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保卫黄河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人才培养;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我校组织的大市级公开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我上的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的第四单元“神州大地――江河万古流”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但是,在繁忙紧张的准备过程中,有喜有忧、有苦恼也有欣慰。各种滋味充溢于心中,感受颇多。
一、教学伊始
课堂上,我给学生谈了要上公开课的事情,想征求学生的看法。音乐科代表冒出一句:“歌太难听了!”我愣住了。于是,让他站起来说说看是怎么想的。这位学生说:“歌曲太老,太单调,演唱的方式我也不喜欢。”我本想批评他,但一下子又控制住了。我知道学生们更喜欢流行音乐,这是代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想法啊!我只是说:“我很欣赏你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黄河大合唱》可是代表了我们中国合唱声乐作品的优秀典范啊!同学们就这么不喜欢听吗?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学生争论了起来:有的说还不错,有气势。这节课下来,我陷入了沉思。
二、教学反思
教学中,有时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常常令人措手不及,打乱整体的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无法正常进行下去。面对这种情况,不能让原先的设计教案束缚了自己,禁锢了学生。应该承认,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当学生遇到困难或不同看法时,要换位思考,课堂上冒出来的问题和行为举止,也并非是浅陋无知的反映。有时候,倒是学生思想火花的闪烁。对此,不能简单地对他们付之一笑,更不能粗暴地用一盆冷水将它浇灭。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鼓励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夜上海论坛 思则变,变则通。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并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渗透到课堂中去,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活跃起来,主动学习。
三、改革实践
(1)观赏电影《黄河绝恋》中壶口瀑布的片段。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学生简单地谈感受,这时同学们的兴致被提了起来。以此为契机,又观赏了大合唱《保卫黄河》,气势磅礴的音乐作品震撼着每个人的心。黄河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这时,让学生回答问题: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演唱的形式是什么?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感受颇深。此时,话锋一转,向大家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歌曲的创作背景。(都是以字幕的形式呈现)学生唱主旋律时,是那么饱满、坚定,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年代。
(2)演唱形式辨别部分。教学过程中,我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比如“对唱”潘长江的小品《过河》,学生很容易辨别。最精彩的是学生竟然能模仿对唱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音乐知识掌握得很牢固。“人声分类”的知识,我把它渗透到“音乐欣赏”当中。让学生们通过听,学习分辨人声的分类,只要认真听还是很容易掌握的。
夜上海论坛 (3)学生的学习激情既然被点燃,就让它爆发出来。教师要顾及学生的感受,抓住学生的心理――有模仿和创造的兴趣,进行模仿表演,开展小组竞赛。比如聆听歌曲《塔里木河》,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节拍,熟悉歌曲旋律,并找出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节奏型,指导学生练习。有的学打典型的节奏型,有的用竖笛吹奏主旋律,有两个学生跳起了舞蹈。在无拘无束非强制的情景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充分表现出来。
夜上海论坛 (4)最后配上优美的画面。我给大家演奏了钢琴伴奏曲《长江之歌》,再一次感受到祖国江河的美丽,也使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达到了一个最。紧接着,我把这课的内容又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们回去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去听《黄河大合唱》其他的乐章,收集有关黄河的音乐作品、歌曲、电影、电视作品,鼓励他们研究通俗音乐、民间音乐在《黄河大合唱》中的应用等。之后,不断收到学生给我的CD、磁带和一些书面材料,完全没有料到学生有这么积极。这就证明让学生把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去,使他们在课内课外都积极自主地学习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
几节课连续不断地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仔细想想,得出以下结论。
(1)做好课堂小结,学会反思。从学生那种漠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打动他们的心扉,无法引起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改进、优化。在课堂内外要特别留意学生的反应,有时仅仅是一个眼神,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给教师带来一些信息启发。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作为教师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探索的反思材料。
