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引言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中的某些热点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规模以及明确倾向型的观点或者言论的情况。在这二十一世纪当中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互联网交流技能,当今的大学生更是这一个群体当中的使用者。大学生对网络的参与热情高涨、思想活跃。据调查,高校学生网上关注的主要问题中, 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占25.4%,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占27.2%,学校焦点问题占29.1%,其他问题占18.3%。由这些数据看出,高校学生网络关注的问题比较广泛,思想活跃。大学生对网络谣言与虚假消息的辨别能力较弱, 网络舆论趋于情绪化。据调查, 有6.3%的高校学生经常在网上散布、传播过虚假消息, 有34.4%的高校学生有过, 但不经常在网上散布、传播过虚假消息, 有59.3%的高校学生没有在网上散布、传播过虚假消息。
夜上海论坛 近年来,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高校对于网络舆情信息处理的并不够及时,在反应与处理方面都显得比较滞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已经对舆情信息的处理产生了不信任心理。现如今的高校大学生是利用网络较多的一个群体,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正因为这一点高校也将会成为舆情事件发生最为集中的一个地点。
2 高校网络舆情决策支持管理平台
本研究的宗旨是探索网络舆情感知、汇集、分类与整理,Ω咝M络舆情定量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辅助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总体来说,我们的目标有:
(1)根据行动个体对集体行动议题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设计高校网络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感知潜在的虚拟或现实集体行动,为大学管理部门提供多角度、多层次查询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数据的功能,辅助监管夜上海论坛部门制定决策及协商方案,提高的能力。
(2)希望本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实际应用领域,建成一个运用智能挖掘、机器学习等计算机技术的高校网络舆情感知、判别及辅助决策制定平台,为学者研究提供参考以及为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2.1 高校网络舆情特征测度指标与关键因子模型的研究
夜上海论坛 本研究将采用计量统计方法确定高校网络舆情附载的相关事件及事件信息特性,对大学生集体行动网络舆情的测度指标进行定量研究,挖掘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导向的主要因素,并确定跟踪事件,进行文本挖掘,为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协商机制模型确定了影响因子。
2.2 高校网络舆情数据资源采集与过滤机制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网络中大量存在的诈骗信息,因此进行本研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数据从哪儿来、数据怎样采集以及数据是否需要精加工的问题,即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式与数据过滤的研究。
夜上海论坛 2.3 基于小世界理论的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抽取的研究
夜上海论坛 对现有的基于Web2.0海量的数据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基于小世界与无标度复杂网络特征的计算机算法程序实现有效信息的提取分类,判断复杂高校网络舆情倾向,判别具有影响力的中心节点,在海量信息中发现敏感点,预警热点事件并掌控爆发点,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大学管理层提供高校网络舆情辅助决策制定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持。
夜上海论坛 2.4 面向高校的网络舆情决策支持管理平台构建的研究
夜上海论坛 以网络博弈模型等模型为研究工具,对高校相关的集体行动事件相关报道与相关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判断、预测,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爆发的快速反应机制框架及高校网络舆情预警监控平台,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与控制,提供公众参与的渠道端口,进行网络创新交互模式的管理,为监管部门做出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与帮助。在理论研究的支持基础上,按可扩展软件组件模式标准开发实现各个模块功能,然后利用软件耦合技术将各组件拼装整个系统,将系统部署公共网络上,提供给普通用户使用,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与完善系统功能。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取得的相应成果,不仅对相关学科的融合可以创造一定的理论与应用积累,而且能够尽快跟踪到国际学术前沿,拓宽研究视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课题组与国内公安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能够为课题研究获取数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课题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应用。本研究成果将部署用于管理部门,制定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决策,为管理部门提供多角度、多层次查询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数据的功能以及预警辅助决策支持,提高管理部门预防与监管大学生网络集体行动的能力与效率。
参考文献
夜上海论坛 [1]李杰,锁志海.基于统计分析和知识挖掘的网络舆情管理决策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
[2]彭知辉.论与网络舆情[J].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46-50.
夜上海论坛 [3]张丽红.网络舆情中的伦理问题[J].理论界,2007(06):6-7.
