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职业认同感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感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32-0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男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幼儿和幼儿园的长远发展都需要男教师。然而,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幼儿园教职工总数10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性不到1万人,也就是说,男教师的比率只占1%左右。这些为数不多的男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生活情况如何?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如何?如何留住、用好男教师,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充分发挥男教师的价值,可以说是当前学前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我们选择了幼儿园男教师整体数量较多的江苏无锡市滨湖区进行研究。该区现共有37名幼儿园男教师(分别来自11所幼儿园),占该区幼儿园教师总数的3%。本研究在调查这批男教师职业认同感夜上海论坛的基础上,分析影响男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原因,了解男教师的工作环境期待,探讨提升男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方法
夜上海论坛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自编《滨湖区幼儿园男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从男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设计了11个问题。共发放调查问卷37份,收回有效问卷37份。访谈采用半结构访谈和开放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事先设计的问题主要有:(1)工作日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一天工作中最喜欢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工作内容是什么?(3)对个人发展最期待的是什么?(4)最期待什么样的生活状态?(5)什么时候自豪感较强?什么时候自豪感较弱?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模仿、内化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并形成自己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职业认同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行为,也影响着教师对自我及职业的感受。只有建立了内在的职业认同,教师才会获得发自内心的精神满足,才能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从而实现真正的专业发展。本研究发现,滨湖区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认同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基本认可幼教职业,但职业价值认同感需要增强
调查发现,就“您是否还会选择做幼儿园教师”这一问题,24.3%的男教师选择“一定会”,54.1%的选择“会”,21.6%的选择“不一定会”,没有人选择“坚决改行”。在“幼儿教育能否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上,18.3%的男教师认为“一定能实现”,56.7%的认为“会实现”,13.5%的表示“不知道”,还有11.5%的认为“不能实现”。从中可见,大部分男教师对从事幼儿教育职业还是有信心的。部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已经实现了一定的自我价值或开始实现自我价值。研究者了解到,有的男教师在幼儿园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整个滨湖区已有一定影响。有的男教师在幼儿园教科研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课程设置和特色课程建设方面也发挥了不小作用。
夜上海论坛 然而,仍有部分男教师对幼教职业“摇摆不定”。访谈发现,男教师的“摇摆不定”主要是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存在困惑和不确定感。比如,有男教师表示,“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少了很多烦心事,但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而一些已婚的男教师则比较担心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幼儿园会被边缘化。研究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位已经工作了10多年的男教师,经历了从带班教师到后勤兼幼儿园司机,再到后勤兼直排轮滑教师的角色变化,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该教师比较茫然。研究者所做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48.7%的男教师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受欢迎的教师”,13.5%的希望“成为名师”,37.8%的希望“成为特长型教师”。访谈中,近一半的男教师觉得自己在幼儿园有价值是因为社会需要男教师,只有个别男教师提到自身价值观与幼教职业信念相关。这说明,近一半男教师的职业价值感是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的,还有部分男教师将自己的职业价值与自己的技能、特长捆绑在一起。综上可见,男教师对幼教职业基本是认可的,但整体上职业价值认同感需要增强。
