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作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艺术来源于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内的具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的创作欲望经历了大战后的瞬间短路,重新回到正轨上来。随着二进制的逻辑和数字理论的萌生和论证,全球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了,直到今天数字技术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人类社会因为数字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就是一个简单“0”“1”演绎出色彩斑斓的数字艺术世界。数字艺术到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和范围,大家比较认同的数字艺术描述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二进制综合演绎、其表达的效果必须有虚拟性和互动性。目前为止,数字技术在不长的时间里面经历的几代的进化,由一开始简单的一束激光,发展成几乎无所不能的艺术创作形式。过去只有专家能做出的艺术作品,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民间,数字艺术的创作也逐渐地走向民众化。
2数字艺术脱离于技术之外的美学要素
艺术世界,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数字艺术利用高科技手段营造绚丽效果和视觉冲击的同时,离不开传统艺术的美学概念。数字艺术的表现力高于传统美学,而数字艺术的思想却大体遵循传统美学的脉络和传统美学的特征。
2.1传统视觉艺术形象的发展走向
我国的传统艺术通常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风尚、愿望、特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内涵,在炎黄子孙几千年文明的徽标和智慧的结晶。人类的美感和美学是一种对自然认识的本能的取向,传统的美学在人类对自然产生认识能力之初,就相伴而生了。在传统的美学概念中,人们对美的感受和描述,始终没有离开具体的事物、事件,研究的对象的不断进化,人类的美学观念也随之而变化。历经千年形成了现代我们眼中的美学。传统美学的发展变化多端,根据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经历了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慢慢地形成了美学依托于美感,美感被美学所阐释的美学发展模式。黑格尔在美学发展的历史上居功至伟,他在继承先贤美学理论的同时,将美学概念中加入了社会和哲学的元素,构建了较完整的美学体系。
夜上海论坛 2.2数字艺术中的美学演绎要素
现下科技的发展已经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地球两端的两个人。远隔万里,却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存在,而可以自由的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或者涂鸦,都可以迅速地被世界各个角落能感知到。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依赖造就了现在数字艺术的创作过程。数字艺术的美学概念是可以无极限的,是可以无限延伸。现代数字艺术中的美学新特征,首先意味着自由、智慧、开放。不同于传统美学观念,数字艺术的创作之初就源于展示、源于审美感受的分享欲望、源于创作者文化理念和价值被感知被认同的需求。数字艺术出现终结了过去传统美学一家独大的格局,使得艺术流派的概念越来越趋向于模糊和共存。
夜上海论坛 2.3数字艺术在传统美学上的延续和变革
我国传统美学向数字艺术进化过程,源于二进制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美学从萌芽初期就注定美学理论的发展是不断的革新中达到完善的。数字艺术虽然在表现形式和载体上有别于东方传统的美学艺术形式,但美学中约定俗成的通用认识不会被改变,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学文化遗产,在数字技术的渲染下,得到了更加详细的诠释。这就使当代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基于多年来传统艺术对现实的表达和数字艺术对虚拟认知现实的表达,当代的数字艺术的发展,在体现生动活泼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以数字手段展示我们的传统美学的理念。
2.4数字艺术在技术与美学中的相互影响中得到了平衡
数字技术的进步速度世人瞩目,数字技术的便利让众多的创作者声名鹊起。人们在讨论数字艺术的同时,往往联想更多的是某个编程高手,某个电脑大师,而往往忽略了创作本身的艺术价值。这是一种说说上的误区。当前数字艺术展示社会各个角度生活缩影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于技术服从于艺术规律,将特效制作更替为特效创作。开放性的数字艺术应该在传统美学基础上,使艺术和技术同时发生了质的飞跃,创作者的艺术观得到了跳跃式的升华。
夜上海论坛 3数字艺术在传统美学的助推下多元化、全方位展示美学概念的可能性
数字艺术领域的美学特征,因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就决定了数字艺术能够涵盖大多数的艺术形式,以虚拟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传统美学形象表现语言在数字技术作用下成为多维表现语言,过去观其形,得其神艺术欣赏形式,数字艺术领域内也变成了“READ时代”。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和互通,通过数字技术能够跨越时空,将传统美学感受表达的酣畅淋漓。也许人们现在的欣赏角度仅仅停留在对数字艺术带来的视觉盛宴的视听享受上,但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FLASH、3D、MAYA、EFECT等数字工具的不断更新,数字艺术对传统美学的阐释必将更为确切和深远。
4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一)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
