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

美育教育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美育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美育教育论文

第1篇

一、影响学生感受美

教室是学生最熟悉的地点,教师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学习的同时,从一点一滴中感受身边教室环境的美,逐渐将这种美迁移到自己身上,培养其爱护班级环境,打造魅力班级的优秀思想。开学初,我在教室的一角粘贴了一面小镜子,并且用花边装饰,镜子下放了一把小梳子和一个指甲刀,没有过多的语言,每天一到教室,孩子们总会在镜子前左瞧右看,拿起梳子整理整理,学生们没有反感,没有怨言,一个小小的举措强过多次针对仪表美的口头教育。

二、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暑假过后,孩子们走进校门发现学校已经大变样,睁大了眼睛这摸摸那瞧瞧,怎么也看不够。于是我组织了一次班会,让孩子们说一说新学期学校的变化,那一张张小嘴便滔滔不绝起来。有的说教室变大了,也明亮了,而且更暖和了;有的说宿舍规范了,也干净了;还有的说学校看起来特别宏伟……一Kechengyujiaoxue课程与教学双双明亮的眼睛闪着光亮,诉说着美好。春天,校园处处盛开鲜花,桃李芬芳,牡丹芍药争芳斗艳,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如此美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花园旁、操场边、教室前……欣赏着校园中的美景,发现了校园的美,孩子们更加喜爱这个处于大山深处的校园。

夜上海论坛 三、课堂教学领略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文课教学更是美育的重头戏。冰心的《肥皂泡》文字优美,意境深厚,字里行间都仿佛能看到在空中飞舞的五色浮光。为了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文字,感受文字中的美,我带着他们亲手做肥皂水,来到了操场,只见轻轻地一吹,空中便多了许多精灵,孩子们“哇”地喊出了声,这声音中有惊喜,有感叹,有激动,这都是因为他们欣赏到了美,感受到了美。诵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欣赏《因为你是我女儿》这篇文章时,通过范读、自读、引读、议读等形式,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交流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更多时候,我是献上一张张优美的图片,让孩子们欣赏图片美的同时,感受文字中的美。正是这一次次的旅行,引领着我与孩子们对美的探索。

四、组织学生创造美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1.1大学体育课的教学目的

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是有效地锻炼身体,促进大学生正常发育,完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运动中的美,使他们形成强壮的身体,健美、大方的仪态和风度。

夜上海论坛 1.2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教授学生如何欣赏、判断运动中的美的动作,纠正学生的错误。例如,艺术体操、舞蹈、武术、健美操均是需要艺术素养才可以练好的运动,能培养学生对运动中美的欣赏能力。

1.3大学体育课的组织

教学过程的安排和组织,要尽量连接严密、紧凑,引人入胜,给学生带来浓厚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和器材,要在安全整洁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努力渲染一种美的环境。

1.4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示范动作要准确到位、舒展大方,讲解要生动、流畅、不晦涩、贴近学生的生活。

1.5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高水平体育竞赛的美和人体动作的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在一些课程上,教师通过音乐做背景,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让整堂课更加富有生趣,让学生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审美能力。

夜上海论坛 2大学体育教师是美育教育的楷模

夜上海论坛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兴趣爱好十分多元化,对艺术、体育都十分热衷,同时他们摆脱了对老师单纯的依赖,形成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对有能力而亲和的老师表露憧憬,对敷衍的老师表示不信服。根据大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体育课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2.1体育教师要仪表整洁、动作规范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有直接的交流,教师的仪表、语言、举止、教学状态都对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教师教授的动作不规范、态度敷衍,学生上课就大打折扣,不可能欣赏运动中的美;如果教师能保持充沛的教学精力、举止言谈文明礼貌、衣着整齐合体、教态自然、和蔼可亲,那么此时,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为了审美的对象,教师所教授的运动的美则能完全正确地深入学生心中,让体育的美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2.2体育教师要用文化语言去教育学生

夜上海论坛 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紧扣学生的情感,教学艺术对学生情绪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闻者塞耳,这会降低学生从事体育的情绪,而且会给学生带来粗庸俗的不良影响。语言美是文化教育的结果,若是只顾运动不注意修练语言,这就很难做到语言美。体育教师需要广泛地学习,加强修练自己的语言。因为,体育教师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人、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成为一个会用文化语言讲话的人,然后才能当体育教师。

2.3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以心灵美和行为美的要求去教育学生

体育要追求美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应该讲究体育的美。体育教师只有遵循体育美学的规范去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既明了体育中的规范,又能欣赏更高层次的竞技的美。

3大学体育课各教学环节中的美育教育

夜上海论坛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人的道德行为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美感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愉快的体验,总是伴随着某种;二是带有倾向性的体验。但美感不等于,美感比所具有的内容丰富得多、深刻得多、高超得多。在大学体育课各教学环节中应按美育要求去准备、落实。

夜上海论坛 3.1课前场地的布置要讲究美

体育教学多在室外的运动场上进行,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教学必备因素。因此,上课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准备教学器材,布局场地,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课上积极练习,减少失误,达到教学效果。

