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

第1篇

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思维;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考试改革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9703

0引言

夜上海论坛 《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课程是 “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课程群(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主干选修课程,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二年级以上本科生。当前,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网页已经成为信息共享和传播的主要载体,该课程因其实用性强,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选课人数逐年增多。

这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必要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特别是考试方法等课程建设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与改革。

夜上海论坛 1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理念

夜上海论坛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成为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1972年图灵奖获得者Edsger Dijkstra(艾思科·迪克斯彻)曾经说过:“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

计算思维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一起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思维。这种变化,对人们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夜上海论坛 与“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课程群建设的宗旨一致,《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点的传授及网页制作技术的应用,更应注重计算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开展网页设计与应用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计算思维如同逻辑思维、认识思维一样,成为学生必备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计算思维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处理和表达。

1.1教学方法

《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多,涵盖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HTML语言、多媒体处理软件、数据库基础知识、ASP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且各有特点。

比如:网页编辑软件的应用属于静态网页制作,而脚本语言的编程属于动态网页的制作,信息量大而教学课时较短,这就决定了不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1)静态网页制作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优秀网页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网页作品的分析、讨论,使得学生对网页制作的流程有整体性的了解,从而为学生对具体应用环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夜上海论坛 (2)动态网页制作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库技术与ASP技术的学习。这部分内容相对于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过于抽象,可采用基于问题驱动的实例教学法,提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一致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数据库技术的教学中,首先提出“如何将学生的个人信息有效地、安全地保存在计算机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概念模型、数据模型的主动学习。

夜上海论坛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着计算思维的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由整体到局部”的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世界的数据这一过程中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计算思维解决问题方法的应用。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网页设计技术的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了计算思维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思维的领悟。

1.2考试方法

考试不仅检测学生学习成绩、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评价学生能力水平,更是通过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面广、概念多,对操作应用能力要求高,为了既能真实、有效、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比考试结果更重要,本文特提出“多阶段、多元化”的考试方法。

(1)多阶段。所谓多阶段就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考核延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期末考核,多阶段的考核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夜上海论坛 (2)多元化。即不止一种考核方式,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避免了单一成绩考核方式的片面性。

《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课程群已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有了成熟的研究成果——开放式的教学平台系统,它突破了以往教学活动只能在课堂进行的限制,构建了开放式的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不仅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线学习,还可参加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构建了全天候、无障碍的学习环境,“多阶段、多元化”考试改革将在该课程群的框架内有序地展开。

夜上海论坛 《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内容多、课时少,为了既不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又能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完成分阶段考核,将充分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平台系统的无纸化考试来实施分阶段考核,分3次考核学生各阶段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阶段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确认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正确理解,以保证本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期末的网站项目建设则注重对学生在计算思维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考核。如表1所示,学生的最终成绩将按3阶段考核成绩各占20%,期末的网站项目占40%的比例进行合成,全面、客观、有效地反映出学生该课程整个学期的学习水平。

2课程考试改革方案设计

2.1考试改革目标

夜上海论坛 《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课程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促进学生掌握网页设计技术理论知识和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站开发的实践能力,课程的考试改革以《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根据本课程特点,以“多阶段、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督促与考核,客观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各阶段考核结果,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夜上海论坛 2.2改革总体思路及特色

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比考试结果更重要。课程考试不仅仅要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督促与引导作用。如何让考试对教学过程起到促进作用,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着力解决的问题。计算思维在面对复杂问题的解决中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即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较为简单的子问题,每个子问题就是一个模块,各个模块问题的解决即导致所有问题的解决。《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多阶段、多元化”的考试改革正是这一计算思维方法应用的具体体现,将考核分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时监控,以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各阶段考核的反馈信息,进行“教”与“学”两方面的调整,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完成,提高教学质量。

夜上海论坛 《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课程考试改革是以计算思维为指导、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对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方式的改革,它与整个教学环节同步,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监测,有利于学生在不同阶段对所学内容的查缺补漏,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2.3考试改革具体办法

夜上海论坛 《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多阶段、多元化”考试改革建立在开放式的教学平台系统上,这是一个经过多门课程检验过的成熟的教学平台,既可通过教学资源共享进行在线学习,又可实施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庞大的题库和自动阅卷系统,为本课程的考试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夜上海论坛 依托开放式的教学平台系统,实施课程的考试改革,要实现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要抓好题库的建设以及考试内容的合理构成,应依照以下3方面有步骤、有计划、有序地进行。

(1)题库的建立。题目是教学内容的反映,题库的建立在本课程的考试改革中尤为重要,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再对题目进行审核,以确保题目能够客观地反映教学内容,与网页技术的发展同步,同时还必须对题目进行分类,按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知识点进行标识,方便后续的组卷工作。

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要求题量必须巨大,学生平时可在课余通过此教学平台访问试题库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如果题量少,那么阶段考试结果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必须持续地对题库进行维护和更新。

夜上海论坛 (2)考试内容设计。要实现阶段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评价、反馈和激励作用的目的,就必须合理地进行考试内容的设计。《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教学内容多,一张试卷不可能对所有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基本教学点进行取舍,力求能测试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并能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

一般而言,在阶段考试中,重点、难点和基本知识点在一张试卷中的百分比分别为40%、20%和40%,因为重点和基本知识点构成了教学内容的主体,因此两者所占比例为80%,而最后一次的阶段考试,基本上所有教学内容已经学完,教学重点、难点和基本知识点在一张试卷中的百分比分别调整为40%、10%和50%,之所以前2次的阶段考试中难点题比重较大,意在督促学生重视学习,适当地加重难点的考题比重,提醒学生学习不要松懈。

多元化考试除了网上无纸化考试以外,还有对学生网页设计能力的考核。在该阶段的考核中,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主题,利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开发一个网站,学生可独立完成,若网站功能过于丰富,可以团队形式完成。无论何种方式均须通过相应的方式将网站上传到Web服务器上,同时完成实践报告。

本实践考核的完成时间并不局限于课堂,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完成,这就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意设计、寻找素材,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完善自己的作品,比如向同学征求意见、在网上咨询等。总之,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求异思维。本实践考核成绩的评定依据网站使用工具先进性、主题表现的新颖性、界面设计的艺术性、实现功能的完善性和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5个方面来评分。

(3)教学过程监测实施。《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多阶段、多元化”的考试改革重在对教学过程的监测。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说明“教”与“学”双方间的信息传递顺畅,学生只有及时接收并理解了教师所传授的信息,才会愿意继续接收新的信息,这样良好的教学过程就会一直持续,教学质量自然得到了保证。如图1所示,每次阶段考试后,教师需要分析考试结果,一旦在阶段测试中发现学生成绩出现较大波动,说明信息传递不畅,可以立即启动督导模块,所谓督导模块,即检讨教学情况,探明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从“教”与“学”两方面加以改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保证“教”与“学”间信息的有效传递,这样,在最后阶段的网站建设的实践中,学生自然有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很好地保障。

夜上海论坛 本课程的考试改革所依托的开放式教学平台是个成熟的开放式教学系统,功能丰富、实用性强,建好题库后,即可按要求组卷,还可以机器阅卷,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确保教学过程监测的顺利实施。

3结语

教学过程的良好进行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的“多阶段、多元化”的考试改革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监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多阶段、多元化”考试改革的内容及方法,切实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国良,董荣胜.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第2篇

关键词:地质工程;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21-03

一、引言

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决定从2009年起扩大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范围,我国在所有硕士专业(军事硕士除外)中,开展了全日制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研究生教育,实行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吉林大学地质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是从2009年正式开始招生。

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对于专业学位来说,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相当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是以数理化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球物理技术、地球化学技术、钻探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时间不长,其课程体系还不成熟,课程内容还不全面,许多学校还是沿用学术型硕士或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地质工程专业也不例外。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程体系建设是首当其冲需要完善和健全的内容。

