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范文

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 安全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002-01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约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每天约40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近年来,胁迫、等案件,更是直接危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安全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保障,加强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早日实现,有利于整个社会稳定、有序和良好的运行,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才。

一、中小学生“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

夜上海论坛 1.家庭安全教育缺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安全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家长片面的认为,孩子的安全教育应是学校的教育内容,殊不知,许多中小学生是在上学或者放学途中,或者周末、节假日在家庭附近遭受意外的。另外许多家长本身安全意识就弱,更不用说教育孩子了,例如2014年9月一名二年级小学生,搭乘父亲的摩托车放学回家,与一货车相撞,孩子当场身亡,父亲严重受伤。或许许多父母都知道摩托车载人存在安全隐患,但他们大多抱着侥幸心理,一旦发生意外,追悔莫及。因此,父母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同时提高自己和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保护孩子安全。

夜上海论坛 2.学校教育不完善。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发展,中小学教育大众化已成为可能,私立学校、民办学校、贵族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相继出现。多元的办学主体和多样的办学层次下,学生更加复杂,差异较大。学校本身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加之中小学生在校人数较多都增加了学校教育的管理难度。中小学校车安全事件、校园中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现象、误伤误杀事件时有发生,令人痛心疾首。许多中小学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升学率,过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用学习成绩代表学校教育。各中小学校应意识到,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安全才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安全教育应被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

3.社会环境复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学校周边的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鱼龙混杂,娱乐场所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吸引部分中小学生进入娱乐场所,易使其受到身心伤害。社会上一些极端分子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报复社会砍杀中小学生的行为,也加剧了中小学生的安全威胁。2014年,福建南平、江西上饶等地出现的砍杀小学生事件,曾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社会监管的法律法规,动用社会大众的力量共同保护中小学生的安全。

4.中小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薄弱。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中小学生自身防范意识不足,缺乏躲避风险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中小学生缺乏安全常识,基本没有自身防范意识与能力的特点往往使其成为被侵害的对象。2014年5月,5名初二女生,在自己并不会水的前提下,饮酒后壮胆,跳入水中玩耍,不料因1名女生不慎在水中滑倒,另一女生出手相救二人一并沉入水底。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安全常识,几乎没有认识风险、躲避风险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夜上海论坛 1.建立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积极互动的长效机制

首先必须回归家庭教育的本位,父母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必须重视并关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主动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能力,通过校讯通等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特别关心上学和放学途中孩子的活动动态,与学校相关负责人相互配合,积极互动,及时有效消除孩子周围的安全隐患,全方位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2.学校重视安全教育活动,创新安全教育形式

学校教育作为引导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的重要场所,应该发挥其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首先,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学生安全,重如泰山”。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不仅要纳入学校、班级管理之中,更要让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和安全课堂中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并做好安全常识教育工作。其次,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学校安全教育应通过开展丰富精彩的教学活动,吸引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安全教育课堂,从而强化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躲避风险意识。例如,在具体的安全教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介绍一些安全案例,引导中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其中,鼓励中小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安全案例,考验各个小组的辨别、克服、消除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通过类似活动的开展,培养中小学生的应变能力,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能力。再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积极互动,及时反馈学生动态给家长,确保每位学生成长在家长和学校共同营造的“安全区域”内。最后,学校教育还应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个人及周围的特殊经历、社会上一些极端的安全事件,极易给中小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学校教育应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及时有效的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将有助于他们增强安全意识、排除安全隐患、解决安全问题、提高安全能力。

3.完善相关制度、净化中小学周边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小学周边的不良环境是中小学生面临的一大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对具体经营类型,经营范围、营业对象等做出具体规定,并监督其严格执行,争取实现市场主体的利益和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之间的平衡,净化中小学周边环境,全方位消除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

4.发挥中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的努力,家庭的配合以及制度的完善都是为了全面确保中小学生的安全,但各方面相互配合的外在努力都无法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绝对安全区域”,解决中小学生安全问题必须注重中小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坚持以中小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为解决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核心。中小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增强,才是解决安全隐患,保护自身安全,促进自我健康成长的有效之道。

夜上海论坛 总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事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所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中小学生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全面认知积极应对,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中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与家庭教育、社会监管积极互动,共同确保中小学生的真正安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飞云.社会转型期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探析天中学刊[J].2011.1.

[2] 庞勇.关于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J].2005,4.

[3] 刘彦敏,赵建军.浅析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代农村科技[J].2011.9.

夜上海论坛 [4] 黄颖.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应对分析与研究.安全生产与监督[J].2010,03.

[5] 王洪喜.校园及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初探.经营管理者[J].2010,13.

第2篇

夜上海论坛当今,交通安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保护生命、平安出行”是我们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交通安全为主要目的,以交通法规、规定以及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依靠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向中小学生普及交通法规、安全知识、法制观念,培养中小学生维护交通秩序的良好社会公德的重要举措。交通安全教育是一种意识养成教育,也是文明道德教育。