夜上海论坛 [4]曾润喜.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9(08):187-191.
[5]于淼,李远.网络舆情的关键技术与系统构架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01): 21-22,45.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网络舆情信息;生命周期;监测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2-0111-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12.021
引言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校园网中网站、论坛、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上信息资源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校园网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以及所关注的其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观点。表现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由此引发对校园网络舆情这种校园信息传播方式的关注,实施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有效监测与管理,维护校园网络舆情信息健康传播,已经成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工作。
一、网络舆情概述
1.网络舆情的概念、要素与发展过程
所谓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反映舆情的重要载体。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信息”则是民众在互联网上和传播的能够反映民众舆情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往往是以文字形式为主。网络舆情反映和表达了一定的社情民意,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为社会舆情的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是指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对有关国际重大问题、社会焦点问题、时政问题以及有关校园事务和学校管理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问题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它不仅包括其对国家、社会的政治态度,也有对自身利益需求的诉求和表达,是要求国家、学校不断改善其现状、情况的诉求和意愿的集合。
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可知,高校网络舆情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本体和舆情空间四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其中以学生为主。高校网络舆情的客体是中介性社会事项,包括各种事件、热点现象、行为和政策等等。高校网络舆情的本体是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空间是指网络使用者(俗称网民)对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态度形成、变化和发生作用的情境,通常指学生社会政治态度形成、变化和发生作用的环境。网络舆情空间是多层的、结构化的和复杂多变的,是主客体和空间中具有的其他基本因素之间的多维或多元的互动。舆情空间包括硬空间和软空间。硬空间是指存在于互联网中的各种虚拟空间,如校园BBS、论坛、微博等。软空间是指网络使用者(俗称网民)在使用互联网时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角色认知、价值观以及网络文化等。
网络舆情一般都要经历产生、形成、发展、消亡四个过程。首先是社会或校园中某个话题或现象引发网络使用者(俗称网民)关注。在得到网民的关注后,借助网络的传播和放大作用,更多的网民加入其中,逐渐形成一种或数种舆论观点。当参与人数和舆情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程度后,网络的声音开始在现实社会产生影响,引起现实社会的共鸣,促成网络舆情的到来。而一旦热点转移或消失,该舆情热点话题随之退化或转入下一热点。
夜上海论坛 2.网络舆情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夜上海论坛 从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可以得知,网络舆情信息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所谓网络舆情信息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决策工作产生对网络舆情信息的需求开始,到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结果被决策者利用的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对网络舆情信息的需求和利用分别是网络舆情信息生命周期的起始和终结,中间还要经历一系列不可缺少的环节,主要包括: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规划、网络舆情信息汇集、整理和评价、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报送和反馈、网络舆情信息预警等,它们共同构成整个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的主体部分。
夜上海论坛 二、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
夜上海论坛 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对高校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准确把握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的内容、导向、发展趋势,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决策数据链,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结合网络舆情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分析与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夜上海论坛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提取(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信息萃取)、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网络舆情决策管理和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环境。
网络舆情信息提取是利用网络抓取技术,包括网络雷达技术、元搜索技术、网页内容智能提取技术等;多文档自动摘要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包括全文检索技术、基于图片内容检索、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分类与自动聚类、相似搜索与消重等技术,对校园网(新闻、论坛、微博、即时通讯等)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对转载频率高和访问次数多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和专题聚焦等。
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是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模型的核心功能。是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者在对网络舆情信息汇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把握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本质,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夜上海论坛 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的目的是提供有价值的舆情信息,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需要将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的结果,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输出给使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将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模式及特征输出为舆情监测图谱。在相关数据挖掘、监测分析算法的支持下,形成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报告。同时将生成的舆情信息存储于舆情信息数据库中,以便今后舆情信息研究的需要。
