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资料文库 妇联家庭助廉教育读书活动方案范文

妇联家庭助廉教育读书活动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妇联家庭助廉教育读书活动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妇联家庭助廉教育读书活动方案

县(区)纪委、妇联、市直机关妇委会: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省委颁布的《**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营造家庭助廉的良好氛围,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省纪委、省妇联决定于**年10月—**年10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家庭助廉教育读书活动”(以下简称“读书活动”)。为做到密切配合并积极参与,现将我市开展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夜上海论坛一、活动宗旨

夜上海论坛宣传家庭助廉的重大意义,普及家庭助廉的基本知识;提高广大家庭成员的廉洁意识、法律意识和自警意识;促进家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活动内容

以在广大家庭中开展阅读《家庭助廉教育读本》(以上简称《读本》)为重点,开展家庭助廉教育读书征文、家庭助廉知识竞赛活动,突出活动的互动性,增强活动的参与性。

1、家庭助廉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家庭参加**年12月—**年3月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妇女报》、**廉政网、《妇女之声报》、**女性网等媒体上开展的以“家庭助廉,公民有责”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

2、家庭助廉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家庭参加全国家庭助廉知识竞赛活动,《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妇女报》等媒体将于**年2月刊登试题;中央电视台将于**年5月举办全国家庭助廉知识竞赛。

三、活动要求

夜上海论坛1、各地各单位对此活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组织工作落到实处。

2、要加强与组织、宣传、司法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推动“读书活动”的深入发展。

3、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联系妇女、联系儿童、联系家庭的优势,把“读书活动”与深入开展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积极推进“双合格”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读书活动”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妇女活动阵地。要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广大家庭成员开展与“读书活动”相关的征文评选、知识竞赛等活动。

夜上海论坛4、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做好“读书活动”的宣传工作;同时,要通过宣传折页、宣传画、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家庭助廉的浓厚氛围,推动“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请各单位踊跃参与。购书地点:中国妇女报图书开发研究中心。联系电话:

各地各单位开展“读书活动”情况,请及时报告市妇联组宣部。术创新能力和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发挥明显作用。

二、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根据县(市)科技工作的实际,从明确科技进步重点、提高党委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强化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和能力建设、增加科技投入等几方面着手,系统推进,力求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努力,使县(市)科技工作有较大改观,收到明显的成效。1.推动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加强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支持。逐步推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把抓科技进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提高县(市)科技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实施“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择优支持县(市)党政领导亲自抓

一、二项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科技示范工作,促进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科技的良好环境。2.突出搞好科技示范推广,强化科技进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县(市)科技工作要紧密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产品和当地优势资源的深加工等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农村城镇化和信息化等方面,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建立一批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提高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附加值、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3.进一步强化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提高其对科技进步的综合管理能力。县(市)科技局是统筹管理、综合协调县域科技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县(市)科技管理工作要强化科技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在新形势下尤其要勇于开拓创新,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县域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技术、项目和人才引进,科技招商;科技新产品认定、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科技培训、科普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切实加强县(市)科技局的组织机构建设,要选拔具有较好专业知识背景、年富力强、具有较强敬业和开拓创新精神、善于组织协调的管理干部任科技局主要领导,并推进科技局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手段,切实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4.加大制度和机制创新力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县(市)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要大力发展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等基地,创新工作机制,推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成功经验,促进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发展,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技术、营销等综合服务;二是推动县域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发展,为县域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科技服务,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基层的推广转化;三是加强县(市)科技信息服务网建设,主要面向农民和中小企业,运用多种科技信息服务手段,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5.加强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和科普活动,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技能。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实用技术人才、县(市)党政领导和科技管理干部的科技培训。通过科技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适合基层工作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乡土人才队伍;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为农民致富、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协调做好乡镇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还要重视做好县(市)党政领导和科技管理干部的科技培训,提高其科技意识和管理水平。大力开展面向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科普工作,使之逐步建立文明的生产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6.切实增加和落实科技投入,改善科技工作的条件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对县(市)科技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对县(市)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管理部门自身能力建设的投入。县(市)本级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原科技三项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应不少于1%。要规范科技经费的使用范围,使有限的科技经费真正用于科技工作,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逐步改善县(市)科技局的工作条件。

三、2004年重点工作举措“县(市)科技工作年”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有利于改善县(市)科技工作的条件和环境,有利于全面加强和推进县(市)科技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县(市)科技工作在国家和省(市)科技工作中的地位。1.制定“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将着眼于新形势下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县(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定位、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明确县(市)科技局的工作职能、主要任务和地位;提出县(市)科技进步考核、保障科技投入、稳定科技队伍、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为加速县(市)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以便全面提升县(市)科技工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的能力。拟于今年九月底召开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县(市)科技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联合有关部委表彰先进县(市)和先进科技工作者;部署贯彻《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今后的县(市)科技工作。2.国家和省、地有关科技工作向县(市)延伸,集成资源,加大对县(市)的支持强度要把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摆在国家及省、地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集成科技资源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科技部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粮食丰产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和社会发展试验区、农业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科技攻关项目、科技特派员等计划和专项工作要加大对县(市)的支持力度,并扩大对县(市)的覆盖面;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工作、制造业信息化等工作要向县(市)、特别是欠发达县(市)延伸。国家将设立支持县(市)科技工作的专项资金,有条件的省(市)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县(市)科技工作专项。

。3.四级联动,共同抓好不同特色的县(市)科技工作示范,带动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提升国家将在省(市)推荐的基础上,表彰100个左右的科技工作先进县(市),树立县(市)科技工作样板,推广其先进经验;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选择一批有典型意义和带动效果的县(市)作为加强科技工作的试点示范县(市),由当地党政一把手挂帅,以项目为载体,进行不同特色的示范工作。各省(市)要相应开展县(市)科技试点示范工作,并将试点示范县(市)名单于8月10日前报送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科技部将从中择优支持100个左右的试点示范县(市),并根据情况逐步扩大示范工作规模。国家表彰的先进县(市)要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定点支持一个科技工作较薄弱县,以促进我国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提高。与此同时,要动员和鼓励大学、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支持县(市)科技工作。每个国家高新区至少要对口联系帮扶一个科技工作较薄弱的县。4.启动面向县(市)的科技信息服务网建设工作利用现有各类科技信息资源、网络基础设施,集成、整合部门、地方各类科技信息资源,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建立面向农村、企业服务的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使农民和中小企业可以方便地搜寻到所需科技信息。还要通过互动的方式,组织开展技术难题的诊断、咨询等服务,逐步提供分类科学、实用有效的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