3.2在教学方法上讲究美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要在科学的基础上注意更新,尽量多样化、趣味化。例如,准备活动中自编的徒手操动作可以经常变化,这样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不会生厌,并能够在运动中感受到体育独特的美。体育课一方面是练习,另一方面是竞技,在课堂上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让学生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遵守规则,这也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一种美育。

夜上海论坛 3.3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美的意识

夜上海论坛 大学生体育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观赏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现代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运动,日益向高、精、尖发展,处处表现高超的技术、和谐的韵律、巧妙的配合、优美的艺术造型,体现出健与美的高度统一。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犹如欣赏优美的艺术作品,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大学体育课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分班教学,每学期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使他们在完成各种练习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在与对方斗智斗勇的对抗中体验到体育的美。

4结语

第3篇

初中语文教材和文学作品中包含着美的情感、美的形象,是美育教育的素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带领学生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价值取向,在遵循初中语文教育体系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也按照审美的规律来组织和运用材料。带领学生愉快的接受美与善的熏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中的美。此外,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应该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感受客观存在的美,产生美观,欣赏美。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素材中有很多美得素材:《小石潭记》、《春》、《岳阳楼记》等,这些文章中描写的祖国的大好山河,景象或壮丽、或优美、或神奇,都能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总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鉴别事物美丑,引导其学习鉴别艺术美,发现艺术美,感受艺术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夜上海论坛 二、教学活动中营造美的氛围

氛围,简而言之就是气氛和情调。它由许多因素构成,其中最有价值最活跃的是人的情感和人的活动。教师是美育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学生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教师的形象、教学活动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美育资源。教师优雅庄重的形象和谈吐,流畅的教学组织,漂亮的板书,甚至得体的服饰都会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学习氛围,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给学生的感官造成满足感,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从最普通的课文解读来说,教师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激发学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对生命、自然的关心,使他们受到美得熏陶,美的感染。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辅助以音乐,视频,画面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调动学生情感投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还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个性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表达个人对文章的理解,抒发自己对美的感悟。除了在学校、在教室个学生营造美的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的户外活动,去掉广大师生身上的绳索,让其能在校园外的广阔世界中接触大自然,在社会的广阔舞台上接触美、感受美、了解美。如对大自然中的园林、天气景物、美好山水、可爱动物等等,社会生活中感人的人和事,这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才能触发真情实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从美好的大自然中从分汲取美的营养,提升美的素养,增强对美的辨别能力。

三、加强诵读,尊重学生个性

俗话说:“书读百般,其义自见”。诵读是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默读是个体活动,便于阅读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能提高读者的阅读速度,侧重于知识的梳理。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以声音增强原作力量,诱发读者通感,唤起其内心现象,激发美感,有利于读者感受到课文意境,在班级范围内的朗读能引发群体效应。听到声音,读者会不自觉的进行审美判断,更真切的感受作品的气势和情韵,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受到感染,怡情怡性。教师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特点,让学生具有初步的语感,有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此外,朗读是学生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课文中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朗读节奏、语气、缓急,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心情表达,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领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不会限制审美主体的自觉意识。朗读是美的创造,也是审美判断的外化。同时,由于审美主体的个性化是围绕课文内容的中心,因此其审美评价、审美情趣仍大体趋于一致,这就保证了审美认同感,使得情感和理智,想象和感知均衡发展。

四、提高学生评价鉴赏能力

夜上海论坛 学生应该对未知世界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尝试新方法,走进新领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价鉴赏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有利于其主动创造美的意境。教师在培养学生评价鉴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学生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教师的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评价的投入程度和兴趣多少。第二,教师应该有机整合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与其他初中语文能力。教师应该以灵活多变的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比如在课文朗读时,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字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行用词造句,在分析文章结构时,让学生分析作者思路发展等等。第三,教师应该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个体知识的储备决定了其评价、鉴赏能力的高低,个体知识面越宽广,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就越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作品阅读竞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诗歌朗读等多种活动,将课内课外联系起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其鉴赏能力。第四,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而在美育教育时,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对其不足之处做出理性批判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现代的眼光和历史的观点公允的评价人事物,这样才能真正使美育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第4篇

中学教学有很多课程需要学习,这些课程我们可以联系起来,比如,英语课上,学到贝多芬这节课时,英语老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放一段贝多芬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音乐的魅力,再从音乐中的贝多芬回归到英语课文上,这样通过学生对音乐美的幻想,可以加强对英语课文学习的积极性。有时间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贝多芬的英文纪录片和艺术片。在历史或语文这样有研究价值的课上,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文化家、艺术家,来为学生上欣赏课,进行美育教学的培养。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去发现意境中的美。

夜上海论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仿佛使学生看到了大自然雄伟壮观的景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让学生感受到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又如,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音乐、美术、书法等不同形式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内在素养。刘天华的《二泉映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王羲之的书法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丽,这些艺术名作都是陶冶人们情操的绝佳素材。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能够使学生发现美和注意美,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织一个有关找寻生活中美的事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互相分享,让小组的学生之间进行美的探讨和讲述,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美的交流,让懂得绘画的学生来讲述山水画的美,让擅长书法的学生来分享书法的特点和书法的美之所在。通过学生亲自寻找美的过程,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感受美和发现美,这样才是我们的美育教育重点。密切学科配合,注意相互渗透若想要有效地在各个学科中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就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紧密配合,相互请教,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对美的了解更加全面通透。同时将各个学科互相配合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全面赏析,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和欣赏。

