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大学电脑论文范文

大学电脑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电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电脑论文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比尔・盖茨世界知名,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他的人生颇富传奇色彩:开始是小小的电脑程序设计员;后来成为电脑软件企业家;再后来,一举登上了世界电脑软件企业的珠穆朗玛;最后,他一心行善,散尽家财,淡出了这个已被他部分改变了的世界……

本文提出“比尔・盖茨定律”,不是关于电脑的什么法则,而是像比尔这样的成功人士的攀升规律。

比尔一生关键的时刻,就在个人电脑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前后,有许多机缘巧合:

他正好生在华盛顿州一个富裕的家庭,很早就迷上了当时还凤毛麟角的电脑;父母亲让他进了私立学校,而这所学校正好在中学电脑教学上非常先进;学校正好有足够的预算给学生付机时费,于是电脑迷比尔才有机会泡电脑;宝贵的机时用光后,学校一位同学家长的公司正好需要人帮助编程,于是比尔又得以继续泡电脑;有一家大公司正好需要业余程序员编制工资程序,比尔又被选中去编程;比尔家正好离华盛顿大学很近,而这所大学正好有多余的机时给不相干的人用,于是比尔又得其所哉;在泡电脑夜上海论坛的过程中,比尔认识了一位从事电脑专业的“大朋友”,这位“大朋友”正好接到某一大工程负责人的一个电话,说这一工程急需程序员;比尔所在的中学正好允许学生在假期中为外单位编程。

结果是比尔在中学阶段就大量使用了电脑。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这些也是很难一遇的机缘巧合。虽然当时比尔也许没听到电脑风暴的呼啸,但这些条件使他通晓了程序设计的许多诀窍,为迎接接下来的电脑大爆炸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比尔本事再大,也什么都办不成;有了这项准备,一旦风云际会,比尔就如鱼得水。比尔碰上的正好是整个世界对电脑软件的需求,而需要是发明之母,也是发财之母。

表面看来,比尔占尽了我们中国人讲的天时、地利、人和。实际上,比尔的出现不是一个,而是一大帮。他们都是中学时就泡电脑的怪才,后来在资讯事业上都有了大出息。我们很多人有个认识误区,好像知识界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智商。但现在我们必须脑筋急转弯:比尔・盖茨是成批出现的,一批人的智商未必一样,可是都获得了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

“比尔・盖茨定律”第一点:成功有个“门槛”,跨过了这个门槛,不同人之间的智商差别就不重要了。这就是说,能考上北大、清华,或者复旦、交大,你的智商就够了,今后能否发展,就靠你的造化了。这个造化说到底,就是比尔们碰上的那些机缘巧合,总的来说也就是大时代所提供的好时机。时机能给跨过了门槛的智商插上高高飞翔的翅膀。比尔进过哈佛,可中途却退了学,但最后获得了大大的成功,这说明了门槛和时机的辩证道理。

夜上海论坛 我们常常抱怨“中国教育制度不好”。也有人提出,为什么比尔们都出自美国,不出自别的地方?这也许都不错,但我觉得还没有点到最关键处。仔细瞅瞅上面比尔的经历,与其说是制度使然,还不如说是制度不管的地方使然,或者说是非制度使然。例如,当时的美国教育制度并没有规定中学生必须学电脑,却也没有规定不能学电脑,所以喜欢电脑的比尔才能脱颖而出;堂堂大学的昂贵电脑,制度没有规定不能给旁人使用,于是比尔“大钻空子”;大公司的制度没有说不可以雇用中学生编程,比尔从而得其所哉;比尔的中学没给学生布置海量的、做也做不完的假期作业,反而让这些不受管束的学生进一步“放任自流”……而这些疏放不羁,比尔们都碰上了,也受益了。

其实,非制度的优越性咱中国人也晓得个子丑寅卯。大家津津乐道的例子,文科、理科各有一个:文科是一没有博士学位、二没有论文的陈寅恪,居然被清华请去做国学研究院导师;理科的例子,则是数学家熊庆来把杂货店伙计华罗庚招到清华工作,后来华罗庚成了大数学家。这两位确实出类拔萃,却都不是制度的产物;我宁愿说,他们都是非制度的宠儿。所以,我以为,既要考察一种制度保证了什么,还要看它不限制什么,即看它能够为一些“跨过了门槛的人”提供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夜上海论坛 于是,就有了“比尔・盖茨定律”的第二点:他之所以出类拔萃,是因为美国教育制度存在许多“空隙”。首先就是制度不硬性反对有机缘的人搭便车,到了下一站,非制度又伸开双臂鼓励他们接着跑下去。这样,他们就有希望在出类拔萃的跑道上,跑出事业的辉煌。

第2篇

关键词: 电脑学生宿舍必然性利弊对策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2006年9月初,我校学生电脑全部搬进学生宿舍,并且学生宿舍的电脑成功地连入校园网,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为提高学生在校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

1.电脑进入学生宿舍的必然性

1.1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电脑知识。

夜上海论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交际等领域。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栋梁,只有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才能很好地工作、学习。

