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历史文化考察报告范文

历史文化考察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历史文化考察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夜上海论坛考察报告:核桃之乡—漾濞

考察报告:核桃之乡———漾濞驱车驶入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南边陲的漾濞彝族自治县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核桃林,它像一块块绿玉点缀着山乡,那万绿丛中的点点白瓦房则风吹树摇中时隐时现,让人仿佛置身于山峦叠翠的绿色宝地。漾濞彝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土地广袤,山川秀美,资源富集,她以“中国核桃之乡”、“核桃城”、“核桃生态园”、“核桃村”、“全国核桃质量第一”、“全国县级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著称于世。涛涛不息的漾濞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10.53万彝族为主体的各族儿女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11个乡镇(4镇7乡6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星星点点散落在这崇山峻岭、河流如织、阡陌纵横的1957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核桃的故乡,在漾濞江畔,我爱你漾濞,核桃的故乡----”这是一首在漾濞境内普遍传唱的民歌。核桃,古称胡桃,西晋张华在其《博物志》中称:“张骞出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近代的《中国果树分类学》亦从其说:“我国普遍栽培的核桃,原产于南部和亚洲西部。大约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把核桃引入我国。因此,有胡桃之名。”1980年科技工作者在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发现一段核桃阴沉木,经中科院化验表明,这段核桃木距今已3325 75年,即生长于公元前1375 75年之间。距此可确定,漾濞核桃已有3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上漾濞荣获“全国核桃质量第一”、“全国县级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的荣誉;1995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xx年被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授予为“国家美国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目前,漾濞大泡核桃已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核桃成了漾濞的一大传统支柱产业,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42.09万亩,农民人均达39株,年产核桃8124万公斤,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达936元,核桃成了当地彝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漾濞已建成万亩核桃生态园一块、千亩以上核桃连片5块、百亩以上核桃连片102块,这些连片核桃自然形成了核桃村、核桃箐、核桃沟、核桃坡,成了当地一个个令人向往的模范核桃生态自然景观。金秋时节,是核桃成熟的季节,也是当地彝民们最忙碌的季节,亦是彝县人民充满希望和辉煌的季节。一树树长得又圆又大的累累核桃,一团团、一串串地缀满枝,裂嘴笑欢彝民们收打,每当此时,彝族男女老少在欢歌笑语中,起早摸黑,男人们吼着山歌,拎着长竹杆,爬上缀满核桃果的核桃树,“刷”下雨点般的“金果果”;女人们应着山歌,背起竹篮,拾起一年的希望。在彝族山寨,稼植核桃、收打核桃、烘晒核桃果、交易核桃、核桃初级加工是彝族同胞们一年里的主要活计。近年,漾濞县核桃种植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私营企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县私营核桃初级加工企业大大小小共有126户,其中年加工核桃量在500吨以上的有12户,就核桃初级加工一项,每年均可解决1.5万人左右约5个月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年实现540多万元的城乡劳动经济收入。与此同时,漾濞还与省内外60多户客商结为核桃贸易伙伴,并形成了国内有一定规模的核桃收购加工贸易集散地,全县年实现非公制经济收入达16270万元,占GDP的61.6。借助核桃产业的发展势头,漾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外商参与核桃种植业发展,实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同时,先后创办了漾濞团山核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伊斯兰侨茂核桃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企业所生产的“傻哥牌”系列核桃食品、琥珀核桃、密香核桃、袋装薄壳核桃、漾濞核桃乳等核桃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如今,漾濞核桃产业迅速发展,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核桃为四大干果之首,其全身都有是宝,核桃仁甘美可口,营养丰富,据测,1公斤核桃仁所含营养,相当于9公斤牛奶、5公斤鸡蛋,称为“营玉库”;核桃又称为“木本油料之王”,出油率高达70,核桃油既是高级食用油,又是高级工业用油;核桃仁、外果及枝叶均可入药;核桃树其木材坚硬,韧性好,耐冲击,花纹美观,不翘不裂,是上等的木制材料;核桃植株枝叶繁茂,树冠如巨伞张天,果实翠绿可爱,因而又是优良绿色化树种。核桃树成了彝县人民的“摇钱树”。点苍山之西的漾濞彝族自治县,彝族历史文化夜上海论坛和民族风俗尤为突出、内容丰富,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传统的“火把节”、独特的“二月八”赶庙会、商贾如云的“二月十九街”、“漾濞核桃产品交易会”等,有热情奔放的彝族“打歌”、美丽的民族服饰、独特的婚丧习俗等,构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情。站在县城遥看魏魏苍山,似见突兀之处绽开一道缝隙,形同巨大的石门,这就是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石门关”,其集雄、险、奇、秀、幽于一身,那里有山的险峻美、有石的奇特美、有水的隽秀美、有花的芬芳美、有云的朦胧美、更有风土人情美,在“关内”你看到是梦幻般的迭水瀑布、神奇般的自然雕塑、天堂般的生态峡谷,走出来,你已是苍山神秘的客人了。

[1]

在百度搜索:考察报告:核桃之乡—漾濞

第2篇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夜上海论坛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夜上海论坛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夜上海论坛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夜上海论坛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夜上海论坛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夜上海论坛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夜上海论坛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夜上海论坛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夜上海论坛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夜上海论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嘉健.服装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初探.装饰,2013(3).

