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加工贸易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自1978年中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对中国加工贸易模式和发展现状的浅显分析,阐述了加工贸易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试图通过剖析其现实存在的问题以探索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 加工贸易 现状 地位 作用 问题
一、 中国加工贸易模式及发展现状
夜上海论坛 1.1中国加工贸易模式的基本特点
夜上海论坛 1978年中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的加工贸易产品开始突破了原有的土特产、传统工艺品、食品等,加工贸易产品结构逐渐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贸易的产权性质结构以三资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企业为主体;企业规模结构上向规模化发展;地区结构上从以广东省为主的广东向福建、江苏、上海、山东和天津等六省市集中 。
夜上海论坛 1.2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产业转移和政府经济政策双重影响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极为迅速。近年来,中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显,主要从服装、纺织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通讯、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转变。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体结构亦不断优化,投资主体从20世纪80、90年代港澳台逐渐扩大到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到90年代初开始,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FDI成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资金和技术来源。
二、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2.1加工贸易是中国现阶段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外贸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成绩显著,这与加工贸易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从1981年到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整体呈上升趋势;加工贸易净出口呈剧烈上升趋势,而其它贸易净出口则呈现递减趋势。据《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性进展研究》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共计12.6万家,直接从业人员达3000余万人,约占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由此可见:加工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夜上海论坛 2.2加工贸易缓解了中国劳动力有余而原材料不足的矛盾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生产要素不均衡的严重束缚,即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技术要素短缺,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严重闲置浪费。加工贸易是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工业化的一条新道路。因此,加工贸易恰恰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条件,将中国剩余的劳动力资源与引进的资金和先进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能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2.3加工贸易增加国内就业、促进社会稳定
据统计: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直接就业人员在3000万以上,加上依托贸易从事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就业人员总计达4000万以上,另外加工贸易带来许多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业,这无疑增加了中国国内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三、中国加工贸易面临的问题
3.1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低端水平,附加值低,贸易利益微薄
中国加工贸易虽然数量巨大,但主要参与的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非核心环节,相当大一部分尚处于简单加工和组装型发展阶段,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增值率低,以至于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国内技术产业的拉动能力较弱。举个例子:中国工厂生产的芭比娃娃(BarbieDoll)成本0.35美元,但是从采购、仓储、订单、出售,最后在沃尔玛或家乐福超市的零售价是8.99美元,然而我们的玩具加工制造商所得的利润只有不到2%。诸如此类具有比较效应的数据比比皆是,这是何故?原因就在于我们在产品的整个价值链里,扮演的只是最不能创造价值的单纯依靠劳动力的加工制造者的角色。
夜上海论坛 3.2加工贸易过分依赖国外投资商,国内制造业技术水平较落后
事实上,中国的绝大部分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更不是中国创造,而是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获取高额利润的方式。由于制造业技术水平较落后,中国在加工贸易过程中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仍需大量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这种 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无疑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效甚微,同时还会造成中国相关原料工业发展的滞后,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
3.3加工贸易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中国加工贸易是从东南沿海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开放省市。2007年中国地方累计进出口贸易额中,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等省市加工贸易总额近86.4%,而加工贸易总额位于后十位的省市自治区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6%。加工贸易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可能会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同时也使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劳动力、资源等大量流入东部地区,给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最终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夜上海论坛 四、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策略
4.1 实现加工贸易的产品升级
夜上海论坛 通过引进一定的升级措施,提高加工制造的技术水平,使加工贸易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向该行业的纵向发展,由原来的初级加工和制造转变为更加深入的生产和制造环节,增加使用这些原材料生产同类产品的技术难度。这种拓展可以使相关产业之间强强联合,也可以使某个企业在原有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向相关行业横向延伸。从而提高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盈利水平。另外,要提高加工贸易制造环节中的增值含量,就必须控制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数量,提高加工贸易的制造水平,通过制定加工贸易准入规则,将不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淘汰出局。
4.2提高内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地位,降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
夜上海论坛 加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加工贸易;要赋予内资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营造有利于内资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内资企业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内资跨国公司,只有拥有更多这样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才能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才能引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
4.3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对于优先发展起来的中国沿海地区,可以按比较优势,提升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技术贸易的循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可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先进生产制造基地;京津唐及环渤海地区根据技术知识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东北老工业地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鼓励东部发展空间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做好产业承接转移工作,带动中西部的崛起与复苏。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以及科学发展。
五、结论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加工贸易作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的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自从在中国出现以来就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并且中国发展加工贸易仍有多方面的优势,就中国现阶段国情以及当今国际经济大背景来说,这一贸易方式也将在中国长期存在并持续发展[7]。同时,针对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中国加工贸易的未来转型升级也应与新发展观相一致,向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加工贸易在中国发展的优势,使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大化,同时尽量避免或最小化其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和不利因素,从而让加工贸易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有效动力,加速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厦门大学《中国经济问题》杂志社网站信息.Http://xmu.省略
[2]沈玉良,孙楚仁,凌学岭.中国国际加工贸易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
[3]顾卫平.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性进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海关杂志社.