(2)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心中不同的情感。教师要让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不直截了当地否定学生,避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及时肯定他们的看法,给学生保留意见的权利。如果能够问问学生的想法,多采纳他们的意见,就会有想不到的收获。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3)发挥多媒体作用。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法国一位著名的演员说过:“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比不上发出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以唱歌为例,《保卫黄河》中有齐唱、轮唱、合唱,教师一个人范唱不能表现齐唱的豪迈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和声效果。通过放映演唱录像,可以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感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音乐教师又被誉为“美的使者”。因此,要保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就必须为人师表,把对自身的要求定位在一个至高点上。这里的求“高”点,有三层含义:
夜上海论坛 一要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实施新课程,要求摈弃落后的教学思想,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倡导音乐“探究式”和“创造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
二须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学高为师”,给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作为新世纪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带领学生寻找流淌不息的泉眼。为此,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使自身的音乐素质达到一定高度,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的驾驭课堂。才会在教学中表现出语言、举止美,形象、舞姿美,范唱、范奏美,艺术情感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三应认真备课,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音乐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用艺术的眼光和智慧对教案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创设艺术性、创造性、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付诸于实施时方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课堂教学找“巧”点
夜上海论坛 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怎样调动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理解音乐,要在“巧”字上做文章。
1、巧激趣。在学习“节奏”时,避开理论说教,设法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化复杂、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简单、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说:“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没有节奏就不成音乐,它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节奏,人类的语言、动作,大自然中的鸟叫、虫鸣,都含有丰富多彩的节奏,我们一起来寻找节奏”。教师随后拉响了教室的电灯开关,学生异口同声发出“滴哒”声,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先前经验随之而来,教师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讲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火车行进“咔嚓咔嚓”,母鸡“咯咯哒”,鸭子“O嘎O嘎”,马蹄声“哒哒哒”,布谷鸟“布谷”,知了“知·了……”;模仿大爷、大婶、、小弟弟走路的步伐;体会在远处、近处呼唤同学的声音有何不同;教师将学生模拟的节奏——板书,告诉学生用这些节奏写上音符就是曲调,正是有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节奏,才会有音乐家笔下美妙动听、跌宕起伏的旋律。接着引导学生欣赏民族管弦乐曲《丰收锣鼓》,探索音乐,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领略音乐中气势磅礴的潮州大锣鼓,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聆听柔和的云锣、明亮的笛声描绘的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探索音响,让每个同学动手、动脑,用自己的敲击方法敲打锣、鼓、钗等民族打击乐器,创编简单节奏,学生在说、唱、呛、打中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敲击方法:重擂、轻敲、快击、慢打、旁敲、侧击,演奏出变化多端的节奏,特别是钗的演奏更是妙趣横生,滚击、扑击、扪击、侧击、单击、摩擦击,轻、重、快、慢,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尽显无遗。最后师生合作,教师弹奏《丰收锣鼓》的主题音调,学生用打击乐、徒手、笔等为音乐伴奏。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的知识。
2、巧激情。学习歌曲《斑鸠调》时,教师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一边播放歌曲、展示春天的美丽图画;一边富有感情地说:“同学们,春天来了,大地生机盎然,斑鸠呜叫桃花开,杜鹃吐艳秧田绿,让我们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一起去描绘春天的大好风光!”学生从中体会到歌曲美、歌词美,感情的闸门豁然大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歌曲的演唱,加上活泼的对唱、齐唱、帮腔等形式,学生把歌曲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室里荡漾着春天的生机,令人欢欣喜悦。
