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规划范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规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规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人际交往规划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地域认同度;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59-03

引言

夜上海论坛 众多科研实例表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较为重视地域认同度重视对某类群体发展的影响;因为地域认同度重视对个人和群体作用的表现,目前,这种作用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决定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备受关注。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地域认同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切合现今关注的热点问题,其目的是将大学生交往和地域认同度关系的问题放大到普遍的社会问题中来,并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案来帮助大学生实现健康的人际交往,并以此为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夜上海论坛 “认同”一词译自英文中的identity。在西方,其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地域认同度是指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的形象,文化等各方面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知以及归属感,是人们对某一区域的理念认知、赞成,信任的程度,是地域所能提供的尊重和价值带给社会人对本地域的认同度。地域认同度体现了某一地域对个人的吸引能力[1]。

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 transaction)亦简称交往。它包括个两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品的交换。从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指人与人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2]。

分析地域认同度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有两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第一,不同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地域重视度的差异,如同乡会的出现和对此的态度差异、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之间、不同的年级之间(以师大为例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男生与女生之间。

夜上海论坛 第二,不同地方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表现为人际交往对象的选择、人际交往的观念、人际交往的行为、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度等)的差异,如南方与北方、农村与城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和地域认同度之间的关系,能够了解大学生交往的现状。我们对陕西师范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夜上海论坛 在289人中,南方77人,北方212人,农村148人,城市141人;其中具体细化为:北方城市108人,南方城市33人,北方农村104人,南方农村44人。

夜上海论坛 在293人中,男生56人,女生237人,免费师范生100人,非免费师范生193人,大一年级93人,大二年级42人,大三年级42人,大四年级30人,研究生45人。

此次问卷调查在问卷上采用自编式问卷。第一部分调查大学生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地域重视度的差异,第二部分调查不同地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

夜上海论坛 调查方法:调查共有两个阶段,采取跟进式,问卷采用随机发放的形式对同一群体针对两部分问题发放两次,共发放600份,卷一回收298份,回收率99.3%,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96.7%;卷二回收298份,回收率99.3%,有效293份,有效率97.7%。

夜上海论坛 调查结果着重展示能反映本质问题的数据。

夜上海论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出的结论:

夜上海论坛 1.大多数同学都较重视人际交往,但北方同学较南方同学更看重人际交往。

2.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在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度上差异不大;北方城市与农村的同学在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度上差异不大。

3.南方农村比城市的学生更重视人际交往。

夜上海论坛 (二)大学生认为自身交往能力的程度

夜上海论坛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出结论:

1.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基本都认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但是更多的农村学生对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感到焦虑。

2.南方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在评价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农村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自信。

夜上海论坛 (三)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知识的了解程度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出结论:

1.北方较南方的学生交往知识缺乏但总体都不高。

2.城市学生较农村学生交往知识较精通。

3.大多数学生对人际交往知识略了解,很少有很精通或很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学生对人际交往的知识缺乏主动了解、自我提升的意识。

(四)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和长久所处环境的联系

夜上海论坛 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我们的数据得出结论:

1.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人际交往能力与所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这在南北方、城市农村方面差异较小。

2.南方城市的学生较农村的学生更倾向于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纵向地域差距较小,但是农村与城市之间差距较大,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村与城市的学生交往观念存在差异。

(五)大学生在择偶时对地域的认知(见表1)

结论:

夜上海论坛 1.在择偶方面,大学女生更倾向于找与自己同一地域的对象,以便沟通交流;而男生在择偶时,很少考虑地域因素。

夜上海论坛 2.非免费师范生比较免费师范生而言,更加看重地域的同一性。

3.从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来对比,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成熟,学生在择偶时对地域的限制逐渐减少。

4.由大四学生与研究生的对比情况可知,大四的学生由于面对找工作的问题对待择偶对象的地域有更大的要求,而与毕业生相反,研究生则由于继续学业对待择偶对象地域并无过多的限制;总体来说,年龄越大的学生受地域的限制因素越小,情感态度也越成熟。

(六)如果考虑到返乡就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对象选择上是否会倾向于同乡(见表2)

结论:

夜上海论坛 1.如果考虑到返乡就业,女生对朋友交往方面倾向于同乡的概率要远远大于男性;非免费师范生在朋友交往方面倾向于同乡的可能性较免费师范生的概率稍高。

2.由年级的对比可知,低年级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对地域的依赖性过大,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对就业问题有较明确的规划反而在就业上对地域的依赖性较小。

夜上海论坛 四、问题探讨与总结

夜上海论坛 (一)生活环境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由于现今社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被看作是其发展和生存的重要条件,所以大多数大学生都较为重视人际交往。但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表现有所差异。对比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农村的学生由于人际信任度和对他人的容纳度较强,更容易结交朋友却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1];城市的学生对他人有较低的信任度和容纳度,不会轻易结交朋友,但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

