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范文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茶叶贸易出口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茶叶贸易出口论文

第1篇

1.1安徽省茶叶出口量茶叶的出口贸易是安徽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近年来,在安徽省茶叶不断增产的基础上茶叶出口也实现了稳步的增长,2000年到2013年,安徽省茶叶出口量从1.3136万吨上升到3.9525万吨,增幅达200.89%,出口额从1531万美元跃至14391万美元,增幅达839.97%。2012年,安徽省茶叶出易金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2013年出口量占全国12.13%份额,居全国第三位。此外,安徽省茶叶出口平均价格2013年为0.3641万美元每吨,低于全国茶叶出口单价0.3827万美元每吨的平均水平。

1.2安徽省茶叶竞争力本文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安徽省及国内主要产茶省份进行茶叶产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以一产业在某国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世界贸易中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之比表示,在世界水平下,可以较好地表现该产业出口所具有的相对优势。本文借鉴显性比较优势进行茶叶出口竞争力国内比较优势的横向分析(见公式1),以安徽省茶叶产业在安徽省出口中所占份额与中国对外贸易中茶叶产业占外贸出口总额的份额之比来反映安徽省茶叶产业在我国茶叶出口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其中,RCAij表示j省茶叶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j省茶叶的出口额,Xtj表示j省的总出口额,Xiw表示中国茶叶的出口额,Xtw表示中国的总出口额。评价竞争力强弱的指数标准不变。评价标准如下:RCA大于2.5,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2.5-1.25之间,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介于1.25-0.8之间,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小于0.8,则表明其国际竞争力较弱。如图1所示,安徽省、湖南省和浙江省三省的茶叶产业RCA指数均大于2.5,因而从全国范围来看,其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虽说浙江省年茶叶出口额全国排名第一,但从RCA指数来看,产业竞争力低于安徽和湖南两省,且逐年下滑,2005至2012年从5.19下滑到4.17。安徽省RCA指数较为平稳,基本上保持在8.0左右,竞争力极强,但2012年RCA指数较2011年RCA指数下滑较大,从9.16下滑至7.88,下滑了1.28,幅度为13.97%,但仍具有极强竞争力。从RCA指数来看,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也低于茶叶出口排名第三的湖南省。湖南省RCA指数较图表中其他各省而言,异常的高,2011年更是达到17.32,总体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福建省RCA指数徘徊于1.43至2.08,因而福建省茶叶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江苏省RCA指数均低于0.8,其茶叶产业的竞争力较其他省份而言相对较弱,直接说明了其茶叶年出口量的不足。

夜上海论坛 2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优势和劣势

2.1安徽省茶叶优势①环境和文化优势。安徽省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多云雾,昼夜温差大,降水充足,适宜茶树的种植,加上悠久的茶历史与茶文化、以及安徽人民的辛勤经营,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高品质的名优茶。②价格优势。安徽省茶叶出口价格自2007年的0.162万美元/吨上升到2012年的0.323万美元/吨,相较于全国平均出口价位(2007年为0.209万美元/吨,2012年为0.332万美元/吨),安徽省茶叶出口价格有明显的价格优势。③产业后发优势。2012年安徽省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180亿元,大多数初具规模的茶叶企业已实施了清洁化加工项目,茶叶生产逐渐向深加工、精加工方面靠拢。安徽省茶叶在国内茶饮消费市场上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国外出口销售逐步提速。

2.2安徽省茶叶劣势①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我国茶叶总产量约179万吨,茶园面积大约为2280千公顷,全国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达0.0785万吨每千公顷。安徽省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为0.0635万吨每千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茶叶出口品种较单调。安徽省茶叶以出口绿茶为主,出口茶叶中90%是绿茶,出口量仍在不断上升,红茶和特种茶的出口量增长相对缓慢。而且安徽省茶叶生产出口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短,深加工程度不足等原因,出口茶叶价格仍然处于低价位。③中大型茶企带动不足。安徽省茶叶生产主要以家庭生产为主,茶园面积分散,难成规模,而茶叶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辅之以简单机器,使得茶叶的附加值较低。公司加农户形式的合作形式中,相关茶叶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带动。以2010年来看,进入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中的14家安徽茶叶企业,主要以茶叶出口为主的企业只有5家。2012年第二届中国茶叶企业品牌建设高峰论坛揭晓的“2012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榜单”中,安徽省仅有LUCKYBIRD、汪满田、迎客松、徽六、雾里青、天方等12个品牌上榜,尚缺乏品牌优势。④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茶叶中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残留现象严重,不仅会造成安徽省茶叶出口量的减少,而且使安徽省茶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声誉受损。此外,加工、包装、密封、储运等环节的卫生技术控制未达标,也使茶叶受到二次污染。⑤出口茶叶企业无序竞争,成交价格下滑严重损害了生产者利益。国际市场茶叶产品目前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从总体看在不断减小,安徽省相当多的传统出口生产企业被迫放弃出口,取而代之的是经营方式更灵活、管理运营体制更高效的私营企业,由于需要依靠规模获得效益,导致产能增大而加工的精细化程度不足,产品的品质水平在我国茶叶总体质量水平中处于中下。

