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高三理科学习计划范文

高三理科学习计划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三理科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三理科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

夜上海论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6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8

一、教材及教情、学情分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将“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编排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的第二单元。在学习教材内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编写上来看,首先从回顾初中已学过的铁、铜的基本性质引入,再重点探究三个知识点:(1)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Fe2+和Fe3+的相互转化;(2)Fe3+的检验方法;(3)Cu与FeCl3反应的应用――制作印刷电路板。经过多个课时学习,学生能够建立铁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例如铁三角关系、铁及其化合物的二维关系(图1和图2)[1]。金海宏[2]、黄朝霞[3]等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和框图构建进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新课时的学习和复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在高考题中涉及“铁、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两种题型:(1)实验选择题(如Fe2+和Fe3+的检验、Fe(OH)2制备、Fe3+和Cu2+的水解问题等);(2)化工流程题(其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为必考内容),这就要求高三学生能学以致用,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升华和提炼才能解决高考题中的相关问题。化学元素观是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4],笔者根据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教学情况和内容,努力将学生的“元素观”进行具体化地拓展(图3和图4),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帮助学生实现化学学科观念的建构[5-7],实现“元素及其化合物”问题的高得分率。

夜上海论坛 二、基于“元素观”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书写相关方程式,加强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Fe2+与Fe3+的相互转化、Fe (OH)2的制备、Fe3+与HCO3-的双水解等问题,运用归纳、总结、类比、实验等方法促进铁、铜及其化合物的“价态观”“强弱观”“水解观”的建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科价值:铁、铜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对铁、铜化合物的学习也有利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

夜上海论坛 (2)认识价值:在已有的元素观(组成和价态)知识体系上对铁、铜化合物进行更深层次的W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3)生活价值:铁、铜是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金属,它们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百姓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我们“最亲密的金属”之一。

三、教学过程和设计

1. 引入

夜上海论坛 【问题驱动1】将FeCl3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为何变蓝?

【问题驱动2】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为何先氧化Fe2+?

【问题驱动3】 如何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少量Fe3+?

【生1】2Fe3++2I- ■ I2+2Fe2+,Fe3+将I-氧化成I2,淀粉遇碘变蓝。(体现价态观)

夜上海论坛 【生2】由2Fe2++Br2■2Fe3++2Br-可知,还原性Fe2+>Br-。(体现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观)

【生3】 利用Fe3+的水解平衡原理,Fe3++3H2O■Fe (OH)3+3H+,可以加入CuO、CuCO3、Cu(OH)2、Cu2(OH)2 CO3消耗H+,增大溶液的pH值,由于Cu(OH)2和Fe(OH)3的Ksp差异,可使得Fe3+的水解程度增大直至生成

Fe(OH)3沉淀而不使Cu2+沉淀,最终除去Fe3+。(体现Fe3+的水解观)

【设计意图】通过已具备的铁、铜及其化合物“元素观”知识来解决三个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网络进行延伸,实现由“学”向“用”,由“是什么”向“为什么”的转变。让学生从每个问题中体会“具体的”元素观(价态观、强弱观、水解观),掌握思考和答题的方法。

2. 价态观

夜上海论坛 【投影】展示多种相同价态和不同价态的铁、铜化合物和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关系(图5和图6)。

夜上海论坛 【设计意图】根据元素组成找到物质所属类别,学习物质的通性;根据核心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而“具体化的元素观”-“价态观”直观地引导学生体会和预测已学过和未学过物质的性质,为下面的铁、铜化合物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做好铺垫。

【问题驱动1】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D)

夜上海论坛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

夜上海论坛 B.向某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Fe2+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可能含有Mg2+。

【问题驱动2】请同学们分析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原理(图7)。

【问题驱动3】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夜上海论坛 1. 向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的反应。

夜上海论坛 2. FeCl3溶液吸收H2S气体,得到S单质的反应。

夜上海论坛 3.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利用FeCl3与KClO在强碱条件下可制取K2FeO4。净水时,K2FeO4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和O2(两个反应)。

4.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H2O2后溶液很快变成蓝色。

5. Cu2O在稀硫酸中不稳定,有Cu单质生成,溶液成蓝色。

6. 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

【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了三个问题:(1)Fe2+和Fe3+的检验;(2)氢氧化亚铁的制备;(3)含有不同价态铁、铜化合物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问题1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目的是做到“温故而知新”。问题2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通过思考“如何防止氢氧化亚铁被空庋趸而保持长时间的白色沉淀状态”的问题,并贯穿复分解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氧化还原反应(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电解池(电化学)知识,将问题层层递进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问题3目的是理解和感受高考题中有关化工流程问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而离子反应方程式又是反应的本质,通过书写练习引导学生利用“价态观”来解决问题,将“元素观”的认知进行具体化和扩大化。

3. 强弱观

夜上海论坛 【师】Fe3+和Cu2+都具有氧化性,如何比较二者的氧化性强弱呢?