第5篇

夜上海论坛 (一)由于不同人人性之间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文章中某些人物的经历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人性间相通的地方来帮助学生们通过语文学习深刻感受自己的人生,更好地领悟出作品中人物形象所蕴含的寓意,进而深入地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性之美。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历史文化的印迹来引发学生们的文化体验

由于我国存在大量的历史文化印迹,通过这些历史文化印迹,我们可以对古人的生活模式进行了解,也可深入感受古人的生活状况。这样可以更好地对作品中的人物深入了解,并通过这些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认识语文中蕴含的文化之美。例如谈到婆媳关系,教师可以借助“焦母”和“刘兰芝”之间矛盾的时代特点这个历史文化印迹来帮助学生们理解东汉时代的婆媳关系。

(三)以演讲或辩论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体验

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辩论的文言文。教师在课堂上首先疏通课文的语义,对课文本身的内容进行讲解,来引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讲或辩论,使学生在口语论辩中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体验古文的语言表达之美,进而对文言文产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叙述描写

夜上海论坛 声情并茂的朗诵以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等等方式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意境之美进行体验。例如教师在讲解《春江花月夜》这篇作品时,由于该作品本身就带有一种迷离、空灵、忧伤、轻盈的情感,教师如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场景,把文章的意境用精心组织的语言解析出来,学生们就会迅速沉浸在这种忧伤迷离的意境之中,增强对古典诗歌的意境美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五)借助相关故事引发学生的美学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高难度的、不好直接进行讲解的课文内容,可以尝试借助某些比较简单、通俗易懂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简化之美或浅化之美。

二、拓展中深化美

(一)开展课外学习汇报活动也可帮助学生发现挖掘语文的美

夜上海论坛 语文美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开展学习汇报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语文的方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的前10分钟由一个或者几个同学在课堂进行汇报活动,当然也可一个星期集中在班级汇报一次,内容可以是对课本文章的感受,或者是对自己在课外读的文章的感悟,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触动自己的细节。

(二)开展文学改编和创作训练

夜上海论坛 语文美育的价值所在是创造,而幼儿文学上的创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创作幼儿文学作品,丰富幼儿文学的库存,二是对儿童或者作品进行改编,简化为幼儿可以欣赏理解的幼儿文学作品。从教学实践上看,改编是幼师语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所在。在改编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原作进行深入解读,学生往往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体会到原文的语言之美,并开发出改编作品的新的语言之美。其次可以指导学生创作一些幼儿诗、儿歌、幼儿故事之类的文学作品。在作品写作过程的各个组成环节中,学生可以体验到语文的创作之美。

(三)在幼师语文教学中

多开展课文朗读、朗诵以及表演之类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口语之美。

三、结语

第6篇

本文作者:沈哗工作单位: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

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强化美育的作用和方法

夜上海论坛 1、建立和谐的,富有情感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健康的形成。如何来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呢?(1)青少年科技教师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教师美德的基本原则,是建立良好师生感情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与交流的行为是人的天性中的重要一维。与人爱的天性相对的是怯懦,然而怯弱恰恰助长他人对自己的控制,人的良知和在良心规则之下的爱与交流是逐渐减少怯懦的重要途径。青少年科技教师应警惕最极端的倾向,即控制变成了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约束而使科技教育的爱落空。(2)教师要有民主作风。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待,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教师要关注到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就能把学生吸引在自己身边。保持内心的宁静平和平等性,是在高境界上接受颖悟知识的前提。使外在的知识和内在人格、思维模式、日常行为融为一体。一言一行无一不美,对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强烈美的吸引力,向心力。客观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范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2、发掘科技教育内容的审美价值青少年科技教育是教师指导学生对人类以往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的学习探索过程,是引发青少年对真理有所企慕的一种途径。青少年科技教育要努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真实地感知到科学真理的无限性和开放性,获得思想和心灵的自由。心灵美的核心是美的崇高感,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教学内容,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理性之美、大自然永恒和谐之美的教学,是渐进培养学生诚实、正直、勇敢、无私、忘我、耐心、坚忍、自主各种品质的有效手段。要加强对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更要加强学生的文明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把心灵美和外在美统一起来,做到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和环境美。3、努力提高科技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没有教学艺术的教学,不会是成功的教学,不会应用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会是受崇敬的教师。因此,掌握教学艺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艺术水平,应该成为每一位青少年科技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亲切的教学态度。教师的教态美,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仪表、表情、姿态、动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形象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要尽量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具、挂图、录音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也得到美的教育。生动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构成教学艺术的重要形式。变化的教学节奏。在科技教育中也要讲究节奏。要努力做到讲课速度快慢适度,讲课声调高低有别,解决问题跌宕有序,力求青少年科技教育整体和谐。巧妙的教学情境。教师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夜上海论坛 视科学社会实践,在科学社会实践中美化学生心灵