3安徽省茶叶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严格卫生标准,提高茶叶品质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普及科学种茶和科学加工等知识,多途径开展培训,科学用药,加强农药采购、管理、施药等细节方面的记录,引导科学管理、科学种植、科学加工,确保出口茶叶品质。同时,加大对茶叶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清洁化加工项目。

3.2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努力改进传统独立加工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规模化茶叶加工中心,创新茶叶加工形式。在茶叶包装上,将其与安徽省特有的文化、旅游相结合,在宣传徽文化、“徽旅游”的同时增加茶叶本省附加值。茶叶产业链的延长,有助于提高安徽省茶叶的贸易竞争力。

夜上海论坛 3.3茶企联合,汇零为整安徽省现有大大小小7000多家茶叶企业,茶叶企业数量庞大,但这些企业大多为小企业,分布于偏远的靠近茶园的山区城镇,分散程度较高,因而难以形成规模。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进行全省茶叶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汇零为整,抱拳出击,提高小农户面对大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对一些规模性茶叶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使其做大做强,并带领势单力薄的小规模茶企,以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走企业联合之路,共同利益,降低风险。

3.4改善茶厂设备,提高集约化程度加大绿色生产力度的宣传,对全县茶叶加工厂进行改造,对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作坊式茶厂进行教育改革,鼓励他们以集体为单位,定好专门的加工点,以无公害茶生产标准进行。最重要是更换新型茶叶加工设备,以提高茶叶加工质量。最后还得多作市场调查,听取消费者建议,改进茶叶的加工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加工工艺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加工出独特的名茶。

4结束语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一)茶叶出口总体增速放缓

夜上海论坛 中国茶叶出口量,2008-2011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8%左右。2012年,因受绿色壁垒限制,欧盟与日本市场份额萎缩,导致茶叶出口总量下降,打破了历年来递增的趋势。2013年1-11月,茶叶出口量29.4万吨,同比有所回升,增长率3.0%。中国茶叶出口额一直逐年增长,2008年6.8亿美元,2012年10.4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1.3%。其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2008-2009年,茶叶出口额仅增长3.3%,增长率为近几年的最低。危机过后茶叶出口额增长放缓,2013年1-11月,茶叶出口额1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6.1%,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总之,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呈现总量回落,而总额依旧缓升的态势。这与国际市场上茶叶单价震荡上涨的背景不无关系,2013年1-11月,中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涨幅14.8%。

夜上海论坛 (二)茶叶出口结构不合理

1.国别结构

从商务部统计报告来看,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非洲、亚洲和欧洲,其中非洲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市场,出口额占比一直维持在45%以上。2013年1-11月,中国出口非洲的茶叶15.4万吨,5.39亿美元,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额的48.6%。中国茶叶出口国家或地区的数量达120个以上,在所有出口国家或地区中,摩洛哥、日本、中国香港、美国和阿尔及利亚近年来基本占据出口额的前五名,其中摩洛哥是中国茶叶最大出口国。2013年1-11月,共进口中国茶叶19160.7万美元,占中国茶叶出口17.3%的比例。中东国家占中国茶叶出口比例较小,这跟这些国家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习惯消费红茶有关。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增量减小,这主要体现在出口到欧洲、北美洲等地区的比重降低。中国茶叶出口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占比有限,主要源于欧盟对中国茶叶出口设置高标准,形成中国茶叶出口的最厚壁垒,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检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另外,发达国家有着较高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更倾向于名牌茶叶且顾客忠诚度较高,而中国茶叶产品整体上较为低端,因此中国并未占据发达国家的广大市场。相反是一些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对农药残余等技术标准不那么严苛的国家,如东盟、非洲的一些国家对中国茶叶有较大的进口需求,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中国茶叶总额年年增长。

