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银行统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报表由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报送,没有专门负责统计夜上海论坛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更没有制定金融统计及相关的职责制度,会计人员对金融统计制度不了解,很难保证邮政储蓄银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全辖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
夜上海论坛 2.信贷报表未按“全科目”数据报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报表模式仍按邮政储汇局体制报送,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数据主要是储蓄存款、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暂收款、短期贷款等项指标,而其损益类指标一直未纳入金融统计“全科目”数据统计中,导致全辖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不全、不真实。
夜上海论坛 3.报表对转人行项目归属不准。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统计项目,对一些统计项目只凭自己的理解,存在报数不准的现象。如邮政储蓄银行陆续开始办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据调查,对此项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只是其内部对业务量及相关内容进行统计,而在向人行上报的人民币信贷统计报表中只在“短期贷款”中填入数据,而细分项目中随意填报,有的全部报入“农业贷款”中,有的报入“其他短期贷款”项下“个体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中,也有的报入“个人消费贷款”中,一种贷款归属不一致,致使邮政储蓄银行报表中反映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夜上海论坛 4.邮政储蓄银行不报现金业务报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一直未向人行报送现金报表,它的现金业务由其开户行进行统计代报。据调查,开户行将邮政储蓄银行存取的现金业务全部统计入该银行现金报表中的“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中。而实际上邮政储蓄银行的现金收支业务除涉及储蓄存款收入、储蓄存款支出外,还有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汇兑收入(支出)等项目,将以上数据一概归入“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造成金融系统现金收支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5.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化管理簿弱。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从未开发金融统计系统软件,更没有与人行转换的统计系统,向人行报数以手工操作为主,数据准确性较差。据了解,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数据需向四个系统(即公司业务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小额信贷业务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中查询取数,而且部分数据还直接查不到,需向省行询问查询得到,如短期贷款项下的明细贷款项目及委托存款及投资基金必须从省行系统中取据,然后手工录入人行系统报送,因此准确性很差。
夜上海论坛 二、完善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的建议
夜上海论坛 1.加强邮政储蓄银行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基础管理。邮政储蓄银行应确定专门的统计业务部门,编制自身的金融统计制度。一要尽快实现统计数据归口管理;二要合理配备统计业务专职人员,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三要提高统计操作的电子化程度。尽快开发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完成与人民银行统计系统的电子接口,实现全科目数据电子接收。四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与检查,提升统计工作整体水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邮政储蓄银行的统计工作真正达到全面、及时、准确的要求。
2.修订邮政储蓄银行人民币信贷全科目统计指标,确保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真实统计。第一,在邮政储蓄银行全科目统计指标“其他短期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项目下增设“短期质押贷款”和“中长期质押贷款”指标,要求邮政储蓄质押贷款业务先按期限统计在相应项目中,再按用途分类归属到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项目下,对个人消费贷款再按用途进一步细分;第二,将其损益类报表数据纳入相应的信贷收支统计表中。
3.邮政储蓄银行应按照现行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办法,单独编制报送现金收支统计报表。随着邮政储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其现金收支渠道越来越广泛,所以应按照人民银行的《现金收支统计制度》对其相关现金业务进行逐笔登记、归属,并且要单独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现金收支统计报表,不能再由其开户的商业银行代报,以实现邮政储蓄银行现金业务的准确、全面统计。