夜上海论坛 [5]孙文杰,王岩.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转型升级.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5期.
[6]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网站信息. Http://Ggjs.省略
加工贸易结业论文范文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探讨
摘要:进料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手册为起点,虽自手册备案开始即全程监管,但因各种不可避免的企业趋利心理及客观上本身即无法全面监管而带来的名义上虽监管,但实际上无法监管的现实,再虑及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所带来的其他各项问题,笔者认为进料加工这种贸易方式势必逐渐被更易简单操作、更节省监管成本、政策更公平划一、更使贪利者无从隐藏的贸易方式所替代。
关键词:进料加工贸易;海关监管;出口退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加工贸易以三来一补为起点(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而近年来进料加工已逐步占据主要地位(进料加工是指国内有外贸经营权的单位用外汇购买进口部分或全部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品或成品后再返销出口的业务)。
在进料加工贸易下进口的原料免税,出口可退税,且进料加工贸易在外汇创收,技术进步、税收贡献等各个方面都优于三来一补贸易,故不仅政策鼓励,企业亦乐于享受免税并退税的政策。但在进料加工贸易看起来很美的外表下亦隐藏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海关监管所面临的问题
1.加工贸易手册的形式化问题
进料加工贸易以开立贸易方式为进料对口的加工贸易手册为起点,在手册中海关要求备案各款出口成品、进口料件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总价,并备案成品对应料件的单损耗情况。但因对各项需备案项目应细化至何种程度缺乏标准,故海关操作弹性较大,有的企业可能因产品本身型号较单一,而将成品备案至最细化的型号,而有的企业因产品型号繁多(有的多达几百种),而将成品按类别进行备案。而对按成品类别进行备案的企业则其单损耗亦势必需按类别备案,但相同类别不同型号的产品会因尺寸大小的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而导致其实际的单损耗并不相同。现行很多客观上仅能以成品类别来备案的企业的做法是将各种同类但不同型号成品的单损耗进行加权平均,在加工贸易手册中备案的即为此经加权平均的单损耗率,亦即形式上的单损耗率,但一经备案的加工贸易手册将成为企业进出口报关及海关检查的依据,也即依据即可能演变成形式上的依据,在源头上即与实际存在客观上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但若虑及此问题而要求所有企业的成品均需以最细化的规格型号来备案,则很多型号繁杂且产品更新换代快的企业将面临无法操作的困难,企业报关人员即使每天都沉浸在不停地更新成品、审海关编码、审单损耗的过程中可能仍无法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
2.进口料件与出口成品监管问题
因进料加工贸易下进口料件免税进口,且海关对于进出口的实际查验均采用抽验,故即存在部分企业可能免税进口的料件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即本是与手册上备案的料件不相关,或仅是类似的物料却以手册上料件免税进口。
夜上海论坛 因进料加工贸易下进口料件为免税进口,故不允许在未补税的情况下制作产品内销,即使对这部分进口料件的边角料及产品生产过程的废品均存在补税的问题,但现实情况下有部分企业为了规避一般贸易打税进口材料生产内销产品的成本或申报过多边角料或过多废品无法平衡手册的备案且补税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问题,可能采用废品或次品充成品报关出口以平衡手册的方式。
夜上海论坛 因上述手册本身备案时即与实际存在差异,且在进出口时亦存在可能的监管漏洞,并且既使手册备案时正确无误,但生产过程是有很多无法客观化的变数的,而手册备案的仅是客观的单损耗,故在海关下厂对进料加工企业的进口料件与库存存货进行查对时,按手册备案计算的相关库存将与实际企业的库存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企业为可消化这部分差异带来的罚款、补税问题又势必想出很多办法,如偷梁换柱、指鹿为马等等。
二、税务管理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1.进料加工贸易下关联交易的问题
现行企业的进料加工贸易多是先由投资者或与投资者密切相关的人员或公司先在境外注册境外公司,该境外公司负责向海外供应商实际购买料件,亦负责向海外客户接单并实际销售,而大陆境内的进料加工企业的料件向该境外公司以进料加工方式免税购进,生产的成品亦报关出口给该该境外公司。因进出口对应的都为实际上的关联公司,故进口与出口的单价都存在可随意调整的漏洞,而在现行对国际贸易各类信息的共享程度非常有限且境内外税负相差较大的情况下,这类关联交易的税收问题将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
2.出口退税的监管问题
因可能存在进口料件的混淆进口,出口成品的残次充出口、进口料件与出口成品的单价随意调整等问题,而税务部门在受理出口退税申报时以企业的进口报关单及企业的账务处理为依据。故可能造成参与出口退税的各项数据的真实性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三、与一般贸易方式相比存在政策明显偏移问题
夜上海论坛 1.进料加工企业进口料件时免税进口,且进口料件因可采用收汇差额核销故可不对外付汇,故进料加工企业可大大减少进口料件部分税金及购买成本的资金占用,但一般贸易企业进口原料需实际付汇购买且打税进口。
2.因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实际上对的供应商及客户均为自己的投资者,且在收汇核销上可采用差额核销(即将出口收入金额减去进口料件的金额后的差额收入外汇),而一般贸易企业仅在收汇核销上仅能采用全额核销,而出口退税均需在收汇核销后方可参与退税计算,故进料加工企业因其进口报关单亦可参与收汇核销,故其在收汇核销上明显占时间上的优势,从而 在收回出口退税资金上亦占先机。
夜上海论坛 四、更易操作、更易监管亦更公平贸易方式的探讨
如上所述,进料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手册为起点,虽自手册备案开始即全程监管,但因各种不可避免的企业趋利心理及客观上本身即无法全面监管而带来的名义上虽监管,但实际上无法监管的现实,再虑及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所带来的本文所述的各项问题,进料加工这种贸易方式是否有可再改进的空间?或者将如三来一补一样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而换之而来的将是更简单操作、更节省监管成本、政策更公平划一、更使贪利者无从隐藏的贸易方式?
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点作探讨:
1.因进料加工贸易料件免税进口,成品亦免税出口,故海关从手册备案至手册核销全程均对进料加工贸易进行监管,但因客观存在监管难的问题,极易导致花费巨额的监管成本但整个的监管过程仍流于形式,且容易滋生本文所述的众多问题,故笔者认为应逐步地缩小加工贸易的规模直至最终完全取消此一贸易方式。企业进口料件需以实际价格报关交税进口,成品出口仍适用退税政策,且成品出口报关单上价格亦应严格按实际价格报关。海关可将原用于监管进料加工手册的人力物力用于对交易真实性(包括实物真实与价格真实)的监管。
2.在取消进料加工贸易的操作下,降低了企业采用关联交易转移税收的操作空间,在现行的税收政策下企业的实际税负率势必大于现行进料加工贸易操作方式下的税负率,故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以平衡贸易方式变动对企业带来的冲击。