夜上海论坛 科学社会实践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具体、生动、丰富的特点,是我们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途径,也为我们强化美育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多年来我们曾和本区内外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社区街道等单位开展广泛而密切的各种形式的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例如本区基层中小学的师生通过“走进科学殿堂”青少年科研课题研究活动这个媒介与大学教师、科研院所的专家面对面真实地交流、互动前行,体验发现之美。亦师亦友。学师风范,获得的绝不仅仅是具体问题的解答,而是启发了师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到当今世界科技前沿的种种情状,以及亲眼目睹科研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更体会到科学研究本身体现在发现自然、社会、生活法则中所具有的庄严肃穆的美学意义。

第7篇

电世界是千姿百态的,同样,反映电世界的特性及其规律的电工基础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的,且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普遍联系的。通过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将各部分的知识统一起来,进而形成既千变万化又和谐统一的完美图景。如电流强度的定义将微观的电荷移动和宏观的电流强度大小联系在一起;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将不同表达形式的电源形式和谐统一;旋转磁场将电能、磁能和动能在动态的变化中浑然一体等等,无不尽现统一的和谐之美。

夜上海论坛 2、寓美育于电工基础教学中

诚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电工知识中同样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解释和美的揭示手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美育功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科学美,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能力,进而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激发其科学创造力。

夜上海论坛 2.1形成科学的审美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现和揭示隐藏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科学美,还原科学家探求科学美的生动历程,从而引导学生去领略其魅力,促使学生不仅从科学的角度,而且从审美角度去对待电工基础知识,以提高学习品味,使学生自觉地将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科学美纳入自己的审美视野,成为自己的审美对象,培养科学美感,形成科学的审美观。

2.2培养科学的审美能力。

虽然科学美较难把握,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个体感受、鉴赏、创造艺术美的能力可通过教育得到提高一样,学生感受、鉴赏美的能力也可在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首先,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必要条件。美感的体验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审美升华的翅膀。对于职高生而言,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创造之源泉。美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形式就在于:它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地想象出来、展示出来或描绘出来,还能将直观、形象东西的本质抽象、揭示出来。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精湛的语言、直观且富有启发性的形象比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引导学生作为一个参与者积极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电工基础课程的科学美,这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根本途径。电工基础中的科学美往往不能仅靠肉眼去辨析,更要靠心智去体验,它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不只是视觉或听觉,而更多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愉悦和力量。这种愉悦的情感只有当学生投身其中,才会认识深刻,感受强烈。

夜上海论坛 2.3激发科学的创造力。

夜上海论坛 大自然孕育着人类,而人类则创造了宇宙中灿烂的文明。当人们留恋于大都市那流光溢彩的美妙绝伦时,无不为人类自身的创造力而感到自豪,惊叹于美与创造的和谐同一。之所以人类对美的无限追求,才孕育着人类自身的巨大创造力。作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工知识体系同样是美与创造的和谐同一。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在实验条件和理论依据不齐备的情况下,凭着直觉和对电工学美的鉴赏力,创造性地对电工理论进行研究与修改,不断地形成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2.4陶冶高尚的情操。

夜上海论坛 美育的实质就是情感教育,使人怡情养性。一切美的事物都能净化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更热爱真理。电工基础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美,不仅体现在电工知识的形式结构上,还体现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体现在科学家的精神上。科学家的人格力量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之美,比起电工学知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它在净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科学精神之美是电工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绝好的美学教材,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穿插讲授,定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把追求真、善、美作为生活的理想,进而成长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结语

第8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艺生活受到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一)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比较普遍

夜上海论坛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互联互动、即时传播、共享共用的特征和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美国大片”、美剧、网游,来自西方国家版权的电视节目等成为当代大学生文艺生活的“新宠”。但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有些“反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利用的渠道和腐朽人们思想文化的传播途径,大学生因此难免受到一定影响。

(二)受不良价值观念侵蚀较严重

近些年,有些娱乐节目和电影单纯追求商业化而不注重艺术性,导致文化产业表面繁荣实则贫乏空洞,伪“文艺”成为了金钱的奴隶,有些低级恶俗及商业化炒作流行。由于网络审查制度不太健全,使很多受大学生欢迎程度高、点击量大的微电影、网络小说、网络游戏中隐晦表达含有抢劫、赌博、家暴等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价值观念存在,必然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人生价值观的困惑。

(三)受堕落生活态度的冲击

夜上海论坛 当下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网络游戏、贴吧,甚至是现实的文艺工作者中,不健康的生活状态被放纵、意志颓废、拜金炫富、酗酒打架等大量充斥着,这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塑造极易产生观念上的混淆与凌乱。

夜上海论坛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美育策略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带领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艺审美素质。

夜上海论坛 (一)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为指导学生文艺审美做好铺垫

夜上海论坛 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有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带领学生充分认识“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学会欣赏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等各种形态的美,进而推进青年大学生心灵美的塑造。为了指导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辅导员首先要指导学生深入研读马克思经典的美学观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充分了解美学的本质、起源、规律以及社会功能等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其次要引导大学生通过业余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对美学知识的学习。大学生通过学习美学知识,可以使思想得以丰富,观点得到充实,并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最后,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热爱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大胆地追求美、自觉地追寻美,在生活中善于营造高尚的情趣,培育崇高的理想,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促进健康审美观的形成。