城乡大学生在居住环境方面存在不同,使得农村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水平上高于城市大学生;而城市学生,在复杂的交往环境中,更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因而在容纳他人自我感受方面又具有显著的优势[2]。

夜上海论坛 阳剑兰的研究表明相对封锁的人际交往可以导致交往缺陷[4]。农村的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本人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但总是不够自信,缺乏历练与经验;相反,城市的大学生有较为宽广的交往圈子。另外,农村大学生比较喜欢把自己的社交圈子局限于同乡中,组织所谓的同乡会,老乡会,排斥与其他人的交往,变成一种小团体交往[3]。

此外,南北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表现上也有所差异;受经济发展状况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北方的大学生更为看中人际交往,因为人际交往是情感联络的桥梁,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从儒家思想开始源远流长;南方学生生活在沿海,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定性,人们对人际交往较为淡漠;再者,经济发展的迅速使人际交往更趋于个体化。

(二)传统文化导致带有地缘色彩的人际交往

夜上海论坛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较为重视地域,这主要体现在对地域的认同上。在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由于从传统农业社会里构建出的对土地的高度依赖性,人们普遍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这样的生活环境使得农民对自己熟悉的家庭,家族乃至宗族格外重视,血缘,地缘成为他们所有关系的纽带。

迄今为止,人们这种血缘,地缘性的人际交往,并且是带有持续的特点,究其根本,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累积下的“关系认同”和“情感认同”[5]。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上更倾向于地缘化的人际交往模式。

大学生要实现人际交往是要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归属感。人有合群的需要无论处于哪一集体都需要一种归属感[6]。这种归属感同地域的人似乎更易满足,这也就是大学生不管在对朋友的选择还是对象的选择上都较为重视地域的另一因素。

(三)网络是打破地缘类人际交往的手段

网络交往方式打破了传统交往方式中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网络中,年龄,血缘,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制约交往的传统因素已被虚拟的角色,隐蔽的实体所掩盖,这使双方都处于相对独立的,较少冲突的对等位置[7]。

但是就网络的影响来看,它是一把双刃剑,既打破了原有的交往方式,同时又会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邵建平,张晓媛,邵千芸.地域认同度对核心人才流失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基于甘肃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2(5):154-157.

夜上海论坛 [2]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95.

[3]赵颖.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与成因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5):132-137.

夜上海论坛 [4]阳剑兰.大学生人际交往偏差及其对策[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1):36-37.

夜上海论坛 [5]周建国.关系强度、关系信任还是关系认同――关于中国人人际交往的一种解释[J].社会科学研究,2010(1):97-102.

[6]吕培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矛盾心理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48-50.

夜上海论坛 [7]张俊杰,姚本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90-94.

Regional Identity and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YANG Jing,WANG Jun-shuan,WANG Li-jun,WANG Xiao-yu,LI Qian-qi,LI Xi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political economy,Xian 710061,China)

第2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人际困扰

夜上海论坛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能否成为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关,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对象

以贵阳学院大一至大四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0年11-12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其中有效问卷464份,有效率95.7%。

2.研究工具

夜上海论坛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则说明人际困扰程度越严重;反之则较少[1]。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夜上海论坛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新建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的平均分为7.31分,该均值落在0-8区间,说明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从表1显示的人际关系情况分布结果看,有9.9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困扰。

夜上海论坛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性别差异

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男女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见表2),在“交际交友”维度(t=3.215,p

夜上海论坛 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学科差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学科差异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以及各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人际关系总分以及四个维度来看,理工科学生的得分都比文科学生高,这可能是理工科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养成了严谨、理性等人格特点,凡事一板一眼,人际交往中缺乏灵活性与技巧。此外,理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学习压力大,与同学朋友交流沟通的时间少,缺乏锻炼。

4.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生源地差异比较

夜上海论坛 表4显示,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人际交往的总分(t=1.986,p

夜上海论坛 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差异比较

夜上海论坛 表5显示,在“交际交友”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显著(t=2.015,p

夜上海论坛 6.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年级差异比较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见表6),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体状况(F=9.025,p

夜上海论坛 三、结论与启示

1.结论

(1)新建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基本正常。

(2)女生在“交际交友”方面的困扰比男生大,但男生在“异往”方面的困扰大于女生。

夜上海论坛 (3)新建地方院校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差异不显著。

(4)城市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比农村学生大。

夜上海论坛 (5)独生子女在交际交友方面的困扰比非独生子女大。

夜上海论坛 (6)新建地方院校大三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大。

2.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夜上海论坛 首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问题,既不要将人际交往理想化,也不要在人际交往中过于势利、庸俗。