[2]陈家友.开阔艺术视野传承民族文化——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田野采风.大舞台,2010(6).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连城; 鲁土司 ;祖源;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 TU-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37-3

夜上海论坛 永登位于东经103.2°,北纬36.7°,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后魏废县,建永登亭,《水经注》载:“润水南经永登亭西是也”。元置庄浪县,明改庄浪卫,清改平番县。1927年改为永登县。而连城则隶属于永登县管辖,距县城65公里, 连城地貌特点为东西两山高耸相峙,南北呈一狭长谷地,清澈镜明的大通河如一条哈达穿镇而过。虽处西北,但当地林木葱茏,景色宜人,历来有塞上“小江南”之誉,而鲁土司便居于连城镇。

鲁土司始祖于明初归附,封为土司,世袭相传,以“土皇帝”居于西北,世忠于朝廷,守土保家,经历十九世,二十二人,历经561年(公元1370年――民国21年)。在这漫长得五百多年里,其家族的发展至衰亡足以列入历史发展过程中研究。明王朝于公元1368年建立至1644年满人入关而灭亡,期间时长为275年;清王朝于公元1644年入关至末代皇帝1912年退位,其时长为267年,明、清两个朝代总的年限为542年。几乎历经明清两王朝始终的鲁土司足以把握中央政府的边疆治理、民族政策、乃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考证等各个方面。但是,或是由于史料缺乏、或是由于研究者关注不够,关于鲁土司的研究为数不多。鉴于此,文章将鲁土司的研究成果分类加以详细阐述。

一、鲁土司家族的祖源探讨

李良品的《中国土司研究百年学术史回顾》(《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中将土司研究分为启蒙期(1908年到1949年),低迷期(1950年到1979年),快速发展期(1980年到1998年),鼎盛期(1999年到2010年)四个阶段,其中在快速发展阶段提到这一时期土司研究注重于土司制度的产生源头和发展过程的探讨,而就在这一时期关于鲁土司的研究则聚焦于它的祖源探讨。马明达、王继光的《笺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中从《鲁氏家谱》卷三《始祖传》及《鲁氏世谱》得出明初率部落归附者乃脱欢,而非阿失都或巩卜失加。鲁鉴始祖脱欢,据《家谱》、《世谱》云为元安定王。而这篇文章得出鲁土司始祖脱欢非元宗室系成吉思汗四子阔列坚的支裔安定王脱欢,而是顺帝至正元年任过平章政事的有名脱欢者,得出鲁氏家族并非元宗室,只为蒙古族后裔。郭永利在《甘肃永登鲁土司家族的始祖及其家族的辩正》(《丝绸之路》2003年第1期)中从鲁光祖的《鲁氏家谱》及鲁《鲁氏家谱》的一份敕谕的年代得出鲁氏家族率众归附者是巩布失杰,并非始祖脱欢,指出攀附始祖脱欢具有有意附会之辞,而在否定了始祖脱欢之后,有以土达一词说明鲁氏家族的祖属为蒙古族。而郭永利在《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家族的联姻及其家族问题》(《青海民族研究》第14卷第2期)中在联姻问题中指出十五世土司在清代与阿拉善蒙古亲王之间的联姻, 近亲结婚的结果使鲁氏的子孙有的早夭,有的成为痴呆人,既在前文中指出鲁土司家族非元宗室,又何来与蒙古亲王的近亲结婚,这两篇文章在小论点似乎有出入。王继光《安木多藏区土司家族谱探研―一以《李氏宗谱》、《鲁氏世谱》、《祁氏家谱》为中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中在对甘青土司家谱的遗存做了说明后对鲁氏家族的祖源提出质疑,以始祖脱欢为元宗室且武功卓著,却不见于史,进而提出质疑,认为鲁氏家族始祖脱欢仅为蒙古族后裔,非元宗室。易雪梅的《鲁土司家谱考》(《档案 (史料研究)》2002年4期)中也认为鲁土司家族为蒙古族后裔。南德庆的《永登连城鲁土司始祖考证》(《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中从检索出元史名脱欢的五人,在《鲁氏家谱》与《明史》做出断定:脱欢非为每土司始祖;在《明史・鲁槛传》与《鲁氏家谱》的史料得出阿失都巩卜失伽为土司始祖证据不足;并据妙因寺寺内存有一匾《救赐大通寺记》,推定鲁贤为鲁土司始祖,并据《明史鲁槛传》“鲁槛,鲁贤之子”,肯定鲁贤确有其人,也是鲁氏土司家族史有记载的最早的祖先。

