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创新教育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当代大学新生特点
1、积极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思想积极向上,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他们有积极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接受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视野相对开阔,对事物有一定的见解;他们中大部分人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能够承担自身的责任;他们比较重视自由、平等,注重公平,接受竞争,喜欢追求自身价值等等。
夜上海论坛 2、消极方面在升学的压力下,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只有学习一项任务,生活自理能力相对很差;由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很难为别人着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问题;集体主义意识相对淡薄,团队合作意识相对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也是大学生比较显著的特征,光明日报一项对274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
(二)当代大学新生入学后主要问题
夜上海论坛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状况令人担忧,新生感觉失调发生率达65—70%,其中第一位的是学习适应障碍。
1、学习上不适应学习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心理、行为与客观学习环境不能很好协调矛盾引起的不适应。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的心态。需要能产生动机,走进大学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内在需要,因而学习动机不强。“腾讯一麦可思2010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结果显示,61%的本科新生认为入学后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在学习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缺乏学习动力”。
夜上海论坛 2、生活上不适应生活的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协调。长期的以学习为中心的单一模式生活,使得大部分新生很难料理好自己的生活。比如新生报到跟来十几位家长,每周把脏衣服寄回家,每月上旬生活费就用光,不能很好的融入寝室、班集体,经常性地丢三落四等等。
夜上海论坛 3、人际交往上不适应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交往关系,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因素。大学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较之中学阶段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让很多新生感到了人际交往障碍,造成了一些学生不善于交际,自尊心又强,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引发一些情绪和心理问题。
夜上海论坛 4、心理上不适应步入大学的新生经常会面对两个落差:一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是自我认识的落差。他们被灌输了大学就是人间天堂的概念,可是当他们发现大学根本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还有一些同学在高中备受老师和同学关注,是众人的“宠儿”,可是到了大学,高手如林,失去关注的他们产生很强的不平衡心理,久而久之,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夜上海论坛 二、创新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入学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核心,做好入学教育必须根据时代特征和大学新生的特点,完善和更新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新生的适应问题,帮助新生顺利渡过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生存和适应教育
夜上海论坛 2014年8月,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事件接连发生:8月9日,20岁的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搭错车”不幸遇害;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8月28日凌晨,江苏吴江19岁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联半个月后确认遭抢劫被杀害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排除有一些社会因素,但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薄弱是重要原因。加强新生生存教育也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生存教育应该包括:
①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没有责任感的人很难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责任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责任观念,使学生勇于担当,善于尽职尽责。
夜上海论坛 ②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包括人身安全、出行安全、交友安全等等。在入学教育中通过安全知识讲座,防火、防盗、防震等安全演习,分发安全教育手册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防范意识。
夜上海论坛 ③生命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遇到小挫折就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自杀、他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反映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夜上海论坛 (2)新生适应教育,就是指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新生进行自我、环境等接续教育,使其顺利过渡到新的环境中来开展学习和生活的教育活动。包括:
①环境适应教育。新生入校首先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入学教育应该帮助新生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即将面对的环境,引导新生尽早地从父母呵护备至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为开始新的生活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②学习适应教育。入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分制、选课管理制度等,让学生依据相应的制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培养学习的主动意识。
③人际交往适应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将人际关系适应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这对新生的人际适应和交往己起到了促进作用。入学教育应引导学生包容、信任、尊重、理解和悦纳他人,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立身之本。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生变化的。因此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讲道德的浓厚氛围,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入学教育中应加入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教育应该包括:
夜上海论坛 ①理想信念教育。在新生中及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如开展专家讲座、影片展播、学术交流与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公民。
②诚实守信教育。在新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引导新生树立诚信意识,避免出现考试作弊、拖欠贷款等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诚实守信习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
夜上海论坛 ③法制校规教育。学生只有明确学校的相关规定,才能做到自觉遵守,因此应该在新生中普及法制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可以通过宣讲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学生手册》、讲解相关案例,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
(2)心理素质教育应该包括:
①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开展心理普查、通过个别访谈发现心理问题,通过开展活动深入观察等方式,建立新生心理档案,为进一步开展帮扶做好准备。
夜上海论坛 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学博大精深,不是一次活动就能明了的,需要在新生中长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采取多种形式做到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心理学的魅力,化解自己对心理问题的误解和恐惧,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并敢于向专业教师咨询。
(三)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
当前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差等学习不适应问题,与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有很大关系。在新生中开展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就是要深化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专业和未来的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专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包括:
①学习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高中的被动式为大学的主动式,积极调整自己,根据大学的课程制定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②专业培养方案教育。新生入学后,通过专题讲座、学长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讲解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共同探讨本专业的学习方式。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校声乐教学也开始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研究也是络绎不绝,其中创新教育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重点。创新教育最大的受益人是学生,通过创新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深入、独特,对创作新作品也有所帮助。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为适应教学的需要会不断的充实自己,能够达到学生、教师共进步的局面。
二、大学声乐教学现状
要在大学声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有必要分析一下教学现状:第一,教学体制的不适宜。现阶段,虽然,高校声乐教学中一直倡导着创新教育,但是并没有将创新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教学结构、教师配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都是在传统教学体制下安排的,单独在某个环节中强调创新是不足的,而且容易引起断节;第二,教学观念的不适宜。教师的观念不能适应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在:不同年龄结构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差别;老教师教学经验足,但教学理念相对保守,年轻教师跟进创新容易,但教学经验少;年轻教师接受新观念的难度小,而老教师接受难度大;还有就是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但是又不愿意接受创新思维,缺乏创新精神。
三、如何发展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其一,在声乐教学内容上创新。声乐教学就是教师将音乐理论知识、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声乐教学的内容要适应学生的真正需求,与音乐市场接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创作新好作品,通过音乐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美,并将这些美加以利用,创作出更美的作品。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音乐、西方优美乐曲等,引入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创作带来灵感。同时,教学内容要贴合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表演等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二,在声乐教学方法上创新。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学都依赖于讲台、课桌式的师生关系,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陈旧,以及师资参差不齐等状况,制约了声乐教学的进步。教学中,应当以科学的发声为基础,以学生为主导,尊重学生的实际,给予学生准确的定位引导,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独唱、合唱、重唱、表演唱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讲解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个案讲解、示范演练、个别鉴赏、现场表演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将图文并茂的影像传递给学生,带给学生更好的视觉、听觉效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多媒体获取信息方便快捷。