二、课程体系建设理念

夜上海论坛 (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制定,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完全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一是人才类型定位,由“研究型”调整为“应用型”;二是在能力培养方面,将“从事科学研究”调整为“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增加了素养要求,即“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故其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二)以目标引领理论学习,夯实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还要求毕业生“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一是由“学科”变为“专业(或职业)”;二是专业知识由“系统的”调整为“宽广的”。故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和课程设置中,要始终突出目标引领,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同时,还需拓宽专业知识;要以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为主要教学方向,合理设置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

夜上海论坛 (三)以理论支撑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紧密衔接,理论教学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和实践教学可以在指导教师所研究的科研项目野外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以理论支撑野外实践和实际工作,提高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

夜上海论坛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

夜上海论坛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与学术型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体系内涵相似,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模块的优化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要强调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应用原理、实验验证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内容。课程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好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工程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载体、以组织为纽带、以评价贯穿全过程,使得课程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触及本质。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目标的核心指导作用,目标一经决定,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组织都要以达成所定目标为取向。改革要在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指导下,加强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组织、评价之间的融合与完善,通过目标性和过程性评价进一步加强四者的联系。

(二)课程模块的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一般都包括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等四大模块。前三大模块的课程都为学位课,也是必修课,选修课模块可由各研究方向根据需要设置。课程模块的优化是在总学分一定的前提下,对其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课程的学分比例是合理和最优的。课程模块的优化,还要重视同一模块内和不同模块间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在满足基础知识和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让研究生有较大的自主选修权,这样才更有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目标。

夜上海论坛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有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把研究生课程内容和野外实践相结合在整个培养模式中,要加强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间的联系。要把课程体系的构建放眼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更大的环境中进行全面考虑,即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工程生产等培养环节,全面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改革,才能真正发挥课程教学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

吉林大学地球信息探测技术学院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面向基础地质调查与地质资源探查与开发领域的需求,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才,分为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等四个研究方向。

(一)四模块式课程设置:课程学习阶段采用了学分制结构体系,每个研究方向在总课程学分不低于32学分的前提下,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等四大模块(如图1),公共基础课模块为全校所有研究必选课,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外Z能力和政治修养能力,4门课可获得分;专业基础课模块为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而设置,按不同的研究生方向设置课程10门课,共22学分,而每个研究方向只需选择5门课,可获得12学分;专业课模块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四个方向共设置了13门课,共26学分,每个研究生可按研究方向和个人爱好选择4门课,可获得8学分;实践教学课模块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其教学课程内容也不同,每个方向不低于6学分。

(二)三段式培养模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学年,将其分为“课程学习+生产实践十毕业论文”三个培养阶段,各1学年。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即“课程学习”为1.5学年,“科学研究+毕业论文”为1.5学年。减少了理论学习时间,增加了生产实践的时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三)双导师制指导论文:建立健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由学院本专业硕士生导师担任,以校内导师为主,负责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指导等;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选聘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第二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参与研究生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一体化教学基地建设:课堂学习和生产实践离不开教学基地建设,我们构建了“四个基地交互融合延伸”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基地,校内教室和实验室为第一教学基地,“校内导师的科研实验室”为第二教学基地,校内“国家一省一校级”重点实验室为第三教学基地;“校外的产学研平台”为第四教学基地。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建设是指建设研究生公共实验室,软件建设是指依托基地提供的各种研究生创新课题及各类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加强校内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广泛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与校外近十多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为各单位培训人才,另一方面,为地质工程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和实训平台。

五、实践效果与思考

通过七年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我院已有四届全日制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除一部分学生继续攻读博士外,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国土资源、石油化工、工矿企业、工程设计院、资源勘查与评价,工程测量与测绘等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吉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布在三个学院,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信息探测技术学院的课程建设情况,还有建设工程学院地质工程方向和地球科学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研究方向未做介绍。整个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本文研究仅是一个方向,也只是初步探索,其课程体系建设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第3篇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夜上海论坛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整个社会生态,甚至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以视频为主要d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育资源,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核心素养”。有专家认为:核心素养是要在很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经历了非常多的教育事件,然后在一个孩子身上积淀下来的这种持久发生作用的品格和能力。这个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影响孩子一生,并使其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素养。

微课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微课建设这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校在微课建设的过程中,应围绕培养“核心素养”的主旨,创新体制机制,用心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启动微课建设以来,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以教师论坛为平台,以校本教研为手段,构建教师团队,积极探索和创新校本教研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微课建设对于学校而言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数字化资源、硬件及软件的运营维护、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环节,与学校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必须从培养核心素养的高度,以改革创新精神建立健全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只有摆脱了机制束缚,提高了教师素养,才能激发生长的活力,从而真正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

夜上海论坛 名师指路:2015年10月27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微课培训。无锡市电教馆主任支渝应邀前来作了《职业院校微课创作介绍》的专题讲座。培训围绕微课的结构组成、特点重点、模式、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还展示了往年获奖作品并进行点评。崇拜名师是教师的一种心理反应,渴望成功是教师的一种心理需求。要把这种心理需求变成教师的心理追求,需要学校对教师思想的激发和引导。

统筹协同:2016年2月20日,学校举行全校会议,会议重点谈了微课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建设,强调各部门要加强系统内部的整合,凝聚校内力量,减少内部阻力,将微课建设与“智慧校园”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力和水平,科学规范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运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全校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夜上海论坛 试点引路:2015年11月,学校选派10位选手参加市级优秀微课资源评选,专家和选手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和研讨,对参赛作品脚本一一点评并作了针对性指导,在大家的努力下,选手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积极探索,培育典型,挖掘经验,面上推广,于2016年3月21日组织以“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为主题的全员培训。

夜上海论坛 主题沙龙:2016年6月2日,学校开展“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主题沙龙研讨活动。全校教学骨干教师参加活动,与会人员各自介绍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实际操作经验,围绕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及功效、微课制作中内容的选取、微课制作的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微课建设应充分考虑“十分钟注意力”,精心设计,始终坚持“服务对象是学生”的原则,依托微课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平台,走“不会做―学会做―做好―做优”的发展之路,有效促进全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夜上海论坛 二、成立研究团队,搭建教师教育实践之梯

夜上海论坛 俗话说,“一个人可能走得很远,但是一群人一起走会走得更远”。只有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提高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

微课建设是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进行追问、思考、发现、变革,从传统的教师演变为一个学习者,最终与其他成员一起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在“主题沙龙”交流发言中,笔者将微课建设比喻成旅行。旅行的乐趣有时不是在于你找到了什么东西,而是在于你路过了怎样的风景,遇见了怎样的人,体验了怎样的生活。同样,在微课建设中,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微课的选题、微课教学设计和制作以及微课的应用,但我们不应忽视在这个过程中同伴的互助、资源的积累、硬件和软件的运用、细节的追问。

一次微课的建设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你用眼睛看外界的五彩缤纷,也用心去回味你人生的绚烂多姿。你与你自以为的传统教育渐行渐远,且行且享受,回味、憧憬,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倾听不同的故事,经历不同的人生,成就不同的新故事。

夜上海论坛 微课建设,不仅要追求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创新,更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聚焦学生的发展。微课不是为了适应课改而改变,而是为了师生的共同发展而改变,我们关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应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夜上海论坛 三、追寻管理艺术,引领教师自觉建设之路

夜上海论坛 曾记得有记者问艾森豪威尔将军领导千军万马的诀窍是什么。这位五星上将从口袋里摸出一根旧绒线放在办公桌上,然后用手捏起线头,沿着桌面慢慢拉动。“你看,如果我拉它,这根线就会跟我走遍天涯海角。”接着,艾森豪威尔改用手指推线头,绒线立刻蜷成杂乱无章的一堆。“可如果我推它,则只能越推越乱,整根绒线哪儿也去不了。这就是领导的艺术!”这个案例一方面传递了被领导者在“主动”与“被动”状态下的不同结果,另一方面说明了领导的艺术在于“示范引领”而不是“强迫命令”。

微课建设也是这样,成功的关键是引导教师自觉参与建设。制作微课程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让教师从身边小问题开始,想办法梳理、解决问题,并制成微课程。微课建设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教师间可以通过微课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教育不仅是“解惑”,更应是“解放”,知识不仅需要“学会”,更需要“会学”,教师和学生一样,他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为此,学校颁布《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微课建设方案》,制订3~5年微课培训规划,后期再安排一系列的微课培训项目,让教师在微课学习、设计与制作、竞赛的过程中得到专业成长。

