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建筑风水论文范文

建筑风水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风水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风水论文

第1篇

中国古代风水说被历代君王和平民所推崇,风水学又称为“玄学”,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古代人们在选址和营造建筑时非常注重风水,有些时候成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指导性依据。在徽州大到设州治府邑、通商大镇,小至街头路角、营宅造园、门向灶台、墓葬坟冢,无处不留下风水意识的痕迹。现今保留下来的地方志和族谱对此均有记载,迄今仍有诸多风水的遗存和故事。程朱理学的倡导者朱熹所推崇的一套风水论,被徽州人奉为经典。他认为,风水的灵魂是地气,地气充实,则风水佳。被朱熹推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以“太极图”为框架,论述了儒家一系列重要学说。理学注重礼义,尤重丧礼。出于礼制目的而倡导的丧礼,客观上促进了风水的盛行和发展。朱熹与夫人刘氏合葬于建阳九顿峰下的龙归后塘,相传是朱子生前与蔡元定所卜。徽州号称“程朱阙里”,“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持,而以邹鲁之风传子若孙也”。朱熹在徽州的影响不容置疑,徽州人自然相信风水论,形成了风水习俗。在现代人看来,如果可以排除神秘的风水术迷信成分,用科学的眼光辩证地对待风水,从美化建筑环境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角度去考量和研究,那么追求所谓的“风水宝地”也是可行的,是人们所向往的。受传统人文思想和风水意识的影响,一种古建筑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会受当地人文思想、社会经济、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还与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分不开。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风水术”便成了解决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风水术”对徽州古建筑的布局和结构影响很大,使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基本特征。

二、徽州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经营布局

徽州建筑善于利用适当空间营造园林,这是徽州建筑的布局原则,其选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自然生长;村落的大小分合,房舍位置的前后错落等都因环境的各种自然条件而变化,是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乡土特征。外部环境是建筑或建筑群存在的前提,外部环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改造的。营造好外部环境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建筑(群)与自然相互协作关系,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点。徽州建筑的迷人之处就在于那种“天人合一”的意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建筑选址的慎重。徽州地处山区,可用于建筑和生活的平地极其珍贵,故造就了徽州人“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的营造理念。徽州人对于土地的珍惜尤为突出,建造房屋尽量不占用平地,因为平地是农业耕种的最佳用地,所以徽州人对房屋的朝向及周边环境的选择尤为慎重。再加上徽州人重风水的理念,故徽州村落看似不经意点缀在自然环境中,却在许多至今还保留的建筑群中直观地感受到一种和谐。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黟县“西递村”以及黟县的“南屏村”为代表。二是营造宜人的小气候和人文环境。徽州村居祖先在营造小气候方面非常擅长,他们根据村落的独特方位和山区气候条件,将村落布局为扁平形状,充分利用天井的通风、降温优点在房屋周边营造水系保持空气湿润温和,提升舒适性。徽州人们十分珍惜和利用房外的空间,往往在住宅前面、旁边建花园,造果园、菜园,除了能够美化居住环境,还有利于节省土地。他们利用有利的空间建鱼池、栽盆景等,使居住之处处处可以利用,处处可以见景。营造优美环境在徽州随处可见,以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为典型代表。三是善于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水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生活资源,其重要性可以和空气相提并论,居住区的水资源的好与坏,利用水资源的妥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徽州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可利用的水资源却时常考验当地人的智慧,而徽州人对于水的利用却是得心应手。首先,徽州人会利用天然的水系。例如,在选址建村的时候,水系是首要条件;其次,徽州人会利用天然水系结合人工开发,让水可以零距离地和人们接触。水可以饮用、灌溉、防火甚至可以制造景观。对水的利用在徽州随处可见好的范例,其中黟县“宏村”的水系利用可谓让现代人都叹为观止。

三、徽州建筑的外部形态特征

夜上海论坛 徽州建筑多朝向东南,以利于纳阳采光,但无固定模式,主要根据具体环境灵活变通,以天井、马头墙、斗拱、三雕等部件构成有机统一的外部造型。徽州马头墙高低错落,起伏跌宕,有“五岳朝天”之称,墙顶线条流畅,手法简练,形式多样,韵律感很强,与周边环境、天际线等和谐相融。粉墙黛瓦,黑白素雅,是徽州建筑的主色调,大面积的白色粉墙可以充分反射阳光,底层无窗,楼上小窗以增强安全感,宽街窄巷,明暗对比,有良好的光影效果,坚实而装饰华美的对外门楼,又是身份和文化的象征。

四、徽州建筑的内部结构特征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今天来讲可以说是一种全面的环境认识。而对于理发的定向、定时,有关于空间、时间的计算内容,无论其对错,以我们今天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理论体系而言,很难去深入的理解。其中原因之一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和断层,另一个原因是古代的经验推到并不能被今天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所以简单的定性,可能会让人们对于一些传统文化带来误解,但如果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推动科学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外来的“和尚”也许会念经

