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科技推广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张虎 刘嘉 单位: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涉农科研工作
清华大学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课题研究。围绕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各方面问题,近年来,学校20多个院系承接了近百个涉农科研项目。在农业生产方面,开展了提高农村奶牛养殖业水平、推进乳业发展战略研究,改良棉花纤维强度的转基因工程研究等工作;在村镇建设方面,开展了北京市门头沟区万佛堂村新农村规划、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新农村规划等工作;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开展了农村沼气运行管理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研究、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等工作;在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方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保障研究、农村纠纷解决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变化以及农村法律服务问题研究等工作。中心致力于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如内蒙古、宁夏、吉林、山西等省份基本不能种植任何作物的盐碱荒漠地区,利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等方法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与改良,为国家严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改良后的土壤和荒漠上常态性种植的植被和农作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缓温室效应和和调节气候变化的效果。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正大集团的支持下,依托公管学院成立的。研究院旨在开展中国“三农”问题的高水平研究,培养服务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开展具体的农业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清华大学也积极通过推动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的跨院系科研合作平台的建设,深化科研合作体制和机制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服务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国“三农”问题的高水平研究。
思考与建议
目前,高等学校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面所采取的各类模式,都是在与地方政府、农民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得出的有效途径,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但现有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一,目前高校农业科技推广夜上海论坛模式多以“点”服务为主,一般由高校个体自发性组织开展,服务区域也比较分散,服务项目之间的互补性和互动性不强,难以形成辐射效应;第二,周期较短,由于很多项目是间接式独立进行,相关的持续性配套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第三,服务主体和服务内容多以涉农高校和农业科技为主,综合性高校的参与以及关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法律法规及保障体系等类服务较少。这些服务模式都需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才能满足我国农村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求。未来一段时期,在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方面,高等学校可在已有基础上加强如下几点工作:第一,内部资源整合,将学校、农村和农业项目研究领域的学科资源进行集中和融合,梳理出若干能够“打包”的服务模块;第二,制定长期服务规划,要结合自身的服务资源,针对服务的农村区域,规划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不单要有具体的项目,也要有宏观和战略层次的研究;第三,条件成熟时,可探索联合地方及企业,共同建设服务农村发展的跨校、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以区域创新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索机制体制改革和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多学科集成、政产学研融合的方式,为农村发展提供可持续的长期服务。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形势;对策;长远性
近二十年来,现行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技术扩散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的长足发展,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的很多弊端日益暴露,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当今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1.1政府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转轨滞后,运行机制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
夜上海论坛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农技推广体系,其运行机制都是按照计划的模式建立起来的,选择什么项目推广,推广范围多大,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生产经营什么,选择什么技术,理应成为农户自己的权力,而行政式推广方式,剥夺了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力,使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推广技术,造成推广效率低下。
夜上海论坛 1.2推广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弱化了农户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夜上海论坛 由于科技供给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者实际经济利益脱节问题突出,使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和应用主体都缺乏积极性。其表现:一是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联系松散,政出多门,形不成强大的合力,科研单位长期处在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中,立题、科研、试验、鉴定、申报成果,这种管理模式,与推广部门没有直接联系,使一大部分科研项目变成了以获奖为研究目的,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之需要,真正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不多,造成大量农业科研成果的无效供给。而对于农业推广部门来说,不了解农业科研进展情况,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没有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由于没有顺畅的技术来源,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而言,往往需要的技术得不到,得到的技术又不需要,造成供求矛盾。二是农协组织、企业与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的关系问题,目前农协组织及一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力军,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在档次、规模上很难适应农户的需求。
夜上海论坛 1.3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与农业生产脱节
夜上海论坛 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业科技体制、运行机制是农业科研机构只管科学研究,很少考虑研究成果如何推广应用、应用后会产生多大的效益等问题。加之政府倡导科学决策及受某种意义上的科学主义甚至泛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学者的建议往往成为决策的依据。这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均是在专家的参与下制定的,他们往往把自己的见解、观点带进决策中,研究的优先领域实际上是由专家而定。专家则偏好“高、精、尖”研究项目,往往忽视实用技术研究项目,导致农业科技研究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一方面大量的“高、精、尖”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用技术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大学与研究机构把论文与获奖作为晋升与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从制度安排上诱导科研人员去选择“高、精、尖”研究项目,这也是农业科技研究脱离生产实际的原因之一。各级各类农业学校虽然一直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却以理论为主,特别是农业高等院校的教师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科研压力,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最好也就是介绍一些本领域的研究动态而已,至于如何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多数教师自己心中也没底,而且对动手操作一类的实用技术不屑一顾,这样必然导致农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节。此外,在现行体制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自主性很小,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推广什么样的新技术不是由这些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来确定的,而是由政府决策,但政府的驱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偏差,造成所推广的技术与农户生产需要的技术不一致;二是由于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推广人员还不具备综合的知识与技能,难以自主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三是农业技术推广应当是应用研究的继续和延伸,但是受到人员素质、科研手段方面的限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自主研究难以展开。这种状况势必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与生产实际相脱节。
