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艺术议论文范文

艺术议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艺术议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艺术议论文

第1篇

夜上海论坛 那么,“豹尾”又该如何打造呢?

一、前呼后应法

前呼后应又叫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等。这种方法就是文章的结尾再一次提出与开头相一致的主旨(或观点)来,以进一步深化主题,或者则干脆直接的将文章开头的主旨(或观点)再重复一次,以总结全篇等。这种结尾方法的好处在于,它不仅能使文章的主旨、观点鲜明突出,而且能使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晰完整。如《说“安”》(北京考生)(05年高考北京作文题:说“安”)一文的开头:

“古来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我也认为:安家、安国必先安心……”

夜上海论坛 文章开篇以古论今,提出论点: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可谓言简意赅。接下从“志者,必先安心”、“治者,必先安心”、“智者,必先安心”、“知者,必先安心”四个方面来反复的论述中心论点。最后,文章又写道:

“安家,安国之人,必先安心。将心安如磐石的,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为‘治者’;将心比做镜湖的,必为‘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实为‘知者’。

安心、安家、安邦。然后安天下。”

本文的结尾将中间的每个层次小结成一句话构成排比,再次突出强调论点,很有说服力,同时又和开头相呼应,使全文构成了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让人印象深刻,“豹尾”更是显而易见。

二、卒意显志法

夜上海论坛 此一结尾的方法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谓屡见不鲜,而贾谊《过秦论》的总结句“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一句,更堪称此类作品之典范。那么,古人为何会对此种结尾的方法如此青睐呢?原来,这种在文章最后才迟迟亮出观点的方法有一种夺人心魄的力量,就如同一种悬念、一种诱饵、一种铺垫、一种渲染。它要把读者的味觉全部调动起来,并随其一路走下去。直至最后,再陡地亮出谜底,从而使人猛醒,给人启迪。这种写法如今已为考生所广泛使用。如《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北京考生)(06年北京卷话题:北京的符号)一文,作品开篇抓住老舍先生的作品。从祥子写到王利发,再从老太爷写到沙子龙,借此来介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的一切。文章结尾便又这样总结道: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那么,本文的结尾到底又是如何卒章显志的呢?我们知道,老舍先生是一位热爱北京的作家,他的作品描绘了北京的世态人情,描绘了北京的文化风俗及北京城里各种各样的人物。我们从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老北京、新北京的一切。所以,老舍先生就是北京的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在北京人的眼里,老舍先生就是北京的代表,就是北京的符号!理解了老舍先生与北京的符号之间的这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也便清楚了本文在结尾安排上的匠心独具了。

三、渲染烘托法

这种结尾的方法往往表现在修辞的运用上,如运用排比、反复强化气势,借助反问、设问彰显力量等。但不论采取何种修辞,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渲染烘托论点。如《心灵的选择》(辽宁考生)(02年全国话题:心灵的选择)的结尾:

“于是,我们向着蓝天,对着大海一吐心中衷言: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成熟。但我们自信。因为那是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选择!”

第2篇

方法一 一喻一追

【示例】如果时间是一条记录生活的纸,我把它划出好几段,撕下睡觉和琐事的时间,猛地发现,手里攥着的只剩下一点碎片,而那真真切切,就是我的时间。

夜上海论坛 【解读】 “一喻一追”即把要论述的事物比作他物,然后在比喻的基础上进行多层玩味,这样一来韵味全出,深度立显。这一比喻要准确贴切、耐人寻味,紧跟的玩味要自然得体、细致深入。

【举一反三】

夜上海论坛 例1 茫茫书海之中,如果浅阅读是小溪,那么深阅读则是大海。溪再美也“小”,海则“纳百川”,故而成其大。浅阅读最多只能消遣,深阅读则会让灵魂得到洗礼。(《浅阅读与深阅读》)

夜上海论坛 例2 挑选千里马,千万不要问它是从哪个马厩出来的,而要给它机会让它出来跑一跑、遛一遛,才能见到它的真本事。(《英雄不问出处》)

