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科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科专业论文

第1篇

为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开发。课程整合指的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察与操作,即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夜上海论坛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构建。

夜上海论坛 (一)以岗为纲,设置和构建专业课程。

夜上海论坛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职业观。在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大纲规定的目标为尺度衡量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所以以纲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限制着教育者的思维。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的思想与其相反,它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以岗为纲,通过对岗位的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制定出与岗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质完全一致的教学纲目,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深受一线岗位的欢迎。

在教学上对岗位能力四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 对知识与素养的要求是了解, 然后再理解, 对一般能力的要求是掌握, 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熟练掌握。

正确处理基本素质、一般能力与职业能力三者的关系。从短期看,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主要来自职业技能。但从长期发展看, 知识与素质教育是基础, 是基本功, 基础不牢, 专业难精。一般能力, 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因此, 必须长短兼顾, 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职业能力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等合成。合成过程是通过每一门课程内容教学得以完成, 但课程本身具有缺乏弹性的特征, 即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且存在时滞性, 须将课程的刚性尽可能柔性化, 增强课程的灵活性。课程的取舍或更新, 都要依据职业技能、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简单拼凑过程, 而是要从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寻求其内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 严格以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为主线进行整合, 遵循各课程间递进式关系, 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二)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设置的思路。

第2篇

一般艺术生在入学第一年会学习设计基础或三大构成等课程,由于他们有一定的手绘基础,可以很轻松地把设计基础的理论知识通过手绘视觉化。所以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上设计课时常用的教学手法是讲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等理论知识,学生根据理论,使用画笔和颜料绘制出设计画面。设计软件课程一般开设在设计理论课程之后,有些本科院校甚至不开设软件课程,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艺术生的设计作业形式感较好,画面较美观,而且因为省略软件课程的教学,大大增加了设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学校往往开设多门设计课程,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设计课程进行系统讲授。而对于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的非术科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行不通。非术科生没有绘画基础,难以把设计的理论转化为视觉的形式,所以,即便教师把设计课程讲授得十分详尽,也无法和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更无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如果在入学第一学期给学生开设一门绘画基础课,可行性也不高。首先,美术能力不是一年半载可以提升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高强度训练,对高职非艺术设计生采取这种训练不切合实际;其次,由于学生是非艺术专业,如果把大量时间用在对美术基础的训练上,势必会耽误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合适这类学生呢?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给设计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冲击。原先用画笔描绘或用其他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图,现在只需用一台硬件配置较好的电脑和AutoCAD、Photoshop、3DStudio等优秀制图软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图所花费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并且图样美观、准确。电脑使往常占用教学4/5课时的技法训练锐减至少于1/10,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考虑设计的细节问题,这对设计及其教育体系是革命性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快速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而学生是难以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熟练掌握设计软件的操作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不得不放弃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上。这正好和术科生的培养方式相反。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学生虽然有很强的软件操作能力,很多学生也有很好的创意,但是设计出来的作品美观度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把一门软件技术课程和一门设计课程合并教学,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符合高职的办学宗旨。目前确实有很多教材也是这样编辑,一些教师在教学上也是把软件技术和实际的设计应用相结合。但是不管是教材也好,上课也好,多半以软件技术为主、设计案例为辅。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学生学会了软件技术,也能根据教师的案例做出设计作品,但是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教材和教师都没有设计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缺乏设计的理论支撑,只懂得依葫芦画瓢,设计缺乏形式感,排版和构图都不符合审美原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先介绍设计的理论知识,这与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是一致的。然后,教师要把软件技术和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通过软件技术实践本节课的设计理论。软件技术是非美术生的手和笔,是能迅速训练出来的“手绘技能”。这样,设计课的教学就和美术专业教学同轨道了,能较好地保证学生设计的形式感和美观度。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学生无法把设计理论视觉化的难题,也避免了同一节课设计理论知识太多,学生无法消化、应用的问题。因为设计的基础知识看似简单,却需要学生通过练习才能得以消化吸收。如,在造型元素点、线、面的教学中,教师把设计中的点、线、面含义和编排形式讲授给学生后,还要结合软件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软件绘制各种不同造型的点、线、面,如何通过软件进行画面的编排。上面几个案例都涉及Photoshop软件中的滤镜的应用,便于把滤镜的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滤镜或工具,设计更多样化的点的造型。图2、3是学生本课的作业。当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教学的章节安排是以设计理论为基础的,软件依附于设计,从软件教学层面来讲,会导致软件技能教学比较散乱,不像单独讲授软件课程那么有条理。教师可以安排几个课时的时间,系统地把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知识模块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软件形成整体的把握和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提倡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软件弥补课堂的不足。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学生都比较喜欢自学一些易掌握的软件课程。这也是一些本科院校取消软件课程教学,学生依旧可以设计出高品质的设计作品的原因。