1.4以推广“科技”为中心,而不是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为中心
夜上海论坛 由于缺乏诱导和激励机制,推广人员的推广结果,往往与其利益并不挂钩,使推广部门及推广人员在方法上只注重“推”,忽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致使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信息沟通,使推广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夜上海论坛 2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建议
2.1优化推广资源
农业科技推广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工程,以公益性为主,必须依靠财政投入支持。各级政府每年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村建等方面的投入,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补助农业科技推广。要通过现有的农业干部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科技函授学校等,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学历教育;要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依托,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推广,大力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帮助每个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现代先进种养技术,全面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接受农业科技教育的程度。
夜上海论坛 2.2加强农业技术的熟化和规范
夜上海论坛 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除了先进性外,还必须具有成熟性,以保证技术应用后效果的稳定。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农业技术不仅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也要适应当地的耕作制度。为此,在新技术推广前一定要先进行小范围的实验,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进行改进,提高其成熟度。为了使广大农民尽快应用新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结合当地条件,对所推广的技术和技术体系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程。这应该是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3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
夜上海论坛 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的正常运行。目前,适应市场要求的,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农业科研、教育,农协组织,公司或企业共同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推广模式,或多种模式,实行政府行为、科技行为与农民行为相结合,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生产需求相结合。政府部门的推广体系,要转变观念,改变等任务、靠项目、要经费的做法,主动适应市场,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2.4实行分类推广,建立一个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鉴于农业技术的特殊性,必须进行明确的、系统的、科学的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由不同的推广组织进行承担。对于需求弹性比较大的农产品,可由生产者或企业出资进行推广;对于弹性比较小,又涉及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必须由政府进行承担。
2.5加强各推广体系之间的协作与联系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鉴于目前形成的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必须由政府去协调和统筹管理,改变目前的政出多门,联系松散,甚至脱节的现象。可设立推广委员会或联络办公室,由从事科研、教学、推广、农民、企业有关人员代表组成,加强联系,建立正常的双向沟通渠道,形成以各种利益为纽带的联合体。
3致谢
夜上海论坛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夜上海论坛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1]张玉珍,尹振君.关于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1).
夜上海论坛 [2]赵映峰,易超峰,郝新远.浅谈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
论文摘要探讨了现代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战略,从加强农技培训、进行技术组装、抓好示范典型、加强基础建设和有效行使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
夜上海论坛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不是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示范使农民购买作为科技载体的产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民依靠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组装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夜上海论坛 开展农技培训,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各市县要组建一定数量的培训中心,让这些培训中心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等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通过培训合格后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使这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
夜上海论坛 2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
技术组装重点是从2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粮食(水稻、大豆、玉米)、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和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技术以及与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
3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主要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二是重点建设几个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吉林省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把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区结合在一起、健全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结果显示: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增长1749kg/hm2,比全省同期增产1050kg/hm2,提高了60%以上。4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夜上海论坛 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③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4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④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一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二是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三是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
5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5.2制定优惠政策
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省本地情况制定各种政策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