整个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网络舆情监测的环境中,监测环境的建立有助于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处理、决策方针的制定、对舆情的监控和管理。
三、主要功能分析和实现
1.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与处理
高校利用对校园网络的控制与管理,校园网内的舆情信息数据可通过对各种信息平台的访问权限来获取。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对校园网内多种异构数据源的信息采集,具体为:利用网络爬虫模块实现对校园网内网页文件的信息采集;利用Lucene数据库接口实现与各种异构数据库的连接;利用Nutch的插件机制,实现对文档文件的解析与读取。
夜上海论坛 Nutch是一个开源的Java实现的Web搜索引擎,在Lucene基础上通过添加网页数据抓取功能构建而成,提供了构建搜索引擎所需的基本工具模块,包括网络爬虫、文本分析、分词工具、建立索引、搜索功能和结果过滤等。Lucene是一个高性能、可伸缩的信息搜索库。可为Nutch提供文本索引和搜索的API,也可为应用程序添加索引和搜索功能。通过Lucene的数据库接口直接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用API建立索引并提供搜索接口。
夜上海论坛 互联网的舆情数据信息可利用元搜索引擎技术从网页数据和异构文档中获取。元搜索引擎将检索条件转换为各独立成员搜索引擎(例如百度、谷歌等)能够接受的格式,并通过各自的查询接口提交,然后对获得的HTML格式的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获得与之相对应的链接地址、网页标题以及部分说明文字,将上述信息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后存放到相应的数据库中。最后通过对不同独立成员搜索引擎所获取的舆情信息的链接地址和网页标题等信息的对比和有效性检测,实现结果的筛选和去重,然后将结果提交给Nutch插件,与校园网舆情信息统一建立索引。
夜上海论坛 网络舆情信息预处理包含分词与建立索引。主要对信息采集过程采集到的文本数据库进行读取,逐条进行数据清理,去除文本中的脚本等无用信息,提取出文本的标题、内容,并利用对文本进行分词索引,创建文本模型并提供数据资源。
2.网络舆情信息分析
夜上海论坛 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是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的核心。学者们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虽然总结了许多应用模型,但不能较全面地实现网络舆情信息的内容分析,在继承学者们的研究实践(如指标分析)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网络舆情信息,结合内容分析法,选取趋势分析、指标分析、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以达到较为全面地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内容的目的。
夜上海论坛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隐性信息,对事物发展做出预测。内容分析法用于网络信息的分析,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方面。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内容分析法可以在自动处理环境中深入揭示文本的隐性内容。
趋势分析通过对某一舆情话题,在不同时期内所显示的舆情信息资料进行函数模式的转化,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某一特征的信息的数量、重要性、强度等发生变化和差异的因素,从而可以判断这一舆情话题的趋势倾向。
夜上海论坛 指标分析用于内容分析中可以测量信息传播的重要性、热点或重点,检测偏见存在的趋势,推断信仰、信心和动机的水平等。网络舆情信息研究模型里常用的指标有热度指标、倾向性指标、预警指标。
夜上海论坛 绝大多数的网络舆情信息是以文本形式出现的,文本分析是对文本的表示及其特征项的选取,它以特征词作为分析要素进行量化来表示文本信息,统计其出现的频次,分析和推断网络传播的内容,以及言论的倾向性。
夜上海论坛 特征分析把从文本中抽取出的特征词进行量化来表示文本信息,通过对某一对象的特征词,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上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稳定的、突出的因素,从而判定这一对象的特征。
比较分析是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对比,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研究对象的不同,找出本质上的异同。例如:比较同一舆情信息在不同地域的传播特点、反应热度等;比较不同媒体载体报道风格的异同等。
夜上海论坛 四、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模型的实践应用
夜上海论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分析、决策和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得到重视,它的应用促进了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提供技术保障,使高校教育管理适应网络时代的形势发展需要。利用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模型,以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为中心要素,构建互动的反馈响应体系,主体要素为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媒介要素为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如图3所示。
网络舆情信息互动反馈响应体系中的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直接面向教育工作者和网络环境,利用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将校园网络环境中的舆情信息采集并挖掘分析,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舆情信息情报以及决策支持。在舆情分析及管。理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现实环境中的情报信息;舆情管理通过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中的决策反馈行为,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作用。另外,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将自己的思想、需求及建议等反映给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建立交流机制。这样,在教育实践中受到阻隔的两大主体要素(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效地建立互动关联机制,一方面,让教育工作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想法及行为;另一方面,让受教育者的意见可以畅通地传递给教育工作者。
夜上海论坛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19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071-02
How the Library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Network Monitoring Public WorkYu Huixin1 Ruan Jianhai2
(1.Faculty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2.Librar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In the web2.0 environment,the network to become one of the main carrier of public opinion.By analyzing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opinion,features,network monitoring public opinion work who needs,network monitoring public opinion,the main method used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library,giving a opinion on how the library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network monitoring public work.
