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范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夜上海论坛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夜上海论坛 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夜上海论坛 ②读熟课文。

夜上海论坛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夜上海论坛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夜上海论坛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夜上海论坛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15分钟)

夜上海论坛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夜上海论坛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4、体会诗境(6分钟)

夜上海论坛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夜上海论坛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李白站在岸边,6、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7、远,8、心里会想些什么?

9、借助插图,10、体会诗的意境。

1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5、借助诗境,6、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2、往日,3、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4、学业上相互帮助,5、情投意合,6、感情深厚,7、此刻分别,8、不9、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10、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11、学们想象一下,12、他们的分别时,13、会说些什么,14、做些什么,15、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16、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17、先要有脚本,18、请同19、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20、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21、写一个脚本,22、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23、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4、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25、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26、表演后师生共同27、评议。28、根据表演效果,29、重新修改脚本。

7、布置作业(1分钟)

夜上海论坛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2、并背诵这首诗。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一)软件功能与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软件需要一定的操作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能够为指导教师提供便捷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古诗文的了解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中国古典诗文往往是寓情于景的,诗歌的语言偏向意味深远之层次,许多语言无法通过现代白话文直观的翻译过来,或许翻译过来的白话文译文也无法达到诗文本身的艺术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可以通过电脑的投影向学生展示其诗文内容。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来说,多媒体教学能够以动画的形式将故事完整的叙述出来,使学生更便于理解。如《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情节,其中论题涉及到了一些物理常识,那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就能够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产生对应的思考,防止课堂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等问题的出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良好手段。

(二)结合想象与感悟诗情画意

夜上海论坛 上段文字讲述了一些诗歌的学习过程中,部分优美的格律语言无法被现代白话文直译的缺憾。那么也就间接的导致了学生不能对诗文的思想情怀感同身受,如《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歌,显然是当代小学生无法通感的,对于《宿建德江》、《滁州西涧》等意象描写较强的诗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生动的展现意象的状态。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的构建,将相关意象依次罗列在图画内,并结合相关诗句,有层次的、有远近距离的、有前后顺序的在图画中映像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的体会到诗文描写的美妙,从而提高对诗文的自我鉴赏能力,也是对古文理解能力的一种提升办法。学习古诗文,感悟诗情与画意是关键,了解诗文的景象代表着怎样的感情,更是学习诗文的主要鉴赏内容,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便是来源于此。

夜上海论坛 (三)增大容量与提升课堂效率

在备课方面来讲,多媒体教学能够扩大课堂知识的储备量,同时对于课外拓展部分也能做到“随想随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基本按照教案的框架进行诗文讲解,但古诗文之间的关联性较高,往往思路跳跃与教案未必能达到高度一致,在涉及到备课范围以外的知识,指导教师很难进行准确的指导。通过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实现跟随课堂教学的思维跳动,进行针对性的知识串讲。例如在学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指导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学习过的李白的相关作品和孟浩然的相关作品,并可以通过多媒体拓展,对相关背景予以大致讲解,让学生了解“大诗人李白为什么会写下这一名篇”,或是“李白的两首送别诗《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哪些区别”,这都是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现的拓展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深度赏析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效率方面,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并且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节省了课堂中的无用时间,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做出计划性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引导学生走入诗文中的绮丽视界

多媒体能够通过对相关意象的图象构建,让学生对“诗情景色”通感,同时也能通过PPT教学使课程与知识点串联性更强。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教学,将学生代入诗文中的绮丽视界。如在《题西林壁》的学习中,对于“横看成岭”与“侧成峰”的不同视角下形成的不同视觉,通过传统的语言叙述很难使学生深刻的认知其中含义,这时指导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或JPG图像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通过参照,了解这一诗句的真实含义。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多维虚拟模型软件,能够使教师在解释这句诗文含义时,将虚拟模型自由拖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角度看见的“山脉”,的确可以出现“岭”与“峰”两种形态。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就是正确的通过科技手段引导学生通感诗文中的独特视角,并了解诗文的绮丽视界。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了解诗人背景

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的优越性,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与备课,对诗人的背景与履历进行故事性的讲解。从某种程度上讲,古诗文作为古代文人表达思想感情或描绘事物的一种文体形式,与其诗人的自身经历和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对于相关背景的了解就成为赏析诗文的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于意象较多的抒情类诗文来讲,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等作品,都是与其诗文背景无法分开讨论的。故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外拓展就十分重要。如宋代苏轼的许多诗文都与其自身经历的两次贬谪有关;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名句,都与变法失败有关;辛弃疾的“醉里挑灯”,与其征战沙场、壮志未酬有关。相对诗句的逐字分析,了解常见诗人的人生履历也是赏析诗歌的关键,多媒体的强大知识储备,能够有效的为指导教师提供教学素材。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切入点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夜上海论坛 小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如果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导入,那就能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前,曾设想了好几个导入方法,但都因为没有一点新意,而被逐一否定了。后来经查阅资料,发现了一个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故事——汪伦和李白如何会成为好朋友的?就从这段佳话入手,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生:想!

师:据说在唐代,有一个叫汪伦的安徽人。他很有才华,不喜欢做官,但对李白的诗却十分喜爱。有一天,他得知李白要来安徽,特别想请李白到家住一段时间,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请到李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妙计,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醉。”

夜上海论坛 讲到这里,我戛然而止,抛出一题:

夜上海论坛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爱旅游、爱饮酒的李白,看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你会怎么想?

生:我一定会和好朋友一起天天饮酒做诗。

生:我一定会一边赏花,一边饮酒,乐不思蜀。

师:那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出示以下内容)

夜上海论坛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来到后,李白方知“上当受骗”:原来“十里桃花”是十里外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是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但李白被汪伦的一片诚心感动了,最终成了好朋友。分别时,李白被汪伦的一番深情厚谊感动,情不自禁地作诗一首,留下了千古绝唱《赠汪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夜上海论坛 这个故事的引入,不光巧妙地导入了诗题,而且还拓展了文本,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切入点二:抓住异同、展开教学

夜上海论坛 在一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我选的教学内容是李白诗两首——《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在一开始的教案设计中,我选择了教一首,自学一首的模式。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这样设计,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根据实际情况,我调整了教学思路,我重点抓住了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展开教学。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思维敏捷,情绪高涨,努力寻找着这两首古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于是,作者相同,题材相同,表达的情感相同;表达方式不同,送别的地点不同……学生的头脑被这看似简单,其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了。于是,一束束思维的火花喷薄而出,学生一次次深层次的有效思维得以呈现。最后,我是这样小结: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你们定能找出这两首古诗更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其实也是在告诉学生“温故而知新”、“终身学习”的道理。

同样的教学内容,因设计的巧妙而激活了课堂;同样的课堂,因我们的匠心独运而精彩纷呈。

夜上海论坛 切入点三:关注体验、领悟诗情

夜上海论坛 为什么今天的语文教学特别关注体验?因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在教学中的验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李白送别好朋友孟浩然那份依依惜别的感情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我问:你遇到或见到过哪些类似的送别场面?那时,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地说。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了诗人的那份情感。此时此刻,诗人的情、学生的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了教材与学生的最佳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