夜上海论坛 五、结语
进料加工贸易在我国的经济舞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形式应有不同的更新,在一种贸易方式已带来极大的弊端的情况下我们应不断开拓,寻求更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更利于监管的崭新模式。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在发展的过程中,威海市的对外加工贸易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瓶颈问题,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中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年来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地级市,如温州、无锡、苏州、泉州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纵观威海地区加工贸易,农副产品、纺织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重较大,影响了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结构水平。
1.2加工贸易产业链短,对经济增长和产业拉动作用有限尽管加工贸易对威海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中很大一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且仍处于简单装配加工阶段,国内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下游,因而利润较低,加工贸易的示范带动效应相对偏弱。外商投资企业往往对所在企业先进技术实行严格垄断,引进外资所期盼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
1.3.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大多缺乏所有权优势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很少有当地特色品牌,缺乏所有权优势。大多数企业只能进行微利的贴牌生产,成为制约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瓶颈之一。
夜上海论坛 2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策
夜上海论坛 面对以上问题,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亟须转型升级,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政府要完善引资政策,推进对外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稳定的加工贸易扶持政策体系是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威海市除了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进出口设备政策、园区配套设施等相关转入产业的优惠政策之外,还要制定相应的财政优惠政策,以改善产业成长与发展的软环境,简化有关投资项目审批办事程序,为客商主动搞好各项服务。同时扶持并引导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企业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转型升级之路。
夜上海论坛 2.2对外加工企业需提高产业品牌,增加高科技附加值,延长国内价值链产业链条较短、科技含量不高,是制约威海市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威海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在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上下功夫,从提高加工贸易附加值入手,大力发展国内配套产业,同时大力吸引国外技术。近年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在我国的布局日益系统化,跨国公司近年在华投资加大了在价值链上游研发环节的投资。威海市应抓住价值链模块化的机遇,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鼓励企业加强国际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把对外加工贸易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效平台。要采取加大对大型跨国企业的吸引力度、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等措施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档次,充分利用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将劳动力优势转换成产业技术优势。
2.3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海洋产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本质是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因此,山东省威海市要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在选择承接相关产业时,应注重充分发挥临海产业优势,充分发展船舶产业、海洋开发与保护产业、现代渔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等产业。
夜上海论坛 2.4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十个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承载能力产业园区被公认为区域品牌建设的最佳载体。威海市产业园区现在做得比较好,威海市现有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出口加工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另有乳山经济开发区、文登经济开发区、荣成经济开发区、荣成工业园区等十个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威海市应充分发挥所辖的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十个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投资洼地效应,引进有可能形成产业链的企业集群。在园区建设中,威海市及所辖乳山、荣成等区县应注重高起点规划园区,多层次建设产业园区,设置合理的企业准入机制,把威海市打造成不断扩大园区的产业生态空间,加强产业链的密集程度的极具吸引力的国外先进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夜上海论坛 (一)福建省加工贸易的现状