4.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加强对辖区邮政储蓄银行的统计指导和培训。由于邮政储蓄银行刚刚成立不久,基于其人员素质与商业银行相比有较大差距的现实,人民银行分支行应加强对邮政储蓄银行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对其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规范其统计行为,督促其尽快健全金融统计方法和制度。
关键词:金融统计;制度;问题;对策
基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其业务范围比邮政储汇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业务品种也增多,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金融统计业务仍按照原邮政储汇局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执行,加之,基层分支机构统计基础管理薄弱,统计队伍素质极低,导致基层邮政储蓄银行金融数据难以准确、完整统计,进而影响全辖汇总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应尽快予以修订完善。
一、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报表由财务会计部门的人员兼职报送,没有专门负责统计的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更没有制定金融统计及相关的职责制度,会计人员对金融统计制度不了解,很难保证邮政储蓄银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影响了全辖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
2.信贷报表未按“全科目”数据报送。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报表模式仍按邮政储汇局体制报送,向人民银行报送的数据主要是储蓄存款、现金、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暂收款、短期贷款等项指标,而其损益类指标一直未纳入金融统计“全科目”数据统计中,导致全辖金融统计报表数据不全、不真实。
3.报表对转人行项目归属不准。会计人员由于不熟悉统计项目,对一些统计项目只凭自己的理解,存在报数不准的现象。如邮政储蓄银行陆续开始办理小额存单质押贷款业务。据调查,对此项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只是其内部对业务量及相关内容进行统计,而在向人行上报的人民币信贷统计报表中只在“短期贷款”中填入数据,而细分项目中随意填报,有的全部报入“农业贷款”中,有的报入“其他短期贷款”项下“个体户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中,也有的报入“个人消费贷款”中,一种贷款归属不一致,致使邮政储蓄银行报表中反映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4.邮政储蓄银行不报现金业务报表。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一直未向人行报送现金报表,它的现金业务由其开户行进行统计代报。据调查,开户行将邮政储蓄银行存取的现金业务全部统计入该银行现金报表中的“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中。而实际上邮政储蓄银行的现金收支业务除涉及储蓄存款收入、储蓄存款支出外,还有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业收入、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居民归还贷款收入、汇兑收入(支出)等项目,将以上数据一概归入“储蓄存款收入和“储蓄存款支出”项目,造成金融系统现金收支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5.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化管理簿弱。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从未开发金融统计系统软件,更没有与人行转换的统计系统,向人行报数以手工操作为主,数据准确性较差。据了解,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向人行报送的数据需向四个系统(即公司业务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小额信贷业务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中查询取数,而且部分数据还直接查不到,需向省行询问查询得到,如短期贷款项下的明细贷款项目及委托存款及投资基金必须从省行系统中取据,然后手工录入人行系统报送,因此准确性很差。
二、完善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制度的建议
1.加强邮政储蓄银行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基础管理。邮政储蓄银行应确定专门的统计业务部门,编制自身的金融统计制度。一要尽快实现统计数据归口管理;二要合理配备统计业务专职人员,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三要提高统计操作的电子化程度。尽快开发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完成与人民银行统计系统的电子接口,实现全科目数据电子接收。四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与检查,提升统计工作整体水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邮政储蓄银行的统计工作真正达到全面、及时、准确的要求。
2.修订邮政储蓄银行人民币信贷全科目统计指标,确保邮政储蓄银行各项业务真实统计。第一,在邮政储蓄银行全科目统计指标“其他短期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项目下增设“短期质押贷款”和“中长期质押贷款”指标,要求邮政储蓄质押贷款业务先按期限统计在相应项目中,再按用途分类归属到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项目下,对个人消费贷款再按用途进一步细分;第二,将其损益类报表数据纳入相应的信贷收支统计表中。
