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环境问题论文范文

环境问题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问题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环境问题论文

第1篇

①盆地中的城市——贵阳、六盘水和安顺。城市均建在盆地底部,以矩形(六盘水)、放射状(安顺)和多边形(贵阳)展布,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盆地内部还散布有残丘、孤峰等。这类城市的环境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拥有的水土资源比洼地的多,但差异大;地下水分布不均,埋藏较浅,易开采也易受污染。②谷地中的城市——宽谷中的都匀和铜仁,构造盆地和喀斯特谷地中的遵义。城市沿河两岸展布,占据高漫滩、阶地以及部分缓坡地,两侧陡峭,或有和缓的峡谷、宽谷、盲谷,有一定的地表水资源,并为“喀斯特”水的排泄地段,水环境容量较大,但土地资源缺乏。③台阶和洼地上的城市——建在距河不远的台阶上的城市如凯里、兴义,城市依地形起伏呈不规则展布,水资源较缺,自净力差。高原面台阶洼地上的城市,如毕业,地表基本无河流,地下水埋藏深,水土资源贫缺,为9市中自然环境最脆弱的一个市。从总体上看,贵州城市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见表1)。

1.1地形封闭

9市的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孤峰,尤其是盆地中的城市,地形最为封闭。如贵阳市就位于本省中部群山环抱的“喀斯特”盆地中;六盘水座落在西部高原山区山峦群峰之中的盆地中等。地形封闭,不但城市发展有困难,也易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1.2山地和丘陵所占的比重大

夜上海论坛 除安顺和遵义所占比重在72%外,其余均高达85%以上。各市的平地并不连片,而是被残丘、孤峰分割,实际是“山间平坝”,故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强。

1.3地势高低悬殊

各市最高和最低海拔的差数多在1000m以上,毕节市相差达1700m多。地势高低悬殊,不但对发展交通带来困难,而且也带来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1.4自然灾害频繁

夜上海论坛 贵州年降水达1000mm以上,但“喀斯特”发育,使水源漏失,地表缺水,形成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干旱,尤其是高原面上的城市,地面水相对缺乏。如遇暴雨、大雨,因洞穴堵塞等原因,各城市洼地带积水形成内涝,如1996年贵阳市建成区多处被水淹1周多。因而旱涝灾害受降水多寡和“喀斯特”环境的综合制约。据统计,近500年来,9市的旱涝频率高达35%-60%。由于岩溶作用,岩体易发生滑动,9市常有不同程度的滑波、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

夜上海论坛 2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见图1)

城市生态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素、多变量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任何城市的生态系统都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弱的生态系统,如人类的干扰超出城市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负荷能力,则会破坏系统的生态平衡。座落在天生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中的城市,其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负荷能力低,对人为作用的容忍度极低,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到破坏,被破坏后又难以恢复的特点。近30年来,9市人口增长快,而科技、经济和城市管理滞后,环保意识差,直到90年代中期前,9市环境保护仍处于点、源治理阶段。1996年开始重视城市的综合治理,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久账过多,9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

2.1空气环境质量差,酸雨严重,“热岛”现象突出

夜上海论坛 9市的能源结构均以含硫量较高的煤为主,城市空气呈现出煤烟型为主的复合型污染:①SO[,2]的污染极为突出。有6个市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0.1mg/m[3]),其中都匀高达0.36mg/m[3];②氮氧化物(NO[,x])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5mg/m[3])的有3个市;③悬浮颗粒物(TSP)年均值有6个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2mg/m[3])。而同年,非喀斯特区的赤水市其SO[,2]、NO[,x]和TSP含量分别为0.017mg/m[3]、0.012mg/m[3]和0.116mg/m[3],是贵州12个市中最低的;④9市的降尘量年、月均值范围为4.1-13.1t/km[2]月,其中有6个市均超过国家规定的南方城市限值标准。

表1九市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Tab.1Presentstateecoligicalenvironmentin9cities

附图

夜上海论坛 资料来源:①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库》。贵州省人民出版社,1996.8.

②贵州年鉴,1996-1998.