四、聚焦课堂教学,开启培养核心素养之门

夜上海论坛 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是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将其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因此课堂上应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给学生寻找适合的教育,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培养出有素养、个性化的学生。

夜上海论坛 例如,我们可以将制作的微课通过“锡山中等专业学校网站”和“锡山终身教育平台”,与教师或学生远程学习结合在一起,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己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在全校会议和例会上,我们通过教师论坛等形式播放微视频,引起教师思考;在教研活动中,微课又可以作为主题研修材料,组织教研组或课题活动;在家长会、班会课等场合播放制作的微课,让家长和学生更直观地领会主题。

夜上海论坛 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技术的结合体。所以,想要制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微课程,必须思考自己教学的得失;要使微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展现其魅力,就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关键;要使微课程震撼心灵,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以及教师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做恰恰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提升、完善。

在聚焦课堂教学时,我们分享骨干教师基于丰富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深厚理论积淀形成的素养,也分享年轻教师精美微课带来的清新;分享微课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突破,也分享微课中的合作创新。当然,更让我们欣喜的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团队已把微课加工成微电影,呈现动态思维,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解释抽象的知识,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使学科知识生活化、形象化。

夜上海论坛 虽然有的微课案例并不完美,但它能激发师生的思考,引爆内部智慧,让他人看到更多的方法,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选择,它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带来的启发层出不穷,可以自主解决许多问题。

今后,在微课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正确认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观,进一步优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躬身前行、潜心研究,用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微课也终将体现在日常的、具体的“课程”中,落实在平常的、广大教师所实施的“课堂”上。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微课;实践;思考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191-01

1 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具体实践

夜上海论坛 1.1 项目背景与来源

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研究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南通大学启动了2014年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全校微课的限额是10门。学院按照学校下达的推荐限额,择优推荐校级立项项目,教务处组织对推荐项目的审核,符合校级立项要求和标准的,正式列为校级立项。最终,笔者主讲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被学校正式立项。

1.2 教学设计

夜上海论坛 “计算机系统维护”共制作计算机硬件组装、数据恢复技术、计算机系统优化、计算机系统故障检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安全问题、密码的科学设置与使用等15个微课视频。在拍摄与制作每一个微课视频前,都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其中的教学过程包括:1)设计教学方案及课前探究。围绕选题设计方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2)导入新课。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增添兴趣的言语导入新课。3)按教学结构营造教学情境讲授教学内容。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理论部分采用讲授法,操作部分采用演示法,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总结针对微课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巩固教学重点与难点。

1.3 拍摄制作

拍摄设备选择了索尼HDR-PJ390E,拍摄场地选择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拍摄时间选择了一个光线充足的晴天。为了避免拍摄过程中被外界干扰,在教室外面设置“请勿打扰,请安静!”的告示牌。事先调整好三脚架、机器等设备一个人独自完成拍摄[1]。拍摄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了平时应有的教学水准。拍摄完成后,用X4版本的会声会影进行片头片尾的制作,并在覆叠轨加入课件内容,最后输出视频结果文件。

1.4 比赛获奖

在“计算机系统维护”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选取了其中的一个微课视频“密码的科学设置与使用”参加了南通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最后获得了二等奖。

2 对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

1)在微课中教师是主角。教师精心准备、精心策划、精心制作的微课,是教师自我风采展示的舞台,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魅力。所以许多教师对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很感兴趣。学校及相关部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教师进行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保护教师的积极性。

2)在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同一门课程或者是相同内容过度重复建设,避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统一规划,重点建设一批精品微课。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一批优秀教师,制作一批高质量的微课。

夜上海论坛 3)在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要侧重建设一些比较特殊的微课。这些微课包括:平时不能反复做的、动用设备多的、复杂的演示实验;平时在课堂上不太好讲的、不太好演示的内容;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内容。比如:望远镜、显微镜下的科学研究物体,快镜头、慢镜头、定时拍摄下的物体,教师个人独自拥有的、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找不到的一些教学资料,一些再不用拍摄等技术手段记录下来就要消亡的、需要抢救性记录保存的教学资源,等等。

4)微课肯定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也不是将上课40分钟的内容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四就是微课。微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听课对象、教学手段等都和课堂教学不一样。微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

夜上海论坛 5)学校在微课的拍摄与制作过程要加强技术指导,可以举办一些培训或讲座,也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制作团队由教技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后期剪辑、合成[2]。当然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微课 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因为真正经常要用到的制作技术不是很多。

夜上海论坛 6)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有利于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段大段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而碎片化时间却越来越多。教师精心制作的、每次时长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的微课,正好可以填补这些碎片化时间的空白。在学生学习了越来越多的微课后,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7)逐渐由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向学生制作微课视频方向发展。当然这是许多发展方向中的一个。贺斌老师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中谈到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记住率存在巨大的差异: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也就是学生自己讲能记住95%最有效。现在手机、DV、电脑等硬件都很普及,录屏软件也很容易使用。只要在学生自己讲的同时做好摄录工作,一个简单的学生微课视频就很容易地完成了。

3 结束语

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学校的投入很多,教师的辛勤付出也很多。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提高了很多,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很多,使大部分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微课 高职院校 微课应用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07-012008年,戴维・彭罗斯(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提出 MicroLecture 的概念[1],其目的是让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国内胡铁生将其最早引进并提出“微课”的概念,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2]。

一、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的冷思考

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近年来各类学校也开始组织教师开展微课建设,掀起一股热潮,研究的热葜饕有微课的发展史、微课的制作技术等,而微课作品主要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广大师生眼前。虽然微课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许多学校在学习和应用微课时偏离了原来的道路,制作目的发生改变、微课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对其问题现总结如下。

1.认识片面

当前学校微课在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念功利化[3]。一些微课的主管人员组织教师制作微课并不是想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新的教学改革,而是迫于形势,为了跟上大部队的脚步,一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失去了主动性,目的已发生改变不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就是为了参赛获奖,真正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寥寥无几。第二,微课功能扩大化。部分主管人员对微课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认为新兴的都是好的,只看到它的优势,却无视其局限性,在微课制作工程中没有考虑到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最终导致微课使用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第三,建设流程简单化。一些教师把微课等同于教学视频,供学生课下观看学习,只需要把现有的资源拼凑成一个简短的视频即可。事实上,微课的建设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微视频制作,良好的教学设计、充沛的教学资源、教学反馈的提供等均应包含其中。

2.资源不足

夜上海论坛 首先,微课的主要特点是以视频为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每人一个上网设备,但这一要求并非每个学校都能达到,这就抑制了教师对微课的开发建设以及学生对微课的使用。其次,专业师资匮乏,微课的开发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过程,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进行统筹规划[4],然而目前多数学校是由学校负责人兼任此任务,缺乏专业人才进行指导,并且教师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教师PPT制作都有些困难,更不用说制作视频软件的使用,这就导致微课建设出现零散、不系统、质量良莠不齐的状态。

3.自身局限

微课有诸多优点,例如时间短、内容精、生动形象等,但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之一就是内容精炼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尤其是对于临床医学系统性疾病的讲解,会弱化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其次,时间长短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一节课45分钟,微课一般5-10分钟,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有强的自制力和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如若学生习惯了对微课的学习,其长时注意力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不利于传统教学,这是微课的设计者不希望出现的[5]。

二、学校微课建设的策略

夜上海论坛 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授课程进行深度剖析,进一步明晰微课的特点,合理把握微课的优缺点,才能开始某门课程的“微课”开发。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课程的“微课”开发前应思考一下问题。

1.学生需求调研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最有资格决定“微课”应该“怎么做”,必须不断了解学生的需求变化来调整“微课”内容。例如,对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微课”给他们带来当今世界上对于某种疾病最新的治疗方案、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不同治疗方案对于同种疾病的优劣等。这样才能提高“微课”的利用率。

2.分析“微课”开发的可行性

“微课”开发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开发前需要根据教学标准、技术性、现有的资源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论证,挑选出适合进行“微课”开发的知识点,精益求精的开发才是最终目标。

3.选题和教学设计

由于“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媒体,记录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简短的教学活动[6],要从教学目标、学生的需求、可行性出发来选题。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微课”的时间限制,使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则扮演内容呈现者和学习帮助者的角色,因此对于教学设计,教师要格外重视。

4.资源收集与整合

对于相关的知识点网络上和教师团队里有大量的视频、PPT、课程习题等内容,教师要取长补短进行资源的收集与整合,形成微课的雏形,同时还要根据前期制作的教学设计和开发思路注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一个自己的作品,使它具有简洁性和适用性和。

夜上海论坛 总之,微课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总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以一种敏锐的视角、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在学习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修正和反思,使微课能够得到健康、稳步发展,使它成为辅助我们教学的一项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McGrewLA.A60-secondcourseinorganicchemistry[J].JChemEduc,1993,70:543-544.