学生最容易形成的概念是力度、速度,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时有忽视。在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时,学生对歌曲力度、速度表现不到位,教师以音乐博大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调动演唱情绪:聆听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观看反映时期的影视片段,大家情绪昂扬,一致认为:“歌曲明快有力,特别是三部轮唱的力度,很有讲究,层次清晰;二部、三部轮唱此起彼伏,更丰富了歌曲的内涵;表现了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奋起抗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英雄形象和决心”。还有同学说,“老师!我们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教师趁势告诉学生:“音乐是情感艺术,唱歌也要把歌曲的情感放在首位,唱就要唱出真实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声情并茂,这样才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涵。”学生再次演唱这首歌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巧激励。“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生越夸越灵,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扬越及时,效果越好,激励作用越大。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等活动。及时、恰当地给予肯定、赞扬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充满自信地学习。但激励方式要恰到好处,不矫揉造作,让学生觉得真实可信,故也要讲究一个“巧”字。通过摸索,这几种激励方式效果很好:①热情洋溢,富有艺术性的简短语言:很好!太美了!太好了!你的表现真让我佩服!真聪明!真棒!你的回答让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噢,老师知道了!……适时、不失幽默的说上一句,“你太厉害了,老师得赶紧学习。”②用上几句简短的英语,great!Very good!beautiful!OK!You are a lovely girl!What a clever boy!……③简明达意的手势语:对全班同学的默契合作等,伸出双手,翘起二个大拇指,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对某个同学的出色表现用“OK”、“yes”的手势;对胆小的学生,举起握拳的右手,表示勇敢、真棒、行!……④用恰到好处的眼神和脸部表情对学生表示关注和激励,学生能敏感地捕捉到其中的含义,激发出越来越浓的兴趣和情感。
夜上海论坛 三、教研教改创“新”点
夜上海论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笔者任教学校的学生五分之三来自县城,五分之二来自农村,音乐素质存在差异;而目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较侧重“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兴趣培养,学生升入初中(尤其农村学生)对音乐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技巧较欠缺,仍有喊唱的现象,演唱歌曲时力度、速度、节奏、音准也不免有些问题,欣赏乐曲无从入手。为此,笔者研究了“音节、节奏、力度、速度四位一体”教学,就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现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使音乐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而且能在思想上、情感上予以启迪。让学生愉快地接受音乐知识,掌握歌唱技能技巧,达到更高的音乐境界。
夜上海论坛 1、初中音乐“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含义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创设“四位一体”教学的“万花筒”,教师巧妙灵活地引导孩子自主的旋转出一个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和人生世界。具体说:模式是以音乐自身的基本表现要素为切入点,创设平等开放、活泼美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课外活动等教学领域中愉快主动地演绎歌曲,感悟乐曲,探究学习。通过听、想、练、唱、讲、议、看、动、悟、创、评等教学形式的精选组合,将学生的手、脚、眼、耳、脑、口充分地调动起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全体参与,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
2、主要特点是:音阶、节奏、力度、速度巧妙结合,教者方法灵活多样,学生活泼愉快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寓教于艺术。
夜上海论坛 3、研究状况:经过实验已见成效。课题经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审核结题,并被评为省优秀课题和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学生音乐兴趣、音乐素质明显提高,学校被评为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和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夜上海论坛 四、课外活动要“沸”点
“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必要补充”。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校园里歌声嘹亮、琴声悠扬、舞姿翩翩,呈现热烈的气氛、沸腾的场面。具体做法是:
1、群众性的合唱队。以班为单位,45个教学班就是45个合唱队,人人都是演唱员,由班主任、文艺委员负责组织训练,音乐教师在每天的唱歌时间(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课外活动下班辅导。
2、以班为单位的表演队。由各班的文艺骨干组织,活动内容为排练舞蹈,器乐小合奏,创编小品、相声等;适时举行班级音乐会、音乐知识竞赛等活动,音乐教师、其他任课教师也参加,活跃了班级气氛,增进了师生感情。
3、由音乐骨干参加的校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鼓号队。几位音乐教师分工合作,对歌唱技巧、形体、舞蹈、器乐演奏等进行较系统的训练。排练各种形式的节目,随时参加县、市、省艺术节和校内外演出。每逢元旦、纪念日和两年一届的校艺术节,都会举行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各班为参赛队,校队也作为表演队参加演出,并邀请县教委领导、学生家长前来观摩指导。
4、举办音乐讲座。内容有“歌曲的起源”、“奇妙的音乐世界”、“音乐与名人”等。除此之外,还开展了音乐欣赏活动,欣赏中外民歌经典、世界名曲等;学校广播室积极配合,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二次播放内容健康向上的歌(乐)曲,让学生听听、唱唱,培养其健康向上的情操。