夜上海论坛 利率市场化后,传统的信贷总量类指标已不再完全满足金融市场判断、货币政策传导、市场结构监测的需要,利率作为市场资金的价格,逐步成为各国央行准确捕捉信贷市场供需变动、分析货币政策传导、预测经济金融走势的重要指标。欧洲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欧央行)自1999年1月份就开始统计并按月公布欧元区10个国家的零售业利率统计;2001年12月,欧央行通过了一项法规《监管(EC)NO63/2002》(亦称MIR监管),自2002年1月份开始正式统计并按月公布欧元区货币金融机构利率统计(MIR)表单,通过生成一系列存、贷款利率,反映欧元区综合、详细、汇总的利率水平;2008年12月欧央行对该法规进行了扩充工具类别、改进报数程序和扩大报告总体规模等修订,形成《监管(EC)NO290/2009》法规,并沿用至今。
二、欧洲中央银行利率统计制度建设经验
(一)设置最低抽样规模,提高抽样质量
1.统计对象范围全面。除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外,MIR统计总体涵括所有的欧元区信贷机构,以及利用自身账户发放贷款或受审慎监管的电子货币机构,还包括从事吸收或发放以欧元计价的存款或家庭及非金融企业贷款等其他货币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基金(MMFs)在集合投资计划(CIUs)下,由于满足了流动性条件相关协议,因此也被纳入统计对象范畴。2.设置最低样本规模。各成员国央行(NCBs)可以采取普查、非随机抽样(目的性抽样)和随机抽样等任何一种方式选择报告样本。但均规定了国家最低样本规模,其中样本必须覆盖国内至少30%的报告总体,且机构数不低于100家,低于100家的国家全部纳入统计样本;以欧元计价吸收的存款或发放的家庭及非金融企业贷款样本存量占抽样总体达75%以上。3.提高抽样质量,确保样本代表性。一是运用最大随机误差(MRE)控制抽样误差,提高抽样质量。对于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样本的国家,要求对所有工具类别新发生业务利率的MRE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不得超过10个基点。二是确保样本代表性。NCBs每年需结合报告机构变动、样本潜在退出、金融中介创新发展等情况开展一次样本代表性审查,随时更新样本规模。
(二)统计关键利率指标,运用加权平均进行汇总
夜上海论坛 1.统计关键利率指标。欧央行利率统计全部运用年化率为衡量标准,统计年化协定利率(AAR)和年化费率百分比(APRC)两个关键指标,其中AAR是指机构与客户就存款或贷款达成一致的协定年化利率;APRC是在涵盖消费者支付的所有利息及费用下所测算的费率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客户可以自行与信贷机构谈判协商利率,因此挂牌名义利率并未纳入统计。2.运用加权平均汇总计算。汇总利率是每一种工具类别的AAR乘以该类别余额总量所占份额进行计算加总得来。根据统计时间节点又细分为两类,即月末利率和月度平均利率。月末利率主要针对余额总量类进行统计,即月末最后一天按加权平均方式对工具分类进行汇总;月度平均利率主要针对当月新发生业务进行统计,即参考月份中,应计存款利息或应收贷款利息除以月度平均存款或贷款余额,并按不同工具类别进行加权汇总。
夜上海论坛 (三)提供多层次多维度元素,丰富利率统计内容
1.统计业务涵盖新发生额和余额总量。MIR提供的统计利率主要为三类,一是余额总量利率,即在一个确定的时期点家庭和非金融企业存款或贷款余额总量的加权平均利率,而不良贷款和债务重组贷款则不包含在统计范畴。二是隔夜存款、通知存款、信用卡债务和循环贷款或透支等新发生业务利率。三是其他工具类别新发生业务利率,主要包括所有的金融合约中首次提及的存款或贷款利率、现有存款或贷款最新的谈判利率。2.细化利率统计工具类别。为丰富统计内容,MIR将利率统计所包含的维度进一步细分,将部门、金融工具类型、总量类别、期限、信贷用途等进行细分,并最终形成101个指标,其中14个余额总量类指标,87个新发生业务类指标。
(四)明确数据报送规则,扩展统计分析运用
1.明确数据报送规则。首先由报告机构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汇总。根据余额总量、新发生业务、隔夜存款、通知存款、信用卡债务等工具分类,按所属的时期点对每一个工具类别的利率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其次由NCBs按照每一类工具类别汇总本国利率数据,分别在月末、季末的15、28个工作日内向欧央行提交本国月度、季度利率统计数据。最后由欧央行负责加工、处理、生成并最终欧元区利率统计指标,必要时可要求NCBs和报告机构提交资产负债表、余额估值调整(如贷款核销数据)和元数据逐笔统计下的证券数据等解释性说明材料。2.重视统计结果分析运用。欧央行和NCBs按月定期公布利率统计表单,并用于货币政策传导、货币状况和金融稳定等分析,监测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通过资金成本溢价判断全国的投资和储蓄行为,结合信贷总量等指标监测信贷环境和金融体系结构变动,通过掌握利息差、利率等银行竞争及盈利能力指标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三、启示
夜上海论坛 (一)建议尽快研究并出台我国金融业利率统计制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到来,利率将成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判断金融市场状况和监测金融稳定的重要指标。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借鉴欧央行MIR经验做法,尽快研究并出台我国金融业利率统计制度,按月统计公布金融业利率指标,明确统计对象抽样范围,控制抽样误差,及时调整并更新样本。同时,明确统计指标、统计归属、统计维度、统计标准等内容,规范数据报送程序和要求,拓宽利率统计数据运用,搭建我国金融业利率统计制度框架。
(二)建议延伸统计对象,扩展统计范畴
夜上海论坛 一是延伸统计对象。除传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建议将各类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货币市场基金、P2P网络借贷等全部纳入统计对象,并结合金融创新适时调整、延伸和扩充统计对象范围。二是扩展统计范畴。建议不仅要统计存、贷款存量利率指标,同时还需统计各类新发生业务等存、贷款流量利率的统计,便于全面统计和区分不同业务范畴、不同时期节点的利率指标。
夜上海论坛 (三)建议尽快搭建我国利率统计指标及其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