二、鲁土司家族的

鲁土司的的属寺为研究其的切入点,有红城镇的感恩寺、永登县的海德寺、连城镇的妙音寺及寺、显教寺、雷坛、东大寺、西大寺,研究者也多以此为切入点。

赵朋柱的《鲁上司信奉的宗教》(《兰州学刊》1988年第4期)中简单指出鲁土司系蒙古人出身,信奉喇嘛教。罗文华、文明的《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属寺考察报告》(《故宫博物馆院刊》2010年第1期)中对妙音寺、显教寺、雷坛三寺内做详细说明,对妙音寺的8座大殿内的塑像、壁画做考察,显教寺的碑亭及四殿塑像碑刻详细说明,雷坛的泥塑、壁画做一详细报告,指出此次考察对宗教研究的重要性。夏春峰的《甘肃连城妙因寺及其相关寺院探研》(《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中对妙音寺的壁画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得出当时鲁土司信仰错综复杂,佛、道并存的信仰,体现家族对宗教的依赖性以及地方文化的包容性。魏文的硕士论文《甘肃红城感恩寺及其壁画研究》对鲁土司的家族信仰以藏传佛教为基础,尤其对感恩斯内的藏文碑记作了释读,以感恩寺渊源以及感恩寺记事做了大量的史料概括,以历史与艺术的双重视野得出鲁土司的藏传佛教的丰富内容鲁土司家族的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辅以道教,杂糅藏传佛教的各派中的萨迦、格鲁。米德《蒙古族鲁土司属寺东大寺《西游记》壁画内容与粉本考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4期)文中以东大寺的壁画的具体内容《西游记》作一具体的研究认为鲁土司家族信仰藏传佛教寺院。杨鸿蛟《由兰州永登县博物馆藏明清唐卡看15――17世纪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信仰变迁》 (《中国藏学》2010年第1期(总第89期))文中对99副唐卡以及壁画推测,鲁土司家族最初信奉萨迦派,并据妙音寺的多杰羌殿得出鲁土司家族对噶举派的推崇及重视,推测鲁土司家族改宗格鲁派始于17世纪。张宝玺《永登海德寺和红城感恩寺调查研究》 (《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l期)成为甘、青、内蒙一带颇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其境内尚有多处藏传佛教寺院。赵秀文的硕士论文《永登连城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中对鲁土司家族的信仰分为道教、藏传佛教并对其信仰的原因作一简单的介绍。

夜上海论坛 三、鲁土司家族婚姻

夜上海论坛 郭永利在《甘肃永登连城鲁土司家族的联姻及其汉化问题》(《青海民族研究》第14卷第2期)中认为鲁土司家族与青海李、祁土司两大土司联姻,以借助彼此的力量来扩大稳固地方的小统治,揭示了政治与婚姻的联系。赵秀文的硕士论文《永登连城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对祁土司、李土司的联姻也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且对丧葬及生活习俗作了简单论述,源于旅游的缘故,文中论述过于简略,论点简单。陈亮《浅析明代甘青李鲁土司家族的发展与历史作用》(《鸡西大学学报》第11卷第10期)中对李鲁土司的发展及家族联姻有以简述,对李鲁土司的发展及盛衰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作一简要的介绍,旨在肯定土司家族在维持西北边疆的稳定,为中国的统一、安定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其他相关研究

