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职高语文论文范文

职高语文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高语文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分块解析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此方法又取决于教学内容。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从教学内容板块来区分教学模式的。

夜上海论坛 1.中国语言和文学常识模块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面面俱到讲授所有知识是没有现实性的。但是中国语言和文学常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基于高职高夜上海论坛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掌握薄弱这一特点,这一模块内容下应包含:(1)中国古代文学知识;(2)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3)外国文学常识;(4)中国语言文字常识。在这一模块下,常见的教学思路有主题式、文体式或文史式。

夜上海论坛 2.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学鉴赏模块

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不同,大学语文不仅仅是立足于指定的文学作品篇章,更多的是引领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品背后传达的人文精神、思想内涵。从这一角度来说,大学语文更能体现出教书育人之理。教师在梳理这一模块时,可以遴选经典文学作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人文精神,从作品的语言层面到精神内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讲解剖析,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理解作品,感受其文学魅力,进而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提升其人格,促进其进步,加强其综合素质。

3.中国语言和文学实践运用模块

夜上海论坛 大学语文课的目的之一和模块之一当是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能够使其文章更有内涵,口头和书面表达更加得体贴切。口语表达能力是我国高考制度里欠缺的一部分,但本门课程需要有意识地锻炼、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将对学生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都起到重要作用。就这一模块来说,可采用谈话式、讨论式等方式来进行。书面表达能力是表达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书面表达即写作,是表达人生感悟,对工作、学习、生活进行总结计划等常见的表达手段。同时,它也是进行学术研究、专业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采用项目趋动的措施促进学生学习提升书面写作能力。

(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模块下的教学方法解析

1.以点带面研究型

大学语文确要重视育人,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学习全部的传统经典篇章是不可能的,只能以点带面选取一部分篇章来学习。就未学习过的篇章内容,不必苛求一字一词之含义,应重点体会作者想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就已学习过的篇章内容,则可以深挖。学习是有层次的,如果小学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中学要求掌握必要的词、句含义及用法,则大学语文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到善于质疑和追问,针对固有的观点重新认识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追求精神独立、自己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做法,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如中学语文学过《庄子•秋水》,该文选读重点是本篇中的字词把握。但大学语文选用这篇文章,就要深入体会其说理和思辩方法以及庄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再如,大学语文选读《左传•段于鄢》,应由学生分组讨论出场人物的语言、性格,通过查阅资料、共同分析,管窥当时时代的主流观点。

2.现场教学活动型

高职高专院校多数都在地方,各校均可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现场教学活动课。如充分利用本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这种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当然,现场教学活动前需要投入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现场的讲解组织工作,方能起到相应的效果。

3.因材施教个性化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所有的大学语文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致是不可取的。高校人才的培养是需要有特色的,因此,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适当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又有不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应适当区分,以体现人才培养方案。

夜上海论坛 (三)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模块配套支撑

1.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重新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的不同在于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不同,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的不同。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大学语文课,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服务顶层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所以,把握本校的人才培养目的,解析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将其对应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设计中。

2.师资队伍培养

大学语文部分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居高临下、真理在握的权威解读。新世纪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当既是学识渊博又优雅时尚的,既幽默风趣又认真严谨,既能引导学生共同去探索、学习,又能开拓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讨论教学、体验式教学方式。教育以学生为主,教学需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与学生同步对话,教师要陪伴、帮助学生共同成长。

3.教材编写或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的编写

夜上海论坛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较多使用校本教材,也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使用《中国文化概论》马工程推荐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课后学习、翻阅的阅读材料。所以,有一本合适的马工程《中国文化概论》,或编写一本适合本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语文教材,或者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在马工程教材为主要教材,再编写一本校本的中华传统文化读本,这些都可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料。

4.考评测试方法调整

第2篇

在活动中,无论学生表现得出色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式评价,不打击任何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笔者班上涌现出了不少优秀典型,学生们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和才华,准确到位地诠释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抒情最浓烈处,把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使作品真正走到了大家心里。笔者深深感到,这样的教学活动已经远远超越了千遍说教,没有什么比触动一个人的心灵对他的影响更大的了。下面,笔者以一次经典诵读比赛为例,来谈谈语文课堂教学。在笔者的班级课堂活动中,有位学生给大家配乐朗诵了一首余光中的诗《春天,遂想起》,下面是其中的一个诗节: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我,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这位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切中余光中先生作品的文化味儿和浓浓乡情,语速随情感的变化忽急促忽缓慢,声音时高昂时低沉,抑扬顿挫。学生一步一步把情感的抒发推向,把余光中先生刻骨铭心思念母亲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全班同学带进了思念的情感漩涡,使人欲罢不能,双眸湿润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使语文闪耀出了光芒,焕发出了强大感召力量,他们自己也体味到了语文特有的味道,陶醉在学习中。在这样的活动中,语文这门课程发挥了它潜移默化和濡染熏陶学生人格的作用,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生命的教育。通过这种活动方式,使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得以充分展示和呈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生成。