〔Key words〕network monitoring public opinion;university library;information service
夜上海论坛 在Web2.0环境下,每个人都成为了网络的生力军,网民不再单纯的是信息的接受者,不再仅仅处于信息链条的末端,不再单纯的被动接收信息,而是成为整个信息网上的一个结点,可以是信息的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还可以是信息的存储者和利用者,因此,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最好平台,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夜上海论坛 1 网络舆情的定义
当前学者对舆情概念的认识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上,王来华认为舆情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
广义上,张克生认为舆情指国家管理者在决策活动中所必然涉及的,关乎民众利益的民众生活(民情)、社会生产(民力)、民众中蕴涵的知识和智力(民智)等社会客观情况,以及民众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基础上,对社会客观情况以及国家决策产生的主观社会政治态度(民意)[2]。简而言之,广义的舆情,就是指民众的全部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和民众的主观意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情民意”。
刘毅著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是国内在网络舆情研究理论方面的第一本专著。他认为舆情是由个人以及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3]。而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夜上海论坛 总结前人的观点,笔者认为网络舆情就是通过互联网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网民表达和传播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帖、转帖等实现并加以强化。
夜上海论坛 2 网络舆情的特点
夜上海论坛 网络舆情具有舆情所具备的特点外还具备自身的特点。
2.1 网络舆情的场所特点
Web2.0以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更加注重交互性为特点引导起互联网革命,使互联网变为“可写可读互联网”,每个人都参与信息供稿。网络舆情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实现:发播各类信息的网站,网页,以及论坛,留言板,BBS,博客,SNS社区以及新兴的微博等交互式栏目。依靠网民的浏览,发帖,跟帖和转载形成人气,可以迅速集中地反映公众的意见和言论,是民间舆论或者民意得以展现。
2012年2月第32卷第2期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Feb.,2012Vol.32 No.22.2 网络舆情发展的阶段性
夜上海论坛 一般网络舆情的发展可划分为4个阶段:舆情议题发展阶段、舆论平稳向消退发展阶段、网络舆情爆发阶段、控制和引导阶段。有关网络言论能否成为网络舆情,很大程度上由议题的敏感性和活跃性所决定的。在网络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网络舆论由潜性舆情向显性舆情转化的关键阶段,为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如果在舆论处于潜舆论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引导,容易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引导显舆论的困难程度,则远大于潜舆论。
2.3 网络舆情具备互联网的特性
言论的匿名性:每一个网络用户在互联网上均可以有自己所设计的任何一种身份出现。这样舆论人可以在完全公开、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交流的平等性:言论的匿名性导致了意见交流的平等性。过程的速成性: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更加迅速。网络的传播特性使网络舆论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聚集起相当数量的人群。
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途径:电子邮件及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飞信等;电子公告板(BBS论坛)、聊天室;博客、微博;维客、聚合新闻、播客等。
3 网络舆情工作的主要需求者
夜上海论坛 市场上对于网络舆情监测有需求的主要是企业和政府。企业进行舆情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了解用户使用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反馈情况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产品或服务需要改进的地方、出现危机是民众的态度以便做好应对动作、竞争对手的动态等。政府进行网络舆情监测主要了解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涉及司法系统法制建设等;涉及部分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城管队伍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等系列民生问题;涉及社会收入分配等;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民族自豪感;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等。
