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

影像医学论文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影像医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影像医学论文

第1篇

(一)变相的“填鸭式”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当前部分教师在医学影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会出现变相的“填鸭式”教学的方式。虽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有的教师在应用时把过多的内容溶入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还是以被动接受的形式来接受知识的传输①,甚至有的思维完成跟上不多媒体展示的节奏,让其对知识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加之由于展示的教学内容过多,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状态不能及时地掌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夜上海论坛 (二)教学内容繁杂不利于教育改革

夜上海论坛 目前,在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会把一些较为繁杂的知识内容过多地传授给学生,这样会导致所学知识内容信息量过大,学生无法对这些知识进行吸引,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比如有一些教师会从网络中下载一些临床罕见病的资料,并且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把这些发病率并不高的知识大量地传授给学生,不仅占用了学生过多的学习时间,也浪费了教师制作课件的精力②。由于这些内容难以理解,学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占用时间过多,课堂教学中无法保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违背了现代教学的理念,不有利于医学教育改革的进展。

(三)缺少教学思路影响教学质量

有的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多媒体课件多半都是复制别人的内容,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对于学生的思维发散有严重的影响。有的教师甚至不进行备课,重复使用教学课件,对于新知识不进行及时的更新,导致知识点的僵化,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影像学的教学质量。

二、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理清学生学习思路

在开展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研究,熟练掌握其技术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搭配。比如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到动态的病变以及影像学表现。通过多媒体展示,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对于学习影像学的兴趣更加深厚。比如在讲解肺内多发结节灶不同类型知识时,我们要针对其病理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基础来展示出淋巴道分布结节以及支气管血管束分布情况,传统教学无法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多媒体制作相应的视频来展示,即把小叶间隔增厚、结节病及胃肠道转移瘤等影像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多媒体展示的速度,不要在短时间内展示过多的知识内容,应留够时间给学生进行观看与记忆,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结合传统黑板教学增强学生理解

夜上海论坛 传统教学中,教师多半都是利用黑板进行辅助讲解。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黑板同样是现代教学中的有力辅助教具,它可以弥补多媒体技术的不足。比如在讲解骨关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关键知识点书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二级分类,把相关的内容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这样做,学生更容易整理课堂笔记以及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方便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此外,利用黑板书写知识点分类,还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按照教师所分类的标题进行复习。而对于影像学的某些知识点和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是无法进行充分表现的③。这样的情况在很多时候会发生,比如多媒体课件所需展示的图片不足,无法全面收集到每一个系统的教学资料,这样就不得不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讲述肺内结节的动态变化,即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是如何从良性转变为恶性的过程,这些相关的影像图片和资料是难以寻找到的。像这种情况就只能采用黑板来绘制出恶性结节病变的发展过程,再记录下肿瘤病变的倍增时间。

夜上海论坛 (三)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课件解决讲解困难

夜上海论坛 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教师要进行仔细的讲解,并合理安排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如在讲解泌尿生殖系统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肾径线的测量,通过直观的图像让学生了解到肾脊以及肾脊角等知识点,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困难的问题。

三、结语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灵活多变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归纳有以下四种:一是个别解决法,每一个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要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即病例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并提出每个人的理论看法和诊断依据;二是分组讨论法,先是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再由全班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一起课堂上讨论案例,教师的作用是汇总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分析各个小组对案例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以及讨论的不足之处;三是智囊团法,邀请有经验的医学影像专家分析案例,具体就是临床上遇到些疑难复杂及典型的病例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会诊,让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参加进来并发表个人见解,权威医学影像专家给予点评;四是角色扮演法,由医学影像研究生扮演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还可以戏剧的形式将案例的内容表演出来,[2]就是让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分别扮演病人和医生,医生给予病人诊疗,在这一诊疗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对这位“医生”的医学理论基础及言语举止进行点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先期的文献学习,我们的研究结论是:案例教学法对于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充分理解消化和临床应用理论起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作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案例教学法的医学影像研究生接受效果,广泛地征求医学影像研究生在案例教学法教授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尚待改进提高的地方,给出开展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二、具体过程

在前期国内外文献整理和解析的基础上制定归纳出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就是选择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案例,组织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根据案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适合单人独立完成的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适合分组讨论的案例进行分组讨论;临床上遇有些疑难复杂及典型的病例邀请权威专家进行会诊,让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参加进来并发表个人见解;适合医学影像研究生扮演标准化病人的案例,还可以戏剧的形式将案例的内容表演出来。在实施过程中的每天课程结束后,及时地观察和访谈一些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了解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对案例教学实施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医学影像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不足,认真总结,从教师层面进行改进,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发放研究者自编的有关案例教学法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

夜上海论坛 三、研究内容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必须要求真实、有代表性,具有启发性,具体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动态跟进、开放深入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加深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医学影像理论基础理性认知程度。好的案例选择也更应遵循一定原则,主要包括:代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完整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以及客观性原则等。[3]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案例可以取材于日常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真实病例,能对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有启发作用的代表性病例。对于每个病例,在课前均需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准备,以使病例更加适合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要求,另外案例可以具备一定的兴趣性,以便更好地让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参与其中。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教学理论的授课重点选取典型的临床病例,授课教师有重点地叙述病人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籍贯、民族、职业等)、病史、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这些都有利于医学影像硕士研究生对案例记忆,授课教师通过惟妙惟肖的讲述也会增强案例的丰富色彩,案例选择的得当,才能真正地协助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技能。而在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不等同于随便举例子,而更应该是一个可进一步研究探讨动态、开放的过程。因为医学影像学研究生并不一定能把握住案例中所包含的所有理论知识,教师应引导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启发式向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进行提问,采用开放性问题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设置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一环紧扣一环,以便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而使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更主动地、更富有个性地掌握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以往的医学影像学讲授的教学重点只放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医学影像案例教学的关键点不是为取得那些固定格式的原理或原则性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进而更好地促使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真正达到实现培养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医学影像学能力的目的。

四、研究成果

夜上海论坛 通过问卷调查,案例教学法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师生间通过广泛交流,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对案例教学法也提出了一些感受和建设性意见。首先,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是有必要的,可以推广。其次,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的方式,能提高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再次,案例的选择必须针对性强,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安排好讨论的时间,讨论确保充分。

五、结论

第3篇

1.1研究对象

从我院2010级医学影像本科中随机抽取120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2组学生年龄、成绩、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随机以10名为一小组,指定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人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BL实验教学;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即教师先集体阅读实验课件,后学生自主阅片再由教师统一解答。教材使用《医学影像诊断学》(白人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教研室自编《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1.3研究步骤

1.3.1教案编写

首先依据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大纲要求中掌握的重点内容和基础知识,通过参考PBL教案编写的书籍,以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进行教案编写,并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相应的问题与参考答案,旨在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1.3.2问题发放

将编写的消化系统案例及相关问题下发到各小组,让小组同学课堂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假设并互相讨论得出初步答案,提出并记录无法解答的问题,课余针对相关问题查阅资料。

1.3.3资讯分享

夜上海论坛 第二堂课,学生应用收集到新资料、获取的新知识重新对目标问题进行新的分析及处理,应用到案例来解决问题。针对问题的新知识带来了更多不能解释的问题或者新的知识不能解释以前的所有问题,应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1.3.4老师反馈

夜上海论坛 老师在讨论过程中及时对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偏离中心较远的讨论及时引回,肯定学生们的探索与讨论精神的同时就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加以点评和评分,课后通过电子邮件再进一步反馈交流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尽可能提高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能力。

1.3.5成果汇报

小组全部完成了关于任务的讨论和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通过PPT演示汇报。包括案例问题及解决方案、参考资料及来源、学习体会等。以期检验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习成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1.4评价指标

1.4.1调查问卷

针对实施过程中大家关心的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向参加研究的两组学生及时发放调查表,为了保证问卷完成的独立性,当场回收问卷。其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的兴趣、查阅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总结知识的能力、拓展知识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临床思维的培养、以后研究工作的影响等方面。

1.4.2考试成绩

包括理论考核和实验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为我教研室自已组建的试题库随即组成的试卷一份,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验技能包括读片书写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及课堂提问(占总成绩10%)。

2结果

夜上海论坛 调查项目结果显示,在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强化理论知识、培养临床影像思维、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科研意识、沟通交流、团队协作、逻辑表达能力等选项,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提高了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

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的讨论式教学,这就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各自任务。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并灵活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如教材、图书馆资源以及强大的网络资源,极大拓展了知识面。同学们带着问题面对多方面的知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有用的知识进行整合用于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集中注意力且不断思考,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观点。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在自由、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中从多方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PBL中以发现者、探索者面对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解决问题,提高其独立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提高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且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是教师讲述,学生接收,不能完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PBL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阶段。同学们根据所给教案中的不同问题不断查阅资料并讨论,建立各种假设、论证、推倒、再建立、再论证、再推倒,如此反复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解决问题并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整合答案还需结合病史,建立完整的解题思路的同时也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通过病例讨论,再对知识点加强巩固,灵活应用,后经老师点评,起到触类旁通,融合贯通的目的。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上网搜索等多种渠道学习获得问题的答案,锻炼了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像临床诊断思维。

3.3提高了同学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夜上海论坛 PBL教学是由一个团队和老师共同合作完成的。在小组讨论中,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时遇到困难要及时和老师、同学沟通,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需明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及观点的并用充分理由来支持其观点,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组织能力。

夜上海论坛 3.4巩固理论知识影像实验学习

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影像实验教学本身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回忆、应用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PBL教学则很好地将两者结合,促进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加深理解,灵活应用,分析影像图像的征象,辨别正常影像学表现,分析异象,加以讨论,强化相关知识点,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3.5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

PBL教学是小组教学,需投入大量师资力量,而我系目前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这种教学方式。其次PBL教学需要教师必须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PBL教案涉及各门学科,范围广泛,不在是独立式学科教学,而是将所有学科融汇在一起。教案的编写考验老师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对某一学科精通,而是要对相关学科均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还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引导能力。

3.6改变教育教学理念

第4篇

中医理论体系中原本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精神医学理论,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精神医学。但从现存各类史料中可以知道中国古代不仅存在许多关于精神疾病的记载,而且对精神疾病也有着较为系统的认识,只是这种认识不同于西方和现代医学。中医精神医学的基本观点确立于《内经》时期,“五脏藏神”和“七情致病”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内经》强调整体观念,建立了唯物的形神一体观,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将“心”确立为精神活动的主体。《内经》还确立了以气血为生理基础的唯物论,《灵枢·平人绝谷》篇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此后,中医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无不以阴阳五行等理论、学说来辨证论治,判断气血、脏腑的病理变化对形与神的影响。

