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夜上海论坛新媒体阅读的确容易形成碎片化倾向,但也有较多优势。最重要的是,它让全民阅读得到落实。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6.8亿,很多都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相关图片,查询资料,就连最偏僻的乡镇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学会了现代化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通过手机传达到了基层角落。公民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朴实扎实,深入人心。
其实,新媒体阅读早已呈现出浓厚的知识化倾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在对2008年龙源期刊网的网络传播排行的解读中就曾表示,2008年的网络读者不再像2007年那样目光散漫、游移不定、无心阅读,而是心无旁骛地为他们所喜欢的期刊内容而来。除了注重传统的休闲性阅读,也开始注重知识性阅读。另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夜上海论坛调查结果显示,在数字化阅读群体中,阅读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网络阅读的认知与接受度也越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数字化阅读比率最高,高达90.9%。新媒体阅读的知识性、深厚性、目的性不断增加,并不是一些媒体所担心的浅尝辄止。
夜上海论坛 苏格拉底曾把文字比作有毒的礼物会拉大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直接对话的距离。我们用传统思维一味否定新媒体阅读,何尝不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担忧呢?作为新阅读实施者,他们有没有得到收获,愿不愿意继续阅读,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国民阅读率的不断上升,也证明了他们愿意选择这种方式。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利文森认为,人的主体性会促进媒介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点显得更积极一些。
与其抱怨,不如对新媒体阅读进行科学引导。如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公共阅读资源库,为公众提供更多方便。另外,还要多提醒网络阅读的双刃剑效应,让大家提升网络自控力,逐步培养独立自主、懂得思考的网络阅读习惯。
新媒体阅读的确容易形成碎片化倾向,但也有较多优势。最重要的是,它让全民阅读得到落实。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6.8亿,很多都通过智能手机,来浏览相关图片,查询资料,就连最偏僻的乡镇角落,文化程度不高的打工者,也学会了现代化阅读方式,阅读行为通过手机传达到了基层角落。公民阅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朴实扎实,深入人心。
其实,新媒体阅读早已呈现出浓厚的知识化倾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在对2008年龙源期刊网的网络传播排行的解读中就曾表示,2008年的网络读者不再像2007年那样目光散漫、游移不定、无心阅读,而是心无旁骛地为他们所喜欢的期刊内容而来。除了注重传统的休闲性阅读,也开始注重知识性阅读。另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数字化阅读群体中,阅读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网络阅读的认知与接受度也越高。其中,博士研究生的数字化阅读比率最高,高达90.9%。新媒体阅读的知识性、深厚性、目的性不断增加,并不是一些媒体所担心的浅尝辄止。
夜上海论坛 苏格拉底曾把文字比作有毒的礼物会拉大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直接对话的距离。我们用传统思维一味否定新媒体阅读,何尝不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担忧呢?作为新阅读实施者,他们有没有得到收获,愿不愿意继续阅读,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国民阅读率的不断上升,也证明了他们愿意选择这种方式。美国著名媒介理论家保罗利文森认为,人的主体性会促进媒介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点显得更积极一些。
与其抱怨,不如对新媒体阅读进行科学引导。如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公共阅读资源库,为公众提供更多方便。另外,还要多提醒网络阅读的双刃剑效应,让大家提升网络自控力,逐步培养独立自主、懂得思考的网络阅读习惯。
夜上海论坛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昨日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首次调查的微信阅读指标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此外,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58.1%
夜上海论坛 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本4.56
手机阅读
成年国民接触率首次超过50%
听音乐、用微信、手机QQ等是我国成年国民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重点消费内容。
微信阅读
聊天、看朋友圈比例均超80%
夜上海论坛 一、中职生阅读调查现状及分析
夜上海论坛 阅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媒介的变化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改变,阅读的内容、工具和时地也因此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41.9%的国民进行手机阅读。74.2%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夜上海论坛 《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基于海量用户行为和调查数据,勾勒了移动阅读用户群像特征以及整体使用情况。报告显示,中国人2014年电子书总阅读量已经超过14亿册。此外,报告还揭示了移动阅读的一些趣味性规律:比如阅读高峰期永远在床上(占34.5%),在公交或地铁上占28.6%,有12.7%的人会在马桶上读书;阅读的时间除了22点睡觉前后,12点、18点分别出现两个阅读的活跃期。
夜上海论坛 我校也进行了《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有效问卷数为1465份,涉及的专业有软件网络部、商贸部、旅游部和会计部,问卷涉及阅读方式、阅读工具、阅读时间和阅读场所等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而为中职生课外阅读开出药方,以下是问卷呈现出的几大特点:
第一,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工具发生了改变。学生虽然更偏爱纸质书籍,偏爱纸质书籍的人数为783人,占比53.4%,略胜于电子书籍,但在实际阅读中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每天阅读纸质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803人,占60%,30分钟以上的有549人,占比40%;而每天阅读电子书籍30分钟以内的有704人,占55%,30分钟以上的648人,占45%。可以说,纸质书籍作为传统的阅读媒介仍然占据着学生的主流习惯,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却更不由自主地选择电子书籍。而在电子阅读工具的选择上,手机占89.9%,形成压倒性的优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分别只占6.3%和3.9%,校园随处可见“低头一族”。
第二,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所谓“碎片化”就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阅读中的碎片化除了阅读时间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在内容上,也意味着阅读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很难按照一个思维逻辑过程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根据对学生阅读时间和地点的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时间都被分割成长短不等的碎片,如:29%的在睡前,20%的在午休,15%会在上厕所,15%在课间,13%在等车时,还有8%在饭前。阅读的层次上也随之降低,阅读更容易被标题党的文章所吸引。
第三,阅读内容上缺乏经典,呈现出“轻阅读”的趋势,他们的阅读内容以实用和娱乐为主,缺乏经典的引导和沉淀。据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生选择的是生活实用类图书,选择励志类图书和娱乐休闲资讯的均为19%,新闻时政类的占15%,文学作品占14%,专业教辅占7%。其中文学类图书中,青春校园小说最受欢迎,占22%;其次是网络文学和武侠小说,均占19%;依次是言情小说(16%)、科幻小说(11%)、名著(7%)和散文诗歌(5%)。
夜上海论坛 第四,阅读习惯还有待改善。阅读中是否有做笔记的习惯,35%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37%的偶尔会做,28%的从来不做。而做读书笔记的方式,29%的学生会佳句点评,29%的会提出自己的看法,26%的摘抄好词佳句,8%的会写下心得体会,8%的会圈点批注。提起阅读计划,只有56%的学生有过制定计划进行有规律的阅读,44%的学生没有计划,看到感兴趣的才读。
夜上海论坛 在问到为何阅读量会少这个问题时,21%的学生认为是阅读氛围不浓厚,19%的学生说学习压力大,17%的资源不足,13%的信息获取途径不足,11%是没有阅读兴趣,9%缺乏选书指导。
二、 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生课外阅读的对策研究
夜上海论坛 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结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和《2014年移动阅读报告》,电子阅读已经成了不可逆的趋势,阅读工具也更集中于手机终端。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因势利导,既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又能着眼于课外阅读的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步骤地推进:
首先,打造书香校园,培养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在校园硬环境上,让学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营造校园良好的书香静态环境,打造班级的阅读气氛。我校向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体现为生本教育,在活动中学生自主管理。同样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上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我的校园我做主”的主题活动,以专业部为单位,将校园的走廊和板墙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让学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搜集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者壁画制作出来并挂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校呈现出一番读书的文化景观。装点书香校园也可以辐射到班级,在班级的软装饰上着力,让“读书”上墙,可以粘贴名人名言,也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微图书馆”,同学们可以把自己买的好书带到班级来,跟同学一起分享好书。
在校园软环境上,学校倡导阅读,可以在每周的晨会上,按班级顺序进行好书推荐,并将稿件推送至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并在每学期末进行投票评奖;在广播站开辟“一职之声――我的微书评”专栏,把学生的优秀微书评在校园广播中播放。图书馆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读书的活动,比如在全校开展“阅读月”的系列活动,开展征文活动,开展“微书评”征集活动,图书馆还可以进行年度借阅量统计,对排名前十和前二十的学生全校表彰。
夜上海论坛 其次,做好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增加学生阅读的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一是走进图书馆,让学生与书的接触率增加,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图书馆为新生开展读者培训,让新生熟悉图书馆的馆藏,了解图书馆的检索方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职图书馆”,以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动态和参与图书馆的活动。二是以班级语文老师为辐射点,可以在每个班级开展“阅读课”,教师每学期可以重点推荐几本书,也可以在班级定期开展“图书分享会――好书一起品”的活动,从学生相互影响的角度提到学生阅读的质量。三是根据《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中职生课外阅读实践及指导调查报告》,语文科组和图书馆给全校学生开出推荐书目,书籍涉及专业类和非专业类。阅读的指导和推荐,对于整体阅读兴趣不浓和阅读主动性不高的中职生来说,是一种指引和促进,希望学生才能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中找到方向。
夜上海论坛 再次,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鉴于阅读工具的改变,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主流阅读,是通过手机进行视觉观看的一种阅读方式,包括手机新闻、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手机网页、手机图书。它虽然呈现出碎片化、轻阅读的弊端,但手机阅读也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微传播的功能和互动性,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手机阅读的质效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
夜上海论坛 手机阅读的传播类似于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阅读的传播功能,利用校园网络、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定期介绍好书新书,进一步做好阅读的推荐;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网络平台或者公众微信号,比如古文故事、中华好诗词等,以此来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夜上海论坛 手机阅读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零星的阅读心得,教师鼓励学生跟帖评论,互动的评论也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微书评”比赛活动,同时推送到“一职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可以通过学生的推荐带动校园的阅读氛围。
夜上海论坛 与此同时,新媒体阅读存在的缺点(如信息过载,加重了阅读者选择、获取知识的负担等)也不容小视,新媒体阅读的方便快捷以及碎片化的传播特性,可能使受众无暇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长此以往,可能使部分受众失去批判性思维,面对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无所适从,导致“到处都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②
由此,有人提出,当前的阅读已经由以前传统媒体时代深阅读的方式转向了新媒体时代的浅阅读方式。于是就有了关于深阅读与浅阅读,理性阅读与感性阅读的讨论。③
新媒体的发展与深阅读的式微和浅阅读的兴盛相伴
夜上海论坛 在传统媒体时代,深阅读和浅阅读的结合较为理想;但新媒体出现后,浅阅读有逐渐超越深阅读之势。《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无论是报纸、期刊还是图书的阅读时间都在缩短,而这些传统纸质媒介所代表或承载的是深阅读的方式,更能引发公众的深入思考。与之相反,新媒体带来的浅阅读却日渐兴盛。调查显示,在人们每天的上网活动中,阅读新闻和网上聊天所占的比例较大,74.2%的网民选择阅读新闻,70.3%的网民选择网上聊天/交友,而阅读书籍报刊所占的比重则较小,只有17.6%,查询各类信息的比重为45%。这说明在新媒体中,阅读新闻和了解信息的浅阅读所占比重较大,深阅读所占的比重较少。
虽然我们不能绝对地把传统媒体与深阅读等同起来,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新媒体出现后浅阅读增长明显,而深阅读每况愈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媒体提供的阅读内容有关,另一方面与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变和生活节奏加快有关。新媒体提供的浅阅读相对随意、轻松、舒畅,不需要占用大块的时间,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公众对此也越来越青睐。
夜上海论坛 借力新媒体开展深阅读的可行性分析
新媒体只是一个工具,它与浅阅读并不能画等号。如果我们能够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公众的需求,或许能够探寻出借力新媒体开展深阅读的方法。
1.新媒体并不意味着只适合浅阅读。关于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差异问题,有研究者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在上海理工大学数字媒体测评实验室对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其研究发现,数字阅读不会必然导致浅阅读,通过不同的媒介阅读并不影响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只要认真阅读,无论是通过电脑屏幕还是纸媒介,对于内容理解的正确率可以达到一致。④可见,这一实验结果并不支持“数字阅读”只适合“浅阅读”的观点。
2.从新媒体提供的文本角度看,新媒体也提供深阅读的内容。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都来自于数字产品,并借助新媒体工具展开阅读,如通过电脑、手机等下载、阅读来自网络平台上的学术成果。另外,新媒体有时更有助于开展深阅读,比如运用互联网技术,把视频、图像、语音、文字等多方面的信息汇集在一起的网络专题,可以把相关内容、背景一网打尽,启发公众更多的思考。由此观之,阅读的深浅与媒介的传播形式并无必然的联系。
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理念,结合互联网思维,开展深阅读
夜上海论坛 新媒体只是提供给我们一种阅读的方式,是仔细地品读还是走马观花地翻阅取决于阅读主体,和读者的阅读能力、阅读目的有关,和借助何种媒介展开没有必然关联。⑤
夜上海论坛 目前数字出版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有:内容更新滞后,资源同质化情况严重,有的数字出版商为了商业利益出版低俗化内容。为了改善这些状况,深阅读必须与读者紧密联系起来,把读者渴望读的、适合读的深阅读内容与出版社深阅读产品结合起来。新媒体就是构建两者联系的桥梁,具体措施如下:
1.数字出版商要具有平台思维,构建专业的电子读物平台。平台就是销售渠道,根据产业微笑曲线来看,组装和制作不是利润的最高点,研发和行销才是获利高位,即构建销售渠道,坐收渔翁之利。在不具有构建平台实力时,就要善于利用现有平台,创建优质的阅读内容,打造自己的品牌实力,获得读者认可。
2.利用新媒体现有的微信、微博平台等,构建阅读粉丝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粉丝的忠诚度远远高于用户。让粉丝自己组织推动一切,构建粉丝群,粉丝评分的结果可作为出版内容决策的参考。粉丝自己决定出版的书籍,在出版后,他们自然也会买单,并且推荐给其他人。
夜上海论坛 3.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组建交流社区,兜售参与感。对同时阅读该书的人组建阅读群,组织聊天,交流心得。鼓励用户积极对书籍内容进行讨论、互动,并将这些结论进行分类、分析数据、制作表格,为后来的读者提供参考。
夜上海论坛 4.数字出版商组建专门的队伍,时刻关注各个阅读群的聊天内容。关注读者阅读了什么,正在读什么等动态,并且针对读者的疑问及时回复,把服务做到极致,并且根据读者的相关回馈信息进行出版书籍的调整等。
夜上海论坛 5.在阅读群内定期举行交流大会。邀请实名认证的作家、学者、精英等与读者粉丝互动,回答相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等。
夜上海论坛 6.专注,少即是多。充分利用“长尾理论”,对出版内容进行专业性划分。互联网中的货架是无限的,为窄众群体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机会,对需求量小的商品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从而延展了渠道。这种无限制性的选择更侧重于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注重客户的体验是在传统阅读当中很难做到的。
7.降低电子书价格,充分利用流量。第十次和第十一次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国民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的比例逐年降低,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也在逐年下降,具体数据如下:接收付费比例2011年41.8%,2012年 40.1%,2013年38.7%;接收电子书平均价格2011年3.5元,2012年3.27元,2013年1.28元。
