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论坛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历史遗址考察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报考综合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57-02
一、调查问卷设计
夜上海论坛 本问卷针对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体验、操作功能、流程设计、改进意见等方面,对220名调查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网上问卷调查,共有10个客观题,2个主观题。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中,有1名为省教育厅主管部门领导,7名为接收高校的招生教务相关部门领导或者老师,52名为高职校相关部门的领导或教师,160名为报考学生。
夜上海论坛 二、调查结果和结论
夜上海论坛 1.系统使用整体的满意度较高。在问到使用者对该管理系统整体体验如何,调查者中认为“好”和“较好”的达到了87.27%,仅有12.72%的认为一般。此问题在省教育厅和接收高校调查中,“好”和“较好”的比例达到100%,高职校中的调查者达到96.15%。在调查该系统界面设计情况时,有71.82%的调查者认为美观和很美观。有83.18%的调查者认为系统的可操作性强(包含很强、较强)。在系统稳定性的调查中,回答非常稳定和比较稳定的高达88.18%。这说明了该系统在各方面的使用者看来,无论是体验感、便利度、设计感,还是操作性、稳定性都处于较好的状态,整体满意度较高。
夜上海论坛 2.该系统在使用上完全能满足多方使用对象的需要。在问到“总体来讲,您认为该系统能否满足您的需要”时,33.64%的调查对象认为完全能满足他们的需要,48.18%的人则认为能满足,仅有16.36%的人认为基本满足。其中高校和高职校调查人员对此问题回答时,认为“完全满足”和“能满足”的占91.38%。在回答“系统与之前相比是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时,认为“很方便”和“较方便”平均达到了85%,排除报名考生数据外,接收高校认为“很方便”和“较方便”的达到100%,高职校的52名调查者中,仅有1人认为一般外,有98.08%的教师认为“很方便”或者“较方便”。
夜上海论坛 3.系统使用方对系统整体使用较熟悉,系统功能使用率不一。今年是系统正式使用的第一年,高校和高职校中有41.38%“非常清楚”操作功能和流程,39.66%的人员“很清楚”,18.96%的“大概了解”。作为系统直接使用方,对系统的操作流程和功能较熟悉。了解系统使用的途径按照从高到底排列为“省里集中培训(33.33%)、阅读使用手册(25.64%)、自行在使用中摸索(25.64%)、其他教师帮忙(13.68%)、其他(1.71%)”,说明省里集中培训对高校和高职校系统使用中的重要作用。整个环节中,系统各个功能环节使用情况的调查为,数据查询(94.83%)、报名审核环节(91.38%)、数据统计(84.48%)、打印准考证(39.66%)、公布成绩(22.41%)、安排考场(12.07%),说明系统各种功能使用时,基本功能或者必须的功能使用较多。在高校端调查时,安排考场、打印准考证和公布成绩三项功能,接收高校仅有两所学校使用。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见,该系统一般功能的使用率不高。
4.对系统的主观意见建议分类提取。调查问卷中主观问题“您认为该系统还有哪些功能急需完善”的回答中,对所有答案进行梳理,合并同类意见,分不同使用对象将意见建议汇总提取如下:(1)报考学生意见建议。系统中增加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间和单号的流程;增加网上交报名费的功能;报考专业希望可以直接下拉菜单选择;成绩公布是否可以短信通知;系统中增加来院线路安排;增加分数出来的进度和录取、录取通知书寄送的进度;最好有个窗口询问是否确定报名;各学校的通知、招生简章和各项情况系统可见;查看成绩希望更详细;各学校的成绩日期各有不同,但系统只有一个日期。(2)高职校意见建议。成绩和录取查询第一时间应该在该系统中公布,方便查询和统计;高职校要能查考生成绩、各科目分数;最好考生照片由考生个人来传;报名信息审核修改功能需完善;考生报名提交、审核等需要进一步加强,要让考试通过手机实时知道报考进度;学校管理员应有更高的权限;成绩查询最好有短信通知功能,这样就不用每天都去查询了;提供各校报名人数,录取人数的统计分析,方便今后报名有所选择;各校的录取分数线可以公布;照片输入时候容错性增强;能自行将不考试的学生删除;学生基础信息导入后,成功报名的学生最好有数据列表显示一个个学生的信息,而不是显示所有学生的照片;未录取考生,高校也需导入进来;相关高校能否及时公布成绩及录取情况,便于一线工作人员查询后作统计汇报;数据统计,可以按报考院校进行统计;希望加强职校与本科院校的联系,使得职校可以与本科院校实现无缝对接。(3)接收高校意见建议。增加收费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报名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的误差;准考证打印的时候,有批量打印功能;在系统里给高校一个权限,是学生打印准考证还是高校打印,如果高校打印,学生打印权限关闭。在今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学生未缴费拿自己的打印准考证参加考试;在系统中,接收高校把成绩导入后能够有个预览功能,在预览功能下,考生无法看到预览信息,也便于高校核对,防止导入出现异常;多点高校的录取数据统计功能;加入高校的宣传资料及招生宣传链接;通信地址后面加上邮政编码一栏。