2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心理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人的心理具有生物与社会双重特性,精神疾病不仅是生物学上的异常表现,而且是其所处时代与环境的社会文化的折射,患者的感知、行为、幻觉、妄想与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1]。文化甚至是形成人心理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的环境中受相同文化影响的社会成员有着某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是文化传统之源泉和灵魂,其思想能最集中地表现出各民族文化特征。儒道释思想渗透进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中,成为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中理解世界、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不仅给出了对人内心生活的理论说明,而且给出了提升精神境界的修养方式[2]。在这种哲学思想指引下,中国人对挫折、逆境有着天然的承受力和消化力。但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应激源,导致各种心理障碍,譬如儒学中一些压抑、束缚人性及苛求完美的东西又是导致精神疾病的病因。本文仅讨论儒道佛对心理世界的积极影响。

3中国古代哲学对精神医学体系的两点影响

夜上海论坛 3.1中国古代哲学语境下的“心主神明”论中国哲学中的心有多重意义,或以心为思维器官,或指思想、性情、本性。而西方人所谓之心,与灵魂离为两物,只指肉体心之一种机能而言。西方人认为超肉体者只有灵魂,中国人所谓之心,则已包容西方人灵魂观念之一部分。中国人舍弃人的灵魂而直言心,便舍弃了人生之前世与来生,而就此现实世界,从人类心理之本原与终极的大同处来建立一切人生观与宇宙观[3]。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模拟社会政治礼制秩序建构了“心主神明”的特殊理论,《荀子》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这一观点被中医学吸纳并发展,如《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类经·藏象类》中说:“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是,故曰神明出焉”。

3.2中国哲学一元人生观对心身观的影响东方人认为心身不对立,对世界并无精神界与物质界之分。中国的人生观是“人心”本位的一元人生观。心虽为人身肉体之一机能,而其境界则可以超乎肉体。中医理论认为心与身是相互影响的,是统一的,从未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进行严格区分,自《黄帝内经》以降的中国古代医学,其生理上的五脏五志说、病理上的内伤七情说等都表现了心身一元观。这种相沿至今的中医学的心身理论,并没有经过二元的分裂,而是由对早期心身朴素同一的认识直接深化而来,因而也就不可能完成对心身混沌同一的彻底分化[4]。中国古代哲学及医学传统中始终贯穿着形神合一、形质神用的心身一元论思想,没有以二元论的思想把生理同心理的东西区别开来。而西方人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总体说是二元的,即认为在肉体生命之外另有一个灵魂生命,因此有所谓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分别。尽管古典二元论带有贬低肉体、抬高心灵的错误倾向,但却因为有了二元分立的思想基础,才有了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明确的区别对待,于是西方渐渐产生了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医学,而中医对心理及精神疾病始终没有产生区别于脏腑病证的系统认识。

4儒道释—安抚心灵的良药

传统文化的主干儒、道、释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调节心身的方法。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任务,在《三松堂自序》中将其称之为“意义”哲学。儒家通过发挥个人主体性来正面应对心理冲突或困惑,用“命”来化解重大挫折和不利的人生境遇;道家采用退让、弃智守朴来处理遇到的困境;佛教则把生存困惑化解为其他方面,以超脱轮回来解决人的困境和问题[5]。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铭》中有句诗说得好:“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

夜上海论坛 4.1儒家的修身正心之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人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心理冲突的必要条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关键原则。儒家提倡的中庸是一种在严酷现实中的安身立命之道,要求把握住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心理平衡、适中,做人不狂不狷,处事无过亦无不及,态度温而不厉,情绪乐而不,哀而不伤。儒家还赋予“心”以伦理和道德的色彩,孔子把心看作主体的道德修养,说:“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尽心知性”是儒家的重要修养方法。孟子的“存心、养性”、《大学》的“正心”、《中庸》的“慎独”以及宋明时期理学家们的“惩忿窒欲”等,无不强调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对情感的调节[6]。理学思想被宋以后医家用以讨论养生学,朱丹溪主张养生要正心、收心、养心。张介宾认为养生必寡欲保精,才能气盛神全。李认为“心静则万病息,心动则万病生,延年不老,心静而已”。这些养生法则往往与养德并论,可见中国古代医学中之伦理色调,正如《医源》所说:“如能清心寡欲,则情不妄发,致中致和,不但可却病延年,而圣贤正心,诚意,修身俟命亦在于此。”

4.2道家的修心养性之术道家崇尚幽居的田园生活,以求抛弃一切俗念和争执,超旷出世、知足保和等思想提供了在命运多舛的现实中自我调节的方法。林语堂说过:“道家学说给中国人心灵一条安全的退路”“,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心灵的止痛药膏”。“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思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克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是道家的养生处世之道[7]。不争就要知足,庄子反对心为物役,《金丹大要》也提出寡欲的养心之术:“夫圣人之养心,莫善于寡欲。”道家追求心灵的安静、祥和,《庄子·天道》说过:“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道家哲学提倡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力图把情感从现实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超脱世俗之纠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教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三十七·道林养性》中指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志错昏乱”,均是对道家追求心灵宁静的践行。极私多欲会给人造成精神压力与躯体劳累,使人的精神高度紧张,甚者导致精神崩溃,而儒道思想倡导的清心寡欲就是保持平稳的心态,使内心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疾病防范术。

夜上海论坛 4.3禅宗对尘世困惑的超越禅学是一门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人生艺术,它始终不渝追求完整的个性化人格,可以说是一门近乎心理分析和治疗的学问[8]。禅学是生命哲学、心灵超越法。精神病学者贝诺瓦说:“禅非宗教,而是一种为实践而成立的睿智,一种当代文明可用作范例,以摆脱焦虑而达到和谐平静生活的体系。”佛教思想及修持方法的心理治疗作用主要有破我执,除妄念,破法执,空世界。我执即对我的执著,佛教认为我执是万恶之本,痛苦之源。只有破除我执,人才能消除烦恼,达到解脱。佛教宣扬“三界唯心”,“一切皆空”。佛教认为,只有认识空性,达成空观,才不会产生种种贪爱执著情感,才能超越生死轮回,得到解脱[9]。禅宗亦重视心的修持,提出“平常心是道”和“明心见性”的心性修养命题。佛家教人们面对大千世界,做到心净、心空、目空一切,从而得到心灵的平静。解脱与超越是禅学的最高境界和终极果报。佛教认为苦是人生的本质,人的生命过程就是苦,生存就是苦。因此,佛教的人生理想就在于断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以求得解脱,即所谓成佛。尽管它是虚妄的,但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虚,构筑了对来世的企盼。《冷庐医话·卷一·慎疾》记载了一个以佛家“静”、“空”治愈心病的例子:“真空寺僧能治邝子元心疾,令独处一室,扫空万缘,静坐月余,诸病如失。……观此知保身却病之方,莫要于怡养性真,慎调饮食,不得仅乞灵于药饵也。”

5小结

中医学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将“心”确立为精神活动的主体。受心身一元哲学观的影响,“心身合一”及“形神合一”论成为中医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打着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心”的概念在中医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中几乎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存观和疾病观。中医养生学即强调养心、养性、修身,在临床治疗上也体现了以心治身和身心兼治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以其特有的内省方式来引导人的内心生活,促进人的心灵成长,提升人的心灵境界。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改变患者的认知和生活态度,而传统文化强调的内省即指出了个体内求超越的心灵发展道路及个体与世界相和谐的心理生活道路[10]。杨德森等创立的精神超脱心理治疗即以道家处世养生原则为指导思想,日本森田正马受中国禅宗文化理论影响,开创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方法。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模塑下的本土心理学在现代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中医精神医学虽然先天薄弱,但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其与文化的相关性也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慰丰1开展医学文化史的研究[J]1中华医史杂志,1997,27(4):193~194

夜上海论坛 [2]葛鲁嘉,周宁1从文化与人格到文化与自我[J]1求是学刊,1996,1:27~31

[3]钱穆1灵魂与心[M]1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19

[4]张福利,车离1古典二元论与心身分立[J]1医学与哲学,1992,2:34~35

[5]景怀斌1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J]1心理学报,2002,34(3):327~332

[6]周天庆1论儒家伦理中的情感因素[J]1求索,2007,5:142~144

[7]杨德森1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与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J]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8

第5篇

1.在医学理论方面

夜上海论坛 自东汉以来佛教传入我国,唐代丝路上往来胡僧继续在弘扬佛法的同时用印度医学普度众生,印度医学理论源源不断的传诵、运用,开拓了中医学视野,孙思邈是隋唐医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医学思想包括儒、释、道各家思想,盖佛教戒律不茹荤血五辛,在他的医学思想中多有体现,如《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所录诸方中,多提及忌食血肉有情之品及五辛。《大医精诚》文曰“: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这一方面体现孙思邈医学思想中的佛学理念,另一方面体现印度医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印度医学有“万物皆药”的思想,孙思邈吸收这种思想,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名第二》中载道“: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唐代丝绸之路上往来僧侣成为印度医学理论的交流载体,在高僧们用佛学、医学普度众生的过程中,印度医学理论得以释读,并丰富了中医学内容。

2.医治方式方面

夜上海论坛 隋唐时期除医学理论外,中医学广泛吸收外来的先进治疗技术,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眼科手术和颅脑外科方面的治疗方式,引起了中医们的极大兴趣,并效仿学习。《新唐书•拂传》曰“: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眚。”《经行记》中也有“大秦人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的记载。再如眼医婆罗门治刘禹锡眼病,可见时人对这些技术的震惊和推崇。隋唐经丝绸之路往来于内地与西域的僧人既传播了佛法,又传播了医学,唐代胡僧医术甚至蒙上神秘的色彩。有故事讲述,健儿张国英在战争中箭镞中腹,医生断定其必死无疑。晚上,张国英梦见有胡僧给了他一丸药。第二天,便泻出箭镞,不治而愈。这则民间故事,用离奇的方式反映了唐代民众对西域,尤其是对僧人所赐药物的敬仰与期望,特别是当病情用传统方式无法治愈时,更加剧了这种对西域药物药效的想象与肯定,甚至认为西域异药有超乎寻常的能力。此外西域医学的独特治疗方式也深深吸引着唐代民众的心理认同。武则天时,驸马都尉武攸暨生病,西域何国人释僧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振天邑”。西域医药学让中医药学欣喜的是西域当地的传统治疗法启迪了中医治疗方式的探索与发展。如琪针疗法就得益于褥特鼠治蛇咬病之事,贞观十六年(642),罽宾国给唐朝进献一种名叫“褥特鼠”的动物,凡被蛇伤之人,只要嗅一下褥特鼠之尿,其被蛇咬之伤口即获痊愈。