【生】利用FeCl3溶液腐蚀Cu电路板的原理比较:2Fe3++Cu■2Fe2++Cu2+,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即Fe3+>Cu2+。

夜上海论坛 【问题驱动1】请大家利用这一结论思考一下这一问题。

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C)

夜上海论坛 A. 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夜上海论坛 B. 溶液中一定含Fe2+

夜上海论坛 C. 溶液中一定含Cu2+

夜上海论坛 D.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生】剩余固体是Cu或Fe和Cu,因为先发生Fe + 2Fe3+■3Fe2+,后发生Fe + Cu2+■Fe2+ + Cu,Fe3+一定没有剩余,有铁必有铜,故选C。

【问题驱动2】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Cu2+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现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变化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

A.2∶1 B.1∶2 C.1∶3 D.1∶4

【生】因氧化性:Fe3+>Cu2+>Fe2+,从离子比的变化可以看出Fe3+有剩余,则Cu2+、Fe2+没有参加反应,根据反应的定量关系可以判断C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为了加强学生的“强弱观”,此处设置了如下的“问题链”――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组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比较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Fe3+>Cu2+)问题1从定性的角度进行运用问题2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理解不同的价态铁微粒间的相互转化。

4. 水解观

【实验探究1】对于Fe2+、Fe3+、Cu2+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情况,所以我们除了要掌握它们的“价态观”、“强弱观”,还要考虑它们的“水解观”。如泡沫灭火器原理是AlCl3与NaHCO3溶液的双水解反应迅速生成Al(OH)3和CO2,那么FeCl3与NaHCO3溶液混合有什么现象呢?

【现象1】在试管底部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有气体生成(CO2)。

夜上海论坛 【实验探究2】将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呢?

夜上海论坛 【现象2】反应剧烈,有蓝绿色沉淀[Cu(OH)2]和大量气泡生成(H2)。

【生1】根据水解原理――Fe3++3H2O■Fe(OH)3+3H+、HCO3-+H2O■H2CO3+OH-,二者的水解互相促进生成Fe (OH)3沉淀和CO2气体,即Fe3++3HCO3-■Fe(OH)3+3CO2。

【生2】Cu2++2H2O■Cu(OH)2+2H+,Mg消耗H+反应生成H2,从而促进Cu2+生成Cu(OH)2沉淀,即Mg+Cu2++2H2O■Mg2++Cu(OH)2+H2。

【问题驱动1】已知Fe2+生成Fe(OH)2开始沉淀的pH为5.8,沉淀完全的pH为8.8,FeSO4+Na2CO3■FeCO3+Na2SO4,请回答:制备FeCO3时,选用的加料方式

夜上海论坛 C (填字母),原因是防止生成Fe(OH)2沉淀。

A.将Fe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反应容器中

B.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C.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

【问题拓展2】将溶液中的Cu2+、Fe2+、Fe3+沉淀为氢氧化物,需溶液的pH分别为6.4、9.6、3.7。现有含FeClx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图示步骤进行提纯。

(1)加氧化剂的目的为将Fe2+转化为Fe3+,便于除去,本实验最适合的氧化剂X是 C 。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夜上海论坛 (2)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来除去Fe3+,pH值范围为 [3.7,6.4]。

(3)除去Fe3+的离子方程式为 3H2O+2Fe3++3CuO■2Fe(OH)3+3Cu2+。

(4)溶液Ⅲ能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晶体?不能。

夜上海论坛 若不能,应如何操作?向CuCl2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后进行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得到晶体。

【设计意图】化学学习过程需要通过实验获取宏观现象,并从微观视角探讨其本质,从而得出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离子的“水解观”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微观微粒”发生“宏观可观察”反应的内在动力。通过FeCl3与NaHCO3溶液混合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间“双水解”的意义。通过镁条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Mg将Cu置换出来)基础上进一步理解Cu2+的“水解观”作用。通过对问题驱动1(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第19题)的思考,要求学生能运用Fe2+和CO32-的水解来解决FeCO3的制湮侍狻N侍馔卣2是典型的高考化工流程题的考查,主要考查Fe2+与Fe3+的转化、利用“水解观”调节溶液的pH值除杂的原理和溶液中晶体获得的方法三个知识点,这同时也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总结和应用。