其次,帮助自卑的同学树立自信,开导自负的同学尊重他人,人际交往时既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否则不仅伤害到人际关系,还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

第三,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知识与技巧,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利用课堂互动、实习实践等各种活动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建立互助、信任的良性人际关系。

第四,为大三学生创造更多交流沟通的平台,学院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教给学生相应的应聘技巧,并通过一些测评软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第五,关心独生子女的学习与生活,通过开展诸如“帮助儿童村的学生”以及“福利院老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感恩生活、反哺社会的意识,提高其价值感。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夜上海论坛 [2]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7-59.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问题;交往原则;改善对策

夜上海论坛 当代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在9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1)自我为中心倾向。当代大学生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中,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时会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者是乱发脾气,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夜上海论坛 (2)自我封闭倾向。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自我封闭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恐惧:在进行人际关系交往时出现的一种带有恐惧色彩的情感反应。一般主要表现为:害怕见生人;在有异性在场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紧张、焦虑,主要表现为出汗、脸红、说话结巴等。

夜上海论坛 嫉妒:在交往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地位、名誉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一种愤怒、怨恨、羞愧等的复杂情感。正如培根所言:“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掉人间的好东西”。在生活中,因嫉妒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疏离的可谓是不胜枚举。

自卑:常见的变现是悲观、孤僻、忧郁自我封闭,在社交场合,表现拘谨、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是过低评价自己而造成的消极体验。产生自卑感原因很多,主要有自我贫家过多,人际交往经验少,缺少特长,耐挫性差,生理、生活条件相对不足等。有些学生喜欢用自傲来掩饰自卑的心理,喜欢与人争论,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导致关系紧张。

情绪自控能力弱:当一个人不顺心时,很容易产生愤怒之情,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要发泄出来,自控能力也随之下降。有人比喻这种发泄愤怒的方式好像是仙人掌碰人,在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及自己。

夜上海论坛 怯懦:在生活中常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现。怯懦者害怕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好面子,习惯于迁就、忍让,甚至忍气吞声、唯唯诺诺。但实际上这种个性往往给个人交往带来诸多不利。

夜上海论坛 (3)社会功利化倾向。在交往过程中,大家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 想通过交往得到提高。“有用即交往”、“有求即结识”、“互相利用”等功利意识增强。但是,在交往中过多的考虑个人愿望或利益,就会很容易的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使个人交往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

夜上海论坛 (4)虚拟化社交倾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射向我们。

现如今,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上网、没有QQ号码,那是不可思议的。而有些人由于过分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采取“宁信机,不信人”的态度,沉溺于“虚拟时空”,不愿直面现实生活。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人际交往的原因和方式,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活,需要交往,需要沟通。那么如何打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际交往中不四处碰壁,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夜上海论坛 第一,平等尊重原则。尊重彼此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中,双方在人格上和主体资格上都是平等的,古人云“欲人之爱已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夜上海论坛 第二, 真诚宽容原则。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宽容是大学生交往的根本,是建立友谊的基础。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

第三, 互补互助原则。它是指人们在交往中互相帮助、互相满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学生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 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的措施

1、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研究表明,对交往对象和交往关系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该关系发展的性质和趋向。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中经常出现认知的偏差和障碍。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和角色固着。

夜上海论坛 2、克服交往中的情绪障碍。人际交往过程中,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恐惧、嫉妒,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大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选择健康而有效的方式来化解和有分寸的表达,面对社交恐惧不逃避,努力正视它,增加自信,调整自我价值的确认方式。

3、克服交往中的人格缺陷。应树立自信心,主动与他人交往,面对朋友,要敞开心扉,面对现实,悦内自己,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可以用延迟发克服冲动的习惯,有意识地去挖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真诚热情待人,热爱生活,培养兴趣,改变对世界的消极看法,提高交往中的质量。

4、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技巧。加强交往技能和能力,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首先,运用积极暗示来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除语言暗示外,还可以运用形象暗示。其次,主动而热情地待人。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的,要从心里对他人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习愉快的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的去做事,以微笑待人。再次,社交谈话的技巧。双方交流时注意倾听对方的诉说,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成就、他们的感受,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真正可以深入交流下去的,必然是双向的,敢于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一般而言,人们总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相似的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最后,批评的艺术。批评要注意场合,要想奏效,尽量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尽量在只有谈论者两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应针对现在,不要总纠缠老账。

总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关系他们的一生成败、甘苦,不能不重视它。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局限,不断的完善自己,坦然的走向他人,自信的与他人交往。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2]汪汉荣龙健飞王绪朗《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经济师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