方法二 逆向思辨

【示例】有一种高雅叫谦卑。

【解读】逆向思辨,即通过逆向思考,从矛盾对应的角度探究深刻的哲理。这一思辨模式一般不能轻易用在对作文主体立意导向的否定。

【举一反三】

夜上海论坛 例1 家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心灵的归宿。远在千里之外,心中有家,依然温暖;泡在家中,心在远方,仍会孤寂。(《家》)

夜上海论坛 例2 青春不仅是年龄,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怀揣梦想、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精神。豆蔻年华,也可能变得老成持重;花甲之年,也可能老当益壮。(《关于青春》)

方法三 设问开头

【示例】假如刘翔还在练跳高,他能有一路走来的辉煌吗?当然不会。跳高不是他的强项,跨栏才是他的天地。经营自己的长处往往比弥补短处更重要。

【解读】首先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回答,自然引出论点。如此开头,发人深省,立意鲜明,层次清晰,言辞有力。实际操作时,既可正例反设,也可反例正设,通过设问启人思考,将思维引向深处。

【举一反三】

例1 假如孔乙己屡试不第之后能营生糊口,他的人生结局会如此凄惨吗?应该不会。许多时候,食古不化的愚昧往往能抹去人活着的意义。(《醒悟》)

例2 假如几岁的孩童变得老成持重,这样的孩子,我们还感觉可爱吗?假如耄耋老太没了皱纹,这样的老人,我们还感觉慈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还是自然最美呀!(《自然》)

方法四 串引开头

夜上海论坛 【示例】我常常敬佩苏子,在“蝇头微利,蜗角虚名”面前,悠然转身,于“斜风疏雨”之中,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感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快意与淡泊,将自己镌刻在历史的扉页。勇于放下,成就了豪放苏子。

【解读】串引开头,旨在围绕主题,自然引用名言诗句,以增强文章开头的诗意与文化味。这样的开头,引用的名言要协调得体,另外,语言也要有一定文采和韵味。

【举一反三】

例1 道德修养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走好第一步,才能奠稳道德大厦。(《第一步》)

夜上海论坛 例2 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凭轩涕泗流”的悲怆,纵然是“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寂,杜甫仍然用悲悯苍生的情怀书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切莫让困境湮没了心境。(《境界》)

方法五 排比反问

【示例】当拿破仑率领百万雄师驰骋欧罗巴大陆,谁还在意他一米六二的身高?当弗莱明用孜孜以求的钻研分离出廉价高效的青霉素,谁还会在意他农民的身份?当鲁迅的作品泽被代代中华儿女,谁还会在意他不是文学科班出身?英雄不问出处,出处也挡不住英雄。

夜上海论坛 【解读】排比列举事例,素材鲜明丰富,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行文材料的不足。排比列举的素材往往要对准一个点铺排事例,连出组合拳,在此基础上进行反问,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举一反三】

夜上海论坛 例1 当贞德置身火海,她怎会不想保全自己的生命?当乔布斯被诊断为胰腺癌,他怎会不知道人生之路已不长?当吴菊萍飞身去托从九楼掉下的孩童,她怎会不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险?人生在世有比生命更有分量的东西,那就是信念。(《信念》)

夜上海论坛 例2 父母真的不容易!每天陪着我们到深夜,他们怎会不累?听到我们偶尔的咳嗽,他们怎么会不担心?面对我们情绪低落,他们怎会不揪心?

做儿女的,一味被爱是自私的,回馈才美。(《感恩》)

方法六 对比生味

夜上海论坛 【示例】不要怕把画画淡,淡到极致是一种豁达与智慧;也不要怕把画画浓,浓到透彻是一种勇气与力量。两种风格迥异的画面折射出不同的生活境界,也显示了不同的处事态度。

【解读】通过相反的两种生活态度或情韵的对比,选取合理的价值取向,表达明晰的立场。这样的开头,对比鲜明,观点醒目。

【举一反三】

例1 《围炉夜话》中有句话:“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生活中,不苟、不俗,活出真性情的自我,这便是至高的生活境界。(《生活的境界》)

例2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可乐可以说是受众群体最多的饮品。冰凉、刺激、甜腻的碳酸汽水是学生的最爱。但我则爱茶,她像一个温和、深厚的知己,不时地与我谈天说地。对于爱茶的我,品茶是对丰富滋味的享受,对躁动心灵的洗涤。(《诗意生活》)