1.2与时俱避。

随着电脑网络应用的全面展开,当今高校也把电脑网络技术充分融入了教育的整个过程,如现在CAJ课件代替了传统单纯的板书,很多学校还开设有远程教学、网上学习园地等,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大学生,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工具进行学习也成为必然。

1.3高校的电脑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高校普遍设有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学机房等,但数量和所配置的软件有限,且开放的时间也有严格的限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数高校现有的电脑配置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很多学生渴望拥有自己的电脑,实现专机专用。

1.4经济发展、电脑价格的下降、校园网的开通为电脑迁入学生宿舍提供了条件。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脑的普及。电脑价格的下跌,以及校园网的开通方便了学生上网,这些都加快了电脑进入学生宿舍的步伐。

2.电脑进入学生宿舍的利弊分析

2.1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条件和信息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

网络不但开阔了大学生视野,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乐趣,而且由于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与学校和老师交流的渠道。学生的意见、要求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反映给学校、老师及管理部门,学校、老师又能通过网络及时将工作安排、解决办法反馈给学生,极大地克服了传统的信息不畅、消息不灵的被动局面。目前我校已建成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每个学期或学年的成绩,进行学分计算、成绩打印,这样既大大减少了教务管理人员的负担,又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举两得。

夜上海论坛 2.2有利于资源共享,促进跨学科交流。

夜上海论坛 校园网开通后,学院的系部和各个行政处室都建设了相应的网页,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学院的动态,开辟了天使论坛,学生在此论坛上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下帖子。另外,学院的每个专业都有一个讨论区,里面有最新的课件,学生可以和老师、同学共同探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种资源共享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

夜上海论坛 2.3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又远离家人,缺乏自律性,因此他们渴望交流自由。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性别、年龄,人们不需要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承担责任,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的快乐、烦恼、狐独、痛苦。但由于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疾病,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与别人沟通等性格。中学时代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近年来,大学生网上施骗抢劫的恶性案件时有报道,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担忧与思考。

2.4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到休息与睡眠,很多学生甚至因上网不按时就餐长期坐于电脑前接受过多的电脑辐射,以及长期的坐姿不正导致出现健康问题。电脑有损学生视力。一些眼科专家认为,学生从早期开始,每天花大量时间连续盯着电脑屏幕,有可能引发与电脑相关的眼病。学生迷“网”易患失眠。另外,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年轻化与长时间的上网是分不开的。

夜上海论坛 3.管理好学生宿舍电脑的对策

从网络对学生的正、负面影响相比较,我们知道,网络的正面作用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但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而尖锐。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使用剪刀剪破了手而不再让他们使用剪刀,同样不能因为网络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发挥互联网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摒弃和遏制互联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就要做好以下工作:

3.1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学校的统一与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学校良好秩序的维持。例如,为了加强学校中学生电脑的管理,可以制订一些如最迟关机时间、一般情况下的最长上网时间等相关管理制度;学校可以在晚上12点定时关闭网络等。

3.2加强网络道德宣传教育和正确舆论导向。

夜上海论坛 首先,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教师要加强监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其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上网规则》来约束、规范学生上网;通过举办诸如“上网的利与弊”、“网聊无聊”等班际辩论,开展“网页设计大赛”,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学生对网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

夜上海论坛 3.3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进行信息选择,挡住信息垃圾。

除了在政策、法律上规范网络行为外,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过滤信息垃圾的目的。当前,最常用的技术是安装信息过滤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的过滤软件会不断出现,到那时,信息垃圾就不会这么泛滥了。

3.4建立各层面的专门管理机构。

首先,可以成立由学生工作部、网络中心、团委、宿舍管理科、辅导员等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其次,可以成立由学生宿舍各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最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挑选一些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组成管理委员会。实行宏观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学校领导、教师严把学生网络开通的审批,学生公寓局域网的运行、维护,并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各工作人员、学生干部监管相关制度的贯彻实施。

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应积极深入探讨大学生电脑使用管理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电脑。学校要大力宣传电脑的积极作用,开展有益的电脑活动,引导“公寓电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把使用电脑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和课外科技作品的开发上。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电脑和网络的“双刃剑”性质,引导学生在不影响其他课程学习、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学电脑、用电脑。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制谱软件;Finale

制谱软件(Notation)在音乐软件中自成一类,与图形、字形、排版技术有许多联系。因此,也被称为绘谱软件或打谱软件。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谱软件不光突破了制作乐谱这个基本功能,还可以借助插件完成更多作曲、配器等其他功能而变得日渐成熟完善起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使这些高端制谱软件有了可能打破国界限制为全球共享,Finale软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国人接触、了解并逐渐应用于音乐行业。