夜上海论坛 1.加工贸易的概况图1和表1分别反映了福建省加工贸易2003年至2012年的发展现状。从图1可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显著下降,但随着2010年国际市场的全面复苏,福建省加工贸易恢复较快的增长态势,2010年加工贸易总额共计3799681万美元,相比2009年增长了33.96%。综合来说,加工贸易出口额的增长趋势比进口增长明显,但加工贸易的进口也基本维持在较为稳定增长的水平上。而从表1可知福建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与本省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出现了下滑的态势。但福建省主要的进出口贸易方式依然以加工贸易为主。2.加工贸易的结构福建省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途径包括进料加工出口和来料加工出口。出口结构以进料加工为主。如图2所示,从2003年至2012年,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加工贸易出口额的比重相对于来料加工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较高。进料加工出口额占加工贸易的出口额都在80%以上。3.加工贸易的地区分布福建省加工贸易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远远高于内陆地区。目前本省加工贸易出口额主要是由厦门、福州、泉州、漳州、莆田五个城市所创造,其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99%以上,并且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上亿美元的企业全部集中在沿海城市。而三明、南平、龙岩和宁德四个城市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比不到1%。虽然政府鼓励沿海加工贸易向山区适度转移,但福建省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夜上海论坛 (二)福建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1.产值结构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在工业化后期阶段,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9]。20世纪50-60年代,福建省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其次为第二和第三产业为的排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超过第一产业,直至21世纪初,福建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取代第一产业成为主体。如今的产值结构呈现第二第三产业不断上升,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现代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第三产业比重有超过第二产业的趋势。目前福建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时期,技术进步加快,重工业化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对于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结构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标尺之一,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之一就是使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流向高劳动生产率部门,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中劳动力结构的演变规律是: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次增加。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福建的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步上升,整体趋于合理。福建省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从2000年的46.8%到2012年的25%,下降了21.8%,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从2000年的24.5%和28.7%到2012年的38.8%和36.2%,分别上升4.3%和7.5%。福建省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三)加工贸易作用于产业结构的途径分析
1.加工贸易的资金供给效应推动产业升级加工贸易的资金供给效应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加工贸易的出口创汇,二是加工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注入[11]。福建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维持在50%左右。其中2012年福建省加工贸易的出口额更是达到万美元,加工贸易的出口创汇,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积累资本,为福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积累了资金,创造了条件。福建省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资企业,由于加工贸易的各项政策吸引了外商资金的投入,并且资金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流动,促进了新型和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间接的推动了福建省的产业升级。2.加工贸易带来大量新产品和新技术,并形成了新的产业历经长期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结构出现重大的改变。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拥有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并且促进了新产品的生产和新技术的研发,新兴产业随之发展,使得我国产业结构有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并且,由于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国内企业的水平,随着外资加工贸易企业不断进驻福建,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会随之快速发展。3.加工贸易通过出口示范和竞争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加工贸易的出口示范作用,国内出口产品逐步了解了国际贸易中的惯例和做法,掌握了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和业务特点,可以有效地解决国际贸易过程中的问题,规避风险,利用国际生产要素和资源,使产品得到迅速发展[11]。省内加工贸易企业与国际市场形成了稳定的供需联系。不仅如此,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不断向省内转移产业,使得福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竞争,促使省内传统产业不断升级转型。
