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学习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问卷调查
1.1问卷内容设计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形式。内容分为二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的方法、手段等。
1.2调查对象
夜上海论坛 此次的调查在海口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中进行,每个班随机抽取30~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了文科班和理科班。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夜上海论坛 由于本人着重研究的是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只分析了高一学生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2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4%。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以前旧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有很多明显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有较大差异
在学习了一年的新课程以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文、理科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见表1),理科生大部分对化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很有用,学习起来也不太难。”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有困难。”。而对于文科生,他们大部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一般,调查显示许多文科班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时因理科成绩不理想,很早就放弃理科学习,从而造成大面积文科班学生化学成绩偏低,他们在上学期时就已觉得化学比较难学。因而,在高一年级中学生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组织课堂教学带来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教学深浅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表1 对化学学习
很感兴趣
感兴趣
兴趣一般
不感兴趣
理科
20%
53.6%
21.7%
4.7%
文科
4.3%
31.9%
51%
12.8%
2.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关键。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大致的了解,对上课时重点的掌握、难点的解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课后复习可以对刚学的内容作系统的回顾、巩固,这有利于使知识系统化。但调查表明,只有8.5%的理科学生和4.3%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11.1%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见表2);只有51.5%的理科学生和23.4%的文科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6.2%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51.1%的理科学生和72.3%的文科学生的学生是在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才整理复习笔记。
表2 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情况
经常
偶尔
从不
课前
预习
理科
8.5%
60.9%
25.1%
文科
4.3%
44.7%
51%
课后
复习
理科
11.1%
67.7%
10.6%
文科
6.4%
66%
27.7%
2.3 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
夜上海论坛 21世纪的理想人格应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的统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调查表明,经过这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有84.7%的理科学生比较喜欢或很喜欢做实验,在文科生中这一比例也高达61.7%;有70.6%的理科学生和63.8%的文科学生在实验课外的时间比较想进入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而习惯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的理科学生占65.5%,文科学生占55.3%。
2.4 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夜上海论坛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的深化以及学习的深入。调查表明,70.2%的理科学生和85.1%的文科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讨论(见表3);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见表4),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表3 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形式
夜上海论坛 应该以教师讲为主,直到听懂为止
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多让学生讨论
理科
70.2%
19.8%
文科
85.1%
14.9%
夜上海论坛 表4 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情况
经常
偶尔
没有
夜上海论坛 课堂主动提问题的习惯
理科
6.8%
54%
34.9%
文科
4.3%
27.7%
68.0%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夜上海论坛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夜上海论坛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夜上海论坛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夜上海论坛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夜上海论坛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夜上海论坛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夜上海论坛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夜上海论坛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夜上海论坛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夜上海论坛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夜上海论坛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夜上海论坛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夜上海论坛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夜上海论坛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该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夜上海论坛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夜上海论坛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夜上海论坛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夜上海论坛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夜上海论坛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夜上海论坛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夜上海论坛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十七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夜上海论坛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夜上海论坛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夜上海论坛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刘美君
夜上海论坛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的指导策略;
夜上海论坛 2.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夜上海论坛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4.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课题研究背景
夜上海论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探究活动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目前,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只是局限在个别范围内进行试验,呈现出单一性、个体性、随意性。单一性——对一个一个实验单独进行研究;个体性——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在进行研究;随意性——对实验的选题、设计随教师个人的意愿而定。由于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和实践尚处在自发试验的状态。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已逐渐显示出不足: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基本方法
夜上海论坛 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是核心,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并有所收获,必须进行一些基本方法教育。《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习内容。“功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探究教学一些重要的方法如下:
夜上海论坛 1.猜想与假设的方法通常有:
(1)逐分法:对多个影响因素逐一分离、组合:
例:将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了氧气,氧气是由哪一种物质产生的?
夜上海论坛 猜想:①双氧水②二氧化锰③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相互反应④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产生的
(2)定量法:在极端量和中间量中假设
夜上海论坛 例:将一块石灰石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会儿后,冷却,剩余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①碳酸钙②氧化钙③碳酸钙和氧化钙
夜上海论坛 (3)解析法: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事实材料或感觉猜测
夜上海论坛 例:二氧化碳可能有哪些物理性质?
猜想:无色气体(人呼出的气体是无色的);密度比空气大(平衡的纸筒中倒入二氧化碳后倾斜);能溶于水(汽水中有二氧化碳)等
2.控制变量的方法通常是:
夜上海论坛 (1)控制反应条件:保证仪器相同(等规格)、使用药品的量相同(质量、体积、纯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同,体现设计条件的公平性。
夜上海论坛 (2)控制反应: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
夜上海论坛 例: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将4朵干燥的石蕊花分别做如下处理:①喷稀醋酸②喷水③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④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3.假设猜想验证的方法有:①逻辑推理法②史料旁证法③实验验证法
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可以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推理得出,也可以查找资料获得前人研究的证据,并非只有化学实验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案例1中学生提出的不能通过实验验证的一些猜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类后,用逻辑推理法排除一些,其他的通过查找史料来解决。
夜上海论坛 4.验证结果的三种情况: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假设得到验证、结果与假设不完全一致
案例4:无水乙醇显碱性吗?