二、走进阅览室,扩大阅读容量

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但数量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需求。阅览室书目繁多,环境优雅,恰恰可以弥补教材的这一局限。笔者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允许笔者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自读,共享优质资源。学生们带着任务,按照分组紧张有序地选择、阅读自己喜爱的读物,为读后的课堂交流和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学生们徜徉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自由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和杂志,秩序井然。学生们感受着书香四溢的氛围,这画面洋溢一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蓬勃生机和朝气。语文课堂向阅览室的延伸,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进而使学生爱读书、乐读书、读好书,让他们找到一个除了上网、逛街、谈恋爱之外更好的去处,大学生活有了阅读,平添了一抹书香,烙上了美好回忆。对于教学来说,阅读从课外影响到课内,又从课内影响到课外生活,形成了良性循环,激发了学生们读书、学习的热情,熔铸、塑造着他们的品格。

夜上海论坛 三、用优秀的影片影响人、塑造人

夜上海论坛 电影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到,学生选看的电影偏重于言情和武打,娱乐有余,消遣有加,深度不够,造成学生视野和眼界相对比较狭窄。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研室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配合教材内容,精选了一些优秀影片刻录成光盘,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选择在自习课时间不定期地给学生播放。用这些优秀的作品影响人、塑造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水平。这类影片有《日出》《哈姆雷特》《红楼梦》(节选)、《聊斋志异》(节选)、《城南旧事》。除此之外,笔者还给学生推荐介绍了其他影响比较大、反响非常好的作品,如《芙蓉镇》《少林寺》《魂断蓝桥》《乱世佳人》《蒂凡尼的早餐》《海上钢琴师》《放牛班的春天》等等。这些高质量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教学中,影像的冲击和教师口耳相传的讲授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影响,使语文课不再是学生大学生涯中的一个过客,而是一个耐人寻味、历久弥香的美好记忆,就像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四、发挥视频优势,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第3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早已明确指出必须将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经调查发现,导致当代高职高专院校中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不顺利,以及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合适的氛围,无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因此,众多高职高专的教师意识到只有通过建设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才能够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进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二、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1.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成果较差

从整体上说,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理想的成绩,甚至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该项工作根本没有被认真执行,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没有对该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地说,首先,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当中,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改观。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没有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也就没有深刻意识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时没有进行改革与创新,仍旧是老旧的教学场地、器材和同样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采取强制性的方式,即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课程选择,而是直接为学生安排好统一的体育课程。两方面结合之下,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也就不愿意主动积极的配合体育教学活动,自然也就无法产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学生更加难以产生主动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也就不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因为缺乏学生主体的配合,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自然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运动的氛围,也就直接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进而难以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夜上海论坛 2.学生的主动性极低

具体来看,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对体育运动以及相关的活动都没有兴趣,也就是说学生的主动性极低,自然无法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据调查,在2013年高职高专学生自学体育锻炼的调查资料中显示,只有30.1%的学生经常自学体育锻炼,有52.7%的学生偶尔进行自学体育锻炼,而又有高达17.2%的学生根本没有发生过自学体育锻炼的行为。同时,在学生阅读体育报刊的调查中显示,只有20.6%的学生拥有这样的行为习惯,有71.2%的学生偶尔进行该项活动,还有8.2%的学生从未阅读过体育报刊。这些数据调查充分显示了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缺乏主动性,只有极少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拥有主动学习体育、参与体育运动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和习惯。这就表明,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效果没有体现,没有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也就无法达到通过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来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

夜上海论坛 3.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仍旧欠缺

夜上海论坛 另一方面,体育文化同样包括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形式的统称。简单地说,体育物质文化就是指学校中拥有的体育建筑、雕塑、设施和场地。一方面,这些场地和设施是支撑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体育文化建设的必需品。另一方面,这些场地和设施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文化的一种凝聚和外在表现。但在实际中,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仍旧欠缺。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需要为学生配备风雨操场、健美操房、健身房、乒乓球馆、400米塑胶跑道等基础设施。而根据实践调查研究,当前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基本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首先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财政状况并不足以支撑该项工作,进而导致体育设施设备还未配齐。其次,由于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对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不重视,其工作重点仍旧停留与提高办学质量的方向,因而没有落实相关政策,没有加强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工作。同时,即使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完善了基础的体育设施设备,也没有树立相应的体育建筑和雕塑。这是因为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认为树立体育雕塑是一种浪费的行为,还需要担心雕塑被人为的损坏,因而没有开展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还存在极大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策略

夜上海论坛 1.加强监控和支持力度

从宏观的角度讲,要不断加强我国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教育部门进行宏观的掌控,即加强对高职高专学校的监控力度和扶持力度。首先,针对部分财政存在困难的高职高专院校,教育部门应该适当加强对其的财政扶持力度。同时,教育部门可以在政策方针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引导这些高职高专院校得到快速发展,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其财政困难的问题。通过扶持,高职高专院校才能够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其次,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大力落实和贯彻相关政策和方针,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促使高职高专院校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工作,进而引导其转移工作重心。

夜上海论坛 2.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本质上说,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赢得学生的配合,也只有当学生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配合体育教学,才能够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产生一股良好的体育风气,进而形成校园体育文化。因此,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将选择体育课程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体育课程。如此,学生就可以带着充分的兴趣进入体育教学,这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下主动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促使其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模式和理念,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进一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进而产生主动积极性。最后,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积极组织校园体育活动。例如,开展校级运动会等等。通过一定的宣传和奖励制度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进而引导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在学生主动参与和探讨的过程中,校园体育文化也就在无形中形成。

夜上海论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