夜上海论坛 (二)接受自己的社会角色,但他人评价对男教师的社会角色认知影响过大
在“是否认可自己作为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角色”这一问题上,20.6%的男教师表示“很自豪”,59.5%的觉得“有自豪感”,21.6%的觉得“一般”。进一步问及何时会有自豪感时,几乎所有男教师都提到了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带孩子参加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时,半数教师提到有家长想把孩子送到有男教师的班级里时也觉得很自豪。问及何时会不自在时,部分男教师提到,带孩子活动被人盯着看时会感到很不自在,周围人对自己职业表示吃惊时也会感到不自在。研究者还发现,大部分男教师不会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是幼儿园教师,部分男教师在介绍自己时只说是教师,有的则谎称自己是小学教师。
可见,男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主要来自于孩子和其他周围人的信任与认可,比如孩子的崇拜、家长的认可、同事领导的信任等。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反而导致了他人评价对男教师的社会角色认知影响过大。调查显示,95%以上的男教师“很在乎”“在乎”领导、幼儿家长、同事、社会和家人的评价,72.7%的男教师最期待的是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社会、家长、同事的认可。按在乎的程度排序分别为,幼儿家长的评价为100%,领导的评价为70.3%,同事的评价为56.8%,家人的评价为45.9%,社会的评价为27.0%。
(三)在幼儿园拥有较强的归属感,但在生活中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37.9%的男教师觉得在幼儿园工作“很快乐”,62.1%的男教师觉得“比较快乐”。78.4%的男教师在幼儿园得到同事、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很多。在访谈中,男教师普遍表示,会被安排承担幼儿园里比较重要的工作。在一些男教师比较多的幼儿园,他们还有机会以团体的形式承担并组织一些大型活动。在选择搭班教师时,有不少女教师较为喜欢和男教师搭班,因为“男教师比较容易相处”“不太会起冲突”“在班级管理和家长工作方面有优势”。在一些只有一位男教师的幼儿园里,男教师虽然也比较受大家的喜欢和认可,但会有孤独感,特别希望自己能有男性同事。
调查也显示,男教师虽然在幼儿园拥有较强的归属感,但在生活中大多数都面临不小的压力。81.8%的男教师表示在家庭生活方面有较大压力。例如,只有35%的男教师对目前的收入“很满意”或“满意”,32.4%的男教师希望收入“有所增加”,还有21.6%的男教师希望收入“大幅度增加”。对工资情况的阔查显示,37位男教师平均收入是每年5万元左右,其中有4位男教师年收入在7~8万元,有5位男教师年收入只有3~4万元。可以说,这样的收入是不高的。除了待遇方面的压力,不少男教师还觉得自己社交范围比较狭窄,特别是一些非无锡籍的男教师,亲朋好友大多不在身边,和女同事的交流也很有限。一些无锡籍的男教师虽然交际圈较大,但又面临其他问题,特别是择偶问题。一位男教师在访谈中直言自己“嫁不出去”,幼儿园女教师不愿意选择自己,其他职业的更看不上自己。调查显示,这37位男教师中已婚的另一半基本上是幼儿园教师。
(四)渴求专业发展,需求差异明显,较缺乏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觉醒”
调查得知,63.6%的男教师最期待的是获得专业发展,做一名有特长的教师。81.8%的男教师在工作中最喜欢组织自己擅长的活动,如美术、体育、科学活动等。72.7%的男教师喜欢参与孩子们的游戏,45.5%的男教师喜欢与孩子们一起聊天。就工作中最关心的问题而言,90.9%的男教师提到了幼儿的安全问题,63.6%的提到了幼儿的行为习惯问题,54.5%的提到了领导、同事的评价,45.5%的提到了幼儿在园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还有部分男教师比较关心自己的言行是否给孩子带来了快乐、阳刚、正能量,等等。在专业成长的问题上,因为男教师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需求比较多样,如37.8%的男教师希望学习幼儿保育方面的知识,32.4%的男教师希望丰富通识性知识,29.73%的男教师希望学习更多幼儿发展方面的知识。在专业发展途径上,84.0%的男教师希望有专家定期指导,64.87%的希望参加园外培训,54.05%的希望师徒结对,还有三成左右的男教师希望参加园内培训、挂职锻炼、到名园轮岗或自主学习。这些调查结果表明,男教师一方面渴求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却期待外力推动,较少体现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意识,较缺乏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觉醒”。
三、相关思考