夜上海论坛 1 Finale软件的基本情况

MakeMusic公司(纳斯达克代码:MMUS),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专门致力于加强和改进音乐表演、制作、教学等的音乐技术公司,近30年来,一直是音乐电脑制作软件行业的领头羊,其技术标准同时也是该行业的国际标准。[1] Finale的第一个版本于由这个公司 1989 年发售,初期只能于 Macintosh 的 Mac OS 使用,到目前为止有250万以上的音乐家、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和教育工作者使用它进行音乐乐谱的创建、编辑、打印和出版和教学。

夜上海论坛 Finale设计基础富有逻辑性,软件主体一直非常稳定。从2001年增加网上出版功能之后,Finale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其更新也主要表现在一些细节的修订和人性化的插件设计以及与其他软件的兼容上下功夫了。Finale众多插件(plugin)使许多常用的操作自动化,能够节省许多时间。这些插件扩展了Finale的功能并极大地加速了原先需要拉下菜单发命令的操作。例如,自动手法谱(Automatic Tablature)插件完全能与Overture的手法谱功能相比;钢琴缩谱(Piano Reduction)插件能把多行谱表缩编成钢琴谱(Sibelius有类似插件)。使用者可以在插件目录窗顶部堆叠常用的插件以方便取用,也能从Coda的网站下载开发套件以创建自己的插件。为了使用MOTU的硬件和软件,从Finale 2000开始支持FreeMIDI。

但由于价格昂贵和操作相对复杂,2000年以前,Finale制谱软件尽管功能强大,只有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才有勇气尝试。尽管如此,由于操作语言问题,他们接触这个软件还要通过别国“中转”,如从日本或其他国家的购买经过简化或语言转化的版本。2001年,Finale 2001提供了网上功能,为我国的音乐工作者和音乐制谱爱好者打开了一条更容易通往专业音乐制作圣殿的通道,一些专业的作曲家首先发现了Finale在制谱方面优势。

2 21世纪国内对Finale软件的研究

随着Finale 2001网上功能的提供,其稳定的发挥为其在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市场。台湾作曲家首先发现了Finale在制谱方面优势,他们不吝笔墨首次以中文的形式向中国大陆介绍和义务推广这个软件。2002年,中国台北市的黎明文化出版了刘钊的《音乐创作最佳拍档――谈Finale的使用》,[2]揭开我国新世纪关于Finale软件推广的新篇章。一年之后,2003年4月,中国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葛世杰和曾丽明合作编著的《青少年学电脑音乐》,[3]向青少年音乐爱好者简单介绍了Finale 2001的基本操作常识。同月,刘钊以Finale2003为基础编写了《Finale实战技法》,[4]由吉林音像出版社正式向中国大陆的音乐工作者们介绍了Finale软件实际运用中基本操作技巧。5月,高松华也编写了专门针对专业音乐工作者的《Finale for Windows最新电脑打谱速成(一)》。[5]2004年6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康长河的《计算机音乐绘谱大师Finale》。[6]该书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成果标志着该软件的应用正式纳入大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实际意义。2005年8月,由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的西宁会议,正式选定《计算机绘谱》课程作为音乐类各专业计算机小公共课程,充分肯定了计算机绘谱是音乐类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绘谱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谢键铨先生也在《乐器》上连载了“Finale 2004制谱软件快速攻略” [7]系列论文进行该软件的推介。借此东风,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大量的计算机绘谱软件Finale的书籍得到了出版。2007年,高松华推出了《Finale 2007电脑打谱速成》,[8]对Finale的一些新扩展的基本功能做了系统讲解。该书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在编写体例上比较明晰,特别是对高级技巧的扩展方面很有针对性,说明了该软件在音乐院校的教学中已逐步深入人心。

但是,2007至今的5年时间再没有新的介绍Finale软件的专著出现,一直到2011年7月,刘宇统和孟李娜合作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制谱软件Finale 2011应用教程》[9]才适时填补了这个空当,将Finale软件在这五年来的新功能和发展新动向介绍给大家。该书有针对性地解读Finale软件对乐谱的优秀的后台逻辑编辑能力,再次推动了Finale软件在中国高校和专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回顾了Finale软件诞生近三十年来的变化,特别是21世纪在中国关于Finale软件在教材、专著和论文方面的建设成就,我们发现Finale软件一直没有推出中文版,其在中国应用和推广完全是专业音乐人的不懈实践和义务推广。这些教材,作为我国第一批介绍该制谱软件的中文教材,标志着我国使用Finale的专业计算机制谱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1] 〖JP3〗 Finale软件官方网站[DB/OL].(Finale Music Composing & Notation Software)http:∥/finale/default.aspx.〖JP2〗

[2] 刘钊.音乐创作最佳拍档――谈Finale的使用[M].台湾:黎明文化,2002.

夜上海论坛 [3] 葛世杰,曾丽明.青少年学电脑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 刘钊.Finale实战技法[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5] 高松华.Finale for Windows最新电脑打谱速成(一)[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3.

夜上海论坛 [6] 康长河.计算机音乐绘谱大师Finale[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

[7] 谢建铨.Finale 2004制谱软件快速攻略(一――八)[J].乐器,2005:411.

夜上海论坛 [8] 高松华.Finale 2007电脑打谱速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