既然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来理解风水学,不妨以外来的“和尚”的认识来理解,用更加现代、简洁的解释更通俗易懂一些。英国传教士伊特尔《风水、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中写道:“在我看来,风水无论如何是自然科学的另一种名称。”伊特尔对古代风水元素中的“理”、“数”、“气”、“形”,归纳为“自然法则”、“自然数值比”、“自然气息”、“自然外形”。通过四个角度解释了风水所依据自然的基本面貌。同时,伊特尔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风水发展中的遗憾:“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不再通过实践分析来解剖自然,或者真正科学性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地位”。简单的来说就是初级的、淳朴的认识没能以实验来推导,而是以一种经验的逻辑来无限的推广,是一种没有发展成熟的古老学科。日本学者郭中端在《风水:中国的环境设计》中指出,在中国的农业文明中,人们的生活、耕作、收获与天地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这种天、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局限于克服自然界的影响,进行再创造,而是逐渐的产生了对天地万物的信仰和向自然学习的一种生活态度。如果抛开风水理论,就很难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真正奥妙所在。关于风水,我们除了想古人学习有用的东西之外,在风水诞生之初的一种向自然学习的态度,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一个地道的中国通。他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谈到:“中国人不仅根据天象来占卜,也相土或风水来卜地。风水产生的深远影响,已比占星术更为近代学者所注意。风水与占卜不同,从罗盘发明,可以认识风水的重要性。在许多方面,风水对于中国人民是有益的,如它提出种植树木和竹木以防风,强调流水近于房屋的价值。虽然在其他方面十分迷信,但它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成分,遍中国农田、居室、乡村之美,不可胜收,都可藉此以说明。”李约瑟谈到了风水对于科技的贡献“当欧洲人甚至连指向性都还没有听说过时,中国人就已在为磁偏角的起因而操心了”,肯定了风水的确在很多方面对于人类史有益的,也清醒的认识到它存在说不清的迷信,并且出人意料的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的风水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同样是封建社会,欧洲的中世纪城市,逐步自然发展到了一种有机的城市尺度,场所的感觉适宜人的心理及尺度,但是这是一种自然的发展结果,并未有过实际系统的研究,而在中国在探究居住环境领域却形成了一套相当实用的理论,同时这种理论与儒家、道家思想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美学,比如我国的古建筑群的布局,古典园林,都有着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牧尾良海对风水的定义:“当人们在构筑都城、住宅、坟墓等建筑物时,对构成所择地点环境的大地自然的形式、方位,流泉的有无以及它的形态,地表下的精气(龙脉)的优劣吉凶,整个局面的阴阳调和程度等,进行观察判断,寻求各种条件尽可能优良的佳境胜地,包括上述种种理论和方法的思想的体系,即是风水思想。”牧尾良海的这一定义,把握住了整个风水的思想。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文化风水文化建筑设计

夜上海论坛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没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由此可以想象,可以推见在未来的世界闻名进程中,中国建筑风水学必将饰演重要的角色。建筑风水学与当代房地产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造福当代百姓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夜上海论坛 一、建筑风水文化是古代祖先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易道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现在我们共同探讨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

夜上海论坛 说到风水文化我们很多问题一直没有机会找到答案,比如环境的改变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多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应该被动的接受还是主动的改变,如果要改变的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规律吗?有人说这些方法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好,方法论也好,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样的现实价值呢?这个现实价值怎么连续、怎么使用等等太多的问题。

风水研究领域目前正在突破也是最难突破从文化来讲就是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产生与现代的结合,文明的进步是靠文化的融合,现在我们不是克隆工业化,要把传统和现代融合,建筑文明是新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有一句格言:风水宝地,人丁兴旺。中国是风水宝地,养育着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上曾定都在西安、南京、北京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风水宝地,拿北京来说东有渤海,西有燕山山脉,富贵之地能使我们国家昌盛。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建筑风水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灵魂,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风水应有的主导地位,在城市大规模园区的整体风水规划,房地产开发的整体策划,房产风水策划是从根源上把住了建筑风水的关键,从而为更多的百姓营造出一个事业顺随、家庭和美、身体健康的吉祥场所。同时也给开发商带来了回报。

二、中国的建筑风水学科是内涵非常丰富的,结合我们中国的建筑设计来讲,把建设风水科学与我们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在21世纪建筑应该具备的特色。

易经是中华五千年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其中内含天象、地理各个方面,目前易经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受了国内外甚至全世界人们的欢迎和重视。近几年来尤其在东南亚各国众多的易学爱好者,纷纷把易学知识应用到不同领域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从2003年秋在印度尼西亚成功举办“环保与易经”大会以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更多的学者把易经风水学和现代建筑、现代家居、现代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之古今结合,古为今用。人们不再要求简单的、外在的气派、豪华,更多的是追求内在的温馨、舒适、实用、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

建筑风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看法有人扬之,有人抑之。扬者认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抑者认为是封建迷信。中国建筑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一些古建筑文化是古代祖先生活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建筑文化乃至在世界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产生,更希望建筑风水文化能在新时代得到不断发展和重视。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理论结合,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传统之所以必须尊重是因为它是创新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曾经创造了工商文明,未来的文明必定在文化的融合中产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中国风水文化传统的良莠,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区别,只能在创造未来的实践中鉴别。传统是被保存或淘汰,决定于它在创新文明的实践中是否有积极的贡献。作为环境文化和环境艺术的中国风水文化,不仅包含某些科学和技术的因素,而且包括有终身的价值选择和产业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