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经济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夜上海论坛 1.大国垄断的特点
大国垄断有双重性的特点。一是含义的双重性。二是作用上的双重性。大国垄断的含义之一是指大国的商品进口的数量很多,因此改变了贸易市场的局面,这层含义便是买方垄断,大国的商品需求影响到市场的商品剩余;另外的层面是指大国的出口商品的数量很多,因此改变了贸易市场的局面,这层含义便是卖方垄断,大国的商品供给数量影响到市场的商品价格。大国垄断的作用要从两个层面去分析,第一,大国可以利用垄断权力以及对市场的巨大影响,赢得更多的业务,以确保最大的贸易利益;第二,大国依赖于国际市场可能导致贸易下滑,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由过多的商品进口导致的市场价格增长,另一种是过多的商品出口造成的价格下降,出现反一些贸易壁垒及摩擦,导致国家利益损失。
2.大国垄断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特别是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劳动力价格的低廉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随着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最近几年经济政策的持续调整,中国进口铁矿石有了新的增长,增加的数量超出了全球石油新增数量一半以上,增加的原油的消耗量占据了全球石油增加产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在贸易市场的地位越发突出。然而,但是,由于中国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贸易总量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大国,但在商品的技术含量、商品的附加价值还有国际市场的监管能力等方面,中国仍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是国际贸易市场的最底层。最近几年,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增长的幅度大大超过了制成品的价格增长幅度,这导致中国的在石油等能源方面的需求也大幅上涨,但产品价格不断增长,必然会将导致制作成本的增加。此外,中国的商品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是制成品的贸易,加工成本的上升必然会造成制成品价格的上涨,影响大国进口数量,因此我们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必须着眼于大国垄断的冲击面。长时间以来,由于经济水平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中国的优势都是基于劳动力的低廉,在国际贸易中偏重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不过,近年来,这些优势却不如从前。主要是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品种较为单一,出口的区域较为集中,而且出口的商品普遍存在科技水平低,缺乏自主品牌的问题,再加上竞争太激烈,使产品出口量增加,致使供过于求,让出口的商品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总体出口量减少,最后造成我国贸易优势持续下降,甚至出现他国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等不好的结果。
二、应对大国垄断的策略
夜上海论坛 1.把握我国优势要转变
我国的贸易形势,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际贸易中我国的有利条件,再充分利用好将这些优势,另外还有注意消极的影响。把握优势是促进我国贸易增长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弄清楚我国究竟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有助于帮助我国在世界贸易市场的准确定位,且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当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在之后很长的阶段,我国还会长时期存在西部地区不发的现象。但是近年来,我们已经不再像其他相似国家那样主要依赖初级产品出口,而是已经开始进行了初步成熟的进出口贸易。我们利用引进国外投资等途径,发挥了我国的独特贸易优势,以此更深一步地转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局面,为我国的贸易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例如,我国在出口方面的优势商品主要是家用物品,手工艺品,玩具,鞋子等等,占据了贸易市场主要的加工成品的份额。所以,我们完全是有条件在贸易市场进行竞争的,我们要把握好独特的优势,在贸易过程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贴合市场情况
面对随时都在改变的市场,固定的不发生变化的商品价格是不可能适应的。所以,进行对策的研究时一定要注意贴合市场以及商品的实际情况,调整进出口的政策,制定有效的贸易计划。例如,我国要进口大量的石油等必需的初级原材料,购买这些材料的方式就要尽量做到合理稳定,避免出现没有计划的不科学的大批量采购现象,以防止贸易市场利用这一点在购买前就故意提高产品的价格,导致企业或政府蒙受本不该有的经济损失。此外,还要做好一些事前准备,当国际市场出现比较大的价格波动或是产品短缺时,可以有缓和的时期,甚至能避免一些利益损失。对于贸易市场上打价格战的产品,可以使用其他办法来选择性购买。例如,可以进行价格和质量的比较,对于物美价廉的商品可以进行大批量的采购,以此得到最大的优惠。有些国内产品数量十分多,供大于求导致价格相对较低,为控制这种产品的生产可以采取收取出口税的方法,灵活地调整该产品的出口数量,从而转变我国的贸易形势,防止大国的贸易侵略。
夜上海论坛 3.科学进行投资观察
夜上海论坛 国内的实际可以发现,不管是引进投资或是对外的投资,一定都得结合市场的结构来采取投资的方式。在引进外资方面,当选择投资时,首先要选择那些污染更小,能耗更少的企业,最好是技术型的企业,从源头开始减少发展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外,政府方面要给于一定的政策支持,提供一些优惠,还要加强监管,严厉进行把关,不把优惠浪费在那些只求数量的或是已经具备自主生产技术的行业,把补贴给那些有发展潜力的真正需要扶持的行业。最后,在对外投资方面,主要投资到那些重要初级材料的提供场地的建设方面,保证我国原材料的稳定进口。
4.提高技术含量