3.在长寿保健方面

夜上海论坛 受唐代统治者青睐的延年药是丝绸之路上特殊的药品,与此同时制造这种药物的药师和佛僧成了西域药物配制的传播者。那些掌握西域延年术的西域僧人,甚至得到了帝王的接纳。唐史有载,唐太宗常服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所制之延年药。高宗时,命天竺的僧人卢伽阿逸炼制长生药。还有一些西域药物如郁金香、安息香、胡椒常被唐上层社会当作保健药物应用。

4.方剂方面

西域方剂为中医学大家吸收后,普遍用于民众的疾病治疗。如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秘要》都收载了“西州续命汤”这首西域方剂。西域方剂的另一个用处是供皇室享用,西域回纥药司曾为唐顺宗炮制龙膏酒。龙膏酒是西域人民御寒爽神的滋补饮品。唐玄宗的“起凉殿”和内服的“冰屑麻节”就是西域人民面对沙漠复杂的生存环境,总结出的应对之策,被玄宗所采用。

5.药物方面

普通药物方面,主要促动因素是商品买卖,经济利益的带动下,商人们热衷于此。丝绸之路上来往的一个重要商品就是番药和香料。这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产生影响最为卓著的一个方面。甚至勾起诗人的才思,如李白《客中作》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郁金香是自西域而来的药物,用它浸泡的美酒,具有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的功效。可见西域传来的物种大都在中原民众中广为传播,甚至为人所熟知。进贡药材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新唐书•西域志》记载,西域各地方政权向唐朝政府进贡的药材,有洋提葱、丹砂、石黄、胡药等。

二、西域医药学对中医药学产生影响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1.西域医药学在独特的生活环境下

创造了行之有效的西域治疗方式,加之西域独有的物产,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引起中医大家和民众的注意。尤其是在西域医药学在中原治疗效果突出时,更加促动了中原民众、中医学家对西域医药学的推崇和探索,这也使得丝路上西域医药学的东传更有现实意义。

2.影响范围广阔,各有不同来由

西域医药学在丝路上的东渐,对中医药学多有补益,主要表现在医学理论、医治方式、长寿保健、药物、方剂五个方面。但这五个方面的成就各有不同的推动力量。在医学理论方面,主要表现在印度医学理论、维吾尔族医学理论、藏医学理论,这些理论的中医化运用主要依靠中医学大家吸收、理解、解读、实践应用;医治方式,主要包括当时中医药学还未深入掌握的医学领域,如眼科手术和异于中医治疗方式的独特民族治疗法,这些技术有赖于掌握当时先进医治技能的西域医生传至中原,引入中医药学;长寿保健法传入中原,往往通过对皇室宫廷的延年药进贡和民间娱乐体育保健活动在丝绸之路上的东传;方剂则是民间治病过程中成效显著而广为流传,中医大师、民众、宫廷广泛应用,最终成为固定的中医方剂并促进了新方剂的配制;西域药物、香料对中医学的丰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数民族商人、中原商人的贩卖,此外还有朝贡方式引进。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依赖于唐代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征。陈寅恪先生在《金明馆从稿二编》中评价“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可见唐代文化的博怀,为西域医药学增补中医药学的内容营造了社会背景和实现通道。

3.西域药物对中医药学补益较多

夜上海论坛 丝绸之路上西域医药学向中医药学增补的最为显著之处在于增添了中医药材的种类,这在唐代医学著作中多有体现,可见西域药物对丰富中医药学的显著作用。丝绸之路上药品交流如此繁盛,究其原因是经济利益驱使,中原具有西域药物的广大市场,这项事业能为从事此业的民众获益,所以交易鼎盛。《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唐代吐鲁番规模盛大的药材贸易。其中香料是大宗,买药人大多是少数民族商人。

夜上海论坛 4.中医学兼容众少数民族医学的独到之处,在交流中发展

第6篇

夜上海论坛 凡在我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都必须通过入选考试。虽然住院医师以应届本科生或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但基本理论和操作应该有所掌握。进行入选考试一方面有助于选拔优秀住院医师,另一方面有助于摸清住院医师的基础,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住院医师要想在2~3年时间内轮转完所有二级科室,并达到一定专业水准,其自身素质十分重要。此外,进修医师将承担一半以上的临床一线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水平。选拔基础较好的住院医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第一步。

2做好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工作

所有入选的住院医师在入科接受培训前,都要先进行岗前培训。对于住院医师来说,一旦入科,就意味着从学生到医生身份的转变,必须尽快熟知科室相关工作流程、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等;同时要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尽早明确培训目的、流程、考核方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做到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夜上海论坛 2.1了解学习目的和特点

夜上海论坛 入科后,首先要了解住院医师的基本概况,包括年龄、毕业院校、工作经历、主要工作及兴趣方向,同时要了解其学习目的。由于住院医师本人及所在医院的要求不同,其轮转目的也各不相同:(1)已有接收医院和接收科室的住院医师,学习目的性较强,除了学习阶段考核所必须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外,主要对即将从事的专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便轮转结束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2)目前尚无接收医院和接收科室的住院医师,学习积极性较高,对各方面知识都比较感兴趣;(3)少数住院医师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督促。

2.2考查基础理论知识

夜上海论坛 除了入选考试外,住院医师在岗前培训期间还要进行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及相关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测评,以试卷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目的是了解其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制订相应培训计划,既要“查漏补缺”,使大多数住院医师知识结构得到巩固和提升,又要避免“拔苗助长”,使某些基础相对薄弱的住院医师接受困难。因此,培训计划既要有共性,所有规定的二级科室都要轮转完,同时又要根据每位住院医师的特点,在不影响整体轮转计划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轮转科室的先后顺序,相对增加某一学科的轮转时间及学习难度。

2.3考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选择临床常见病例、多发病例让住院医师进行实际诊断分析,考查其对不同影像诊断技术的认识程度、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应用的熟练情况、病例诊断分析能力及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考查,可以初步了解住院医师是否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基础较好、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要求其在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培训和临床工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增加一些新知识及新技术的学习;而对基础较差、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则着重对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培训。

3实行共性与个性兼顾的培训方案

夜上海论坛 住院医师学历不同、基础不同,兴趣和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规范化培训既要顾全大局,按计划要求轮转完相应科室,同时又要兼顾每位住院医师的特点。为此,科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3.1引入导师机制

为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科室借用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每位住院医师安排一位导师,选择业务水平高且有带教经验的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任,并由其负责制定住院医师个性化培训方案。根据住院医师的要求,导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住院医师的学习。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科室还设定了如教学讲课次数、签片数量和疑难病例会诊次数等量化指标来考核导师。每期住院医师轮转结束时,还要通过量化表为各导师及带教教师打分,作为其年终评优指标之一。对于考评分数较低的导师和带教教师要限期改正,对屡教不改者,则采取撤销其带教资格,并在科室教学会议上予以通报批评等惩罚措施。

3.2实施案例教学

夜上海论坛 住院医师轮转是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尤其要在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与学习。案例教学法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实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案例教学是住院医师在导师指导下,选取典型病例,利用每日晨读时间展示患者病史及影像资料,并进行病例分析,最终通过讨论、整合做出确定诊断。住院医师通过上述病例分析过程,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也增加了向其他住院医师学习的机会,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拓展诊断与鉴别诊断视野,加深对影像学知识的理解。

3.3实施混合培养

混合培养就是将住院医师与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安排在一起工作和学习。由于研究生科研和教学意识较强,英语水平较高,对住院医师科研和教学意识及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另外,在导师指导下,住院医师要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查找文献,制作教学幻灯片,积极参与全科病例讨论,并进行小范围的继续教育授课。通过上述培养,住院医师在轮转结束时都会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4加强信息及学术交流

科室配备了放射科信息储存和调用系统及PACS系统,可供住院医师根据自身兴趣随时在网上调阅近6年间所有影像报告及图像资料(包括X线、CT、MR、DSA、超声、核医学图像以及病理图片等)。同时配备嘉禾电子病历系统,可供住院医师随时查阅住院患者的既往或现病史、住院病程、手术记录以及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可随时掌握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我院图书馆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均为住院医师开放,提供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纸质版医学图书、国内外医学杂志,可供住院医师检索、下载和阅读。除此之外,为加强学术交流,科室每周安排一次医疗或科研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根据住院医师的要求和兴趣进行调整。每日晨读时间,组织住院医师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相关基础知识培训。每周四定期举行手术核对,给住院医师提供更多影像与病理相结合的学习机会。同时,科室还提供各种信息及便利条件,鼓励住院医师参加医院相关科室、其他医院影像科或学会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或疑难病例讨论会。

夜上海论坛 3.5专业与人文素养并重

夜上海论坛 住院医师通过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达到“业有所进”的目的。同时,住院医师自身职业素养也很重要。因此,在提高住院医师业务技术的同时,应加强对其医德医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指导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影响及教导住院医师,使其医德医风、工作方式、诊断思维乃至行为举止等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6建立考核及奖励制度

在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及培训结束时,由科室主任及各专业组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培训的全程表现、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次考核要比入科考核严格,涉及的内容和知识面更为广泛,考核合格者才能轮转下一个科室,并允许其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统一考试;对轮转期间工作学习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对其别优秀者可以推荐其攻读硕士研究生。出科考核的目的,一方面是考评住院医师的学习效果,督促其认真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对导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为今后的培训工作积累经验。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保证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提供优质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上述多种方式为住院医师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使其能够较快地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有较为系统的掌握,专业理论水平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住院医师学习结束回到原单位工作时,我院会与其单位或本人保持长期联系,通过远程会诊、学术交流等机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解决其后顾之忧。

4结语

第7篇

夜上海论坛 1人类学中的文化相对主义

夜上海论坛 文化相对主义观念是现代文化人类学的基础,被学者评价为“人类学给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献礼”〔1〕。文化相对主义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评价,是和这一观念出现的背景、在人类学中的地位以及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分不开的。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和“历史特殊论”学派相伴而生。20世纪初,西方文化人类学界出现了一个以人类学家博厄斯(Boas)为代表的历史特殊论学派,虽然这个学派的盛行时期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但却在整个人类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相当的地位。其中,历史特殊论和文化相对主义观念是这一学派看待种族和文化问题的基本立场。文化相对主义的观念经过后继发展,成为人类学研究的基本观念之一。

对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目标,博厄斯提出了历史特殊论的主张。他认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殊历史,所以,只能根据每个民族的特点来研究文化”,由于“文化现象太复杂,而文化现象越复杂,则它们的规律就越具有特殊性”,因此,“想建立一个适用于任何地方、任何事例,并能解释它的过去与预测未来的概括性结论是徒劳的”〔2〕。虽然博厄斯并没有直接提出文化相对主义,但在他的历史特殊论中,已经包含了这一思想。在博厄斯之后,由他所培养或影响的一批人类学家包括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等在继承博厄斯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文化相对主义的思想。文化相对主义的直接提出者是博厄斯的弟子,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梅尔维尔•赫斯科维奇(MelvilleJ.Herskovits)。以赫斯科维奇为代表的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可以表述为:“衡量文化没有绝对或惟一标准,只有相对的标准,每种文化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充分的价值,否认欧美的价值体系的绝对意义;文化没有先进落后、文明野蛮之别,所以要尊重其他民族的任何一种文化:不能借口某个部落没有独立发展能力而进行干涉;全人类文化有本质上的共同性,只不过这种共性有时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3〕。