夜上海论坛 近年来,人们从一些中小学生重大交通事故中积极吸取教训,大力加强和改善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完全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大纲之中,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实。宣传与教育内容单一。教育部门在课程设置上,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交通安全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由于学校交通法律法规书籍较少,影响了教育活动的开展。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影响。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生的一些不良交通行为经常受到身边人们言行的影响。例如,父母随意乱穿马路,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形成成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习惯。在道路交通参与过程中,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交通群体,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行为极具突然性。中小学生精力充沛,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的交通行为变化较大,经常发生横穿马路、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二是参与交通时段危险性大。虽然中小学生交通参与范围窄、参与路线简单,但由于参与时段均在每天早、中、晚的交通高峰时段,加之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差、交通认知能力差等原因,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三是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防范意识较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义务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在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各自的教育职责,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机制。教育部门应把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列入中小学教育大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经常对所辖区域内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夜上海论坛 只有各部门切实履行起自己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形成良好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氛围,保证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深入持久地深入开展下去。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从内容上看,包括交通知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意识与能力等;从教育形式来看,需要各种资源的整合,不仅是从校内获得知识与行为能力,还需要社会、家庭的积极参与。一要取得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现代交通是社会多部门参与、共同作用的社会行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不能仅限于在学校内部,而应让孩子们走向社会,在学习参与交通管理的过程中加深对交通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二要让学校教师、家长参与到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中来。中小学生的学习多数是从书本和榜样的引导中获得的,中小学生教师的交通安全意识对中小学生起着一定榜样作用;而家庭则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因此,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教师与父母要共同配合。

夜上海论坛 这样才能使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得以全面开展。同时,丰富交通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一是创设相应的环境,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如在校园设置交通安全活动设施,包括模拟红绿红、斑马线以及其他交通标志等。二是提供实践场地,在体验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如开展“十字路口”、“汽车站”等游戏,让中小学生把学习的交通规则运用到实践中。三是选择与开发合适的教材,对不同年段的中小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时,要体现兴趣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内容可包括交通故事、游戏等。四是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贴近中小学生生活的实际,选取直观形象的内容,让中小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如认识环岛标志、禁止通行等交通标志,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常识。总而言之,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不断探索与完善交通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使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与交通安全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 安全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78

夜上海论坛 在我国,中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年龄在6~15岁左右,由于年龄尚小,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不足,所居处的环境日益变得复杂,安全性相关的问题逐渐成为威胁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方面,且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理念的脱节,区域教育的不平衡性,安全教育在学校内大多流于形式等等,中小学生的安全保障是丝毫不容乐观的。频发的中小学生校园安全事件,说明学校安全工作从教育到保障皆存在“缺位”现象,抓好安全教育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治本之方和长远之策。

夜上海论坛 1 影响中小学生安全的问题

1.1 安全问题的表现

传统的威胁中小学生安全的问题,比如:溺水、雷击、车祸、踩踏、食物中毒等。如果要做一个问题排行榜的话,交通安全事故无疑是榜首。全国每年约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伤残、死亡。如何让学生们安静地迎着阳光上学,不用担心那些飞来的横祸,如何让大人们不用心急火燎地接放学的孩子,不再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回家,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另外,公共卫生问题相当突出,含三聚氰胺的劣质奶粉、地沟油等让人谈之色变,如果说生活简单的等于衣食住行,那食和行自然是人们美好幸福生活的必须,同样应放在建设和谐校园,构建青少年安全成长环境的首要层面。

夜上海论坛 另外,新问题层出不穷。以前的中小学生,手机电脑都很少接触,大都处于一个相对闭塞也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而如今,可以轻易地看见小学生玩着手机、平板电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大多过早接受各种各样的有益或有害的信息,暂且不谈这些信息的优劣,在这个通信极端方便的环境下,网络上散布的各种不良信息,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等各种手段威胁心智不成熟的学生的案例也已经屡见不鲜,而应对这个新环境新形势的方法策略却跟不上步伐,所以这个问题也是威胁中小学生身心安全的重要组成方面。

夜上海论坛 1.2 安全教育游离主体教育之外,亟需重视

与不容乐观的安全环境相比较,安全教育的现状同样让人忧虑。相当多的学校一边大会小会强调安全问题,另一边却恨不得将学生的所有时间安排。当堆积如山的书摆在课桌,当沉重的书包压在学生的肩膀,当我们一边埋怨着教育体制,一边摧残式、填鸭式向学生灌输各种公式、做题技巧,一边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高举应试教育的大旗,向更高的升学率进军时,教育的初衷离我们远去,安全教育也被遗忘。所以说,安全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游离于主体教育之外的,亟待我们通过更科学、更生动有趣的方法,更端正重视的态度来对待。

1.3 威胁学生的安全问题在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皆有不同重点

安全问题多如牛毛,然而却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准绳。城市与乡村,中学生与小学生面临的问题却有很大的区别,而同一个城市不同地区,同一所小学不同的年级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总体而言,年龄段偏小的学生遇到安全威胁的机率更大,城市地区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城市区域受到交通安全威胁更多,乡村地区则主要是寄宿制学习的食品安全、教育投入不足、资源落后为起因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同问题区别对待的方法来预防、解决发生或未发生的安全问题。

2 解决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建议

2.1 政府主导,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夜上海论坛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政府主导,意味着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基于义务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投入当然尤为必要,但必须用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生命安全本是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最基本的保障,如果政府在有足够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域设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专项基金,那将对于中小学生的安全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创造和谐社会环境的任务艰巨,各级政府应当在观念上非常重视,做好预防、宣传、评审、监查工作,尽快处理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

2.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当下很多学校普遍传出“2>5”的说法,就是每个周末的两天假经常让此前五天的学校培养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付诸东流,因此中小学生家庭应积极与学校配合,不止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共同全面监护学生的安全。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恰似两辆马车,齐头并进时马车上的人才能安稳快速前进。可以经常陪伴学生左右、负责任的父母绝对比千万本书籍的灌输式教育更有效,更让学生感到心理的安全。

夜上海论坛 2.3 学校积极开展以实践为主,科学理论知识为辅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1]这样的教育目的,自然使得安全教育与其他科学启蒙、语言文学教育等有本质区别,理论教育则主要是交通安全知识、急救知识,安全意识教育等。如果以实践为主,采用社会实践、比如义务维持交通秩序、安全教育电影展播、摄影绘画展、主题出游等为主的方式,将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积极性,同时可以使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