(二)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感,为学生提高情商奠定基础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审美情感是一种主观态度,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客观对象和主体心理需要的契合。审美情感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在于现实生活,既与先天因素有联系,又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后天的培养是主要的。马克思说过:“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审美情感决定着能否顺利开展审美活动,没有审美情感的人,不会判断真、善、美,而作为大学生,如果不能顺利地开展审美活动,不会判断真、善、美,就不可能进行良好的道德修养,也不可能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不能使自己在德行形成的过程中主动求真、向善、好美。美的情感是一种人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需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各种不同内容的文艺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文艺活动中,拥有并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感受个体的青春美、健康美,体会集体的协同美、和谐美。其次,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在各项文艺活动中努力提高艺术水平和层次,学生自己组织的各项文艺活动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这种形式会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张扬审美个性

审美能力就是指一个人的审美评价与判断能力,它主要由审美的欣赏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组成。对审美对象理解与感受的程度主要由审美能力决定,不同的人因为审美能力不同,在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所体验的美感往往有很大差别。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审美经验不够丰富,加之当前社会文化风尚世俗化的影响,他们在审美判断中往往容易发生偏差,这无疑会给高校辅导员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笔者认为,根本问题在于坚持健康的审美观、积极参加审美实践锻炼。首先,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业余时间投身于各种健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美去陶冶性情,在实践中锻炼审美观念与方法,提高审美水平,增强审美判断力。其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使之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如对秦兵马俑的欣赏,对秦俑文化知识背景了解较多的学生,其审美感受就会更有层次。反之,由于审美的创造性,即便是两个人的文化知识背景相同,但在欣赏同一个美景时所体验的情趣也不一样,这是审美个性使然。因此,欣赏美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主体正是在对美的欣赏中提高了审美与创造的能力。

三、结语

第9篇

1.1研究对象

夜上海论坛 以安徽省高校啦啦队运动的审美特征与美育培训为研究对象,包括啦啦队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培训学生审美特征、美育的价值、美育训练的方法、线形美等方面.

1.2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了与本次研究相关的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结构构思提供参考,并为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通过定期走访和电话访谈的形势来征求啦啦队运动研究的意见,让本次研究更加严谨.并根据本次实验的需要设计好问卷,通过12名相关专家对本次发放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并获得专家的认可.两次问卷发放相隔20天,对象相同,两次测得相关系数0.85,表明问卷具有可靠性.问卷发放选择了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庆师范学院等10所大学进行问卷发放,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18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17份,有效率94.4%;学生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07份,回收率89.2%,其中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96.3%;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处理,采用Excel2003处理.

2结果分析

2.1啦啦队运动的审美特征

夜上海论坛 啦啦队运动通过音乐和口号、道具、标语等手段来展示美,体现出来各种强烈鼓动性、感染性的体育运动形式,通过自身的运动形式来进行审美特征,通过加强观众的情绪来加强本队的活力为目标,并且把青春的活力、健康的团队精神展现出来,安徽省高校啦啦队运动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弘扬个性、显示口号、音乐美、团队精神美、运动与器械美、运动服饰美、运动姿态美、造型美、创造美等几个方面.

(1)啦啦队运动的个性美主要是注重大学生的个性表现,让高校大学生通过啦啦队运动的舞台来展示自身的个性美.例如,校园啦啦队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体现出各自团队的个性口号,在观众面前大声喊出响亮的有节奏口号、以及夸张的面部表情,激情的表演动作、摇滚的音乐来吸引观众参与到为本队加油的情境中,这样可以让大学生有可宣示情感的方式和个性张扬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并且把大学生张扬的个性美充分体现出来.

(2)啦啦队运动离不开音乐,啦啦队中的音乐往往是与动作相互配合、风格一致的音乐为主,主要是在体现出啦啦队项目的风格、特点、动作的渲染主题,从而增加了啦啦队运动艺术美.啦啦队运动中的音乐往往是把多种风格的音乐相互剪切并柔和在一起,在节奏感上感觉到明显的不同,所以在啦啦队运动中通过音乐的作用可以让参与者激发和感染情绪,同时在音乐的制作中还可以加入特殊的元素,例如:富有性口哨、引起学生们注意的警笛声等多种特色音乐,这些让啦啦队运动更加具有观赏性.

夜上海论坛 (3)高校啦啦队运动是体现学生的青春活力、相互团结的精神,啦啦队运动在在训练、表演中都需要体现出来相互配合、相信自己的队友的精神,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大学生凝聚力,啦啦队运动每一次表演都展现了强大的集体主义观念、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谐人际关系美.

夜上海论坛 (4)啦啦队运动离不开器械的协调,在每次表演中可以看到啦啦队队员利用器械来协调,啦啦队的器械大多集中在彩球、标志牌、标语、小彩旗等一些道具,在人与器械相互协调中可以体现出来协调美.啦啦队所使用的道具,与动作完美的结合,展现出来优美的艺术性,啦啦队运动主要是采用道具的特殊性、奇异性、鼓舞性来塑造运动场上的气氛.