从文化相对主义主要思想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文化相对论者认为每一个文化必须从“那个文化”的立场来理解,主张“将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4〕。人类学家本着相对主义的态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认为不同文化体现了人类生活的不同方式,是人类所选择的不同途径,每一个特定的时期,每一个特定的社会,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殊尺度或立场。接受文化相对主义的理念对于克服“我族中心主义”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人类学家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行为的基础。关于相对主义的若干争论,反映了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但是,有一些争论产生于混淆和误解。本尼迪克特通过自己的实际研究,指出,“对文化相对性的承认,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些价值未必就是那些绝对主义者哲学理论所宣称的价值。……它激起悲观,是因为它把陈旧的原则完全打乱了,而不是由于它包含着任何内在的困难”〔5〕。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相对主义,需要意识到人类学文化相对主义的本质:

夜上海论坛 第一,文化相对主义所反对的是绝对主义,而不是普遍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承认全人类文化有本质上的共同性,只是这种共同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是对多样性和普遍性的承认。因此相对主义所反对的是那些以普遍主义面貌出现的绝对主义,而不是普遍主义,“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在文化研究中并不构成非此即彼的对立,相反,文化相对主义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表明,若无普遍主义作为必要的限定和补充,相对主义就会走向极端,演化成绝对主义的另一种形态”〔6〕。也就是说,人类学家所主张的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极端的相对主义,因为极端的相对主义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绝对主义。同时,在人类学的具体实践中,“原则上意识到当地文化的价值不会使我们卷入极端的相对主义。如果处于极端的相对主义这一位置,则对所有文化的尊重在民族志的撰述中会沦落为一种荒谬滑稽且极为拙劣的模仿和描述”〔7〕。这一点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以普适面貌出现的现代西方科学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文化人类学的相对主义并不是不要标准,而是反对西方标准或唯一标准。这一点所体现的是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博厄斯指出,“衡量文化没有绝对的判别标准。尺度是需要的,但不能只有西方文明一个尺度”〔8〕。相对主义不是不要标准,而是认为文化是多元的,真理不止一个,因此评价标准也应当是多样的。这是相对主义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正是在上述意义上,下文讨论文化相对主义的科学观及其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夜上海论坛 2文化相对主义观念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1)文化相对主义的科学观实际上,在人类学领域中公认的文化相对主义,最初并没有直接涉及到自然科学,以往的人类学家在处理自然科学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对于早期人类学家比如进化论学者来说,要是有人提出“科学”也可以当作“巫术”一样来研究,他们肯定会惊讶得合不拢嘴,因为在当时他们并不明白“巫术和科学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象征意义的不同”,并且认为科学和巫术之间的差异是“理性的、真实的,不能加以任何夸饰”〔9〕。随着人类学学者进入到STS研究领域,以及科学哲学、科学史研究者对人类学理论和观念的引入和借鉴,文化相对主义的观念才被带入到对科学的研究之中。科学是唯一的还是多元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这是对科学进行社会、文化研究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文化相对主义的科学观体现在对科学文化多样性的承认,以及对评价标准相对性的倡导。

(1)科学文化的多元性。人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对多元性和多元文化的提倡,以及对“他者”或“他文化”的承认和尊重。现代人类学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反对种族主义,认为“文化必须总是理解成复数的,只可在其特定的背景中才能进行判断”〔10〕。复数文化概念的提出,能够对那些所谓具有普遍合理性的假设做出有益的批判和修正,任何“将单一的文化价值渲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论调必然遭到它的批判和有力抵制”〔11〕。采用复数的文化形式是要强调,人类学家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被认为是构成这个世界的唯一准则。人类学的复数文化观念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当把这种复数观念应用到科学之上时。在复数文化观念以及批判的眼光之下,人类学提出了人类构建科学体系的多样性,“由于对科学价值的取向不一,人类可以构建的科学知识框架和资料积累的办法以及该积累哪些知识的取向,是可以呈现若干种不同的可能性”〔12〕,现代科学和技术只是当代文化的产物,而其它科学传统则是其它文化的产物,小写的复数“sciences”,开始代替了大写的单数的“Sci-ence”①。复数的科学表明了对文化多样性的承认和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反思,在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之下,也就是要承认并尊重科学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异性。#p#分页标题#e#

(2)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科学文化多样性相关的就是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在人类学看来,文化相对主义的最初原则,就是“理解和判断必须基于当地的背景”,并保持对地方文化的尊敬。当人类学开始把自然科学当作研究对象时,就开始关注西方意义上的科学知识的地位问题,质疑西方科学对其它文化系统的特权地位,以及科学和理性的等同关系。事实上这种质疑也提出了科学的评价标准问题。在传统的描述中,总是用西方的标准来评价其它文化和其它民族中的科学。正如西方学者拉波特(NigelRapport)等人指出的,从西方的立场来看存在下面的观念:我们有科学,而他们有巫术;我们有历史,他们有神话;我们有高科技的农业,他们则是小农经济;我们有牧师,他们有萨满;或者我们有科学,他们有萨满;我们有哲学,他们有信仰;我们有文化,他们没文化;或者我们能书写,他们则是口头传承;我们有剧场,他们有仪式;我们有政府,他们有长者;我们有理性,他们则是前逻辑;我们是个人主义的,他们则是社区的———如此等等〔13〕。

夜上海论坛 这种对比实际上破坏了文化相对主义最初的原则。当用西方科学的标准去评价其它文化时,是把西方科学当作了普适性的标准。由于提出人类构建科学体系的多样可能性,人类学主张对各种知识体系采取平等看待的态度。科学被看作是众多文化系统中的一种,而不再是“唯一合理的,客观的”真理。所谓评价标准的相对性,是指不能把现代西方科学当作评价其它认知体系的唯一标准。与那种认为现代科学是唯一的,普适的观点不同,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以某一种科学框架为标准,去评价甚至排斥其它科学框架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总之,复数文化和复数科学概念的应用,是对绝对唯一标准的挑战,科学知识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科学———科学知识是多样的,评价的标准是相对的。

夜上海论坛 2)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人类学文化相对主义所带来的科学观的改变,使得科学史研究转变为研究“sciences”的“histo-ries”。以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来看,现代科学只是“理解并对我们的存在赋予意义的人类努力的连续体的一部分”〔14〕,科学史研究的对象既包括现代世界中不同的科学文化系统,也包括历史上的各种科学或知识形态。采用文化相对主义的观念,就是要在科学史的研究中平等地看待这些不同的科学文化系统。文化相对主义观念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表现为:

夜上海论坛 (1)文化相对主义观念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科学史的批判。在西方中心主义以及唯科学主义的观念中,“科学是和迷信以及神秘实践相对立的。科学家是和‘原始’人以及他们自己社会中的门外汉们相对立的。当代的西方科学是和其它文明中———比如中国、印度、伊斯兰的科学相对立的”〔15〕。在这种观念看来,好像西方的科学和其它文明中的科学是没有关系的,或者非西方文明中的科学只在过去存在。这种观点事实上是将不同的科学形态放到进化的序列之中,将西方科学放置到进化的前端,而其它科学文化系统则处于序列的后面。针对这种观念,白馥兰(FrancescaBray)采取了一种文化相对主义和反种族中心主义的态度。她提出,一种批判性的科学史应该探讨科技体系在具体境域中的含义,不以建立比较的等级(并强化种族中心主义的论断)为目的,而是要严肃深入地研究另一种世界的构造。用以衡量科技成就的一般标准要与具体文化联系起来,与西方世界的科学相比,“其他的世界是由其他的方式造成的。过去的社会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世界以及他们在其中的处境?他们的需要和意愿是什么?科技对于制造和满足这些意愿、对于维持与改造社会结构起了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能够提供探索非西方社会科技的框架”〔16〕。白馥兰在把技术本身当作文化的基础上,提倡在技术史研究中引入人类学视角从而对技术史的多元性进行研究,这也充分反映了她对技术的“标准观念”以及传统技术史研究模式的批判。

夜上海论坛 (2)对多元科学史的提倡。科学文化的多元性,相应的即是科学史研究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文化相对主义观念认为,历史地来看,“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科学和技术。今天现代的,世界性的科学和技术———也就是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大学里教授的科学———只是当今现代文化的产物,正如古希腊科学、印度科学,中国科学等等是它们自身文化的产物一样”〔17〕。在科学史研究中,对上述原则的提倡体现在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实践以及研究成果上。以医学史研究为例,世界上存在着不同医疗体系,比如西方的生物医学、中国的传统中医体系、印度的吠陀传统等〔18〕,这些不同医疗体系的背后,包含着不同的世界观、宇宙观、自然观,以及对于身体、心智、疾病、健康的不同观念和态度。因此,在医学史的研究中,就是要在承认以及平等对待这些医疗体系的前提下,去考察整个体系背后的文化因素。采取这种文化相对主义的开放态度,才能够更加深刻全面地展现人类医疗体系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科学史的研究具有文化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这是文化相对主义科学观的一个体现。印度学者查托帕迪亚雅(Chattopadhyaya)提出,我们必须看到,在一种文化中是“科学”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可能是“神秘主义”的东西;当我们说某物是“科学”的时候,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可能用“神秘主义的”这个说法来描述。这就说明在科学史研究中,要意识到并尊重科学标准的多样性。一个社会中的人在理解另一个时代或同时代其它社会的科学和文化时,若只运用他自己的概念框架,而不顾及另外一个社会中的人们对其科学和文化的理解,他将会遇到严重的交流困难〔19〕。采用文化相对主义立场看待科学史,我们能够将自己从对科学的崇拜中解放出来,那么我们就能尽力地去理解它,能够在“没有愤怒和偏见的情况下,去辨明科学和技术的人类面相”〔20〕。

夜上海论坛 对多元科学史的提倡,一方面表现为上文所述的科学史本身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科学史的叙述方式也不是单一和绝对的,而是多样的,这是文化相对主义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体现。科学的普遍性和唯一性遭到质疑,这种观念在科学史的研究之中体现为对传统历史叙述方式的批判和再考察。科学史的叙述不再只是呈现连续、进步的图像,而是要呈现出一种丰富多样的图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所采取的相对主义立场。虽然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关研究不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对象,但是有必要提及强纲领的代表人物大卫•布鲁尔(DavidBloor)、巴里•巴恩斯(BarryBarnes)等对相对主义的相关论述以及对科学史案例的讨论。#p#分页标题#e#