二福建省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夜上海论坛 福建省的产业结构变动以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为主要方向。从2000年开始,福建省基本呈现稳定的第二、第三、第一产业的发展顺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据了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其中第二产业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占主体地位,同时第三产业有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对于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福建省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情况能够很好地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因此采用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反映产业结构的状况,并通过这一指标的变动来反映福建省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由于福建省历年来加工贸易中的进口额变动相对出口额来说幅度较小,因此以加工贸易出口总额来表示福建省加工贸易的状况。本文选取1996年-2012年福建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X)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Y)作为分析数据。
(二)协整分析
夜上海论坛 1.平稳性分析由于选取的数据属于时间序列数据,所以首先采用ADF检验法检验变量Y和X的平稳性及其二阶序列的平稳性。通过EVIEWS3.0软件得出如下结果:由表3可以发现,X、Y的ADF统计值小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临界值的绝对值,所以不能通过ADF检验;而X和Y的ADF统计值的绝对值大于在5%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的绝对值。因此,X和Y均为(I2)序列。2.回归分析建立简单的一元线性模型:Y=C+βX+μ。其中,C为截距项,β为参数系数,μ为随机干扰项。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得:Y=0.396+0.0007X(3-1)(81.93)(16.40)R2=0.947F=268.9676D.W.=0.7088从回归估计的结果分析,模型的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47,表明第二产业产值变化的94.7%可由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变化来解释。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分析,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2=15的临界值为t0.025(15)=2.13,常数项回归系数的t统计值为81.93,自变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值为16.4,均超过了临界值,表明两者都是显著的。查F分布表得F0.05(1,15)=4.54<268.97,说明方程总体的拟合效果很好。其经济意义说明,从1996年到2012年期间,加工贸易出口额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会引起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指数增加0.0007%。由此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较为不明显。这是由于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因变量导致数据较小,其次是由于福建省加工贸易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其促进效应不显著.3.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对上述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通过EVIWEWS3.0软件得出如下结果:由表4可知,残差e的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在5%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的绝对值,说明不存在单位根。所以说e的原序列是平稳的,也就是说残差项是稳定的。所以Y与X是(2,2)阶协整的,说明了这两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福建省加工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一)加工贸易企业处于国际分工链底端,产品增值率低
夜上海论坛 在国际分工链当中,我省加工贸易企业主要负责零件配套生产和商品组合装配的环节。这使得福建省加工贸易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只能取得有限的价值。如微笑曲线所示,价值链由研发设计获取技术专利,零件制造组装,品牌营销和服务等三大环节组成。一般而言,加工贸易增值率通常被用来衡量加工贸易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促进或带动作用,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加工贸易在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程度。依据《福建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可得2003年至2012年福建省的加工贸易增值率及其变化的情况,如图5所示。从图5可得,福建省加工贸易增值率自2003年以来呈曲折增长趋势,在2008年达到了最高点。但从2009年开始有所下降。近年来,福建省积极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改善单一的出口产品结构,加工贸易出口产品逐渐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因此福建省的加工贸易水平有所提高。但增值率的增长幅度小,并且出现了下降趋势。这说明目前福建省加工贸易依旧处于分工链的底端,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并没有提升。即使福建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贸易量的扩大也没有使得产品增值率增加。
夜上海论坛 (二)福建省加工贸易产业关联程度低
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间通过产品供需形成的互联、互存的内在联系。任何行业及产品都会成为其他行业生产的投入要素。从产业分布来看,福建省加工贸易产业中,传统制造业,如轻纺鞋服等产业在我省发展加工贸易的初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纺织服装加工贸易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的加工,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都比较小,不能够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关联效应。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作为新兴科技产业,其本身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大,波及效果好。随着福建省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外资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掌握了核心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价值链的核心主要由外资企业掌控,垄断了产业间的产品供需,使得高新技术产业未能成为加工贸易主导产业,也没有形成大量的产业集群,因此产业关联辐射作用不大。