夜上海论坛 由上述数据得出,国民数字阅读越来越倾向于免费,因此新媒体做深阅读的重要突破口是流量而非直接出售内容。目前情况下,要在降低电子书价格的同时,充分运用流量。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点击上去以后,利润也会随之而来。获得利润的途径,有增加少数高品质付费内容,开启会员付费,投放广告等。
夜上海论坛 8.新媒体开发深阅读内容需要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在电子阅读器中,版权出版商坚持电子书必须具有防拷贝保护。这意味着读者无法在邦诺书店的Nook阅读器上阅读Kindle电子书;也不能在iPad上阅读索尼阅读器格式的电子书。笔者认为这在未来是行不通的,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的、共享的,凡是在互联网中进行的事情都应该遵循这个基本原则。新媒体是互联网的产物,因此利用新媒体开展深阅读也应如此。在扩展深阅读内容时,应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资源共享,从多处渠道获取资源,但是要对资源进行有选择的甄别和整理,再提供给受众。
注释:
夜上海论坛 ①《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4月
夜上海论坛 ②【美】罗斯扎克著,苗华健 陈体仁译:《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4年8月版
夜上海论坛 ③何明星:《平面媒介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阅读革命》[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6期
夜上海论坛 ④张冰 张敏:《数字阅读必然会导致浅阅读吗?――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J],《新闻传播》,2013年第1期
夜上海论坛 当越来越多的人感慨忙碌日常带给他们的精神焦虑时,总有人再次提起英国作家毛姆的金句:“养成阅读的习惯,就等于给自己建造了一座避难所。”
对于个人来说,阅读行为带来的是精神的休憩、见识的提升,而对于社会来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构建一个更趋和谐、文明的社会整体。
夜上海论坛 2014年至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连续3年被写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再次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到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征求意阶段。从“倡导”升级为“大力推动”,折射出全民阅读推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与此几乎同步,读书会在中国正呈现出燎原之势。
民间读书会第一次集体曝光于公众面前,是在2014年的首届民间读书会发展交流大会上。这个由民间读书会团体自发组织的会议,当年便汇聚了50余家民间读书会代表。
夜上海论坛 这是一股自发生长的力量,在全民阅读生态的建构中,是不可忽视的微型单元。
实际上,在近年来举办的读书会发展论坛上,不少读书会组织者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读书会的可持续发展”或“能不能商业化盈利”的问题。这反映出,目前大多数民间读书会的生存与发展,仍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境。
相对来说,一批借助新媒体的勃兴而发展起来的线上读书会,似乎找到了破题方法。
作为一种新的读书会形态,线上读书会的出现被认为是这个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些读书会往往是从线上阅读社群开始,在知识付费领域的风口中,渐渐转型为内容供应商。如今,它们依托线上社群,拓展线下渠道,努力探索着围绕阅读内容的商业生存之道。
除了媒介上的革新,对于读书会来说,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做好服务,提升体验。
读书会的参与者,因相近的阅读兴趣而相聚,他们可能是知识精英、企业白领、在校学生,也可能是带着年幼孩子的妈妈。不同读书会有不同的阅读目标,有的是国学经典,有的是西方哲学,有的是行业知识,有的是亲子教育。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手机阅读;大学生;策略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到78.5%[1]。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夜上海论坛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与网络在线阅读(32.6%)基本持平。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49.3%[2]。由于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大学生特征较为吻合,其便于携带、快捷传输、功能丰富、更新快速、时尚潮流的特点与文字、图像、影音的多媒体融合方式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手机阅读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数字阅读方式,以独特的魅力改变大学生阅读行为。为此,有必要深入开展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研究,引导大学生健康科学进行手机阅读。
1.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情况
夜上海论坛 从2010年到2012年,李武、刘亚、许广奎、李昕烨、娜、焦雁泽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地区[3]、胶东地区[4]、长沙地区[5]、杭州地区[6]、西北地区[7]、南京地区[8]等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开展调查研究,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
夜上海论坛 从调查数据来看,这几次问卷调查地区广泛,时间跨越两年,男女比例相当,基本可以涵盖全国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普遍特征。阅读主要方式是直接联网在线阅读,其次是手机信息定制(主要是手机报)、下载到手机存储阅读及通过客户端阅读等;从阅读内容来看,时事新闻占到了第一位,其次就是畅销小说和生活休闲类内容,再有就是交流互动类的网站、贴吧、博客、微博等,最少的就是学术信息阅读,普遍反映出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休闲娱乐性;从阅读时长来看,每次阅读时长主要集中在30分钟以内。这与大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相吻合;从阅读频率来看,每天阅读一次占有绝对比例,这说明手机阅读的经常性;阅读场所主要集中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宿舍(睡觉前)以及随时随地阅读环境,这说明手机阅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从付费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阅读免费资料的情况,承受的费用主要是在3-5元/月,这说明大学生普遍不接受付费阅读,对版权意识淡薄,再加上学生没有自己的收入。
夜上海论坛 3.高校图书馆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特征的服务策略
3.1 强化手机阅读平台内容建设
夜上海论坛 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平台以引进为主,手机阅读平台服务商一定要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着重从阅读内容入手,加强资源质量建设,引导大学生手机阅读健康发展。其次要优化界面设计,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方便检索、阅读。
3.2 开展基于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
大学生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普及阅读模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基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大学生读书,拓展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
夜上海论坛 3.3 积极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
夜上海论坛 市场阅读平台主要是运营商开发建设的,以文学类内容为主,迎合了大学生的阅读特征,但是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需要进行学术信息研究,这是运营商无法保证的。但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主要是学术研究信息,开展移动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检索、下载、阅读,把学术信息推送到大学生面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3.4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夜上海论坛 通过系统开设相关课程,日常生活引导,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检索及信息识别能力。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手机阅读的负面影响,手机依赖对自己学业的影响等,引导大学生科学有效的进行手机阅读,比如,可以建立专业交流讨论区,引导学生开展学术学习、研究、交流等学术研讨活动。
总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缺乏深层次阅读,对其思维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科学合理的引导大学生进行手机阅读。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愈思娈.中国手机网民数量新增七成[EB/OL].(2013 -7-18).http:///news/cjxw/201307/t20130718_231939.htm.
夜上海论坛 [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http:// .cn/teach/content/2013-04/19/content_2838065.htm,2013-4-19.
[3]李武.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行为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10-15.
[4]许广奎,周春萍.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14):82-85.
[5]李昕烨.“读屏时代”大学生手机阅读研究:以长沙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1(6):147-148.
夜上海论坛 [6]刘亚,蹇瑞卿.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3):97-101.
[7]娜.关于大学生手机阅读的思考[J].新闻知识, 2013(5):55-56.