夜上海论坛 几乎所有建构主义者都采取了相对主义的立场,SSK学者一般都承认自己的这一立场。布鲁尔在《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指出,相对主义所针对的是绝对主义,“作为相对主义它意味着:不相信存在任何终极的和绝对的判断的可能性。如果以更一般的方式来陈述,它意味着不存在任何知识可以宣称具有绝对真理的地位。任何真理性宣称都是相对于历史性的、社会性的、甚至是生物性的偶然性集合而存在。”〔21〕。巴恩斯、布鲁尔等人分析了一些科学史上以及当代的案例,比如N射线的研究工作,中医中的针灸实践,科学史上的占星术,以及医学上的顺势疗法等,并且指出,“无论如何,这些种种努力中所启用的标准和方法,明显地伴随一种历史情境到另一种历史情境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合法科学的样板是历史性变动的”〔22〕。这些可看作是对其相对主义立场的注解。相对主义是SSK研究的核心立场,同时也是SSK遭受各种批评甚至攻击的核心之处,但是在SSK的学者看来,在其研究纲领内部相对主义从来没有真正成为一种争议。布鲁尔认为,“相对主义只不过是绝对主义的对立面,因而确实是更加可取的。至少就它的某些形式而言,我们根据我们的社会经验令人放心的坚持它”〔23〕。这是布鲁尔对相对主义所做的辩护,他所提出的相对主义的对立面是绝对主义的论断和论文的立场也是一致的。

3相关讨论

第8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文化差异影响

夜上海论坛 商务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语体(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虽然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仍然广泛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的讲解,基本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英语+商务知识”。这种模式下所进行的教学往往让学生误以为学好语言和商务知识就可以成功的进行商务交流了。然而,无论是何种层次的跨国商务活动,实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人们常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要在商务交往和谈判中运筹帷幄,掌握主动权,取得最后的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culture)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度广泛的词语。它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而广义讲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背后都与其风土人情、生活及思维方式等紧密相联,并对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文化的语言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学习语言实际上与学习它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最容易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日常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如日常生活的问候语、隐私习惯、肢体语言、宴请礼仪、对动物和颜色的态度等。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接待与宴请

夜上海论坛 作为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此环节,如何互致问候、寒暄是接待人员必修的科目之一,其行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对双方的成功合作有着很大影响。

在我国,首次见面握手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而欧美人更习惯拥抱。讲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在英美被认为诚恳、诚实;而眼睛到处乱看,会被认为是狡猾、不诚实。因此英语里有一成语: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ntheeye.而黑人则略有不同,他们说话时眼睛盯着对方,听话时却东张西望。搀扶老人在中国被视为传统美德,然而英美国家的老人则会毫不领情甚至生气厌恶。因为在崇尚“独立”精神(independence)的西方社会,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因此,即便我们要施以援手也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而宴会接待中,不要试图劝说对方多吃,更不能给对方夹菜,而是以宾客自主为益(Helpyourself…).

2.商务谈判

谈判是贸易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乃至谈判的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而这些方面都是影响谈判进行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就可能在谈判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因此,如欲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主动把握契机就应对目的国的文化进行了解。

夜上海论坛 西方社会主要受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哲学影响,相信世界是直线的(aline)和可控的(controllable)。而东方主要受到孔子(Confucius)学说的影响,认为世界是个圆(acircle)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constantlychanging)。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反映在了商务谈判中。“根据美国《多国商业评论》所公布的一项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对中国商业主管的面试调查显示,中国的谈判者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集体倾向、团体利益、回避不确定性、重视和睦等等。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美国谈判者则非常外向,表达思想的方式简单明了,但有时过于咄咄逼人,喜欢在谈判桌上争论。再如美国人不拘礼节、欧洲人重视称谓、德国人喜欢直截了当等都是各国文化的不同表现。谈判代表应尽可能多的多了解对方的文化以期“知彼知己”。

3.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商标语言

对于产品包装、设计与商标语言的不同喜好也是各国文化的浅层次表现。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语言信息的准确传达,更要考虑到对方文化的独特性。比如,“双羊”被译为“goats,“金鸡奖”被译为GoldenCockPrize,“白象”被译为WhiteElephant等,其语意信息虽对,但从文化信息对等的角度来看这些却是相当糟糕的翻译。除此之外,象日本人不喜欢荷花,意大利人讨厌以及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猪的图案等等,都应受到商务从业人员的重视以免出现“双输”局面。

夜上海论坛 4.时间、效率意识和纠纷处理

“西方人的时间观是和金钱观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作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把时间看成是分散的,可以随意支配,所以他们常常在同一时间内与几个人谈话或办理几件不同的事情,在时间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当然,并非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具有一样的时间观念,比如意大利人的时间观念与瑞士人就相去甚远。阿拉伯国家和日本、韩国的时间观念也各不相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人,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理。中国社会一直推崇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追求个人的发展被视为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受到社会的谴责。而西方社会非常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人们推崇对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因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或有不同意见时,中国谈判代表往往会就此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或者向上级领导请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才作决定,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影响事件的及时处理。纠纷或危机发生时,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的舆论支持,很多应该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却习惯于通过“组织、关系”等方式。而西方人则不同,遇到纠纷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

夜上海论坛 三、商务英语教学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纯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忽视了文化背景的介绍及讲解。而实践证明,成功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熟悉商务英语教学所涉及到的两种文化–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有意识的增加文化差异方面的介绍和讲解。

夜上海论坛 2.创设情景,增加学生“实际应用”的机会

夜上海论坛 目前,大多数的商务英语教材都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role-play,groupdiscussion,pair-work以及seminar等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训机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学到英语知识运用到商务活动中的能力,加速学生将语言训练和商务知识融为一体,从理论向实际技能转化,从而加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及信息技术

夜上海论坛 当今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商务英语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新闻,在线视频等网络资源,从西方社会的日常行为中去学习、体会他们的文化与我们的不同。

夜上海论坛 四、小结

学习一门语言,其本质其实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作为当今世界跨国交流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英语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浩如烟海。作为一名商务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在学习纯语言的同时去接受这种理念,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真正成为实用型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蒋丽萍:浅议不同国家商务人员的谈判风格[J].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第5卷第2期,28~29

[3]孟胜昆:浅谈商务英语文化语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64~66

[4]李金峰:从文化视角看商务英语文化差异[J].时代人物,2007.12:82

[5]刘莉芳: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16卷,第9期.153~154

夜上海论坛 [6]谭维:广州暨南大学外语学院/yingmei/040114/2004114112400.htm.

夜上海论坛 [7]肖薇何非: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7年第五期,2007.45–47

夜上海论坛 [8]周健: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06年第27卷第三期,2006.83~84

第9篇

一、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一)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一个民族的语言对该民族人们生活的不同层面都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骨干,文学作品的灵魂通过文字语言得以实现。英语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通用语言,其发展大约经历了1500年的历史。在英语发展早期,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是同根同源的,两者在语言特点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的英语语言文化与印第安土著语语言文化逐渐接触,为更好地适应北美大陆的文化环境,美式英语中出现许多新词汇,使得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之间产生很多不同,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英语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

夜上海论坛 虽然英美国家都以英语作为自己民族的语言,但是两个国家的英语都受到各自国家及历史背景的影响,使得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英式英语历史悠久,秉承一贯的文化传统,具有庄重严谨的特点。英国的评论家进行文学评论时使用的语言中规中矩,庄重、沉稳、不随意。他们以对文学作品尊重、崇敬的态度进行文学评论,这种语言运用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传统的影响,是对本民族语言传统神圣性由衷尊崇的体现。不同于英式英语,美式英语是在英国语言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不具有英式英语悠久的历史和浑厚的历史背景。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标榜“一切皆有可能”,这也使得美式英语在语言使用上更为自由、开放、标新立异。表现在文学评论上,其文学评论作品有很多创新,充满创新性和自由性。通常,美国文学评论的观点独到,对人们会产生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历史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由于发展过程中历史背景不同等诸多原因,因此其文化历史传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英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极为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这也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及其具有的妥协性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人本主义色彩在早期的英国文学评论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表现为评论中对人本主义的观点持保守态度。随着英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评论标准,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观点遭到大多数人的质疑甚至否定。虽然美国文学是从英国文学发展出来的,但美国文学受自身历史文化的影响,具有独创性,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作为一个年轻国家,是一个勇于突破的民族,在独立战争和后期发展中,美国逐渐形成以独立、自由、民主为主的价值观念,历史文化的发展受文化传统遗留问题的影响较小。这种历史文化使得美国文学评论富有创造力、勇于突破传统、善于表达新观点。

(三)人道主义差异带来的影响人道主义从十五世纪开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人道主义的内涵得到极大地丰富。从广义上来说,英美国家的人道主义通常把上帝作为信仰的对象,具有浓重的人文指向,而这一指向对英美文学评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度,两者之间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使得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关于人道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英国文学评论家对人道主义的理解趋于保守,但理解得更为成熟;美国文学评论家与之不同,他们对人道主义的理解更具创新精神。

二、结语

第10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语学习 影响

夜上海论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英语成为约定俗成的全球通用语言之一。在中国,英语学习伴随一个人走过学习的几乎全部过程,不仅仅是大学、中学,当下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设有英语课。在课堂上,学生跟随老师学习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但是许多学生还是无法灵活自如地运用,有些人甚至闹出了“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这种中国式英语的笑话。究其原因,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通常所讲的文化,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环境、历史背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共存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文化的创造与传播都离不开语言,我们从一出生就不断接触语言并学习语言,语言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差异。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语言同时深受文化的影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是文化反映,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 二、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汉语与英语在形态和语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两种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种语言使用者在思维方式、行为举止及语言使用上的不同。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有重视谦虚有礼和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文化传统。而在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学者就崇尚个人中心,宣扬个人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两种文化上的差异,造就了中英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1.称谓的差异

在中国,仅仅表示叔叔的词就有伯仲叔季孟五种,而在英语中,叔叔只有一个词“uncle”;表示兄弟姊妹的中文有“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堂兄妹、表兄妹”等很多说法,英语中只有“brother,sister”简单的两个词。类似的词汇差异还有许多,这反映出中西方不同的家庭、宗族观念。

2.名字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在中国,姓名一般是姓在前名在后,称呼时一般叫“老王、李老师”等。而在西方,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并且在西方,新生儿在起名字的时候喜欢与长辈名字一样,表示的是喜爱之情,而在中国起名时,一般注意避讳长辈名字,如果起一样的名字,就会被认为是对长辈的不尊重。