地形封闭,废气扩散困难,废气与空气中的水气混合形成酸雨。9市均不同程度地出现酸雨。1998年酸雨率平均为57.08%,其中有4市高达80%以上,且强度大。地形的封闭性和城市内的山丘,孤峰,引起局部气流复杂,下垫面又是人工建筑,导致小气候环境变异,其中以“热岛”最为突出——城市中心区温度比郊区高1-3℃,它使人感到闷热,还诱发流感等疾病。

2.2水体污染严重

夜上海论坛 水域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9市的底部低地几乎全部被人工建筑占据,部份河流阶地和一些低山丘也被占掉,这就使城区水文循环发生不可逆的变异,如加大了城区河流的洪峰,降低平水期的流量等。最为严重的是,多数废水和废物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农田施放化肥,农药和污灌都造成水体污染,尤其是浅覆型的地下水,隔水能力差。而9市都不同程度地利用天然落水洞等排污和倒废物,造成地下水严重受污染。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取进入城市,经使用后的污水又进入地下,这样反复循环,污水得不到很好处理和自净。目前,各市的中心区和工业区附近的水体污染最严重。据1998年26条河段的监测结果,除铜仁和凯里两市河段的水质分别达到Ⅱ级和Ⅲ级外,其余均在Ⅳ级和Ⅴ级。对城市中6个湖(库)监测的结果,有72%的水质达不到使用功能规定的水质标准。除贵阳的阿哈水库外,其余湖(库)均呈现富营氧化趋势和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

2.3地面塌陷

喀斯特地面塌陷是严重的地质灾害,也是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采地下水,能使水体呈良性循环,但9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集中,过量地抽用地下水,不但使水位下降,一些泉水断流,也造成地面塌陷,如六盘水市的水城,在5km[2]的地下水集中开采地段,发生塌陷800多处,造成房屋开裂,倒塌80多座等,经济损失大。

2.4噪声污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根据1998年噪声监测:①交通噪声范围值为69.3-82.2dB(A),除遵义外,均超过国家标准[70dB(A)];所监测的163.29km路段中,有109.14km的噪声超过70dB(A),与1996年相比呈上升趋势。②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为52.5-66.6dB(A),有5个市超过国家2级标准[60dB(A)]。③对5市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中,1类区(居住、文教)均超过国家标准[55dB(A)];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有4个市超过国家标准[60dB(A)];3类区(工业区)有2个市超过国家标准[65dB(A)];4类区(交通干线两则)有3个市超过国家标准[70dB(A)]。与1997年相比,1类、2类和4类区噪声呈上升趋势,3类区变化不大。

夜上海论坛 2.5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1950年初,除毕节外,其它8市的森林覆盖率都在30%以上。50年代到80年代,森林覆盖率迅速持续下降,就连城市中心的许多残丘、孤峰上的植被也被砍光,成为荒坡或采石场。至今仍有六盘水等6市的森林覆盖率达不到30%。1997年,9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41m[2],比1996年减少1.6%。在建城区,随着建设用地增加,9市均紧缩绿地,故建城区的森林覆盖率均低,1997年9市平均为19.6%,比1996年减少1.1%,而1998年又下降到19%以下,有的市仅5%。植被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9市水土流失率在500t/km[2]·a左右,毕节高达2000t/km[2]·a。现9市水土流失面积均占本市总面积的15%-55%(见表1),多数市还有加剧的趋势。

2.6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是城市职能在空间上分配土地资源的结果。城市土地利用是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反映,它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城市主要职能的发挥,以及城市的形象。长期来,城市土地的无偿使用,一些企事业单位多占土地,重复征用土地的现象严重,加上土地管理层次未完全理顺,更缺乏科学的用地规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①9市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重小,其中工业用地占的比重大,且各市均有半数以上的工业集中在市中心区,与居住区商业区混杂,这对各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极为不利,要把这些工业迁到市区或郊区还需要较长时间。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资源贫乏,9市都缺少大众性的公共娱乐和休闲场所。③交通用地比重低,均占本市总面积的0.5%以下,这与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多地少,地形封闭、地势起伏大有关。④环境生态用地少,因为在经济和教育水平低的状况下,人们对直接生活条件的改善要求超过对环境生态质量改善的要求,加上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少以及法制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保护环境生态用地的重要性未被广泛接受,导致绿地紧缩和新的污染源。

附图

图1岩溶区城市人地系统和环境恶化示意图

3重建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3.1建立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机构和立法

这是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前提。①把城市环境保护纳入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②根据喀斯特环境特点,建立符合本省情况的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③加大立法,对污染源尽快治理,规定治理好的期限,对治理无效,排污严重的企业单位应计划搬迁或淘汰。④对新建的生产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主体工程和防污染设施同时进行和投产,切断经济发展与污染加剧的联系。⑤优先建设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如煤气工程,集中供热,污水和垃圾的集中处理等。⑥遵循城市喀斯特环境特征,建设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城镇。应加速中小城镇的发展,同时控制贵阳建城区的人口数量。

夜上海论坛 3.2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夜上海论坛 ①对落水洞、地下河和市中心区污染重的河段进行工程疏通,严禁利用洞穴排污。②提供各市水源的水库应禁止或减少旅游活动。③节约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合理布局,适当分散。

