学分。学生除上课外,还要完成所有的课下作业,分两年修完所有学分,最后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并通过结业考试后,获取普通学校音乐教师资格证书。
从上表中可见,意大利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1 实效性
夜上海论坛 从具体课程内容上来看,此课程体系以实际应用为主,实践性、可操作性极强;所涉及的音乐教育理论问题也都是可以直接指导音乐教师教育实践的最重要的问题。应该说,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做为一位音乐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技巧。
2 广域性
夜上海论坛 从课程的整体构架上来说,此课程体系涉及的音乐领域十分宽广。除了普通领域的基础课程,其他课程紧紧围绕着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基本上囊括了音乐理论、作曲、器乐、声乐等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对于意大利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说,这种课程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的是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其他学科虽然有所涉猎,但肯定不是系统而全面的。为了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在教师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攻读阶段,就有必要广泛接触、学习全面的音乐知识,提高综合的音乐素质。
3 综合性
夜上海论坛 该课程体系注重培养音乐教师的多种实际能力。上表中除了有很多与基础音乐教育直接相关的音乐专业课程和各类教学法课程以外,还有许多课程看似与音乐教育联系不大,但却是音乐教师的必备素质和能力。如“身体意识与表现的技巧”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师的形象、气质和其非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另外,在选修课程中开设的“组织技巧”与“交流技巧”课也都是为了加强音乐教师与同事、与学生的合作实践,甚至为了提升音乐教师与社会各机构和部门的沟通、联系能力而设定的。这种注重音乐教师多种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实效性强,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夜上海论坛 二、意大利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的特色
意大利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让学生依次走上讲台带领其他同学做各种音乐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与协作能力。即使是枯燥的音乐教育理论问题,教师也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类比等方法将其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和领会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课堂上学生在参与活动与领悟知识的过程中总是能感受到和谐和快乐。
意大利普通学校音乐教师的培养并不把学生完全局限在课堂上,在必须修业完成的教育实习以外,教师还会提供学生到小学去开展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由于意大利的小学音乐课没有专业性很强的音乐教师,因此各小学经常聘请音乐学院的学生去学校上音乐活动课,这样就给了这些在读学生们很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们很快就能胜任学校教育的环境。
夜上海论坛 意大利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考核分为单科课程的考核和最终的结业考核。单科课程的考核形式不一,有实践教学考试、论文写作考试,以及问卷测验的传统考试等形式。但是,最终的结业考核除了毕业论文答辩以外,所有学生还要进行乐队指挥考试,即现场组织一个小乐队视奏由作曲专业教师刚创作的一首小型管弦乐作品,并在规定时间内指挥小乐队完成演奏。
三、对我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夜上海论坛 1 课程的构建――应以音乐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基础
意大利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是针对意大利那些已经在音乐学院攻读完学士学位,具备了音乐表演、作曲及音乐学理论研究能力的学生而开设的。这些学生从初中开始,就已经在音乐学院接受专门而系统的音乐训练,本科毕业后完全可以做一位独立的音乐人,是由于兴趣爱好加上教师工作性质的需要,而进修此课程的。这与我国目前教师教育的现状完全不同。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一般在师范大学的音乐系中开设,学生人学时音乐专业能力与素养都十分有限,即使在全国九所音乐学院里,其师范系招收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与其他系相距较远。更可惜的是,这些音乐师范专业学生的本科课程设置并没有完全注意到音乐专业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相反,为了凸现其师范性而简化了音乐技能和专业学术方面的课程设置,因此导致了目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音乐性目标的缺失,出现了“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音乐而做活动”这一严重问题。意大利这种专业性加教师教育培训课程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确实可以让我们借鉴和反思―下我国整体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
2 课程的内容――要以音乐学科知识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融合与应用为核心
夜上海论坛 仔细研究意大利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课程安排特别重视了音乐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音乐教育中的适用性问题。如在音乐领域基础课程中所设置的“(音乐教学中所用的)作曲与作品分析基本原理”、“(音乐教学中所用的)合唱指导”“(音乐教学中所用的)音乐史”“(音乐教学中所用的)声乐与钢琴文献的实践应用”这些课程,都注意了音乐学科知识与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实践的融合。在我国的师范教育里,往往都是学科割裂式的教育方法,曲式课、合唱课、音乐史课、钢琴课的专业教师并不在意学生所学的这些专业知识是否能应用到今后的基础音乐教育中。这种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的中国音乐教师教育现状必须要有根本性的转变。
3 课程的形式――可以活动和实践为主导
课程的活动性和实践性强是意大利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的普通音乐教育,从音乐学院的专业音乐教育到社会音乐教育的所有音乐课程的显著特点,当然教师教育课程也不例外。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历来重视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较少,虽然目前这个问题在少数几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中已经有所改善和好转,但在大多数的学校中,教师讲、学生听,参与和实践较少仍然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应当给予适当的变革。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
夜上海论坛 1、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夜上海论坛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可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音乐新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音乐教学则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音乐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对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融于一体。
2、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可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夜上海论坛 3、通过多学科的整合,促进智能的发展
