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书籍设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有目的性,书籍设计系统的目的性要求设计师首先明白这一系统究竟要达到何种目的?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同的设计解决的问题不同,目标系统也在不断移动和重新确立。目标系统确立的过程也就是设计定位的过程。”[5]明确目的对设计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当设计师在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系统中的问题,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复杂系统是具有多目标和多方案性的,当组织规划这个复杂的大系统时,先确定战略目的这一大的系统,保证大的方向正确无误之后,再制定不同的战术目标等子系统,通过对大系统的各项目的的分析、探讨和商榷,逐渐达到综合平衡,目标的接连实现进而向最终目不断靠近。
二.从整体上认识、处理书籍设计中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系统的整体观念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从整体出发,考虑整体与个体,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全面的分析和处理问题。书籍设计就是一个大系统,它由若干复杂的子系统所构成。按照书籍设计形态构成要素划分为“文字、图像、媒材、色彩、时间”等子系统。当设计人员面对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设计系统,首先,必须从整体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其次,加强系统要素管理,系统中各要素的性质和行为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功能,确保各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最后对各要素资源的组织与利用的归宿又统一于整体。
三.优化书籍设计各系统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他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可见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势必影响其他要素相应的变化。书籍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工作状态,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书籍设计系统形成的基础,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瓦解力时,书籍设计系统才得以存在,反之系统将灭亡。因此,书籍设计就是要通过构建书籍设计文化,建立合理有效的书籍设计机制,加强要素之间的黏性作用力,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正如荷加斯所说:“我们首先应该考察的是每一个东西的局部与其整体意图的适应,因为它对整体的美具有最大的意义。”
四.构建书籍设计的环境适应性系统
夜上海论坛 “书籍并不是瞬间静止的凝固物,而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命体”系统的输入来自环境,系统的输出也必须适应环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只有涌现出特定的整体性,才能与环境相适应,形成稳定的环境依存关系。书籍设计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地域、不同群体与读者等因素。书籍设计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他必然与整个外部的社会环境产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又必然受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读者环境的制约,因此书籍设计系统必须适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设计师根据现实情况和现有条件灵活运用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书籍设计体系和模式。
五.以动态观点看待书籍设计的不断发展
夜上海论坛 书籍设计的动态性原则要求设计师:首先,在从事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其次,建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媒材的新换代使人目不暇接,作为设计师要始终保持对问题变化的敏感度,对书籍设计领域的时事变化作出积极有效的反应。再次,书籍设计动态性原则要求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行为互动和信息交换,随时调整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抓住事物发展的最新势头。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系统才能导致有序,而封闭系统只能导致无序、即萎缩、崩溃,直至系统灭亡。
六.结语
1.1我国音乐书籍封面设计的传统形式
从最初用竹简记录诗歌的《诗经》到现今琳琅满目的各类音乐书籍,音乐书籍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依笔者之见,传统的音乐书籍封面设计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纯色加书名”形式。即用较为厚实的纸张为书籍做一个封面,偶尔有一些简单的构图,但没有深层次的设计理念。这种装帧形式在雕版印刷术运用之后便开始普及,通常是用深色的纸或者织物做封面,用贴在左边的签条书写书名。民国以后,各种优秀的西方音乐书籍相继翻译出版,但基本还是采用这种形式,在红色、黄色、蓝色等原色纸封面上打印书名和作者名。如民国时期吕骥编、新中国书局出版社发行的《新音乐运动论文集》(图1)。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形式依然是音乐书籍封面设计的主流,比如丰子恺著、新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入门》(图2),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提琴初级教程》、由于这种封面设计形式非常经典,因此在设计意识多样化的当代依然存在。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钢琴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钢琴教程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音乐书籍的封面,都是运用的纯色纸张加书名的设计形式。第二种是“图片加文字”形式。即设计者通过在封面运用图片(或照片)、色调等设计元素形象化地表现书籍内容的形式。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专辑丛书,选用音乐家的照片或画像为封面主要构图要素(图8);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乐器“跟我学系列”教程,以乐器照片加背景色彩为封面(图9)。这种形式对第一种形式的最大突破在于图片或照片要素的运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工艺性,但由于追求的是直观形象,想象空间太小,无法带给读者更深层次的吸引力,再加上照片或画像的组合过于呆板,艺术性不强。
夜上海论坛 1.2音乐书籍封面设计进入造境美时代
夜上海论坛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从20世纪末开始,一些书籍装帧设计者开始追求设计艺术的神韵与境界,各种传达作品精神内涵和意境的装帧设计涌现出来。受此影响,音乐书籍封面设计进入追求意境的时代。设计者开始舍弃照片图画直接拼接的封面模式,转而在理解作品的内容、特色和风格的基础上,经过内省,将作品内涵上升到高度精神境界,再将这种精神境界以艺术的形态展现出来,创造出能够完美诠释作品神韵和意境的封面设计。音乐本就是艺术的分支,艺术分支之间在美的标准上是相通的,因此造境于音乐书籍的封面设计显然顺理成章,同时从宏观上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民族风味。
夜上海论坛 2音乐书籍封面设计造境的基本手法
音乐书籍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如音乐史、音乐技法、音乐曲集、音乐理论、音乐评论、音乐感想等。各类音乐书籍的内容不尽相同,艺术形象和风格特色各有千秋,封面设计造境的手法千变万化。但总体而言,音乐书籍封面设计造境的手法可以归纳为四类。
夜上海论坛 2.1以音乐元素造境
夜上海论坛 音乐元素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可以是音乐的任何组成部分,如单独的音乐作品片段、某一类作品的曲风、音乐符号(高音谱号、低音谱号、音符、休止符、各类音乐术语等)等。由于音乐作品片段是声响性质的,音乐曲风是无形的,因此在封面设计时一般只能运用音乐符号造境。以音乐元素造境的封面设计常见于阐述综合性音乐知识的音乐书籍。这类书内容丰富多样且主题不固定,很难将其内化成某种特定的情景,因此比较适宜用音乐元素进行表达。音乐符号是音乐的代表元素,它的出现可以直接让读者产生与音乐相关的联想,如果再加上一点旋律律动线条,则能立刻引导读者将视觉效果幻化成为无声的旋律,带领其进入音乐的境界,创造出被美妙音乐包围的温暖氛围。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基本乐理简明教程》(图10),封面设计由各种音乐符号组成,包括高低音谱号、变音记号、还原记号、调号、装饰音记号。这些符号以叠影的方式串在一条曲线状的五线谱上,曲线的形状像两只反向倒影的耳朵,寓意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也是对音乐旋律起伏变化的形象反映。这个设计能让读者迅速产生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联想。运用音乐符号营造意境在音乐书籍封面设计中所占比例很大。此外,乐谱原型、五线谱及其变形等音乐元素的运用也较多(图11—14)。这类设计总体来说旨在创造一种音乐氛围,引领读者进行音乐体验。
夜上海论坛 2.2以音乐内容造境
音乐内容主要指音乐反映的社会生活风情和表达的主要情感。以音乐内容造境一般是通过营造物镜,以实物渲染让读者流连忘返的情境。它需要设计者在充分理解音乐书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设计出能揭示音乐内容且富有情趣的封面,使读者能通过封面轻松愉快地了解书籍内容。比如《儿童古典音乐绘本》系列中的《胡桃夹子》(图15),封面以音乐故事中的老鼠与国王两个相互冲突的矛盾体为设计核心,再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音乐内容场景展开设计,使读者在看到封面的时候就对音乐内容有了大概了解,从而引导读者提前进入音乐的情感体验。
2.3以音乐形象造境
音乐形象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阐述。从客观上说,音乐形象是一种“音响形象”,是用声音来塑造感官形象。从主观上说,音乐形象是一种“听象”“视象”,当听众听音乐时,他不仅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听觉形象,而且会根据这种听觉产生一定的联想,将听觉转换成视觉形象,形成“视象”。这种“视象”可以是根据音乐内容产生的场景联想,也可以是根据音乐产生的有关音乐演奏形象的联想。音乐书籍封面设计以音乐形象造境就是因为音乐形象具有“视象”特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具备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有标题性音乐与非标题性音乐两种。非标题性音乐内容比较抽象,抒发感情较多,不利于具体的内在视象描写,也不易引起联想;标题音乐一般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描写性较强,而且描写的主要是现象,能轻易引起相关的视象联想。因此,以标题音乐为主要内容的书籍更易选择以音乐形象造境。比如,《黄河钢琴协奏曲》(图16)采用该协奏曲的核心形象黄河作为封面主体形象,《中国陕北民歌》(图17)以最具陕北特色的风景面貌作为设计重点,《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图18)选用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形象作为设计主题(图16—18)。有些音乐书籍选用音乐表演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内容。如图19—22四本有关中国古代音乐史的书籍的封面,都以古代音乐演奏的画像或者陶俑代表古代音乐形象。还有一种比较隐喻的音乐形象造境,即以其他艺术形象来表现音乐形象,其中最常见的是以“梅兰竹菊”作为与音乐相通的艺术形象。如《笛子技巧系统练十九课》(图23)、《笛子曲选集》(图24)分别选用“兰”和“竹”作为设计主题。“兰”代表幽静的气质,“竹”代表超群脱俗的气节,两个设计都运用艺术相通的特性来表现书籍内容所要体现的主体音乐形象。