2.产品类型

夜上海论坛 在中国出口的茶叶种类中,绿茶是最大出口茶类,占比遥遥领先。2013年1-11月绿茶出口量占茶叶总出口的81%,出口额占茶叶出口总额的74.8%,近年来的趋势基本如此。红茶和特种茶在茶叶出口中的比重紧随其后,不管是金额还是数量都占比相当。国际市场中,中国当属第一大绿茶出口国。但是由于东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相比于茶的种类,外国消费者更关注茶叶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哪怕是乌龙茶、普洱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茶叶品种,出口消费更多的仍为人数较少的海外华人群体,国际市场极为有限。中国出口的茶叶大多属于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多是充当外国品牌的原料形成外国的自有品牌。因此茶叶出口单价总体水平较低,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斯里兰卡、肯尼亚等比中国更不发达的国家。

夜上海论坛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内涵

上世纪80年代,绿色壁垒被某些国家用于国际贸易政策中,到9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兴起。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国更加关注进口产品的质量问题。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制定严苛的技术标准,限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国外产品的进口。这些国家一般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志等非关税壁垒,对外国商品实行进口准入限制。目前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运用最频繁的贸易壁垒,作为贸易竞争中有利的限制措施,绿色壁垒实际上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有利手段。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是我国学者提出的概念,在国际中基本等同于“环境壁垒”。在实践中,绿色壁垒主要包括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国际或区域性的环保公约、生产和加工方法或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众多类型。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消极影响

夜上海论坛 1.降低茶叶出口增长

夜上海论坛 发达国家对外设置的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最直接的负面影响为茶叶出口受阻,这不仅表现为中国茶叶出口增量下降,也表现为中国茶叶出口到高标准的发达国家的总量减少,这影响了中国茶叶对全球的出口总量,也影响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国别结构,出口更集中于绿色壁垒不那么严苛的非洲等低端市场。中国在日益严格的外国市场环境中,竞争力明显下降。进入欧盟的中国茶叶可被任意抽检,只要超过限量标准都会被全部退回或者销毁。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也纷纷效仿欧盟,提高了茶叶进口标准,中国面临的茶叶出口环境日益严峻。

2.增加贸易成本

夜上海论坛 美国曾经对绿色壁垒的施行所造成的贸易成本进行测算,结果发现由于绿色壁垒在产品检验等方面的严苛要求,相关的贸易成本会增加15%左右。为达到相关国家对中国茶叶所规定的卫生检验检疫标准或者其他环保标准,中国企业需探索改进生产方式或工艺的手段,创新更高效率的生产方法,这需要资金和人员的加大投入,进而增加了茶叶生产成本;另外,企业也要投入成本于茶叶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这无疑提高了产品出口的价格,削弱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促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夜上海论坛 设立绿色壁垒的发达国家都声称出自于保护自身国民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看似公平公正,但其实这种壁垒有着严重的歧视性。发达国家往往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容易达到绿色壁垒的高要求,国家之间对绿色壁垒的要求有贸易利益的冲突,实践中容易发生贸易摩擦,不排除有些国家用这样的理由制定高标准,限制其他国家茶叶的出口,引发国际贸易保护。在国际争端中,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技术性壁垒时有发生,且呈现年年增加态势。

(三)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积极影响

夜上海论坛 1.健全我国茶叶行业标准

夜上海论坛 过去中国的茶叶标准与国际上其他进口国家有较大差距。有些在欧盟或者日本禁用的农药而中国农业部并没有禁用,卫生部制定的部分茶叶卫生指标高于外国标准,这些随时都会成为外国实行贸易壁垒的借口。这些年中国茶叶行业标准的制定尽量做到和国际接轨,消除二级市场对中国茶叶出口的不利影响;另外,面对国际上日益严峻的绿色壁垒的出口限制,为扩大中国茶叶的出口,实现出口创汇和保证社会就业水平,各级政府也正抓紧时间制定符合国外高技术标准的行业准则,以提高中国茶叶的产品质量。各单位也在思考、探索和执行茶叶生产环节中的各项质量控制体系,在保证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同时促进茶叶的出口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出口质量

夜上海论坛 随着各国纷纷加入WTO,国家贸易间的关税壁垒逐渐被消除,紧接着是诸如绿色壁垒之类的无形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保护浪潮中不断涌现。但不管进口国是为维护本国国民的生命健康还是环境保护,执行严格的绿色壁垒实际上也能使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企业加大对茶叶生产环节中茶叶质量的控制,提高出口茶叶的质量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叶质量水平的提高刻不容缓,国人也更加青睐绿色茶叶、有机茶叶,壁垒的设置给了我国提高茶叶质量的压力和动力。广泛成立的茶叶研发中心为有机茶的生产提供质量认证,尽量减少或防止人为大量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化肥等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为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夜上海论坛 3.促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绿色壁垒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茶叶生产的技术要求,是全球技术进步所需的必然过程。面对这些无形的贸易壁垒,我国除了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加工方式或设备外,更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加强自主研发,创造适合茶叶生产的更高技术,提高我国茶叶生产效率,实现茶叶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精细化的技术标准的施行,对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压力,迫使企业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对原有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改进,革新生产工艺和方法,促进茶叶产品的升级换代,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三、面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夜上海论坛 面对后危机时期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和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为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齐力合作,探索并实施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对策。