夜上海论坛 一位学生在实验室看到一瓶无水乙醇标签上的化学式后,猜想:无水乙醇含有“氢氧根”,所以也应该显碱性。教师鼓励他自己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
(目前的教学或习题几乎都是针对正确猜想的。)
夜上海论坛 5.其他重要的方法有:观察、操作、记录、数据采集和处理、归纳、演绎、对他人评价、准确表述等。当然,更多的是化学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是能否“将探究进行到底”的关键所在,要经过逐步学习、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才能建立起来。
(二)课堂实践
夜上海论坛 第一阶段:教师示范,学生感知探究性实验
夜上海论坛 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比如,当学生第一次遇到探究性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几乎是无从下手。怎样让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成功地迈开他们探究实验的第一步呢?老师精心为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的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进行详实纪录、讨论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一开始接触化学就认识到观察在探究中的重要性。当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受探究实验的同时,一边填写实验报告。在边观察、边模仿、边参与、边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探究性实验。
第二阶段:学生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生在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并有亲自动手去做探究性实验的冲动后,教师尝试着稍稍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在此阶段,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要仔细批改,及时给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提供帮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阶段:师生、生生合作,发展探究性实验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鼓励他们采取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化解困难。
比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
夜上海论坛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取暖时所用的煤和木材的燃烧之后质量变少:取一小断镁带在空气中点燃之后质量变大。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什么关系?
(2)学生提出猜想。
夜上海论坛 生1:我觉得反应之后质量应该变大,根据前面学过的Mg+O2MgO、P+O2P2O5这两个反应就可算出是变大。
生2:我认为变小,煤和木材的燃烧之后生成炉渣和灰烬要比燃烧前煤和木材的质量要小。
生3:我觉得不会改变。从表面上看煤和木材燃烧后质量确实减少了,而我通过它们燃烧的化学反应C+O2CO2中却算出没变。因此我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不变的。
(3)教师启发引导。
夜上海论坛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猜想,那么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各小组可根据你们自己的猜想来设计实验方案或参考书上的实验方案。在探究过程中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求助其他组的同学,也可问老师。
夜上海论坛 (4)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的方案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方案①取一小段蜡烛在一小块木板上,把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托盘天平达到平衡。在托盘天平上点燃蜡烛,观察托盘天平的平衡情况。
夜上海论坛 方案②取一段镁带,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W1。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把燃烧后的白色粉末收集起来并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夜上海论坛 方案③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铜溶液,取一根砂去铁锈的铁钉,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1。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方案④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左右的澄清石灰水,将一支内有少量小块大理石的试管有细铁丝固定在与100mL锥形瓶配套的橡皮塞上,将一支盛有稀盐酸的滴管插入橡皮塞,将上述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1。将滴管中的稀盐酸慢慢加到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待反应完全后,再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夜上海论坛 [说明:其中方案①和方案②,学生从老师提出的问题情境中受到启发。方案③和方案④同学们参考了教材上的实验方案。由此可见,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有待于提高。此时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是很重要的。)
(5)师生共同评价。
学生对以上实验,产生了如下想法:
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
②“镁带燃烧后质量变大,是由于参加反应的氧气没有被称量所造成的”
夜上海论坛 ③“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又没有气体生成”;
④“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夜上海论坛 ⑤“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肯定不会发生变化”;
夜上海论坛 (6)进行实验再探究。
夜上海论坛 同学们在采纳大家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改实验方案后,再实验就看到了反应前后天平是平衡的。
夜上海论坛 (7)师生得出结论。
夜上海论坛 通过实验探究大家达成共识,那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一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这样的课非常地费时间,往往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两课时也完成不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能精选有代表性的实验来尝试教学]
第四阶段:拓展课外探究实验
随着学生对探究性实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边学习课本中的探究性实验,边增加家庭小实验和对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探究的学习。并重点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比如家庭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指导学生认识对比实验的关键要控制变量。使铁钉处于只与水接触、只与氧气接触、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三种环境中,来观察铁生锈的情况,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学生在家中完成探究实验,并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在实验中,没有试管,同学们用玻璃杯代替,用保鲜膜扎紧杯口代替橡皮塞。从茶叶罐中、雪米饼袋中、甚至从羊毛衫的包装中找来各种干燥剂做实验。由于自己动手实验,并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同学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而且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是我们老师事先准备好实验,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讲解而实现不了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绩效
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夜上海论坛 以前学生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很薄弱。而这些恰恰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在探究性实验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地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来论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测,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过去实验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收集资料、学会思考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们参加的各类比赛取得可喜成绩。
夜上海论坛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一步步的摸索和尝试中,化学实验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