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识字教学论文范文

识字教学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识字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识字教学论文

第1篇

我们在论文的撰写过程当中参考或者是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有标准格式的,不是自己随心所欲为了充数而写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识字教学论文夜上海论坛参考文献,希望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借鉴参考。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69-7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百度百科网。微课[EB/OL].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夜上海论坛 [5]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6]王新乙。微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20-22.

夜上海论坛 [7]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8]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9]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10]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夜上海论坛 [2]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3]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夜上海论坛 [4]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丁雪梅。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0-25.

[5]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26-33.

夜上海论坛 [6]余剑波,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PLC)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5):32-37.

[7]张晓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105-107.

夜上海论坛 [8]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9]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74-77.

[10]韩中保,韩扣兰。基于Blending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1):53-59.

夜上海论坛 [1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12]张静然.国内外微课程的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实践现状[DB/OL].

夜上海论坛 [1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32-34.

夜上海论坛 [1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15]李桃。漫谈低年级识字教学[J].读与写(下旬),2012,9(10)。

夜上海论坛 [16]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

夜上海论坛 [17]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识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2]辛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微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夜上海论坛 [3]李泽蕊。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5.

夜上海论坛 [4]韩佳佳。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4.

[5]段连鑫,李国富。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7):6-40.

[6]林素华。计算机教学有助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效果的提高[J].新课程,2010(7)。

[7]韩雪茹。小学语文微课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8]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

[9]李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识字教学效率[D].宁夏大学。2013.

夜上海论坛 [10]吕婷婷。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1]高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2篇

崔: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第二、三、五项是侧重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知识·能力”的目标。第四项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第六项是侧重于“过程·方法”的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的全面性,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对、写美观。而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审美性,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各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是怎样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

崔:各个学段“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十分明确,阶段性十分明显,无论对教材编者还是对老师、学生,都便于操作。同时,学习、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很好地体现了学段之间的连续性。特别是5~6年级学习目标与7~9年级学习目标的自然衔接,从学习目标这一关键点上,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小学和初中脱节的问题,使九年的学习目标彼此衔接、浑然一体。单说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的学习目标,各学段是这样安排的。

年级

夜上海论坛 要求认识的字

夜上海论坛 要求学会的字

识字能力

1~2

1600~1800

800~1000

学习独立识字

3~4

2500

2000

夜上海论坛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6

3000

2500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7~9

3500

3000

夜上海论坛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应当说明的是,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提出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是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项,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记:您可以具体说说“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有哪些特点吗?比如在汉语拼音方面,据我所知,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

夜上海论坛 崔:是的。以前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要求比较高。大纲规定,汉语拼音具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这三项功能。由于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生必须能够直呼音节,而直呼音节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不仅费时而且难以做到;又由于经过多年教改实验,积累了一些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经验,2000年3月颁布的试用修订版教学大纲,提出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版大纲一脉相承。由于汉语拼音不再具有帮助阅读的功能,因此,课程标准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作了如下规定: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将学习目标定位在拼读音节而不是直呼音节,书写音节而不是默写音节上,把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比较符合国情,有利于大面积达到汉语拼音基本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对于一些教改实验地区、学校,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适当提高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夜上海论坛 记:据我了解,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是“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请您就这方面具体谈一谈。

崔: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1~2年级)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认写分开”,既可以避免识的字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不快,又写不好。2.“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3.“少写”,对教材编者来说,更便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编排写字教材;对教师来说,更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要依据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以往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测试时也不要考词语解释。

记:在《识字与写字》学习目标中,是不是比以往更加重视写字了?

夜上海论坛 崔:加强写字,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到了高年级,还应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这是新课标在写字方面比较强调的。课标在写字方面,各个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4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6年级用硬笔写楷书,要又好又快,行款整齐;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7~9年级在用硬笔熟练地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行楷字,进一步提高书写速度;用毛笔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总之,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要依据课标的学段要求,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

夜上海论坛 记:您认为,课标规定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还有什么特点?