夜上海论坛 2.4以音乐文字造境
文字是一种形式抽象却极具内涵的符号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音乐文字是具有音乐意义与内涵的文字,一般以用书法字体书写与音乐相关的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比如,《泉州南音》(图25)以乐曲的文字谱(一种用文字记录乐谱演奏位置的记谱法)为设计背景,《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图26)运用古代音乐文献记载为设计背景。音乐文字的出现给书籍营造了一种古香古韵的氛围,为书籍增添了不少艺术表现力,从而使音乐书籍更富生命力。由于中国文字的地域特殊性,这类以音乐文字造境的书籍,内容一般以介绍中国古代音乐为主。
3音乐书籍装帧的造境之美
“造境”作为书籍装帧的最高境界也是音乐书籍装帧设计的最高追求,不仅封面设计应追求造境之美,整体设计都应追求造境之美。笔者认为,音乐书籍的造境美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夜上海论坛 3.1追求和谐的美学观
音乐书籍装帧造境首先要遵循追求和谐的美学观。“和谐”是美学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谐观强调整体、静态的和谐,“整体”表示事物不能是单一的,因为单一只能称为“同”而非“和”。“和”要求不同性质的事物或因素之间的配合,“谐”要求众多不同质事物之间的相互融合、排列有序。因此,音乐书籍的装帧造境设计要避免设计材料单一,色彩和设计素材应尽量多样化;设计元素的排列要避免并排出现,应将素材错开,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在纸张的选择上可以使用具有护眼功能的浅色纸,这种颜色既能防止长时间看书给读者带来的眼睛疲劳,而且能给读者古典的感觉(古代欧洲乐谱的抄写多用浅黄色牛皮纸)。在开本设计上,乐谱集之类的书尽量用8开,这样乐谱才比较清晰,看起来不吃力,非乐谱书籍可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在色彩搭配上要均衡、协调,实现对立统一。
夜上海论坛 3.2寻求色彩美与意境美的统一
色彩的搭配与意境的营造有很大关系,色彩的巧妙组合能够增强书籍装帧设计的意境美,反之,用错色彩将无法达到造境的要求。比如前述《黄河钢琴协奏曲》《中国陕北民歌》《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这三本书,就很好地运用了色彩美与意境美的统一。黄河,因其水中大量含沙导致河水变黄而得名,因此在营造黄河波澜壮阔的意境时,一定要运用相应的黄色为主调,同时黄河又是中国的母亲河,所以可以选择中国红的字体来搭配黄河背景。陕北风情最显著的风土特征是黄土高坡,所以《中国陕北民歌》的色彩也是以黄色为主。江南多烟雨,雾蒙蒙,雨蒙蒙,《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的色调刚好适合这种江南情调,设计者用巧妙的色彩组合营造出诗一样优美的意境。
夜上海论坛 3.3塑造形与态的完美结合
这里的“形”与“态”分别指代“形象”与“神态”。形象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在脑海中形成的对该物体的整体印象,它不是物体本身,而是一种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会因人而异。“神态”是事物的精神内涵,只有在深刻理解以后才能够准确把握。音乐是没有具体形象的,它会因听的人不同而各异,也会因为听的心情不一样而截然不同,因此音乐的“神态”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把握它的神态,才能更好地体现形象。音乐书籍装帧设计的造境,实质就是抓住书籍“神态”,将其用图像、版式等“形象”地表现出来。造境美就是形与态的完美结合,只有当两者高度统一的时候,音乐书籍的装帧设计才能够神形兼备,引人入胜。
3.4引导多层次审美体验
日本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大师杉浦康平曾提出著名的“书籍五感”理论[3],他指出:“书的表达需要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书籍五感是设计思考的起始”。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所以在进行音乐书籍装帧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让读者从视觉转换到听觉。《声乐教程》(图27)运用音乐元素为创造主题,流动的线条寓意快速的音乐运动,给读者一种如听音乐的听觉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图28),封面采用两个演奏者的音乐形象为创造核心,两个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似乎听到古乐徐徐飘来。《国乐飘香》(图29)重在“飘”和“香”,立即将视觉图像转化为听觉、味觉等。所以,音乐书籍的装帧设计同样要重视五感,在选材和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设计理念,传递音乐蕴含的思想情感,提升书籍的文化韵味和艺术美感,满足读者五感的需要,创造出更加合适的意境[4]。
4结语
夜上海论坛 文字是封面设计中传达信息的重要内容,也是准确传达书籍意境和格调的元素。封面设计中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这些文字不能随意设置、摆放,而是需要设计者运筹帷幄,将所有文字的字形、字号、字距、排列方向、组合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设计者要通过阅读、了解书籍的整体内容,并通过对书籍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对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形象的设计。例如,书名的设计并非只能运用某一种字体、色彩或字号来表现,如果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体、色彩、字号加以组合会让人耳目一新。在封面有限的展示空间里,书名文字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无论采用何种设计手法和组合方式,都应该突出书名的主体地位,在这里主要从字体的选择方面对书名所用文字的设计作详细的介绍,一般用于书名的字体包括书法体、美术体和印刷体三大类。其中,书法体一笔一画间显示出无穷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此外,书法体字迹很多都出自社会名流之手,因而赋予其名人效应,深得读者的喜爱。美术体可分为两种: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规则美术体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点变化统一,且外形要求规整,具有易于阅读、设计起来比较简单的特点,但其形式缺乏变化,比较呆板。不规则美术体则与之有所区别。它强调变形自由、随意,不管是从点划的处理或是字体的外形方面都要求体现出不规则的变化,具有形式丰富、个性明显、设计感强、装饰性突出等特点。不规则美术体较之规则美术体和书法体而言,具有更鲜明的个性,且更具有适应性,所以被许多书刊优先选用。印刷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早期的印刷体与规则美术体有些类似,比较呆板、僵硬,现在的印刷体则有所改进,融合了不规则美术体的变化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印刷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其形式感上的不足。不同种类的书籍对文字设计也有不同的要求,少儿读物类书籍使用的文字要求生动活泼,具有稚拙感和趣味性;工具类书籍使用的文字要求工整、严谨,具有较强的秩序感,等等。在书籍设计中,将文字进行变形和组合设计,可以形象地传达书籍的内容信息,并让读者体会到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
2封面的图形设计
图形具有丰富的内在含义,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是强化主题的重要元素,也是封面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画面中往往占有很大的面积,成为视觉中心,所以图形设计的好坏关系到书籍出版的整体效果。优秀的封面图形设计应该是在具有美感的同时让读者过目不忘、为之震撼。如果想让封面图形设计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就必须使设计出的图形与书籍内容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一般的休闲类书刊。例如,时尚杂志、女性杂志,其标准是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要求与时尚接轨,所以会选用当红影星、歌星等的图片做封面;科普读物选择封面图片的标准是具有科技性、知识性。因此,通常选用与先进科技成果相关的各种图片;新闻杂志常选择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作为杂志封面,其标准不是时尚,也不是饱含科技性,而是具有新闻价值;美术、摄影类刊物通常选用有代表性的、优秀的艺术和摄影作品作为封面,其标准是具有艺术价值;而体育杂志则会选用体坛风云人物的图片作为封面。优秀的封面图形设计不仅仅是图案元素的华丽拼接,而是书籍内容形象化地再现,可以提高书籍的整体格调。
3封面的色彩设计
封面的色彩设计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拿捏有度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能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目光。色彩的运用要做到与内容相适应,要善于通过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来表达出内容和思想的不同。同时也应注重在对比中求协调、统一,这就需要用间色互相配置,使对比色统一于和谐的整体之中。书名色彩的运用在封面上应略微突出,必须具有一定的纯度,这样才能显著夺目,让读者一目了然。此外,在封面设计中既可以运用绘画色彩,也可以运用装饰性的色彩来表现。在封面色彩设计中还需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书籍,其色彩的运用应有所差别。例如,儿童读物的封面色彩就不适合用于教科书。色彩,不需要明确的轮廓勾画,却极富情感表现力。色彩元素地融入,可以引导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书籍之美,但只有与书籍主题内容相协调的色彩设计,才能获得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认可并接受。
4小结
夜上海论坛 关 键 词:书籍装帧 设计 书籍整体设计 书籍设计
夜上海论坛 书籍装帧一词作为专业用语,在我国已经使用很长时间。上个世纪以来,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书籍装帧只是对书籍的封面进行美化设计,这种理解使得书籍装帧变成了封面设计的代名词。过去在中国,书籍装帧之所以只停留在封面设计上,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以及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因认识上的局限,使得设计师无法参与书籍的整体设计。并不是装帧本身一词在概念上存在局限,应该说书籍装帧的含义已经包含了对书籍各部分的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书籍的设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制作书籍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了许多新颖的纸张以及新型的特种材料;其次,书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书籍逐渐被图文并茂的现代书籍替代,而且现代书籍的形式多了,有了电子书籍、游戏书籍、概念书籍等;再者,读者的观念变了,现在的读者更加讲究书籍的外在品质了。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书籍装帧从内到外都要有创新和变化。装帧概念的内涵也随之有了新的需求。本文对书籍装帧概念的认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33229.coM