(5)啦啦队运动美的体现离不开服装美,啦啦队服装是增强和提升人体的美学价值,啦啦队服装在设计上融入了更多的美学因素,啦啦队服装设计上主要是追求连体短裙、分体背心、短裙等,在审计上融入一些头饰、装束、色彩来提高运动员的参与性,这样在表演时候可以把大学生的美完全展现出来.

(6)啦啦队运动中有多种姿态,各个动作都是在严格设计的姿态下完成,按照评分的标准和完成动作等的质量来衡量一个动作的姿态美.啦啦队队员经常通过技术训练,可以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在联系中控制自己的躯干、头部、手臂、脚尖等,可以增加自己的形体美,展现给人美的感觉.

(7)啦啦队运动项目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造型美,啦啦队造型美主要是结合动态和静态来组合一组新型的动作造型,使得观众具有很好的观赏性、赏心悦目的心情,同时能够通过新颖的造型来导引观众的热情,啦啦队运动主要是通过6个站位和32手位来变换组合各种动作造型的,通过啦啦队运动员的青春活力来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美的外延与内涵.

2.2安徽省高校教练员、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美育的认识分析

夜上海论坛 2.2.1教练员对啦啦队运动教学内容和美育功能的认识

通过对安徽省10所高校的17名啦啦队教练员的调查研究,他们掌握着体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同时对啦啦队运动项目的美育有一定的了解,在对教练员调查发现,有75.6%的教练员对啦啦队运动美育有所了解,有80.2%的教练员认为啦啦队运动很适合在高校开展,可见大多数高校教练员对这一项运动的美育认识较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来,高校教练员对啦啦队运动的美育的认识上有较高觉悟,教练员为学习和练习啦啦队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美的感受力非常明显和比较明显的人,占94.8%,认为可以提高美的鉴赏力的教练员,占86.7%,认为可以培养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教练员,占98.1%,认为可以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教练员,占98.5%.通过研究发现啦啦队运动对促进大学生美育教育的意义很明显,这是啦啦队运动在高校开展教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啦啦队教学内容和训练形式是高校啦啦队运动的主要培养方式,对10所高校啦啦队教学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安徽省10所高校啦啦队教学内都安排一定技巧、舞蹈啦啦队套路实践,有94.1%的教练员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啦啦队运动技巧性、基本动作训练的内容,也有一部分教练员安排了口号、音乐设计的教学内容,但是教练员在啦啦队的文化内涵简述和啦啦队动作、队形创编上的讲授和练习很少.因为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学生在学习啦啦队运动知识上就是不全面地,不利于学生美育教育,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啦啦队的美誉功能.

夜上海论坛 2.2.2大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美育功能的认识

根据调查发现,啦啦队运动中大学生对美育的认识集中在从身体角度、运动角度、情感和行为、感受教师美.高校啦啦队运动中大学生身体美主要包括:姿态美、健康美、线条美、形体美、体型美等,大学生更加看中的是富有实际意义的啦啦队运动的美.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的美的认识,主要是集中在技术美、协调美、韵律美、力量美、造型美、服装美,这些选项是大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美的充分认识,大学生在运动参与并且能够很好理解这些美的特征.在调查中大学生对啦啦队运动中的器械美的认识程度还是不够,这是由于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很少有机会接触运动器械,在比赛中由于设计的套路过于简单,与器械接触的时间较短,对器械的美没有完全理解.大学生不但在啦啦队运动中的情感和行为的角度上认识美,还在运动中认识到热情美、合作美、竞争美等,说明大学生在啦啦队运动中充分展现了自我风格、青春活力、团结友爱等,这也说明高校啦啦队运动给大学生带来团队的精神.在高校啦啦队运动中教师的教学是不可或缺因素,是重要的主组成部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通过啦啦队运动中学生对教师美的感受调查,学生主要是集中在人品美、教师的示范动作和仪表美等三方面,分别占94.1%、89.3%、82.5%,教师的人品对学生影响最大,主要是体现教师在啦啦队教学中的关怀、体贴等因素上,其次是教师的技术动作的示范性的优美,教师的动作优美可以让学生感受啦啦队运动美的特征,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啦啦队训练中做到技术动作规范和优美,提高大学生参与啦啦队运动的积极性.

2.3安徽省高校啦啦队运动教学与训练中美育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2.3.1教师对实施美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安徽省啦啦队教学中,学校、老师对这一项运动有一定认识,但是对啦啦队运动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教师啦啦队运动美育教育上认识程度不高,在啦啦队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感觉并不是那么有作用,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啦啦队文化的讲解上、套路的演练上都没有给予美育实践的指导,这样的教学很不利于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

2.3.2教学、训练形式过于单一

夜上海论坛 安徽省啦啦队平时的训练和教学都是针对于比赛而进行的,练习的形式过于单调,没有多元化的发展啦啦啦队运动的特色,教学和训练内容只有舞蹈啦啦队实践套路和啦啦队基本动作,在啦啦队运动的文化价值上介绍的很少,在啦啦队的口号、音乐欣赏、创编上开展教学很少,这样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的认识不全面,从而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没有完全发挥啦啦队运动的美育功能.2.3.3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美的因素教师在啦啦队运动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上缺乏美的元素融入,并没有加强对学生美育的培养,现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不能增强学生对美感的体验性.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大部分老师在啦啦队运动的美育传授还是采用传统的示范来展示给学生,教师过于注重动作的示范,没有很好的把动作示范与讲解上相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学生观看比赛、以及组织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的一些元素进行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3建议