(一)提供抱团发展平台以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调查发现,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虽需增强,但总体情况是好的。滨湖区自1997年引进第一位男教师后,男教师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特别是2009年以后,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基本没有流失的情况(只有一位男教师在2012年调到其他地区幼儿园工作了),这已有别于其他地方男教师“引进不容易,留住更不容易”的情况了。滨湖区幼儿园男教师之所以有增无减,与该区出台的相关政策和举措不无关系,比如,滨湖区成立了幼儿园男教师俱乐部,将全区所有的男教师聚集在一起,搭建了抱团发展的平台。
夜上海论坛 一位在幼儿园工作了12年的男教师表示,“刚工作的时候,幼儿园连男厕所都没有,上厕所只好到外面的公共厕所。交流最多的是门卫和食堂里的师傅。现在,我们幼儿园有9位男教师,区里还为我们组建了男教师俱乐部,30几个兄弟经常聚在一起交流。”该区在为男教师搭建抱团发展的平台后,相继开展了男教师风采展、体育活动展评、男教师篮球赛、男教师讲座等活动,在让男教师分享幼儿园生活、教育经验,提升专业素养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二)营造认可男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滨湖区男教师较强的职业认同感与他们拥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关。一位女教师说:“原来一直觉得男性做幼儿园教师不适合,可在工作中发现孩子们对男教师有着不同的情感。男教师身上的活力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促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不同的反思。”一位和男教师搭班的女教师表示,“很高兴和属于我们幼儿园男教师‘十分之一’的周老师搭班。开学到现在2个半月了,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工作也很和谐。在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他的豁达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幼儿园男教师虽然少,但得到了大家较高的认同和肯定。”
夜上海论坛 积极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男教师放下职业角色的心理包袱,获得较强的归属感,从而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认可职业价值是男教师增强职业认同感的关键
夜上海论坛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因为专业性不强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至今依然有不少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保姆”“阿姨”等,这是影响男性从事幼教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滨湖区37位男教师中,只有11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其他多是带着一项专长走进幼儿园的。他们进入幼教行业的原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认同感。如果缺乏对幼儿园工作深层次的理解,缺乏对儿童深层次的认识,就很难真正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果深知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发现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并帮助他们借助各种形式表达自我从而获得发展,并形成以此为核心的职业价值观,男教师才有可能客观、正确地认知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在专业发展中做到“自我觉醒”。有了这一前提,男教师才能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四)改变有关幼教职业的一些传统观念以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要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需要打破传统的幼儿园教师是“女性职业”的认识。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的确被打上了“女性”的烙印,社会对男性的社会角色定位也的确会使在幼儿园工作的男教师成为夹缝中的求生存者。
夜上海论坛 幼儿园教师是“女性职业”的观念,不仅阻碍了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影响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有的地位,也束缚了女教师的手脚。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往往生活类的内容较多。不少幼儿园开设了美甲店、花店、娃娃屋、小厨房等区角,这类活动都带有女性化倾向。而在一些有男教师的幼儿园,家长可以接受男教师组织的一些运动量较大,风险也较大的活动,可以接受男教师带班时孩子发生轻微磕碰,却不太容忍女教师带班时孩子发生轻微磕碰。因此,要真正增强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要让男教师成为幼儿园里的“男性女教师”,而要彻底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张开双臂欢迎男教师进入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梁彩恒.点评学前教育:幼儿园缺少男教师.症结在哪〔EB/OL〕.〔2012-04-16〕.http://teacher.eol-cn.
〔2〕魏淑华,宋广文,张大均.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J〕.教师教育研究,2013,(1):55-75.
