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体育类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类毕业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类毕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夜上海论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夜上海论坛 研究目的

夜上海论坛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夜上海论坛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夜上海论坛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夜上海论坛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夜上海论坛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夜上海论坛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这与我校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本身获得的科研项目较少有关。

学生也没有从各级科研课题指南中选题,省级国家级课题大多偏向于宏观战略研究,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我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科研的选题指南,原因在于考虑学校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客观研究条件,学生学识水平存在差距,兴趣、爱好、专业的差别,所以,在选题时,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应用性为导向进行选题,尽量避免那些高深﹑冷僻和空洞的理论研究的课题。

(四)毕业论文研究类型

根据论文研究类型的不同,选题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研究的论文选题占绝对多数,说明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夜上海论坛 (五)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影响

目前,毕业论文的选题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立。从下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这样对其指导学生论文有很大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有些指导教师自身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对现代一些新的科研方法了解不够,指导学生选题时力不从心。首先,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也各式各样,指导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其次,学生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16课时内同步完成,任课教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只能整体上对体育科研方法给予介绍,大部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教师只能在选题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再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选题时间仓促,题目确定得相当勉强;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类高职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建议尽量剔除雷同和近似题目,各届选题尽量做到推陈出新,多提有创意的选题。强调毕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夜上海论坛 2.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题目采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夜上海论坛 3.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课题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建议高职院校选择的题目针对职业岗位,以解决生活、学习、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题目宜小。

夜上海论坛 4.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建议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学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开展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时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在自己进行选题之前要先鉴别他人的选题,关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术领导机构下达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督促学生阅读体育类核心刊物,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哪些是合适的选题,学生初选题目后分析选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分析、讨论、思考。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虽然体育类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能力有限,学生做科研的水平不高,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术价值有限,但学生在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能提高资料查询能力、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晔.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设计[EB/OL].(2012-05-23)..

夜上海论坛 [3]张金艳.高职学生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市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与体育科研方法。

第2篇

世纪是哲学的世纪,19世纪是历史比较的世纪,20世纪是描写、转换生成和多元化的世纪,21世纪将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世纪。”(连淑能2010: 10)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其研究成果被越来越多的相邻或相关学科所借鉴,出现了诸多学科在研究取向方面的认知化转变,认知词典学的提出正是词典学研究认知化转向的充分体现。具体而言,这种词典学研究的认知取向主要在于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积极应用,如在多义词条目的处理中引入隐喻认知本质及相应机制的研究等。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多义词的语义拓展是通过认知手段由词的初始义或本义向其他语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概念范畴化的过程性认知发展结果。在由一词表达的以相互关联范畴组成的复杂语义网络建构中,隐喻和转喻起着关键性作用(Ungerer&S(hmid 1996 )。根据Lakoff & Johnson (1980)~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有“语言隐喻”( linguisti( metaphor)和“概念隐喻”((on(eptual metaphor)之分。前者指显性的具体言语表达形式,具有直观性;后者指内在的概念化过程,具有语言繁殖力与系统性;前者体现后者,但在思维层面亦受后者的制约。因此,隐喻具有强大的认知功能;能够组织思想、形成判断;使语言呈现结构化;拥有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胡壮麟2004)。人类隐喻认知的思维能力本质使其直接影响到语言能力,这也是语言习得领域应该重视并借鉴隐喻认知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来看,隐喻(尤其是概念隐喻)反映了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将隐喻认知引入语言习得领域能够加深对语言理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成功习得语言有重要意义。词典释义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产物,释义过程涉及编纂者的语义认知编码机制。词典编纂的具体表征方式必然会对使用者相关语言文化的实际认知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基于认知语言学与词典学相结合而诞生的认知词典学强调以语言学习者(特别是外语学习者)为中心,重视研究并遵循语言生成、使用与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认为词典的使用不应仅局限于词典用户词汇量的扩大,更应以全面提高其词汇能力为旨归(赵彦春2003 )。由此可见,认知词典学研究旨在揭示词典编纂设计的语言认知理据,能够为词典文本认知功能的完善提供相应的语言学理论支撑。认知词典学重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以隐喻处理为核心,对释义模式、义项排列、例证选取、用法说明、搭配信息设置等均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见解。例如,在词典编纂中不应把隐喻仅仅理解为一种修辞现象,用“喻”这样简单的修辞标签标示隐喻性用法,而是要将对隐喻的认识拓展到思维层面,在词典的宏观与微观结构中都进行表征;可以通过义项突显、义项排列、隐喻义的短语配例等明示二语隐喻过程;建立概念隐喻词汇模块。可以说,“认知型学习词典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将二语习得者引入目标语的隐喻系统,使之具有与本族语者相类似的心理表征”(赵彦春2003: 185)。因此,隐喻信息的有效处理是认知词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认知词典学研究不仅从理论层面分析阐释词典编纂过程中的认知理据性,并对其重要性进行系统论证,而且在实践层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于原型释义理论的《新牛津英语词典》的编纂以及MEDAL设置隐喻插件及隐喻栏的创新性举措。然而,该方面应用型研究的数量总体上较为有限(Gao2013)。事实上,虽然近年来国内学界对认知语言学与词典学跨学科研究的关注逐渐增多,但相关理论研究并未对词典编纂实践的创新有更多实质性的推进。可以说,认知词典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尚处于基本脱节状态,双语学习型词典的创新性研编更是如此,有待进一步加强。   