[8]焦雁泽.调查与分析: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报告――以南京邮电大学及周边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2(9):238-239.
作者:陈勇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夜上海论坛 年轻人是手机阅读人群的主体,其中18周岁~29周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为59.7%。手机阅读人群之所以集中在学历较低者和年轻人,主要是因为目前内容供应商提供给手机用户的多为网络小说等低端产品。此外,根据易观智库2011年9月的调查,我国手机阅读用户的职业构成中,工人、营业员和服务员所占比例达到24%,其次为自由职业者与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6%和11%。手机阅读用户收入水平处于中下层,以月收入在1501元~2500元、2501元~3500元之间为主,所占比例均为28%。可见目前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整体消费能力还比较低,仍需较长时间进行培育。读者付费愿望较低目前电子图书阅读用户愿意付费的比例还不太高,愿意付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也比较低。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仅有41.8%的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比例相对于2010年的53.8%明显下降。接触过数字化阅读的国民能够接受的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仅为3.50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量付费内容很容易在其他地方免费下载。电子阅读器使用者少,但潜在消费需求较大电脑和手机是目前受众进行电子图书阅读的首选,电子阅读器的使用人数还非常少。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只有2.5%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而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的国民比例分别高达11.8%和9.4%。电子阅读器使用者偏少的原因,一是用户无法承受昂贵的价格。易观智库2010年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调查发现,67%的用户认为影响其不购买电子阅读器的因素是价格偏高,56%的用户能够接受的价位在300元以下,远远低于当前市场的平均价格。二是电子阅读器自身的品质和功能存在一些不足。
很多用户认为国内电子阅读器的图书质感相比传统图书要差很多,让他们非常不适应。还有一些用户认为当前电子阅读器的内置应用种类较少且携带不够方便。三是许多读者对电子阅读器的了解不够。易观智库2011年9月针对手机阅读用户的调查显示,19%的用户没有听说过电子阅读器,还有53%的用户属于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的阶段。但是,在了解电子阅读器的受众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使用电子阅读器的阅读体验要优于使用电脑和手机,因为电子阅读器是目前唯一具有类似传统纸质媒介质感的电子阅读终端,而且对使用者的眼睛伤害最小,适合长时间阅读。此外,电子阅读器的屏幕要大于一般的手机屏幕,阅读起来更加清楚和舒服。因此,电子阅读器的潜在需求旺盛,只要价格适当,愿意购买电子阅读器的读者仍然大有人在。对电子阅读的接受还存在一定障碍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尝试电子阅读,但是,很多人仍然更青睐传统的纸质阅读,对电子阅读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75.3%的18周岁~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上海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上海市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也显示,61.2%的受访者认为纸质阅读效果要优于数字化阅读。当问及“数字化阅读的主要缺陷”时,选择“容易疲劳”者高达70.7%。另外,许多读者认为数字化阅读还存在“内容简单浅薄”“不容易记录学习”“权威性不够”和“没有古色古香的实体触摸感”等缺点。
针对我国电子图书阅读的现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我国电子图书产业的发展。增强互动体验提高电子图书的受众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增强阅读时的互动体验,这是纸质图书无法做到的。首先是“人机互动”,如在书中读到某一个陌生的内容时,可以立即链接到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等网络百科全书进行查询;当书中涉及某个地点时,有互动地图(甚至是三维的)可供查看;书中讲到某一首乐曲时,能够立刻下载并即时聆听。电子书不断衍生出来的这些功能,将成为其新的赢利点。其次是“人际互动”,如提供平台让读者能够在阅读器上进行分享、评论乃至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即时交流,使用户从一个人的阅读扩展到一个群体的共同阅读,将大大增加其读书的乐趣和提高其读书的效率。可以预见,只要能体会到电子图书所带来的良好互动体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和喜欢电子图书,并且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费用。尽早和及时更新图书内容对一些自己很感兴趣的新书,读者都有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因此,尽早这些新书的电子版本就非常重要,有时甚至在实体书还未到达之前,就可以让读者阅读到其电子版本,这对很多读者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可以刺激其对电子图书的消费。但是,目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内容更新还很滞后,大部分出版社在纸质书出版了几个月甚至一年之后,才拿出电子版。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出版社对数字出版还不够重视;二是“国内数字版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用户有多重途径获得无版权资源,而盗版泛滥使传统出版社担心自己的图书资源‘越开采越贬值’,因而不愿意与数字平台合作”[1]。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出版社提高对数字出版的重视程度以及政府进一步加强版权的保护力度。此外,及时掌握读者对图书的评价,并据此及时对图书进行更新,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比如,如果电子阅读终端能够记住读者上次阅读某本书的位置,就能为出版社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在阅读某本书时,都在同一个位置停了下来而终止阅读,那么,出版社就可以将情况反馈给作者,让其对这部作品进行再润色,推出新版(版次不受限制),来吸引更多的读者读完整本书。再如,读者只要在书中任何地方发现错别字,就可以启动反馈程序,书籍制作方接收到此类信息后,就会立即进行审核并做出修改,其他读者终端上的版本也会被一起改掉。总之,“尽早,及时更新”最终将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图书开发模式。
加强电子阅读器的推广和技术改进由于电子阅读器对眼睛的伤害较小,适合长时间阅读,并且有类似纸质阅读的体验,因此适宜在喜欢深阅读和纸质阅读的人群当中推广,使更多的纸质阅读人群接受电子图书。但是,要使电子阅读器能够为这类人普遍接受,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大对电子阅读器的推广力度,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电子阅读器的优点;二是适当降低电子阅读器的价格,当然这可能会导致电子阅读器终端厂商的赢利下降,这就需要电子阅读器终端厂商将以终端获利的模式调整为“以终端为依托,辅以内容赢利”的模式,如盛大在电子阅读器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以内容为导向,通过终端降价扩大销量并拉动内容资源的变现规模”[2];三是要加强电子阅读器的品质和功能,如增加内置应用种类、提高外形设计的美观度、设计更为轻巧等。
夜上海论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阅读也正在与国人远离。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底,国民传统纸质阅读率已保持6年持续下滑的态势,识字者图书阅读率不到一半,网络阅读率6年增加了6.5倍。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带来的快餐文化,大大削弱了人们阅读的感受力和阅读的思考力。受此冲击,党政干部群体的阅读状况也不容乐观。
夜上海论坛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欧洲、美国、日本的大学图书馆里伏案苦读的人并没有因现代化而减少,现代化的电脑、网络等只是更加方便了资料的查询和阅读,却很难代替读书本身。在欧洲的火车上、飞机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年龄的人手里拿着一本书旁若无人的沉浸在书中的境界中。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度警惕!