关键词: 男幼儿教师 幼儿园 职业认同感
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好坏不仅对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能力发展方面起着奠基作用。长期以来,女教师以其温柔、耐心的特点承担着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因而也形成了幼儿园女老师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们认识到男教师那种沉着、冷静、果断、坚强、勇敢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男幼儿教师开始进入到学前教育领域。但男幼儿教师却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他们对这个职业认同感较低。加强男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刻不容缓。社会、学校、幼儿园应给男幼儿教师共筑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1.政府应大力提高男幼儿教师待遇
经济待遇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直接因素。但我国幼儿教师待遇一直不高,这也是男教师不愿进入幼教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与教育部随后推出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都提到了有关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问题,但对于男教师而言,工资仍是较低的。为了完善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结构及儿童的健康成长,政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西方一些国家都开始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土耳其在2009—2010学年里把32个城市的学前教育变成义务教育。[1]学前教育变成义务教育后,就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增强这个职业的吸引力。政府在提高男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方面应加大力度。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男幼儿教师比女幼儿教师的工资高出两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事幼教工作,才能增强男幼儿教师对这个职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其于为幼教事业奋斗终生。
夜上海论坛 2.社会应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夜上海论坛 在原始社会里,很多工作都是依据性别分类的。长期以来,这种工作分类是比较稳定的,也就造成了性别角色的不平等。人们也习惯认为照顾幼儿是女性的职责,幼儿园不是男性从事的工作,男性应从事技术性的工作。这种固有的文化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的职业观念。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利用大众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现代文化意识的传播,改变影响人们对男幼儿教师职业认识的传统观念,真正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全社会认识到男性加入到幼教工作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发达国家的一项研究显示,男幼儿教师应该得到支持的理由有三个。第一,缺乏父爱的儿童更需要男教师在他们的生活里扮演积极的角色。第二,男性还能为儿童树立正面的模范形象。尤其在男孩面前,男幼儿教师被看做是角色模型的源泉,能在男孩受教育阶段帮助其培养兴趣。男老师还在健康的性别意识和社会上种种与性别有关的问题方面起着模范作用。成年男性不仅是男孩的榜样,而且是女孩的榜样。第三,如果能够平衡幼儿园男女教师的数量,就能帮助小孩发展更多积极的课内与课外环境行为。[2]
3.学校应建立合理的职前培养体系
很多学校招收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浓,这也会影响以后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应针对这样一个群体去建立一个合理的职前培养体系。第一,开展新生专业教育。新生入学后,首先可以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学前教育前辈、专家陈鹤琴先生、陶行知先生、张雪门先生、张宗霖先生等,使他们意识到男性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学校的领导可以通过座谈的方式了解男生的真实想法,去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真正地关心理解男生。最后,学校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实地参观,引起男生对小孩子的关注,进而激发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第二,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有些学校过于偏重理论课程,而实践性的课程较少;尤其是针对男生的实践性课程较少,基本上按照女孩子的特点设计。有的男生不喜欢钢琴,学校就要创造条件让男生到体育学院去选修相关的适合他们学的课程。只有让男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才可以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和体态自然、心胸开阔、意志刚强的阳刚之美,使他们能胜任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3]第三,建立导师负责制。很多学校的专业老师是上完课就走人。他们不能及时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专业思想,以致学生在需要关怀的时候找不到人倾诉,也就很容易对专业失去兴趣。学校一定建立导师负责制,一个专业教师管几个学生,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更多些,就更容易做好心理疏导与专业教育工作。
4.幼儿园应构建男幼儿教师发展的平台
夜上海论坛 一所幼儿园的发展与进步依靠的是广大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那么幼儿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也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与帮助。幼儿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优化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园应该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比如说可以开设男幼儿教师感兴趣的体育课,到节日的时候可以举办趣味运动会。这种方式为男性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第二,提供男教师职后培训的机会。职后的培养与职前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幼儿园应加大对男幼儿教师培训的力度,使他们能及时汲取幼儿教育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在扩充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并且坚定他们的专业信念,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营造男女幼儿教师交流的氛围。在幼儿园里,女教师的比例要高,与女幼儿教师交流是男性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一关,能够很好地与她们交流对男幼儿教师的角色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开展教学上的传帮带工作,做好男幼儿教师与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沟通交流,以帮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幼儿园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茶话会、教师交流会、外出旅游等,以此来增进男性教师与女教师的交流,舒缓男教师紧张、压抑的心理。