夜上海论坛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0):61-65.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第6篇

夜上海论坛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030051)

夜上海论坛 摘要:微课程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传播的途径。体育术科的教学特点与微课程建设的内涵及特点吻合。文章基于微课程发展视角,对体育术科教学视频资源制作进行思考,以期为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微课程 体育 术科 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27—02

基金项目:中北大学教改课题。

夜上海论坛 作者简介:吴剑(1974~),男,在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微课最早源于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 所提倡的一分钟演讲及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 教授所提倡的60 秒课程[1,2]。国内学者胡铁生于2011 年第一个将微课的概念引入国内,并进行了一定的阐释。随后,焦建利、张一春、黎家厚及吴秉健等师范院校的学者开始广泛关注微课程的发展,并对微课的概念、特点及应用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诸位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微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视频课程资源的建设,它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使得抽象、生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鲜活、形象,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喜爱, 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课程建设领域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

教育部于2012年主办了全国首届微课教学大赛,标志着微课程教育在高校的正式启动。本届比赛共有25个省份112 所高校182 门体育微课参赛[3],其中12 门获奖。在全部参赛的182 门微课中,术科132 门,占72.5%,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术科项目。在此背景下,对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对于提高体育术科课程建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微课概念研究

在先前学者对微课程概念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微课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微课程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碎片(知识点),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小型化的网络视频课程。微课程具有讲授知识的针对性、知识信息传递的多样性及自主学习的目的性等特点。微课程建设是Mooc 教材建设的重要基础, 也就是说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通过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连在一起,最终形成现代Mooc 教材,通过PC、手机及平板等终端设备供学习者自主学习使用。

2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概述

夜上海论坛 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截止2012 年,共建设各级、各类精品课程14446 门(国家级2682 门、省级5648 门)。2012年教育部开始启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建设5000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4]。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分两类:一是对原有精品课程的升级转型;二是新课程的建设。其目的在于课程资源建设及共享,为广大受众提供自主学习的课程平台。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有着什么样的本质差异呢? 如表1 所示,二者在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及服务对象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精品课程以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为起点,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及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课程的实践条件及教学评价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核心在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突出教学过程中“教”的环节。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以课程资源设计为起点,注重课程资源建设、评价、保障及共享,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的环节。

3 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资源微课化的思考

夜上海论坛 3.1 微课信息传递特性适用于体育术科视频资源建设

微课主要通过视频与音频信息的叠加, 同步向学习受众传递知识信息。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80%的信息通过视觉感受器进入大脑,14%的信息通过听觉感受器进入大脑,6%的信息是通过其他感受器(嗅觉、触觉及味觉)进入大脑[5]。也就是说,人们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来接受外界知识信息的感知。在体育术科教学过程中,示范法与讲解法是讲授阶段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学习者对技术动作建立直观的感知, 继而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对技术要领建立进一步认知, 从而在头脑中初步建立技术动作的概念。微课正是运用不同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及音频向学习者进行某一知识碎片的全景介绍。比如在足球项目踢球技术微课制作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速度下观看踢球的完整技术,比在传统教学现场更加的全面、直观。现代多媒体制作技术可在展示技术动作的同时,加入不同技术环节技术要领的音频,使示范与讲解叠加,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2 体育术科教学内容单一性适应于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体育术科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在内容选择上差异较大, 理论课教学更多时候是多个知识点的串讲。而在一般情况下,体育术科教学在一个单元重点讲授一个知识点(技术或战术),其中讲授部分不超过十分钟,这与微课程的时间特性高度一致。据此,在进行术科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时,针对某一个技术或战术,通过十分钟左右教学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包含示范、讲解、易犯错误及多个针对性练习组成的微视频。将该技术或战术在实际比赛中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剪辑而成的微视频, 作为拓展资源进行建设,既便于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夜上海论坛 3.3 体育术科微课程制作的一般要求

体育术科微课程应包括课程内容介绍、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及实战应用)、易犯错误及练习方法。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将视频资源与音频资源进行同步剪辑。示范应从不同角度、不同速度下进行展示,便于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技术环节的特征,从而更加准确的理解动作技术要领。讲解除了介绍动作要领之外,还必须要介绍该动作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因为所有的技战术学习的指向都是比赛。在易犯错误部分,除了要介绍错误的形态特征,还必须要讲解发生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策略。练习方法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展示。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 为微课程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除了视频及音频资源外、3D 技术、动画及PPT 都成为微课制作重要的技术手段。

4 结语

夜上海论坛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微课程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微课程是新型教育资源的创新,是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国民体质及相关政策的出台, 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必将进一步提高,而对运动健身知识的学习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基于微课的体育术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资源库, 必将给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提供支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在提高运动健身知识的同时,促进我国国民体质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50-51.

夜上海论坛 [2]梁乐明,曹倩倩,张宝辉.微课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

夜上海论坛 [3]杨青宝,时立新.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体育学微课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2):88-90.

第7篇

[关键词]微课;微课开发;微课评价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70 ― 0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简单化、碎片化、可视化、趣味化等特点,伴随着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网络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微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本研究依靠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全面探索与实践微课的开发与实施,以及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致力于微课教学模式辅助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微课

在我国佛山教育局最早提出了微课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国外微课的概念最初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 A.McGrew提出的60秒课程(60 Second-Course),它将概念、讲解和举例浓缩至一分钟内,来普及有机化学知识。〔1〕在美国,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在中小学已经流行,学生通过微视频自学课程,老师在课上只是负责解答疑问和引导学生讨论,由此加快知识内化的过程。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利用录屏技术建立了3000多门可汗在线图书馆的微型教学视频,包括数学、历史、金融、化学、生物和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采用一整套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更适合于网络课程学习者的特点,成功地为世界各地的网络学习者提供免费的高品质学习服务。〔2〕这些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影响也从家庭蔓延进学校,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比尔・盖茨评论说:“可汗引领了一场革命。”由此看来,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微课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它可以成为辅助教学的一种优秀产物。

二、微课发展现状

(一)开发现状

1.微课资源分散、缺少、不成体系

当前国内微课资源仍然处于小作坊制作阶段,分专业、成系列地推出微课尚且不足,学生难以寻求到自身需要的微课资源。微课一般时长5-10分钟,尚长一些的也不过20来分钟,每节课程着重于一个知识点(难点、疑点)的梳理,然而国内目前微课资源分散,知识点难以串联成体系,缺乏一个完善的系统的平台来供教师学生使用微课,学生搜索不到足够资源,教师也查找不到相应借鉴材料。微课资源网站缺少,现有的网站资源不全,有些资源仅仅是教师上传的公开课或精品课的浓缩版本,满足不了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网站缺乏互动交流平台以及评价反馈机制,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交流互动,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及时调整微课内容与形式。

夜上海论坛 2.高校微课资源缺失

现有微课资源大多是中小学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微课资源缺失。国内网站如微课网()、中国微课网()仅仅包含中小学微课教学资源,高等教育需求的微课资源难以查找。《中国高校微课报告》中指出:“未来,开放的微课也许会成为大学的另外一张名片,甚至为大学赢得更好的生源和社会评价,从而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传播力与影响力。”〔3〕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地,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微课这一类新型教育方式在进行实验演示、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微课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载体引入大学课堂,更加充分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3.微课制作技术门槛过高

