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初中历史事件整理范文

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历史事件整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历史事件整理

第1篇

关键词 市政道路 路基 排水系统 辅设施

夜上海论坛 近几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市政工程建设,市政道路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这是由于城市道路范围内有各种管线和地下设施需同时施工,城市交通的需要又不允许工期过长,各种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同步建设,加大了工程的复杂性,因此,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路基与路面、排水系统和辅设施。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现就一些较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作如下分析。

一、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处理措施

夜上海论坛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

1.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如果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2.治理方法。(1)施工单位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规定。(2)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3)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4)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1m,对填土中的大石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应打碎或取出。

夜上海论坛 二、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处理措施

夜上海论坛 1.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1)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经使用,则受到磨损易起砂。(2)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3)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灰料拌和不均匀,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4)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及时排除。(5)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清理不干净,不牢固,脱膜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6)混凝土面层产生的裂缝主要有干缩裂缝和施工缝留置不当引起的裂缝。

2.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膜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夜上海论坛 三、排水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夜上海论坛 1.管道渗水,闭水试验不合格。(1)原因分析。一是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二是管材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三是管道接口及施工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松散,抗渗能力差,容易产生漏水。四是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五是闭水封口不密实,又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

(2)防治措施。第一,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良处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松软土层后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的材料回填实密实,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坑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第二,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无蜂窝麻面现象。第三,选用质量较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接口缝内要洁净,对水泥类填料接口还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第四,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现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与检查井连接的管道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等管道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第五,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勾缝,较小时只做单面勾缝或抹面,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第六,条件允许时,可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预设排水孔在管内底处以便排干和试验时检查。

2.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1)原因分析。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导致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2)防治措施。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坐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四、辅设施

1.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易脱落。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中,应向施工队伍提出特别要求,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此处的施工质量,注意砂浆标号、干湿度及砂浆的饱满度,必要时可要求用于此处的砂浆标号提高一个等级。

夜上海论坛 2.人行道上的路灯检查井盖板与道面高差超标,易产生绊脚现象。在人行道施工中,由于检查井盖板大,安装较难,极易出现检查井盖板与路面高差超标现象,交付使用后,可能发生绊脚现象。施工单位需要逐个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整修,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五、结束语

夜上海论坛 综上所述,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我们应该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素质,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引入责任到人的竞争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质量通病,力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苏宏阳.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2篇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教学资源 跨学科资源 网络资源 整合

高中新课程改革拓宽了历史教学资源的广度,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善于利用和整合历史教学资源的要求。历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历史教师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提升历史教学效益的基础。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助于丰富历史课程内容,创设多元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科教学的活力。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整合教师资源,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学科素养,最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优化上。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确立了历史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而非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有了新的教材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这种理念下,教材成为教学的工具,为教师多渠道地开发教学资源提供了平台。教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恰当地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科学的整合,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能够达到三维目标要求的,都可成为教学资源。

1.整合学科知识,增强历史教育生命力

夜上海论坛 常说“文史不分家”,就是指历史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联系紧密。对教师而言需要在备课重视各学科领域的合理配置,加强各学习领域及各科目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的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来诠释历史、实证历史、降低知识难度,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如引用《木兰辞》词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宋代以前中国古代“市”有固定区域限制。必修2“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两课涉及欧洲很多国家,利用当今世界地图讲解既能使学生直观掌握新旧航路的区别,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还能更好地理解英荷殖民扩张凭借的地理位置优势。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育应更加注重“现实”这个落脚点,关注现实生活。有效整合学科知识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综合其它学科的资源来充实历史课堂。同时多关注当下的世界形势和社会生活,在学科整合过程中自然地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历史课堂富有生命气息,增强历史教育的生命力。

2.整合课堂教学与终身教育理念,彰显史学功能

人的进步和发展并不是教学过程一结束就能立即显现来的。正如赵亚夫老师所说:历史学科,“它关乎人性的教育――自由精神;它关乎国民性的改造――理性批判;它关乎人类文明及民族的演进认识――反省意识;它关乎国民社会态度的养成――社会行动。”可见历史教育的实质是人精神观念地培养,它是一种影响人乃至整个民族发展的终身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高中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他们不再把思维束缚在校园里,已经有意识地关心和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自己的人生价值。世界观、人生观、信仰价值观日趋成熟。因此,对高中生的历史教育不该仅仅局限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止步于完成教材内容,而应适时关注学生是非观念、人生态度的引导,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智慧。在感悟历史得失中明白了道理,增长了智慧,学生们会逐渐改变历史无用观,更加重视历史学习。其实,历史课堂中的治乱兴衰是引导学生明理、智慧、通达的最好教学资源。有效地整合日常课堂教学和终身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服务人生的终极取向。