音乐的学习,除了音乐课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进行。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离不开其他智能的支撑。例如,聆听音乐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逻辑智能及空间智能,指挥和演奏音乐离不开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音乐活动,具有鲜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4、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艺术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人格素质与生活质量的高低。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就是让人们享受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情感,这种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后所得到的。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
1、以审美为核心,创设“美”的情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在创设“美”的情境时,要注意教学内容与相关的人文内涵、相关文化、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有关“美”的画面(课件)、“美”的声音(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语言。
2、以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设问和启发学生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集体讨论、集体评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相互解答。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收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的教学氛围。
4、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热情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音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学科,也是最便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学科,教师如果能将审美教育渗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审美能力;学前教育;音乐学科
一、审美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借助艺术手段和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基地,学生在学校期间需要学习的音乐学科包括键盘、声乐、视唱、舞蹈、乐理、音乐欣赏等等。不仅要学习丰富的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歌唱表演、舞蹈表演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审美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同审美教育紧密相连,才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和深化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使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真正在感受美的声音、体验美的情感、追求美的表演,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内在美的感悟能力,以及表达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用音乐的美去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夜上海论坛 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音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为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活动和教学的重要领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几年的音乐课学习,已掌握了钢琴、声乐、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但在实践中不难看出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较差,体现在表演时缺乏对音乐的理解和正确的表达,所表现的作品很难感动别人,这就是音乐教学的误区———重技能培养轻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而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同其它审美教育一样是通过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它不是一般的教育,而是一种关系到学生内在本质的教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夜上海论坛 就目前各级各类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招生看,首先,所招收的学生学制不一,专科类的有初中起点的三年制中专生、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生、有高中起点的三年制专科生、还有对口招生的三年制专科生等等;本科类的有对口招生的二年制学生、有高中起点的四年制学生……其次,所招学生的年龄不一,初中起点的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高中起点的学生有的十八九岁,年龄大一些的已经二十一二岁。学生骨骼发育已基本完成,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较差,学习类似钢琴、舞蹈这样的技能课较为吃力。第三,生源音乐基础差,大多数来自各级乡镇、农村,城市里的学生数量很少,很少有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接受过良好、系统的音乐教育,甚至有的学生连一首歌曲都不能完整的唱下来,跑调现象经常发生。
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各科教师已经尽心尽力了,可是有些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依然是不开窍,不仅这些学生感到痛苦,老师们也是苦不堪言。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在幼师教育的性质来看,各级各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不是演员、演奏家,而是培养具有一定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幼儿教师。如何让这些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尽快适应音乐课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三、审美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的渗透方法和策略
(一)教师的示范教学渗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效仿之。在技能课学习过程中教师有表情的示范是学生感受音乐美的重要手段,舞蹈老师用美丽的肢体语言向学生展示舞蹈艺术的魅力,声乐老师用声情并茂的演唱向学生展现歌曲带来的心灵的诉说,钢琴教师用娓娓动听的琴声向学生传达音乐的震撼……教师根据音乐表达的意境,把作品的审美内涵通过示范有滋有味地呈现出来,这种示范不仅具有艺术感染力,还有着强烈的样板效应,让学生在欣赏教师示范的同时对作品有所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上产生共鸣,增加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用对比学习法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用对比学习法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摇篮曲》(东北民歌)时,老师进行有表情的示范,不妨把舒伯特的《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儿歌《睡吧,小宝贝》《小宝宝要睡觉》等属于摇篮曲风格的作品都唱给学生听一听,让他们感受不同国家摇篮曲风格的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摇篮曲风格的差异,让学生充分体会摇篮曲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感受摇篮曲风格的作品柔和、摇曳、晃动的律动感,用对比的手法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再比如在学习蒙族舞蹈的时候,不妨先让学生了解蒙族舞蹈的特点:节奏明快,舞步轻捷,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的舞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下藏族舞蹈,让学生了解藏族舞蹈是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密切相关的,他们在舞蹈中常用的松胯、弓腰、曲背等动作形成了特有的律动,体现了藏族虔诚的宗教心理,形成了融合农、牧、宗教三者为一体的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和高原农牧文化的舞蹈形式。这种用对比学习法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最行之有效的过程。