5.对报考流程的意见建议分类提取。调查问卷中主观问题“此次报名考试中,您认为还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回答中,对所有答案进行梳理,合并同类意见,分不同使用对象将意见建议汇总如下:(1)学生意见建议。成绩查询和录取查询应该统一安排,各个学校时间相差太大了;报名程序简化,数据同步及时,加快审核时间和出成绩的进度;可以网上确认信息,不用要交纸质材料了,很麻烦;考试缴费能更人性化一点,大老远去排队时间太长了;省里出报名的通知过晚。(2)高职校意见建议。能否在提交经报考学校审核后的学生获奖证书及考生报名信息电子文件的前提下,勿须再寄纸质稿;汇总表招生院校自行打印统计,邮寄比较麻烦;成绩和录取查询第一时间在该系统中公布,方便查询和统计;培训时应该在机房培训,在下面看不清大屏幕;增加考试成绩板块、院校整体录取情况统计便于比较;专业代码统一。(3)接收高校意见建议。应增加让生源学校将五年级所学专业及人数提前导入系统,并注明所属大类,方便录取学校能在限定所报专业类时参考;既然没有专业可以让学生服从,建议取消“是否服从其他专业选项”;生源校与招生校所掌握的高职阶段专业要求不一致,希望在后续报名中,生源校与招生校的“对报考者专科阶段所学专业”的专业目录一致;不需要寄报名表;可以利用系统整体宣传各个高校。
夜上海论坛 三、调查结果的思考和改进
夜上海论坛 1.系y完善。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报考综合管理系统经过2016年的第一次使用,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流程、用户体验,完全能满足省五年制转本工作的需要。经过调研,仍有许多功能使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增加系统缴费功能,增加部分使用人员的权限,增强信息互动的推送消息等服务功能,是否能增加各种统计信息的共享,等等。
夜上海论坛 2.报考优化。经过本次调研,对于使用网上报名后,报考流程优化完善,向省教育厅主管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如:全省是否可以提早启动五年制转本的报名工作,是否可以取消纸质材料的寄送工作,是否可以加强对系统各功能的使用率,是否可以从红头文件规定统一的报名、考试、公布成绩、录取的具体时间。
夜上海论坛 3.工作提升。由于启用了五年制转本报考综合管理系统,拉近了高职校、接收高校和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的距离,对于今后的五年制转本的工作研讨提供了平台和基础,有利于省教育厅主管部门了解全省的数据信息,尤其对于五年一贯制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提高了全省的相关工作的满意度。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的资金投入,开发完善系统的同时,保障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夜上海论坛 《江苏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报考综合管理系统》是在全省职教体系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过程中的创新环节,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根据调研的结果,对可以完善的功能流程、系统设计、稳定安全等进行分步骤开发升级,为今后全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的相关工作做好系统支持。
夜上海论坛 一、朝阳区主要做法
1.积极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积极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并于2014年出台《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主要亮点一是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的地址不受数量限制;二是医师申请多点执业无须现执业医疗机构同意,可直接申请医师多点执业注册。