夜上海论坛 四、教学反思

夜上海论坛 笔者通过一节课的设计和“45分钟”的教学,前后经历了多样的复杂心情,本着打破传统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教学为目标,致力帮助学生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宗旨。

1. “问题驱动”是“问题链”的“具体”呈现

问题链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问题组合。随着“问题链”的呈现,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或师生共同探讨,将学生的思维一次一次推向,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中既解决了问题,又获得了知识和方法[8]。

(1)“价态观”中的问题链

Fe2+和 Fe3+的检验与转化[Fe(OH)2的不稳定性] Fe(OH)2的制备(从复分解反应到电解)多样价态的铁、铜化合物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2)“强弱观”中的问题链

Fe3+的氧化性为何大于Cu2+?若同时加入铁粉或铜粉有何影响(定性分析)?由定量的反应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3)“水解观”中的问题链

夜上海论坛 FeCl3与NaHCO3溶液的混合为何类似于AlCl3与NaHCO3溶液的混合?Mg与CuSO4溶液反应为何剧烈?制备FeCO3或Fe(OH)2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除去溶液中的Fe2+、Fe3+?如何从溶液中获得铁盐或铜盐晶体?

夜上海论坛 2. “具体化的元素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立体”呈现

化学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基本要素之一,是化学学科与化学教育有机结合的“阿基米德支点”之一[6]。“具体化的元素观”是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具体”塑造和“立体”呈现,它是学生在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时,通过“价态”、“强弱”、“水解”的角度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深刻理解,它是一种独特的视角。通过对铁、铜化合物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之后,还能对它们的化合物的保存、制备、分离、提纯、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乃至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能体现它们的化学学科价值。

夜上海论坛 3. “化学实验”是化学素养的“直观”呈现

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加深理解某些化学概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遗憾的是没有进行学生实验,采用的是老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将“FeCl3与NaHCO3溶液的反应与AlCl3与NaHCO3溶液的反应”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预测反应结果,再从实验结果中发现问题的价值并为之寻找合理的解释。Mg与CuSO4溶液的反应是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拉伸”提高,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讨产生的可能因素并得到明确的结论。总之,化学实验不仅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还能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 虞琦,倪娟. 基于学科观念培养的高三一轮复习课堂教学――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8):27-29

夜上海论坛 [2] 金海宏. 思维导图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1):42-44

[3] 黄朝霞. 借框图构建之风扬思维发散之帆 [J]. 化学教与学,2016(12):51-53

夜上海论坛 [4] 梁永平. 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 [J]. 化学教育,2007(11):10-15

夜上海论坛 [5] 白建娥,何彩霞. 论促进学生“元素观”发展的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0):1,5-6

夜上海论坛 [6] 毕华林,万延岚. 化学的魅力与化学教育的挑战[J]. 化学教学,2015(5):3-7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立足概念原理,提炼思维框架

看似简单的物质,其性质的体现、反应的方向等都依据概念理论的支撑。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所以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复习基本概念及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轮复习的任务,但是随着学生知识结构逐渐趋于完整,对概念理论的理解还要不断加深,提高认知度。

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以氧化还原原理为例,几乎每一张化学试卷上都会涉及到,除了掌握相关概念、比较判断、书写配平等典型内容外,有关物质转化、化工生产、化学实验等方面也要精通。需要学生在解题时有较好的问题意识,能够运用氧化还原这一对立统一的观点,抓住电子守恒这一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即使是陌生的反应,也能够有理有据地判断到位。

化学学习的内容有些琐碎,不容易让学生一下子抓住典型问题带动一类问题得以解决。但是看似零散的化学知识,实际上却有着很多规律,化学复习重在掌握规律。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需要从已经做过的题目中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框架,注重培养拿到题目最初那一刻的解题意识,这对提高成绩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电解质溶液部分是令许多学生头疼不已的内容,如果我们稍加归纳,就不难发现按照“微粒种类――微粒间相互作用――作用结果”这一思维顺序能够有效的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其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往往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如PH、离子浓度大小等)进行判断,抓住主要因素进行归因分析,得出结论。再比如电化学的问题按照“电极材料――内外电路中带电粒子的种类、流向――比较判断得出产物”这一思维模式展开,就能准确理解题目信息。

实验探究问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大亮点,能够很好的体现出高中课程改革的宗旨,也是区分度较大的一类题目。许多学生做到这种题目时常常采用跳题的方式,先去做后面的题目,从心理上就有回避的意识。纵观近四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题目要么是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操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根植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按照“原理(假设)、试剂、装置、操作、现象及结论、评价与改进”这样的线路进行分析,就能很科学的整理出埋藏于出大量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并形成严谨的解题架构。