3.1加强教育观念的创新性,加强对教师美育知识的培训

夜上海论坛 高校啦啦队教师要具有美学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美学知识,教师在啦啦队运动中才能够实施美育教育,教师首先要做到以美的魅力来感染大学生,因为啦啦队中教师是啦啦队运动的传播者、引导者.所以,这就需要高校啦啦队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首先让自己理解美、感受美,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感染学生,正确认识啦啦队运动美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以良好的业务知识来引导学生.

3.2排啦啦队的教学和训练内容要多元化

夜上海论坛 啦啦队运动在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体育项目,高校中开展也是刚刚开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上都不是很完善,高校中啦啦队运动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技术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的认识不够全面,需要教师在讲授技术动作时候,能够给大学生介绍一些啦啦队运动理论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啦啦队运动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内容中更多的融入啦啦队的风格、音乐、动作编排等知识的讲授,全面提高大学生对啦啦队运动美的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增强他们艺术内涵.

3.3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对学生实施美育

第10篇

夜上海论坛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夜上海论坛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夜上海论坛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夜上海论坛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核心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三、结语

第11篇

1.多媒体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和信息量大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语文教材选材广泛,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都有涉及,是发展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资源。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威特罗克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如果缺少对相关教学内容的了解,就会缺少想象的凭借,就不可能理解美。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时空,将涉及各个时代和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进而顺利地帮助他们感知美,理解美。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将与课文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源融入课堂,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而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与知识面。

2.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学环节的设计美与教学过程的节奏美

夜上海论坛 语文审美教育的审美对象是广泛的,不仅包括教材中蕴含的美,还包括教学美。教学美作为美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样具有美的本质属性。成功、卓越、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就是美的教学。美的教学可以展示教师的个性魅力、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美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照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深层次把握和挖掘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可以展示教学设计美。导入新课是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第一步。在短短的三四分钟内,怎样才能尽快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迅速感知到美呢?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美,而且还能在第一时间就吸引住学生,抓住学生注意的目光和期盼的心。

二、精心制作声像,让学生感知美

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首先,是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视觉是人感知美的主要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要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用笔的精细,按钮的色调、大小、字体也要与图片风格相吻合,以保证画面的整体美。如《沁园春•雪》的课件中,制作者在开始阶段展示了几幅中国北方冬天的雪景图:在广阔的背景上,雄伟的万里长城蜿蜒起伏,显示出大气磅礴之势;冰封的黄河凝然安静,雪花舞姿轻盈。这就立刻把学生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从而使之受到美的强烈震憾。文字图片的制作也要讲究。文字图片要能体现出“建筑的美”,注重文字的对称、整齐或错落有致。同时应注意文字色彩、字体、大小的变化,避免单调呆板。其次,应有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适当处理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具有音韵美和艺术穿透力,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我们在《过故人庄》课件中,用平静缓慢的语气、恬淡悠然的基调、沉稳清晰的节奏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孟浩然的愉悦心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借助多媒体,体会语言形象美

1.声音创造美

夜上海论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播放配乐朗读录音,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导引,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甚至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文并茂,文质兼美,适合借助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审美教育。如教学《笋芽儿》时播放配乐朗读,以清脆悦耳的乐声反映“小小音乐家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乐曲”的情景;用悠扬的舞曲表现笋芽儿钻出地面观看春景和长大成材翩翩起舞的场面,整个配乐朗读音调和谐优美、节奏明快流畅。学生如临其境,怡情悦性,陶醉于充满自然美的大自然中。如果学生再遇到相似的自然美景,那么表现美的欲望定会油然而生。

2.画面创造美

夜上海论坛 在教学《我的战友》过程中,适时出现邱少去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彩色图片。将画面形象和语言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为集体潜伏成功,自己强忍被烈火焚烧的剧痛而一动不动的高度组织观念。于是,这位严守作战纪律的钢铁战士形象便会自然矗立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受到了伟大崇高的灵魂美、奉献美的熏陶和感染。

第12篇

首先,反复朗诵课文,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意识。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多次的课文朗读中,学生可以锻炼声情并茂的朗读艺术,同时积累审美观念,陶冶情操,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启蒙审美意识。如《长城》《瀑布》《颐和园》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类文章,就可以在诵读中让学生体会韵律美、辞藻美,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一些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排比句式读起来更是要字正腔圆、朗朗上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其次,深入解读课文,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和把握美学因素。教师要抓准文章的着眼点,如文章的词语点缀、段落安排、意境营造、人物塑造等,进行恰当、充分的美育教育,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对文章的深入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心绪起伏,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和文章内涵,在优美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升华。对文章的深入解读,可以让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得以陶冶情操,提高感知美、欣赏美的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主学习意识差,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容易注意力分散,不能紧跟教师思路和课堂进度。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图片、视频、歌曲、演讲、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导入文章内容,使学生充满兴趣和好奇心,不断发现和探索文章中蕴含的美。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小学语文课堂也逐渐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趣味盎然、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文章的辞藻美、意境美、形式美。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认知规律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课堂导入形式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