夜上海论坛 2.积极建设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区域化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出台《关于建立朝阳区医疗机构区域化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的工作意见》,并按照“服务优先、片区布局、组团协作、分级医疗、信息共享”的工作原则,在朝阳区北部、中部、南部、东部各建立以1-2家三级公立医院为核心单位,其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协作单位的区域医疗联合体。从而形成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基础,合理布局、服务能力相对均衡的新型医疗服务网络。
夜上海论坛 3.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符合政府支持方向的医疗机构。一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二是鼓励社会资本在郊区新城、重点镇和新的大型人口聚居区举办医疗机构;三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院;四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优势的医疗机构;五是鼓励社会资本捐资举办医疗机构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
二、今后工作建议
1.深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并总结评估我市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开展情况,逐步放宽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的条件,取消医师多点执业地址数的限制,最终实现医师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
2007年4月20日在天津刚刚邀请冯骥才、马国馨等共同出席“瑰宝”丛书建筑文化研讨会,4月23日京津两地几十位建筑师又聚在天津院图书馆展开了纪念“世界读书日”的非建筑弼读的AT。自3月“风雅运河全国摄影大展”后,申报作品已十分踊跃,为此在“烟花二月”的4月24日下了扬州,确定了可供“大展”的扬州博物馆的场地等事宜。26日滨海新区“京津沪”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研讨会,则体现了一种新思维,它已展示根植沃土的规划师及建筑师滨海新区的作品。同在4月29日,上午看望了文化学大家王世襄,品读了讲述他学兼中西长、盛不衰风范的《奇人王世襄》,下午由BIAD传媒协办且支持的“费菁+傅刚及其中央美皖等学生设计作品”展在泰康顶层空间画廊开幕,我认为,它更意味着一种建筑与艺术的文化教育状态的生成,表达了一批有志向的中国青年建筑师对文化自觉的追求。
对建筑的理解建筑家有太多的定义,但作家冯骥才的一席话,会使建筑师“吃惊”:“建筑是历史留下的活着的空间,它是一方水土的创造……”这是别有意味的文人的建筑学评说,同样“世界读书日”的茶座,读到建筑师们的“非建筑阅读”的体会,使之相互渗透,沟通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而是在推进着文化的普及。为此我在“建筑师的书缘”茶座上倡言:我们的努力是希望让城市可读,让建筑可读让建筑师可读。因此,所有这些活动的推进都会营造起最广博且“原创”之沃土
夜上海论坛 在4月29日造访学辈王世襄老人时,他送我三本书刊有“李庄琐记”的《读书》杂志2007年3期;名家笔下的俪松居主人《奇人王世襄》及由王世襄书的《宋李忠定公荔支前后赋》,当我向他汇报《建筑创作》杂志自2006年11期开始系列刊出“田野新考察报告”时老人连连赞同,他希望这份“报告”应是对“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一个继承,应该成为当下反映中国建筑传统并能思考传统与现代如何结合的“新”营造汇刊。4月18日的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为“文化景观和自然纪念物”,恰恰这一天《中国文物报》刊出徐苹芳、罗哲文谢辰生、傅熹年的专家建议督促古建筑等遗存调查修缮报告的编写出版,我想,建筑文化考察组所坚持的“田野新考察报告”或许正为此做出了一个有益的实践。
夜上海论坛 “写在建筑艺术学院成立之时”是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在4月21日《美术报》发表的文章,他提出先生是在一个民族文化行将褪色的时期提出创建艺术大学的理想,他认为中国美院是一所备受活的历史煎养的大学,对于学院的架构,先生早年就提出四大院设想即绘画院、雕塑院、建筑院、工艺美术学院。面列先生构想的实现,讷江认为,建筑学科落户美术学院,本身就是对传统的工程学科的跨界和超越,其文化指向必须更为重视建筑的文化品格。这些联想,或许是我们探讨为建筑创作营造原创“土壤”、并最终走向世界的基本立意。