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工作中思想汇报范文

工作中思想汇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作中思想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基层社保 功能

夜上海论坛 党的十将社会保障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社会基础性综合工程,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开创基层社保工作新局面,就必须在不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创新功能和辐射功能,做到“三个坚持、三个结合、三个创新”,才能持续焕发基层社保工作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理论教育创新

夜上海论坛 基层社保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社保工作与理论思想教育相结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政策教育、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教育有目标、有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

1.1推行教育普及化

充分利用好微型党课、情境党课、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等教育平台,健全述学、评学、考学等制度,推行以点到面、全面覆盖的教育模式,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

1.2做到教育常态化

发挥系统内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邀请人社系统内外专家、资历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开展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员工的“理论宣讲下基层”活动,结合党的十精神和人社专业技能学习等内容,每月对机关和基层人社工作人员进行理论指导和培训,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相结合。

夜上海论坛 1.3实现教育多样化

夜上海论坛 积极推广“”、“党建知识小课堂”、“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深入开展“发起一个文明服务周、宣扬一个文明主题、规范一个服务礼仪”活动,充分利用好各类网络、报纸等平台,开辟专版,开设专栏。同时,举办社保送文艺进村(居)活动,编印《社保规范手册》等,用多形式的教育方式较好地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保障工作的“两张皮”问题。

夜上海论坛 2.坚持制度与队伍结合,实现基础配置创新

切实加强基层社保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建设,着力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和一支精干、富有战斗力的队伍。

夜上海论坛 首先,以完善制度和健全体制为核心,以规范流程和制定标准为重点,从改进管理和优化服务入手,逐步形成统一领导、事权清晰、机构合理的管理体制,形成运转流畅、服务高效、操作规范的运行机制,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

其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和业务工作、内部管理责任制一起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人,把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做到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实现虚功实做,取得实效。

第三,在健全完善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推行资格认证制度,从机关和基层选拔一批工作经验丰富、思想政治过硬的思想教育指导员,打造一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负责系统内职工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好大学生村干部资源,进行集中的业务培训,利用其基层基础优势,纵深开展村(居)基层社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与组织、宣传等部门的协调合作,邀请其系统内负责党员教育的同志担任人社系统党建教育兼职指导员,合作共建“思想政治教育讲坛”,形成同频共振工作格局。

3.坚持传承与优化结合,实现载体打造创新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规律,使社保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更适应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夜上海论坛 3.1围绕中心工作实现创新

要紧紧围绕社保所承担的工作职能、使命以及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通过宣扬榜样和典型,引领职工发扬奋发向上、志向高远的奋斗精神。

夜上海论坛 3.2围绕文化建设实现创新

社保文化要在更广的领域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借助社保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社保文化通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人文的价值观。

3.3围绕以人为本实现创新

要坚持把为职工办实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从职工婚丧嫁娶、子女就业、职称考评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努力寻求解决职工思想疙瘩的方法。要通过实行公示制度,对有关人事任免、职称评聘、工作调配、资金发放等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先予公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鼓励职工对思想建设、文明建设、业务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批评,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2篇

一、目前人社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

夜上海论坛 1.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

目前,仪征市人社系统工作人员的思想较为活跃,大家的主体意识在日益增强,独立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做出的判断更具有个性特征,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尊重。

2.接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

夜上海论坛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世界,这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乘虚而入,从而对大家的思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综合待遇偏低

夜上海论坛 在劳动监察执法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现象依然存在,临聘人员的福利待遇、编制性质以及用人机制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大家的思想难以稳定,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夜上海论坛 上述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既有体制、机制问题和人社队伍的素质问题,也有队伍的教育管理问题,其根本原因是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人社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还缺乏与队伍进行更多、更广泛的沟通,没有及时把握人社队伍的思想状况,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人社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之故。

二、沟通在人社队伍建议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夜上海论坛 1.沟通是人社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激励手段

夜上海论坛 人社队伍是一个整体,不是人社队伍的简单集合。实践证明,善于激励的管理者易获成功。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人社部门各级领导工作作风实,与队伍打成一片,平易近人,善于倾听大家的意见,及时采纳其合理化建议,关心其疾苦,这样大家就会与领导者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就会有很好的沟通。

夜上海论坛 2.沟通是激发人社队伍工作热情的一剂良药

人社部门作为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部门,每天直接与市民接触,会碰到形形的人和事,从而难免产生许多抱怨,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社队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正确处理队伍们的各种情绪和各种工作失误,光靠简单的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面对面地沟通,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去解决。通过沟通,大家心服口服、心情舒畅,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人社队伍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不断激发工作热情,从而不断促进人社队伍建设,提升人社队伍的整体形象,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夜上海论坛 3.沟通是造就人社队伍和谐氛围的有效方法