夜上海论坛 现实生活中,你只要注意观察和用心体会就会发现,一个人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或是从事其他什么事情,能力素质弱一点还可得到宽容,如果修养上有问题就会受到唾弃甚至被拒之门外。所以,从古到今,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对自身的修养极为重视,都奉为“立身做人之本”。
那么,如何加强修养呢?方式方法很多,我的感悟:阅读是条重要途径。我这里的阅读,当然指的是健康向上的阅读。
记得著名学者朱永新就阅读的意义曾作过很精辟的论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也就是说,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高的民族,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个爱读书的人,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高的人,是一个有希望的人。
夜上海论坛 纵观历史,大凡在做人上有着良好的品行修养、广受赞扬和喜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广受尊重和拥戴者,都是博览群书,爱书如命,读书成癖的人。唐朝的李白,人称“诗仙”,从五岁开始读书,诸子百家,佛道经典,无不过目成诵。有“文豪”之称的高尔基,自小就没上过多少学,全靠刻苦读书获得成功。他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马克思更是一位阅读的巨人,单是写“资本论”,就对一千五百多种图书作了笔记和摘录。追踪一代伟人的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不论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他都如饥似渴地读书。这都反复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灵魂的成长是需要养料的,书籍就是最好的养料。一个人的修养的提升是需要历程的,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大众阅读;阅读服务
1 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从1999-2009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12年“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显示,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10年增加0.5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3.9%,比2010年增加1.6个百分点[1]。虽然有所增长,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阅读热情还相对比较低;犹太人4500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以色列人平均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俄罗斯人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中国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为46万人1座,人均藏书0.27册。面对我国国民不好读书的社会倾向,公共图书馆有责任肩负起为大众阅读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2 为大众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夜上海论坛 虽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现状有了显著的改变,但由于现在许多国民首选物质主义,远离经典、疏于阅读。而阅读作为国民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又需要图书馆能给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也是公共图书馆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图书馆要完成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二是积极推进阅读社会的形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指明了方向。因此为大众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夜上海论坛 为大众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理所应当。目前我国组织、倡导、实施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力量有政府、图书馆、出版商、书店、协会(或学会)、传媒机构和民间机构等。其中作为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一个城市的主要文化服务中心,它的形成机制赋予了自身特殊的职能。它有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它在保存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文明潮流、开展终身教育等方面是社会其他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或社会捐助,在社会活动中扮演和承担特有的社会责任。理应肩负起为大众阅读服务的使命。
夜上海论坛 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资源作为物质保障。具备免费提供读物、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专业的服务、浓厚的读书氛围等优势。随着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提升,不仅使读者可到实体图书馆内享受到人性化的服务,还可使读者通过服务平台享受到免费的网络阅读服务。这是其它单位和组织所无法比拟的。为此图书馆更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国民大众提供阅读便利。
夜上海论坛 3 公共图书馆为大众阅读服务的策略
夜上海论坛 3.1加强馆藏资源建设,满足大众阅读需求
夜上海论坛 读者问卷调查“图书馆的认知和使用情况”,当被问及“不去图书馆最主要的原因”时,“馆藏不够丰富”成为最大阻碍,近七成(66.9%)的读者选择了此项。与存在的问题相对应,“丰富馆藏”成了读者最希望图书馆改进的地方,有65.3%的人选择了此项[2]。随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曾一度出现读者数量剧增,原有馆藏资源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图书馆要想更好地为大众阅读服务,只有保证丰富的馆藏资源才能保障各种阅读人群的需求。这就需要国家财政加大投入比例,特别是对各乡镇图书馆或不发达地区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使读者不但要有足够的图书,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新书、新文献,满足大众基本和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极尽可能地根据读者需求,增加文献资源数量,保证文献资源质量。科学合理地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不断开发网络资源,保障读者的阅读需求。
夜上海论坛 3.2经常举办阅读活动,引导大众阅读
夜上海论坛 第九次全民阅读调查,接近六成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或一般,有62.6%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其中城市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0.6%,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为64.0%。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1]。为此,公共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激发国民的阅读热情,就必须经常举办有特色的阅读活动。向大众宣传图书馆,推介阅读,培养大众的阅读兴趣,引导大众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
夜上海论坛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以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儿童节、国庆节等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大众的阅读热情,引导大众的有效阅读。在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应特别注重实效,一定不要流于形式,雷声大雨点小,只要数量不要质量。要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新意、涉猎面广。中国14—17周岁、9—13周岁、0—8周岁人群三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均超过了18—70周岁成年人。因此图书馆在为大众阅读服务中应重视服务小读者。像牡丹江市图书馆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的“少儿阅读大礼包”系列活动,集思想性、趣味性为一身,深受少年儿童的欢迎。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举办86次活动,服务小读者2.38万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家庭阅读知识与技能大比武”具有创新性的活动,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阅读,由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阅读,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农民工子女快乐阅读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倡导阅读风尚,构建人文家园”主题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适合全市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自2007年开展以来,积极开展“书香浓,夕阳红”老年读者读书活动、“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图书漂流等150多次读者活动,近3万人次的读者参与其中。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2012年牡丹江人文公益大讲堂针对市民的阅读需求开展牡丹江地域文化系列讲座,掀起地域历史文化宣传热潮,让市民在想了解家乡的同时引导市民读书。
3.3做好书目推荐工作,指导大众阅读
图书馆的书目推荐对于读者获取文献,掌握和理解文献内容,进而利用文献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图书馆应开展和重视对读者的阅读指导工作。图书馆所收藏的图书数量大、种类多、涉及面广,大多读者想要获得相关信息,又对馆藏图书不熟悉,不知该借哪些书,知道的又不知从何下手等情况,很需要有关阅读方面的指导与帮助。
3.3.1图书馆员要成为图书的最先使用者
馆员首先要识书、读书、懂书,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才能愿意与读者分享,更好地指导读者阅读。同时要(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55页)结合自身的馆藏资源、地方特色及大众的个性需求,努力编撰适应不同读者需要的优秀推荐书目,指导大众阅读。如通过“推介书目”和“解读经典”将图书评价和指导阅读相结合。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全书的概貌、思想观点、文学价值,激发读者阅读动机,进而纵览全书。充分发挥馆员的导读作用。从牡丹江市图书馆图书流通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每月被推荐的图书利用率远远高于其它图书利用率。
3.3.2要针对读者的阅读需求推荐书目
夜上海论坛 图书馆指导大众阅读时一定要考虑读者的特殊性包括年龄、性别、知识背景、文化层次专业方向等,协助读者选择适合的读物。主动与读者交流阅读,培养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在了解和研究大多读者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其阅读目的、内容和方法,结合馆藏情况,科学地开展优秀书目推荐、图书互荐、你选书我买单等活动。为此,牡丹江市图书馆要求工作人员在每天借还书工作中,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在工作日志中详细记录读者阅读倾向及读者所需图书,然后定期推荐书目。针对少年儿童推荐“少儿经典阅读推荐书目”、针对残疾人推荐“残疾人读物推荐书目”、针对老年人推荐“健康读物推荐书目”等;还有一些适时热门推荐,比如读者经常关注的房产、保健、安全、就业等;每逢节日、纪念日推荐节日的由来,纪念日的产生等。这样有针对性地推荐书刊和资料,指导读者有计划、有目地的读书,节省了读者查寻和借阅的时间。使更多读者愿意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总之,公共图书馆要想改变国民阅读现状,长期为大众阅读服务,就要不断加强资源建设,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经常举办阅读活动,正确引导国民阅读;做好书目推荐,鼓励和指导大众阅读。让更多人有兴趣、有时间读书,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http:///cul/2012/04-19/3832813.shtml.