3.认识的差异

在西方,白色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所以结婚时新娘一般会穿纯白色的婚纱,而在中国,白色传统上被认为是悲伤的象征,只有在葬礼上才使用,红色被认为是喜庆的颜色,新娘结婚时一般穿红色的衣服。西方人就餐习惯分餐制,而中国人吃饭喜欢围桌而坐,认为这样热闹喜庆。

4.交际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不同文化中的交际也存在差异。在中国,如果别人邀请别人去做客,被邀请者通常都要比约定时间早点到,以示对邀请者的尊重和礼貌;而在西方,被邀请者通常都要准时到达,过早过晚都被认为不够礼貌。在听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回答也是很不同的。中国人一般谦虚推让,西方人则一般接受并表示感谢。

夜上海论坛 在中国,人们见面一般打招呼说“吃饭没?去哪里啊?”,表示关系的亲密。如果用中国的这种交际方式同西方人打交道,他们就会认为你是在窥探他们的隐私,是一种极其不礼貌的行为。西方人见面打招呼一般会说“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之类的话。西方人一般很注重隐私,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尽量不要涉及年龄、收入、家庭状况这样的话题。学生一定要了解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避免在交际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5.对待事物的差异

夜上海论坛 在中国,“龙”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古代只有皇帝才可以称为真龙天子。而在西方国家,龙被认为是邪恶的象征,如此才会有“屠龙骑士”一说。西方人认为“狗”是聪明忠诚的化身,常用狗比喻人。例如a luck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在中国却正好相反,有“癞皮狗”、“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狗的贬义形象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西方政治、经济不断交流融合,两种文化不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发展。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词汇、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其文化内涵。只有充分了解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才能真正理解英语这门语言,做到从思维方式上贴近英语,避免用中文思维方式理解英语,才能真正学会并运用英语。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韩戈玲.关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思考[J].外语界,2003(5):384-385.

第11篇

[关键词]文学;影视艺术;影响

法国的艾·菲兹利埃说过:“文学和影视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大问题:‘电影能够为文学带来什么?文学能够为电影带来什么?’”①近几年来电视剧迅猛发展,它和电影已经成为并驾齐驱的两种艺术形式,并且有超过电影的发展势头,所以“影视艺术”取代“电影艺术”成为人们讨论当代银屏艺术的经典词汇,所以文学和电视的关系也可以归结为上述两大问题。不论是电影或电视,文学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影视艺术综合程度较高,文学又有严谨而规范的形式,反过来说文学发展的历史比影视要久远得多,影视之于文学的作用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了。所以本文主要探讨文学能够为影视带来什么的问题。

夜上海论坛 从20世纪初开始,电影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电影电视虽然算是一个“年轻人”,但与文学这一“长辈”的影响不无关系,从最初,文学就是电影电视的一根拐杖,对其影响巨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电影艺术对文学作品的借鉴,电影创作以文学作品为蓝本。通常电影艺术从两个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借鉴:一是,电影艺术不是直接取材于生活,而是通过改编文学作品而来,电影不需要对生活进行提炼,文学已经完成了这一使命,它本身就站在了生活的肩膀上。我们看到的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大多都有文学原著,有些甚至就是文学原著的同名之作,把文学作品的故事通过另一种艺术的样式表现出来,这些被搬上银屏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故事性较强的戏剧作品或小说作品;二是电影艺术从文学中引入思潮、观念、风格乃至技巧,不管中外文学,进行文学创作总有着一定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各成一家以后又相互融通,这些理论和方法像叙述视角、象征手法的运用等都影响着电影艺术的表现方式。总的说来,中国的电影艺术可以说是在文学的抚育下慢慢成长起来的或者说是喝着文学的奶水长大成人的。

在世界电影史上,大量的影片是根据名著改编而来的。在中国,有两个时期是电影艺术家们大量利用和借鉴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时期,一个时期是在20世纪的20年代,就如现代话剧的草创期没有剧本、没有成熟的舞台体系一样,电影艺术的起步阶段缺少专业的编剧,拿不出像样的、让观众喜闻乐见题材,只能利用已成熟的文学资源,像一些小说、戏曲都曾经被电影艺术家看中,用新的艺术样式搬上了银幕,甚至,连当时标新立异的刚诞生不久的文明戏也在借鉴、参考的范围之内;还有一个时期,就是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时期,由于思想解放,好多被冰冻多年的作家、作品都有机会浮出历史的地表,不再只有鲁迅在“艳阳天”里走在“金光大道”上,好多被错误评判的作品也得到了到肯定,由于观念得到了解放,在文学创作上,题材也多样化起来,本应是文学的表现、但被禁忌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回归到文学中来,外来文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不断渗透进来,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电影艺术有了丰厚的改编源泉,可选择的范围大大拓宽。当时有很多电影都是因为原著在社会上的影响较大,所以成为电影的选材,如莫言的成名作《红高粱》,1986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第3期,不但在文坛引起轰动,后又被读者推选为年度“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之后被改编成电影《红高粱》。在国外,一些知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也大多被电影艺术家所改编,《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等经典影片为观众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心灵震撼。

为什么电影必须借助文学这根拐杖才能不断向前迈进?文学到底能给电影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文学原著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文化资源。曾有世界知名导演谈到过,文学给了导演很多东西,文学表现生活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个体生命,导演的所见所感终归是有限的,所以要想深刻了解生活、生命这些复杂多变的命题的真实,文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影视艺术作为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艺术,本身就包含着文学艺术的因素,中国第五代导演是较为叛逆的一代导演人,他们追求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但他们的电影依然和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很多电影作品也是来源于文学作品。张艺谋曾说:“我一向认为中国电影离不开中国文学。你仔细看中国电影这些年的发展,会发现所有好电影几乎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我们谈到第五代电影的取材和走向,实际上应是文学作品给了我们第一步。我们可以就着文学的母体看它们的走向、它们的发展、它们将来的变化。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杖,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要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②张艺谋是中国的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从“五虎将”时代到“三个火”时代再到“单飞”时代,他都在第五代导演席中稳坐,他的电影艺术的成功与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开掘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他对小说中地域民俗的大量表现、神秘文化想象的开掘,都是他的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

2.文学原著是影视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是有区别的,但也是相通的,从审美上来说都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及对美好人性的呼唤,从形式上来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文学因素也都存在。

夜上海论坛 文学是电影的拐杖,不单是向电影艺术家提供故事框架,更重要的是向其提供艺术创作的灵感。这就需要电影艺术家能用灵魂与作品对话,就像曾经有诗人说的那样,诗人需要听懂花的声音,电影艺术家要把文学看做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一种艺术化了的认知方式。对于诗人而言,要认识世界,要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情,无疑灵感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但诗情不能凭空产生,需要客观对应物。同理,对于电影艺术家而言,文学作品就是诗人的“诗情之源”。张艺谋曾经尝试着自己编写自己的剧本,但却不够成功。对此他也坦言,如果让导演们自己去写作,他认为他们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因为他们的生活积淀不够,所以不能写出比较深刻的东西。我们几乎可以为张艺谋的每一部电影找到来源。他自己也曾经解释说他喜欢在空余时间看杂志、看小说,其实是想找点什么。他要找的不仅仅是值得一拍的故事内容,也是在找让他眼前一亮、无法克制创作的启迪、灵感。从文学原著中寻求灵感不仅是张艺谋一个导演的经验之谈,很多优秀的导演能创作出经典作品来都是文学原著的力量和作用。

夜上海论坛 文学历史悠久,它是人类对世界探索的另外一种方式,是生活之外的生存空间。在这源于生活又异于生活的空间中,影视艺术家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别样的审美视角、审美眼光。另外,作家尤其是思想深刻的作家长期的创作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在揭示人性的深度、描写时代社会的复杂性、判断国家民族命运等诸多方面,比一般的影视艺术家都要更成熟一些。因此,诸多导演都会把文学作品作为自己电影作品的首选,最优秀的导演选取最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种强强联合的趋势使中国的电影艺术得到了不少赞誉。

夜上海论坛 3.文学的思潮、观念、风格乃至技巧的引入,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的运用,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

夜上海论坛 在我国新时期后,不仅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文学的叙事方式、结构方式甚至文学的思潮、技巧等都被电影艺术所借鉴,推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艾·菲兹利埃指出:“我们应该看到,文学除了能够为电影化的移植提供作品之外,它能够为真正的银屏创作提供丰富多样的风格和形式:神话和传奇、主题、情境、体裁风格、美学观念,尤其是语言风格、人物心理和读者心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因此,归根结底应把两种语言之间有益的关系这一方面放到共同的美学和文化背景中考察。”③

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学姻缘关系的基础就是二者有着共同的美学和共同的文化背景,这样,中国的电影艺术就会把中国文学的创作、发展自觉地作为自己的参照物,紧跟在文学的身后以追赶社会与文学的潮流,同时也发展壮大自身,

另外,中国的文学中所蕴涵的民族传统也极具吸引力,它会对电影艺术的文学特征的表现产生强大的影响。因为自身历史久远,中国文学包孕的民族传统较之中国电影要丰富和厚重得多,在文学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的文学创作者不断进行传递和积累,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因此,中国电影不可能脱离开中国文学来显示自己的文学特征。文学的传统已沉淀为民族文化的表现,即便艺术形式发生变化,但核心的民族传统必定会表现出来,这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组成要素。诸如意境营造等多种文学的表现技巧都已被影视艺术家运用到了影视作品中来。

电影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它成长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必然会结出中国化的“果实”。“意境”是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艺术的至高追求,中国影视艺术家对意境美的追求不仅强化了电影的民族、本土特色,也提升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准。在张艺谋的《红高粱》中,那一片片旺盛生长随风摆动的红高粱的出现,引起观众无限的遐想与思考,那是对生命力的礼赞之歌;电影《林则徐》有一个场景是江畔送别,导演为了营造诗的意境,让主人公远眺江流,只见江水与帆影,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展现了林则徐与邓廷祯的惜别之情。

夜上海论坛 中国电影向中国文学学习了对意境的营造,展现了中国美学的思想境界,这只是文学表现技巧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先声夺人的运用在电影中的运用也相当广泛。在《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方式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后来张爱玲在《金锁记》中也沿用这一方法写出了主人公曹七巧的出场。中国电影也从文学中引入了这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技巧,在《老兵新传》中,大家正在讨论谁到北大荒工作时,镜头中没有人物出现,而先是一声“我去”的声音,然后屏幕上才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观众对老战士的认识是由声及形。在《幸福时光》中,影片开篇是一男一女关于结婚事情的讨论,直到男声说喜欢胖的、不喜欢瘦的女人时,镜头前才开始出现了一男与一胖女。中国电影能够形成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它对文学的审美传统及表现技巧的借鉴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有了文学这块土壤,中国电影这个年轻的舶来品,才能在中国开花结果,成为国际影坛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由上可见,文学在电影电视的发展中真的是功不可没,正如导演C·格拉西莫夫所说的:“文学是一切艺术中间具有最大容量和最高智慧的艺术。正是这些主要方面使得文学在一切精神财富中间按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而言,具有不可动摇的位置。”④