夜上海论坛 5.男幼儿教师应合理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
社会、政府、学校与幼儿园这些外在力量的推动,固然可以提高男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但关键还在于男幼儿教师要注重内在的发展。第一,男幼儿教师要树立起专业理想。专业理想是一个人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信念。一个人有了这种专业理想,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奋斗。男幼儿教师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职业的特点,要相信自己的发展前景是好的。第二,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生理卫生、物理、天文等多学科的知识。因为幼儿学习并不具备专业性知识训练的特点,而是一种全面学习。这就对男性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男性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对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才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在教师和家长面前的社会地位。第三,发展专业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还要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对教学的反思能力,以及研究的能力等,都是一个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的能力。如果男幼儿教师真正发展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再加上自己的性别优势,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只有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了职业认同感,他们才有信心一直在这个领域走下去。
参考文献:
[1][2]Sule Erden,Ozkan Ozgun,Munire Aydilek Ciftci. “I am a man,but i am a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elf- andsocial-perception of male pre-school teachers.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5 (2011) 3199-320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夜上海论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和教师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其心理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视,随着学者对职业认同等一系列教师心理问题研究的日益重视,大量的学术成果得以涌现。然而,纵观现有研究,学者们的多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较少涉及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本文认为,与中小学教师不同,高等院校教师作为知识型员工,面对着更为松散的组织文化,其职业认同也必然呈现出显著的特殊性[1]。为此,本文将详尽梳理和评述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文献,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1 教师职业认同概念的界定
认同源于拉丁语“idem”一词,意为“相同的事物”;英语中认同(identification)概念的本意就是“身份”;在相关文献中,认同是指一种特定的情感联系,是个体自我认识的一部分,而这一自我认识源于作为个体的他存在于社会群体之中[2]。
夜上海论坛 社会学家最早开展认同领域的研究。社会认同理论(sit)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所处的群体产生认同,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并通过对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获取积极的自尊[3]。turner等进一步提出了自我归类理论(self-categorization theory),对社会认同理论进行了补充。与sit理论相比,自我归类理论添加了组织内部的行为,个人可以将自我在不同的层次进行归类:在个体层面(个体间差异)、团队层面(本群体成员与其他群体成员间存在差异)或者物种层次(人类与其他生物存在差异)。个体通过分类,将赋予自我符合内群体的特征,实现自我定型,并往往将有利的资源分配给己方群体成员。根据自我归类理论,我们很容易认清教师职业认同的实质:个体在团队层面,以教师职业为标准所进行的自我分类。
近年来,教师的职业认同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纵观已有文献,由于研究侧重点的相异,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概念还缺乏明确而统一的界定:有学者从特征入手,将教师职业认同界定为一系列表征教师的职业特征,比如beijaard在研究中提出通过某人所教授的学科、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或者角色概念三个范畴来完成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也有学者从建构的过程入手,强调教师职业认同的动态性,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自我意象和其感觉到必须扮演的教师角色之间的复杂的动态的平衡[4],是教师通过与环境的持续互动来建构的对职业意义的认识。还有的学者如吴慎慎侧重于从教师本人的感知出发,指出教师个人对身为教师的认同概念,是教师知觉工作情境、赋予意义并采取行动的核心,或者更简单的说,教师职业认同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身为教师的概念[5]。魏淑华在对中外学者已有观点做出详尽梳理之后,总结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既是个体从自身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其教师角色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职业认同有不同的认识,对职业认同的认识还需要统一。