尽管沟通不是万能的,但在我们人社队伍建设和人社队伍的实际工作中,没有沟通却是万万不能的。在人社队伍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求大家与市民交朋友、同事之间真诚相待,要坚持按照肝胆相照、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标准交友,使队伍之间、队伍与管理对象之间都能成为好朋友。同时,要使大家懂得好朋友是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每个人都要加倍珍惜,进而不断推进人社整体工作,树立人社队伍良好形象。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低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34-02

夜上海论坛 一、低碳背景

1.低碳的内涵。“低碳社会(low-carbon society)”,是通过构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的文化理念,形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的社会。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逐渐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形势,各国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19世纪初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第一次提出“低碳”,日本政府于2008年提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草案《福田蓝图》,以及美国参议院《低碳经济法案》等。由此可见,低碳是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低碳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夜上海论坛 2.低碳社会下节能环保教育的发展。建设低碳社会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低碳社会的建设及对应的教育发展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建设和发展环境教育的国家,早在1965年,德国就在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中渗透了环保知识,环保教育成为必修课程;随后美、法、加、澳等国家也相继推行环境教育,倡导节能环保意识和行动。随着我国步入“十三五”规划时期,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已逐渐提上了日程。2012年初,同志强调“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以低碳生活指导人们的生活,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和行为,从而促进我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新时期肩负的重要使命。

夜上海论坛 二、低碳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夜上海论坛 1.低碳社会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当前高科技迅猛进步、生产力空前发展,迫使生态环境走向超负荷。随着环境危机问题越来越困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开始对生存方式进行深刻的反省。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因时代的变化而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低碳是人类发展方式的全球性变革,低碳化是解决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生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将教育与低碳背景相结合,将对其人生规划、方向、价值观的培养和发展,对提高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质量、道德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有重要和长远意义[1]。

夜上海论坛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低碳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重使命,决定着其要开展低碳背景下的有关教育,在促进低碳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有义务支持地方组织和区域政府,使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进行节能环保教育,将大大提高他们在和当地社区交流、服务时的节能环保观念的宣传和促进,对低碳知识传播和环境保护起到极大的作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的教育委员会表示,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教育在环境保护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我国面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高校的建设为社会转型提供了最强劲的驱动力,高校的发展将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协同创新发展实践提供前沿的科学引导,对培育、提升低碳社会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有重要实践意义[2]。

3.研究低碳社会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随着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面对低碳社会这一新兴趋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做出相应改革。高校作为先进思想文化建设和传播的主要阵地,大学生作为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和后备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身特点和教育内容的本身要求,需要以低碳为素材,把节能环保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这一改革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促进低碳绿色观的传播和发展,让节能环保观念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并置身到社会中,还能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带动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大学生节能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1.提升能环保教育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求。低碳生活作为现代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要求,实现“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理念,全面可持续发展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高校是先进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节能环保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高校开展高等教育和各项活动的主题参与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工作的最终目标。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长效机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夜上海论坛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节能环保教育的关系。节能环保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良好的教育体系是节能环保教育得以全面实施的重要保障,把节能环保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不仅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于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生命力和活力。因此,节能环保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的拓展,响应低碳社会的节能环保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上的变革创新,反过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促进了低碳背景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夜上海论坛 四、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节能环保教育

1.加强统筹协调的领导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是高校节能环保教育体系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高校在当前低碳社会的背景下与政府系统、企业组织联系紧密。因此,应建立以科技创新发展与低碳相结合为前提,以节能环保教育为基础,以高校服务地方为载体,实现低碳、节能环保和教育三位一体的高校服务地方低碳发展的体制[3]。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节能环保意识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推进低碳社会的发展。

夜上海论坛 2.将节能环保纳入“第二成绩单”素质教育。从课堂教育入手,将节能环保内容纳入“第二成绩单”的素质课程大纲,把节能环保意识作为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参考因素,将节能环保教育工作课程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测量化。在课堂教育之余,高校还要完善大学生的节能环保实践活动的计划、制定与实施。将高校、地方政府、基地单位三方资源整合,形成低碳社会化的实践领导组织体系。将节能环保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时时刻刻接受碳环保理念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努力顺应社会实际需求。

夜上海论坛 3.保障与激励机制建设。高校还需要结合国情和学校学院专业特色,以节能环保类主题教育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高校节能环保型社团的作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以开展节能环保主题的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结合新媒体打造节能环保教育的宣传阵地;以思想政治立项课题、精品项目为依托,组建实践团队,地方各级政府要主动为节能环保类社团、公益活动等所需经费给予资金和人力支持。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单位,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不断拓展校企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构造就业和环保“双向受益、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⒖嘉南祝

夜上海论坛 [1]陈志福.大学生低碳人生观教育探析[J].理论界,2010,(10):182-183.

[2]涂俊.绿色大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5.

[3]宋超.低碳时代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2012.

夜上海论坛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Ideal-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on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夜上海论坛 GUO Jing-xiao1,LIU Hai2,LI Zhe1

(1.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China;

2.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