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范文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与学生关系论文

第1篇

一、郊区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

郊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学生的预习都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坚持的,流于形式,没有实效;(2)大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因素不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3)学生间交流意识不强,不能主动交流,分享知识;(4)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应付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5)部分学生对于经典名篇诵读机械记忆,不会灵活运用。思考的习惯欠缺,缺乏课外自觉读写的积极主动性。另外,还存在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错用,汉字书写潦草等问题。

二、郊区中学生语文学习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

外因:(1)家长方面: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大。由于家长外出打工,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只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吃穿和安全上,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2)教师方面:过分注重学生夜上海论坛成绩,急功近利,死教苦抓而忽略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对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方法缺乏指导。

内因:郊区学生大多数不是留守就是家长做生意的儿童,家长对学生缺少正确的引导,有的家长甚至不能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影响孩子学习情绪,部分学生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学生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升学目标;思想上不求上进。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以致于厌学。

三、郊区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郊区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并与农村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应该重点培养以下几方面的习惯:

夜上海论坛 1.培养工整书写的习惯。为学生选定字帖,每天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二十分钟的书法练习,老师勤加督促,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字就会写得工整、美观。

夜上海论坛 2.培养预习自学的习惯。上新课前,老师要给学生划定预习的范围,让学生自己解决生字生词、了解作者、课文背景及文章脉络。学生大多没有查资料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自习课上点拨预习的方法,领着预习,学生一旦养成了预习和自学的习惯,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会认真学习。

3.培养学生经常诵读的习惯。郊区学生多数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回家根本不读课文,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多进行诵读训练。课堂上,通过范读、齐读、默读、速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读产生兴趣。

4.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由于郊区学生家长很少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籍,造成他们学习资料相对缺乏。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他们上网大多是为了玩游戏,查资料的人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

夜上海论坛 5.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郊区学生平时在课下说的特别厉害,但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就变成了锯了嘴的葫芦,老师提一个问题往往无人回答。在平时预习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积极回答,允许他们对老师的分析讲解提出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当然,对于学生的片面观点和错误认识,要加以纠正。

6.培养学生阅读记笔记的习惯。阅读可以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因而在平时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们征订一些有益的报刊杂志、推荐学生读名著、背古诗词等。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课外让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本,把读到名言警句和精彩语段摘抄下来。

7.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在学生有了阅读,摘抄及复习巩固的习惯之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片段思考,还可以书写自己的一些感想,记叙一些有意义的和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描写一些看到的景色,让学生养成只要有一点见闻、感想就用自己的笔记下来,写得多了,语言表达就会越来越流畅,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第2篇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后发现,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处于一个较为积极的状态中。一方面,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关心、爱护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自觉朝着教师的标准和期望而努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态度和情绪也会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教师能够感受到来自于学生的信任,会主动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把课上好,以此来维护和巩固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通过师生之间这种交流和互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能够保证整个声乐教学始终沿着一个良性的轨道发展。所以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夜上海论坛 二、声乐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

(一)教师方面

夜上海论坛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对教学起着主导性作用。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着师道尊严的观念,这使得当代的很多声乐教师,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既然学生跟着自己学习,那么自己就有绝对的权威,只需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即可,而学生对此不能有任何质疑。或许这种教学观适用于一些文化课教学中,却不适用于声乐教学。因为在声乐学习中,由于发声机能的不可见性,使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习者的感觉、想象等意识活动。而无论是想象还是感觉等,都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如果教师将自我意识强加给学生,会让学生感到十分压抑,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所以说,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的明确。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帮助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这种角色的转变,乃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其次,是教学观的重新树立。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行为有正确的认识。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无上光荣的职业,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教师的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偏差。比如有的教师在校外担任声乐教师,辅导一些高考生,以获得不菲的收入。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校外教学活动过多,势必会使校内的正常教学受到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也在教学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功利性倾向,在选择学生时,偏爱那些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有利于自己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而不顾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没有做到公平和公正。因此,教师应该重新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对为什么要进行声乐教学、自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以何种姿态面对教学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最后,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因为声乐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或演出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与学生的心理预期相距甚远,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而在文化素质方面,教师应该对和声乐艺术相关的各种学科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体现在教学中。比如在一些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自然要涉及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就能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作品,从而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当代社会中,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等层出不穷,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关注,并结合声乐教学的实际特点,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以教学方法为例,对话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都十分适用于声乐教学,能够营造出一个团结、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使整个教学呈现出一片全新的面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所以说,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居于主导地位,要通过角色、观念、行为上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声乐教学,相信教师,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这正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前提。