夜上海论坛 一、通常意义上的装帧概念
夜上海论坛 装帧一词的使用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记载,装帧是丰子恺先生在上世纪20—3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当时的“装帧”是指将纸张折叠制作成帧,由多帧装订起来,附上书皮的过程。而在更早的时期,中国的先辈们还没有将“装帧”一词合在一起使用。我们分别对“装”和“帧”进行认识:“装”在《大辞典》中有十四种解释,其中第十种是“书册装订的形式,如线装、精装”;“帧”在《大辞典》中有三种解释,其中第三种是指“量词。画一幅,相片一张,叫一帧”的意思。“今人以一幅为帧”。①这说明从明代就已将书籍的内页用帧来计算。通过以上的认识,可以感受到“装”“帧”与书籍的紧密关系。同时,古人常将装订作装帧使用。如清代《藏书纪要》中对装订这样陈述:“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大雅,厚薄得宜,精致端庄,方为第一。”②这里的装订就是装帧。
近现代的一些书籍都对装帧一词做出不同的解释。《汉语大词典》中对装帧的解释:“指书刊的封面、插图等美术设计和版式、装订形式等技术设计。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中国小说史》豪华的装帧,是我有生以来,著作第一次穿上漂亮服装。’巴金《沉落》:‘而且每一本书的装帧都是很考究的。’”从这里就能看出,通常意义上的装帧已经包括了封面设计、版面编排、印刷装订等。《中国百科大词典》中对装帧设计也有非常翔实的解释:“装帧是对图书的整体形态的规划,即图书在成型前为其装帧活动提出的设计方案和草图。图书装帧设计分美术设计和技术设计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围绕封面,对书脊、扉页、插图及题花、尾花等方面进行艺术形式的创作;后者是指版面的排印格式,用料及装饰方式等,两者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一个完整的书籍整体设计过程。
最近30多年中,有一种观念认为,装帧一词已经不能适应书籍的设计与制作,要用“书籍整体设计”“书籍设计”等说法替代,因为这些观念认为书籍装帧的概念过于狭窄,这是对装帧概念的误解。正如前面看到的,装帧本身在范畴上并不存在这样的局限,装帧已经包含了对书籍各部分的设计。而且,频繁的更新概念名称虽可能会体现一些新的见解,但随着时代的更替,这种新意也会很快过时。而历史却会因为频繁的更新而消失痕迹,这不仅造成概念的混乱,也使得概念缺乏自身的历史特征及民族特性。可以通过重新定义书籍装帧的含义,来适应新时代书籍的设计的需求。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拘泥以往的装帧概念,而应时时更新它的内涵,这是书籍装帧实现自身进化的一个途径。
二、现代的书籍装帧概念
“书籍装帧”一词从《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大词典》中翻译过来为“book binding”。“binding”有多层意思,有捆绑和粘合之意;也指(书的)装订、装帧的意思。另外在《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大词典》还能看到与“binding”相关的词语如:“平装 paper cover binding、 精装 hard cover binding、活页装 loose-leaf binding”。因此,在英国给书籍做具体的设计,通常都使用“ binding”这个词。“ binding”和“装帧”这两个词汇都是具有行业特征的专业词汇,都恰当地表达了书籍的构想与制作的概念。
夜上海论坛 对书籍的装帧是不能与书籍分离开来经营的,装帧即是书籍的一部分,是书籍的脸面,并内含着身体的各部分,是浓缩书籍的精华内容并直观表现于装帧之上的。“书的脸即书的内脏功能的表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在书本身的内容和结构中表现的东西,对于读者来说是从外部看不见的部分,将它提取出来,赋予‘造型’,让它动起来,充满生机。这是第一张脸的意思;第二张脸触及更大、更深的东西,即文明和文化的根。寻觅今天文化底层潜藏着的文化古层,文化的根。这是第二张脸的意思。”③杉浦康平先生将书籍的第二张脸喻作书籍文化的根,这给书籍装帧以很深的内涵。同时,也是对书籍装帧提出的很高的要求。
夜上海论坛 现代的书籍装帧概念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书籍制作,更不是狭隘的封面设计,它是一种由内至外的书籍整体构想与制作行为,其范围既包括对未来书籍形态的探索,也包括对现代书籍工艺的创新。现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等,都大大促进了书籍材料、书籍印刷、书籍装订工艺的发展,更触动了书籍装帧的文化底蕴的表现。
现代书籍装帧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并且更加具体。它不仅涵盖了最初的书籍形态的策划,还包括开本的选择、封面和扉页的设计、正文内的版式编排和插图设计,以及后期的印刷和装订等。同时,现代书籍装帧还大胆地更新以往的表现形式、制作工艺和使用材料。面对现代的书籍,不仅要升华其外表形式,也要更新内在的气韵。在将书籍的信息内容文本转化为二维或三维(虚拟)视觉形象的时候,装帧不仅要赋予字体、图形、色彩等新的视觉元素,还要赋予书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现代的书籍装帧不仅在外在形式上不断发展更新,内在的气韵与文化底蕴也在逐渐延展与深化。
三、书籍设计的理解
夜上海论坛 设计(design)一词字面解释为设想和计划的意思。在《汉语大词典》中设计有两种解释:“①设下计谋。《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②根据一定要求,对某项工作预先制定图样、方案。”从本质上看,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人类生活各方面进行规划和计划,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过程。设计是在各种条件和限制中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设计的大致内容包括计划、构思、传达、应用。所有的设计内容都基本如此,无论是复杂的宇宙航空器或飞机汽车等工业设计,还是简单的包装或广告设计。
自上个世纪以来,设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设计”进行分类,可分为:建筑设计(包括室内外环境设计等);工业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礼品首饰设计等)、平面设计(包括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插图设计等)、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书籍设计就是其中的一项,它和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一样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都是根据需要做创新的造型构想,并运用于社会实际中。所以它们在设计程序上都有相似之处,都需要经历最初的策划到最终的应用。接下来,我们试着对书籍设计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从中体会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的区别。
夜上海论坛 最早提出“书籍设计”这一概念的是杉浦康平先生:“我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经着手于书籍整体设计,包括内文编排、文字、字体、字号、标题、目录、扉页、封面、函套、腰带到版权页的设计,并对所有用纸、材料进行选择,设定印刷装订工艺,进而连书籍的宣传品种也成为设计的对象。以上‘书籍设计’概念的提出、实现和确立的过程,曾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理论上、技术上的争执,不过最终还是被大家理解了。”现在的书籍设计已经不是设计者或插画家个人所能承担的,还需要参与从选题策划到成书为止的整个过程的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因此说,书籍设计是指包括书籍选题、书籍形态、书籍版面,以及材料工艺等的一系列设计,是一种创造书籍整体视觉形象的设计活动。
夜上海论坛 在书籍设计中,不仅要将平面的版面设计结合三维的立体形态设计、材质设计和印刷工艺,还要将与读者的互动注入到书籍设计之中。这种书籍设计概念强调书籍中各种元素的集成与合作。即书籍设计作为一个大的构造学系统,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它一般包括书籍形态、书籍视觉元素、书籍材料、装订形式以及书籍所要传达的视觉风格,等等。
书籍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商业行为的造型艺术,它的概念中还包括了书籍的营销,这是从书籍作为特殊商品的角度去认识书籍设计的。书籍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既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承,也注重现实生活中的物有所值。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必须要考虑读者对象。“书籍设计就是以书籍的销售方式和读者为基础而进行的书籍设计活动。它也称综合设计,是关于书籍的性质、印制、销售等图书设计相关因素的协调和技术性规划的实现。”④可见在书籍设计中,是不能避开销售不谈的。书籍的目的是为了供人们阅读,人们读书是为了从书籍中得到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信息和自信。因此,书籍设计一定不能脱离书籍的这一主要功能而设计。书籍设计不仅要将“人们的精神文化市场”作为书籍选题规划的起点,而且还要运用现实的商品市场需求来辅助书籍设计的具体构想。
夜上海论坛 书籍的营销活动是出版行业为满足读者心理以及掌握市场需求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市场的调查、分析、研究及预测,还包括书籍成型后的销售宣传。实际上,加入营销概念的书籍设计,更强调书籍设计的系统性。在这个系统中,除了对书籍的整体装帧,还有对书籍的选题定位和对书籍的宣传与销售,以及与读者的互动。对书籍选题的定位是指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给书籍确定一个市场范围,并根据选题的需要确定书籍的装帧方向,寻找契合读者群体的书籍装帧风格,以此来带给读者细致入微的体贴与关怀。所以,在书籍设计的概念中,融入营销观念的模式之后,使书籍设计更具系统性,也更具功能性。在这种强调系统与功能的书籍设计中,随之而来地出现了更高形式的品牌化的书籍设计。
综上所述,书籍设计的概念是指对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书籍,进行的整体策划与设计制作,以及营销的过程,而书籍装帧是其中设计与制作的部分。因此,书籍设计具有显著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它的过程包括:第一,选题的定位,这是书籍的策划部分;第二,营造书籍外在的形态以及经营书籍内在的信息,这是书籍的装帧部分;第三,书籍的宣传与销售以及与这本书周遭环境的协调,尤其是与读者的互动,这是书籍的营销部分。因此说书籍设计作为设计的一个门类,不只是对一本书籍进行的创造性行为,它还包括了与这本书的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书籍设计在表现书籍所固有的精神性、人文性、创造性的时候,将书的精神与人的思想通过设计这座桥梁嫁接起来。
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是两个并不矛盾的概念,梳理它们的关系有利于对书籍艺术理念的认识。书籍装帧是书籍设计中的一部分,书籍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随着时代的跨越,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的概念都将不断地深化,并将不断超越它们原有的内涵。
注释:
①张自烈.正字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②孙庆增.藏书纪要.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③(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④葛鸿雁.书籍设计概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夜上海论坛 [2](日)杉浦康平.日本现代图书设计.生活·读书·知识三联书店,1999.