2 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动因研究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甚至个人成长经历都会影响教师的自我职业判断,进而对教师的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认同受到性别、教龄、所教学科影响,以及做学生的经验、重要他人、重要事件和教学经验的影响,还受到教学环境等的影响(于慧慧,2006,魏淑华,2008,温艳红,2009)。在本文中,主要从职业形象、工作自主性和组织环境因素等方面研究和分析其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1 职业形象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在已有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研究中,有学者依据教师对他们职业角色或职业群体的认识和理解,或教师职业的相应特征来解释职业认同[6]。而对职业角色或职业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师职业形象。教师职业形象是作为教师的群体或个人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教师职业群体或个人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的表征。魏淑华在总结miller、moore 和hofman、korthagen等学者对职业认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也认为职业认同与特定的职业特征相联系,而职业特征是职业形象的关键构成要素。从文献研究中我们发现,职业认同主要被用于刻画理想教师的特征,因而,教师职业形象的建立过程,实质就是对教师特征的理解和教师职业概念的形成过程,即对职业形象的认知将会影响到职业认同的形成。bamber 和 iyer在对同样作为知识性员工的审计师职业认同领域的实证研究中,证实了审计师的职业形象对职业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活动所持有的知识、观念和价值体系,都会影响到个体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认可,进而影响教师职业认同。受
夜上海论坛 职业认同是教师的个体经验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9]。sleegers & kelchtermans也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通过与他们的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组织环境的改变可从不同方面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认同还受到受到教龄,所教学科影响,做学生的经验、重要他人、重要事件和教学经验的影响,还受到教学环境等的影响。moore和hofman(1998)指出学校对办学水平的高质量追求是与教师高度发展的职业认同相一致的[10]。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的措施会积极影响教师对职业认同的感知,组织架构的变化、新工作团队的建立和激励机制的变革也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参与度,进而推动员工的职业认同重构过程。教师所处的组织环境会对个体职业认同的建立、形成与发展产生全面且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实现职业目标的组织环境会增加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
夜上海论坛 3 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研究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11]。学者认为,组织内的员工同时肩负着组织角色和职业角色,在角色的互动冲突中,与所扮演角色相应的认同感之间也会产生显著的相互影响[12]。russo以记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显示,作为知识型员工,记者的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对记者职业的认同程度高于对组织的认同。同时,依据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职业认同强烈的记者,需要报社提供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平台,以及与有相同职业认同的同事工作的机会,当这些需求得以满足后,记者才倾向于表现出更强烈的组织认同。在后续的系列对其他行业员工(审计师、兽医等)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关系研究中,学者们也得到了较为一致性的结论,即职业认同会影响组织认同,且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呈现正相关关系。
夜上海论坛 在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的一系列行为状态相关。moore和hofman对350余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有助于克服其对工作条件的不满,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他们的离职倾向。同样的研究也见于gaziel和魏淑华的文章中,他们分别证实了在以色列和整理
参考文献
[1] goffee,r.& jones g.,1996.“what holds the modern company togeth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74,pp.133-48.
[2] tajfel,h.,1981,“human groups and social categories: studies in social psych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tajfel,h., & turner,j.c.,1986,“the social of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in s.worchel & w.g.austin (eds.),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pp. 7–24).chicago,il: nelson.
[4] volkmann,m.j.& anderson,m.a.,1998,“crea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dilemmas and metaphors of a first-year chemistry teacher”,science education,vol.82,pp.293-310.
夜上海论坛 [5] kelehterman,g.,2000,“elling dreams: a commentary to newman from a european contex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vol.33 pp.209-211.
[6] 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7-81
[7] bamber em.& iyer vm.,2002,“big 5 auditors'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consistency or conflict?”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vol.21 pp.21-38.
[8] hall,r.h.1968.professionalization and bureau cratization [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 92-104.
夜上海论坛 [9] russo,t.c.1998.organiz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2:72-111.
[10]moore,m.,& hofman,j.e.,1988,“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israel”,higher education,vol.17,pp.69–79.
夜上海论坛 [11]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
夜上海论坛 [12]van dick r.,wagner u.,stellmacher j.,& christ o.,2004,“the utility of a broader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which aspects really matter?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vol.77 pp.17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