夜上海论坛 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依赖于低价劳动力的制成品,种类单一,技术含量较低,因此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大,加剧了大国垄断的局面。要想应对大国垄断,就必须提高商品的技术含量来提高我国产品在贸易市场中的竞争力。首先可以鼓励行业进行创新,增加产品的品种,提高生产技术,让产品贴合时代的发展。另外可以树立品牌意识,创立产品的自主品牌,扩展出口的渠道,以及及时转变商品的结构,满足市场的需求,把我国贸易从量的出口转变为质的输出,真正取得贸易自。
三、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本次调查的101名毕业生,其中6人考取研究生,1人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1人在企业工作,3人灵活就业.101名同学均已就业,在企业中就业的同学有90%以上,主要在民营企业就职.从整体情况来看,毕业生从事营销类工作比例较大,除考研的同学之外,2014届国贸专业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的同学有7人,所占比例为7%,从事营销类工作的同学共54人,所占比例为53%.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对在校的同学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具体调查结果情况如下:
1就业状况分析
从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情况来看,就业类型多样化,其中53%的毕业生从事营销类工作;10%的毕业生从事管理类工作,在企业从事营销类工作的毕业生占到一半以上,毕业生选择营销类工作较多与在校期间参与营销类社会实践有关,也与开设的营销类相关课程较多有关;在工作地点选择方面,49%的同学在合肥工作,23%的同学在长三角区域(除安徽)工作,其中在合肥工作的同学的比例最高,可见,更多的同学选择了在本地省会就业;从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看,7%的同学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很相关;59%的同学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基本相关;38%的同学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毫无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外贸专业的同学所占比例较少,毕业生的工作地点多集中在合肥和长三角地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在毕业生目前的工资待遇方面,有31%的同学年薪2-3万;28%的同学年薪3-4万;13%的同学年薪4万以上,还有28%的同学年薪1-2万,显示出70%以上的毕业生工资待遇在年薪2—3万;在毕业生工作选择方面,30%的同学更换过工作;26%的同学更换工作是为了更高的收入.可见,工资待遇成为毕业生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夜上海论坛 2毕业生自身的认识
毕业生对自身的认识方面:5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胜任;43%的同学认为自己基本胜任;2%的同学认为自己不太胜任,这个比例显示出毕业生对工作的胜任程度较高;参加工作后,毕业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能力:56%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实践能力;41%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创新能力.这表明:部分学生在校内学到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在工作中实践和创新能力欠缺,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在以后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注意加强.
3毕业生对学校的教育评价
夜上海论坛 毕业生中8%的同学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完全能满足目前工作需要,68%的同学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基本能满足目前工作需要,24%的同学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与目前工作需要有很大差距;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意见为:28%的同学满意;67%的同学基本满意,5%的同学不满意;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总体意见为:64%的同学基本满意;2%的同学不满意;毕业生对专业实践教学安排的总体意见是:65%的同学基本满意;4%的同学不满意.这表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学生就业后的工作.
4毕业生对国贸专业在校学生的建议
夜上海论坛 在大学期间最需要努力的是,71%的毕业生认为应该培养综合素质;在择业的时候,58%的毕业生认为应该考虑自身实际情况,66%的毕业生认为毕业后应先就业.可见,国贸专业毕业生应特别注意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调查显示的问题与对策
夜上海论坛 1与国贸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较少
夜上海论坛 国贸专业毕业生首选的目标应是金融类工作,其次是外贸相关工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很相关的仅7%,对口就业率较低.这与外贸专业学生对口工作门槛较高但学生本身的素质达不到要求有关.与外贸相关的工作对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要求较高,毕业生在校期间不重视口语练习,导致面试中表现欠佳而错失机会.
2毕业生地域选择较为集中调查显示出毕业生
夜上海论坛 对工作地域的选择上,工作区域比较集中.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外地就业,选择距离家乡较近的工作地点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合肥本地,因外贸企业有限,且当地的外贸专业学生较多,使很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面对江浙地区较多对口单位的招聘,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外地就业,放弃了较好的工作机会.