夜上海论坛 [3]吕敬人.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夜上海论坛 [4]吕敬人.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夜上海论坛 并不否认在速食信息的领域里电子媒介比纸质媒介拥有无法取代的优点:如传播速度,更新效率,节省能源。如果纯粹是立足于印刷与出版的角度去否定电子媒体不但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是一种科技倒退的现象,这也是十分不必要的。但是就阅读感受而言,作为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或是学术资料,纸质媒体的确拥有电子媒介无法取代的感受性。电子媒介可以迅速整合知识,但它永远不能取代纸质书籍,从“书籍五感“的角度出发,你必须看见、触摸、执卷翻阅、甚至去感受纸质和油墨的气味,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阅读体验。
二、市场取向
我们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纸质书籍除了承载着人文精神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市场展示功能。在纸质向电子转化的过程中,考量到了物质条件的变迁,也要涉及到设计者的思考意识。在这样的一个媒介转化下,关于如何适应市场并获取市场,无疑要引发人们的对于“艺术方式”与“文化精神”的美学争辩。如朱赢椿的随园书坊出版的这几本《肥肉》《蜗牛慢吞吞》《设计诗》这种,都是在设计形式上有着尝鲜试验,但这种尝试也要求了商品在市场消费群体的取向上要从横向往纵向改变。这种抛弃了大众取向的纸质书籍,大量使用图像和文字相揉合的方式进行调整,尝试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脉络进行交织,赋予了书籍“再设计”一种无限性,这种有意味的设计方式值得我们为之思考。纸质书籍作为科技时代的幸存者之一,让众多的纸媒拥护者意识到了在艺术领域与市场逻辑相冲突的情况下,表现力相对比较单一的纸媒应如何固守自己的一席之地?更多重的尝试对于纸媒现在处境又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解读。
夜上海论坛 三、纸质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
夜上海论坛 书籍作为拥有者双重属性的物质载体,除了负责传播精神文化还是一种具备着经济属性的商品,其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便是密不可分的。纸质书籍除了依靠自身的信息内容来明确划分受众群体外,其余的就要依靠其装潢糊裱来争取市场。而在纸媒为数不多的优势中,“审美价值”作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也更具争议。“审美”作为一个随着时间变动而随之流变的思维模式,仿佛在纸媒中获取了一种独立且永恒的体系。由于审美本身具有的广而泛的属性,每个群体、年龄阶段、职业甚至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独特性,这就要求了纸质书籍除了在翔实的内容外,如何做“表面文章”才能更好地吸引大众,发挥自身的商品属性。
我们能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目前把受众群体分为大众审美与小众审美,其中大众审美在受众里占有比重较大,年龄层也偏高,他们的消费观大多取决于书籍本身内容,而书籍的包装设计对其的影响不大。而拥有小众审美的受众群体不同,这部分受众群体普遍偏年轻化但并不绝对,他们大多对于“美”比较敏感,有着自己的审美偏好。但随着时间变化这部分群体也在逐步扩大,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快速流通,也随着自身文化修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审美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书籍中的图案与色彩的运用是否契合,更加注重书籍本身的质感、糊裱、工艺是否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但这种高要求也使设计师陷入了双重胶着,一方面是欣喜于在审美上能与之引起共鸣的受众,另一方面焦虑与高品质和高成本的现实问题上。
夜上海论坛 (一)书籍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和商业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精美实用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但是书籍设计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依附性,不能只强调书籍设计的艺术性而忽略了书籍的基本功能,使书籍设计丧失最基本的信息传达功能,而走入形式主义的歧途。富有创意的书籍装帧设计其艺术性是书籍本身价值的一部分。而书籍的艺术性本身就是具有商业价值,精美新颖的书籍装帧将打动读者的心,潜移默化地让读者对该书有了好感,唤起读者的购买欲望并下定决心进行购买。
(二)书籍设计的前提——消费者。当今设计作品在市场中华丽商业价值时,就需要面临经济效益、生产工艺、制作成本等必然的问题。书的使用价值固然是书籍最本质核发的价值,但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仅满足于书籍的使用价值是不能深切打动消费者的。在众多的书籍中,如何使一本书具有自己的个性而与众不同就显得非常重要。设计师在设计书籍时首先要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二、现代都市生活与书籍设计
正如庸所说的“男人、女人之外,上班族是人类的第三大族群!”,都市上班族内心的压迫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存在,外表光鲜的写字楼对上班族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驱使着上班族以一种一致性很高的生活方式方法生活,这个群体的同质性远远大于差异性。作为设计者,要以第敏感的眼光观察都市上班族的生活,抓住这个族群的生活共性特点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书籍。
(一)生活方式与艺术设计。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设计,具体到都市文学类书籍来说,其设计是和生活在都市的人密切相关的。在书籍装帧艺术中,每一位设计师都应该考虑到实用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作品《包豪斯》一书的设计,从策划、立意到书籍形式、版式、开本及翻阅方式的独特设计,都是围绕着表现包豪斯的实用精神、功能性至上又不失设计美感的原则与宗旨来进行策划设计的。
夜上海论坛 (二)人性化设计。设计是满足人需要的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设计艺术起到了人与物和谐亲近的桥梁。如《漫话旗袍》一书的函套设计,提取了服饰本身的各种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应用到书籍的函套设计中。以“旗袍”的领口、花扣、开衩等局部结构形态为设计元素应用到书的函套设计中,希望整个书的函套拟人化,将衣装的概念直接直观地融入到书中,设计意图明确,传达力很强,更受大家喜欢。再如《藏地牛皮书》,采用了柔软轻飘手感的荷兰蒙肯纸,方便阅读者携带;书籍内部,字里行间有许多用铅笔随意圈点的框框和一些手绘箭头,另外再加上各类手绘地图,就像一个亲切的导游,引导读者发现旅途中的快乐,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独到之处。
夜上海论坛 三、减压理念与书籍设计
近些年我国书籍装帧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增大。对于书籍“消费者”这个概念,不同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具有强烈的个性。而生活对习惯相似的消费群体具有很大的共性,设计师应该从这个特定的消费群体的生活中总结出他们的共性特点,设计出来的书才能符合这个消费群体的需求,不能对消费者一视同仁。在现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作品是会被埋没在众多的同类作品之中的。
夜上海论坛 (一)都市紧张的快节奏生活。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上班族们披星戴月的奔波忙碌,甚至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某个角落的自由空间。而书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可以给他们带来慰藉,在文字的海洋中,忙碌的人们可以放开沉闷的工作,放飞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心的旅行。书籍设计者的使命就是将书籍的内容和书籍的形式完美的结合起来,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引起读者的购买欲。
(二)减压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1、修长开本的设计。修长形状的开本设计给人以崇高感,使书籍的形态显得清秀淡雅,明丽挺秀,增加了几分浪漫和诗意美,是小资情调的钟爱。设计作品《张小娴散文集》中张小娴把现代都市人的思念方式用一种冷静智慧的语言描述得无比透彻,都市上班族是她的书籍中大部分的消费者,他们追求高品质的、清秀的、精致的美。因此修长的书籍开本形式是这类书籍设计很好的选择。2、清新色彩的设计。清新的色彩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对设计者来说,白色总是意味着挑战。白色在设计中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空白能突出要表达的内容。作品《张小娴散文集》中力求利用白色空间以求达到精致的效果,白色纸面的空白显得宽阔无比,能更好地突出其它颜色或图形的魅力,是一种自然的流露,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吸引力。3、笔记本式的设计。为了缓解上班一族整日快节奏、紧张高压的心理状态,使书籍的设计更具亲和力,作品《张小娴散文集》的设计将“书”与“信”的概念结合在了一起,书的封口,由依次排列的黑块组成,它们由上至下将书的封口占满。每一个色块都代表一个章节,这样的设计方便读者的查询与记忆。书的每一页都是向内折叠的,这时的书籍就是一本信纸簿,当展开书页反向折叠,信纸便又恢复成书的功能,表达思想传承信息。整体设计就是让读者通过亲自动笔书写、绘画、圈点来记录心情感受,就像我们写日志随笔那样可以随意记录自己的心情与读书感受。力求营造一种轻松的意境,给读者清新、自然、乐观、美好、向上的感觉,符合张小娴的散文风格。
(三)实用的赠品设计。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读者的选择越来越多,为了使书籍设计显得与从不同,设计者还要努力挖掘出他们设计产品还能满足消费者别的需求。作品《张小娴散文集》设计了一个随书赠送的台历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都市上班族工作繁忙,精美实用的台历放在他们的办公桌上,可以方便的提示出日期、记录事务等,增加了书籍的附加值,犹如一个出色的推销员,使这套书籍在众多的书籍作品中脱颖而出。
结论
1.1媒介与信息的改变导致阅读多元化
传统的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信息的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众多传播媒介形式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正在迅捷改变。阅读也从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延伸到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电子媒介。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54.9%上升了2.9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2.7%,较2012年的58.2%下降了5.5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38.3%,较2012年的45.2%下降了6.9个百分点;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单一而平面的传播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要,在许多大众眼中新媒介呈现“动态的”影像文本阅读比“静态的”铅字文本阅读更具有吸引力,运用多媒体感受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已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使得视觉符号逐渐取代文字符号成为当代文化的主导。