二、整合学生资源,树立学生自信心

以前,教学资源的整合基本放在课堂之外,而忽视了课堂中的生成教学资源。我校近年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小组讨论、师生研讨中,往往师生有新的生成问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与建议及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语言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教学资源。5学生们的生活体验本身就是最丰富、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它甚至可以超越教学预设目标。整合学生资源,一方面可以突破狭隘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夜上海论坛 三、学科间教育资源的整合

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历史学科知识自成一体,极少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历史新课程强调模块教学,在趋于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譬如,在政治史模块中增加了政治学科中的政体、国体等专业知识;在经济史模块中增加了许多专业化名词,如产权制度、公司制、股份制、外向型经济、资源配置等;在文化史模块中涉及语文学科的很多知识。显然,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则要高度重视学科间的整合与合作;相关学科的教师要注意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协商,并且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尝试着上不同学科整合的课。例如我在教必修Ⅲ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时,请语文老师客串讲“明清小说”、请音乐老师演唱京剧、请美术老师展示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尝试,不仅既使学生在一堂课中获得多元化知识,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又使学生感受到各种知识是融合贯通的,拓宽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3篇

关键词:辩证思维;地理教学;主体性;

一、引言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初中生只有有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够主动投入地理学习中,获取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对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堂是主要的教学阵地,作为地理教师,需要时刻以教材作为依托,选择科学的地理教学手段,制定好教学目标,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十分重要,辩证思维能力是根据辨证关系来开展的思维模式,也是辨证法的重要表现,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一个高级发展阶段,这不是一种感性的思维,而是抽象和具体的有机统一,学生如果有良好的辨证思维,就可以把握好各类事物的本质及其关系。研究显示,人类的辨证思维主要出现在7~11岁,在年龄的增长下,辨证思维能力也不断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如果可以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将是非常有益的。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辩证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形成地理联想与分辨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地理学习。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辨证思

夜上海论坛 维能力的实践探讨初中地理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还需要从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入手,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竞争与合作能力,突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与探究中获得更大的成长。第一,注重发展非智力因素。从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学习过渡阶段,刚刚度过小学轻松的学习阶段后,学习任务陡增,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让很多同学感到压力重重,初中地理这门学科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上,并添加了一些人文地理的内容,对于刚刚接触地理知识的学生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深刻的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选择,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此外,在很多同学看来,地理是一门“副科”,在学习上不重视,给地理教学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为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必须要抓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与学之间搭建起桥梁,让学生可以在融洽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创造性,避免人际冲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局面。第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活动中提出,任何教育活动都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注重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需要突出“学”的核心思维,将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主动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此外,要培养学生的辨证地位能力,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可以通过预习和思维训练两个方式进行培养:首先,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预习,在预习之前,实现给学生布置好任务,提出预习问题,同时,预习的形式应该要多种多样,教师要适当的抽出时间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帮助他们纠正不正确的预习方式;对于容易掌握的问题,在学生完成预习后,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进行讲解与表演。此外,课堂思维训练也是提升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有效渠道,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难度适中、导向正确的问题,用这样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动脑来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填图和读图训练,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图文转换,提升思维模式的直观性,这也是锻炼学生地理思维的有效方式。第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如果学生可以拥有创造性思维,就可以在新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应用头脑风暴法,在讲解关于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同学们,如果我们国家的地势为西低东高,那么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们立马七嘴八舌的开始进行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碰撞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益。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应用形象思维和感性材料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讲解海陆因素与气温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大家都游过泳,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夏天游泳的时候,脚踩在水里和踩在沙子上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利用这种形象直观的材料来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将一个个的难题迎刃而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地理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关注和培养这种能力应成为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辩证思维带给学生太多的好处,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不仅对地理教学活动有益,也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而达成目标应有更多的维度和途径,这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懈地探索,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宏霞.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辨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11(04).

夜上海论坛 [2]李明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