同时,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对省内企业缺乏强有力的信任,或出于整体的战略考虑,其大多选择从国外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省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对进口的依赖大,其中技术层次高的原材料对进口的依赖更大,这使得加工贸易的本地采购率比例偏低,对省内加工贸易原材料产业产生了冲击,对福建省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小。而配套能力不高也限制了产业关联效应的形成。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福建省各地市的产业分布相似,分工不明确,缺乏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产业。并且福建省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吸引外商资金大量投入的产业配套环境不够成熟,形成具有加工贸易生产、进出口、运输、电子和高新技术发展等功能且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加工贸易产业群的条件尚且不足。
夜上海论坛 (三)加工贸易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不明显
福建省政府为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2012年更是加大力度,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大对新设备和技术引进的投入,进行自主创新自行研发。对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技术改造,按照技术设备购置费的5%给予资助,最高资助金额为300万元。对企业投资设立研发机构,按新增研发仪器设备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资助,最高资助金额为50万元[12]。但福建省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却不明显。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加工贸易技术溢出作用的发挥呢?导致福建省加工贸易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溢出的途径不够通畅。首先,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以外资企业为主,而外资企业的对自身技术保护和省内企业的技术不重阻碍了示范和溢出效应的发挥。在加工贸易中,虽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但大多数外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稳定垄断地位,较少向本省加工贸易企业转让技术或者提供技术和最新设备的援助。并且外资企业在技术研发、工艺准备等环节设置障碍,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福建省从事加工贸易的内资企业占比较少,且存在生产管理落后,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高的问题,对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加工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充分发挥的基本条件是拥有较多的技术型和专业型人才,人力资本水平满足技术外溢的需要,而福建省加工贸易企业缺乏专业性人才。省内企业要充分地吸收并掌握外资企业引进的技术,相关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其主体都是人力资本,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本地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更是需要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13]。
(四)加工贸易产品的复进口和飞料走私冲击省内产业
加工贸易产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直接进入国内,这就是加工贸易产品的复进口。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是料件从境外进口,在境内加工装配后成品运到境外的贸易[14]。在出口时,税务机关为加工贸易产品办理出口退税,如果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再进口,进料加工的料件又享受进口减免的好处。但是目前缺乏详细的资料表明这些复进口产品最后流向何处,用于何种目的,因此很难判断企业复进口的加工贸易产品是为了生产的需要,还是为了逃避税收。目前,福建省正在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而加工贸易产品的复进口对福建省加工贸易的原料工业和传统支柱行业会有很大的冲击,对产业结构调整也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不仅仅加工贸易产品的复进口会影响省内产业升级,少数不法分子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加工贸易进行“飞料”走私犯罪也制约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飞料”走私指的是对海关监管下的保税进口商品进行串用和倒卖的行为。加工贸易“飞料”走私问题给我省的原料工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制约了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可见,加工贸易产品的复进口和“飞料”走私犯罪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对外贸易秩序,而且冲击省内的市场,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政策与建议
(一)延长加工贸易的价值链
夜上海论坛 随着我省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优势显著下降,加工贸易企业参与价值链的生产和组装带来的利润也逐渐减少。加长加工贸易的价值链是应对利润减小,产品增值率低的关键措施。延长加工贸易的价值链首先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福建省大多数企业主要是依赖贴牌生产。较少企业能够进行品牌创造,自身开展科技创新。企业可以先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自身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为开展新产品生产创立条件。资金雄厚的企业可以设立自主研发机构,或者与科研机构开展学研合作,提高研发新产品,新工艺的自主研发的能力。企业获得核心技术,就可以打造自主品牌,从而推动企业从贴牌生产(OEM)向委托设计制造(ODM)和自主品牌制造(OBM)一体化转型,向价值链上游转移。通过品牌产品的宣传营销,不断扩大自主品牌的出口,使企业从价值链的获利低位向获利高位延伸。同时,加工贸易的价值链也反映了价值增值的过程,包括对原材料与零部件进行采购、生产组装、仓储保管和出售等环节。如果留在省内的价值增值环节越多,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达成的产品增值也就越多。