夜上海论坛 1.2多元化阅读强调感官性和互动性
夜上海论坛 当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新媒介出现以后,阅读平台从传统纸质书籍延伸到显示屏。多元化媒介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持,依靠这些技术可以将各种视觉、听觉的符号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来,以极富生动和美感的形式刺激着人的感官体验。如现代流行的网络阅读,通过网络的平台让书籍信息的创作者与阅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及时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的时效性和范围性是传统阅读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创作者随时写作随时发表,阅读者可以第一时间阅读并与作者交流,甚至还可以和其他读者建立交流,这种充分互动的形式调动着读者的阅读热情,不仅令信息传播得更快,还会使传播质量更高。
2多元化阅读对书籍设计观念提出新要求
2.1图文并茂———迎接“读图时代”
多元化媒介繁荣发展的现在,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内容呈现视觉化、数字化等特征。从“图文书”的风行可以看出这是社会阅读的需要,从少量的书籍插图到以图代字的全绘本满足着不同人群的要求。像庸的都市漫画系列《双响炮》、《涩女郎》的风靡,几米的绘本《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的走红,之后又有《手绘土耳其旅行》、《被爱路过》的热卖,甚至如《美的历程》和《资本论》这样的专业著作也有了插图本,异常活跃的图文本提醒我们已进步入一个“读图时代”。从“读书”到“读图”,这是新阅读时代的表征,是对传统单一线性阅读方式的突破,是书籍设计观念中要求“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具体运用。文字在生活中日渐减少,相反,图像却急剧增多。图像阅读相对于文字阅读来说,是一种更为轻松的阅读方式,人们对阅读的要求不仅要做到汲取知识,更要得到放松和快乐,“快乐阅读”已成为现代人推荐的阅读伦理。与传统阅读不同,图像阅读常被称之为“浅阅读”,和文字的模糊性、抽象性、被动性相比,当代的图像阅读更注重表象与形式,拒绝隐喻式的解读,也拒绝深层结构的理解,所以常被冠以“无深度文化”。而正是因为这种快捷直观的特点,才使它成为受大众欢迎的阅读方式。
夜上海论坛 2.2高效传播———迎合大众流行文化
夜上海论坛 多元化的阅读包容着不同方式、不同层面以及不同取向的阅读。它既强调理性,也重视感性;既需要饱满的信息量,又需要高效便捷的传播。它以信息视觉化的方式来探索信息的表现力,并以此来提高信息表达的效率[3]。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就要求设计师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编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作为“我国图书装帧设计第一人”吕敬人认为:“为了使读者愉悦地获取资讯,设计师应该将书中繁杂或冗长的信息进行逻辑化、秩序化、趣味化的重新整合与创造,使读者能有效、快捷地把握书籍的主旨,完成信息明晰并准确的传递。”[4]受此类概念的影响,现在的许多书籍设计特别强调了内文信息的合理编排,充分考虑读者在信息传递中的接受效果。近几年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像《黑与白》、《朱叶青杂说系列》、《乡土中国》、《意匠文字》等,不仅在书籍外观形态和表现风格上独树一帜,更是在内容信息的编排上精益求精,在秉承原著信息的基础上,将各个素材纳入整体结构中加以配置和运用,既强调信息的节奏又注重层次之间的排列,对于像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文字段落的行距等方面,以及封面、扉页、目录、页码设计都是十分的用心,力求构成视觉形态的连续性,诱导人们以连续流畅的视觉流动性进入阅读状态[5]。
2.3形态创新———满足读者多样需求
社会文明的进步,更重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观念。设计既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功能性需要,又要迎合人们多样化情感的需求。从多元化概念产生,到多元化阅读环境的形成,书籍经历了一个华丽的变身。曾经单调乏味的单一性文字书籍、简单的封面、没有形式感的内文、永远不变的纸张,到如今比比皆是强调封面创意、内文版式编排、扉页护封的精致、图文并茂的精美书籍。书籍的形态是一种视觉语言,是读者首先对书籍产生的最直观印象,与书籍内容相适宜的新颖形态设计能给阅读带来舒适、愉悦和方便之感。而对于现代书籍设计的形态创新而言,材料和工艺的运用有着最特殊的意义,而且每每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都会鼓励设计师进行新的书籍形态探索。纸张是书籍主要的材料,在设计中利用不同纸张在书中的相互关系,结合不同的工艺手段能让书籍呈现多种多样的外观形态[6]。许多儿童读物常利用模切技术,制出圆形、三角形或其他有机形态;一些杂志或书籍的封面利用凹凸手段制成浮雕效果,强化图形或文字;即使在内页里也可以使用不规则镂空、折叠、打孔、开窗等方法塑造出立体的造型来激发阅读兴趣等。吴勇设计的《画魂》(见图1)一书,就没有采用平常用的方形开本,巧妙地运用了三角形这一特殊的形态。对这样一本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来说,创新的形态并不影响阅读,反而能充分展示其独特性格,在形态独特与文本精神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赋予书籍更为生动、丰富的审美内涵。
夜上海论坛 2.4感官体验———丰富读者审美趣味
对于现代书籍设计强调五感,吕敬人是这样形容的:当我们拿起一本书,用指头翻开书页,这里书的流动便随着阅读的速度而展开,阅读的速度又因读者心情、目的以及书的内容不同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同时,流动还带动人的其他几个感官诱导出读者的触觉、嗅觉、听觉、味觉以及最重要的视觉等五种感觉的增强。材料是物质的,所以材料最直观的特征就是质感的展现,同时它也担当着书籍与读者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物。新型材料对设计的影响绝非仅仅止于技术性利用的范畴,而是包含了视觉与触觉的“整体质感”,以及对流行趋势所形成的激发作用[7]。书籍雏形之初使用的材料是甲骨、石块、青铜、竹木简、丝帛到纸张等,给不同的形态的书籍带来了不同的感官体验。纸张作为最理想的书籍制作材料,早已千姿百态。不同纸张的匀度、紧度、表面强度、色彩、肌理、光泽度,透气性等特征能引起人们阅读情感上不同程度的微妙回应[8]。另外,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审美的多样性,书籍设计也开始了材料的多元化尝试,如金属、木材、皮革、纤维织物、塑料以及一些新的合成材料等。粗糙的质地让人感觉自然、纯朴、原始甚至野性;细腻的质地给人带来高雅、尊贵、纯净等感觉;光泽的质感让人觉得华丽、明快;坚硬的质地有着坚毅、结实和厚重感;柔软会使人有亲近、舒适和温暖之感。图2是采用不同材料的书籍设计形式,藤条编制的书盒给人给自然、亲切的感觉;木制封面显得大气质朴;而特种纸的粗糙肌理则带给人很强的存在感。这些强调多感官的设计,让读者可以从容的在视觉和触觉上更直观的感受书籍的美,进而可以加深对书籍中精神内涵的理解。
3结论
1.1书籍封面的插画设计
夜上海论坛 封面是一本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它的美观与否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当中有着一定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图形知觉的组织性是脑本身具有机能的表现,因此,以插画形式出现的封面设计更具新奇感和情感吸引力,更能跃入人的视线。
夜上海论坛 1.1.1书籍封面插画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封面插画设计是书籍封面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位于书籍封面的位置,所以要求其具有直观、明确的特点,给读者带来能够产生共鸣的视觉效果。它在画面中占有很大位置,是视觉的中心,设计者在依靠书籍封面表达书籍内容时,可以运用比喻、象征这一类的手法来表达。封面插画可使用的内容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人物、动植物以及自然风光等一切现实中的产物。
1.1.2插画设计在书籍封面中的运用要素
夜上海论坛 (1)在插图使用的数量上应该以少而精为好。对于大部分的书籍封面作品来说,图片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使用一到两幅质量较高的插画,能够鲜明地突出主题,而插画的使用数量较多时,给人带来的视觉上冲击力则会变弱,达不到宣传主题的目的;(2)插画的面积因素取决于插画的重要性。大面积的插画往往用来渲染气氛,书籍的封面采用一整张大的插图,这样能够快速地吸引读者的视线,给读者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并通过插图的内容将书籍信息迅速地传播出去,而小面积图片则可用于帮助读者加深印象;(3)读者的印象。读者对插画的感受直接影响插画所产生的效果。总之,封面插图的设计是为了使读者与作者之间能够快速进行交流,掌握住它的运用要素,会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具有效的功能。
1.2书籍内页及内容辅助插画设计
夜上海论坛 1.2.1插画在书籍内页中的表现手法
夜上海论坛 插画设计在书籍内页中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形式:(1)绘画的方式。在最具有代表性的书籍插画的领域,绘画方式的书籍插画以其独有的艺术品位和充满人文情感的表现方式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力。几米漫画,这是当代十分流行的一种绘本式的插画风格,它的绘画的手法与色调逐渐告别了写实主义风格,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因此掀起了一股新形式的绘本创作的潮流,逐渐成为了绘画类插画的时尚代言;(2)摄影写实方式。(3)电脑软件制作的方式。CG插画作品,它就是通过电脑软件技术来制作插画的一个例子。CG插画在制作过程中先要运用电脑计算出真实的光线,再将内部环境中物体进行渲染,从而营造出亦真亦幻的视觉感受。现在许多时尚的书籍当中的插画设计,都是采用写实的摄影作品为背景,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进行修饰,最后放在电脑软件里进行制作,非常有美感和创造性。
1.2.2插画对于书籍内容的辅助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1)插画与书籍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如果插画摆脱了书籍的主题与实质,只突出美感和画面带给人的视觉感受,那就不是书籍插画了,因为它失去了在书籍装帧中的基本意义;相反的,如果只是注重插画在书籍中的从属性,那它只会变成文字的说明图解,失去了本身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2)插画对于书籍内容的表达具有辅助的作用,文字对于插画有一定的约束性,要想使设计的插画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必须将插画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相结合,因此我们在进行插画设计的初期,不能天马行空,要全方面的了解文学作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之后再进行创作,这样所产生的作品才有意义并且充满艺术表现力。书籍插画与文字内容上的相吻合是插画从属性的基本特征,它的从属性还包括与书籍文字风格和题材相协调。