夜上海论坛 其二,单语学习型词典隐喻信息表征的系统性与针对性缺失。学习型词典指专门为非母语学习者研编的教学型词典‘。由于英语教育的全球化发展态势,学习型词典从狭义上讲主要指英语学习型词典。作为英语学习型词典的奠基人,Hornby主张将词典编纂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并对学习型词典研编提出以下建议:对语言进行全方位的描写与解释,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释义语言尽量简明易懂;不仅提供参考信息以辅助理解,亦应辅助语言表达;及时引入新的信息类别,与时俱进(Widdowson 2012 ) o秉承Hornby的这一编纂理念,单语学习型词典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创新,致力于探索词典文本信息认知功能及表征手段的多样化,力求通过词典文本的创新设计“有效复制语言教学与习得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习者利用词典进行语言学习的认知效果”(陈伟2012: 62)。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影响下,当前单语学习型词典的认知化研编趋势主要体现在释义理念不断更新、义项排列方式多样化发展、多义词义项导航设计、语言学习特色栏目设置、语言信息图像化以及语料库辅助词典编纂等六个方面。综合来看,现代单语学习型词典研编遵循实用至上的准则,为学习者提供简明易懂的语言信息,基本实现了由“编者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的转变,文本信息设置及其表征形式具备明显的认知化取向,突显了词典的学习辅助功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MEDAL推出“隐喻栏”和“隐喻信息插件”。该创新性设计是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词典文本设计的开拓性尝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创新意义,标志着单语学习型词典研编认知化发展的新趋势。虽然该隐喻信息表征设计得到了单语学习型词典研究者的关注与好评(例如Bogaards 2003 ; Moon 2004;李娟和高军2008;许群2009等),但由于该词典仅着重于概念隐喻层面的相关信息表征,对于普通隐喻层面的相关信息缺乏充分的关注,致使词汇以及搭配与共现层面的隐喻信息未能得到有效关联。更重要的是,该词典并未从隐喻认知与产出能力发展的系统渐进性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隐喻信息的系统性梳理与呈现。与此同时,由于单语学习型词典自身国别化针对性方面的局限,涉及跨语隐喻认知与文化对比的相关内容无法在单语学习型词典中得以有效表征,MEDAL在辅助二语隐喻能力发展的有效性方面仍存在进一步探索的较大空间(详见第二章)。

夜上海论坛 其三,双语学习型词典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滞后。双语学习型词典作为学习型词典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单语学习型词典有着类型学意义上的“家族相似性”,但其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在于对第二语言文化认知具有针对性较强的辅助功能。作为学习型词典谱系化发展的结果,双语学习型词典更注重编纂设计的国别化与差别化研究,其编纂设计特征应该符合词典用户的第二语言文化认知特殊性。根据徐海等(2012)的研究,英语学习型词典研究模式可分为三大流派:经验主义派、语言学理论派以及词典使用研究2。其中,语言学理论派侧重词典学理论研究,经验主义派和词典使用研究派更重视词典编纂实践及词典使用的应用型研究。因此,双语学习型词典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大体上亦可分为这三个方面。首先,在理论层面,虽然词典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学科地位的认定在国内仍有不同观点,“但是语言学理论无疑是词典学基本理论的核心”(陈楚祥1998: 8)。调查结果显示(魏向清等2011),在1978至2008这三十年间,语义学、语法学和认知语言学这三大语言学分支对双语词典学的理论研究影响最大。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典学研究的指导作用逐渐在国内双语词典学界获得重视。例如,章宜华(1998)以自然语言语义生成的心理表征为依据,提出采用自然语言的概念结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在各种语用规则的制约下进行双语词典释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释义方法和“替代性”原则,以提高积极型学习词典的释义质量。赵彦春(2000  2003)通过以(ook和gift的逆动词名词化现象为例剖析词汇派生的认知机制,说明传统学习型词典在培养学习者词汇能力方面的缺失,论证了认知方法应用于双语词典研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而在借鉴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认知词典学模式,主张以隐喻处理为核心推动学习型词典编纂设计的认知化发展进程。王馥芳(2004)在系统探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典编纂的影响中,着重分析了“原型释义法”在学习型词典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赵雪琴(2008)通过对英语搭配进行认知分析,为英汉词典构建搭配信息认知模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双语学习型词典搭配信息的系统呈现。但遗憾的是,国内双语学习型词典编纂实践并未对以上理论探索作出积极回应,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以隐喻信息表征的词典文本实践为例,至今正式出版的英汉学习型词典还未有系统表征隐喻信息的尝试,无法对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起到有针对性的辅助作用。在实践层面,经验主义派认为词典编纂是一门工艺,“学得这门技艺要靠实习”(Landau 2001)。陆谷孙(1998)和尹学义(1997)亦提出,作为知识的载体,词典需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持续发展。“在词典编纂实践中借鉴当代流行语言学观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成果的应用上大胆创新”(王馥芳2004:1),这一点尤为重要。由于双语学习型词典涉及两种异域异质的语言系统,在编纂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语言和文化等多层面的影响要素,远比单语词典复杂得多。因此,以同类单语词典为蓝本,借鉴其成功经验进行双语词典编纂,也就成为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双语词典编纂的普遍模式。    

第3篇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语文教育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范文”,敬请关注!!

语文教育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范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语文教育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