微课虽然形式微小,在制作方面却让很多教师遇到了技术难题。制作微课往往涉及计算机操作技术与一些软件的使用,如会声会影、Adobe Premiere,复杂一点的有Autodesk 3DS Max或Macromedia Flash等,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如果采取拍摄的形式,还需要剪辑与后期制作,这些难度影响了教师制作微课的意愿以及微课辅助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微课短小简洁的形式耗费了教师不少的时间与精力。

(二)、评价现状

1.不以学生为主体导向

微课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然而目前大多资源并不如此。大量微课资源仅仅为了参与比赛而制造出来,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感受,缺少从学习者的角度建设的微课。大部分微课资源仅用于展播,没有引入日常教学,虽然有极少数的日常教学应用案例,但只是出于初级阶段的探索,教师制作微课资源也仅仅是用于互相交流以及提升自己,微课制作缺少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夜上海论坛 2.缺乏学生反馈机制

夜上海论坛 目前国内提供微课教学资源的网站上缺乏反馈机制,学生自主学习完微课资源后无法进行自我评估,老师也无从得知学生的学习进展,仅能发现某些资源配有习题,但仍然不提供学生机会以进行自我评估与反馈。要改善发展微课资源离不开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网站应当提供配套机制,允许学生提交反馈以及课程评估,以供教师改进资源内容和形式。

夜上海论坛 3.缺乏教师激励机制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资源建设方式和教学应用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近两年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微课教学比赛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虽推动了微课的发展,但还缺乏给予教师的鼓励。在目前微课资源缺少、制作难度大、不与职称挂钩的背景下,教师制作微课资源的意愿不高。因此推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教师的激励机制的完善。

夜上海论坛 三、微课发展建议

夜上海论坛 1.推出完善的微课平台

夜上海论坛 建立一个支持移动设备以及拥有app支持的微课平台,系统地、全面地打造与整合微课资源。平台内囊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分门别类地提供微课资源。可以借鉴中国知网()的模式提供学校内购买使用资格,真正做到全面覆盖,让学生充分地享有自主学习的丰富资源。国外可以借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TED-Ed等大型微课资源网站,面向不同年龄、专业等人群有针对性地提供课程。并提供相应配套的互动平台,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互动,使学生更加充分理解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之间经验互享等。

2.降低微课制作技术门槛

国内微课视频仍以课堂实录片段为主,很多都仅仅是教师讲课的精简版,甚至都不符合微课的要求,吸引不了学生观看。而国外形式较为丰富,有真人讲解演示、电子黑板、卡通动画等形式。究其原因,在于微课制作技术门槛过高,教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以及专门的培训指导,自身难以掌握软件使用技术,从而打消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制作出来的课程也容易良莠不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开发政策,培训教师掌握一些常用制作微课软件的能力,或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稍简单的软件,如视频录制软件、录屏软件、PPT、Flash等来帮助制作微课资源。

3.建立学生反馈机制

国外在微课配套资源的设计和建设上也较为完善,如可汗学院的一大特点就是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以及自定学习计划,学生能在导航中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并且根据自身需求设立计划。教师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困难,并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每个微课的问题和提示反馈区(Tips & Feedback)可供学习者讨论、提问并对课程予以评价,教师从此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4〕 相比较,国内的配套资源建设不足,仅提供相关的习题测试以及学习攻略, 难以发挥微课辅助教学作用。应参考国外目前微课发展进程,建立起系统的学生反馈机制,帮助更好地提升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4.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在胡铁生、周晓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到的527位高校微课参赛教师的调查数据中,发现参赛教师普遍都期盼建立更完善的立体化激励评价机制体系来宣传推广其理念和实践。其中,绝大部分(84.63%)的教师希望能获得教育部门的证书奖励,66.98%的教师希望比赛成绩能作为职称评定的参考指标之一,61.1%的教师希望有奖金奖励,56.55%的教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先进典型,被推广宣传,48.58%的教师希望得到政策支持和优先立项等。〔5〕由此得出,应建立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教师激励机制,与学生反馈机制相呼应,更加全面地推进微课平台的建设。系统地推进微课的发展离不开对教师的鼓励,教师有动力去做好微课,国家的微课平台才会更加丰富与完善。

四、结语

从近年来微课的兴起到开展全国中小学微课教学比赛以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可观。但同时我们也该看到,微课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并且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微课建设缺少以学习者的角度来出发,以及没有建立完善全面的学生反馈机制与教师激励机制等。国内目前微课的发展就体系化、导向性、配套资源的建设都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完善微课平台、建立反馈以及激励机制和降低技术门槛的建议,以期微课发展具有更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McGrew, L.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 543-544.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2014,06:0024-09.

〔3〕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报告. 〔R/OL〕. http:///report/,2013:23.

夜上海论坛 〔4〕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华南师范大学,2013,06:0026-08.

〔5〕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2014,02:0005-09.

夜上海论坛 〔6〕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7〕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8〕金陵.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06期.

〔9〕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10〕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23期.

〔11〕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

〔12〕王利;刘浪.微课在高职院校经济数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20).

〔1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第8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E学习环境;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A-0029-04

夜上海论坛 “人类历史掀开了2000年的日历,这对中国教育意味着什么?――中国教育面临E-化的世界,一个变革的时代!”[1]是的,随着E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等高科技为媒介的新媒体给我们的学习打上了多元化的烙印: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混合学习、翻转学习、移动学习、微型学习,一个个新状态接踵而来。如何帮助学习者创造一种支持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模式成了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微课以其短小精微、融合流媒体技术、基于网络平台等优势,能够满足网络时代的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和资源建设的迫切需求,成了教育界竞相关注的研究热点。然而,如何真正进行E学习环境下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还需要付出诸多努力。

一、E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内涵

1.E学习环境的内涵

毋庸置疑,人类已进入了一个新科技层出不穷的大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E-mail(电子邮件)、E-business(电子商务)、E-cash(电子现金)、E-marketing(电子市场)、E-management(电子管理)。就连教育也不可避免,E-education、E-learning不约而至,E学习环境已经形成。E学习环境是E-learning学习环境的简称,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Learning,通常译为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等。尽管翻译有所不同,解释也有不同,但是,三者都强调的是运用数字技术、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育提供支撑和服务。因此,E学习环境就是指借助电子科技和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环境。E学习环境给学习者(本文主要指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全新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运用网络实现随时随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研,是传统教学研方法的更新。

夜上海论坛 2.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指关于某一“微知识”教与学活动的总和。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呈现教师对某个“微知识”或“微环节”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以下的规定性:

夜上海论坛 第一,微课的核心组件是课堂教学视频,一般为8-10分钟,容量小,支持在线播放,类似国外的“微讲座”(Micro-lecture);

夜上海论坛 第二,微课虽是碎片化知识的呈现,但是,每一个微课视频都呈现了独立的知识主题,绝不是随意的教学片断截取;

第三,微课也是课,它具备了课的基本要素,涵盖了传统授课的全过程,从导入、讲授、练习到总结升华、归纳拓展,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缩影和精华;

夜上海论坛 此外,微课还包含与该“微知识”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教学练习、教学测试、学生反馈、专家点评等教学资源。从用途上来说,微课既包括课堂型微课,也包括教研型微课。

E学习环境下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是指基于网络环境的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研讨和其他相关的应用活动。

夜上海论坛 二、E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与运用的意义

虽然E学习早已像一股潮流涌来,但它至今还远远没有成为中学教育的主要方式;虽然微课教学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国内一些地区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运用,但它对绝大部分一线教师来说还比较陌生。研究E学习环境下微课的教学设计与运用具有如下意义:

1.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个性化学习

夜上海论坛 在传统学习中,学生一直是被灌输的对象,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步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练,没有个体真正自由发挥的空间。基于网络的微课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微课借助网络以其微型化、碎片化等特征使得学习成为一种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夜上海论坛 在这种新型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在复杂多样的教育资源环境下开展自主、开放、探究式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微课短小精悍,主题集中,重点突出,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的自学。视频课程更是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此外,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方式也在改变。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访问有关微课,进行有效的预习和初步学习;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地利用网络访问相关主题的微课,进行查漏补缺提优强化。在课外通过微课学习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再返回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2.微课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夜上海论坛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基本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它对于克服教育资源不足、统一管理和提高整体效益具有很好的优势。但是,学生毕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进行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很难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也很难真正发挥教师团队的优势。微课的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教学主题明确,规模小容量少,针对性、适应性和导向性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了不顾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进行学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夜上海论坛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否获得发展。发展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只有促进学生自愿、主动地学习以及知道怎么学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基于网络的微课教学实现了课堂翻转,把传统的学习与教学的过程颠倒了过来。依托于网络的视频迎合了学生对技术的好奇心理,短小集中的主题符合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学生真正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他们在课前就可以完成对基础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将学习中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教师引导、启发、评价等的知识带到课上完成。即使是课堂内,学生接受的也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输,他们通过汇报讨论、释疑解惑等方式,在交流中懂知识,在沟通中明事理,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实效明显提升。

夜上海论坛 3.有利于转变教研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夜上海论坛 微课有利于转变研究方式,浓厚教研氛围,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驱动力。“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2]

首先,微课的制作过程就是促进教师研究的过程。微课不是简单的视频教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定性,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而要发现有价值的微课题,要把自己的微课设想变成微课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学生的需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种看似微小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微动力”,推动着教师不断研究和成长。

夜上海论坛 其次,借助网络传播的微课方便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微课多人观看微课多元主体点评微课教师得到反馈修正提高,这样的良性循环形成了一个动态交互螺旋式的微学习生态系统,无论是对的主体,还是评价的主体,或者是观看的主体,只要他们参与了,思考了,就能够很好地推进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的螺旋式提升。

此外,微课资源为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新的出路。传统教师培训人员规模大、实效差、效率低,而基于网络的微课资源融合了信息资源和微课的双重优势,使教师培训实用化、灵活化,有效创新了教师培训模式。

三、E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理路及实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E学习环境下的微课教学与应用首要的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教师在E学习环境下的微课教学理念。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制度建设,营造E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与研究的浓厚氛围

首先,健全组织机构。微课教学需要教师主体的参与,但是,微课又不应该仅仅是某些教师个体的事情,要真正发挥微课对教学与科研的推动作用,必须形成一个有助于微课教研发展的浓厚氛围,而这个氛围有赖于制度建设。研究伊始,我们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遴选市各学科带头人为子项目负责人,聘请高等院校兼职教授专家为指导,各学科由教研组长牵头,设立相关课程子课题研究小组,为分步骤、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筹措研究经费。我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已形成浓郁科研氛围。本次研究,学校更是筹措了充足的研究经费,在课题调研、专家聘请、资源库建设和微课制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课题组顺利开展研究。

第三,确保研究时间。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校专门组织了微课教研活动,在学期开始前的排课过程中,有意识地空出一定的时间,确保每门学科每周可以利用半天的时间进行一次集中的微课教研;而每个学科组每月也必须进行一次微课教学展播,研究时间有了充分保证。

夜上海论坛 2.加强资源库建设,打造E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与研究的平台

夜上海论坛 E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的设计与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课程资源已经适应不了研究的需要,必须加强资源库的建设。

首先是资源库主体的建设。E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资源库建设需要学科专家、教师、信息技术人员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首先,我们聘请了包括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和淮阴师范学院的部分专家做我们的兼职教师,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理论指导,形成了“专家D教师”的互动模式,提升了各学科教师的理论层次。其次,我们依托本市和邻市的学科带头人,与兄弟院校结成联盟,通过网络构建“微视频”、“微论坛”、“微评价”和“微反思”等微课资源,生成“教师D教师”的互动模式,形成了共享合作的微课交流资源。再次,我们组织信息技术人员构建了微课平台,对教师进行微课开发、微课平台应用等培训,形成了“教师D技术人员”的互动模式,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撑。这种多元的互动模式为微课研究提供了多角度、立体化和全方位的智慧支持。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打破了个体研究的孤立状态,有效提升了各环节教师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使每个环节的衔接更加畅通,资源的流畅性更加突出,资源库建设的质量也明显提升。

其次是资源库内容的建设。微课资源库是以微课视频为核心的在线网络视频及其相关配套资源的总和,包括微课视频、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课件、微课练习与测试、微课评价、微课教学反思和微课学习反馈等。而这些资源都是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的。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购买、自制和共享等方式,为各学科置办了丰富的微教案、微课件等教研资源;通过网络构建了微论坛、微评价、微反思等平台;将学生的微课练习、测试、提问等都通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方式呈现出来。微课资源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多元的智慧借鉴和人际资源。

夜上海论坛 3.重视微课的教学设计,加强E学习环境下微课教学与研究的应用

第一,重视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也是课,在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察微课的目标需要、呈现方式和教育价值;程序要遵循课的基本要求,要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和自主学习。在课题选择上要加强微名称的锤炼。微名称就是微课名称,一个好的名字自己会说话,不仅能直接反映课的主题,还能一下吸引人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网络平台的点击率。如“高新技术简介”就不如“高新技术‘高’在哪”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强;“的困境”就远不如“难在哪”的主题集中、明确、单一和有吸引力。在程序上要加强导入设计。因为微课的时间比较短,其导入就必须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要短小简洁,方便学习者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讲解储蓄存款时就直接抛出问题“你会存钱吗?”,无须绕弯子,学生又似懂非懂,直接带着疑惑入题。在内容上要围绕主题明确思路精心组织,突出教学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却个个夹生。合理的互动也是微课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等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通过汇报讨论等方式直接让学生走上前台,练习也是互动的呈现方式之一。微课的总结、收尾要简洁明了,给学生留出思考回味的空间。

第二,要精心制作微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微课中的微视频应是为帮助学生学会一个基本知识(或知识片段、方面),或一个问题(任务)的解决思路与方法等所录制的教学或学习片段讲解或活动过程视频(音频),与之配套的相关材料应包括导学案(任务单)、学习资源、设计说明、训练与测试题、作业、拓展资料等。”[3]其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和其他教师的研,微视频的制作技术越简单越好。但是,简单不等于粗糙,而是说录制和播放技术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平台为依托。目前,我们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摄像机录制、白板录制、PPT加录屏软件录制等。为了达到良好的录制效果,尤其要重视微视频的团队协作开发,提高微视频的制作水平和效益,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夜上海论坛 第三,在开发中应用,在应用中开发。微课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如果成为摆设,就会失去课题研究的本来意义。教学实践中微课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微课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总之,在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围绕课题既定的研究目标,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转变,形成了良好的微课教研氛围。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市微课大赛,多名教师荣获一等奖。学生的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明显改善,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当然,课题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内容,如:如何保证学生课余通过网络自学和复习的时间,如何将微视频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等等。今后,我们也将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力争最大限度地激发网络环境下微课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黎加厚.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1).

第9篇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基础‘微课’”的发展很快,举国上下非常重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主

夜上海论坛 >> 基于Moodle平台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 基于微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建构 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研究 基于微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研究 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网络资源库建设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 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就业目标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分析 基于“微课”模式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高职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 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双语教学的探讨 基于慕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学者网平台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改革实践 基于常职院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改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夜上海论坛 [2]唐丽娟.基于计算机基础“微课”的教学资源库开发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3]刘建华.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4]周新成.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教师:下,2014,(11).

第10篇

关键词 微课;内容分析法;教学视频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121-02

夜上海论坛 Analysis of Research Status of Micro Course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JIANG Xinhua, ZHANG Lingyu, XU Suhua, WANG Linlin

夜上海论坛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content analysis by CSSCI from 2011 to

夜上海论坛 2016, the retrieval of literature is analyzed, show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icro course and thinkin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ther ralated fields on the basis of those and make some useful thinking.