夜上海论坛 1.2.3插画的版式
书籍的版式,也就是插画与文字在书籍中的色彩、位置、比例的关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版式相互间的关系,它们的排列在整本书当中要具有协调性、连贯性和节奏性。文字间的插画版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半页插画,插画在版面的宽度与版面的版心是一致的,可以根据排版的需要把图片置于整个版面的上方、下方或者是中间的位置;(2)通栏,书籍版面可以分为双栏、三栏及多栏等,插画可以与双栏、三栏或多栏的宽度一致;(3)四角,即在版心的四角放置插画;(4)越空,是在安排插画时,把图片的一边或两边超出版心放置,形成越空的形式;(5)出血,是指把插图的一边、两边或三边扩大到书籍边缘;(6)双页插画,即插画占据版面的左右两页,这样增强了插画的视觉效果,并且使整个版面更加整体;(7)整页插画,即插画的大小与版面的版心大小相同,一般多运用于美术及摄影类的画册和杂志类的书籍。
夜上海论坛 1.3书籍包装及宣传的插画设计
书籍包装的插画设计由于画面简单、直观清晰,易于辨认,打破了国界间语言的限制,所以它已经成为书籍包装形象创作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它通过对产品内容、形象以及情感的处理,对产品的视觉形象进行了深层的加工。
1.3.1插画设计在书籍包装中的诉求功能
插画设计在书籍包装中最基本诉求功能就是将作为商品的书籍当中的信息简单明了地传递给读者,从而使他们产生兴趣,同时强化书籍的感染力,让消费者信服书籍所传达的信息并欣然接受这些信息,这样才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求,最后使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
夜上海论坛 1.3.2插画在书籍包装中的应用原理
夜上海论坛 书籍包装中的插画设计,是用确切而生动的视觉形象将书籍所蕴含的主题表现出来,它所包含的元素都是以书籍为中心,因此作者在给书籍的包装进行插画创作时,需要对书籍本身有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首先,要具有创造性,将书籍信息巧妙地表现出来;其次,一定要有好的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最后,就是寻找合适的介质,从而将设计出来的书籍插画及书籍本身推广出去。
夜上海论坛 1.3.3插画设计在书籍包装中的表现技巧及优势
(1)书籍插画的表现技巧可分为:第一,用“具象图案”来表现,它最大目的就是将商品内容推荐给消费者,主要是以写实表现手法为主。书籍包装上的插图使用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龙门石窟佛像这一具象的图案,让读者能迅速了解书籍所要传达的内容,这样也能使消费者在挑选书籍的时候节省了时间;第二,用“抽象图案”来表现,作者能够将思想中模糊而又朦胧的概念或者是情绪通过抽象的图案来表达出来,对人们的思维没有局限,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更容易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抽象的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印象,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的书籍作品中,展现所设计作品别具一格的特点,在表现图案的选择上需要考虑书籍本身的诉求与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一套诗集的包装,包装上面采用了较为抽象的图案,图案的造型和色彩的都能够传达出来一种古朴的感觉,与书籍主题与风格相吻合,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2)书籍插画在书籍包装中的优势:第一,插画在书籍包装中表现的手法是多样化的,可以从更多角度对书籍进行展示;第二,表现风格是多变的,通过对书籍本身的定位的了解分析,创作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包装设计作品。比如针对女性书籍包装上的插画设计,可以多采用浪漫唯美的元素,这样能够提高女性消费者对其的关注度,包装的整体风格清新、柔和,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符合大部分女性读者的审美;针对年轻人的书籍包装设计可以采取时尚的风格,一套涂鸦风格的包装,整体感觉时尚个性,独具特色,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化的心理需求,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认可;第三,具有丰富的装饰性,插画本身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把它当做具有装饰效果的图形进行使用,书籍包装本身只使用了具有装饰性的图案,这些装饰图案作为书籍包装设计的主要图形语言,使整本书的感觉简洁明了,与书籍本身的风格相得益彰,并使书籍获得更加多样化的艺术美感。
2插画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视觉传达功能
夜上海论坛 书籍插画是与书籍并存的,它不能够独立存在,必须以文本为寄托,但它的功能却不是文字所能替代的,插画的插入可以在视觉与版面上与文字形成对比,使书籍更具美感。
2.1对书籍信息的传达
人们对图形和文字的识别度比率分别为78%和22%,只有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才能够接收到文字信息想要传达的内容,而图像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图形本身可以起到对文字解读和辅助的作用。图像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共同性的交流方式,它与文字既能够相互独立存在,又能够相互融合,它们之间相互诠释,相互补充。在文字中配上插画,可以使人们通过插画来了解文字,它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它本身携带了文字说明的特点,尽可能地传播了它所能传播的信息,因此使大多数读者不需要太多的阅读能力就能够读懂书籍所要传达的主要意思。
夜上海论坛 2.2对艺术形象的传播
近些年来人们不仅对书籍的文字内容要求很高,作为书籍中重要的视觉传达因素,书籍装帧中插图的好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作者所创作的插画也是传递其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我国有许多多姿多彩的传统造型艺术形象,无论是在原始的彩陶上,还是留存下来的壁画等艺术形式上,都是人类原始心态与造型观念的消化与潜存,还有我们熟知的如莲生贵子,金玉满堂的吉祥寓意,也都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憧憬,对幸福的祈求,通过书籍插画的夸张和美化,使这些艺术形象能够更好地传播与传承。
3结语
为此,他设计出三种纸张代替以次充好的十九世纪中期印刷用纸。这三种纸张分别命名为:“鲈鱼”、“苹果”和“花卉”。为了生产优良读物,他设计出三种字体:乔叟体Chancer、特洛伊体Troy和金体Golden;分别运用于《凯姆史考特版乔叟》、《特洛伊城史》和《金传奇》三本读物的印刷之中。相比较当时充斥着繁复装饰、过分变形、难以阅读的印刷字体,莫里斯不仅在字形上做出调整,并在字母间距上适当缩减,以便阅读。“金体”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詹森体”,其设计师是活跃于十五世纪意大利的印刷商尼古拉斯•詹森,(NicholasJenson,1420-1480)。莫里斯通过对他字体的悉心研究,反复临摹,掌握其精华后开始设计自己的字母,“我的罗马字体特别是小写字母,较之詹森体更接近哥特字体”。
“特洛伊体”是在纺织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莫里斯把特洛伊字体视为自己在字体设计上最出色的成就。在使用纺织体书写时,各个字母的间距和行距都非常小,就像一张编织细密的“字母地毯”,纺织体也正是因此得名。对于已经习惯阅读现代印刷物的人来说,要想看清楚这种文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纺织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它们让人联想到哥特式大教堂的尖顶。纺织体的其他特征还有:通过延长字杆来强调字母的纵向笔画;纵向笔画底端菱形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这些字形特征让纺织体字母从整体造型上趋近于正方形或长方形。乔叟体,为《凯姆史考特版乔叟》专门设计,这部著作被誉为“袖珍大教堂”。莫里斯原打算使用特洛伊字体来印刷《乔叟》,在几次试验过后,他发现这种字体过大,于是在特洛伊体的基础上缩减字号,设计了乔叟体。莫里斯请好友伯恩•琼斯(Burne.Jones)负责八十七幅木刻版画图案,自己设计字体、版型与华丽的花边装饰图案。此书不仅是凯姆史考特印刷社登峰造极之作,更被誉为十九世纪、甚至有史以来最美的书之一。全书创作过程长达四年、印刷时间超过二十个月,共印了四百三十八本,其中约五十本以珍贵的米白色猪皮装订封面。“它们美妙的色彩,花卉的描绘是精美与活泼的完美结合,它们的图案丰富而精致,就像是吹向那些厌倦了陈腐题材的俗气陈设的人们的一缕清新的空气”,他的理论体系和艺术实践影响了很多国家在类似途径上的探索,凯姆史考特出版社关闭之后,欧洲掀起了私人出版运动,其他艺术风格、流派也受到莫里斯设计风格的影响,如构成主义、达达主义等,一改人们原本刻板、统一的视觉习惯,形成现代书籍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从伦敦开始莫里斯的作品迅速传播到了维也纳、布达佩斯、赫尔辛基等欧洲的新兴工业城市。
夜上海论坛 由于各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历史传统的沿袭和社会构成特色的千差万别,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如维也纳“分离派”(TheViennaSecession)等运动。“分离派”的风格既继承了莫里斯的一些装饰风格,又有自己的发展。凯姆史考特出版社于1896年关闭。现在位于伦敦上城哈默史密斯的凯姆史考特出版社已经成为威廉•莫里斯协会与博物馆,供学术交流和游人参观。在中国,关于书卷文化的审美精神,早在《考工记》中就有这样的表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古人将艺术与工学的辩证关系阐述的已经如此精辟。近几年来,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进步和发展引人瞩目。人们意识到书籍艺术本身的含义。它传递的是文化,而不单纯是商品。书籍设计绝非局限于外表包装或内文的简单装饰的层面,是设计师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的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书籍设计与文本有着同等的价值,这是对设计本质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书卷文化的一种整体回归。这已成为出版界和读者的共识并初见成果。
夜上海论坛 还原传统书籍形态的优点在于保存了传统书籍的所有样式,阅读者可以非常完整地感受到中国传统书籍设计阅读体验与设计特点,从书籍内容本身以及文化记忆的还原而言,具有很高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传统的阅读意味,还可以让读者完成对传统设计样式的真实体验,更具体地了解在这一传统书籍样式中包含的设计理念与具体展现。如中央档案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手书精选》(图5)完全采用线装书样式,宣纸印刷,书根录有书名、卷数,函套为布封纸卡,可谓是对传统书籍设计的完整还原,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能感受到浓厚的书卷气息(但封面题字为电脑行书,略显僵板)。对传统书籍设计再现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出于设计者对样式本身的钟爱,如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藏书铭印记》(图6)采用传统蝴蝶装样式,尽管这种样式因承载内容少,装订会出现白页的问题,但读者能充分感受到页面天宽地阔的视觉审美。再如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逍遥游》(图7),木质书盒,内置经折装、线装两本设计样式,其内部版式设计也按照传统样式,设计者在正文上使用了电脑里的字体,虽然让书籍的历史气息略微减弱,但其整体设计样式的还原,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把玩的意味已经完全实现了。由于阅读习惯的转换,大多数现代读者会不适应传统的设计样式,但传统书籍设计中蕴含的设计审美、读者意识都有着很好的留存,我们在阅读还原设计传统样式的时候,是在了解书籍的历史,体验书籍设计的文化历程。