[2]图书馆陷入转型之困:——《人民日报》2010年11月4日.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 读者群 服务能力 阅读方式 馆藏 比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04-01
夜上海论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已有的各种生活模式,人们如今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做大部分的文字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相信数字图书馆终将取代传统图书馆,但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一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有什么特点。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严格来说,我们该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也就是网络图书馆?参考有关文献对其特征的描述,现归纳如下: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有二大特点:一是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其中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广电网等都是它的业务渠道。二是资源数字化,将馆藏资源数字化,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夜上海论坛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纯数字图书馆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上各种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夜上海论坛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夜上海论坛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研究
(一) 读者群比较
夜上海论坛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必须是能上网且会上网的网民,它的读者群要在网民中产生。以下内容摘自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1. 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网民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 网民结构特征
夜上海论坛 年龄结构:10-29岁网民所占比重大增,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至19岁占35.2%,20至29岁占31.5%。
夜上海论坛 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3.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这点。
服务能力比较
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1.从服务渠道上看
夜上海论坛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
2.从服务方式上看
夜上海论坛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二)阅读方式比较
夜上海论坛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夜上海论坛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应当退化的。因为,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三)馆藏比较
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拥有绝对优势。首先,藏品历史悠久。其次,藏品种类丰富。传统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最后,藏品经典众多。
然而,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夜上海论坛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首先,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群青少年居多,他们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阅读渐成习惯。其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灵活多样,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历史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需要到其学习、研究的读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如果说数字图书馆是属“下里巴人”的,则传统图书馆就属“阳春白雪”的,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
参考文献: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和发展模式,然后从读者群、服务能力、阅读方式和馆藏这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比较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各自的特征,最后得出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这个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已有的各种生活模式,人们如今逐渐习惯了通过互联网做大部分的文字阅读。于是有人开始相信数字图书馆终将取代传统图书馆,但这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比较一下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有什么特点。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严格来说,我们该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也就是网络图书馆?参考有关文献对其特征的描述,现归纳如下:数字图书馆是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为其馆藏品和服务作为主要渠道,向信息需求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它有二大特点:一是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服务实现都依赖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快捷来完成,其中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广电网等都是它的业务渠道。二是资源数字化,将馆藏资源数字化,最终形成海量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夜上海论坛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
夜上海论坛 纯数字图书馆有二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上各种网站开设的读书频道。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夜上海论坛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夜上海论坛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夜上海论坛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研究
(一) 读者群比较
众所周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必须是能上网且会上网的网民,它的读者群要在网民中产生。以下内容摘自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1. 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宽带网民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网民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2. 网民结构特征
夜上海论坛 年龄结构:10-29岁网民所占比重大增,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至19岁占35.2%,20至29岁占31.5%。
夜上海论坛 职业结构: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3.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提供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这点。
服务能力比较
夜上海论坛 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作用的发挥。
1.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
2.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二)阅读方式比较
夜上海论坛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应当退化的。因为,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三)馆藏比较
夜上海论坛 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相比,拥有绝对优势。首先,藏品历史悠久。其次,藏品种类丰富。传统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最后,藏品经典众多。
然而,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夜上海论坛 二、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不少。首先,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群青少年居多,他们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阅读渐成习惯。其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灵活多样,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读书资源。但是,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历史性、完整性以及丰富性,需要到其学习、研究的读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如果说数字图书馆是属“下里巴人”的,则传统图书馆就属“阳春白雪”的,他们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发展市场。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危机;出版人;文化自觉
在2013北京国际图书节的“名家大讲堂”上,著名作家王蒙在“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讲座中曾畅谈当今微博时代文学面临的危机,表达了对“死活读不下去的书”之排行榜的“担忧”,发出了“当前形势下,用浏览代替阅读,用传播代替服务,用碎片代替经典的现象”,有“造成我们的文化有断裂的危险”的警醒。王蒙先生的担忧,道出了一个社会有识之士坚定的人文信仰,折射出一个民族的自警与自省。
自古以来,人类文明的进程、文化教育、思想结晶、社会进步都与对书的阅读密不可分。图书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传递着文化的薪火,承载着文明的成果。就个人而言,阅读图书关乎个人的成长与长成。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如果一个人不阅读就会缺乏智慧和判断力,如果一个民族不阅读,它的文化必定会丧失创造力和批判性,自主创新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对一个国家来说,国民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风气,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重要影响,关系到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和谐与人类的进步。然而,有数据表明,对国家、个人都如此重要的阅读却并未在我国蔚然成风,当今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存在着种种危机。这种业已形成的“阅读危机”及其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国民的购书量与阅读量持续较低。2012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而历史资料表明,1999年我国国民阅读率为60.4%。也就是说,2012年的国民阅读率远低于l3年前的上世纪末。社会向前高速发展了l3年,国民阅读率却呈“倒退”态势,有阅读习惯的人仅占总人口数的5%,且不提发达国家,这个比率就是比印度也低得多。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读书仅为4.39本(包括学生的教科书和练习册之类),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说以色列的64本。