二、多门设计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

设计理论的课程涉及内容众多,包括版式设计、字体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网页界面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每项内容在设计专业都可以开设一门独立的课程,艺术系的确也是如此分类教学的。但对于非艺术类学生则不可能开设那么多设计类课程,所以,学校经常统一开设一门综合的课程,如设计基础、平面设计等。对于本身设计基础知识就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融合了多门课程内容的某一课程时,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其往往会产生倦怠感,教学会非常吃力。虽然理论知识是相通的,但是每种设计都有比较侧重的知识点,如,书籍设计虽然也会用到造型元素,但学生更多的是要掌握排版的知识;平面广告设计则更多地表现在创意基础上。所以,教师可以尝试把一种设计和一个知识要点绑定。笔者是这样实践的:造型要素和海报设计绑定,创意思维和广告设计绑定,排版和书籍设计绑定,基本型设计和标示设计绑定。这样做的优点是一门课程中所有的设计理论知识都有涉及,并且应用到各个不同的设计门类,适合非艺术生的教学。如,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先讲授造型要素的应用,让学生做一些海报作品,训练学生通过形式美法则编排版面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熟练掌握造型要素的应用方法,并对构成的形式法则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图4是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设计作品。但是,学生在这个单元还没有进行图形创意训练,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设计作品虽然有很强的形式感,但是创意性或主题性不明显,只有少数学生会把自己的理念和观点融入设计,所以需要进行图形创意训练。教师可以把图形创意训练和广告设计绑定,因为广告最看重创意的表达。教师可以先从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法入手,让学生学会用创意的思维模式思考设计,然后训练学生创意的表达形式,让学生能把创意视觉化。如,构成图形主题思想的许多概念经常是虚的、看不见的,但可以通过与之对应的、看得见的形体相关联而构成虚实联想。如,作品《锁系列广告》,要体现产品安全、坚固的性能,安全和坚固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需要通过与之对应的事物或场景表达安全或坚固的品质;作品《耐克滑板鞋广告》则把轻盈(虚)和气球带动鞋子的场景(实)对应起来;《酒后勿驾车》和《闲》都是通过对图形进行同构得到的创意图形。在这个环节,学生的设计作品就不仅体现在形式上(对上一个环节的继承),还体现在设计作品的独到创意方面,作品的实用性和完整性更强。教师还可以把版面设计和书籍设计或网页设计绑定,因为书籍设计或网页设计所需要的素材最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编排的技巧,才能把资料有条不紊地编排在版面上。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轻易地把多门设计课程融合成一门课程,并且各种设计理论都有涉及。

三、结语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2、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

3、我国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

4、加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5、我国出口加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研究

夜上海论坛 6、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因及对策

夜上海论坛 7、新形势下我国外贸环境的新变化

8、河南省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qdii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10、中部崛起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1、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发展对策

夜上海论坛 12、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

夜上海论坛 1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问题思考

14、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5、新型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分析

夜上海论坛 16、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7、区域贸易安排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与挑战

1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与对策

19、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效应分析

20、国际外包的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

21、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趋势

22、贸易顺差:通货膨胀的诱因分析

23、欧盟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与启示

夜上海论坛 24、标准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影响

2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

26、产业集聚与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

夜上海论坛 27、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夜上海论坛 28、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夜上海论坛 29、全球电子商务模式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夜上海论坛 30、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1、河南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

32、河南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势与对策研究

33、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夜上海论坛 34、河南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5、河南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夜上海论坛 36、河南进口贸易的发展前景分析

夜上海论坛 37、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夜上海论坛 38、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夜上海论坛 39、试析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技术外溢效应

40、cepa对河南省外贸发展的影响

41、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42、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

夜上海论坛 4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

44、“10+3”框架下的中日韩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45、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前景

46、对外贸易与产业集聚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

夜上海论坛 47、对外贸易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

48、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河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研究

夜上海论坛 49、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夜上海论坛 50、论fdi与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51、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

夜上海论坛 52、试析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

53、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探索

54、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浅析

55、河南省跨国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夜上海论坛 56、河南省出口农产品(食品)绿色营销问题分析

57、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58、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59、我国进口贸易依存度提升问题研究

夜上海论坛 60、我国对外贸易协调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夜上海论坛 61、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62、西方对华出口贸易限制的新动向研究

63、我国通货紧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64、我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65、涉外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及路径研究

66、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67、中国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研究

68、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69、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夜上海论坛 70、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

71、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2、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73、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74、试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际营销定价关系

夜上海论坛 75、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夜上海论坛 76、浅析中美经贸关系

77、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78、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79、对外开放战略与中部崛起

夜上海论坛 80、试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夜上海论坛 81、试论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的启示

夜上海论坛 82、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约束条件

83、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机制及约束条件

84、我国资本外逃的经济影响及对策分析

夜上海论坛 85、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及其现实可行性

夜上海论坛 86、论当代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夜上海论坛 87、论战略产业保护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夜上海论坛 8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89、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条件

90、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夜上海论坛 91、论中美贸易逆差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

92、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93、论跨国公司转移作价的方法及其防范措施

94、论跨国兼并与国际垄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95、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

夜上海论坛 96、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调整研究

97、论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

98、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