三、拓展课外阅读,写作读书笔记,培育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夜上海论坛 首先,开展课外阅读,在优秀书籍的熏陶中,陶冶情操,认识美、感受美。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讲到“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就是一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多读书,读好书,健康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涤荡人类的灵魂。书中唯美的描绘可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培养他们的悲悯意识和人文情怀。在真、善、美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拓展阅读中,我们可以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头脑,健康的思想净化灵魂,高尚的品德陶冶情操,从而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仿写、续写等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锻炼文笔,挖掘美、创造美。课外阅读后,要培养学生进行及时记录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知和思考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仿写、续写等,能够让学生细致入微地感受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从而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在词语运用、段落安排、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巧夺天工。在模仿文章手法的写作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秀丽壮美的山川河流和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从而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夜上海论坛 四、结语

第13篇

(1)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德。

加强审美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分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他们在人生中很容易误入歧途。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摒弃丑恶事物的观念,树立接受美好事物,提高对事物的辨别力。

夜上海论坛 (2)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对生活和艺术具有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启发学生个体想象力和创造力。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其实都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结晶,是作者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认识,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活跃人们的思想,启发人们去思考,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幼师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对幼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全面构建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的今天,审美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幼师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日趋多元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挖掘审美教育的因素,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确立审美教育的原则方法,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把审美教育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不断提高教育审美能力的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深化美术教学评价标准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青少年认知事物的能力与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评价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决不能以“像不像”“美不美”为准则来评价其作品成功与否;学校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决不能一成不变,一套教学评价标准用上几年不变,要依据学生实际和市场需求,不断深化美术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作品能否真实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是否有学生独特和新颖的表现。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创作,通过作品表现自己的思想,转变过去那种一成不变的美术教学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走进大自然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夜上海论坛 自然美既是艺术美的直接表现对象,又是启迪艺术家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的沃壤。因此,幼师美术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树立“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理念,在教学中要持之以恒的贯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不能拘泥于教材和理论的束缚,更不能足不出户搞创作,要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激发灵感,促使人在心理上升华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愉悦感,方能创造出源于生活并超越生活的艺术作品,才能启迪人生。当学生走进自然,在观赏自然山水风光的时候,既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美、对社会美的遐想。在这情景交融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被激发、调动起来,个人的心灵完全处于一种非功利的审美状态,可以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捕捉到自然美的规律,形成对自然美的直觉。

(3)注重对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简单地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就可以实现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多元化的。学校要把审美能力培养贯穿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尤其是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留下来大量精美的艺术作品,其完美的形象、高超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能让人欣赏到艺术表现手法的多元化,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在欣赏艺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的方法,学会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感觉,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对美的感受,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比较与评价,把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引向深入。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不能只是感觉作品“很美”“很漂亮”,要培养学生懂得鉴赏美的标准,要知道一幅作品美在哪里?学生只有学会对作品进行比较和评议,通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积极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科学的美术教育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美术实践教学。美术实践包括美术创作、美术鉴赏和其他与美术相关的人生活动。美术创作的过程,正是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辨别美丑,乃至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美术作品欣赏、写生、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感受生活、感受艺术作品,产生艺术和创作的灵感。学校还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束语

第14篇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

夜上海论坛 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

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

夜上海论坛 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核心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

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夜上海论坛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

夜上海论坛 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夜上海论坛 三、结语

第15篇

一、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审美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保证自身能够在课堂上准确把握语言的美、意象的美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意蕴。教师应每天坚持阅读,不断积累文学知识,加强自身的语感。同时应注意提高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做到语言规范、表达形象生动、节奏控制得当。讲课时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妙语连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夜上海论坛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夜上海论坛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美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语文的美。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声情并茂的为学生阅读文章,为学生创造出文章中描述的审美情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赏析的角度品味作品,让自己充分融入作品中,感受作品的内涵。并且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更有效的体会教师通过语言创设出的美育情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文字中的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语文教学中很多形象都是反映社会的,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会受到来自文学作品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影响。文学中塑造的形象都具有可感性,学生在学习时通过这些形象感受到其中的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对文章中的想象进行捕捉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作品,然后让学生感知美,并逐渐积累对美的对象的分析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并作出相应审美价值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体悟更多的东西。如在讲解《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泰山风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泰山的美,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想象,来体会文章中描述的场景,并通过分析“目视而脚不随”、“悬崖棱蹭”等词句,体会文章作者敢于攀登、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也启迪了学生勇往直前的生活哲理。通过感知文章中描述的形象的美,进而感知文章的内涵美,使得学生逐渐将身心融入到美的意境中,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思想内涵,并树立学生追求美的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如在讲解《蒹葭》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播放一首《在水一方》,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歌词,教师可以让会唱的学生主动唱几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教师可以趁机将歌词和文章中的诗句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蒹葭的学习中,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经的艺术特点和韵律美,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自己体会,并鼓励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将蒹葭的内容翻译出来,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朦胧美。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