方法七 以俗化难

【示例】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夜上海论坛 【解读】真理总是朴素的,再高深的哲理总能和生活与自然现象对应。找到这种对应,通过引用透射浓浓生活情韵与泥土气息的俗语来演绎理性的文题,自然巧妙,形象深刻。

【举一反三】

例1 老人常说:人要面子,树要皮。但虚伪的面子还是不要的好,否则就会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

第3篇

关键词:演唱;呼吸;技巧

夜上海论坛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的原理都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是在发声、共鸣、吐字方面有些细微的差别。歌曲演唱的好坏在于正确地运用呼吸,良好地运用呼吸,才能达到“字正腔圆”。正确的呼吸方法,可引出口腔应有的发音机能,使发出之“音”自然圆润。

歌唱中的呼吸应该是越巧越好,演唱的歌声能使听众听起来好听、动人。“依字生腔,腔随字走”,“以气生字,字随气行”。只有这样才能很有表现力地将富有感情变化的各种歌曲演唱好。

声乐起源于劳动,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产这个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它是声音的一种特殊演唱方法和形式,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众所周知,呼吸在歌唱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其重要性有人称之为“动力”,是“关键”。把呼吸做到好处了,歌唱、发声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很多歌唱家对呼吸有过精辟的见解,如:“吸气要深”、“气沉丹田”、“吸气如闻花香”等,至于在“呼气”实际演唱时的“用气”量提的较少,一般人的要求:“气息要保持”、“要控制”、“要结实有力”、“像半打哈欠”。无疑哪种提法,都有道理,大多都是来自实践的总结。下面就多年的演唱、教学实践及多方面的学习,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分别几点说明。

1呼吸在歌唱中的运用

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气息从肺部呼出,振动声带发出声音,这意味着呼吸是歌唱的支柱。清朝时期徐大椿《乐府传声》中写道:“凡物有气必形,惟声无形,然声亦有气以出之”。就自己多年的演唱经验也总结出一个道理就是如同“人是铁,饭是钢”,即歌唱的呼吸是:“声音是铁,气息是钢的道理一样。”这就说明正确的呼吸方法与控制自然的呼吸是一切歌唱方法的核心。失去呼吸的支持,就谈不上歌唱的发声、共鸣、吐字、音色、情感等,歌唱的艺术也就不存在了。

歌唱者悦耳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上,声带因受到气息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动听的声音必须依靠正常而适度的气息作为原动力。一切声音表现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因为“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如果把歌唱者的发声比做工厂的产品生产,则呼吸系统好比是动力车间,喉头部分好比是成型车间,共鸣器官好比是加工精制车间,也就是说发声活动开始于歌唱者从肺部里发出气息冲击声带而发声,因此,呼吸活动应是歌唱者声音训练诸问题中,首先要引起足够注意的事情。克拉克在《呼吸论》中主张:歌唱者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适当地呼吸。必须把足够的气息吸进肺里然后或快或慢、或柔或强地把气吐出来,以适应所唱歌曲的特定需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歌唱者必须是位专业的呼吸者。”如:(普利斯曼在他的《喉头生理学》中认为:“呼吸是声音的生命”)。

正确的呼吸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自由的发声活动铺平了道路。而不正确的呼吸往往造成发声不良,因为呼吸运用失当会引起喉部肌肉的紧张。如:韩德森在《歌唱的艺术》一书里强调说:“歌唱需要一种特殊形式的呼吸。”声乐教师们都会同意,每个学声乐的学生要学得正确的呼吸方法是绝对重要的。使吐出的气息柱处于完整的控制之下,这是一切发声技巧的基础。

从文献上看,许多人都同意艺术的歌唱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但为了取得最好的歌唱效果,这种活动必须做到歌唱起来是一种非常自如、顺畅、不费力地自然流露。因此在歌唱中排除有意的做作与任何程度的过分紧张是非常重要的。维克托尔说:“歌唱理论家一般都认为生活中的呼吸是一种自动的本能活动,但是在他们实际运用到声音技巧训练时,又往往要求有意识地对呼吸进行控制,搞不好就会干扰到呼吸的自然活动,对歌唱者造成及其不好的影响。”由此可见,歌唱者必须努力把歌唱时的呼吸习惯和生活中的呼吸习惯协调起来。如果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就,也就为发展每个歌唱者的声音表现力创造一个最成功的条件。