二、理解传统阅读体验,实现具有文化记忆的创新
夜上海论坛 时展与阅读方式、形式的变化,导致纯粹传统书籍并不具有广泛的读者,对传统书籍设计的更高要求的借鉴,应当是从读者综合体验与需要出发,创造出符合阅读时代性又具备文化记忆恢复的设计样式。如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王国维手稿人间词话》(图8),书函采用了线装元素,这只是一种元素装饰性的挪用,即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的联想。打开函套,木质雕刻封面精美而有触觉感,可见其文化意味;翻开封面,其内容为影印经折装,具有很高的文本价值,同时,因为经折装可以全卷打开,其手稿也得以完全展现。这本书对传统书籍设计元素的挪用采用了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读者充分的阅读享受体验,完成了阅读与审美的双重需求,其设计是对传统元素进行的分解重构。再如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丛书(图9),书籍木函正面即是一幅木刻版画,读者从中获得了阅读之外的视觉与触觉体验;打开书函,其中有木刻印章一枚,这是木刻版画真实的工具之一,读者可以更直接地接触木版年画的实体。结合书中内容,读者能够从书本转换到对木版年画的直觉感受,书本和年画的距离被拉近,阅读和体验完美结合。我们在阅读传统内容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书籍设计者力求全面地复活书籍要传达的视觉审美、阅读体验与文化记忆。
三、对借鉴中国传统书籍设计的反思
就信息内容的记录而言,数字化形式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但从另一面看,正如设计家原研哉所言:“正是数字媒体的发展,原来作为传达图文的最主要功能的纸张载体被解放出来,书,将成为书之本身,它将以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当我们在翻阅一本书的时候,它脱离了仅仅是获取信息内容的阅读目的,同时也获得一种直接的阅读体验。因此,当代的书籍设计就不能仅仅是满足二维的设计,即书籍的保护与视觉美化——装帧,而是需要从阅读的时间、空间、装帧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这也就意味着,书籍需要进行综合的设计来满足读者的视觉与心理要求。正如吕敬人先生提出的从“装帧”向“书籍设计”观念的转换:“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其不仅要创造一本书籍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作用,从书中得到整体感受和启迪。”我们今天对中国传统书籍设计中的任何一种借鉴,都需要意识到所选择的是一种文化记忆的符号,这种符号曾经是如何在阅读中实现其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借鉴与驾驭传统设计元素。书籍阅读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它将通过书的形式进行传达。中国传统书籍设计,是中国传统文人另外的精神寄托样式,在阅读过程中,更多地类似于艺术把玩,以获得更多的阅读意趣。从文化的角度看,它包含人与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情境,让信息生活化、情义化,具有更多的“灵韵”意味与象征性。由于欣赏体验本身具有的内在情感价值,人们在阅读时,会形成对书籍本身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在社会群体中,也暗含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设计者如不能充分引发读者视觉、触觉的兴奋感,读者也就失去了阅读书籍的情境体验。
夜上海论坛 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电子书籍的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语言相融合的产物,其在原有的文字、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设计的基础上,融入了三维图像、交互设计、flas、音频、视频等动态立体图像表达形式,并通过音频播放功能,把文字信息以声音的形式有效、生动地传递给读者,使书籍真正营造出视、听、嗅、触、味五感于一体的阅读氛围。对于电子书籍教学与传统书籍相比较,对书籍设计如何体现“五感”有一个新的认识。“视”的体现:将传统书籍版式与动态技术结合,动静结合。“听”的体现:在电子书籍中融入听觉元素更好的传达信息的同时,提高了书籍听觉感染力。“触”的体现,从以往传统书籍对材料的触觉提升到以读者与书籍交互性设计和参与性,通过读者对屏幕的触摸或是鼠标的点击、拖动,运用动态图像使读者体会触觉的主动性。“嗅”与“味”的体现,电子书籍无法从食物的方面传达嗅觉,只有间接的从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来刺激读者。总之,在电子书籍的教学中要强调书籍内涵艺术化、设计风格简约化、设计信息多元化、设计服务合理化的原则,贯穿到整个电子书籍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去。
2对电子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尝试
2.1培养模式的改革电子书籍的教学中以综合学科知识运用与新媒体技术结合的方式,改变单一教学模式,以开放式态度对待学生和教学。在电子书籍的内容采集阶段,提倡凸显个性化特征;在创意阶段,鼓励学生突破、创新;在电子书籍的制作阶段,以合理化运用新媒体技术为原则,将视听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效的编辑和安排。教师应把握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以不同阶段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一味追求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全新效果,而是要本着传统书籍技巧与电子书籍技术结合的方式,确立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2电子书籍设计教学内容的设置优秀的电子书籍设计是以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在电子书籍设计的教学内容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强调版式设计:在电子书籍教学中信息传达是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的重点,虽然电子书籍不同于传统书籍的纸质媒介和形态,融合了音频视频以及图形图像为一体的心得表达形式,但是它的呈现,在读者阅读时,仍然以图形、文字、色彩为主要构成,所以将传统设计元素与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强调适量的设计元素,避免视觉混乱进行有序的设计,准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提倡交互式设计:相较于传统书籍,电子书籍运用交互式技术使读者通过界面中的按钮、图标、菜单等交互式设置,来实现阅读的主动性,所以引导学生通过交互式设计来增加读者阅读的互动性、趣味性和主动性是电子书籍设计教学的重点,但在电子书籍中交互设计应当适度、合理,带动读者的参与,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鼓励运用新技术:由于电子书籍中的媒体多元化,所以对于新技术(软硬件)的掌握与操作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将新技术在电子书籍设计上进行运用,利用flas、视频音频、3D模拟虚拟空间等手法,使学生在电子书籍在个性风格和艺术表现上更为丰富,但这也是教学的难点与挑战,需要学生指导掌握综合知识与技术。在课题设置训练上:以网络上招标的电子书籍设计项目来作为学生训练项目,如:电子杂志、电子书刊、电子报纸等,而不是局限于虚拟课题设计,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兴趣,引导学生结合市场的需求来创意,设计出优秀的电子书籍。
夜上海论坛 3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8世纪中期,英国伦敦的罗伯特·赛尔将“lift—the—flap”技法带入童书领域,于是世界上便有了第一本儿童立体书。儿童立体书根据造型结构的书籍设计可分为6种类型,包括转盘书、翻翻书、拉拉书、立体书、造形立体书、综合形式立体书。儿童立体书的这些形态,使儿童在动手翻转、掀、拉、折、开的互动过程中进入书本的文学想象空间。这种互动形式改变了传统书籍“诉说”的沟通模式。
二、儿童立体书籍的互动性体验
1.色彩带来的互动性体验
夜上海论坛 色彩是传递书本情感、呈现作品思想、烘托气氛的重要因素。儿童对色彩存在一定的偏爱,大多喜欢明度较高、色相较多的色彩。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对色彩的感知也是不尽相同。研究表明,3至5岁的儿童喜欢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尤其偏爱暖色系。6至8岁的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力逐渐增强,对色彩的感觉开始由鲜艳明亮、对比强烈向协调柔和的方向转变。儿童色觉的成熟时期是在10岁左右。儿童在色彩的喜好上还有性别的差异,男孩偏好黄、蓝、绿色,女孩则喜爱红、黄色。在立体书的书籍设计中,应考虑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对色彩认知的心理特征书籍设计出丰富多元、统一协调的色调,从而在儿童与立体书的互动中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
夜上海论坛 2.材质带来的互动性体验
立体书中对特殊材质语言的运用也是其互动性的一种创造。不同的材质所带来的触感不尽相同,书的韵律随着材质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儿童在翻阅时,由于材质的转变感受也随之变化。书籍设计者应正确看待不同材料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和优势,寻求更为丰富、更贴近主题的材质,以便进一步地传递书籍所要表达的信息。如罗伯特·萨布达的《冬之童话》(Winter’sTale),为了能够更贴切地传递雪之印象,书中加入了银箔,通过光的照射,不时的有星点散出,形神兼备。作者还在书中的小屋加入电子材质,拉动机关小屋的灯便会亮起来,儿童在与书籍的互动时仿佛置身银装素裹的圣诞夜中,从中获得除了视觉以外的其他信息,从而对冬日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觉。材料是书籍传达信息的载体,材料的美感增加了立体书的趣味性,丰富了儿童的感官体验,同时也使立体书的形态趋向更加多元化发展。
夜上海论坛 3.形态带来的互动性体验
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最常见的要属在书籍封面使用插画。设计师通过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及把握,运用色彩、线条或是整幅画面的方式将书籍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显示在封面上。这种插画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概括表达,同时也是设计师自身对书籍的理解。封面插画通过一些点线面的构成进行形式语言的表现,给读者带来视觉冲击。正由于这样的形式,读者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也就对书籍产生了兴趣。如,在一些纯文字的书籍中,在书籍封面上使用大幅面的插画,就能够与书籍中的纯文字形成一种较为强烈的视觉对比,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可以通过书籍封面的插画预读书中内容。对一些杂志而言,杂志封面的插画可以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以突出其视觉效果,使刊物本身的系列感变得更为突出,也能够起到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效果。