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丰富了课余生活,培养和发现了特长生,促进了学生协调发展。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遵师爱生、团结互助在我校蔚然成风,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夜上海论坛 五、兴趣小组显“亮”点
夜上海论坛 基本方法步骤是:自查资料识背景诗人反复诵读品诗情质疑讨论赏诗意延伸升华悟诗理,简称为“识-诵-赏-悟”四步诗歌教学法。
一、自查资料识诗人,背景
夜上海论坛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笔者设计了课前“自查资料识诗人”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通过观察、倾听、动手操作等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从书籍资料中,从网上查询诗人的生平事迹及代表作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黄河知识。例如笔者《黄河颂》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夜上海论坛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了解作者作品,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情境导入:
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夜上海论坛 (学生交流完毕后)引出《黄河颂》。
简介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情况,教师适当补充。)
夜上海论坛 1938年,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夜上海论坛 在课前5分钟演讲中,要求学生以“我看光未然”或“历史黄河”为题进信息交流,不仅提高了演讲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听众主动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了解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更深入地感知诗歌意象黄河形象,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反复诵读品诗情
语文教学把诵读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诵读应该成为初中诗歌教学的主旋律,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在《黄河颂》教学中,我们始终抓住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听读、诵读、析读、自由读、合作读、探究读、配乐读,在反复的诵读中,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品味诗人的真情实感。
1、听读。利用多媒体教学,听配乐诗朗读。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从整体上感悟这首诗对黄河精神的热烈赞美和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真诚祈愿。
2、自读。教师对学生进行节奏和重音方面的指导。也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共同体会诗中的感情。
夜上海论坛 3、合作读。用交响乐的方式设计诗意的美读,可以让感情的潮水如汹涌波涛般,一层一层劈空而来,很有感染力。第一节男女生单人交替诵读,中间几节分男女声部合诵,而最后一节则全体齐读。这种交响乐式的诗意朗诵,一应一和,将诗歌的感情一步一步推向。诗人对黄河精神的热切颂扬之情,不用老师说,“一切尽在一读中”了。
4、析读:引导学生诵读“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分析所表达的感情及深刻含义,让学生领读该诗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感悟,这个环节应和下面的“质疑讨论赏诗意”有机结合在一块进行,教师应调节好读书与讨论赏析的节奏,处理好听讲与诵读、思考与表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听的热情,思的激动,说的明快,读的酣畅。
5、背读。在一定时间内,运用不同的组合,提出不同的要求,全班同学进行沸沸扬扬的背读竞赛。
如《黄河颂》设计了如下环节: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夜上海论坛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夜上海论坛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夜上海论坛 6、朗读交流:
夜上海论坛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夜上海论坛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发表意见。
夜上海论坛 (3)全班齐读诗歌。(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三、质疑讨论赏诗意
调控教学中“释疑”这个环节,侧重于学生互相答疑,讨论合作解决疑难,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学生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让学习小组讨论、筛选,共同问题最后全班商议。
教师针对问题“适时点拨,相机诱导”,使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充分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真挚情感。当然这个环节与前面的诵读也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笔者教学《黄河颂》这样处理:
内容研讨:
夜上海论坛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夜上海论坛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4、最后一段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四、延伸升华悟诗理
调控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为“延伸迁移”,它与语文新课程要求的“超文本”“大阅读”理念一样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重视课内外的沟通,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创新精神。为此,在《黄河颂》教学的最后环节里,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更深一层领悟这首诗歌透露的豪迈雄阔的爱国激情,使学生不仅受到审美的教育,而且使心灵得到熏陶和升华。
夜上海论坛 1、听唱歌曲黄河颂。
2、用相同手法写一首歌颂长江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