注释:

夜上海论坛 ① [法]艾·菲兹利埃:《文学和电影的关系》。

夜上海论坛 ② 陈墨:《新时期中国电影与文学》,《当代电影》,1995年第2期。

③ 《世界电影》,1984年第2期。

第1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影响

夜上海论坛 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地方,一个国家中的语言是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句话都包含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国家的语言和这个国家中的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语言的运用离不开文化,两者共同进退,相互依赖。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还要对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进行很好的掌握,这也是学习好语言最有利的办法。中国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么高效的学习,所以,为了打破学生的这种思想上的顾虑,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也要学习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这种结合式的学习模式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一、 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的重要性

夜上海论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在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有很大的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整体,文化背景可以在很多方面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从中国英语教学现状来看,英语教学的内容基本上是以英语知识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在各个院校和高中学校,英语课堂依然是以英语词汇和语法为重点,让学生反复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很少对英语以外的文化进行学习。虽然,学生记住了所有的应声单词和所有的语法,考试中成绩也非常优秀,通过层层考试,但是,他们如果身处在真正的英语交流环境中就会显得力不从心,经常犯语法上的错误,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真正的交流。所以,英语只注重表面的单纯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必须要把英语理论知识和英语文化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认识到文化背后的英语知识,帮助他们排除层层障碍,提高学生在英语交流中的应对自如。所以,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对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夜上海论坛 二、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经典英语文学作品提高跨文化

完美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人们精神的重要的代表,也是一种语言艺术的结晶。它完整的记录着人们的思想,每一个念头、每一个瞬间。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可以真实地反映文化的特征。让学生通过阅读国外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使学生在巩固英语的基础上,了解民族的文化习俗和文化特点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了解和重新的认识,从而在了解文化的同时,提高了英语知识。由于文学作品情节扣人心弦、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作品当中去,学生在读的时候也是被别国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在英语教学当中应该设置一些评鉴外国作品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走进别国文化当中,更好地对英语把握。

夜上海论坛 (二)理论教学结合文化教学

学生要对英语作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还可以从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除了学习英语理论知识,教师要运用理论和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比如,英文作品片段、英文报纸等很多材料。运用理论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教师在对两者进行相结合学习的时候,要正确的指导,通过日积月累,让学生学习到非常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以后两国在互溶交际中顺利的交流打下非常坚固的基础。

夜上海论坛 (三)通过开展活动来感受异域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的某个环节设置一些以英语为主题的文化小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异国文化艺术,比如,班内由老师主持每期的英语文化节、英语大赛等很多文化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通过英语交流对文化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夜上海论坛 三、 跨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一)跨文化对课本扩展模式的影响

中国标准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教材指出,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交流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和跨文化等一些因素发展的基础上。文化之间的渗透都是在无形之中,不自觉地进行文化相互融合和比较。不管是大学、中学,它们的英语教材也都很好的把握了这一文化规律,在英语的教材中,介绍了国外的不同文化的同时也对我国的文化进行很好的宣传。把学生学习到的文化内容和语言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老师对教材做好了充足的准确工作,考验学生对课本模式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分三组进行准备,在课上,第一组用英语讲教材内容;第二组在大屏幕上显示教材内容,并且用英语对该剧情进行详细的解释;第三组结合教材内容来展示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老师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对跨文化的认识从单一的了解到对文化精髓营养的吸取。跨文化影响着我国课本扩展的模式。

(二)跨文化对报刊渗透模式

在很多的学校,为了让学生学习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就运用世界报,把世界报作为补充材料,对学生进行每周一节的报刊阅读课。这种形式的报刊阅读课从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都有很大的阅读价值,不仅阅读信息量大,而且阅读内容的可读性非常高。教师为了满足学生对课堂整体把握,把报刊阅读课进行扩展,扩展按不同年级和不同的难易程度进行报刊阅读。扩展之后报刊内容采用英语原文版面对学生跨文化意识进行提高。

(三)跨文化对视听模式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我国在英语教学中要积极融入视听课,试听课中融声音和图像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教育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为试听课教学融入声音和图像就形成了一个多维的教学模式。这种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很好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学生能从英语听力和图画中直接学习到语法和有用的词汇。通过试听课,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从教学的多个角度进行学习和受益。教师在试听课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手段,寻找最佳的时间把试听课程插入到教学中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英语的基础知识和跨文化,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去。试听课教学模式起到了学生对知识的补充和对跨文化进一步的融入。

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文化差异有千差万别,但是在千差万别中各自的文化是有渲染性的,因此,中国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理论知识和文化相结合的学生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频繁和复杂,通讯方式也是非常的便捷,各种科技的应运而生都在告诉我们全球化的时代即将来临。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国与国之间的互溶性,所以,学习跨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培养跨文化从学生抓起,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培养跨文化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表明英语教学须要丢到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重新认识文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晓影.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172~173.

第13篇

关键词:中医精神医学中国哲学

1对中医精神医学的基本认识

夜上海论坛 中医理论体系中原本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精神医学理论,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精神医学。但从现存各类史料中可以知道中国古代不仅存在许多关于精神疾病的记载,而且对精神疾病也有着较为系统的认识,只是这种认识不同于西方和现代医学。中医精神医学的基本观点确立于《内经》时期,“五脏藏神”和“七情致病”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内经》强调整体观念,建立了唯物的形神一体观,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将“心”确立为精神活动的主体。《内经》还确立了以气血为生理基础的唯物论,《灵枢·平人绝谷》篇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此后,中医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无不以阴阳五行等理论、学说来辨证论治,判断气血、脏腑的病理变化对形与神的影响。

2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心理的影响

夜上海论坛 人的心理具有生物与社会双重特性,精神疾病不仅是生物学上的异常表现,而且是其所处时代与环境的社会文化的折射,患者的感知、行为、幻觉、妄想与民族文化、社会风俗、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1]。文化甚至是形成人心理的决定性条件,在相同的环境中受相同文化影响的社会成员有着某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是文化传统之源泉和灵魂,其思想能最集中地表现出各民族文化特征。儒道释思想渗透进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领域之中,成为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中理解世界、处理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不仅给出了对人内心生活的理论说明,而且给出了提升精神境界的修养方式[2]。在这种哲学思想指引下,中国人对挫折、逆境有着天然的承受力和消化力。但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应激源,导致各种心理障碍,譬如儒学中一些压抑、束缚人性及苛求完美的东西又是导致精神疾病的病因。本文仅讨论儒道佛对心理世界的积极影响。

3中国古代哲学对精神医学体系的两点影响

夜上海论坛 3.1中国古代哲学语境下的“心主神明”论中国哲学中的心有多重意义,或以心为思维器官,或指思想、性情、本性。而西方人所谓之心,与灵魂离为两物,只指肉体心之一种机能而言。西方人认为超肉体者只有灵魂,中国人所谓之心,则已包容西方人灵魂观念之一部分。中国人舍弃人的灵魂而直言心,便舍弃了人生之前世与来生,而就此现实世界,从人类心理之本原与终极的大同处来建立一切人生观与宇宙观[3]。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模拟社会政治礼制秩序建构了“心主神明”的特殊理论,《荀子》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这一观点被中医学吸纳并发展,如《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类经·藏象类》中说:“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是,故曰神明出焉”。

夜上海论坛 3.2中国哲学一元人生观对心身观的影响东方人认为心身不对立,对世界并无精神界与物质界之分。中国的人生观是“人心”本位的一元人生观。心虽为人身肉体之一机能,而其境界则可以超乎肉体。中医理论认为心与身是相互影响的,是统一的,从未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进行严格区分,自《黄帝内经》以降的中国古代医学,其生理上的五脏五志说、病理上的内伤七情说等都表现了心身一元观。这种相沿至今的中医学的心身理论,并没有经过二元的分裂,而是由对早期心身朴素同一的认识直接深化而来,因而也就不可能完成对心身混沌同一的彻底分化[4]。中国古代哲学及医学传统中始终贯穿着形神合一、形质神用的心身一元论思想,没有以二元论的思想把生理同心理的东西区别开来。而西方人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总体说是二元的,即认为在肉体生命之外另有一个灵魂生命,因此有所谓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分别。尽管古典二元论带有贬低肉体、抬高心灵的错误倾向,但却因为有了二元分立的思想基础,才有了对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明确的区别对待,于是西方渐渐产生了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医学,而中医对心理及精神疾病始终没有产生区别于脏腑病证的系统认识。

夜上海论坛 4儒道释—安抚心灵的良药

传统文化的主干儒、道、释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调节心身的方法。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根本任务,在《三松堂自序》中将其称之为“意义”哲学。儒家通过发挥个人主体性来正面应对心理冲突或困惑,用“命”来化解重大挫折和不利的人生境遇;道家采用退让、弃智守朴来处理遇到的困境;佛教则把生存困惑化解为其他方面,以超脱轮回来解决人的困境和问题[5]。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铭》中有句诗说得好:“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道治其心。”

夜上海论坛 4.1儒家的修身正心之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人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心理冲突的必要条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关键原则。儒家提倡的中庸是一种在严酷现实中的安身立命之道,要求把握住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心理平衡、适中,做人不狂不狷,处事无过亦无不及,态度温而不厉,情绪乐而不,哀而不伤。儒家还赋予“心”以伦理和道德的色彩,孔子把心看作主体的道德修养,说:“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尽心知性”是儒家的重要修养方法。孟子的“存心、养性”、《大学》的“正心”、《中庸》的“慎独”以及宋明时期理学家们的“惩忿窒欲”等,无不强调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对情感的调节[6]。理学思想被宋以后医家用以讨论养生学,朱丹溪主张养生要正心、收心、养心。张介宾认为养生必寡欲保精,才能气盛神全。李认为“心静则万病息,心动则万病生,延年不老,心静而已”。这些养生法则往往与养德并论,可见中国古代医学中之伦理色调,正如《医源》所说:“如能清心寡欲,则情不妄发,致中致和,不但可却病延年,而圣贤正心,诚意,修身俟命亦在于此。”