1.音乐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夜上海论坛 1.1努力提高学科专业素养。重视教育素养并不是不要音乐专业素养,而是双重,不忽视。音乐专业包括音乐学科的知识体系与结构,音乐学科发展的历史与趋势;了解音乐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音乐对生活的积极影响,这一点的重要性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尤其突出。
夜上海论坛 1.2加强学习与研究,提高改变自我的研究能力。《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纲要》要认真读,《学生工作指导纲要》也要读,通过学习对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要能反思,能有所发现,特别是对日常工作保持敏感与探索的习惯,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有理性认识。在学习与研究中增强自我提升的信心与勇气。
2.努力在音乐教学中践行“儿童立场”
由于“儿童立场”的缺失,我的课堂教学僵化,学生反应消极,更谈不上课堂的生动和精彩。践行“儿童立场”,首先是改变教学目标的制定,从学生的实际状态出发,关注学生的起点与提升点,感受乐曲情绪,通过听辨感受各个主题的变化,并根据每个主题不同的音乐特征设计活动,让学生能通过聆听、哼唱、画图谱、肢体律动等方式感受和表现主题的不同特性,对其中一些旋律简单的主题有一定记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生成资源的利用,挖掘其育人价值,而我只关注了学科知识的灌输,没有对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资源进行提升和引导,转化为学习动力,只是在走过场,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夜上海论坛 3.注意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
小学生具有天真活泼、爱动的特点,有时在音乐课上常常出现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随意扰乱课堂秩序,甚至出现随意走动打闹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以下方面:首先,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它能让学生在演唱、演奏或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产生高度兴奋,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就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其次,学生缺乏音乐兴趣,体验不到音乐课的成就,产生厌学情绪,课堂纪律自然不好。再次,小学生认识、情感等发育不成熟,不懂得自律,也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最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常常出现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
4.利用多媒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完成教学任务。用多媒体音乐教学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在课前或课后制作好谱列,上课时用投影大屏幕既清晰又新奇地分步或同步地展示和分析谱例和音响,有的课程还可采用多媒体手段(音视频)结合演示授课,并通过音响感受择选出最佳效果。
夜上海论坛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有利于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音乐学习目标提供了便利工具,为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打开了大门,帮助学生组织、建构和完成了多项音乐学习任务,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其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径发展,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获取音乐知识,而且借助多媒体课件或信息、网络在计算机室或家中等场所进行个别化学习。
5.让学生静心地听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只能用心感受,用心沟通。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全面体验音乐。例如二胡齐奏曲《小青蛙》,在欣赏之前我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老师发现你们今天坐得特别端正,老师相信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肯定也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听出这首《小青蛙》中的青蛙们在干什么,耳朵特别灵敏的小朋友一定能告诉老师,除了小青蛙,还有哪个小动物的叫声。”在欣赏过程中,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静心聆听。之后,小朋友根据乐曲的情感,争相告诉老师:“小青蛙在唱歌。”“小青蛙在游泳。”“它们在说悄悄话。”“小青蛙在跳舞。”更有几个想象力丰富的小朋友说:“我听到了公鸡的叫声。”“老师,我好像听到了下雨的声音。”听了孩子们的报告,我深深地为他们的细心、灵活、聪明所折服。只要孩子们能静下心来,用心体会,看似不能理解的东西,就会变得简单、容易。
6.关于歌唱教学
夜上海论坛 6.1歌唱时咬字和吐字要准确清晰。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歌唱中的咬字p吐字是否清晰直接关系到以词传情、以字带声。所谓“字正腔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字正腔圆”是我国声乐演唱的优良传统。中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咬字、吐字训练,主要是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通过歌词的实例,教师可用示范p让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到口型正确,唱准音,就必须按标准普通话读准字音。要纠正学生的方言音和错误的发音。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歌唱时做到口齿伶俐p发音清晰。纠正学生歌唱时的发音不标准,吐字不清。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音乐审美;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35-02
音乐教育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的音乐活动是融歌唱、语言、图像、律动、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方式。音乐教学正是从培养学生感受美这点出发,从而引导学生们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课不只是向学生进行一些识谱、技能、技巧和音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感知、实践、审美、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用美的音乐,美的体态、美的情境感染人,从而达到对学生音乐体验、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为了贯彻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笔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各种教学手及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的内涵