3.3建立城市绿地体系

加强教育和宣传,充分认识城市绿化对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衰减噪声、调节居民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等功能,以得到人们对绿化城市环境的广泛支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喀斯特区城市周边均为山峰,丘陵或谷坡,应充分利用这种“山环水绕”的自然环境,进行植树造林,形成环抱城市绿化地带。建城区中心孤峰,残丘和荒坡均不要开荒采石,而应种树或作公园。②充分利用城市的再生空间(即人工建筑实体的表面积,它大于该实体占地面积的空间)进行绿化,能收到“快、省、美”的功效。③“见缝插针、挤地造园”,发展小花园、街心绿地,居民区配套的小游园。

夜上海论坛 3.4发展城市的生态旅游和城郊生态农业

夜上海论坛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各种造型美,组成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加上众多的人文景观,9市均是本省重要的旅游地或著名风景区的依托城市,所以应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推行生态旅游。城郊农业结构应作调整,大力发展洁净蔬菜、果树和花卉,严禁污灌。

4结语

夜上海论坛 4.1贵州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座落在喀斯特环境中,城市的形态结构、水土资源及城市扩展均受“喀斯”环境的制约,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表现在:水土源贫缺、平地少,地形封闭,旱涝和地貌灾害频繁等。

第2篇

1.1环境影响问题

公众对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非常关注,国家对电网工程的环境评价要求日益提高,电网工程环境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尚未出台,给电网工程项目环境评价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部分工程周边居民提出电磁环境和噪音问题,认为线路在附近对其日常生活、健康不利,反对施工,阻挠工程建设或要求搬迁并高额索赔。

1.2土地征用问题

一是政府不积极办理用地手续。近年来土地资源管理日益规范,变电站建设由于其比较密集的线路出线客观上制约了变电站周边较大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因此,政府通常以线路通道两侧土地难以开发、已审批的宅基地无法置换等为由,不希望变电站选址在其行政区域内,使得输变电工程选址越来越困难。二是用地补偿标准不统一。因输电线路作为典型的线路工程,通常会经过若干不同的行政区域,各地的用地补偿政策存在差异,不同地类的补偿标准亦不相同,这就导致在相邻行政区出现“同地不同价”的现象,引起群众不满。三是输电线路通道和变电站用地越来越紧张,拆迁补偿费用大幅度提高,供电企业支付给当地政府用于补偿的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导致政策处理工作难以开展。

1.3规划实施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一是电网规划与地方建设规划衔接不够。电网规划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政府仅把电网规划作为电网企业的内部专项发展规划,而没有完全纳入政府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使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包括村镇规划)缺乏必要的沟通、衔接与协调,政府部门对线路走向不知情,在规划中未列项,致使线路项目实施时,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存在冲突。而各地调整城市规划、用地规划的时间较长,影响办理电网建设用地手续。二是规划深度不够。建设项目必须经地质灾害、环保、规划、用地等环节进行评估后才能立项,而在规划时并不能完备这些手续。

1.4跨越民房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一是输电线路路径、杆塔选位粗放。初设时缺少沿途细致的踏勘和调查,没有考虑到已审批的宅基地、已出让的土地、现有民房的升高等问题,大量的协调工作都留给了施工单位。二是国家或地方未出台跨越各类房屋的统一标准,概算计列的赔偿费用没有依据,由于无据可依,协调工作难以开展。

1.5青苗赔偿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存在以会议纪要对专项工程提供补偿标准的现象,致使同地赔偿标准不同,不同地区标准差异很大。二是群众对少数负责补偿工作的干部不信任,以集体方式支付补偿金在部分地区往往行不通。三是农民漫天要价,要价远远超过正常补偿标准。四是目前概算计列补偿偏低,农民认为应该给予更多的补偿。五是线路架设的特殊性,从基础开挖到线路架设,各环节都涉及青苗损坏,施工单位希望完工后按季节一次性补偿,但农民要先拿到钱,而实际上,部分农民拿到钱后不配合施工,从而影响电网建设工期。

2电网建设外部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夜上海论坛 2.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电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电网建设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电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如果地方建设规划和电网规划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协调,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协调现象出现,比如变电站紧挨居民楼,配电线路从城市的繁华地带穿越等,这些不协调现象不仅给城市带来噪声污染,而且高压线的电磁辐射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电网规划和地方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电网建设对环境影响的问题。

2.2建立沟通机制,解决电网建设土地征用难的问题

一是积极争取将电网项目列为地方政府的重点工程,创造较为宽松的建设环境。二是随时收集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征地、拆迁赔偿的文件,建立数据库,分析预测电网建设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好投资评估。三是对被征地对象区分轻重缓急,找准时机,集中时间快速征地,奖励先征地者,最大限度地减少“钉子户”的数量。四是支付给地方政府一定的工程协调费,特别是乡镇、村社干部,其协助供电企业动员征地,付出时间和精力,为其支付交通费、误工费等费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以调动其支持电网建设的积极性。