回归教材,把握重点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点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例如有关化学实验的考查,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实验内容。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弄清十几个典型实验原理,掌握关键因素和要领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将错题点及时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做出标记,反复研读,都是事半功倍的做法。

许多同学都会听到往届学生的劝慰“跟上老师,提高课堂效率。”的确,抓住课堂是聪明人的选择,在老师科学的指导下的复习可以避免走弯路,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但是往往有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为完成作业而完成,没有自己安排的复习进度,课上与课下是脱节的,这也是一种不会学习的表现。其实知识的巩固和提炼往往内化在自己主动认识的过程中,在临近高考的阶段,更应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对以前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训练,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不少同学都常常感叹“越基础的越易出错。”要摆脱这一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建立错题本是个很有效的做法。但是仅仅将错题集中起来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还要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对错题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一次错题的归纳提炼,看看哪些错题其实属于一类问题,哪些错题已经认识清楚,哪些是新冒出来的,这样的做法让自己总是轻装前行,身心愉快,充满自信。

立足稳固的基础,建立答题模式

夜上海论坛 学习胜在掌握方法和规律,良好的思维模式的建立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有效的掌握题目信息,寻求突破口。例如,电解质溶液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是离子浓度关系式,要想搞清问题的本质,就可以选取典型溶液体系进行练习,如NaCO3、NaHCO3溶液,可以分别从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离子浓度大小等四方面练习,熟练掌握书写角度后,联想到题目就很容易发现题中的漏洞。

第3篇

关键词:高三化学FeO42-

一、教学目标

夜上海论坛 (一)知识目标:巩固、应用化学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FeO42-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训练获取、加工信息,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品质,开发学生的多元职能。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初步树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应用化学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FeO42-的性质和制备

(二)难点:FeO42-的制备机理的迁移运用、氧化还原原理的综合应用

夜上海论坛 三、教学过程

夜上海论坛 (一)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

已知铁酸盐(MFe2O4)被H2高温还原时,发生反应的MFe2O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还原产物MFe2Ox中x=___中+2价铁与+3价铁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夜上海论坛 [设计意图:引出高铁酸盐的概念、复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理、确定物质化学式的方法。]

夜上海论坛 (二)FeO42-性质分析

1.写出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夜上海论坛 (1)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则高铁酸钾高温分解:____________

(2)___FeO42-+___H2O- ―― ___Fe(OH)3+__O2+___ ___H

2.说明反应(2)能自发发生的原因____3.讨论:FeO42-如何保存?_________

夜上海论坛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根据信息书写方程式,巩固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和技巧;回顾通过焓变、熵变确定反应自发发生的方向;分析药品保存、试剂配置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得出“分解和与水作用均放出氧气,体现FeO42-强氧化性”的结论。]

(三)性质应用

1.目前人们已经研发多种饮用水的新型消毒剂.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消毒剂的是()

A.明矾 B.二氧化氯 C.臭氧D.高铁酸钾

2.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OH)2+2Fe(OH)3+4KOH

夜上海论坛 3Zn+2K2FeO4+8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夜上海论坛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___

夜上海论坛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2-+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对氧化还原概念、胶体性质和应用、电极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来落实考试说明中的相关要求]

(四)制备机理

夜上海论坛 1.近年来研究表明高铁酸盐在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学者提出在浓NaOH溶液中用电化学方法来制备高铁酸盐[FeO42-],电解装置如下图。

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①,总电解反应方程式为②;电解一段时间后,收集到的某种气体为3.36dm3(已换成标准状态),获得的高铁酸钠的物质的量为③,隔膜的作用是④

2.反应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反应,反应②为制备理想的绿色水处理剂Na2FeO4(高铁酸钠)的一种方法,H是一种黄色溶液。(上图中个别生成物没有列出。)

(1)书写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2)利用化合反应制备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3)书写并分析反应_____________

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工业上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OH就可制得高铁酸钾

(1)书写反应方程式、说明反应类型和发生原理(2)侯氏制碱法中类似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以“强氧化性物质的制备方法有哪些?”的设问为过度,类比高锰酸钾、金属钠,学生可得出利用电能可生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物质;而依据“前强后弱”的氧化性还原性比较的依据,又可想到利用在碱性条件下的强氧化剂―NaClO也可以生成高铁酸盐。Na2FeO4转化为K2FeO4的过程则又复习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能力,与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相呼应]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采取了互动――探究的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思考、讨论、书写、分析,他们始终处于思维的兴奋状态,觉得收获颇丰;能用自己已知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应用于真实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他们体会到推理成功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