2歌唱时气息的运用

歌唱时的呼吸是通过歌唱训练而形成的呼吸,建立在人们自然呼吸的基础上,与日常生活的呼吸有所不同。歌唱的呼气是在平躺吸气的状态中加以控制,尽可能持久地保持吸气状态,保持横膈膜和两肋的支持状态;吐气时小腹逐渐收缩,缓缓地吐气,以适用歌唱的需要。歌唱呼吸的训练目的在于不断延长发音持续的时间,获得演唱呼吸的各种技巧。在此基础上,歌唱者要全身“放松”,呈“自然状态”,缓慢地吸气,并利用一瞬间的轻微冲力,像吸气一样的动作唱出每一个音符。

夜上海论坛 巴尔纳德说:“平时呼吸是一种自动的活动,但歌唱时要求特殊的呼吸,所以要有特殊的气息控制”。爱金说:“歌唱时的呼吸,是与寻常的呼吸有所不同。”它的整个目的是为声音的发出,支持一种长的、节制的很好的空气压力。一口满满的气,常须很快地吸进,并且要在一个控制着压缩情况下,至少保持20s。这样1min的呼吸次数才能减到最低限度。再一点是要以一种留心地控制着的力量把它呼出,因为声音能够把握的发出全靠这一点。

夜上海论坛 3歌唱呼吸的训练

在歌唱时很多教师和演唱者大都采用“鼻口同时吸气”。在演唱起音时必须用口吸气,以便较好地扩张咽、喉以及气管、主支气管,并使它们的平滑肌作积极的活动。

下面有几种方法,可用于锻炼有关器官在歌唱时发挥其机能。它们是哄笑、叹气、打哈欠、惊讶、喘气法等。

(1)“哄笑”可以发展腹部的肌肉群,像在唱歌时所适应的那样。(韦柯夫:《歌唱者的基础》)

(2)“在歌唱中自由地呼吸最好的实例是拖长音的叹息。”(瓦特尔斯:《歌曲声乐学习的材料》)

夜上海论坛 (3)“歌唱者的呼吸必须像打哈欠时那样吸的深。”(马尔开西《歌唱者的问题解答和纲领》)

(4)“就像在受到惊吓时那样迅速的吸气,可以发展在歌唱时的快速换气。”(辛德尔:《头韵法与发音法》)

(5)“喘气是加强呼吸活动柔韧性的最好练习。”(威尔逊:《独唱者》)

作为一个声乐工作者,当掌握了一些歌唱呼吸的基础和基本原理,并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还有必要结合歌唱实践,对气息运用的技法和理论,作进一步探索,从而使自己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更扎实的声乐文化素养。

4如何正确运用呼吸达到“字正腔圆”

夜上海论坛 呼吸广泛地运用于歌唱中,良好的呼吸才能达到“字正腔圆”,正确呼吸方法的运用,可引出口腔应有的各种发音机能,使发出之音,自然“字正腔圆”。

首先是“字正”,“字正”,听众才能听清楚唱的内容,才能引起往下听的欲望。而且字音念准,有利于行腔的圆润,但它是完全建立在正确的呼吸方法基础之上,才能促成听觉上的美感。正确呼吸有利于音域的扩张,声音圆润、流畅;使歌唱的声音富于丰富的艺术表现。王晏卯是这样说的:“在唱腔与道白中,每句都按声调的体系,把字、意表达清楚,观众才能听清,这叫‘字正’”。这里的字音、字意必须结合起来,不能单纯地把每个字像打字机一样往外打。就是说每字、每句、每个词组都不是独立的,总是在气息的控制下,相互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每一个语意的。因此,每一个单字必须有轻有重,有抑有扬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腔圆”就是在字正的前提下,曲调要顺畅完整,情绪准确而圆满,符合人物的性格。字正是腔圆的语调基础,字不正,腔也就跑了应表达的意思。总而言之,“字正腔圆”就是要把词音、词意有感情、有声源(气息)地表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