夜上海论坛 4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李子儒认为对不良网络舆情预警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设,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4]。
夜上海论坛 据笔者实际工作了解,社会上一些做网络舆情监测的企业将不良网络舆情定位负面舆论,主要分为4个等级:红色等级(危险)、橙色等级(亚危险)、黄色等级(可控)和绿色等级(安全)。不同的网站因为其日均IP访问量、日均PV浏览量、网站受众范围、类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权重。不同权重的网站其舆论影响力也是不同的,所以要对网站进行分析管理,划分为核心监控阵地、重点监控阵地和普通监控阵地。根据舆论所属的阵地、访问量、回复量、转载量和是否出现在夜上海论坛重要板块来确定负面舆论所属的等级。
天津社科院刘毅指出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是有效引导网络言论的前提[5]。
夜上海论坛 目前网络舆情监控分析主要采用人工监测和运用舆情软件监测两种方法进行。人工监测方法主要流程是:监测员接到任务,通过对专题的分析、查找关键词、确定关键词,然后对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论坛贴吧、微博等网站等进行查找、搜集信息,经过多次的关于这一个专题的监测,总结出核心监控阵地、重点监控阵地和普通监控阵地,以后的监测主要针对这些网站进行,不同的阵地监控的频率也不同,最后汇总监控到的信息,撰写监测报告。人工监测的方法的优点是搜集的信息精确;缺点是监控的频率低,容易漏掉信息。人工监测主要适合与对专题进行监测分析。运用舆情监测软件是现在主要的监控方法,市场上有很多公司开发了舆情监测软件,这些软件通过融合最新的海量信息搜集、全文搜索和数据挖掘技术24小时监控成千上万的网站、论坛、微博舆情和博客,帮助用户及时、全面的掌握各种信息。舆情软件监测的优点是监测的范围广、信息搜集全;缺点是信息的相关性小。总结上述情况,好的舆情监测分析应该是运用舆情监测软件和人工监测相结合,运用舆情监测软件搜集信息,然后人工进行筛选、汇总、撰写分析报告。
5 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夜上海论坛 5.1 相关部门在掌握舆情方面,存在巨大的困难
华中科技大学纪红则从舆情信息的角度提出要科学地搜集和分析网络舆情、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6]。而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一部分企业,对于网络舆情监测,没有专业的人员,不能及时掌握舆情信息。有些选择外包给专门做网络舆情监测的单位,有些甚至任其随意发展。
5.1 缺乏专业人员
夜上海论坛 网络舆情监控员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各种学历各种专业人员混杂,只要掌握基本电脑操作的,再经过做舆情监测的公司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任工作,导致搜集的舆情有漏报、相关性小、延时报道等问题的出现。
夜上海论坛 5.2 缺乏理论指导
市场上众多舆情监测公司,缺少专业的信息服务人员,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一些有实力的公司选择与高校合作,从高校专业人员中获取理论帮助,制定科学完善的舆情监测指标体系、计算出合理的舆情指数。而大多公司只是凭经验进行监控,撰写分析报告,使得报告的精准度降低、相应体系没有科学的根据。
6 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夜上海论坛 高校图书馆应该适应市场需求,扩大信息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图书馆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到舆情监测工作中来。
夜上海论坛 6.1 完善的工作机制、技术和方法
建设专业的重大事件舆情数据库,一方面丰富了馆藏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总结网络舆情的特点、借鉴成功经验。建立与完善危机舆情应对方案,完善网络舆情工作的工作机制、技术和方法。推动各馆资源共享,打造舆情监测专业平台。
6.2 雄厚的理论基础指导舆情监测的实践工作
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有其成熟的理论基础,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应参与舆情监测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拓展信息服务工作内容。
夜上海论坛 6.3 丰富的信息服务专业人力资源
夜上海论坛 图书馆有大量的信息服务专业人员,他们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信息资源检索与开发人才,长期从事信息服务工作的图情人员具有善于通过检索、观察、阅读发现隐性、连带的新信息能及时、全面、准确的获取舆情信息;通过思考、归纳概括、发现本质、找出规律应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夜上海论坛 总之图书馆充分发挥自己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理论基础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参与到网络舆情监测中来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与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5-8.
夜上海论坛 [2]张克生.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7-19.
夜上海论坛 [3]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3-54.
夜上海论坛 [4]李子德.论和谐社会视野中不良网络舆情的预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