(二)学生方面

首先,尊重和信任声乐教师。当下高校的声乐教师,多数是科班出身,中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虽然经验略显不足,但是也有着较高的学历,所以大多能够胜任声乐教学需要。这要求学生要真正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声乐教师。一方面,要在课上认真学习和思考,主动与教师交流,并在课下反复练习。如果教师在某一堂课上的状态不好,或者是某一件事情处理得不圆满,学生也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这种理解会让教师对教学更加投入。另一方面,与教师展开良好的配合。声乐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应该以主动配合的态度,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被动、不情愿地完成。而且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会让教师感受到这是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让教师也收获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其次,努力遵循教师的思维方式。因为声乐学习具有个性化和抽象化的特征,所以要求师生双方在思维方式上要处于一种相近的状态,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回答如何挑选学生的提问时曾说:“我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个学生对我的路子,于是我就选择他。”其所说的“对路子”,就是指的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具体的声乐技巧,更要学习教师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师相一致,并逐渐形成一种默契,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主动与教师交流。师生之间积极而坦诚的交流,对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教师对自己的真实状况有更加全面和真实的了解,继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正是在这种交流中,才能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因此学生要正视自己、正视教师,主动与教师交流,共同克服遇到的困难。教师也会因为这样,感受到被学生信任的愉悦,加深师生间的情谊。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教育是心与心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老师与学生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整体。只有发生心灵的碰撞,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激发其成功的激情,这中间的纽带,就靠诚信。然而,在工作实际中,常常会看到有的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隔阂,甚至对立,发生冲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生逃课,对老师冷漠。致使师生都很苦恼。

众所周知,受社会大环境某些阴暗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灵会蒙上一层尘土,我们的教育绝不是单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讲诚信,我们教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树一座诚信的丰碑!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们要作学生真诚、守信、“言必行,行必果”、敢于负责的典范。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建立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

夜上海论坛 一、实现老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大多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老师的服从者,师生间的交往是制约性的交往,缺乏对话的平等。在我们这个有着“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度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尊师重教已为人耳熟能详。老师因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而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尊崇自不待言。所以,在我们的学校中,教师的尊严一般来说不成问题,而学生的尊严却是个向来被忽视的问题。据调查,许多学生(特别是暂差生)在回答教师的问讯时往往有“履冰邻渊”之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代教育的宗旨应是培养和谐的人,对这一点至今仍要大声疾呼。要培养和谐的人,就必须首先把孩子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通过发掘孩子的自身特质和潜能,让其身心与智能健康地成长。但在我们一些教师包括家长的意识和潜意识里,学生,孩子不是有情感、有自尊,有自主意识、需要激赏与关爱的活生生的人,而是什么都不懂,必须讲导、塑造、打凿之“物”,甚至是达到预定目标(如学校的升学率、家长的理想)的一种手段。因此,现代教育思想要构筑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保证学生活泼、主动全面地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重新定位,不能以长者、尊者自居,随意地指手画脚,而要以民主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构筑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才能保证教育结构实现良性循环。

二,加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头脑敏捷,反应敏锐,感知外界的能力相当强;能很快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作出反应,即使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也可能对学生形成一种暗示,影响其心理的稳定性,如果我们只能讲一些大道理,他们会很厌烦;如果只是对学生讲这不许,那不许,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生疏感,距老师于千里之外,躲起老师来;师生间缺乏相互的信任。所以,教师应作好“学生朋友”的角色,赢行学生信赖。学生心中有话才能毫无拘束地跟老师直说,甚至把不愿告诉父母的内心秘密也倾吐给老师。这样,我每次给学生提要求,都要从学生自身的利害关系出发,告诉他“为了。论文格式模板论文的格式。。。。。”你“应该。。。。。。”。这样,变强迫命令为学生自发行动,师生间的隔阂减到最少。所以,真正有尊严的教师,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在我看来,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比让他多记住几个单词重要得多。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误解

在工作中,师生间难免会产生误解,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华解与学生的矛盾,用自己的热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冰。一次,一位同学拒绝交作业本,我找到他问为什么,他说“看别人的作业认真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你看我的作业不认真”。当时我非常生气,但没有发作。而是采用了“冷处理”的方法。把学生带到办公室,打开办公桌上的作业本,和学生一本一本地看,没几本,学生就说“老师,我错了”。我告诉他思想上想不通,生活上有困难都可以和老师讲,也可以写条子。他心情舒畅地走了。

可见,即使学生误解了自己,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那样只能加深师生间矛盾,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要坦城以待,以心换心,用一腔赤诚的爱,换来一片真挚的情。教师对学生出自内心的爱如“润物细无声”的三春甘霖,学生从教师的辛勤耕耘中体会、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尊师情感。

夜上海论坛 四、正视自己的不足或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每一个教师都难免在教育学生,处理矛盾,课堂教学上产生失误。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形成诚实;光明磊落的品德。但自己有错的时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文过饰非,知错不认错,学生会认为教师言行不一,好唱高调,从而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最宝贵的机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

可见,诚信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推动教育改革的落实!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