Key words micro course; content analysis; instructional video

1 问题的提出

夜上海论坛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

夜上海论坛 从中可以看出,微课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发展契机。

夜上海论坛 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但我国微课的质量目前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为了将微课更好地应用于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有必要对微课的各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发展水平。

以微课为核心,人们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广泛的反思和讨论。比如对于究竟什么才是微课,认为微课本质是一种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新型课程资源[2]。还有对微课的设计[3],微课在我国的应用[4],我国当前微课建设所存在问题的反思与讨论[5],但缺乏对微课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上的分析。笔者尝试对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对微课的介绍与思考、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制作、微课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的评价体系等进行论述,尝试通过对微课全面细致地进行分析和梳理,以便使研究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夜上海论坛 微课的介绍与反思 对研究微课基本介绍的这一类文献进行细读,会发现我国教育界人士对微课进行的理论研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夜上海论坛 1)基本介绍。文章对我国学者胡铁生、黎加厚所提出的基本概念类型基础上提出的微课的基本概念进行研究。通过对微课起源分析,认为微课的起源背景主要是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使微课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起来,不同学者、不同组织对微课有不同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在对微课特点进行分析的文章中,主要是微课的特点是否适应我国教育教学现状,是否适应时展的潮流、符合大众的心理,给人们带来方便,被人们普遍接受。

夜上海论坛 2)微课所存问题的反思。对微课在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主要是对设计和应用实践两个方面的反思,针对我国对微课在设计和应用质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文章中还涉及一些关于观看或参加微课大赛后,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对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思考等。

3)发展趋势。关于谈微课的发展趋势文章中,大部分总会或多或少涉及微课的发展趋势,这说明大家对微课的发展及前景还是很期待的。笔者通过对微课发展领域的分析研究,得出微课将会呈现出以下两种发展趋势:

①微课将会形成成熟的应用模式,即成熟的中国式“可汗学院”,供教师进行参考,吸引更多的学习者驻足;

②微课不仅是一种教学资源,同时更是一种社会资源,以后更可能地应用在社会的更多领域,如通过微课进行关于某一生活技能的知识学习。

夜上海论坛 微课设计开发与制作领域研究 介绍微课程设计开发的文章一共有28篇。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可得出,当前文献主要研究微课在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应用。在阅读大量微课设计应用方面的文章后,发现当前微课的设计开发方面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大家一致讨论的微课视频设计很少涉及,需要加强教师的各项设计操作技能培训,以提高微课程的质量。

2)关于微课制作技术的文章涉及很少,其中涉及了录屏软件、Flash、Moodle平台、PPT等技术,微课的制作技术水平比较低,画面的质量有待提高,微课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从内容上来看,网上上传的大部分微课没有相关配套Y源的准备,比如教学课件、学生反馈、专家点评等,在最主要教学环节也没有相应的提示,缺乏字幕,即使带有字幕,我国的一些优秀的微课作品带有的也只是中文字幕,没有外文的翻译,因而很难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夜上海论坛 微课在我国的建设应用 微课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教育领域占12%。由此可以看出,微课在我国中的建设应用主要是体现在学校教育方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比较少,没有进行于大规模领域的应用。应用主体的单一性,造成的后果是当人们提起微课这个词时,大部分人还比较陌生。由此看来微课的“火”仅仅是教育领域的“火”,并没有将微课造福于更多的领域。

夜上海论坛 从积极的一方面来看,目前54%的微课应用于高等教育,比例最高,从中可以看出微课在大学以及一些职业教育应用得较为普遍,这可能是因为高等教育下,学生与教师的时间比较零碎,他们充分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得比较灵活,这样可以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带来契机。另外,分别有13%、20%、13%的微课应用于高中、中小学及综合方面。

夜上海论坛 相关评价标准研究 关于微课评价标准方面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少,无论是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制作,还是微课的应用与实践,都需要一定的指标去评价,否则无法去确定一节微课质量的高低。单凭个人的感觉去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不能做到客观评价。在所研究的文献中,微课评价指标文献数所占的极小比例与微课评价的重要性之间的不协调,也提醒人们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3 ξ⒖嗡存问题的研究及思考

基于对微课文献调查的结果与探讨,得出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

加强微课的理论研究 对于微课的理论基础有待人们去不断加强,对于微课的概念需要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对此定义进行不断完善,以此来不断丰富微课的理论基础。

加强微课的教学设计研究 在进行微课设计前缺乏相应的脚本设计,教学重点没有突出表现出来,内容不精细。不懂微课脚本的设计与编写,缺少撰写微课脚本的意识,微课的设计偏重于对学习内容呈现,忽略了将现实课堂和学习过程相结合,从而会更加注重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对活动过程的记录,难以使微课价值呈现最大化。

应引导和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微课的研究与制作 微课的实际应用主要是高等教育阶段,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只有传统教学课堂的经验,没有经过有关教育技术的培训,这就使得微课视频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课堂教学特色不明显、带有传统教学的特点等诸多问题,以至于造成的后果是教师制作出大量的微课视频,但是很少应用于实际的课堂中。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造成我国总体的微课水平不是很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对教师进行微课相关创作技能的培训,以此来保证微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 结束语

我国的微课起步比较晚,所以微课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还存在不足或缺点。但幸运的是能借鉴别国优秀的教学模式,以改变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以此适应我国教学的实际。同时,微课的本质特点也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必然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只要对微课进行科学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微课终将会造福于我国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夜上海论坛 [2]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夜上海论坛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第11篇

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成果,必须做好计算机网络微课整体规划工作,在确立方案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和规范,从而避免计算机网络教学无序开发和重复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规划根据新课程具体要求,正确使用教材,在组织一线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确立各个知识体系的同时,征求相关老师以及学生代表意见,支持学校与老师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微课堂作为一门区域性很强的学习领域,在微课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微课教学内容。在日常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满足微课要求,在管理、建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充分应用到微课研究和应用中去,进而形成集应用、管理、建设、研究为一体的微课学习服务环境。

2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的开发与交流应用

夜上海论坛 根据微课的教学理念,从微处入手,重视引导工作的要求,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基础知识与掌握能力、学习能力为导向,注重微课开发。由于计算机网络微课开发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工作,建设模式通常面向老师本人以及项目开发单位结构,所以在区域性资源建设中,必须努力做好技术培训、宣传活动、课例拍摄、选题设计、在线报送、审核反馈、评价、后续加工等细节环节,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和应用效益。在微课交流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微课,通过专家评价、综合展播以及交流共享等方式,向广大学生、老师展示、推荐优秀获奖计算机网络微课作品。通过定期进行老师微课库学习、观摩、评课、研讨、反思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网络区域网和本研究区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

另外,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项实验性的学科,它要求更加方便人员观察与控制,进而得到正确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除了保障学生学习成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意识,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1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艺术院校;微课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时代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名词、新应用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微课作为教育领域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将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为有机的一体,这也成为当下高校教育中的热门话题。

夜上海论坛 一、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也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热议的微课概念来自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学者戴维•彭罗斯的微课程概念,同时也提出了微课程建设的五个步骤:列出课堂教学中需要传递的核心概念;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时长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至课程管理系统。国内微课程研究方兴未艾,作为新兴研究热点,在微课程的具体名称、界定范围、资源组织模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微课依托信息技术,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是一种一对一的学习方式,因为微课视频的时长特点,在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技能点展开录制,这种小而精致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成果。这种一对一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夜上海论坛 二、艺术院校微课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艺术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相较于普通院校,艺术院校课程内容主要是以艺术专业为主,微课这一形式在艺术专业教学中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录制视频可以使教学更为出彩。[1]从当前艺术院校微课教学发展情况来看,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微课本身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要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微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在教学设计上往往是录制一段上课视频就当作是微课教学视频,完全没有理解微课教学的真正意义。同时在微课的规范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微课应是一个小的教学流程的体现,包括了开头的课程内容介绍、教师信息、教学互动以及结尾教学总结和作业布置,而这些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这种不规范的微课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三、艺术院校微课教学建设策略分析

1.强化微课教学理念。微课教学建设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教师是微课教学的践行者,要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上不断提高深化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识,引导教师针对对待微课设计、开发、共享,深入理解微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让教师在教学理念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微课教学在艺术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2]2.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微课建设中涉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的技术,学校层面应出台相关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融入微课教学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技术培训,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3.注重微课教学建设的深入推广。微课在我国教育教学中仍处于发展阶段,从管理层来说,应不断推动微课教学传播推广工作的展开,将微课教学深入到实际教学实践之中,努力深化微课教学的应用影响力,使其作用在本科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微课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教学推广应用中应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微课教学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四、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深化,艺术院校在微课教学建设要从教师、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微课教学体系,将微课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使其作用在时展中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杨小锋.新建本科院校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6,32(5):38-40.