延长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主要方式是提高省内的采购率。通过原材料和零部件等产品的省内采购来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成本,使得加工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优势。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最终产品会进入国际市场,则国内采购的料件相当于间接出口。海关可以对国内采购的料件实行出口退税,以鼓励企业扩大国内采购。此外,建立加工贸易支持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发展空间的升级和加工贸易增值链的延长。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加工贸易管理服务平台,提高行政效率。因为加工贸易的特殊性质,企业需要往返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检验检疫三个部门处理进出口事宜。建立加工贸易管理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企业与三个部门的联网,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缩短了企业申办时间。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和促进我省企业从单一的加工制造环节延伸到市场服务等相关服务链上,在价值链增值的重要阶段都形成专门的服务。随着加工贸易产业的升级,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在产业链上游阶段,对国际品牌策划、国际市场的调查与预测、设计国际市场营销计划等服务的需求量将扩大。中下游阶段对检测、财务、会计和法律等专业领域的服务项目以及分销、配送、运输、仓储等服务环节的需求也会随着品牌营销的开展日益增加。
(二)促进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提高省内配套程度
夜上海论坛 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是福建省加工贸易的主体,加工贸易的发展和外资的投入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了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使得内资企业陷入了不公平的对外贸易竞争环境中。这也导致省内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被动。因此,各产业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内资企业快速发展加工贸易业务。内资企业也应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调整经营策略,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成分,增强自身竞争力。对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规划也应以提高省内加工贸易企业间配套联系为目标,引导内资加工贸易企业多元化,形成行业间的供需配套联系。促进内资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同时,应科学编制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以提高省内配套制度。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我省实际,培植技术密集型、资金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和带动性强的内资加工贸易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与工业区。使工业区成为各个产业集合的所在地,拉动产业区域化快速发展。并且对我省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群进行大力发掘和支持,提出规划,制定并执行相应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内资加工贸易企业之间应减少不良竞争,加强配套协作,形成相辅相成的产品和产业配套功能。龙头加工贸易企业带动相关企业促进产业的调整和转型,以此增强加工贸易的拓展面,带动省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的集聚和配套程度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料件本地化,实现向价值链上游发展,发挥产业的关联效应。
夜上海论坛 (三)促进加工贸易技术转移
夜上海论坛 福建省加工贸易的企业主要是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对技术转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外资的政策支持和正确指引。引导外资企业向价值链的技术研发和品牌开发环节投资。鼓励外资企业发展大型项目,特别是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与省内企业合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发展,增强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形成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产业集聚,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并且要引导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将投资关注点转移到信息技术、绿色经济产业等领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继续引导外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参与主要产业调整和振兴,支持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积极申报。其次,省内企业不仅要注重对外资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而且要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不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与外资企业的对接能力,进入研发的核心环节,实现对产品的技术升级和赶超。有关部门应鼓励和引导内资加工贸易企业有效利用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转移,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加工贸易参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分工。同时,要完善引进和培养技术型人力资源的相关制度,大力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引进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有关部门可以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人力资源在内外资企业间的流动,特别是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通过人才的转移来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效应。
夜上海论坛 (四)妥善处理加工贸易内销问题,减少对省内产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