夜上海论坛 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其实质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下面着重谈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内涵。《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阐述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新课标中看出“审美教育”是一种音乐美的回归,它否定了以往音乐学习偏离生活实践及情感世界的这种情况,并通过音乐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夜上海论坛 从正确贯彻实施教育方针这点上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音乐教育的功能上来看,音乐教育有教育功能、健体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先突出审美功能,因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要途径。从这点上来看,美育在传统的概念上就是情感教育,那么,“以审美为核心”的第一层含义就必需注重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因此,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和机会。
夜上海论坛 二、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的意义
夜上海论坛 音乐作为一门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学科,不仅仅是用来娱乐学生,或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它更是一门让学生们学到知识和培养学生给方面的能力的学科。一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能够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学生通过感知、联想、理解、想像中产生审美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在音乐中发现美的兴趣。此外,学生们在聆听音乐、表达音乐和创设音乐的过程中,置身于音乐美的意境之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进入音乐联想、想像的境界,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真正的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能够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审美实践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中的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把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地让学生学会审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美和创造美。
夜上海论坛 三、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夜上海论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提高与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特殊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更好地实施音乐课程标准,音乐审美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代以来,强调音乐审美教学,已成为当今音乐教学所应追求的首要目标。在如何把音乐本质还给学生,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问题上已成为广大音乐工作者的任务。为此,笔者作了以下分析。
(一)分析音乐教材,挖掘审美因素
夜上海论坛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情景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好唱”的特点,只有具有优美的曲调,才能具备动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甚至百唱不厌。比如《理发师》这一课,大部分教师都从律动学习入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之美,而少部分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现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并结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进一步理解,以歌曲中的感叹词为突破口而进行歌词改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发充分扬和深入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选择教学方法,体现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它有其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学生的感情着手,采用自身实践、体会的方法,用音乐的旋律感动学生、用音乐的美感动学生。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达到比预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些教学方法往往都能体现一定的审美原则。其中包括:以情感为中心原则、注重形象原则、重视实践原则、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原则。
夜上海论坛 (三)精选教学活动,感知审美过程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构思精巧而又设计新颖的,那些精彩的铺垫与紧密的连接环节,会不断地引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他们不断地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比如在《童年》这首歌曲教学后,这一课后的课堂小结如实写道:“我们通过歌声同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样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童年的歌!”①之后,同学们在钢琴音乐《童年的回忆》的琴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很显然的是,同学们在这种气氛以及情境下所受到的感染力和熏陶是非常大的。
夜上海论坛 (四)提高教师素养,营造审美规范
老师是学生的标榜和模范。依据审美教育学的观点,施教者的执教形态应具有审美性。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美的传播者,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教师自身的素养。作为一个出色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仪态、教学语言、教学气质等方面做出表率。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还能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教学仪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心理品质和深厚的专业学识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内在气质。
夜上海论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艺术完整地教给学生。学生既能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感受到艺术的美,还能发现和观察到生活中的美。同时,通过音乐教学实践,尽力做到引导同学们体验、表达、享受和创造音乐的美,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意识,提高全体学生们的素质,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去,让学生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情感内涵,领悟到音乐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审美体验之中融入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使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机地渗透在音乐之中。从而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注释:
①引用于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一课《童年》。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夜上海论坛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3]陈锦.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1)
夜上海论坛 [4]贝内特・雷默(美).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