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力,高职院校必须深入了解当前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及能力和素质要求。通过对用人单位及可就业岗位的调研,总结出市场对高职学生就业力最需要的方面以及高职学生最欠缺的就业力。此项调查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夜上海论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夜上海论坛由于酒店行业规模的扩大、岗位的特点以及旅游院校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酒店业人才几乎常年匮乏,既缺少基础性人才,又缺少关键性管理人才。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力,高职院校必须深入了解当前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及能力和素质要求。为此,我们走访了20家用人单位,对100位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最重视的高职学生就业力及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力的应对措施。
一、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一)课程设置及知识体系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所需的人才应该具备自我调控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工作责任心的人格素质。在能力、知识各方面,企业用人时看重专业动手能力、综合知识水平、外语水平。现阶段,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做得比较好的是:适应环境能力、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做得比较欠缺的是:学习与创新能力、工作激情、表现能力、实践能力。针对目前的新员工状况,企业认为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应做的改革有: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拓宽知识面,知识传授要结合“前沿”,强化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企业认为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实用外语及酒店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最大。
夜上海论坛(二)高职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实习生)进入企业必须培训3-6个月才能独立工作。企业认为高职生的优势在于能够吃苦耐劳、薪水开支低、实践能力强。企业给予高职毕业生(新员工)的薪酬范围是1500-2500元。接受调研的企业正常的毕业生员工流失率每年为50—60%,其中造成新进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对酒店行业的不适应。
夜上海论坛(三)校企合作意向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酒店企业都愿意与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的意向。企业愿意委派技术骨干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也愿意接受教师前往跟班实践学习;对学生实践或顶岗实习持欢迎态度。
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思路
夜上海论坛针对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力的需求,酒店业人才需求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夜上海论坛(一)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强化与高星级酒店合作,扩充实习与就业基地,服务地方经济,使合作企业成为学生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道德培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高的培训基地。继续拓展省外实习基地,接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最优秀和先进酒店服务及管理理念。每年新增1-2个国际酒店品牌作为专业实训基地,并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实训,确保学生半年以上的生产实训与顶岗实习。2、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运作模式,保障实践教学的高效对接。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补充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建造仿真餐厅、标准客房。仿真餐厅在实习期间可面对全院师生开放,学生在实训室综合完成对客服务、技能操作、应急处理、收银结账等内容,使实训与模拟经营相结合,保障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继续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训室。增建酒店管理系统操作机房,符合企业用人需求,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体现本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特色,自编3-4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包括《酒店管家服务》、《气质塑造与品位培养》、《酒店督导管理技巧》等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教材的编写突出实用性、适用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特色。在编写结构上,根据任务驱动要求,按照实际操作过程的前后顺序和内容来安排,既保证学生对各项基本原理的掌握,又保证学生实际操作活动过程的规范性、明确性和实用性。
(三)强化“塑造职业灵魂、培育健全人格”的学生素质培育体系建设酒店管理专业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核心,如“正确的服务理念”、“团队合作”、“脚踏实地”、“高度责任心”、“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等,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1、将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素质教育以课程形式列入其中,实施培养方案过程中,将专业能力培养与道德修养培养有机结合:把“专业教育”、“校友讲座”、“参观企业”、“与员工交流”、“主题演讲”、“专业历史展”,“企业人员讲座”、“顶岗心得交流”、“拓展训练”、“课外实践”等以课程的形式编入其中,在教学上与针对专业能力培养形成互补。2、酒店礼仪课程的改革礼仪课程的开设得到酒店专业的广泛认可,是系统学习礼仪知识的良好途径。但是,学生在完成礼仪课程学习后进入酒店,酒店往往都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其主要原因是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礼仪课程的课程标准设计要针对酒店行业的岗位特点,研究从业人员的外观静态形象要求和基于工作业务流程的规范化要求,即静态和动态两条线,用这两条线来构建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与知识目标。基本内容和知识目标设计完成后设计教学进程和实训项目,摆脱以理论知识结构为框架的教学进度模式,设计一个阶梯式能力锻炼和成长的教学进度,每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工作情景和项目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项目的设计上,选取酒店工作中最典型的业务项目,在教学形式上配合一定的工作情景,设计成真实而生动的工作项目,这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教师能够因地制宜的设计教学和工作情景,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形式,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项目训练掌握酒店对客服务过程中的礼仪规范,使学生熟悉各种服务礼仪操作技能并能在服务中整体运用。教学场地可以采用实训室(虚拟情景)和酒店(真实情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激活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以《前厅与客房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的考核体系为例,学生综合成绩总评由每个模块的考核得分+职业能力分组成,前者占70%,后者占30%。模块考核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于前厅及客房工作的掌握情况,职业能力考核则包括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学习态度、考勤、团队合作、沟通等。在每个课程开始的第一次课即向学生介绍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有意识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通过对学生各项指标的考核,给予学生一个综合的评价。事实上,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一定也能得到酒店的认可。改革后的课程考核体系要求所有的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礼仪素养,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和礼仪规范,自觉的将礼仪教育融合到所有的教学工作中,才能成为学生礼仪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一员。3、教师、学生全程参与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书”与“育人”的高度融合。在教学中把“人际交往”、“学习态度”、“服务理念培养”、“团队合作”、“责任心”、“工作态度”等素质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使道德修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必须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对客服务的各种服务、管理与营销技能,如前台接待与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和酒店营销与策划能力。最终实现教师全员参与、教学全程贯穿、校、企高度交融的素质教育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紧密联系酒店企业的实际业务,注重在酒店服务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应用。酒店行业涉外性强、客源多元化、语言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决定了酒店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涉外语言能力(一般指英语能力)和国际酒店业管理能力。建成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必然会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日常的教学中,专业教师要保持专业术语、岗位名称等内容双语描述。
作者:杨万娟 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