二是阅读人员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主要集中在老人和青少年身上,社会的支柱――中青年人的阅读比例却很小。这种两端人员阅读,而社会中坚力量疏于阅读的态势与不断增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背离的。
夜上海论坛 三是自觉阅读少,被迫的、功利性阅读多,阅读面越来越窄。这表现在人们往往因巨大的升学、就业压力所迫,不得不猛啃书本,快速充电,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工作、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这种功利性阅读会使人们的知识结构日渐残缺,既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背道而驰。
夜上海论坛 四是浅阅读持续上升。近些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55.6%,比2011年的54.9%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有超过半数(52.2%)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29.2%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1年的25.4%相比,增长了3.8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国民倾向于阅读轻松读物,什么来得快就选取什么,整个社会快餐文化、娱乐文化盛行;“读图时代”“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消遣阅读”“目录阅读”“标题阅读”等“浅阅读”成为风潮。在国民阅读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这种浅阅读的大幅增加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深阅读”已逐渐被边缘化,这种国民阅读现状潜藏隐忧。
夜上海论坛 五是阅读遭受着多元媒介亚文化消费的冲击。亚文化传播形式新颖、便捷、前卫、怪异,容易使得青少年标新立异甚至全盘接受附着在其上的价值取向,亚文化渐成潮流、时尚,易于导致青少年对传统阅读教育的排斥;如电子媒介的使用,造成对视觉文化的依赖而对纸质媒体的排斥,对电子书写和读图简化形式的推崇,可能导致对读写能力培养的抵制,从而有造成人的思维能力下降的危险。同时,高速旋转的生活节奏挑战着人们疲惫的神经,追求刺激的网络文化迎合了人们的需求,传统意义上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逐渐边缘化。“阅读危机”反映了当代人文化诉求、文化理想的缺失,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阅读是人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为了拯救“阅读危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知书达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是人类共同的目标。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尊重公民文化权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政府对民族复兴所担当的文化责任。
“书乃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当下的阅读危机也与出版业存在着重经济,不重文化;导向偏离,低俗成风;选题重复,盲目跟风;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缺乏操守,胡乱炒作;不讲规则,无序竞争;过度包装,内容糟糠等现象不无关系。作为阅读信息载体的书籍的生产者――出版人,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全民阅读提供优秀的内容产品,承担起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社会责任。
首先,出版人对出版事业的准确定位,是出版人文化自觉的核心要义。出版人的文化自觉,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文化特质的清醒认知和自身文化角色的自我认同。
夜上海论坛 出版作为内容产业,是文化生产的一种特殊业态,既有产业的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出版物是一种商品,具有一般的商品属性;同时它又是特殊的商品,具有文化精神属性。但出版物最主要、最根本的价值还是内容价值,是内容本身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审美、信息等人类思维情感活动,而思想、观念、审美、信息、价值取向等核心要素是读者接受产品的根本原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版物在启蒙民智、传承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一个社会,多出什么书、少出什么书,是世道人心的晴雨表;一个出版社出什么书,不出什么书,是否通过内容上的不断创新来保持出版物独特的品质和先进的内容,是出版人“文化自觉”的重要体现。
叶圣陶曾说过,“就广义说,出版工作也是教育工作”。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众多出版人相约:“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他们终身以“教育救国”为宗旨,身体力行,锲而不舍。出版家张元济更是怀着“昌明教育生平愿,故向书林努力来”的宗旨来主持出版工作。反观近半个多世纪,我们缺少真正的出版大家、编辑大家,这与缺少真正的文化人办出版有关。似乎社会也忘记了出版工作也是社会教育工作的一个部分,出版业存在的价值就是对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传承!出版本应有它更高的精神追求和更大的文化目标。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出版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文化使命,但若出版人以经济利益为终极目标,则是对出版本质的最大背离。
其次,图书编辑活动是出版人实现文化自觉的关键。在图书出版流程中,编辑工作是最核心、最富创意的中枢环节,编辑的特殊身份和职业功能决定了其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
图书是一种文化产品,但不同于可以批量生产的一般商品,编辑活动决不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而是随着人类文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独立的不可或缺的职业。传统意义上我们通常将编辑的角色功能理解为“为他人作嫁衣裳”,往往将编辑狭义地理解为文化的保护者、把关者、审定者,但在国际全球化、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现代编辑还应是创新文化的思想者、践行者。所谓编辑的创新角色,就是对一种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发现力、洞察力、鉴赏力和创造性地研发、生产、传播、推广甚至营销的能力。洞察力和敏感性,这是创造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的宝贵环节,它既是编辑的一种天赋和秉性,也是编辑智慧与创新性的关键所在。
有人说“一书一世界”,每一本书都体现了编辑个人的文化责任与道德责任。图书编辑工作中最重要、最富有创造性的内容是对选题的发现、选择与优化。现代图书编辑每天面对密集繁复的文化信息和选题冲撞,何所依从,得由编辑的主体精神所制导。“编辑是个良心活儿”,编辑的文化责任显性地体现在对编辑工作基本规程的遵循,以及图书编辑对文稿审校把关的工作态度;编辑的文化责任隐性地体现在编辑主体的功力德性、思想情怀与文化选择上。在编辑活动过程中,编辑必须代表社会和读者的利益,必须站在文化建设前沿、学术前沿、社会发展前沿来策划组织书稿;编辑必须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伦理、学术道德规范为依据,来审视、分析作者的观点与思想。在社会与产业转型时期,特别是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能否坚守这份文化职责与理念是对图书编辑的一种考验。
夜上海论坛 再次,出版人的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反映在出版经营管理上的责任担当,这是文化自觉的有益保障。
夜上海论坛 出版经营管理是保证出版经营要素实现最佳结合和实现出版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总称。当下出版业普遍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重业绩、轻管理,重战术、轻战略的现象,不少出版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表现得越来越急功近利,它们的经营目标就是单一的冷冰冰的利润数字,选题论证、质量管理形同虚设。有些出版人成了缺少文化理想与抱负、潜心于追逐利润与业绩的商人或生意人,他们不再专心于选题研发和运作,而是热衷于投机取巧,迎合庸俗市场需求,出版一些低俗平庸之作。一时间,合作出版、买卖书号盛行,拼凑、嫁接、雷同的平庸图书泛滥成灾。这些图书从内容到编校都未精心打磨,令读者倒了胃口,破坏了阅读兴趣,无意间成了阅读危机的“帮凶”。
图书出版活动理应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要求出版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发现、辨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文化产品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创造文化价值的过程。创作活动创造原始价值,出版活动是文化价值的再创造。出版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对文化创作活动进行评估、策划、选择、优化,通过编辑、校对、装帧、印制等环节,使之成为产品,再通过营销、宣传等行为,将产品转化为商品。出版社的主要经营管理者应将社会责任置于经营管理的核心位置,在社会利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谐统一的前期下,将社会责任贯彻到出版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企业承担出版物管理责任的同时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版人的管理责任表现在对出版规律的遵循,对出版各流程环节的把关,对产品结构的优化,对产品质量的保障,对出版市场的净化以及对文化进步的引领之中。
夜上海论坛 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阅读,科学知识的普及离不开阅读,文明理念的传播离不开阅读。面对国民阅读的危机,面对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与呐喊,出版人应该明晰自身的文化使命,恪守出版人的职业道德,传承并创新文化,丰富并引领市场,建立起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良好的沟通桥梁,为国民尽可能多地提供优秀的出版物,真正担负起创设良好阅读环境,传播优秀文化,传承社会文明的社会责任。
(徐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编、编审)
注释:
1995年,为了让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作为全世界的阅读日。
在今年读书日之前,一部讲述天才编辑麦克斯・伯金斯和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电影《天才捕手》上映,出演编辑伯金斯的科林・费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正走进一个作家比读者多的时代。”
夜上海论坛 不知道科林・费斯是在说作家太多还是读者太少,不过就中国而言,这两个假设却都存在。
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每年新书数量居高不下;而就读者而言,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远低于其他国家人均阅读量。
你写我就出
夜上海论坛 这是段子手在出书的年代。
夜上海论坛 去年9月,拥有两千多万粉丝的微博博主“回忆专用小马甲”的一本短篇故事集在各大书店和图书电商网站发行,书中收录了其微博的一些人气短篇故事,而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星座博主“同道大叔”在2015年和2016年各出了一本书,“银教授”则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各出了一本书。
出了新书的作家行程排得很满,书店也排满了作者的新书会。小马甲新书刚,就已经在24个城市安排了签售会。同时,去年1月,马伯庸新书《龙与地下铁》,在北京第一场签售会上,出版方就表示,在全国已经确认的签售会有数十场。
夜上海论坛 自媒体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作家,他们的新书在书店和电商网站上不断更迭,除此之外,图书市场还有不少自出版的书。2012年,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有25%是自出版的作品。现在,在Kindle上排行前100名的畅销书中,有28本是作家自出版。
夜上海论坛 作者乐此不疲地出版自己的作品,出版社也乐此不彼的出。
据1月12日中国出版协会的《2016年度国内外图书零售市场报告》,2016年,中国图书市场新书品种数约为21.03万。新书品种从2012年到2016年始终在20-21万种之间,连续五年保持稳定。
在上世纪末,日本图书市场也出现新书不断的现象。70年代,日本每年平均出版新书两万种左右,到1995年突破了六万种大关。每年新出版图书的种类居高不下,但总交易额从1997年以来基本维持下跌的态势,许多退货率达到80%或90%的书刊还要发行,终于出现了图书出版行业危机。
夜上海论坛 为什么卖不出去,出版社还要不断地出呢?
