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论文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思维得到拓展活跃,不再被动接受教师讲解。这样的效果必须借助于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启发引导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踊跃发言、深入探究。另一方面,笔者还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氛围设置需要,插入一些趣味性的花絮,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得到放松和释放。例如让学生上台以自己的学习经验技巧为基点,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是如何学习理解、如何巩固提高、如何实现高效学习的,或者在一些复习教学环节,直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教学,这样的模式既避免了语文教学的枯燥,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生动的平台,使语文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更浓的兴趣,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夜上海论坛 二、创新作业设置模式,使其更加素质

高效作业是巩固语文学习成果的有效载体,也是检测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重要方式。在作业设置中,教师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是作业难度、容量上要体现差异性,因为高中生语文学习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势,这样的差距一时难以改变,教师只有适应这样的差异并在教学中有效兼顾。此外,作业的布置要依据学生学习状况、能力情况,设置不同的难度和作业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够保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作业设置形式上要创新,不能完全局限于书面形式,还要向能力素质方向发展。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开展一些社会生活调查,要求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点的学习规律进行总结梳理等等。这些方面的作业设置既体现了能力培养目标,也彰显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原则,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中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

三、创新考核评价模式

第2篇

教师要有积极的教学态度,才能引导学生喜欢语文课堂,喜欢语文的教学。此外,教师还要极力破除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平等的、地进行对话才能激发出认真的思考。教师要掌握一般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学生一起实践与探索,最后将这些经验融合到教学中去,这样的教学的设计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积极的态度应当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内阅读的延伸,还有课外阅读,这需要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书单并推荐,鼓励大家撰写读书笔记,说说自己读了这些书的感受;又比如说在提问学生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对发散性思维的活动多多推广,不设置标准答案;还比如说在批改周记、写作练习的时候多写评语,使学生觉得教师很认真地对待他的作品,以培养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生的沟通应保持平等,在教师-学生这一权利关系中,适当地调低自己的位置,以更低的姿态与学生交流问题,比如说运用“我认为如何如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不是“你应该怎样去做才对”这样的句式。不强制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手段,而是运用倡导的方式慢慢渗透,让学生觉得教师对其是尊重的,平等的,这样学生才会对高效课堂学习回报以尊重的态度。

二、先进的科技辅助和创新的提问方式

夜上海论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的高效课堂越来越多,特别是发展较好的城市中,教室内电脑、电视、投影仪等等设备一应俱全。语文教师不必拿着录音机跑到各个教室播放课文录音,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轻松实现许多功能。同时,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学生的上课心情也不会太过沉重和严肃。此时,教师应学习、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质量加分。比如说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时,可以播放《辛德勒名单》的电影原声曲,或者截取电影中的一小片段给予学生一些感性认识,再进入文章的学习之中。这样学生能更有对比性,也对历史有了真实的认识;比如在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也可以播放当时的视频给学生欣赏,带动大家感受激情演讲的魅力。高效课堂提问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还可以用来巩固旧的文章知识,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先通读,然后回答问题:这篇文章的时间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文中对林黛玉的描写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把文章的线索串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在深入分析的时候,又可以加入一些分析的问题,比如说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达中,有哪些觉得特别好的句子?或者那些词暗喻了人物的哪些特质?这样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注意到文章的细节,并在细细品味之后发现文章的美好之处。

夜上海论坛 三、合作式学习的推动

合作式的学习要求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层次和兴趣,全面地安排合作课题。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主要以小组讨论为主,有两种方式:一是分组后,每组讨论的课题是一样的,课题中分为若干个问题,需要讨论后得出结论;二是设计多个课题,学生按照课题选择小组,加入后讨论此课题中的若干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讨论的内容有所点拨和引导,或者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平等的关系)。在讨论时间结束之后,教师应请学生来分享讨论的心得体会,然后邀请本组其他同学,以及其他组别的同学来补充其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形势下,学生会认为自己的讨论和回答都是有价值的,所以会更加积极认真地加入讨论之中。当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还可以请多位同学进行小辩论,为自己的答案辩护,提出各种发散性的观点,激发全班同学的思考。

四、结语

第3篇

一、文学教育应注重教师的文学功底

文学教育与一般的语文知识教学不同,语文知识的积累往往可以自然发生(虽然其效率相对于讲授而言小了点,但还是能够发生的),而文学教育往往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领。因为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内涵一定是隐藏在文字之后的,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没有一定的认知积累,是无法解读出经典文学作品背后的真实含义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学作品的解读不能照搬教学参考书,如前所述,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有时难免视角有所不及,又由于诸多其他非文学因素的影响,这些观点往往只能作为“参考”,而真正能够抵达文本内核的文学思想,有时需要挖掘,这就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领。譬如鲁迅的作品,除了匕首投枪的效用之外还有什么?先生的小说与社会兴亡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李贯通所说的“小说真的影响到国家的兴亡,是小说的不幸……”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就需要文学作品研读者具有一定的水准,几乎可以肯定地讲,学生是难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的,而教师也未必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而语文教师之所以提不出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师缺少“代际意识与史学意识”,在于语文教师的人文功底与文学才情的缺失。那么,这样的功课如何弥补?这一点语文教师其实是可以自主找到答案的,因为途径不外乎自身的阅读、学习与反思。不间断的阅读可以让自己与优秀的文学作品融合在一起,可以让自己走到文学作品中,可以让文学作品成为自身文学才情丰富的催化剂。所读范围应当是宽泛的,史学著作可以丰富自己的代际意识,美学著作可以充实自己的文学才情。学习亦是必须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应当成为自身文学修养不断上升的阶梯,当然这应当是一种批判性的学习,唯一能够成为自己文学研究依据的应当是自己内心的认识。反思亦是必须的,没有反思便不能使所吸纳的文学内容产生联系,反思的依据与工具便是逻辑,反思的结果是必须让自己对文学的认识与判断符合逻辑,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文学认识以一个完美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学功底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但语文教师接触、研讨优秀文本,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倘若没有这样的积累,还叫什么语文教师呢?

夜上海论坛 二、文学教育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

再说说文学教育。对于文学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教育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教学存在的形态,而语文则是交流的内容。文学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文学教育所交流的内容必须是经典的作品,而经典的作品总是与人的内心相连的,因此文学教育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笔者在这里不想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这段心灵之约该是多么美妙,因为这样的语言已经太多了。笔者想做的是,透过语言这层工具,去理解心灵之约背后的含义。如前所述,职业高中语文教育有其特殊目的,要让社会的工人力量在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响之下成为社会高素质的载体,这就必须让学生在职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更多地感知文学经典。这个过程必须是丰满的、充实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耕耘、不断收获。文本的豪放与婉约,笔触的犀利与温婉、观点的独到与平实,都应当成为文学教育的内容。唯其如此,真正的心灵之约才有可能发生。

夜上海论坛 作者:孙彬单位:如皋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