崔:还有一个突出之点,就是力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第3篇

夜上海论坛 一、集中识字教学法及其取得成效的心理学解释

集中识字教学法源于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学校的教学实践。集中识字法可以说是归类识字,基本的方法有形声字归类、基本字带字和形近字归类三种。形声字归类教学法充分利用了形声构字规律,将形声字归类,让学生认识形声构字规律,如教学生学习“青──清、晴、情、精、静”一组字,使他们知道这一组字的共同点是都有表音的声旁“青”,加上不同的表义的形旁就构成了这几个字。基本字带字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的办法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字学字、记字,如“主”是“住”“柱”“往”一组字的基本字,其关键在于利用一组字的相同部分组成字串,突出其不同的偏旁部首,通过分析比较,强化记忆字的不同部分,以识记生字。形近字(桥──娇)归类法是抓住一组字字形的相同部分,突出其不同点来记住生字。由此看来,集中识字教学法是基于汉字字形的构成特征,把形旁或声旁等一致的汉字进行归类,指导学生在识字时分析、比较一组字的异同点,概括出一组字的字形规律进行识字,注重的是汉字的生成性特征。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看,绝大部分结构复杂的汉字是由结构简单笔画数少的汉字或部件充当其义符、声符或其他成分而构成的。以声符为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统计了北京市小学语文12册课本,做声符的部件共有2011个,其中1850个声符是独立成字的,占92%。根据阅读认知心理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集中识字教学法自觉不自觉地符合了人们的记忆规律,符合了人的主体建构生成思想。在集中识字过程中,形旁、声旁、部件和作为构字成分的简单字被视为一个心理认知单元在单位时间内得到了有效重复,容易产生过度学习。我们研究发现,在SOA(两种刺激不同步呈现时间)较短时,成分字对高频合体字没有启动作用而对低频合体字有显著的启动作用。这个结果说明,高频整字识别,低频字分解识别,因此汉字的知觉单元形成是一个生成建构的过程。由于汉字本身在形式上就起源来说是一种抽象符号,因此对具有一定言语水平但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小学生来说,字形的学习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难点。余贤君等对小学识字教学难点的调查表明,低年级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字形(占54.4%),且在常见字形错误分类中,低年级部件错误高达50%。这个研究结果事实上注释了注重字形教学的集中识字法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集中识字教学法注重字形的字理生成联系,便于小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学习记忆巩固,因而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看到汉字能知道字义。有调查研究表明,北京市64.3%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字义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难点,且相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难点在字义(分别占88.9%和87.5%)。因此,集中识字教学法常常会导致小学生实际掌握汉字的巩固率不高,容易加大别字或近旁错误的出现,如把“在”用成“再”,把“是”用成“事”等。上述的调查发现,低年级小学生近音错误占到常见字义错误类型的87.9%,高年级也占到58.8%。集中识字教学班培养的主要是学生字形的类比推理能力,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这说明集中识字教学的成效有局限性。由于字义教学应是也必然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重点,再加上集中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缺陷,促使重视字义教学的分散识字法的应运而生。

夜上海论坛 二、分散识字教学法及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实效的心理学解释

夜上海论坛 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者是我国著名基础教育家斯霞,她在20世纪60年代南京师大附小的分散识字教学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分散识字教学的这种做法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规律,注重儿童思维的形象特点,便于儿童在新旧知识经验意义之间建立联系。心理学的实验室研究发现(Collins&quillian,1969;Just&carpent,1978;Norris,1986;等),字词的内容特征的心理贮存是有规律的,或按概念的种属关系进行有层次、有等级的语义网络结构贮存,或按某种内容维度并行等第贮存。张钦和张必隐(1997)还在中文认知研究中发现,中文字词认知存在具体性效应。具体性效应指的是具体词比抽象词识别得快。语言认知心理研究的这些发现说明,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从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维度进行的,因此,分散识字教学注重按字义的字理联系指导学生进行识字活动,充分尊重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的一般规律,可以也必然会取得巨大的成效。

由于分散识字教学与集中识字教学在形式上是矛盾的,我们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分散识字教学不仅不能在理论上解释集中识字教学所取得的巨大成效,而且不能解决字形是低年级小学生识字教学难点的这一实际问题。因此,分散识字教学法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当前各地实行的形式多样的字理教学法,或是突出了集中识字教学的汉字生成性形象特征,或是突出了字义联系的形象性特征,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统一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教学形式上的不一致性。

与语文字词教学密切相关的语言认知心理学的两个共识研究成果:低频汉字存在着而高频汉字不存在笔画数和部件数效应;语言认知存在着具体性效应,分别支持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教学的合理性。因此,科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建构的关键问题是能否把注重字形生成特征的联系与注重字义知识经验结构的联系统一在一个学习机制之下。在语言认知的实验室研究中,Perfetti等和我们都发现,在SOA特别短时,只有汉字字形对汉字识别起作用,只是在SOA较长时,字义才对字的认知产生影响。这说明在字词认知的过程中,有一个对字形视觉信息的整合阶段和一个产生字义的认知时期,并且这两个阶段是历时的。由于在阅读过程中识别一个字词,通常指的是获得了该字词所具有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对字词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字形视觉信息的整合再到语义深层心理贮存的过程。这就是说,注重字形联系的教学和注重字义联系的教学可以统一在一个单一学习机制之下。在阅读认知研究中笔画数和部件数效应的发现,要求识字教学方法应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即儿童识字教学应从结构简单的汉字逐渐向结构复杂的汉字过渡;语言认知的具体性或抽象性效应的存在,要求识字教学应从字义具体的字向字义抽象的字逐渐过渡。把二者整合起来,我们就可得到:汉语识字教学科学方法建构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指导学生从学习简单具体的字词逐渐过渡到学习抽象复杂的字词。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