根据日本出版危机写成《出版大崩溃》的作者小林一博说:“处在一部分大牌出版社的立场,如果图书交易公司缴纳了图书货款,那么图书即使销售不出去,销售额在实际上已经‘预付’了。这本书一旦成为退货书,为了清算,就必须再出版新书以填补亏空。如此循环往复,就只有无休止地出版新书了。”
新书不断少不了你
事实上,“新书为什么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任何单一因素造成的。
其中一个关键是,书不是消费性商品。对于卫生纸或洗发水这种消费性商品,用完了我们可以买新的。但书不同,一本书,我们最多买一次。如果看完了上回买的书,到书店之后,我们只会想,最近有没有出什么值得买的新书?因此,所有书店,不管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通通都会重视新书,都要给新书最好的位置。
另一个原因则是――年轻群体的崛起。随着新生代的长大,娱乐市场的话语权逐步过渡到90后、00后手里,以往出版社鲜少出版的青春文学、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都被出版。IP的开发也带动了图书的出版。
消费主义在推动新书出版中也功不可没。在印刷术普及之前,书籍一度是权贵阶层们用来炫富的方式。而在这个看场电影吃顿饭都要百八十块钱的今天,图书电商丧心病狂的打折,让书籍变成了最便宜的正版娱乐形式。
储物癖也在驱动着我们不断下单。一套心爱的漫画怎么能不收全呢?偶像的书怎么能不买呢?收藏才是正义啊!
可俗话说的好,“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去年,亚马逊中国了《2016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将近1/4的受访者一年看书不超过5本。2015年美国电子书商Kobo研究也发现,60%电子书消费者从来没打开过他们买回来的东西。
如果说新书太多是个罪恶的话,我们每个人从读者、到书店、到媒体,到出版社都是这个共犯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每个人都是鼓动增强推动新书的市场角色,这样要想新书减量,无异于缘木求鱼。
绝版书与公民阅读力
夜上海论坛 一些人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一本书已是心仪已久,各大电商图书网站都已卖完,只有非自营店和二手网站有,但对于是否正版有些犹豫而不敢下单。问题来了,为什么在新书不断的今天还会有绝版书?明明有市场,为何不多印上一些呢?
一位台湾的图书编辑说,20年前,出版社老板都认为,每本书都是辛辛苦苦花了代价做出来的,如果这些书在书店卖掉了,业务部的责任就是补上它。如果仓库里的书都补出去了,老板的命令就是加印或再版,“本社出的书在书店绝对不能少”。
夜上海论坛 但20年后,出版社都学到了教训,再也不敢如此任性;印书简单,卖书却很难,卖再印出来的旧书,加倍困难。
夜上海论坛 在店销市场的工作模式里,新书一印好,第一件事就是“铺书”上市,在第一个礼拜内,可以把印数的八九成全数发出。货物出门,不管有没有卖掉,账面上,书已经全部变成“应收账款”。通常来说,第一次印刷的发行量一般短期内可以回收一半资金。但旧书不一样,即使一本书你小心翼翼地再版了600本,这个数字在印刷经济规模上已经非常低了,经常也要花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消化它。
夜上海论坛 绝大部分书过了新书期以后,销售量总是逐年递减。所以当一本书的年销数低于某个指标,出版社权衡之下,就会让它绝版。即使市场上每年仍有200本、300本的需求也没用,图书出版市场活生生便是个物竞“人”择的人工生态圈。
夜上海论坛 新书的消耗跟公民的读书力直接相关的。英国出版社的纪录是全世界都望尘莫及的,不只平均人口新书比率世界第一,单看新书种数也是世界第一。根据英国出版者协会整理的数字显示,1997年到2001年,英国年度新书出版量从10万种成长到11.9万种,连续五年增长,平均每年增加近5000种,光是小说一项,一年就有一万多新作上市。
关键词:畅销书;长销书;大学生;阅读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89-02
夜上海论坛 一、“畅销书”与“长销书”的概念界定
“畅销书”一词最初起源于美国。所谓畅销书,一是要“畅”,二是要“销”,能够在市场上大量销售的图书。我国从1995年开始,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在《中国图书商报》上每月公布一次畅销书的调查情况,自此拉开了我国畅销书时代的序幕。畅销书的特点是符合人们当下的阅读口味,畅销书不一定就是好书,但也有可能成为经典名著。如那些人类历史文化流脉的经典、智慧的结晶,灌溉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们能长久地摆在书店里销售,虽然在短时间内销量不一定多,但却可以经过不断再版或重印而长时间地销售,以致于在家庭中成为世代传承的看家书。当然,畅销书可以转化为长销书,畅销书的生命力从几年、十几年到几十年,若得到一两代人的认可,有幸进入经典的行列,其生命力就可能是百年或千年了。
二、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看其阅读动机
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有一定规律,行为受心理支配,由此产生了心理学。读者心理学正是研究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语言、气质、性格、技能、能力等心理现象反应到行为上的科学。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发展快,好奇心强,对流行文化敏感,极易接受新事物,为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时期。在选择读什么书的问题上会因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意志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阅读动机是由一定阅读目标引起的心理动因和倾向,直接推动和维持一个人阅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阅读动机,归纳其阅读习惯,研究阅读现象并有效引导学生阅读对身心有益的书籍,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夜上海论坛 1.求知――应试需求心理。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在阅读图书时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通过阅读书籍扩展知识面。并且迫于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压力,课余为强化课堂所学、提高知识水平、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以及应付考试为第一需要,阅读教材、教辅及专业书籍,来提高考试的通过率。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普遍具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为了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他们要了解更多的职业信息,阅读可以使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加丰富。在求知的动机下,他们重视各种读物的知识性、理论性和专业性,也喜爱内容深刻、观点新颖的读物,还会考虑读物是否能为将要参加的等级考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夜上海论坛 2.理论――实践转化成就心理。成就心理是人们期望做得更好和渴望卓越的潜意识,如赢得荣誉、获取财富、得到认可等。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渴望所学的专业知识能灵活运用到实践环节中,渴望通过阅读了解各类信息,转换为个人能力,并寻求在社会中的就业点和立足点。通过不断从书籍中汲取养分来完善自己,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夜上海论坛 3.模仿效应、从众心理。大学生群体在年龄层次、心理需求、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性,使该群体更容易形成价值观念上的相互认同,从而容易形成模仿效应、从众心理。大学生中威望越高者影响力就越大,给予他人的影响也越深刻。从积极一面看,大学生所读书籍能够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潮流;从消极的一面看,会引起“盲从”。
4.放松身心、娱乐消遣心理。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中学时代相比大为宽松。利用闲暇时光阅读书籍可以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或兴趣爱好以及放松身心,同时也是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自身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放松身心、娱乐消遣的心理具有两重性。积极方面,为丰富业余生活而阅读文学艺术类书藉,可使大学生增长见闻,陶冶情操;消极方面,对那些意志薄弱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会沉湎于武打、言情类小说难以自拔。
夜上海论坛 三、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的72.0%增加了5.1个百分点。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上扬,在18~29周岁的年轻群体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其中四大名著最受欢迎,最受欢迎作者前三名依然是金庸、鲁迅、琼瑶。郭敬明以第七名入围,是唯一的“80后”。这次,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毫无悬念地包揽了前四名。从调查结果看出,当代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当下大学生普遍意识到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并转化为实际能力,获取相应的技能证书,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基本条件。但调查也发现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只是为了娱乐消遣。阅读内容呈现时效性、多元化、浅显化的特征,读图类书籍、另类作品等也颇受大学生青睐。究其原因,正是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化”所致。“快餐文化”不注重深厚积累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