其三,在声乐教学环境上创新。教学机构要想在声乐教学中取得成功,必须要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学校要根据招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充实师资力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音乐学习环境,同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例如各种音乐竞赛、校园活动、推荐演出等等。
夜上海论坛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化的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思想,有个性,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一是定位不清晰。目前很多高校管理者都没用把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战略任务高度,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就业有困难的专业或者学生提供创业思路和方向。二是教育模式陈旧。当前许多高校仍停留在以教师、课本、课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不仅导致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更加阻碍了大学生自我探索、主动寻求知识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大纲不完善,多是简单的几门未成体系的选修课,内容多为创业实务、创业管理、创新教育与创业规律这几方面的理论知识,而鲜有涉及创新创业思维激发、精神培养等必要实践环节。
夜上海论坛 (二)创新创业教育普及性不高
大学生作为一群高素质人才,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很大,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却属于精英式教育,仅使一小部分学生受益。如当前高校设立的“创新实验室”、“创业园”、“企业孵化器”等创业项目,一般都只吸收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被拒之门外。同样,相关的学科竞赛也是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参与。正如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跟踪调查数据显示,72.2%的创业者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其创业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77.8%的创业者回答没有接受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及性不高。
夜上海论坛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但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却十分薄弱。一方面师资队伍数量小。通过查阅1987年出台至201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发现从未设置“创新创业”相关专业,这说明我国暂时没有创新创业科班毕业的人才。虽然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进行常规化、专业性的创新创业教师师资培训,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教师,但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大部分高校基本都没有专职创新创业教师,大多创新创业课程由团委生工作处等部门管理人员、部分管理类专业教师教授,这支队伍不仅对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而且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无法胜任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
夜上海论坛 (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单一
夜上海论坛 实践环节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之举,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却呈单一化:一是实践途径单一,仅依靠校园文化活动带动创业活动,如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发明竞赛等,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二是组织载体单一,多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创业实践,如创业者协会、创业者俱乐部等学生社团;三是运作机制单一,多以学校为主导,未建立包含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多方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既缺乏实践场所,又缺乏实践机会,更多的只是纸上谈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打折扣。
夜上海论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入社会工作视角的独特优势
夜上海论坛 (一)社会工作理念契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性。而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尊重平等”、“服务”为理念,以接纳、非批判、敬业、个性化、当事人自决为专业价值,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遵循公平原则,相信每个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有天赋的价值、尊严、潜力和权力,有改进自我,实现自我的能力,有选择能力和自我决定的权力。两者的理念切好吻合,引入社会工作,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激发学生创新和创造力,最终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社会工作方法符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个性化需求
夜上海论坛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方法偏重传统的说教、灌输式的工作模式,忽视教育对象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服务,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社会工作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借鉴社会工作方法之平等、尊重以及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让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秉承社会工作理念,从管理者角度转换为服务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再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斗志。
(三)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变化
夜上海论坛 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创业和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创新创业环境日益复杂,有效借鉴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打破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促进其创新和发展。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或者学校充分调动内在的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重点地培养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洞察力等。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挖掘专业特色,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通过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整合个人、学校、社区、社会多方面资源,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新路径
(一)树立战略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借鉴社会工作理念,引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树立战略性理念。一是引入助人自助理念,改革一味灌输、忽视学生内在学习潜力的教育方式。助人自助就是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在教育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比较、分析,鼓励自主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和水平。二是引入尊重平等理念,改善教授者与学习者单一被动关系。尊重平等理念就是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转变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被动服从的单一教学模式,形成主客体互为宾主、互相交流的模式,激发灵感,创新创造。三是引入服务学生理念,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主义。高校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一切为了学生,维护所有学生的利益,因此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服务意识,把所有学生都纳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
夜上海论坛 (二)拓展多元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夜上海论坛 引入社会工作方法,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首先运用个案工作法,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个案工作是通过专业的个性化方式为个人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其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水平。由此,创新创业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或咨询法与学生建立较为亲密的交流关系,在此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分析其自身的优缺点,启示学生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其次运用小组工作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高效运行。小组工作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促使小组成员改变原有行为。具体是鼓励学生形成创新创业互助小组,如举办模拟创新创业设计比赛,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大家共享创业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可以使自己的定位更加准确,及时调整创新创业目标。最后运用社区工作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社区工作法是通过组织社区成员有计划地参与集体行动,在参与过程中,让成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成员的潜能。因此教育者要将学校和社会资源进行最大化整合,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单位、社会实践单位等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社会实践。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队伍
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教育队伍。一方面要坚持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尽量把熟知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的专职人员或者专家纳入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队伍中,构建一种以学校社会工作为统领的教育服务系统模式。另一方面要对教育队伍进行理论和实践培养。理论方面是在课前进行助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帮助其掌握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实践方面要鼓励教师申报或参与校内的创新创业项目,创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同时深入创业企业实习,亲身参与创业活动,经历创业过程总结创业经验,在把这些经验带到课堂中。
(四)搭建多样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