2.3电网规划与地方建设规划相融合

夜上海论坛 解决电网规划实施难的问题不论是电网规划,还是地方建设规划,都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这就需要将电网规划和地方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因此,在对地方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审核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审核供电企业根据地方建设规划而递交的电网规划方案,二者同时审核和,从法律角度讲,是进一步保护电网规划方案,以保证电网规划方案的切实可行和实施,促进电网规划和地方建设规划的同步和和谐。

2.4实施灵活的补偿机制,解决跨越民房和青苗赔偿难的问题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1)城市环岛效应加剧

夜上海论坛 城市环岛效应主要包括热岛、干岛、湿岛、雨岛和浑浊岛等。以热岛效应为例,无论从早上到日落以后,城市部份的气温都比周边地区异常的高,并容易产生雾气。水体具有高热容性,在炎热的夏季,能够在太阳照耀下吸收热量,其蒸发作用也在吸收热量,从而能够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城市内河水的高热容性、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性,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作用,内河对调节城市小气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城市温度的季节变化尤其是日变化的剧烈幅度在城市水体的抑制下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然而,城市建设占用大量的内河空间,部分直接占用内河河道,部分变河道周边绿地为建设用地,这就导致内河水域面积骤减,内河流动性和河道风的流畅性减弱,从而使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2)泄洪排洪能力下降

城市内河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具有防洪、排水功能。但河道被侵占,沟塘被填埋,大量的农田菜地变成了高楼和道路,这些土地被硬化不透水,使得城市滞水空间缩小,降雨径流系数增大,汇流时间加快,大大增加暴雨产涝量,而原来天然的蓄排体系不再有。建设占用天然河道,主河道被挤占,过水能力下降;天然边坡改为直墙,缩窄河面宽度;管道布设在河边,造成阻水;相当多的河段淤积,使内河水位抬升,雨水管受顶托不能排水,暴雨洪水排水受阻,引起城区内邊积水,增加了城市洪水风险,内涝变的频繁。

夜上海论坛 (3)河道污染问题严重

根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在受到监测的我国十大流域,有9%的河流是严重污染(劣V类),而这些污染严重的河道几乎全是城市河道或者内湖。在内河整治中,河岸、河底基本上采取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这样就人为地割断了水、陆生物的联系,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没法形成,失去自净能力的河道只会导致水质的进一步恶化。生活污水排放到水体中,其中的氨氮可以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而其中各种洗涤剂所含的营养盐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促使藻类在水体表层大量繁殖,促使水华生成。沿内河道路上的树叶、垃圾、砂石也会被风吹入、被水冲入内河。这些垃圾如果清理不及时,沉在河底而腐烂,其中的营养物质会在水中消耗大量氧气来进行降解。同时这种降解过程还会产生一些其它如氨气、硫化氢等污染物,这些气体的释放亦会加重河流中水体和底质的污染。部分河道由于被填埋,形成不折不扣的断头河,原来流动的河水变成了静止不动的死水,最终形成臭水沟。

夜上海论坛 (4)影响城市容貌整洁

城市内河普遍存在河道萎缩淤积、河水受到污染、季节性缺水、部分功能退化等问题。城市内河由于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丧失城市内河的原有功能,造成城市景观环境低下,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影响城市内河沿岸居民的身心健康。沿内河道路上的树叶、垃圾、砂石也会被风吹入、被水冲入内河,这些垃圾如果清理不及时,会影响内河整体的景观形象。

二改善城市内河环境的措施分析

城市内河环境改善,需要从长远规划,采取“通、动、自然,植、截、管理”标本兼治的治理措施,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1)拉动相互连通

城市内河流动性相对较差,部分“断头河”变为“死水”一滩。改善城市内河环境,要拉动内河相互连通,如打通内河与主要江河或水库的连接,创造条件形成活水源头,为引水补水提供保障。

(2)促使水体流动

按照“流水不腐”的原理,在城市内河相互互通的基础上,采取引水补水工程措施,使内河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如建立泵站,强制拉动内河水循环,对水体进行曝气,提高水体的复氧能力,通过复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等。

(3)还原自然状态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强化生态护岸理念,不用或少用高大直立式挡墙,在水力稳定的前提下,还原自然生态,建立稳定、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开放性生态系统岸坡。

(4)种植水生植物

夜上海论坛 种植水生植物,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

(5)截留污水入河

夜上海论坛 加快建设城区污水管道及污水处理厂,改善地下雨水管道,采取措施避免雨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流入内河,减缓城市径流对内河的污染负荷。实施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对城区污水管道进行全面截流,并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达标排放。

(6)管理制度健全

建立健全内河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及时打捞水面上漂浮物,防止河岸垃圾入河,定期进行河底清淤。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