夜上海论坛 3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欠缺
夜上海论坛 虽然43%的同学认为自己基本能胜任目前的工作,但仍有56%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实践能力有待加强,41%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提高.65%的同学对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基本满意,4%的同学不满意.可见外贸专业学生在工作中亟须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4要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按照培养目标的组成部分,可将其分为所培养人才类型,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及人才去向和人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等方面构成。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三类高校培养目标进行了比较。比较发现,三类高校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共性主要表现在都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这是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差别表现在:
1、所培养人才类型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综合类大学侧重于高级综合型人才,财经类大学侧重于商务应用型人才,理工类大学侧重于复合应用型人才;
夜上海论坛 2、能力要求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综合类大学侧重于扎实的基本功,财经类大学侧重于较宽的专业知识面,理工类大学侧重于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工科基础。
夜上海论坛 3、人才的去向的差别
综合类大学多面向各类涉外企业、事业单位和银行金融机构从事国际经贸、政策分析等工作等;财经类大学多面向为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等进行实际业务、管理以及宣传策划等工作;理工类大学多面向国内外贸易公司、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机构、政府涉外经济部门、外资企业等进行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
夜上海论坛 二、课程设置的比较
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将高校的课程分为五类,即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性课程。本文按照该分类,对各类课程的学分总数进行了统计并加以平均。结果显示各类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即都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必修课这些基础性质的课程上分配了相对多的课时,为不同学科间交叉、渗透、融合、搭建了平台。通过样的课程设置,以期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又全面掌握国际经贸基础理论、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人才,使学生毕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灵活就业。而它们的课程设置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类大学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教育,针对于公共基础课程以及学科基础课程课时比重大,凸显了“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财经类大学注重学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专业选修课的比重,该类课程涉及经济类专业知识较多,从而能起到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的作用。而理工类大学课时总量较大,课程种类较多,学生的学习强度较高,同时课时分布比较均匀。
三、实践教学的比较
夜上海论坛 为了比较各类高校在实践教学的侧重,本文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分为即基础知识实践内容、专业性实践课和实习等内容,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比较发现,三类高校在实践教学也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共性主要体现在均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都包括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以及实习等几个部分。通过这些环节的安排,使得学生能掌握本专业从基础能力到专业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差异性则表现在三类高校对实践教学内容侧重有所不同。综合类大学实践性教学且更加注重对理论结合实践类型的课程设计。财经类大学实践性课程总学时比较适中,且比较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开设各种类型的岗位模拟以及商务能力运用的实践课程比较多。理工类大学实践性教学总学时最高,且课时较均匀分配于三种类型的实践课。另外从开设的课程上可以看出,理工类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课程比较注重实际动手能力操作的课程,如各种贸易实务的模拟,以及计算机应用和金工实习等,这些实践内容有利于学生多样性科技知识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特性。这样,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可根据自身不同类型技能优势来挑选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四、启示通过比较,三类高校国贸专业培养模式各有各的特色以及侧重点。面对新的外贸人才需求形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需要找到合适的专业定位,从自身专业建设特点出发,改善目前的专业建设情况。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夜上海论坛 高校需要结合目前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情况进一步调整各自专业培养目标,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突出培养特点。综合类大学,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要求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明确自身培养的人才对基础知识结合实践能力的运用的要求;而财经类大学,则可从培养目标上对学生需要具体侧重对哪些方面的知识进行拓宽掌握进行规定,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拓宽;理工类大学则可凸显学生的对复合类型知识的掌握,并加强对工具性应用知识的掌握。
2、调整课程设置在确定了培养目标后
夜上海论坛 课程设置方面也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体现高等院校对于经济、国贸、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的系统性特点,而且要紧跟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对不断出现的新贸易技术、新规范等给予及时的介绍和讲授。三类高校可依据培养目标对各自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对综合类大学来说,它的课程为了实现其“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设置,在学生基础知识的加强上,可相应的提供更多的理论知识类型的课程以及数理工具等类型的课程,并对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能力进行强化;而财经类大学,则可采取必修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主修专业课程与兼修专业相结合,扩大学生选课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提供多种类型的知识课程供学生选择,从而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对理工类类大学,除了要强调学生对不同科目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外,可加强对不同类型知识的应用型知识的课程的授课。
3、进行有差别的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