4.2道家的修心养性之术道家崇尚幽居的田园生活,以求抛弃一切俗念和争执,超旷出世、知足保和等思想提供了在命运多舛的现实中自我调节的方法。林语堂说过:“道家学说给中国人心灵一条安全的退路”“,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心灵的止痛药膏”。“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思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克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是道家的养生处世之道[7]。不争就要知足,庄子反对心为物役,《金丹大要》也提出寡欲的养心之术:“夫圣人之养心,莫善于寡欲。”道家追求心灵的安静、祥和,《庄子·天道》说过:“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道家哲学提倡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力图把情感从现实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超脱世俗之纠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教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三十七·道林养性》中指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志错昏乱”,均是对道家追求心灵宁静的践行。极私多欲会给人造成精神压力与躯体劳累,使人的精神高度紧张,甚者导致精神崩溃,而儒道思想倡导的清心寡欲就是保持平稳的心态,使内心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疾病防范术。

夜上海论坛 4.3禅宗对尘世困惑的超越禅学是一门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人生艺术,它始终不渝追求完整的个性化人格,可以说是一门近乎心理分析和治疗的学问[8]。禅学是生命哲学、心灵超越法。精神病学者贝诺瓦说:“禅非宗教,而是一种为实践而成立的睿智,一种当代文明可用作范例,以摆脱焦虑而达到和谐平静生活的体系。”佛教思想及修持方法的心理治疗作用主要有破我执,除妄念,破法执,空世界。我执即对我的执著,佛教认为我执是万恶之本,痛苦之源。只有破除我执,人才能消除烦恼,达到解脱。佛教宣扬“三界唯心”,“一切皆空”。佛教认为,只有认识空性,达成空观,才不会产生种种贪爱执著情感,才能超越生死轮回,得到解脱[9]。禅宗亦重视心的修持,提出“平常心是道”和“明心见性”的心性修养命题。佛家教人们面对大千世界,做到心净、心空、目空一切,从而得到心灵的平静。解脱与超越是禅学的最高境界和终极果报。佛教认为苦是人生的本质,人的生命过程就是苦,生存就是苦。因此,佛教的人生理想就在于断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以求得解脱,即所谓成佛。尽管它是虚妄的,但填补了人们的精神空虚,构筑了对来世的企盼。《冷庐医话·卷一·慎疾》记载了一个以佛家“静”、“空”治愈心病的例子:“真空寺僧能治邝子元心疾,令独处一室,扫空万缘,静坐月余,诸病如失。……观此知保身却病之方,莫要于怡养性真,慎调饮食,不得仅乞灵于药饵也。”

5小结

中医学将神志活动归属于五脏,将“心”确立为精神活动的主体。受心身一元哲学观的影响,“心身合一”及“形神合一”论成为中医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打着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心”的概念在中医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中几乎无处不在,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存观和疾病观。中医养生学即强调养心、养性、修身,在临床治疗上也体现了以心治身和身心兼治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国民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以其特有的内省方式来引导人的内心生活,促进人的心灵成长,提升人的心灵境界。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改变患者的认知和生活态度,而传统文化强调的内省即指出了个体内求超越的心灵发展道路及个体与世界相和谐的心理生活道路[10]。杨德森等创立的精神超脱心理治疗即以道家处世养生原则为指导思想,日本森田正马受中国禅宗文化理论影响,开创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方法。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模塑下的本土心理学在现代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中医精神医学虽然先天薄弱,但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着鲜明的特殊性,其与文化的相关性也值得人们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慰丰1开展医学文化史的研究[J]1中华医史杂志,1997,27(4):193~194

夜上海论坛 [2]葛鲁嘉,周宁1从文化与人格到文化与自我[J]1求是学刊,1996,1:27~31

夜上海论坛 [3]钱穆1灵魂与心[M]1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19

[4]张福利,车离1古典二元论与心身分立[J]1医学与哲学,1992,2:34~35

[5]景怀斌1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J]1心理学报,2002,34(3):327~332

[6]周天庆1论儒家伦理中的情感因素[J]1求索,2007,5:142~144

[7]杨德森1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与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J]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8

[8]徐光兴1心理禅—东方人的心理疗法[M]1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1

第14篇

1.1一般资料

夜上海论坛 选自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因上腹痛(不适)、纳差、反酸、烧心、呕血、黑便等原因需胃镜检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血压控制在16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肺气肿及心功能不全等病例排除在外。无痛胃镜检查组(实验组)100例,男66例,女34例,中位年龄65岁;普通胃镜检查组(对照组)118例,男78例,女40例,中位年龄68岁。

1.2方法

夜上海论坛 术前准备电子胃镜、氧气、多功能监护仪等器械,并向患者解释检查方法与过程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受检者术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实验组患者在检查前于右前臂建立静脉通道,先后静脉缓慢注射阿托品0.25~0.5mg、芬太尼0.03~0.05mg、异丙酚1~1.5mg/kg(速度20~30mg/10s),观察被检查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待其肌肉松弛、睫毛反射消失即停止用药,开始插镜检查,根据检查时间的长短及患者反应,酌情追加异丙酚和阿托品。对照组常规进行胃镜检查。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检查前、插胃镜时及检查结束2min时分别测定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并询问患者胃镜检查舒适度。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通过多功能监护仪直接测定,患者舒适度通过询问调查,根据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的自身感觉,判断舒适度程度并进行分级,舒适度分为:无不适、难受但能接受、难受难以接受3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样本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患者检查中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夜上海论坛 实验组在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及呼吸均较检查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检查结束后基本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在检查前、中、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及呼吸均较检查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中检查后出现收缩血压大于180mmHg者26例,160~180mmHg者30例,140~160mmHg者46例,心率大于130次/分者15例,130~120次/分者8例,100~120次/分者46例。

3讨论

第15篇

关键词:迁移思想;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依赖于旧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立起迁移教育的观点,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认知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速技能的形成,提高和发展数学概括能力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基于此,笔者梳理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夜上海论坛 一、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迁移

夜上海论坛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迁移现象产生的过程。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智力活动方式是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形式化和具体化。如在“函数”概念的学习中,是从初中变量间的关系到数集间的对应关系理解的学习。由“相同要素说”,两种类似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影响,而其中学习内容间的类似性是学习活动类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学生能对新旧知识做出概括,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就能实现学习之间的迁移。因此,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共同要素)是实现迁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每时每刻都应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利用己有知识的特点来学习新知识,促使正迁移实现。因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为了提高学习质量,达到顺向正迁移,教师应注意选择那些刺激强度大,具有典型性、新颖性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避免非本质的属性得到强化,防止产生顺向负迁移;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新旧概念进行精确区分、分化,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中“空间角”概念教学时,就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复习旧知识,这样学生会“触景生情”,诱发联想,产生迁移。讲解如下:

1.温故:我们以前是否学过有关“角”的概念?请回忆角的定义。

2.联想:我们将要学习的“空间角”与已学过的角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将空间问题化归为平面问题来解决,那么能否利用我们已学过的角的概念来研究“空间角”呢?通过上述联想,解决问题的方向、思路已比较清楚了。

3.小结:对于异面直线所成角,通过平移化归为相交直线所成角,由等角定理保证定义的合理性和空间一点选择的任意性,进而比较择优,空间一点通常可选在两条异面直线之中一条的特殊位置上。至此,不仅揭示了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紧密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对于线面所成角与二面角问题,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迁移”了。

二、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迁移为数学知识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很多数学概念和定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来源,如果我们当教师的能看到这一点并且重视到这一点,运用迁移的理论,把反映数学的生活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来,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那么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活语言迁移形成数学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概念不少就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只要我们稍加提炼,就能用生活中活生生的语言来诠释同学们以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使数学不再令学生感到陌生,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的迁移。例如,在讲函数时,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入的,从生活中的信函、公函、涵洞出发,我们会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中学数学最重要,也被人为地认为最抽象,让最多的学生望而生畏的函数概念,其实学生大都能理解,信函和公函是作为勾通人和人、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关系的,涵洞是沟通路两边的关系的,那么我们的函数也是沟通数与数关系的意思。简单地说,函数就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虽然曲解了概念最初的意思,但却拉近了学生和数学的距离。

2.生活中的道理迁移成数学道理

夜上海论坛 由金章茂编译的前苏联一位数学家的一本书《没有公式的数学》,在书中他把很多数学道理用生活中浅显易懂的道理给出了说明,使人们不用公式,不用严谨的证明一样能理解数学,而且还能直接感知数学,虽然严谨是数学的本质特征,但我们不能仅仅为了这种特征,就把学生拒之数学的大门之外。其实,学生在对数学有了热情之后,他自己也会严谨起来的。基于上述经验,我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的道理迁移成数学道理。比如,笔者用多米诺骨牌很轻松地给学生讲明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特别是在数学归纳法中很多学生都不理解:我们要证的关于n的命题成立,我们为什么可以假设n=k时命题成立呢?笔者给学生讲,在多米诺骨牌游戏中,我们把相邻两块摆好,前一块如果倒下能把下一块砸倒,只是为了保证传递下去,我们并不是说前一块就倒了(相当于我们并不是说n=k时命题就成立了),前一块倒不倒是由你推不推倒更前面的骨牌决定的。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数学归纳法中的道理。

3.生活中的现象迁移成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现象之所以能迁移成数学知识,是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就是数学要研究的对象,生活现象就是数学知识活的源泉。只要我们能加以提炼和引导,学生们都能完成这个迁移过程。例如集合论中,我们可以这样讲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我们班中的人是确定的,对任何一个人,要么属于我们班,要么不属于我们班,这就是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我们定期互换位置,我们班这个集体还是不变的,即为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我们班中任何两个人都是不同的,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夜上海论坛 三、精心组织练习,促使学生触类旁通

迁移现象在知识学习和掌握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在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知识的迁移量。一般说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出发,启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寻找待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经验的相似性,尽可能找到一类题在解法上的共通性,用于解决问题。

夜上海论坛 所以,教师要在知识传授之后精心组织练习,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帮助学生概括、总结经验,增强迁移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完重要不等式“a+b≥2(a>0,b>0)”,新课内容之后要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此不等式的实质:“一正二定三相等”,可设计如下题组进行练习:

1.x<0时,证明:x+1/x≤-2;

2.x≠0时,证明:|x+1/x|≥2;

夜上海论坛 3.a>0,b>0,c>0时,求证:(b+c)/a+(a+c)/b+(a+b)/c≥6

夜上海论坛 这一组题在解法上的同一性体现在都要运用基本不等式“a+b≥2(a>0,b>0)”上,那么就要启发学生,概括出上述题目的共同点,灵活地把基本不等式“a+b≥2(a>0,b>0)”的知识迁移到问题中,用于解决问题,培养解题能力。

夜上海论坛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是教学活动的导演,要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要让自己导演的教学活动背离了“为迁移而教”的主题,不但自己要切实做到为迁移而教,同时还要尽量使学生做到为迁移而学,让课堂少一些无意义的机械学习,多一些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意义学习。既要注重课本上理论问题的训练,更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情感、知识、技能的迁移,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树立迁移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邱文化.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