(一)西北土司发展与灭亡:王继光的《试论甘青土司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对甘青一带存在土司但并不纳入史料提出,明政府并不承认是土司区,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土流参设制度与土司制下的行政建置不同,并且提出这种西北土司特点与这些地区的历史变迁、民族分布和地理形势密切相关。李世宇《从土司地区的经济结构看土司制度的建立》(《贵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01期)以贵州地区的土司来研究提出封建领主制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制度,陈嘉宗《从土司后裔卖地看土司制度的衰亡》(《广西地方志》2001年第3期)文章对沂州地区的土司的土地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从霸地到卖地契,揭示土司家族的衰亡,鲁土司也经历了同样在衰落时期卖地契、田地的以维持家业。林伟科《简析明代西北土司的特点》(《黑龙江史志.史志鉴研究》2010年第15期)客籍多、根基浅,土流参治、土制于流,忠于朝廷、服从征调,军功起家、承袭武职等西北土司的基本特点,李清凌《元明清时期甘青地区的土司制》(《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 第5 期)首先指出西北地区亦存在土司制,中央政府对甘青土司在制度上存在一些土流参治,土控于流、守土与护家休戚相关、多封众建,各族头人机会均等的制度创新。贾霄锋的硕士论文《元明清时期西北与西南土司制度比较研究》对西北与西南土司的差别以及原因作了研究、分析与归纳。高士 荣《明代西北推行土司制度原因刍议》(《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对西北推行土司制的原因分五个原因加以说明。李向德《连城鲁土司述略》(《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中简单介绍了鲁土司家族,对鲁土司作为封建统治的一部分,它存在亦有它的残酷性作一简要说明。近两年博硕论文亦有涉及到鲁土司的发展,青海师范大学党晶硕士论文《明代庄浪卫与鲁氏家族》文章以四章对庄浪卫的经济文化作了详细阐述,同时对庄浪卫下辖的鲁土司作了以军功为主的的论述,肯定鲁土司以军功起家,并以军功得到中央王朝的赏识并加以壮大。兰州大学贾霄锋博士毕业论文《藏区土司制度研究》更是对甘青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以政治、制度两大篇以八章的篇幅详细阐明了土司的继承制度、发展及灭亡原因,对研究鲁土司的发展宏观的启发与指导,郭胜利、王希隆《西北土司流变考》(《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对西北土司的发展及变化,张生寅的硕士论文《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明清河涅土司》文中对河湟土司分三个部分作了简要介绍河湟土司的兴起、发展、衰落并对国家对其管理做一梳理,以国家与社会互动背景下土司势力由盛而衰发展过程,认为河湟地区土司一直以来是强国家弱社会的特点。

(二) 旅游兴起与开发: 随着旅游的发展有关鲁土司旅游的文章也出现少,赵秀文的硕士论文《永登连城鲁土司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与赵秀文、金锋《永登连城鲁土司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生态经济》2009年第02期)中对鲁土司的旅游开发作了简单的说明,叶明晖、孟祥武《永登鲁土司衙门建筑形制述略》(《华中建筑》2009年第08期)中对鲁土司衙门的建筑作了简要的介绍。

(三)出版书籍:永登地方党史办出版《古镇连城》和杨培鑫《连城胜迹》(甘肃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以简单通俗的语言作了对鲁土司全面的介绍,赵朋翥《连城鲁土司》(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书中对鲁土司家族的十九世土司,二十二人作了详细的简要的生平介绍,并且对鲁土司属寺也作了相关的介绍,算是一本总论性的简要介绍的书籍。王继光《安多藏区土司家谱辑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文中对《鲁氏家谱》敕谕以及序言有关族谱作一详细的归纳,并对遗误不清之处进行了考证辨析,对研究鲁氏家族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五、其他

2008年8月22日至24日,首都师范大学佛教美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导师谢继胜为代表的团队对永登县境内的佛教寺院进行了二十多天的深入考察,以妙音寺为重点考察对象,甘肃省兰州市文物局与永登县政府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和甘肃省永登鲁土司衙门协办的甘肃永登鲁土司属汉藏佛教艺术研讨会召开,提出鲁土司衙门大量的壁画遗存及碑刻等大大等大大拓展了藏传佛教的研究领域。会后有贾维维、孙琳提交《甘肃永登鲁土司属寺藏传佛教艺术考察及学术报告会议综述》(《中国藏学》2009年第1期),对考察作了详细的介绍。左五元《专家研讨鲁土司汉藏佛教艺术》(《中国文物报》2008年002版)对鲁土司考察报告也作了报道。邵其珍的《考察队发现并确认大量曼荼罗坛城和国内罕见的佛教壁画》(《兰州日报》2008年第001版)指出此次考察发现的曼荼罗、佛教壁画、唐卡图案、金铜佛像、佛经等大量的资料。兰州日报推出《永登发现大量国内珍贵文物》(《永登发现大量国内珍贵文物》,《兰州日报》2008年第001版)对考察报告作一简单介绍。

六、后记

夜上海论坛 鲁土司研究近几年以来随着以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谢继胜的调查一步一步的深入,特别是壁画的研究对艺术以及宗教的研究一步一步的深入,但同时在许多方面研究不深。在祖源祖属的研究现在已经得出结论,鲁土司家族为蒙古族的后裔,在婚姻研究方面,寥寥无几,研究以李土司、祁土司的联姻为主谈及政治联姻的主导作用,在经济制度方面研究也大多只能以西北土司来以大见小,鲁土司家族以军功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视,世代驻守边疆,尽忠职守,作为边疆一域的“土皇帝”来割据一域,作为一个内部独立的集团,在经济、文化上应该有其独特的文化经济圈,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或研究不深,或未涉及,随着史料的整理,鲁土司的研究领域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