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社政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一轮新的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中学政治课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并获得理想的成绩。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法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一些教师仍坚持“注入式”或“满堂灌”的教法。所以,形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主观认为政治课学习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来读读、背背、考试前临阵突击即可过关的错误认识;少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学习政治课,对教师单元复习时划出的学习范围或归纳的不同类型的习题也抱着应付的态度。
二、关注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夜上海论坛 (一)选用相关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
政治课和时政是密切相关的,若政治课堂脱离了时政,单纯的进行思想理论的教授就失去了政治教学的意义,学生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选用相关的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无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授《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节时,教师可选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时政来引发学生对这类信息的关注,从而对本课产生期待和兴趣。与社会现实题材相关的视频短片可以凭借其独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在瞬间巧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夜上海论坛 (二)关注现实,重视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增加政治学习的亲切感
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程度,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为此,有效的手段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将道德知识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如在《改革开放成果辉煌》这一节教学时,可实现设计改革前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或衣食住行等项目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周围的亲戚好友,在他们具体的生活经历的前后变化的记录整理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丰富其社会生活的经验,促进其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要将政治课和社会的现实生活向结合,教师就要增强二者的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信心和乐观心态。社会现实的问题中其实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和知识,教师要对其挖掘利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就有了更主动和深刻的理解。
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对社会的现实问题投以关注,将初中的政治课上好,要求学生从教材章节的主题着手,亲自访谈、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图文资料和事例等,在此基础上,使活动更加富有意义、更加充实。此外,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从内容到活动、从活动的过程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注意事项等,均需做到胸有成竹。
(二)确保形式灵活,切忌死板教条
夜上海论坛 政治教学实践活动要有创意、灵活多变,切记墨守成规、在教室或学校内搞“闭门造车”。可选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也可组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的那个,重要的是能被学生喜闻乐见,调动其参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认识。
夜上海论坛 (三)倡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问题投以关注
夜上海论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利用它来开展初中的政治教育,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有理有据有度地对其进行适时总结,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了主体。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总结,严禁走马观花、难以深入,特别是三分钟的热度更要严防。还可在活动展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收获、说感想、讲打算,将“明理导行”落到实处。
四、结论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小组讨论;问题设置;教学情境;针对性;可讨性;启发性
夜上海论坛 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操作方式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讨论能否有效,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问题设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精心地设计问题,促进课堂讨论的有效化,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认真挑选合适素材,问题设置要有情境性
夜上海论坛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某些知识和观点,常常会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但是如果老师没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较突兀地把讨论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往往就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缺少讨论的欲望和兴趣,为此老师在提出讨论问题前一定要想方设法选择最恰当的素材资料,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我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十课的第二框《合理利用资源》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当前我国面临的资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讨论解决资源问题对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先给学生看了一组我国资源方面的数据,然后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来自2070年的一封信》,学生看完这段视频顿时脸色凝重,他们从内心感受到了资源问题的严峻性,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下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1)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2)如果现在你们小组就是制定国家政策的智囊团,你们准备制定哪些对策来解决我国面临的这些资源问题?(3)你作为社会的一员,你又准备怎么把节约资源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呢?因为有了前面的情境创设,同学们一下子就投入到了小组的问题讨论中,并提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这样本堂课就在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地达到了提高学生资源节约意识的教学效果。
二、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讨论环节,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而是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所以小组讨论就是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曾记得听过一堂公开课,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正确把握宽容友善》,这位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到了中日之争的问题,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结果学生就出现了各种偏激的观点,有的甚至认为中国政府太软弱无能,应该用战争解决问题。对出现这样的讨论结果老师没有做充分的预设,所以也没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不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某种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其实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何把握宽容友善进行展开,这样就既指导了学生如何以宽容的心态与他人正确交往,也避免了因不能正确引导带来的课堂失误。
夜上海论坛 可见,课堂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问题设置要有可讨性
教师在设置讨论问题时,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例如:我在七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第二框《走进情感天地》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相对的,指导他们学会尽量利用情绪的积极一面,克服情绪的消极一面,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我设计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况,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就上述几个个情境完成以下讨论:面对该情境,消极的想法可能是什么?这种想法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反应?由此你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面对该情境,积极的想法可能是什么?这种想法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反应?由此你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以上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源于学生生活,学生自然有话可说,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情绪是可以转化的,要学会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四、努力符合思维特点,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中,如果设计的问题太直接没有思考的价值,太笼统学生无从下手,所以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得出书本中的观点,这样教师就能轻松地把书本上的知识和观点内化成了学生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认识。
例如:我在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承诺是金》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选择播放了一段视频――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替夫还债的故事。学生在看完这段视频后深有感触,这时我出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1)如果让你对武秀君进行评价,你会用哪些词语来评价她?(2)武秀君面对丈夫车祸去世,留下巨额外债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承诺?(3)作出承诺后,武秀君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4)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她也收获了很多,你们认为她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哪些?从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以上几个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学生顺理成章就明白了作出承诺就要兑现承诺、兑现承诺要付出代价、信守承诺会获得回报等道理。
夜上海论坛 人类之所以能形成一个社会,就是由于人能够不断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社会是最基本的前提。所以为了建设更好的社会,正确的认识社会是十分必要的。对社会的认识,源于对社会的感官认识,我们看到的以及听到的,在脑海中形成对社会的感官认识,这种认识是基础,也是片面的,必须通过感官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才能更好的改造世界,对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培育社会认知能力的意义所在。
二、在政治教学中对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夜上海论坛 (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认知思维培养。
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仍然采用考试对学生政治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核,这种方式使得老师在进行教学时,着重以应试作为教学的目的,导致政治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意义。在针对应试教育的政治教学开展过程中,老师传授的仅是应试技巧,并注重学生的习题演练过程,对学生的要求仅限于背诵知识点,为考试取得不错的分数做充足的准备。这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政治的重要性仅限于考试,而忽视了政治学习中自我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学生所接受的有关思想品德的教育,本身就具有实用性,不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社会,并能使学生培养出很好的为人处世能力,在待人接物方面能处理得更加得当。因此政治教学要潜移默化将社会认知思维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得学生将书中的正确且符合道德的行为付诸于生活中出现的类似情形,为以后遇事能做出明智的举动打下基础,为以后很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
夜上海论坛 (二)延伸教学内容,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
夜上海论坛 对学生的社会判断力和社会认知力的培育,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为此,老师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只是对于社会骨架的概括,帮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宏观认识,并不能满足学生对社会进一步认识的需求,因此需要大量的课外材料。老师应该通过课外教材补足课本所具有的缺陷,引领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资源,让学生在这些资源中吸收更多的养料。从而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和善待人;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对教材进行的补充教授,应该从两个方向开始,第一个由课本的知识开始,进行对课本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本,充分吸收课本带来的养分,从而更为全面的理解思想政治;第二个方向是由身边发生的每件代表事件和时事开始,补充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事件的本质,让学生养成分析事件的习惯,同时又能使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大事,从而具有更强的社会认知能力。
(三)运用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夜上海论坛 政治教学不能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需要转向一个更广阔而空间,即课堂教学不能很好的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需要在课堂外挖掘更好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就是实践,让学生通过社会这个大课堂,进行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社会会直接地对学生进行教导,这种方式贴近生活,易于接受。例如历史纪念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历史,铭记历史。影像资料馆,以放映影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政治相关事件。这些都能有助于政治教学的实践教学方式。真实的体验过程,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知思维将会不断地在其脑海中出现。比如去历史纪念馆,可以让学生根据纪念品和纪念碑来深刻记忆历史事件,这些记忆和体会都能强烈的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对爱国教育更加深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