(一)政府方面

夜上海论坛 1.构建我国绿色壁垒的法律体系

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特别是绿茶的出口,基本年年占据世界绿茶总出口额的首位,如此大的贸易量,行业标准却掌握在他人手里,着实吃亏。中国在面对绿色壁垒时,不仅要设法规避,还需尽可能制定本国的环境与贸易准则,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保障我国的茶叶贸易。即为尽量减少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绿色壁垒上的冲突,需要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以提高我国环保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在茶行业标准的制定上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可借鉴他们在立法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可通过积极参与,影响其他国家制定出适合我国茶叶出口的标准。

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农药残留检测

夜上海论坛 政府应该加大对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的投入力度,保证从源头上减少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加大对科研院所等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投入,大力研制生物农药。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以及促进出口,生物农药的研制十分关键。但不管是生物农药的研发还是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水平,资金、人力的投入都是相当大的,政府的扶持力度显得非常关键。

3.加强对茶叶产业的补贴和茶农的培训力度

一方面,政府应该提高茶叶生产方面的农业补贴水平,包括“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以降低企业和农户生产成本。“绿箱补贴”是不要求各成员方作削减承诺的补贴,而“黄箱补贴”则相反。发达国家都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对本国茶叶生产进行“绿箱补贴”,而中国的补贴则远远不够;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开通各种可能渠道对茶农进行免费培训,指导茶农科学用药,帮助企业从生产的第一步便控制农药残留。

4.建立绿色预警机制

夜上海论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毒性大、农药残留程度高的茶叶必将被市场淘汰。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也使得农残指标变化迅速,特别是欧盟等发达国家。中国商务部在绿色预警机制的建立上日益完善,未来应更全面而及时地通报茶叶出口国家绿色壁垒的监控、评估信息,让出口企业在第一时间可进行生产和出口调整,以规避绿色壁垒。

(二)企业方面

夜上海论坛 1.鼓励有机茶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

夜上海论坛 有机茶的开发生产,是从根本上解决农药超标问题、突破绿色壁垒的良好途径。每年的有机茶市场世界总销量达6000吨左右,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是主要市场。由于其科技含量高,价格高,市场认同度高,目前其生产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潜力巨大。要寻求茶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有机茶“公司+基地+茶农”的生产模式,加强产茶区农药的使用管理,引导茶农使用有机肥等环保农药,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

2.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管理,提高茶叶质量和附加值

夜上海论坛 企业为成功突破绿色壁垒,需要在生产加工环节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农药采购、管理上慎重选择来源,做到对施药时间有记录,掌握茶叶安全间隔期,保证茶叶生产环节安全环保。生产企业也应该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增加科技、人才投入,尽量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提高茶叶出厂时的附加值。这可提高茶叶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

夜上海论坛 3.努力创建茶叶国际品牌

夜上海论坛 目前来看,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等一些欠发达国家和与中国有着相似茶文化的亚洲地区,要扩大中国茶叶的出口市场,需要中国企业在创建茶叶品牌上倾注更多努力。目前中国几乎没有国际公认的品牌茶,中国茶叶出口更多为原材料出口,深加工环节基本被国外大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应在包装、茶产品加工、茶保健品等领域进行创新,从精神、文化和情感上充分挖掘茶文化的内涵,规范企业生产制度,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创立国际市场大品牌。

(三)行业协会方面

目前,中国茶叶生产的集约程度较低,散户、私企进行茶叶种植的比重较大。在行业协会的作用下,几个茶叶出口大国在茶叶生产加工的集约化程度较高,如印度的60个茶叶种植场便占了全部茶叶产量的60%;日本的茶叶种植在农协的组织下统一购置农业机械,连防治病虫害、加工等环节也进行了统一,尽管其茶叶种植以农户经营为主,但农协的存在有力地把资源的配置优化了。中国的茶叶协会或商会应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联手茶叶生产知名公司、集团公司或龙头企业进行茶产业战略布局,减少茶企之间的恶性竞争,为增强茶叶生产质量、提高茶叶出口经济效益提供推动作用,制定茶叶出口行业标识,向外国客商推荐获得行业标识的出口企业。此外,茶叶协会还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做到生产、销售、市场预警信息的及时沟通,帮助企业在成功突破绿色壁垒的同时扩大茶叶出口。

夜上海论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