第13篇

【关键词】微课程 本科教学改革 物流管理课程 视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63-02

夜上海论坛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逐渐习惯于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因此,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以视频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中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思考、随堂练习及学生成绩、教师答疑等辅教学资源。将微课程教学理念引入到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中,使本科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能够更多地对知识和案例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课堂讨论,从而改变以往主要由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区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其以一定的呈现方式和组织关系设计了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并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这个概念,2008年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创立,戴维・彭罗斯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

一 微课程教学理念概述

夜上海论坛 微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流媒体为主要形式,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精心的信息化教学为教学设计,涵盖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在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活动。因此,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微课的特征有:

1.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微课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相对完整,包含教案、讲义、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和视频)、学生的反馈意见、学生成绩、课后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教学类型多样、教学主题鲜明和教学结构紧凑。

2.教学资源容量小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同时教学视频的总容量一般不要过大,以便于下载保存到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使师生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实现移动学习,便于师生通过互联网实现学习状况检查、探讨学习心得和答疑等。

3.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教学设计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或疑点问题。微课的教学设计相对于传统课堂要求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4.教学时间短

微课的时长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一般为5~8分钟,相对于传统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微课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迅速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夜上海论坛 二 物流管理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特点

1.物流管理课程开设的背景

夜上海论坛 物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离不开现代物流管理活动。

夜上海论坛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全球生产、制造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世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全球化、生产区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物流的基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企业近年来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夜上海论坛 2.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物流开始受到重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上,因此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策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得和加工能力更弱。学生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内容上获得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方法了解太少,也很少与同行进行交流。

夜上海论坛 物流管理课程作为本科生物流管理的专业导论课程及核心课程,由于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物流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课程的教学难度也相应地有所提升,要求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理论,以及物流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物流管理理念,并能灵活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是教学中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3.将微课程理念引入物流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之所以适合采用微课程教学理论,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第一,物流管理和实际应用联系非常紧密,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流管理的理念以及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使得本科大学生普遍感到课堂知识的陈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物流管理的网页、图片和视频,这些资源是分散的,虽然当代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和知识,但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所以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和使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整理最新的物流管理知识点以及案例,辅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物流管理的动向,理解物流管理中的一系列概念,微课程就为这样的教学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模式。

第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本科生的时间更加碎片化,因此本科生的教学可以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占领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通过微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利用很少的时间掌握关键的知识点,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夜上海论坛 第三,大量的国内外物流管理相关案例和知识点适合以微课程的形式引入教学过程中。国内外物流管理教材有很多,而且基本上每部教材都提供一些案例,尤其是国外原版教材,或者是一些中文译本教材,具有非常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案例。这些都是物流管理课堂微课程教学的源泉。

三 物流管理微课程开发的方法

1.课程内容规划

为了规避重复和无序开发课程,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对微课程内容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形成规范和体系,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课程内容规划是微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一线物流行业专家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研员,共同确定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点脉络,为了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开发,需要在征求专家意见后课程内容规划。

2.微课内容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微课资源建设为了能确保其质量,一般要经过宣传、选题设计、技术培训、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审核、在线报送、评价反馈等环节。其建设模式分为“征集评审式”和“项目开发式”两种,前者是面向教师个人,而后者是面向学校和机构。

3.教学平台建设

微课资源共享、建设和应用的载体和基础是微课平台。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管理和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研究和应用的功能模块,从而一站式完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4.交流应用

夜上海论坛 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应用。向广大师生推荐和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主要通过专家点评、集中展播和共享交流等方式。推进基于微课的网上教研新模式的形成,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微课库”的教学研讨会等活动。

四 结束语

目前,运用到本科高校教学中的微课程还比较少,将微课程理念引入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微课录制的软件工具的使用。青年教师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微课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熟练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来弥补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从而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第14篇

关键词:微课;特点;开发;利用

夜上海论坛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夜上海论坛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夜上海论坛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

2.平台建设。微课平台是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 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夜上海论坛 4.交流应用。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 “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

夜上海论坛 [2]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文化新技术,2013,(05).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第15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中正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微课”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更乐于接受,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觉得创意设计大有可为。“微课”不但使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还使课堂更具感染力,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概述

夜上海论坛 微课程是2008 年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的课程概念。在中国则是 2010 年由广东省佛山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概念,其后不断加以修正,对微课的研究是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微课是以微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可视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也以其“视频为主、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多样”的特征在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得以快速发展。本文以《机动车辆承保》课程中“车险险种认知”内容设计制作成“微课”设计为例来进行说明“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方式。

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的实质是微型化的网络课程,而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可以由很多与知识紧密联系的系列微课构成。因此,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可以在掌握学习理论指导下,像网络课程开发那样进行系统的设计、制作。

1. 选题

一节微课涉及的教学内容可以多样化,但所选的主体一定要有代表性,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来制作微课,微课更不是从原来的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料截取其中的片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比较 作为微课的选题。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选题,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本课程所面授的对象是我校高职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但缺乏自信;知识基础薄弱,欠缺综合能力。经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车险险种认知”这一节内容对他们是个难点。“车险险种认知”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机动车辆保险中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商业险种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也是车险险种认知实务操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由此本次微课选题为“车险险种认知”。

2. 教学设计

夜上海论坛 (1)尽快切入主题。“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因此“微课”教学设计要迅速切入主题。比较常见的是开门见山,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导入或者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一些能吸引学习者的话题进行引入。微课最关键的开头,要能吸引学习者。若想吸引学生的话题快速引入主题,可采取开门见山或者设问导入以及利用其他一些方法。

夜上海论坛 (2)精心设计脚本要。“微课”是一完整的教学结构,应包括教学导入、教学日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小结和课后任务。所以在内容的设计上要条理清晰,突出主题。对于“微课”这样一个浓缩的短视频,也应尽量突出该课程的特色,若平铺直叙则不够吸引学习者的目光。

(3)教师语言尽量精练。因为微课时间只有短短10分钟,教师在微课中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先把讲稿设计好,这样录制时就会比较流畅,给后期处理提供较大的方便。

夜上海论坛 在对“车险险种认知”的微课设计中,由于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笔者分别就二个知识点设计了二个“微课”。以下以“商业险主险-第三者责任险”为例,讲述设计思路:(见表 1)

3. 视频制作

夜上海论坛 目前根据高职教师制作视频时的技术掌握情况、硬件设备配备情况以及简单易求的需求,推荐主要的制作方式有摄像机拍摄法,录屏软件十 PPT 制作法。在制作微课程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适合的录制方式,更好的呈现知识和内容。在上述“微课”的设计中,笔者采用了摄像头拍摄十录屏软件十 PPT 的制作方法。用到的工具与软件有: 电脑、耳麦、视频录像软件,录屏软件 Cam-tasia Studio,PowerPoilt 等。采用的方法是,先对 PPT 演示进行屏幕录制,然后添加录音和字幕。

夜上海论坛 三、总结

一堂合格的微课,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效率;而一堂优质的微课,却是如何用教师的引导和爱心,激发学生最大潜能和营造最好学习氛围,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高效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微课作为一个新教学模式为高校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探索和实践的舞台,它的成长将会是一个持续变化完善的发展过程,同时可以肯定微课的出现将带给高职专业更多更好的高效课堂。开展微课建设,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必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 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3] 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04)

夜上海论坛 [4] 董瑶.韩治.高职教育中微课设计的原则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