夜上海论坛 2.插画在书籍内页中的应用方法
夜上海论坛 插画不仅在书籍的封面上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在书籍的内页中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书籍的内页中,主要通过文字表达其中的内容,但是如果在这些文字中适当加入一些插画,就能够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为明晰地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阅读趣味及视觉体验。在实际的内页插画设计上,可以采用手绘形式的插画,这种形式的插画可以为读者带来清新感,也能够通过手绘插画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愉悦感。如我国一些传统小说中,就在纯文字的内页中夹杂使用一些黑白色调的手绘插画。这种插画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字内容。在幅面使用上,不仅可以使用整张的插画,也可以采用一些较小幅面的插画。这种小幅插画的主体是书中某些章节或小节的内容,通过小幅插画和解释文字对内容进行说明。
夜上海论坛 如在一些学术类(主要是心理学类)书籍中,就可以使用小幅的插画对书中的一些章节知识点进行概括,也能够与全书形成统一的风格,这样的插画形式在书中的运用是具有代表性的。
3.结语
夜上海论坛 剪纸的色彩表现突出了民间美术的用色特征,用色简单大方,少而精,一般分为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都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彩色表现利用高纯度色彩的对比呈现鲜明的对比效果,如红配绿,黄配紫等互补色彩的搭配,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装饰特色,鲜明而富有张力。当然剪纸艺人并不是片面追求强烈的对比,而是基于对比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秩序,就像民间色彩搭配口诀所述“光是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拖色少不了”,通过其他色彩使整幅作品统一起来,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常采用的手法。民间剪纸的用色也带有象征寓意,单色剪纸最常见是红色,人们在节日、庆典时刻贴上具有喜庆、吉祥寓意的红色剪纸,赋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黄色象征权利、富贵、尊严、辉煌等;绿色象征生命、希望等等。剪纸艺术是一种艺术符号,它的内涵丰富,在造型、构图、色彩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以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完整的构图和高纯度的色彩,形成一种鲜明、生动的艺术魅力。
夜上海论坛 二、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剪纸风格的表现
夜上海论坛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拓展了电子书籍的语言表现和图像呈现方式,电子书籍设计也逐渐从技术型向创新型转变,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也不仅仅只实现基本的阅读功能而是兼具艺术性和美观性,目前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形式大多雷同缺乏艺术性,将中国民间艺术融入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是实现书籍艺术风格的一种重要方式,将剪纸艺术形式借鉴并应用到现代电子书籍版面设计中,可以为版面艺术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从挖掘文化内涵的角度表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包括图形、文字、色彩和交互设计等,具体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表现具有剪纸艺术风格的电子书籍设计。
(一)图文设计。当下比较成熟的一种设计风格———水墨风格在书籍设计中有所表现,在图形的表现上根据设计主题并利用毛笔笔触特殊的表现出水墨渲染的意境,赋予现代电子书籍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水墨的点线面造型元素通过设计形式表现出来,当然水墨风格的运用应具有形式美感并与根据不同设计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创意融合,因此对于剪纸艺术风格的电子书籍封面抓住剪纸造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电子书籍的版面设计更要体现电子书籍的剪纸风格,图形和文字的版式设计较为重要,版面中的图形与文字的形状以及在版面中如何安排,这些都需要关注阅读功能的清晰性和易读性,才不会导致读者的视觉疲劳。在选择带有剪纸风格的图形时,文字要根据图形的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编排,如采用剪纸的构图形式作为整个版面的背景,与文字相互穿插共同组成版面的形式主体。或者将剪纸形象化的造型形式作为一定的形状来限定书籍插图内容的表现,通过创造性的融合打破呆板的构图形式,使版式新颖,充满新意,整个版面的剪纸风格油然而生。当然现代的剪纸艺术也在与时俱进,例如获得华夏风韵剪纸展金奖的作品《街舞》展现了当代生活风貌,为中国传统剪纸注入了新的内容,使画面内涵更为丰富,将剪纸艺术内容上的创新赋予版面更为丰富的素材内涵,以适应现代设计表现要求。在字体的选择上需要配合剪纸风格选择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字体,与主题形式呼应。在字体段落的编排上依据图形的形状排列,也可以将文字图形化,将文字本身的形态看作图形的表现形式。当然这些都要考虑到书籍的阅读功能,不能盲目追求形式感。同时图形与文字的排版也可以根据剪纸艺术形象化的造型形式进行构成原理的组合,使版面形成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夜上海论坛 (二)色彩设计。色彩是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对体现设计风格起到一定的作用,电子书籍要呈现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在版式设计中可以选择剪纸艺术中常见的代表性色彩———高纯度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等。在色彩的搭配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上常用互补色,互补色以其强烈的对比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可以对其进行调和如加入其他的颜色使版面色彩统一起来,或者通过色彩面积的变化来调和互补色彩的强烈对比,也可以选用单色表现。单色剪纸有两种基本的表现手法,一种是阳刻剪纸,一种是阴刻剪纸。现代剪纸大部分运用两者结合的方式,阳刻剪出轮廓,再用阴刻线作刻画,单色的运用可以结合剪纸这种特殊的表现技巧,打破单色的单调,与镂空的部分形成对比,产生美感。现代剪纸艺术的色彩与现代的色彩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可以根据书籍的读者群体需求设计剪纸色彩,可以用明快鲜艳的色彩表现儿童读物和时尚周刊等主题内容,可以用暖色或者高纯度的色彩表现诗歌或者散文类主题内容,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剪纸在传统色彩上的创新运用色彩。
(三)交互设计。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的目的就是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使用户以最佳的方式获取信息[2]。在电子书籍的版面中不仅仅是一些静态的视觉元素,为了丰富版面的效果,在页面与页面的切换时或者鼠标在按钮上悬停时可以运用动画形式表现交互过程。如读者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拓展阅读,通过自主选择是否点击交互按钮,打破传统的阅读方式。读者不仅仅是阅读者也是参与者,在参与到交互体验的同时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便捷地将读后感出来,与作者和其他读者交流心得体会。在交互设计中可以运用视觉元素如文字、图形和色彩,文字的编排和设计需要服从于主题内容,可以根据书籍的风格编排相应的文字风格,既表意又能传达情感;在交互设计中图形较为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它可以更为生动、直观地表现主题内容;色彩是交互设计中一个重要元素,在交互设计时通过色彩的心理搭配体现交互的功能性,从而满足用户的习惯性。在交互体验中借鉴剪纸的艺术特点,创造出具有剪纸艺术风格的动画效果,既呼应了版面设计中所呈现的统一的剪纸艺术风格,也打破了静态版面的单一表现形式。虽然剪纸呈现是静态的形式,但是可以借助剪纸艺术的符号语言去引导版面与版面之间内容传递,如巧妙运用民间剪纸中的阴阳剪法进行创意设计,将交互内容通过独特的剪纸技艺呈现出来,使整个电子书籍的版式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艺术视觉效果。
三、结语
夜上海论坛 1.使书籍设计更具个性化,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
传统、单纯的纸质书籍往往只在书籍的“外套”上下功夫,很难在大量书籍中被发现和注意。装饰材料,如塑料、羽毛、金属、特殊涂料等,能够很好地在众多平淡的纸质书中脱颖而出,表现出独有的个性。另外,装饰材料的特殊触觉感受也能带给读者独特的感受,比如塑料的光滑、金属的冰冷、布帛的柔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了不同装饰材料的书籍可以使读者有面对新鲜事物的惊奇感觉,增强了其阅读的。
2.装饰性材料的运用能够促进和帮助书籍内容的信息传达。
书籍设计要考虑的要素很多,装饰材料能够运用和发挥的空间也很大,且可以为书籍的信息传达提供更好的方式。内容固然是第一位的,好的材料使用无疑也是帮助书籍传达信息的有力武器。设计者要在书中敏锐地捕捉各类要素,与设计结合起来,从文字排布到色彩使用,当然也包括各类装饰材料的使用,都可以进行提炼和契合,呈烘托气氛、传达信息的良好载体。之所以强调装饰材料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是因为仅仅从版式创意上对书籍内容进行表达传递,还不足以使读者从书籍的外在形式上获得更丰富、更立体的感受。而使用装饰材料材质却可以独辟蹊径。不同材质产生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感受也不同。深刻地理解、合理地使用装饰性材料,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向读者传达书内的信息。当然,相对于普通纸材质,装饰材料可能会影响书籍的成本和便携性,但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的量已经不是最主要目的。如果只追求效率,电脑、手机等所承载的信息量绝非书籍所能比拟的,但电子书绝对没有纸质书的质感和独有的信息传递方式。装饰性材料在书籍中的应用亦是如此。装饰材料从视觉本身的意识形态进行改变,突出书籍的内涵与特性,使视觉上的直观认识与视觉中的推理认识形成高度的统一,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要求。
夜上海论坛 3.装饰性材料能够增强书的功能性。
比如用塑料材质制作的书,被水沾湿不会撕破,页面也不会黏上,可以在浴室中阅读。试想,一面在浴缸中泡澡,一面读着自己喜欢的书是何等惬意。再如幼儿用的布书,用彩色布制作而成,内页图画都是具有立体效果的布画,图形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能极大地刺激其阅读兴趣,促进其学习效率。幼儿喜欢撕扯书页,无需过多的信息,但是要求有很高的安全性。布材质的书柔韧性好,耐撕扯,而且柔软、安全,幼儿翻看起来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