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兵器学科专业工程师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构建兵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结合行业需求,在教学内容上突破传统专业设置的界限,设计构建专业基础平台和应用领域平台课程体系,将兵器类本科专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和科研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应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与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聘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导师;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和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二)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目标依托中北大学兵器专业传统特色,通过公共基础平台、工程技术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应用领域平台,构建兵器类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兵器类本科专业构建课程体系,以专业方向课群重组教学内容,培养多学科综合集成基础上的高度专业化兵器类本科专门人才,适应军工行业对兵器类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建立产学研结合培养的工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以“基本实验教学模块、校内工程实践模块、计算机仿真教学模块、校外工程实践模块”为构架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以突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人才培养作用。探索和实践一种培养适应兵器行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的模式和途径。针对军工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培训,实现高校对学生“宽专业、厚基础”的要求与企业“大学毕业生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准确对接。
(三)建立“1+2+0.5+0.5”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军工专业是中北大学从建校以来逐渐形成的优势特色专业,历史悠久,相关科研能力强,师资力量雄厚。根据国内外形势,我国国防相关行业急需大量的人才,我们将市场因素和国防特色相结合,以兵器行业对兵器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适当地调整招生人数、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与此同时,也应对以往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形成具有兵器学科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此来与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事业单位对接,为其输送层次高、质量高、专业性强的卓越工程师。为了保障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领导组。通过经学生自愿报名,学校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从符合选拔条件的学生中选取了“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生。工科专业组建公共基础平台(1年);工程技术基础平台(2年);专业基础平台(0.5年)按专业方向设置,遵循“以专业知识教学为基础,以业务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原则进行教学。根据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设立一个专业或几个专业方向,按专业或专业方向分为不同模块,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的课程群;应用领域平台(0.5年)按就业从事的研究领域设置。按照“学与知、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原则,建立了产学研结合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为行业培养急需的兵器类实践型人才。
夜上海论坛(四)构建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化教学模式良好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卓越工程师必备的条件,这种知识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对课程循序渐进的学习。首先,课程设置要能表明该学科的发展特点,以及具有很宽的学科专业覆盖面。其次,课程设置要有其针对性,要掌握学科的前沿和国内外的发展动态,而且这方面信息量要大,课程设置范围要宽;但是对于非学位课程则按照不同的方向来设置。为了能突出兵器类专业的高效毁伤、精确制导、远程打击和智能灵巧的特色,设置的口径可以较细,课程内容要能够充分反映兵器学科目前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能够达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对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兵器学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相比其他学科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爆轰理论、毁伤理论、应力波传播理论和发射理论等类似课程,是没有办法只通过课堂教学来完全表达清楚的。因此,结合兵器学科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我们需要构建理论讲授式、教学课题探究式、教学项目案例式和论坛交互式教学的四结合教学模式,来满足课堂教学方法的创建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建立。其中,理论讲授式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学科理论功底为重点,课题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重点,项目案例式教学以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论坛交互式教学以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重点。总之,应使卓越工程师这种教学模式变成开放、互动、弹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以被培养的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其兵器学科前沿探索能力、武器设计理论原始创新能力、武器装备科研实践能力和国防基础项目公关能力。
夜上海论坛(五)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实践被称为工程的灵魂和根本,工程教育的特点是产学研结合。高校想要提高教育水平,并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必然要求加强产学研合作。卓越工程师计划对于高校与企业人才的对接有着关键的作用,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职能,使学校的发展植根于企业的肥沃土壤中,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实现学校与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的共享与互动,探索学校与政府、企业合作共赢的新途径。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有生产经验的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建立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一起培养的双导师制度。学生由学校的导师带入企业,企业对学生进行入厂的安全教育,并对各个车间、生产线的生产流程进行介绍。学生在培训合格后进入生产一线、实验室、车间或班组,在企业导师、工艺师傅的指导过程中,悉心学习生产所需的设备操作、工艺流程、操作规范等等。待学生熟练掌握生产过程后,允许学生在岗位上做一些辅助工作,让其在实践中慢慢进步,并与其所学书本知识相结合,找出目前工艺过程的不足,并参与企业讨论,以此来对企业生产提出建议。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培训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等人际交往协调技巧,对其今后发展也有巨大作用。
二、总结与展望
按照“明确主干学科、拓宽专业口径、设置专业方向”的原则,本文提出建立“1+2+0.5+0.5”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将市场因素与国防特色相结合,将学生的个人成长与行业的健康发展相结合,以满足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企事业单位对卓越工程师的强烈渴求,满足行业对学生具备多学科综合集成基础上的高度专业化能力的要求。按照“学与知、知与行”的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文提出建立产学研结合培养的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行业培养急需的兵器类实践型人才。通过“知识的掌握与深化———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仿真环境中的练习体验———实践过程的锻炼”,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其专业逐渐具有强烈的兴趣,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加强,进而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总之,在行业需求调研、学生就业意向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对于兵器学科专业的发展及服务于相关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事业单位,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夜上海论坛作者:彭志凌 王志军 尹建平 单位:中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