音乐和美术一样,都是艺术,是人类想象的产物。音乐能够通过声音调动人们的思绪,感染人的情绪,由此激发出人类的创作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当《小夜曲》响起时,优雅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繁星点点、夜莺鸣唱,风中带着花香轻抚着孩子的脸。学生心中汹涌着创作的热情,只想用手中的画笔画下这美好的时刻。当《命运》铿锵有力的响起时,悲壮的交响乐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柔软的线条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情,只有用画笔通过点、线、面互相结合,画出强劲有力的音符,才能宣泄心中的激情。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闭着眼睛,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流淌,艺术创作之路就向他们铺开。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选择绘画工具,如水粉、水彩等,画出心中的图画。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评价。
夜上海论坛 (二)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文学家用文字打动人心,画家用画笔勾勒世界。两者都是对社会真善美的艺术展示,优美的文字能激起画家作画的欲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文学语言展现魅力,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比如,马致远的经典诗文《浣溪沙》一系列场景构成了一副优美的图画:古藤旁的老树、小桥、潺潺的流水、茶马古道、一匹瘦马、昏黄的落日,这些元素组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每一组都有其自然风景的特点,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三组的审美形象的画面,艺术再现了三维自然风光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语言的字里行间感悟生活之美,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帮助他们开启艺术创造的大门。
二、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也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大家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实质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潜意识反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画出梦的场景,尽管里面的人物、事件、场景不是那么清晰,但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颇有自由浪漫和梦幻般的作品,共同分析一些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如夏加尔的《我和村庄》与梵•高的《星夜》,然后用艺术的手段把梦境进一步完善。虽然学生因为年纪小,生活阅历不足,很多作品比较生涩,但梦境的创作过程,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的过程。
三、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夜上海论坛 国内数字媒体制作手法仍然处在一个摸索借鉴的艰难转折期。依赖直接的计算机编程手段来实现,许多逼真的三维动画角色的设计、动态网页设计的Java语言、Xml数据库语言、Maya角色动画设计的Mel语言等都要运用到计算机编程。由此来看,目前的数字当然也可以利用“艺术家+程序员”强强合作的方式来实现。随着计算机高度智能化和程序员对自然语言的深入理解,未来的计算机说不定可像人造机器人、变形金刚一样在艺术家的指导下从事“自主开发”的艺术创作活动,那时,数字艺术手段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夜上海论坛 二、时下最流行的三种创作方法
夜上海论坛 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交互式数字媒体艺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构成了时下最基本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数字媒体艺术在操作方法、作品的内容形式、普及程度和影响面上均有所不同。
(一)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是指用某一公式或算法
夜上海论坛 这个公式或这个算法中带以不同的参数,来直接产生一个系列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此类作品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主题比较抽象、图案赏心悦目,可在服装设计和工业品设计等领域大显身手。这种方法的使用者主要是一些对计算机编程语言较为熟悉,具备理工科背景的艺术家所采用的方法。分形艺术和非真实感绘画渲染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分形(Fractal)”这一术语其实最初是源于数学范畴,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对于这个词,巴洛克的解释为不圆的珠子,分形指的是无规则、几何所不能描述的无规则的几何对象。比如,复杂的生命理解、流光溢彩的都市霓虹灯,与几何图形相比,显得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这些极不规则的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分形。分形艺术展现着无穷变化的抽象图案,蕴藏着宇宙的奥秘,可通过计算机编程产生,许多数学家、几何学家和艺术家沉迷其中。这些图案不仅在科学研究上有很大的价值(如说明宇宙的演化和生物有机体的特征),而且可以直接应用到服装、印染、喷绘和装饰设计中。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借助软件来实现
夜上海论坛 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已为创作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光电鼠标等外设工具,操作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艺术家借助这一界面和程序,进行更加专业化、更直接的应用。中国对3D很感兴趣,但是观望的居多,愿意真正大胆尝试的却不多,而整体技术经验也很欠缺。数字影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要能熟练操作各种软件设备,又要能研发各种人物形象。
夜上海论坛 (三)人工智能化的数字媒体艺术
所谓智能化,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不借助人机界面控制,计算机可自行根据带有反馈功能的软件,自主完成视觉艺术的创作。计算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不需要操作者给出提示或是不给任何提示,或编程人员加以部分操控计算机绘画过程,或不需要任何人工指令输入,完全是计算机的自主行为,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